第一篇: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合作互助学习能力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合作互助学习能力
摘要:新课程改革指出,现阶段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注重能力提升,教师注重引导。由此结合现阶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以及小学生学习能力的特点。展开了基于合作互动学习理论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重视自我学习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多参与到班级制度建设与管理中。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合作互动学习;班级管理
前言:
班级是小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班主任要在小学阶段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充分意识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管理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为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习惯和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合作意识,树立合作学习的榜样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中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因此他们的合作意识都比较淡薄。但是从反面的角度来看,小学生的竞争意识都比较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爱争第一。针对这一特点,班主任可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树立榜样,向榜样学习,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范读写话比较好学生的作品,让其他学生也要把自己的话写的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发掘语文教材中关于合作的事例,并且给学生讲解,让学生以教材中的英雄为榜样,并通过教材中的例子告诉学生,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只能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对于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自己没有能力完成,就要凭借集体的力量来完成。通过这样的事例来让学生明白合作的本质,就能够让小学生的合作意识被充分激发出来。在数学课上,我们可以将一个比较难的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小组之间进行研究讨论、合作学习。并且可以通过物质激励的方法,告诉学生评选优秀学习小组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创造出榜样,让其他小组的学生向着更好的去学习,让班级中的学习氛围形成良性循环。
二、注重能力提升,班主任引导合作的方法
小学生仅提升了合作的学习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进行多次的合作实践教学过程中,才能让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通过实践合作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并且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化团队合作意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首先要培养学生之间的交往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才能让学生之间形成更好的人际关系,才会让合作更加顺利。在进行集体活动的时候,班主任要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观察,如果发现比较害羞内向的学生应该对他进行积极的鼓励,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愿望,与其他同学更加融洽的相处,打成一片。其次,班主任还应该对合作过程中的学生们进行引导,如果在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矛盾或问题,班主任应该主动了解具体情况,同时及时地解决学生之间出现的矛盾。需要注意的是,在解决的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考虑,避免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另外,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时候,还应该充分的培养部分学生的领导能力。
三、体会合作效果,适时的使用激励方法
班主任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时候还可以结合激励的方法,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所以对他们恰当的进行时时的鼓励会让他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激发。因此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在每一次合作完成之后及时总结,对结果进行评价,对合作效果比较好的小组给予肯定和表扬,还可以激励合作进步比较大的学生,同时对合作意识比较差的学生也可以让其进行反思。通过表扬和鼓励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对合作的方式能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另外,有一些小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会产生不良情趣或者是激动的情绪,在合作的时候会与其他的学生发生冲突。所以班主任应该针对这种情况,对有负面思想的学生进行单独的辅导。在辅导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随意贬低学生或者辱骂学生,用比较亲切的语言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让学生能够向班主任倾诉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班主任也应该对学生的真诚坦白进行鼓励,培养学生更好的心态,在合作的过程中主动考虑到其他的同学,这样才能让合作的过程更加和谐,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小学阶段不断提升自身的合作能力。
四、关注互动交流,强化合作的管理意识
班主任关注学生的互动交流是促进学生之间提高交流合作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合作学习理论下班级管理质量的前提。合作学习理论,需要班主任重点关注小学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协调能力的反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合作能力。构建更加健全的班级管理组织结构,对学生分层进行技能培训,激励每位学生各抒己见,反思自身行为,强化合作效果。
我在本班进行小组合作互助活动过程前,先和所有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然后将学生分成九个小组,选出组长与副组长,给各组自主管理的空间,教师进行适时协调。活动过程中,我们每隔一周各组就进行一次交流汇报,交流材料由小组成员共同提供,经组长收集整理而成。交流汇报人员实行轮换制,让每位成员都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成长。活动结束后,评选最佳交流汇报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这样,组长的管理意识在不断增强,组员的合作方法在不断更新,使得全班同学合作互助的氛围更加浓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结语:
在小学班级管理模式中,践行合作学习理念,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合作学习理念下的班级管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每位学生都应该以身作则,发现自身问题并积极与他人交流。而班主任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进行引导,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完善班级管理体制并践行管理模式中,以此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每位学生都快乐成长,提升合作互动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纪国和,李淑莲.小学生合作学习中的几个心理学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07,02:73-74+85.[2]丁桂凤.论小学生合作学习团队的构建[J].全球教育展望,2007,07:32-36.[3]孟艳玲.从合作走向成功——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初探[J].学周刊,2011,26:178.[4]潘学玉.浅谈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8:232.
第二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班干部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班干部
贵州省望谟县第三中学 韦欣
在十多年的班级管理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我逐渐积累了些管好班、育好人的经验。其中,组建一支负责任、高效率、有才干的班干部队伍,并大胆放手依靠班委会成员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这对于形成良好班风,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感召力,建设一个作风优良、素质过硬、成绩优秀富于创造的班集体来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对此,我深有感触。本文拟就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的培养,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班干部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
教师工作头绪繁杂,尤其是班主任,教学、管理“双肩挑”,事必躬亲是没有时间保障的,班干部自然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每年至少有一百多天都在外开会,做报告,但班级工作并没有因此而停下来,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有个得力的“小助手”。这一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地借鉴。依靠班干部,搞好班务工作,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也是一条必由之路。
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有着许多班主任所不及的优势。班干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面对一个个同龄人,思想、情感更易沟通,中学生处在一个心理急剧转变的年龄阶段,心理问题较多。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初步显现,前途的选择、学业的压力、人生的定位,都能引起学生的苦闷、困惑。这诸多“成长的烦恼”,向老师流露是有限度的,而向同龄人倾吐得更多。所以班干部是班主任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疏导排解、密切师生关系、面向学生更多的桥梁。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培养得力的班干部队伍,有利于在工作中锻炼其才干,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树立责任意识,以便将来能承担重任,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教育。”工作中,我看到许多学生在班干部工作中,使他们获得了自尊现自信,发展全面,品学兼优,成为同学们的楷模,这也正体现了素质的内涵。
二、如何发现、组建班干部队伍
一个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应该注意全集体的组织与功能,使它能正常开展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关键是做好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配备完整的班干部队伍,得以健全班级组织、形成集体核心。建立一个新班时,班主任不宜急于配齐班干部,可以临时指定负责人抓工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再正式委派或选举班干部。班干部选定之后,应从严要求,注意培养和提高。
1、通过班集体的活动,发现骨干,框定积极分子,从学生的思想作风、个性心理状态、学习态度、能力倾向、协作精神、主动性、责任感等方面着手考查。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应尽力排除个人好恶,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选择的威信的同学进入班委会,确保将来班上工作的顺利运转。
2、在组织程序上,应充分体现民主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尽量采用投票选举或竞选的方式,产生班委会成员。运行中发现有的班干部成员不能胜任工作,需要更换,也应经过一定的程序,经得多数同学同意,真正体现大多数同学的意愿,确保学生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3、在班委会成员工作分工上,应充分考虑成员的个性特长,合理安排,各得其宜,使其特长得以充分展示和发挥,使班集体工作生机勃勃、富于活力。
4、班主任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管理。参与性的教育在于引导学生的团队意识、团队行为,强化社会责任感、义务感和归属感。
三、如何充分利用班干部搞好班务工作
作为班干部,正式的身份是学生,是学校教育中受教育的对象。但在班务工作中角色地位又十分重要,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力量,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干部搞好班务工作。
1、相信学生,放手锻炼,敢于给他们一定的责任,让他们去完成某项任务,而且有意地交给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比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其才干。班主任工作中“抓大放小”,才能事半倍功。当然,也不能把所有的工作都以锻炼的名义,完全交给班干部去做,应把握好“度”。
2、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对班干部的工作成绩,应予以充分肯定,及时鼓励;对其工作中的困难,要协助解决,出谋划策;对其工作热情的,应全力支持。
3、鼓励学生干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生中间,存在潜在的创造精神,要予
以把握。班务工作的完成,应集思广益,多采纳学生干部的合理化建议,不断总结新经验、新方法。
四、如何处理好与班干部的关系
班干部由于工作的关系,与班主任的接触较多,关系也较其他同学更加密切。处理好其中的关系对于搞好班务工作,尤为重要。
首先,要讲民主,民主体现了对班干部及全班同学人格的充分尊重,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以人为本,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对班集体的主人翁责任感。
其次,要讲和谐,班主任与班干部及全班同学应建立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教育的良好开端。
其三,应讲平等。包括两个含义:一是体现在师生关系上,各自作为独立的个体,从人格上讲是平等的;二是指教师对待班干部与班上其他成员应一视同仁,不应厚此薄彼,人为地将学生划分为“班干部”群体与“非干部”群体。
总之,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体制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班级是构成学校组织的最小单位。班务工作是落实学校各项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直接关系到学校工作的成效。从这个意义上说,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是学校管理工作活的灵魂。
第三篇: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南漳县东巩镇太坪完小王培好
《科学》课作为小学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重要育人功能。而要学好科学课,就必须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但是如果学生对学习科学课知识没有兴趣,那就谈不上怎样去观察、实践和思考,正如常言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考虑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手段激活课堂气氛,使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创新欲,对学习科学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本人认为,首先必须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学为主体”的教学意识。而要真正实现“学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培育好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本文主要通过在小学科学实验中不同的案例,阐述如何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学为主体”的目标,并从“激发兴趣”、“主动学习、大胆探索”、“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等方面如何构建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真正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应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倡导了几十年,但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跳不出学生围着教师转的怪圈。课堂是由教师支配的,教师让学生听课、回答问题,让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讨论……等等条条框框都是教师预先定好、划好的,学生只能在框子里打转,任何人也不敢和不能跳出去,跳出去了也要赶紧拉回来,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活动的时间很少。教师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学规定的条目和知识灌输等教学目标上,忽视了学生能力、态度、兴趣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因此,要真正地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教师首先应当转变观念,主动变革长期来旧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明白一节课的实验目标后,教师应注重突出实验主体的自主性,努力营造一种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制定实验方法和步骤,选择实验材料,自主探究发现事物规律的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时空。
例如:在学习《磁铁的磁性》一课时,为了弄明白条形磁铁各部分的磁力大小,我安排学生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个人研究等不同形式中积极参与设计方案。有的学生说可以用磁铁的各部分来吸大头钉、回形针、铁屑等;有的说吸小铁球,看它滚向哪个部分;还有的说用磁铁靠近悬挂的小铁钉,看铁钉靠近哪个部分等等。设计中,学生的思维不仅不会局限于设计的本身,更会考虑到实验的材料选择、变量控制、步骤先后等。此时,学生想探索的兴趣便油然而生。
在教学《磁铁的性质》一课时,我对学生说:“这堂课我们来„玩‟磁铁,在„玩‟的过程中要开动脑筋,发现磁铁的奥秘,看哪一位同学发现得最多”。然后分组实验,可以相互讨论。课堂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他们会拿着各种各样的磁铁,这里摸摸,那里碰碰,甚至可以拿着磁铁离座位去碰碰门、窗、黑板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做小结:你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让学生演示给同学们看。让没有发现磁铁这种性质的学生模仿刚才同学的演示方法自己做一做。这个„玩‟的过程就是学生的探索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又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本课的认知目标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只起了架桥铺路和引导启发的作用,学生自己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本节课注重一个“导”字,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实践,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自然规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
二、构建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愉悦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较重,但这种好奇心有时只能停留在好玩、新奇的水平上,停留在给以解释的水平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把平常的好奇心发展成为“科学的好奇心”,扩大学生兴趣的范围,引发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
又如:在教学《溶解现象》这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自带了一些糖果。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课上可以含在嘴里,唆着、嚼着„„这样的课堂,学生们经历着准备时的好奇、课堂上的诧异与轻松、课后的反复回味,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紧接着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方糖和高锰酸钾能在水中溶解后,就有学生问: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在水中溶解?这时,我不作任何解释,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找答案,让他们把油、盐、面粉、粉笔末或一些自带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进行实验。通过自己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兴趣高昂,人人参与。
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教师态度应谨慎,不要轻易否定,要给出合理、公正的评价;课外,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思考性、研究性、实用性的实验,延续探究;也可以组织学生成立科学兴趣小组,交流科学小论文和科技小发明,鼓励他们向竞赛活动投稿,递交作品。只有在老师多种方法激励下,才能让他们始终保持这种热情,让实验探究成为一种习惯。激发学生兴趣,不仅要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亲身体验和自行探索、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让学生主动学习,大胆探索。
心理学家布鲁纳在“认知结构”理论中指出: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建构过程,应积极培养学生本身能力的自信感,使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实践证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参与中培养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应用知识的能力,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落脚点。
要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就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导”的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和发问,多一点引导、点拨和激励,彻底改变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条做法。要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我在教学《不倒翁》这一课时,本课要求通过两组对比实验发现不倒翁的秘密,从而形成了“上重下轻的物体比较稳”这一概念。教学前,我把教材稍作调整,先学习制作一个
不倒翁,然后再一起玩,一起研究不倒翁。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可以更直观,更有说服力。
(三)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有成就的人一定是有个性的人,扼杀个性就是扼杀创造性。在我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有成为出色人才的可能。因此,我把因材施教的原则落实到课堂上的每一节课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反应较快、能力较强而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多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对那些反应较慢、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多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科学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那些发现快、有较多解决办法的同学,我就提出一些更深一点的问题让他们思考,请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对动手能力较差,反应也较慢的同学,我则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逐点引导。这样一来,使大家都把自身的个性充分发挥出来,施展了各自的创造才能。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教师的合作,需要师生的合作。只要实验教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实验教学就能取得很好的成效。这才是我们在科学教学中所追求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科学知识”三维教学目标的系统达成。
襄阳市南漳县东巩镇太坪完全小学电话:***邮编:441526电子邮箱:497837117
第四篇: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课 题 研 究 计 划
李河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
一、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向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的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感受数学的力量;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目标
1、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探索新型的“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理论基础。
2、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新版教材为载体,探索合作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能力。
3、努力发挥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参与研究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认知数学,开展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潜能。
三、方法措施
1、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提高认识。
2、认真落实新的教育方法,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以集体备课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实效。
4、落实计划,收集资料。
四、阶段性研究内容:
2007年2、3月: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与方法结题报告。2007年4月:小组讨论结果整理与编辑方式结题报告。2007年5月:动手操作作品的展示方法结题报告。2007年6月:小组合作中多种结果表现方式结题报告。2007年7、8月 :总结交流,汇编成书。2007年
9、月:准备下一步科研任务。
第五篇: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合作互助学习
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合作互助学习
合作互助学习的具体模式
1.新授课:“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和学习内容及任务—小组合作学习—小组
间知识交流—教师进行总结”。
2.复习课和活动课结合:“布置复习范围—活动课竞赛—活动课总结”。3.实验课:“教师讲解、演示—小组合作进行分组实验—优胜组示范演示—教师总结”。合作互助学习的分组编号
1.合作互助学习的分组。
合作互助学习分组是在原自然座次的基础上,将每组再分为前后2~3组,这样便于小组学习、讨论和交流。为使各组力量均衡,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按男女比例、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等进行调整,这样便于竞赛时更具有
竞争力。
2.合作互助学习的编号。
小组成员一般为4~8人,每组学生的水平大致相当。安排1号为组长,2号为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3号为口头表达较强的学生。这样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让其参加相应地、适合每类水平学生的竞赛,分层次教学。
合作互助学习的具体做法
(一)新授课
1.教师将本节的教学目标化为若干大小题目,体现出重难点。要求明确、具
体,利用投影仪展示。
2.各合作互助小组分头自学讨论,在小组的合作学习形式中,学生有着强烈的“我要学”的动机和愿望。因为学习任务要责任到人,一改过去学习是个人的事而将个人学习与小组利益密切联系起来,集体观念、义务和责任感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在小组合作互助阶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参与度大,沟通面广,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得以培养和发挥,同时,表达能力、自学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均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教师在这个时间到各组巡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的学生给予指导,对重点、难点题目帮助分析、点拨和启发,发现特殊问题予以个别指导,普遍性
问题则全班统一解决。
3.竞赛阶段,分必答题、选答题、抢答题。
题目的设计要明确、具体,能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并考虑不宜过难、过偏
或过易、过简。
(1)必答题,一般是涉及基本概念的易记易懂题目。设计8~15个小题目,每组1~2人参加。教师根据题目难易,指定学生回答。
(2)选答题,难度大些,8~15个题目,灵活性、动手动脑的程度增加。各组抽到题目后先讨论商量,由教师指定学生回答,其他组的题目,各小组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以讨论。这类题目的回答范围可灵活处理,不同学生均可以得到
锻炼。
(3)抢答题,属综合、理解和应用性题目。依本节课的时间和授课内容,设置六个题目,题目出来后,各小组抢答。这类题目一般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对课堂上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积极思维和活跃课堂气氛有较大帮助。教师在学生
答题时给予必要的、简单的解释。
计分情况:
各组的基础分为100分,或从0开始。答对每道必答题、选答题加10分,答错不得分也不扣分,只是将机会让给其他的小组回答,若其他小组能答对奖励该组5分。对于抢答题,答对者加20分,答错则扣20分,若其他小组能答对,奖励该组10分。
竞赛阶段是对合作互助学习阶段的检测和巩固,一般在全体学生都参与的基础上,可使半数左右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体现了竞争的公平性和教师的分层次教学。计分形式是对学生参与的鼓励,竞赛对学生合作、参与、竞争意识的培养及表达,理解能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4.教师点评和小结。
对学生在合作互助学习、竞赛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
公布比赛结果,适当地加以鼓励和表扬,布置下一节预习内容。
(二)复习课
将复习课和活动课结合起来,采取级部的知识竞赛。在期末考试前进行活动课,使单元的知识在竞赛的准备和参与中得到复习、巩固。
竞赛前划定复习范围,学生以合作互助小组为单位进行复习,然后组成以各班为代表队的合作互助小组参与竞赛。竞赛也分必答题、选答题和抢答题三组,题量有所增加。整个复习课(活动课)同常规教学中的“竞赛阶段”一样,计分方式相同,适当增加观众参与答题的机会。
(三)实验课
培养动手能力是实验课的重点,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的途径。在实验课中,仍以合作互助小组为单位,小组间引进竞争机制,从中培养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1.各组讨论、设计方案并进行交流。
2.各合作互助小组分头实验,以实验准确、快速、安全,实验报告正确、翔实为准,评出第一名,第一名须向全体同学再演示一遍。3.教师小结,将巡视、评定结果公布,选出第二、三、四名。
在合作互助小组的实验中,操作、记录都责任到人,并且每次实验都轮流分担各种任务。使学生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彼此间的合作和交往能力都得到了
锻炼和提高。
在生物课中引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会使教师的工作量增大,出现题目难易不当、课堂节奏把握不好或合作互助小组内容由于管理不善引起的低效率学习情况;因此,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良
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