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物生态学第一次作业
动物生态学第一次作业
生物123班 张佳婧 120108030
1动物生态学中我一直比较感兴趣的是生态环境对动物的影响和动物为适应环境所作出的应对措施这两方面,以往也利用课余时间去做过相关课题研究:一个是探究环境复杂性对鼠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另一个是蝉翅表面纳米结构疏水性和适应性研究。
从刚刚接触生物学开始,我们就接受了达尔文对动物进化的观点,即自然选择学说,了解到生态环境对于物种的演变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于是我想要更深入的了解生态环境究竟是在哪些方面、以何种手段、如何影响动物的生存能力的。
我很自然得想到了人类——地球上最高等的动物,而人类之所以能在不具备像猎豹那样的奔跑能力以及鸟类的飞翔能力的情况下,依旧上得了太空、下得了深海,靠的是我们极其发达的大脑。靠着这个大脑,我们有了强大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于是我好奇这样的能力之所以保存下来,与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我设计的实验是利用实验室小白鼠和野生小家鼠,探究复杂环境和简单环境对小鼠的空间记忆力的发展影响。这样的影响我假想有两种:一种是长久以来一代一代的影响的累积,另一种是出生之后后天的影响。将刚出生三周的小白鼠分为A、B组,出生三周的小家鼠分为C、D组。A组和C组的幼鼠放到鼠笼里饲养,B组和D组的幼鼠放在设计好的、较广阔的复杂环境里散养。最后利用水迷宫对各组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做检测。
小白鼠是由小家鼠通过很多代的驯化和人工饲养而来的,所以本质上小白鼠和小家鼠的亲缘关系是很近的,先不考虑饮食等因素的影响,小家鼠世代所处的环境理应比小白鼠在实验室中的生存环境要复杂很多。所以利用小白鼠和小家鼠比较可以说明上述第一种影响(即世代的累积影响)的作用。而再将小鼠放在不同的生长环境里,以探究第二种影响(即后天的环境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先天的环境和后天的环境对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都有影响,即环境的复杂程度越大,越有利于该物种的空间记忆力发展,或许我们也能假设我们人类发达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同我们周遭越来越复杂的环境有关。我们将环境从丛林改造成高楼大厦、天桥隧道,而我们创造的复杂环境又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们的大脑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一直觉得环境与生物这样的相互影响其实是非常有趣的。
而另一个课题研究发现蝉翅表面的纳米凸起的疏水能力与蝉所在的环境有明显的关系,即越是在气候潮湿的地方,蝉翅表面的纳米凸起疏水性能越好,这样的结构使蝉更能适应它们所处的环境。
个人而言,我是对动物行为生态学很有兴趣的,高中的时候折腾了几个小实验,现象和结论有了,却还是不够了解生态学专业的东西,所以才来选这门课的。希望学到一些专业的概念和研究手段,为日后做更多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第二篇:动物行为生态学
11.行为生态学(behavioral ecology):它主要研究生态学中的行为机制和动物行为的存活值(survival value)、适合度(fitness)和进化的意义
12.杀婴行为 是指成年动物杀死同种未成年个体的行为。一方面可以让自己的骨肉在未来少了很多竞争者,另一方面的好处则更“立等可取”。几乎所有的雌性哺乳动物在哺乳期都不会排卵,雄狮杀死嗷嗷待哺的小狮子,终止了雌狮的哺乳期,它自己才有做父亲的机会。
13.广义适合度(Inclusive Fitness)是指:一个个体在后代中传播自身基因的能力的大小,但不一定是通过自身繁殖的形式而实现,当遗传上与某一生物有亲属关系的个体存活下来并进行繁殖时,该生物便会得到繁殖上的成功
14.凡种群中大多数个体都采取的某种行为对策,其它对策与之相比是较差的,这种对策就可称为ESS。
15.配子选择(gamete selection)发生在配子阶段的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称为配子选择。
16.稀释效应,即随着群体的增大,每一个体被捕食的概率就会减小。
17.交配并不等同于使卵受精,特别是在雌性个体可能与多个雄性个体交配的情况下,这时往往会存在是谁的精子能使卵受精的激烈竞争。精子置换现象常被称为精子竞争。
18.觅食对策(foraging strategy)就是动物为获得最大觅食效率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19.p2值 在多次交配的昆虫中,由于某种机制的存在,不同雄虫精子的受精机率并不相同,精子竞争的差异一般用P2值(最后交配雄虫子代的比例)来表示 110.信号
111.仪式化
21.自私基因(selfish gene)是指基因在生物进化中的绝对自私性,是对动物行为功能的基本解释。(1)基因的天职是复制,而动物只是他们的生存机器和运载体。基因是自私行为的基本单位,也是发生在生命运动各层次上的自私行为的原因。
22.动物行为是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形成的,因此在行为学中特别强调动物在特定环境中的三种能力:生存能力、繁殖能力、子代存活能力,这三种能力统称为适合度(Fitness)。适合度是衡量一个个体存活和繁殖成功机会的一种尺度,包括生存能力、繁殖能力、子代存活能力。
23.(1)生活在条件严酷和不可预测环境中的生物,其死亡率通常与种群密度无关,这类生物常常把较多的能量用于生殖,而把较少的能量用于生长、代谢和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这类生物在生殖上所采取的就是r对策。
(2)生活在条件优越和可预测环境中的生物,其死亡率大都由与密度相关的因素引起,个体之间存在着激烈竞争,因此这类生物常常把更多能量用于除生殖以外的其他各种活动。这类生物所采取的就是k对策。
k代表环境在长期基础上所能维持的生物最大数量。r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经常处于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上升阶段,而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常常稳定在逻辑斯谛曲线渐进于k值的附近。
24.Coolidge效应
:新的雌田鼠能引发性满足的一夫多妻制的山地雄田鼠恢复交配能力。而单配制的草原田鼠缺乏此效应。
Bruce效应:在妊娠的早期,陌生雄鼠或它的气味能引起已受孕雌鼠终止妊娠和流产,并恢复接受雄鼠交配的欲望。
25.有些动物种内含有许多不同的形态型或族,在这些动物中,个体可以表现为选型交配,也可以表现为非选型交配。前者指选择与自己同型的个体交配,后者指选择与自己不同型的个体交配
选型交配有利于在下一世代保持本型特性的完整性,而非选型交配则有利于后代产生更多的变异和增加遗传多样性。
31.织布鸟(Ploceinae)看起来长的很相象,但他们的社会结构很不相同,一些物种独立生活,另一些则群居;一些筑隐蔽的巢,另一些则建群巢;一些是一夫一妻婚配制,共同养育后代,另一些是一夫多妻制,雄鸟对后代不太照顾。通过分析社会组织和生态因素(如食性、食物的分布、丰盛度、天敌、巢址等)的关系,J.H.Crook发现织布鸟的生活策略有两大类,一类生活在森林中,独自觅食昆虫,守卫着较大的领域,造隐蔽巢,一夫一妻制,雌雄鸟的羽衣相似并暗淡;另一类生活在热带稀树草原上,结群取食植物种子,集中建巢,一夫多妻制,雄鸟羽衣鲜艳,雌鸟则暗淡。
Crook认为天敌和食物是主要的选择压力,影响着织布鸟的社会组织。在森林里,昆虫性食物是分散的,独自觅食和保护领域在进化上是有利的,因为食物不容易找到,双亲需要共同觅食来养育后代,因此雌雄鸟在整个繁殖期里共同生活,暗
淡的羽色可避免捕食者的注意,隐蔽巢可减少幼鸟被捕食的危险。而在稀树草原上,种子是呈斑块状分布,局部地区丰盛度很高,这样集群觅食效率高(群体的搜索范围比单个个体大)。另外,空旷的草原上,建隐蔽巢很难,织布鸟选择金合欢树为巢址建群巢。由于食物丰盛,雌鸟可单独养育幼鸟,雄鸟则可摆脱育幼,花更多的时间吸引更多的雌鸟。因而在进化上形成鲜艳的雄鸟羽衣和一夫多妻制。
32.根据现代遗传学理论,在基因水平上对自然选择理论作了新的表述:
(1)所有生物都有基因,基因决定蛋白质的合成,而这些蛋白质又对神经系统、肌肉的发育和结构起着控制作用,并最终决定其行为;
(2)在种群内,很多基因具有两个或更多的对立形式或称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即使对同一蛋白质的编码也略有不同,这将导致发育上的差异并因而产生种内变异。
(3)等位基因对染色体上的某一特定位置,即位点(locus),存在着竞争关系。
(4)任一等位基因所复制的基因,如果比其对立基因所复制的基因更加富有存活力,那么它最终就能在种群中取代其对立基因。自然选择将有利于使对立等位基因的存活产生差异。如:豌豆种子形状:圆粒纯合体(RR)、圆粒杂合体(Rr)、皱粒纯合体(rr)。
(5)生物进化中的自然选择可以说是体现在一对等位基因的生存差异上。最成功的基因是那些最能有效地促进个体存活和繁衍后代的基因,而个体只是基因的临时运载工具(基因以个体为寓所在其中得以生存和复制),即小鸡只是一个鸡蛋制造另一个鸡蛋的工具。33.集群以抵御天敌
(1)不容易被捕食者发现
(2)及时发现捕食者(3)靠集体的力量对付捕食者(4)减轻捕食压力:稀释效应2.报警信号和报警鸣叫
3.隐蔽(crypsis)
动物通过伪装使得自己身体与背景环境相接近,使得天敌不容易发现自己,称之为隐蔽。1)通过颜色和斑点即保护色来隐蔽。(2)通过行为来隐蔽。4.警戒色(warning coloration)色彩鲜艳的食物常与味道不好或有毒素相关联,而且明显的色彩容易被发现和识别,这样对于口味不好的猎物来说,捕食者更易学会避开色彩明显的猎物。5.拟态(Mimicry)
拟态是指一个味道很好、可食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采纳有毒或有伤害性物种的特征,主要是形态的,还有嗅觉的和味觉的,以防止天敌捕食。
34.在比较高等的动物中,两性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别,如外生殖器、羽衣、身体的大小和颜色等,但这并不是基本差别。两性间的基本差别是配子大小的不同:雌配子大而不动,富含营养物质,但数量少;雄配子小而积极活动,只由少量遗传物质构成,但数量多。
一枚鸟卵通常重达母体的15%~20%,有时甚至重达30%,而一只麻雀(Passer montanus)在交配时能产生
8乘10的4次方
个精子。人工授精时一头公牛一次射精量可给几头、几十头乃至上百头母牛授精。
一条雌性银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nerka)能产3 500枚卵,而一条雄性银大麻哈鱼则能产 4 乘10的11次方
个精子
35.由雌性转变为雄性的实例是生活在大西洋西部的珊瑚礁上的一种蓝头锦鱼(Thalassoma bifasciatum),其雄性个体色彩鲜艳,雌鱼色彩单调,它只选最大、最鲜艳的雄鱼与其婚配。因此珊瑚礁上最大的雄鱼在生殖季节高峰期,一天便可与雌鱼婚配40多次。由于个体最大的雄性蓝头锦鱼总是在生殖上占有最大的优势,所以当鱼体小时,总表现为雌性,并进入繁殖期开始产卵;一旦鱼体长到足够大时,便由雌鱼转变为雄鱼,开始执行雄性功能。蓝头锦鱼的性别转变是受社会环境控制的,如果把珊瑚礁上最大的一条雄鱼移走,次大的一条雌鱼就会转变为色彩鲜艳的雄鱼。另一例是黄鳝。
雄性转变为雌性:如生活在印度洋珊瑚礁上与海葵共生的双锯鱼(Amphiprion akallopisos)。由于海葵的大小通常只能容纳两条双锯鱼生活在一起,这种空间上的限制迫使双锯鱼只能实行一夫一妻的配偶制,这样它们的生殖成功主要决定于雌鱼的产卵量,而不是雄鱼的精子量。因此,只有当最大的个体是雌鱼时才对两性最为有利。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对策便是双锯鱼在小个体时表现为雄性,到长大后再变为雌性。37.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动物的求偶和交配行为看作是雌雄两性之间的和谐合作,这种合作的目的是传递它们各自的基因。但怎样解释雌螳螂在交配期间会把雄螳螂吃掉的现象呢?现在行为生态学家更强调这样的思想:即雌雄动物在求偶和交配期间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和矛盾,两性结合被看成是一种不稳定的联姻,其中的每一性都试图最大限度地传递自己的基因。两性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合作是因为它们必须借助于共同的后代传递自身的基因,后代能否存活对每一方都有50%的利害关系。但是,在配偶的选择、合子的制备、卵及幼体的抚育等需双方投入能量方面,两性利益却往往不一致,是一性对另一性的利用关系,而不是和谐合作的关系
38.(1)单配偶制是雌雄两性个体彼此独占。动物界单配偶制是比较少见的,只有鸟类以一雌一雄制较普遍。如鸳鸯、丹顶鹤和许多鸣禽。多数晚成鸟是单配偶制。哺乳类中单配偶制是例外,如狐、鼬和河狸等。
(2)多配偶制
多配偶制是指一个个体在一个繁殖季节拥有两个或多个配偶。而这些配偶中没有与其他个体再成配偶的。又可分为一雄多雌制和一雌多雄制。
A.一雄多雌制是指一个雄性拥有多个雌性。
a.保卫资源型一雄多雌制:雄性通过占有最重要的资源——食物间接控制雌性。蜂鸟、黄腹旱獭、牛蛙、响蜜鴷等。
b.保卫雌性型一雄多雌制:当雌性集群生活,社群中占优势地位的雄性在繁殖季节就有可能直接独占群雌。独占者一般是通过对其他雄性的进攻行为来维持其特权的,因此在进化上导致雌雄两性异型现象的发展。如象海豹、野马和马鹿等有蹄类;少数鸟类(如雉鸡)、灵长类。
c.高速多窝型一雄多雌制:在某些鸟类中,雄鸟对孵化和育雏负有全部责任,而雌鸟却能从育雏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机会进行交配活动。例如一些鹬类和鸡类,在雌鸟产下第一窝后,由雄鸟来伏窝,接着雌鸟再产第二窝,自行伏窝。
d.雄性优势型一雄多雌制:在繁殖季节,雄性集中格斗而后雌性选择雄性配偶。如草原榛鸡、艾草榛鸡、和黑琴鸡,B.一雌多雄制是指一个雌性占有多个雄性。
1.保卫资源型一雌多雄制:雌性通过占有重要资源——食物间接控制雄性。如鹤形目和鹬形目的一些鸟类。如三趾鹑、斑鹬和距翅水雉。
2.雌性控制型一雌多雄制:雌性不保护雄性所必需的资源,但雌性之间有相互制约作用。如红颈瓣蹼鹬。
(3)混交制
混交制是指无论雌雄都可以与一个或更多的异性交配,而不形成相对固定的婚配关系。野牛(Syncerus caffer)。
310.1.选择性功能正常者作配偶
偏爱性吸引特征发育健全和求偶行为富有活力并能持久进行的雄性动物,因为这些特征往往代表着性发育已经完成并具有较强的性功能。2.选择具有优质基因的异性
确保来自雄性个体的基因能有利于提高其后代的存活和生殖能力,并能补偿自身基因的不足。3.选择占有优质领域和资源的雄性个体作配偶
这些资源对雌性动物所产之卵或幼体的存活是至关重要的。4.选择具有遗传互补性的异性作配偶
第三篇:工业生态学第一次作业
徐大文 40840467 热能084班 第一次作业
【综合训练】
一、名词解释
1.自然环境:由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组成,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2.生态环境 : 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3.生态环境问题: 是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或可能引起的生态系统失衡和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由此给人类及整个生物界的生存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4.环境污染: 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5.环境破坏: 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兴建工程项目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从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6.温室效应: 花房具有让阳光进入、阻止热量外逸的功能,人们称之为“温室(花房)效应”
7.水体污染: 指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造成该水体中某些物质(特别是对生物有毒性的或造成水体水质恶化的物质)超过了水体的本底值或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使得该水体部分或全部失去功能或用途。
8.耗氧污染物: 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9.固体废弃物: 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通俗地说,就是“垃圾”。
二、填空题
1.境恶化,以及由此给人类及整个生物界的生存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2.1 / 6
境问题,人们称之为自然灾害;由于人类的生产或生活活动引起的第二环境问题,称之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3.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和农业环境污染;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可分为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化学污染、生物污染、能源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
4.温室气体包括水气(H2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臭氧(O)、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CFCs)、氢代氯氟烃类化合物(HCFCs)、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等
5.声。
6.7.染。
8.点污染源和 面污染 ;从污染的性质划分,可分为物理性污染、化学污染 和生物性污染。
9.有机有毒物。
10.射性物质、有毒污染物、酸碱盐类及热能等8类。
11.病原体污染物主要是指病毒、和寄生虫等。
12.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类和水草的的物质。
13.有毒污染物指的是进入生物体后累积到一定数量能使体液和组织发生生化和生理功能的变化,引起暂时或持久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14.固体废弃物按来源分为矿业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等;按形状分为固体的(颗粒状废物、粉状废物、块状废物)和泥状的(污
泥);按化学性质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危害程度分为有害废物
和一般废物。
15.环境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兴建工程项目而引起的环境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从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16.森林锐减的原因是、素造成的。
17.森林锐减直接导致了全球六大生态危机,即绿洲沦为荒漠、失、干旱缺水严重、洪涝灾害频发、物种纷纷灭绝、温室效应加剧。
18.草原退化的标志是和。19.造成草原大面积退化和减少的人为原因是、滥采乱挖草原植被、草原建设严重滞后。
20.水土流失有水流作用下,所引起的土壤冲刷叫做水蚀;在风力作用下,土粒、砂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称为 风蚀。
21.土地沙化是指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土壤植被破坏、沙土裸露的过程。
22.土壤盐渍化是指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23.盐碱土的可溶性盐主要包括Na、K、Ca、Mg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一般为中性盐,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为碱性盐。
24.土壤盐渍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利用下水。
25.与工业信息化、知识化以及工业人性化是当代工业发展的三大趋势。
26.工业的生态化具有的式的显著特征。
三、判断题
1.二氧化碳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R)
2.与二氧化碳相比,一个甲烷分子的温室效应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21倍,因此,甲烷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最大。(F)
3.温室气体的影响虽然是全球性的,但其作用时间是短暂的。(F)
4.氟里昂和哈龙是破坏臭氧造成臭氧洞的根本原因。(F)
5.动听的音乐无论何时都不会成为噪声。(F)
6.水体污染就是指水的污染。(F)
7.土壤盐渍化取决于地下水的水质,与地下水的埋深无关。(F)
四、简答题
1.阐述酸雨产生的原因?
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
机酸,其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空气中的二氧化硫(SO2)主要来源于燃烧
含硫的燃料,进入大气中的SO2气体在氮氧化物或悬浮颗粒中的某些过渡金属元
素的催化作用下,部分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三氧化硫(SO3)。大气中氮氧
化物主要来源于高温燃烧的燃料,空气中的N2和O2可生成NO,然后慢慢与氧
气反应而生成NO2。这些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汽
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
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
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就是酸雨。
2.酸雨的危害有哪些?
它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饮用酸化造成的地下水,可危及
人体健康;酸化土壤会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结
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可使土壤贫瘠化等。
3.形成光化学烟雾的条件有哪些?
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 Smog)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一般发生在湿度低、气温在24~32℃度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后。汽车尾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吸收太阳能,原有的化学链遭到破坏,形成臭氧、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与一次污染物混合形成光化学烟雾.。
4.噪声的危害有哪些?
1)噪声对听力的损伤
2)噪声能诱发多种疾病
3)噪声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
4)噪声对动物的影响
5)特强噪声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危害
5.物种灭绝的因素有哪几种?
(1)直接猎杀
(2)外来种的引入
(3)破坏栖息地
(4)生境破碎
(5)环境污染
6.工业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扰动有哪些?
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污染环境、使物质的全球循环失衡、干扰自然发生的过程
7.工业生态化的本质是什么?
工业生态化的本质是通过发展生态工业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逐步使基于人类活动的工业经济活动所引发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代谢能够均衡、和谐、顺畅、平稳和持续地融入自然生态系统代谢之中的过程。
五、分析题
1.造成目前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大气污染严重;水体污染明显加重,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沙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等
2.美国旧金山南40英里处的山景市将海岸圆形剧场建在该城旧垃圾掩埋场上。在1986年10月的一次演唱会中,一名观众用打火机点烟,结果一道5英尺长的火焰冲向天空,烧着了附近一位女士的头发,险些酿成火灾。请根据此例说明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都有哪些?
答:固体废气物产生有害物质,污染空气,引起人的呼吸道,皮肤等相关疾病:产生可燃气体,带来人身安全隐患。
3.分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
答:氯和溴在平流层通过催化化学过程破坏臭氧是造成南极臭氧洞的根本原因。南极臭氧洞的形成是包含大气化学、气象学变化的非均相的复杂过程,但其产生根源是地球表面人为活动产生的氟里昂和哈龙。
第四篇:城市生态学作业
1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哪几个方面的的特点
城市生态系统是在人口大规模集居的城市,以人口、建筑物和构筑物为主体的环境中形成的生态系统。包括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
其特点是:①以人为主体,人在其中不仅是唯一的消费者,而且是整个系统的营造者;
②几乎全是人工生态系统,其能量和物质运转均在人的控制下进行,居民所处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都已经过人工改造,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系统;
③城市中人口、能量和物质容量大,密度高,流量大,运转快,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活跃因素有关;
④是不完全的开放性的生态系统,系统内无法完成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许多输
入物质经加工、利用后又从本系统中输出(包括产品、废弃物、资金、技术、信息等)。
故物质和能量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运动是线状而不是环状。因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的中心地,城市依赖区域存在和发展,故城市生态系统的依赖性很强,独立性很弱。其研究内容包括:人口构成、经济结构和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性;人口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是否能保证城市的功能作用;城市人口及其活动的基本物质(如土地、淡水、食物、能源、基础设施等)的保证程度,环境质量评价及其改善措施;确定城市生态合理容量和制订和谐、稳定、高效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可行方案及其管理技术措施等。
2现代城市化的概念有明确的过程和完整的含义,你是如何理解的。请陈述你的观点。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只有经过城市化的洗礼之后,人类才能迈向更为辉煌的时代。然而,仅仅看到城市化所带来的丰硕成果而赞叹不已、振臂高呼是远远不够的,城市化过程并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像很多进步一样,城市化过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和谐之音。正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的予以解决,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分析城市化的含义着手,从城市化的几种不同类型讨论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以及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些问题。
3简述自然生态系统个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同点。
1)目前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之间没有决然的界线;
2)生态系统可能是复杂的巨系统,也可以是简单的小系统,谈论生态学问题时候必须注意尺度,就是考察尺度相同的情况下二者的特点与区别;
3)要具体针对某类生态系统来进行比较才能准确进行分析和说明,一般情况下,自然生态系统的能流比较稳定,而人工干扰的生态系统能流波大。
4你是如何理解城市中农民工对城市的影响。
影响:当大批劳动者都拥入城市后,城市可安排的岗位是有限的,所以呈现出大批的劳动者就业困难,大量的劳动者闲置,这给城市造成了一种不安定因素的上升;另外农村的劳动力又极其匮乏,因为都进城打工了,所以农村里留守的基本都是一老一小,能够创造价值的中坚力量都闲置在城市里了。这就像是中国社会现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则越来越穷。
解决问题的根本就是:各地区均衡发展,中国人讲究团圆,不然也不会有春运大潮了。自己家乡发展好了,我想不会有人愿意背井离乡的。
5不同的时期城市与农民在人流,物流等方面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物流是指商品在生产、流通、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时间空间变化,通过物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质资料的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最有效地完成资源配置。现代物流成为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机电控制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等综合性研究应用领域,成为了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物流包括运输、存储、仓储=包装、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从整体上说,农民工进城对于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其自身所带的农村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第五篇:生态学实验作业
基础生态学实验考查练习题
姓名:梁加林学号:201103080107班级:11生本
1、你所观测到的鱼类对温度、盐度的不同耐受性与该种鱼类的生境和分布有何关系? P35 答:有关系,金鱼是淡水鱼,其祖先也是淡水鱼,所以对盐的浓度要求为低盐度,且生活在冷水中较能耐低温,故,其分布在北方的淡水水域,而热带鱼,温度较高下也能正常生活,所以可生活在盐度较高的环境中,及海水中。而其在温度较低时不能正常生活,故,热带鱼(其祖先为咸水鱼,其为驯化的淡水鱼)生活在南部沿海的江河中级海中。
2、除温度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动物的呼吸耗氧?为什么?P40
答:除温度外还有氧气、二氧化碳等因素会影响动物的呼吸耗氧。
氧气:氧气是植物正常呼吸的重要因子,氧气不足直接影响呼吸速度,也影响到呼吸的性质。CO2:增加CO2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这可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得到解释。
3、光周期对动物行为或生理活动产生的影响的机制是什么?P46
答:光周期影响动物的行为方式和繁殖行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决定动物的迁徙、迁移或洄游的时间;
(2)影响鸟兽换羽、毛(短光照、限食、限水);
(3)影响动物的生殖时间。鸟类在长光照一个月后可繁殖;
(4)影响动物的冬眠和滞育(常与温度有关)。
影响动物行为与生理活动的机制是因为许多动物的行为与生理活动对光都有明显的节律性,还有许多种动物是靠光周期来激发信号启动的。光周期是影响动物行为与生理活动的重要生态因子。
4、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叶在结构是上分别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来满足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P50
答:
(1)挺水植物是浮在水面生长的植物总称。大多数挺水植物有根系,其余小部分没有。它们的根摇曳于水中吸收营养成份。
(2)沉水植物植物体完全沉没于水中的植物。它们的根有时不发达或退化,植物体的各部分都可吸收水分和养料,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有利于在水中缺乏空气的情况下进行气体交换。这类植物的叶子大多为带状或丝状,如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等。
(3)浮水植物也称浮叶植物。指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其体内多贮藏有较多的气体,使叶片或植物体能平稳地漂浮于水面,气孔也多生于叶片的上表面。浮水植物中有的是植物体完全漂浮水面,如浮萍、凤眼莲、满江红、槐叶萍等;有的是根状茎埋生于水底泥中,而叶片漂浮水面,如睡莲;还有的是根生于水底泥中,茎细长,抽出水面,水面上茎的节间缩短,浮水叶密集于茎的顶端,叶柄具气囊,如菱等。
5、试分析两群落的发展趋势与稳定性。P90
答:
两个群落间的过渡带,即群落交错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比相邻群落中要多,这种现象也是边缘效应。
两个群落内的物种会出现生态位的重叠,也促使了该两群落的生态多样性更加丰富,盖度、密度、乔木灌木的平均高度等都会有所异同。致使恢复能力减落、稳定性加强。
两个群落都会沿着垂直生态分布发展,即乔木、半乔木、灌木、草本的分布方式进行生长分层。同时,也是自然对光的充分利用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