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学作业——关于生态破坏
关于生态破坏
电气学院1106102班何承桂学号:11106102 29
摘要:生态破坏,又叫环境破坏,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兴建工程项目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从而对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自从人类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几乎增加了30倍人类在大幅度利用自然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大自然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过度的砍伐和放牧,不加节制的排放工业和生活污水、废气,盲目地利用土地······大自然正在被不停地破坏着。然而,人类也不能置身事外,生态的破坏也给人类带来灾难,人类生活环境日益恶劣,动植物不断灭亡,数量不断减少,各种自然灾害不断袭来:海平面上升在淹没陆地,臭氧层空洞带来越来越多的辐射,酸雨······目前,虽然已经采取一些措施治理生态破坏,但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做更多来阻止环境破坏,来弥补曾经的伤害,还人类与自然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一个美好的家园。
关键词:生态破坏,污染,物种灭亡,生态保护,低碳。
(一)生态破坏的原因及后果
生态破坏主要可分为一下几种:气体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不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物理污染等。生态破坏不仅给自然带来极大的危害,森林消失,物种灭亡,疾病更严重地困扰人类,生活环境恶化等。人口暴增是贫困和污染的根源,因为要应付人口成长的需求,人类必须扩张耕地、伐林建屋、提高工业生产等等,于是生态失衡的问题也就源源不断的出现
(1)气体污染
气体污染主要由工业废气乱排放造成,已造成“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等危害。由于CO2等引起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明显变暖。科学家预测,到下世纪中叶,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上升1.5~4.5℃,从而导致南北极冰雪部分融化。加上海水本身热膨胀,就会使世界海平面上升25~100厘米,一些地势低洼的沿海城市将葬入海底。地球上的许多平地将被淹没掉。数亿沿海居民将被迫迁居。同时地 球变暖将使不少国家和地区干旱少雨,虫害增多,农业减产。另一方面,“温室效应”还造成部分地区气候不稳定,诱发更多的极端天气。
此外,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SO2、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也在急剧增加。当大气中的SO2与氮氧化物遇到水滴或潮湿空气即转化成硫酸与硝酸溶解在雨水中,使降雨的ph值低到5.6以下(正常为5.6),这种雨称为酸雨。如果大气中SO2和氮氧化物浓度很高时,可以使降雨的pH值低到3左右。本世纪以来,全世界酸雨污染范围日益扩大,酸度也在不断增加,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中包括我国在内,酸雨都将日益严重。酸雨使土壤、湖泊、河流水质酸化,使水生生态恶化,危害农作物和其他植物生长。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260多万公顷农田遭受酸雨污染,使粮食作物减产10%左右。同时,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严重损害古迹、历史建筑、雕刻、装饰以及其他重要文化设施,由此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
大气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国内外研究表明,癌病与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尤以肺癌与大气污染最为明显。目前癌症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大城市癌症死亡率为129.9/10万,中小城市为104/10万。而在癌症中以肺癌死亡率最高。肺癌高发区大多集中在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密度较高、大气污染较重的地区。而大气污染则是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诱因之一。全世界每年有300多万人死于主要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癌病。
(2)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主要由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未加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医院污水。水污染破坏了水中的生态系统,造成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特别是水生动物,甚至灭种。水质污染导致发病率上升,水污染导致的引用水危机正席卷着全球。每天约有2.5万人死亡与饮用受污染的水有密切关系,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的4/5归因于和水有关的疾病。未经处理的大量工业和生活废水排入江河湖泊,导致水资源严重污染。尽管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治理,但治理的效果赶不上污染的速度。水污染加重、水生态恶化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我国是贫水国家,水资源紧缺,水环境的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不仅影响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影响到了公众的饮水安全和水产品食用安全,直接威胁民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3)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包括采矿业的废石、尾矿、煤矸石;工业生产中的高炉渣、钢渣;农业生产中的秸秆、人畜粪便;核工业及某些医疗单位的放射性废料;城市垃圾等等。若不及时清除,必然会对大气、土壤、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导致蚊蝇孳生、细菌繁殖,使疾病迅速传播,危害人体健康。目前的“白色污染”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耕地质量和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造成化学污染;废旧电池污染中所含的少量的重金属上,如铅、汞、镉等有毒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长期积蓄难以排除,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
(4)不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
不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包括:过度砍伐、过度捕捞与捕杀、过度放牧、乱开垦草地与湖泊、不合理的建造等。人类的这些行为严重的生态系统,超越了它的恢复力稳定性,使物种地生活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进而使物种死亡、灭种;另外,还引发沙漠化、沙尘暴、土地盐碱化、洪水泛滥等问题。人类经常因为经济或安全的理由而与海争地,例如以填土方式将沿海湿地改变成工业区或修筑堤防、辟建港口等。由于人类渔捞科技的改进,造成全球性的过渔。渔业上的选择性捕捞行为,往往使同一种海洋生物急遽减少,导致海洋生态系的群落结构失衡。无选择性的捕渔法,误杀目标渔获以外的海洋 生物,还有产卵场的破坏、海域污染等,都使得海洋资源枯竭的问题日益严重。
(5)物理污染
物理污染是另一类的生态失衡问题,其中包括噪音污染、放射线污染、热污染等三类。噪音对人体会造成听觉障碍、血压、心跳上升,以及精神紧张等。辐射是一种能量,一般所谓的辐射或放射线,大都是指游离辐射而言。环境中的游离辐射污染源有医疗射线、核武试爆、核能工业以及核能发电等。所谓的热污染,是指环境中被加入一些无用的废热,导致气温、水温因而升高,故又称为「热能输入。热污染的来源可分为机械运转废热、化石燃料废热、核能废热三种。
此外,生态破坏的原因还有错误地引进物种,错误地引进物种会使物种因没有天敌而大量繁殖,因大量捕食其他物种等原因是当地其它物种食物死亡、灭绝。
(二)生态保护策略
拯救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生态系统迫在眉睫——必须在法律、生产规则、生活习惯、思想教育、技术发展等方面同时行动。
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人口暴增,各国对资源的索取和掠夺。在国际方面,对发达国家来说,要抑制消费,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主动帮助贫穷国家发展经济。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鼓励经济增长,特别贫穷的国家:首要任务加快发展,摆脱贫困,不要步工业化国家的后尘。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必须考虑资源的临界性,必须适应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我们要有足够完善的法律来规范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要“高度重视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认真执行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要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矿藏、森林、水等自然资源,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对工业污水废气的排放管理,提高排放标准。加强了海洋生态环境的综合管理,加大了对非法围、填海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已审批用海项目实行严格监管。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最重要、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防止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产生影响和破坏。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积极推动水电建设的有序发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电力发展方针由积极开发水电调整为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
农村生态保护工作对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农民身体健康、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努力营造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舆论氛围。加强对各级领导决策者的培训,开展全民生态科普活动,提高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建立并逐步完善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加强对重点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开展生态系统脆弱区和敏感区的监测,建立生态监测和预警网络,提高生态系统监测能力,在此基础上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优先建立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状况监控系统,建立重大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处理系统。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合理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不断拓展生态保护和建设投融资渠道。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参与生态保护和建设。建立健全生态审计制度,对生态治理工程实行充分论证和后评估,确保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无论我们采取任何措施,我们只有一个目的——维持生态平衡!使人类能够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持续发展!
第二篇:城市生态学作业
1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哪几个方面的的特点
城市生态系统是在人口大规模集居的城市,以人口、建筑物和构筑物为主体的环境中形成的生态系统。包括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
其特点是:①以人为主体,人在其中不仅是唯一的消费者,而且是整个系统的营造者;
②几乎全是人工生态系统,其能量和物质运转均在人的控制下进行,居民所处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都已经过人工改造,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系统;
③城市中人口、能量和物质容量大,密度高,流量大,运转快,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活跃因素有关;
④是不完全的开放性的生态系统,系统内无法完成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许多输
入物质经加工、利用后又从本系统中输出(包括产品、废弃物、资金、技术、信息等)。
故物质和能量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运动是线状而不是环状。因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的中心地,城市依赖区域存在和发展,故城市生态系统的依赖性很强,独立性很弱。其研究内容包括:人口构成、经济结构和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性;人口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是否能保证城市的功能作用;城市人口及其活动的基本物质(如土地、淡水、食物、能源、基础设施等)的保证程度,环境质量评价及其改善措施;确定城市生态合理容量和制订和谐、稳定、高效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可行方案及其管理技术措施等。
2现代城市化的概念有明确的过程和完整的含义,你是如何理解的。请陈述你的观点。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只有经过城市化的洗礼之后,人类才能迈向更为辉煌的时代。然而,仅仅看到城市化所带来的丰硕成果而赞叹不已、振臂高呼是远远不够的,城市化过程并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像很多进步一样,城市化过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和谐之音。正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的予以解决,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分析城市化的含义着手,从城市化的几种不同类型讨论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以及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些问题。
3简述自然生态系统个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同点。
1)目前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之间没有决然的界线;
2)生态系统可能是复杂的巨系统,也可以是简单的小系统,谈论生态学问题时候必须注意尺度,就是考察尺度相同的情况下二者的特点与区别;
3)要具体针对某类生态系统来进行比较才能准确进行分析和说明,一般情况下,自然生态系统的能流比较稳定,而人工干扰的生态系统能流波大。
4你是如何理解城市中农民工对城市的影响。
影响:当大批劳动者都拥入城市后,城市可安排的岗位是有限的,所以呈现出大批的劳动者就业困难,大量的劳动者闲置,这给城市造成了一种不安定因素的上升;另外农村的劳动力又极其匮乏,因为都进城打工了,所以农村里留守的基本都是一老一小,能够创造价值的中坚力量都闲置在城市里了。这就像是中国社会现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则越来越穷。
解决问题的根本就是:各地区均衡发展,中国人讲究团圆,不然也不会有春运大潮了。自己家乡发展好了,我想不会有人愿意背井离乡的。
5不同的时期城市与农民在人流,物流等方面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物流是指商品在生产、流通、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时间空间变化,通过物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质资料的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最有效地完成资源配置。现代物流成为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机电控制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等综合性研究应用领域,成为了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物流包括运输、存储、仓储=包装、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从整体上说,农民工进城对于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其自身所带的农村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第三篇:生态学实验作业
基础生态学实验考查练习题
姓名:梁加林学号:201103080107班级:11生本
1、你所观测到的鱼类对温度、盐度的不同耐受性与该种鱼类的生境和分布有何关系? P35 答:有关系,金鱼是淡水鱼,其祖先也是淡水鱼,所以对盐的浓度要求为低盐度,且生活在冷水中较能耐低温,故,其分布在北方的淡水水域,而热带鱼,温度较高下也能正常生活,所以可生活在盐度较高的环境中,及海水中。而其在温度较低时不能正常生活,故,热带鱼(其祖先为咸水鱼,其为驯化的淡水鱼)生活在南部沿海的江河中级海中。
2、除温度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动物的呼吸耗氧?为什么?P40
答:除温度外还有氧气、二氧化碳等因素会影响动物的呼吸耗氧。
氧气:氧气是植物正常呼吸的重要因子,氧气不足直接影响呼吸速度,也影响到呼吸的性质。CO2:增加CO2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这可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得到解释。
3、光周期对动物行为或生理活动产生的影响的机制是什么?P46
答:光周期影响动物的行为方式和繁殖行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决定动物的迁徙、迁移或洄游的时间;
(2)影响鸟兽换羽、毛(短光照、限食、限水);
(3)影响动物的生殖时间。鸟类在长光照一个月后可繁殖;
(4)影响动物的冬眠和滞育(常与温度有关)。
影响动物行为与生理活动的机制是因为许多动物的行为与生理活动对光都有明显的节律性,还有许多种动物是靠光周期来激发信号启动的。光周期是影响动物行为与生理活动的重要生态因子。
4、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叶在结构是上分别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来满足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P50
答:
(1)挺水植物是浮在水面生长的植物总称。大多数挺水植物有根系,其余小部分没有。它们的根摇曳于水中吸收营养成份。
(2)沉水植物植物体完全沉没于水中的植物。它们的根有时不发达或退化,植物体的各部分都可吸收水分和养料,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有利于在水中缺乏空气的情况下进行气体交换。这类植物的叶子大多为带状或丝状,如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等。
(3)浮水植物也称浮叶植物。指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其体内多贮藏有较多的气体,使叶片或植物体能平稳地漂浮于水面,气孔也多生于叶片的上表面。浮水植物中有的是植物体完全漂浮水面,如浮萍、凤眼莲、满江红、槐叶萍等;有的是根状茎埋生于水底泥中,而叶片漂浮水面,如睡莲;还有的是根生于水底泥中,茎细长,抽出水面,水面上茎的节间缩短,浮水叶密集于茎的顶端,叶柄具气囊,如菱等。
5、试分析两群落的发展趋势与稳定性。P90
答:
两个群落间的过渡带,即群落交错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比相邻群落中要多,这种现象也是边缘效应。
两个群落内的物种会出现生态位的重叠,也促使了该两群落的生态多样性更加丰富,盖度、密度、乔木灌木的平均高度等都会有所异同。致使恢复能力减落、稳定性加强。
两个群落都会沿着垂直生态分布发展,即乔木、半乔木、灌木、草本的分布方式进行生长分层。同时,也是自然对光的充分利用的表现。
第四篇:城市生态学作业2
2、反应城市人口自然结构的主要原因都有哪些?
答:主要因素有:性别和年龄。
4、何谓城市热岛,城市热岛是怎样形成的?
答:城市热岛是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5、答:原因:①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由于有热岛效应,空气层结构不稳定,有利于产生热力对流,当城市中水汽充足时,容易形成对流云和对流性降水。②城市阻滞效应。城市因有高高低低的建筑物其粗糙度比周围郊区平原大。它不仅能引起机械湍流,而且对移动滞缓的降水系统有阻滞效应,使其移动速度减慢,在城区滞留时间加长,因而导致城区的降水强度增大,降水的时间延长。③城市凝结核效应。城市因生产和生活强度较大,空气中尘埃及其它微粒比周围地区多,为形成降水提供了丰富的凝结核。④城市内及周边有较大面积水体,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第五篇:动物生态学第一次作业
动物生态学第一次作业
生物123班 张佳婧 120108030
1动物生态学中我一直比较感兴趣的是生态环境对动物的影响和动物为适应环境所作出的应对措施这两方面,以往也利用课余时间去做过相关课题研究:一个是探究环境复杂性对鼠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另一个是蝉翅表面纳米结构疏水性和适应性研究。
从刚刚接触生物学开始,我们就接受了达尔文对动物进化的观点,即自然选择学说,了解到生态环境对于物种的演变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于是我想要更深入的了解生态环境究竟是在哪些方面、以何种手段、如何影响动物的生存能力的。
我很自然得想到了人类——地球上最高等的动物,而人类之所以能在不具备像猎豹那样的奔跑能力以及鸟类的飞翔能力的情况下,依旧上得了太空、下得了深海,靠的是我们极其发达的大脑。靠着这个大脑,我们有了强大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于是我好奇这样的能力之所以保存下来,与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我设计的实验是利用实验室小白鼠和野生小家鼠,探究复杂环境和简单环境对小鼠的空间记忆力的发展影响。这样的影响我假想有两种:一种是长久以来一代一代的影响的累积,另一种是出生之后后天的影响。将刚出生三周的小白鼠分为A、B组,出生三周的小家鼠分为C、D组。A组和C组的幼鼠放到鼠笼里饲养,B组和D组的幼鼠放在设计好的、较广阔的复杂环境里散养。最后利用水迷宫对各组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做检测。
小白鼠是由小家鼠通过很多代的驯化和人工饲养而来的,所以本质上小白鼠和小家鼠的亲缘关系是很近的,先不考虑饮食等因素的影响,小家鼠世代所处的环境理应比小白鼠在实验室中的生存环境要复杂很多。所以利用小白鼠和小家鼠比较可以说明上述第一种影响(即世代的累积影响)的作用。而再将小鼠放在不同的生长环境里,以探究第二种影响(即后天的环境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先天的环境和后天的环境对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都有影响,即环境的复杂程度越大,越有利于该物种的空间记忆力发展,或许我们也能假设我们人类发达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同我们周遭越来越复杂的环境有关。我们将环境从丛林改造成高楼大厦、天桥隧道,而我们创造的复杂环境又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们的大脑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一直觉得环境与生物这样的相互影响其实是非常有趣的。
而另一个课题研究发现蝉翅表面的纳米凸起的疏水能力与蝉所在的环境有明显的关系,即越是在气候潮湿的地方,蝉翅表面的纳米凸起疏水性能越好,这样的结构使蝉更能适应它们所处的环境。
个人而言,我是对动物行为生态学很有兴趣的,高中的时候折腾了几个小实验,现象和结论有了,却还是不够了解生态学专业的东西,所以才来选这门课的。希望学到一些专业的概念和研究手段,为日后做更多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