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模拟试卷(共五则)

时间:2019-05-14 06:0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刑法学模拟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刑法学模拟试卷》。

第一篇:刑法学模拟试卷

综合练习题

一、解释名词:

1.犯罪2。犯罪构成 3。.犯罪客体3.同类客体4.直接客体5.一般客体 6.犯罪对象7.犯罪客观方面8.危害行为9.犯罪的作为10.犯罪的不作为11 犯罪主体12.刑事责任年龄13.刑事责任能力14.犯罪特殊主体15.犯罪主观方面16.故意17.直接故意18.间接故意 18.过失19.疏忽大意的过失20.过于自信的过失21.意外事件

二、单项选择题.说明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很多,其中,只有(A)才是一切犯罪构成必须的必要要件。

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 C.犯罪时间、地点D.犯罪的方法

2.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是(A)。

A.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 B.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

C.已满十六岁不满十八岁D.不满十八岁

3.我国刑法规定,(B)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A.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B.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

C.已满十六岁不满十八岁D.不满 十八岁.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应当(D)。

A.从轻处罚B.减轻处罚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 行为人(A)认识的错误不影响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A.法律上 B.事实上C.犯罪客体上D.行为方式上

6.(B)完全不负刑事责任。

A.16岁以下的人B.不满14岁的人C.不满16岁的人D.不满18岁人

7.按照对结果的预见程度,犯罪故意可分为(B)。

A.突然故意和预谋故意B.确定故意和不确定故意

C.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D.必然故意和可能故意

8.冬季某日,爆炸工某甲由于工友邀请打牌,将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随手放在炉子旁边,以致发生爆炸事故,某甲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A)。

A.疏忽大意的过失B.过于自信的过失 C.间接故意 D.意外事件

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过失行为(C)才能构成过失犯罪,否则不能构成过失犯罪。

A.只有造成后果的 B.只有造成一般后果的C.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 D.只有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10.甲与乙有仇,甲欲杀死乙,而误把丙当作乙杀死。对甲(D)。

A.应当进行数罪并罚,其对乙是故意杀人未遂,对丙是故意杀人既遂

B.应定故意杀人未遂,因甲对丙的死亡主观上没有故意

C.应数罪并罚,其对乙是故意杀人未遂,对丙是过失杀人

D.只是一个故意杀人罪

11.王甲蓄意杀害李乙,夏季某日晚潜入某乙的院子,见院子地面有个黑影,便以为是乙在乘凉,举枪射击,结果打死的不是乙,而是乙的狗,对甲的处理()。

A.按故意杀人未遂处理B.按故意杀人预备处理

C.如果打死牲畜情节严重,可按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处理。D.按故意杀人中止处理

12.某甲意图毒死某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某乙所要吃的食物内,某乙吃后平安无事。在这种情况下,某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B.属于意外事件 C.故意杀人预备D.故意杀人未遂

13.甲、乙有仇,甲蓄意报复乙。一天,甲想在较远的地方向乙开枪,由于技术不好,甲没有把握打中乙,但仍然开枪,甲开枪后,未将乙打死。甲的这种故意是()。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14.甲是铁路扳道员,在调车作业完毕后,由于粗心没有把线内的道岔恢复定位,以致后一次列车驶入,发生与其他机车相撞事故,刑法学模拟卷/ 6

甲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B.疏忽大意过失C.过于自信过失D.间接故意

15.某甲将有毒物品放在某乙的饭中,但是某乙未吃,就因其心脏病发作而死。在这种情况下,某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B.属于意外事故C.过失杀人D.故意杀人未遂

16.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要求行为人对其行为引起的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的()。

A.客观基础B.主观基础C.唯一根据D.充分根据

17.犯罪在主观方面的选择要件有()。

A.犯罪过失B.犯罪动机C.犯罪目的 D.刑法中的认识错误

18.直接故意与间接的主要区别是()。

A.意识特征不同B.意志特征不同

C.危害大小不同D.处罚轻重不同

19.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区别的关键是()。

A.主观上对危害结果是否预见B.主观上对危害结果是否应当预见C.客观上是否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D.主观上对危害结果的态度

20.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关键是()。

A.主观上对危害结果是否持否定态度B.轻信危害结果能够避免是否确有依据C.是否采取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措施D.对危害结果是否有认识

21.犯罪的目的只存在于()。

A.故意犯罪B.直接故意犯罪C.间接故意犯罪D.过失犯罪

16(1)17(3)18(2)19(2)20(1)21(2)

22.甲男与乙女于某日中午公开在某公园内发生性关系,引起游客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对甲、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A..聚众淫乱罪B..组织淫秽表演罪

C.寻衅滋事罪D.无罪

23.陈某(15周岁)因喜好计算机,于某日深夜潜入一公司内盗窃价值3万余元的计算机原器件(事发后均被追回)。问:对陈某应当如何处理?()

A.追究刑事责任B.不追究刑事责任,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

C.从轻、减轻处罚D.判决有罪,但是免予刑罚处罚。

24.对下列哪种情形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A. 15周岁的甲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

B.15周岁的乙非法拘禁他人

C.15周岁的丙贩卖海洛因8000克

D.15周岁的丁使用暴力奸淫幼女

25.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 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盗窃罪B.抢劫罪B..绑架罪D.抢劫罪、绑架罪

26.黄某意图杀死张某,当其得知张某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致使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顶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下列哪种判断符合黄某对李某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

A.间接故意B..过于自信的过失C.疏忽大意的过失D.意外事件

27.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其后10分钟查看无事,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该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种主观罪过?()

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28.甲男明知乙女只有13周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交。甲的行为属于下列何种情形?()

A.幻觉犯,不构成奸淫幼女罪B..法律认识错误,构成奸淫幼女罪

C.对象认识错误,构成奸淫幼女罪D..客体认识错误,不构成奸淫幼女罪

29.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某日晨,朱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强”。朱某为防止其6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不料李某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朱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

B.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

C.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

D.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30.行为人在实施不纯正不作为犯罪时,其罪过:

A.只能是故意

B..只能是过失

C.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D.只能是间接故意

31..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32.下列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A.甲欲杀害其女友,某日故意破坏其汽车的刹车装置。女友如驾车外出,15分钟后遇一陡坡,必定会坠下山崖死亡。但是,女友将汽车开出5分钟后,即遇山洪爆发,泥石流将其冲下山摔死。死亡结果的发生和甲的杀害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B.乙欲杀其仇人苏某,在山崖边对其砍了7刀,被害人重伤昏迷。乙以为苏某已经死亡,遂离去。但苏某自己醒来后,刚迈了两步即跌下山崖摔死。苏某的死亡和乙的危害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C.丙追杀情敌赵某,赵狂奔逃命。赵的仇人赫某早就想杀赵,偶然见赵慌不择路,在丙尚未赶到时,即向其开枪射击,致赵死亡。赵的死亡和丙的追杀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丁持上膛的手枪闯入其前妻钟某住所,意图杀死钟某。在两人厮打时,钟某自己不小心触发扳机遭枪击死亡。钟的死亡和丁的杀人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使丁对因果关系存在认识错误,也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三、填空题:

1.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包括()、()、()、()。

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为()和()。

3.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与()之间的因果关系。

4.说明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有: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其中()是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是构成犯罪的选择要件。

5.我国刑法规定,()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完全刑事责任。

6.我国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或者()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时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7. 醉酒的人犯罪,()负刑事责任。

8.已满()周岁不满()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害伤臻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9.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 人犯罪,()处罚。

10.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可以()处罚。

11.犯罪的故意有两种,即()和()。

12.犯罪过失的两种形式是()和()。

13.我国刑法规定,过失犯罪,()的才负刑事责任。

14.我国刑法第十六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或者()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15.犯罪的主观方面的内容包括()、()以及犯罪的()和()。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我国刊法中规定犯罪的基本特征?

2、为什么说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社会危害性?

3、试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作用。

4、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有何联系与区别?

5、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6、什么是不作为犯罪?不作为构成犯罪的条件有哪些?不作为的特定义务来源于哪些方面?

7、简述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

8、什么是犯罪主体?其构成条件有哪些?

9、试论法人的犯罪主体问题。

10、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世界各国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有哪几种主要立法例?我国刑法是如何规定刑事责任年龄的?

11、什么是刑事责任能力?我国刑法是怎样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

12、为什么未成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3、为什么无责任能力人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

14、如何理解犯罪主观方面?研究犯罪主观方面有什么意义?

15、什么是犯罪的故意?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各有什么特征?二者区别在哪里?

16、什么是犯罪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各有什么特征?

17、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有何区别?

18、什么是意外事件?它与疏忽大意的有何区别?

五、案例分析题

1.被告人刘××,男,35岁,某市变压器厂工人。

某年1月15日,某市酒精厂失火,附近几个单位的人都闻讯赶到现场救火。刘××途经此处,也参加了救火。当时,救火现场还有很多围观群众,秩序很乱。刘××看到人多手杂,救火效率不高,为了能使救火顺利进行,便高声叫喊:“同志们,我是省公安厅一处的,大家现在听我指挥。”刘××站在大草垛上,指挥着把酒精厂东西两端的路口卡住,只准救火车和运酒料的军车通过,又指挥排除了一些交通故障,大大提高了救火速度。刘××在现场救火连续坚持了两天两夜,其行动当时受到救火指挥部的某副市长和军区首长的表扬,并送给他一张表扬信,酒精厂领导也多次向他表示感谢。

救火以后,某副市长曾给省公安厅打电话询问此人。后来,刘××主动拿着感谢信去公安厅一处作检讨,承认了自己冒充省公安厅一处工作人员的错误。当时公安厅领导同志听他讲完事情的经过后,也肯定了他当时的举动。事隔五天,刘××与邻居上街买酒时,该厂保卫科将其抓住,以冒充公安人员为由送到该市某公安分局。公安分局认为,刘××冒充公安人员招摇撞骗,扰乱了社会秩序,以招摇撞骗罪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

试用犯罪的基本特征分析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2.被告人李某,女,62岁,某偏僻山区农民,文盲。

李的丈夫泡有一瓶药酒,放在床底下,说是治腰疼很有效。某日,邻居文某某来看望李某,李热情招待。文某说:“我的脚痛,腰部也痛。”李听后说:“我老头子有药酒,我倒点来你们喝。” 文某说:“那好得很啊。”李即进齐房间从床底下摸出一个瓶子(此瓶子与药酒瓶的颜色形状一样,但大小略有不同),以为是药酒,倒入茶碗内约有一两,端给文某某。文某喝后不久,感到恶心、呕吐、头昏、四肢无力。李急喊邻居帮助送医院。经医生抢救无效文某死亡。后查明,文某喝的是敌敌畏。

分析:此案应如何定性处理?说明理由。

3.被告人王某,男,某工厂保卫科干部。某日晚10时许,王某见玻璃窗外有人影子晃动,以为是想入室盗窃,便拿出一支手枪,朝院坝地面开了一枪,想吓唬吓唬窗外人,将其赶走。开枪后即转身进屋去。第二天发现,院坝边有一原为精神病人刘某的尸体,系王某打在水泥地上反弹起来的子弹打中头部而当场死亡。

试分析:王某对李某的死亡结果是什么心理态度?

4.被告人刘某,男,17岁,农村青年。某日晚10左右,刘某出去小便准备睡觉,看见自家的菜园里有一个白糊糊的东西在晃动,以为是邻居家的狗来啃玉米,便拿起铁钗悄悄走近向白糊糊的东西扎去,结果发现是邻居家10岁小孩来偷吃西瓜。刘某铁钗扎中小孩头部,小孩经抢救无效死亡。

试分析:李某某对小孩的死亡持的是什么心理态度?李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说明理由。

5.被告人李某,男,38岁,某砖厂工人,单身。

某年5月,被告人李某给村民岳某送砖时,与岳的妻子田某相识。从此以后,被告人李某多次借故去田某家,与田眉来眼去,调情说笑,进而发生了不正当两性关系。田某自从与李某有了通奸关系以后,对待丈夫日益冷淡,并故意与丈夫吵嘴打架。岳某是个老实人,虽对其妻与李某的不正当关系有所察觉,但说也不敢说,辩也不敢辩。特别是当年中秋节时,又见李某来家勾引其妻,岳某生气受辱不过,于第二天下午自缢身亡。

问:被告人李某的行为与岳某的自杀身死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对李某的行为可否定罪?

6.被告人李××,男,40岁,农民。

某日,被告人李××的养子小明(10)岁偷吃邻居桃子。李××知道后,痛骂小明,并且气愤地用力向小武的头颅部打了一拳。小武当即抱头痛哭,并说头痛,三日后死亡。小武死前口吐白沫,抽搐,经过法医解剖鉴定认定:死者头枕部因外力打击后硬脑膜外出血,形成脑疝,引起脑压升高,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问:被告人李××对小武之死亡结果的心理态度是故意、过失还是意外事件?理由是什么?

7.胡某因其丈夫长期患病,久治不愈造成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便由嫌弃进而产生杀夫的恶念。某日晨,胡某煮了两碗面条,在其中份量较少又没有鸡蛋的一碗内投有“毒鼠强”,放在灶台上,并向儿子说:“锅里放有鸡蛋的一碗面条是给你吃的,灶台上的那一碗是给你爸爸吃的。”说完便外出挑水去了。其子因肠胃不舒服,见锅里那碗面多,又有鸡蛋,怕吃不完,便把灶台上份量少的一碗吃了。当胡某返回家时,其子已中毒,便立即送医院治疗,路途中死亡。

问:胡某对其子的死亡,在主观上属于何种心理态度?为什么?

8.赵某和钱某均系劳动教养释放人员,某日下午6时许,两人在一酒店喝完酒后,走到某市繁华地区,恰遇某厂工人刘某。刘某顺便看了赵一眼,赵便张口大骂道:“混蛋,站住!你为什么要看我?”此时钱也呵责刘:“站住,看什么?”刘回答:“我以为你们在这儿住。”赵又大声喝道:“谁他妈的在这儿住。”并拔出随身携带的尖刀朝刘腹部用刀猛刺一刀。赵在行凶后满不在乎,扬长而去,同钱又到饭馆喝酒,并且扬言:“捅死了又怎样?管他呢„„”。刘被刺后,抱着肚子勉强向前跑了20余米后倒下,被路过的行人发现,用车送往医院抢救。但是由于流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

问:赵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是什么?为什么?

9.张某,男,35岁。某日晚10时左右,天下着小雨,张驾驶汽车返回车库,同车的马某下车将车库门打开,张关灭汽车大灯,只开小灯驶进院内。在调头准备倒车时,汽车右前轮将睡在塑料布下的李某当场压死。后查明,李是一过路的农民,因为无钱住旅馆,自行到车库院中,并用大块塑料布蒙头盖脚睡在地上。在准备调头倒车时,张和同车的马,都没有发现睡在地上的李。

问:被告人张某对于李某之死有无罪过?为什么?

10.张某,男,40岁,务农。张与王某(男35岁,农民)系邻居,平时关系一般。一次因王使用农药不慎,毒死了张的一只鸡,双方为此发生过纠纷。此后不久的一天下午,张在外打猎回来,发现王在其自家猪圈周围喷洒农药。由于张的猪尚寄放在王的猪圈内,张此时又正好听见猪在圈里叫,便骂道:“你狗日的头回把我的鸡毒死,今天又想弄死我的猪!”叫王停止喷药。王不理,继续喷药。张便将已装好的火药枪对准王的脚杆说:“你再喷药,老子把你的脚杆打断,打死了我给你抵命。”这时,旁人见势上前劝阻,将枪抓住。张仍不罢休,用力将枪从劝阻者手中挣脱,并随手用枪管横打王左小腿一下,不料枪因受震动而自动击发,致枪内铁砂射入王右小腿,鲜血直流。张见状,立即叫人将王送往医院治疗。王住院一天多,因伤势恶化,治疗无效死亡。尸检查明,死者系因霰弹(铁砂)击伤腿动脉引起慢性大出血而死。

问:对张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处理?为什么?

11.佟某,女,1982年4月20日出生,中学生。

1997年4月21日中午12时30分,佟某骑自行车由学校回家。当经过郊东坝时,因

下坡车速较快,佟的自行车将同向行车的59岁老农伍某的右踝关节撞伤,佟因此从车上摔下来又压在伍的身上。佟当即扒起来抱扶伍,因抱不动,后在过路人的帮助下将伍送到医院救治。但因伍后脑受外部强力震动致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于当日下午3时20分死亡。

问:本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答:佟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应作无罪处理。因为,在本案中佟是因过失行为致行人

伍某死亡,当时其年龄只有15周岁;而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故意杀人等八种严重故意犯罪负刑事责任,即只能成为这八种罪的主体。

12.王某,男,1978年5月5日出生,某中学学生,其父是司法警察。1994年5月5日,王邀约其同学吕某到家玩,相互交谈中,吕说:“我也喜欢玩枪,但从未玩过真枪。”王听后说:“算你运气,今天我爸爸休假,他的枪放在家里,我拿来给你开开眼界。”谈完便取出其父放在卧室抽屉的“**”手枪。王先熟练地取出弹夹、卸下子弹,又将弹夹上入枪中,然后拉了下枪栓,便举起对准吕说:“现在子弹下了,你拿去玩吧。”边说边扣扳机,谁知原来枪膛里有一粒子弹没有下掉,射击后正中吕的胸部,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问: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部分习题答案要点

二、单项选择A.2 A.3 B.4 D.5 A.B.7 B.8 A.9 C.10 D.A.12 D.13 A.14 B.15 D.A.17 C.18 B.19 B.20 A.B.22 D.23 B.24 B.25 B.A.27 D.28 B.29 C.30 C.31 B.32 B.

第二篇:刑法学试卷

级法学辅修专业《刑法学》期末结业考试

班级:学号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1’×10)

1、我国刑法典关于溯及力问题采取的是

A、从旧兼从轻B、从新兼从轻C、从新D、从旧

2、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

A、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B、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C、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D、14周岁以上16周岁以下

3、同类客体是指

A、一切犯罪共同侵犯的客体B、所有简单客体

C、所有复杂体D、某一类犯罪共同侵犯的客体

4、犯罪人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后向国家担负的刑事法律后果

是。

A、刑罚B、刑事责任C、刑事处分D、刑罚处罚

5、陆某潜入某仓库想偷白糖,结果误将几袋食盐偷回家,陆某的行为属

于。

A、对客体的认识错误B、对犯罪对象的认识错误

C、对行为性质认识错误D、对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6、某甲意图到某乙家偷东西,白天,某甲借串门的名义,到某乙家察看了

地形,晚上某甲正准备出门偷东西时,忽觉肚子疼痛,便吃药上床休息。某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表示B、犯罪预备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

7、拘役的期限为

A、3个月以上2年以下B、3个月以上1年以下

C、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D、1个月以上1年以下

8、某甲因盗窃、强奸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无期徒刑。在决定执行

刑罚时,应该采用什么原则。

A、先减后并B、先并后减C、吸收原则D、并科原则

9、某甲故意伤害某乙致其死亡,某甲行为属。

A、想象竟合犯B、结果加重犯C、吸收犯D、牵连犯

10、以下关于缓刑制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缓刑是对被判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限内附合条件不执行原

判刑罚的一种刑事制度。

B、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C、一般累犯可适用缓刑,特殊累犯不得适用缓刑。

D、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二、多项选择题:(3’×10)

1、罪刑法定原则包括以下哪几项内容

A、刑法的渊源排斥习惯法B、刑法的效力否定溯及力

C、刑法的适用禁止类推D、刑法的适用反对不定期刑

2、以下几种犯罪行为中,哪几种是由于行为人的间接故意而造成的。

A、某甲为了杀妻,在食物中下毒,结果其儿子放学回家吃饭,中毒死亡

B、某甲去打猎,发现一野兔,举枪就要射击,突然发现旁有一小孩,他知这一枪可能打中小孩,结果一枪打去打中小孩。小孩当场死亡。

C、某甲作手枪抵住某乙的头部开枪,造成某乙当场死亡。

D、某甲系驾驶员,一日路遇前两车会车,为赶时间,自持技术高超而造

成撞乙而死。

3、正确理解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必须掌握

A、因果关系的客观性B、因果关系的主观性

C、因果关系的必然性与偶然性D、因果关系的时间性

4、以下属于犯罪未完成形态的是。

A、犯意表示B、犯罪预备C、犯罪中止D、犯罪未遂

5、犯罪未遂的特征有

A、犯罪分子已接近着于实施犯罪B、犯罪没有得逞

C、犯罪没得逞是由于意志之外的原因D、犯罪分子不愿继续实行犯罪

6、下列犯罪中,属于继续犯的有。

A、重婚罪B、遗弃罪C、盗窃罪D、虐待罪

E、故意杀人罪

7、我国刑法典规定,罚金的具体执行方法有。

A、一次缴纳B、分期缴纳C、强制缴纳D、随时追缴

E、减免缴纳

8、单位犯罪的主体有

A、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B、集体所有公司、企、事业单位

C、独资或合资公司、企、事业单位D、国家机关

E、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

9、下列刑种中,属于自由刑的有。

A、拘役B、有期徒刑C、无期徒刑D、剥夺政治权利

E、没收财产

10、根据我国刑法典的有关规定,对累犯

A、不适用缓刑B、不得假释C、应当从重处罚

D、不得减刑E、实行数罪并罚

三、案例分析题:

1、某日上午,被告人刘甲因其父向其要钱,两人发生争吵。其父赌气要

拆房屋的壁板,刘甲推拉了其父。当天中午,其父对大儿子刘乙、大儿媳何某说刘甲打了他。当天下午,何到刘甲家(何与刘乙开居住,隔壁房间),两人发生争吵,刘甲叫何滚出去。次日下午3时许,何的次女(5岁)到刘甲家玩,何抱着两岁的小孩到刘甲家门口,叫次女回家去。两人又争吵起来。何骂刘甲是骗子等,刘甲便到厨房拿了一把烧火钳赶出去说:“你真的要骂,我就打你两下。”何边骂边跑回家。刘甲见何已回去,自行返回厨房。此时,何又抱着小孩站在自己家后门外骂刘甲是骗子等。同时,何的大女儿(8岁)、二女儿站在何的左边。刘甲听见又出来骂他,就再次手提铁钳子跑出来,站在距离何7米、离何的二女儿8米远的大路上与何对骂,刘甲说:“你真的要骂就一铁钳子扔死你。”遂将手中的铁钳子朝何扔去,何躲进屋里,却击中了站在何身旁的二女儿的头部左额,铁钳子插入颅内,造成颅骨骨折,颅脑严重损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问题:被告人刘甲主观上具有何种罪过形式?为什么?

2、张某系食品厂保管员。1992年3月23日,食品厂附近陈某家娶儿媳妇,大摆宴席。厨师周围将一小捅柴油倒入沸腾的油锅中,顿时火起,烧毁周围平房30多间时,消防队员才赶到现场,由于平房两侧小棚子多,通道狭小消防车进不去,在消防队员指挥下,拆防通道 旁的煤棚,消防车通过,接上水龙头。此时,食品厂管理员张某认为消防队拆除的火道 太窄,火越烧越旺,有可能烧到食品的生产车间,就张指挥生产工人将孙某等六户居民住的平房拆掉。孙某等人当即反对,他们说:“消防已拆除火道,六户房屋处,就被全部扑灭。

问题:张某毁坏财物的行为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试作简要分析。

3、被告人苏某故意杀人后,潜逃到山西省坦曲县皋落,乡西汉村,化名张某,谎称是无依无靠的孤儿,从安徵宿县出来某生的,骗取了当地农民机的信任,开始在一砖瓦厂当临时工,后到乡建筑队当施工设计员。1991年春天,与当地妇女吉某结婚,婚后生一子一女。1993年4月,苏某为让父母知道他还活着,写信与父母联系。1993年6月和1994年10月,苏的父母两次到曲垣县规劝苏某自首。苏某也感到逃避惩罚是不能长久的,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心走自首的道路,争取从宽处罚。苏某将杀人犯罪的前后经过告诉了妻子吉某,吉某支持他自首。1994年10月11日,苏某随父母到山东省枣庄市投案,如实的供述了犯罪事实。

问题:苏某的行为是否属于自首?为什么?

4、阎某和高某原是好朋友,二人常互相串门。1990年1月5日晚,高去阎家串门,恰逢阎不在家,高便对阎妻进行挑逗,遭到阎妻训斥,高即离去。次日阎回家,阎妻将此事告诉了阎。阎听后大怒,当晚,伙同其弟到了高家,把高骂了一顿,打了高两个嘴巴,并让其弟用绳子将高捆上。阎拿菜刀威胁说,“今后再有此事,我就砍了你!”高被捆了长达四个小时之久,直到村干部到场劝解,才被放开。经村干部做了工作,双方各自道歉,问题就此了结。1995年5月8日,阎高两家又因水田吵架,高一气之下向公安机关告发了阎在1990年1月6日非法剥夺他人的人身自由的行为,并坚决要求法办。此事后来起诉到法院。

问题:法院应否、追究阎某非法拘禁行为的弄事责任?为什么?

5、被告人徐某怀疑其妻与白某(男,26岁)有染,但是苦无证据。一天晚上,村里放电影,徐某发现自己的妻子没来,又他细看看前后左右,发现白某也没来,即断定两人在通奸无疑,徐某叫来被告人刘某,曹某(徐某的亲戚)赶回家捉奸。徐某先喊妻子开门,说回来拿凳子其妻不开。徐某一脚将门踢开,发现白某正与自己的妻子睡在一起,即抡起木棍朝白某的身上猛打。刘某、曹某三被告人仍不罢休,又用烟头烧白某,强令白某写与徐妻发生性关系的材料,白某不肯写。被告人徐某用棍子条了白某多次,并强令白某趴有地上,三被 告人结鞭进行折磨了3个多小时,发现白某呼吸困难,急送医院。由于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次日凌晨5点死亡,法医鉴定:白某多发性软组织损伤并发出血,外伤休克死亡。

问题:徐某、刘某、曹某的行为构成何罪,分别应如何处理?

6、1996年7月19日晚8时许,被告人伍某携带刺刀一把,提袋和塑料袋各一个,与同组村民陆某一起到长虹林9组神瓜专业户陈某的西瓜地里偷瓜。正在偷瓜时,陈某往瓜地里走来,听到西瓜地里有响动,便问“哪一个”。陆某即站起来,拿起一个西瓜向陈某砸过去,转身便跑,陈某随后紧追,伍某乘机逃跑,陈某没有追上陆某,随即返回追赶伍某。陈某从背后将伍某拦腰抱住,并高喊:抓贼。伍某见逃脱不掉,即用左手从腰间抽出刺刀从右腋下往后猛刺一刀,刺中陈某的右胸。陈某被刺后仍紧紧抱住伍某不放,并说:你跑不了,你身上有我的血。伍某又往后刺了一刀,没有刺中陈某,反而误伤了自己的右臂。接着,伍某丢掉刺刀,把陈某摔倒后压在地上,被闻声赶来的村民拉开,并将伍某抓获,陈某因伤势过重,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问题:伍某的行为构成何罪?陆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7、王某(男,35岁)因与李某通奸而生离婚另娶之志,要求与其妻孙某离婚,孙某不同意。一日,李某对王某说:“我已怀孕,你要是离不了婚就干脆把你老婆干掉,我们好结婚,否则我就告你强奸我。”王将此事告诉其弟(26岁),王弟同情其兄之处境,设法为王弄来一包毒药。某日,王将毒药投入烙饼内叫孙吃,恰遇其儿放学回家。孙认为烙饼好吃些,就将其给儿子吃,王见后便对儿子说:“你妈劳累了,让妈劳动累了,让她吃烙饼,你吃馒头。”说完就走了。王走后,孙某还是让儿子吃烙饼。儿子吃后,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问题:1王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原因何在?

2李某、王弟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应如何处罚?

第三篇:刑法学模拟试题二

刑法学模拟试题

(二)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一般要求偷逃关税数额在()万元以上。

A、一

B、三

C、五

D、十

2、刑事责任能力就是行为人()自己行为的能力。

A、预见和辨认能力

B、理解和控制能力

C、辨认和控制能力

D、识别和控制能力

3、叛逃罪的主体要件是()。

A、中国公民

B、国家工作人员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D、任何人

4、生产、销售假药罪和生产、销售劣药罪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犯罪成立的意义不同。

A、犯罪主体

B、犯罪客体

C、犯罪主观方面

D、危害结果

5、想象竞和犯是指()。

A、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

B、一个行为触犯数个法律条文

C、数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

D、数个行为触犯数个法律条文

6、有期徒刑的期限是()。

A、6个月以上20年以下

B、3个月以上20年以下

C、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D、3个月以上15年以下

7、下列属于法定量刑情节的是()。

A、犯罪动机

B、犯罪目的C、自首

D、退赃

8、爆炸罪与采用爆炸手段实施的杀人罪之间的区别是()。

A、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

B、行为是否有致人死亡的结果

C、行为人的主观目的 D、行为是否造成财产损失

9、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

A、行为犯 B、结果犯

C、危险犯

D、实害犯

10、甲自制假药并予以销售,销售额达6万元,经有关部门检验,该药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

C、构成生产销售劣药罪

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11、偷税罪的构成要求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

A、10%并5万元

B、10%并1万元

C、5%并5万元

D、5%并1万元

12、我国刑法中的惯犯是()

A、盗窃成性或者以盗窃为业的

B、一贯诈骗的 C、以赌博为业的D、一贯走私的

13、甲系有妇之夫,与本村现役军人乙的妻子通奸,致丙怀孕,丙怕众人知道难堪,遂自缢而死。甲的行为()。

A、构成重婚罪

B、构成破坏军婚罪

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不构成犯罪

14、甲自制假毒品200克卖给乙,得款2万元。甲的行为()。

A、构成诈骗罪

B、构成贩卖毒品罪

C、构成贩卖毒品(未遂)罪

D、不构成犯罪

15、盗窃并使用信用卡的,构成()。

A、盗窃罪

B、盗窃信用卡罪

C、诈骗罪

D、信用卡诈骗罪

二、多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凡多选或者少选者,均不得分)

1、只能由中国公民构成的犯罪有()。

A、背叛国家罪

B、分裂国家罪

C、投敌叛变罪

D、叛逃罪

2、洗钱罪的成立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明知是()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A、毒品犯罪

B、走私犯罪

C、淫秽物品犯罪集团

D、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3、犯下列()的,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A、诈骗罪

B、侵占罪 C、敲诈勒索罪

D、盗窃罪

4、既可以由首要分子构成,也可以由积极参加者构成的犯罪是()。

A、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B、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

C、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

D、聚众斗殴罪

5、下列哪些情况可以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

B、教他人如何卖淫

B、教他人如何吸毒

C、教他人如何偷东西

D、教他人如何制造假酒

6、下列哪些犯罪是由故意构成的?

A、医疗事故罪

B、非法行医罪

C、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

D、传播性病罪

7、主犯包括:()

A、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人

B、共同犯罪中的实行犯

C、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

D、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

8、下列各罪中属于不作为的犯罪有:()。

A、危险物品肇事罪

B、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C、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

D、消防责任事故罪

9、我国死刑的限制性规定主要有()。

A、适用范围限制

B、适用对象限制

C、死刑复核程序限制

D、死缓制度的存在的限制

10、下列()的构成要求行为人对犯罪对象必须是明知。

A、运输假币罪;

B、非法持有假币罪;

C、非法持有毒品罪;

D、非法持有枪支罪。

11、下列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有()。

A、又聋又哑的人犯罪

B、间歇性精神病在正常时犯罪

C、盲人犯罪

D、醉酒的人犯罪

12、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分为()。

A、主犯

B、从犯

C、胁从犯

D、教唆犯

13、甲、乙有宿怨,一天,甲偷开丙的汽车,径直向被困在墙角的乙撞击,见乙倒下不动后,甲开车逃窜,撞伤行人丁,后乙被救起,重伤瘫痪。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故意杀人(未遂)罪

C、故意伤害罪

D、交通肇事罪

14、下列属于一般主体的犯罪有()。

A、故意杀人罪

B、交通肇事罪

C、渎职罪

D、刑讯逼供罪

15、下列属于从一重论处的情况有()。

A、牵连犯

B、继续犯

C、连续犯

D、想象竞合犯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犯罪的故意是行为人应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

2、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停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结果的发生.()

3、某机关花费16万元买回一辆小轿车,停在一间空房内。两天后发现车被毁坏,经查为本单位的钟某故意所为。钟某的行为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

4、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与受贿罪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方面()。

5、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依照盗窃罪定罪处罚。()

6、绑架犯罪过程中故意杀死被绑架者的,也只按绑架罪定罪处罚,而不实行数罪并罚。()

7、交通肇事后故意不抢救被害人而逃逸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应以(间接)故意杀人罪论处。()

8、甲乙丙三人系某公安局刑事侦察科的干警,为侦破一起毒品犯罪集团案件,传唤一名案件知情人,并对其使用肉刑逼取证言,但未造成重伤。三人的行为构成刑讯逼供罪。()

9、甲乙二人共谋抢钱,一日,二人见一女子独行,甲乘该女不备,从其背后用双手将该女拦腰抱住,乙乘机抢走女子的钱包。二人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10、甲将乙打伤,第二天乙和其朋友丙在路上遇见甲,乙丙二人威胁甲交出500元赔偿,甲说身上没带这么多钱,乙便说:“明天给我拿来。如不答应,现在就让你知道我的厉害。”乙丙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 罪。()

11、对想象竞合犯依照从一重的原则处罚。()

12、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的构成要求行为人必须明确知道是赃物。()

13、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高法定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应当不予追究。

14、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15、聋或者哑的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简述犯罪未遂的基本特征。

2、简述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异同。

3、简述自首的成立条件。

4、受贿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与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里?。

五、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试述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

2、试述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之间的异同。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6,共18分)

1、宋某有房三间,位于一排砖木结构房屋的东端,依此向西有七户人家。1988年7月8日宋及其因家事与其母、兄发生争执,遭其兄殴打。宋怒从心起,感到此屈辱无法忍受,决心自焚房屋移居他处。宋用火柴点燃屋内麦草堆后携妻带子出走。火势很快蔓延将房屋烧着。当时风向东南,西邻七户为避免殃及,纷纷将财物向外转移。由于众村民奋力扑火,才避免七家的房与物化为灰烬。

请问:对宋某的行为如何认定?说明理由。(本题7分)

2、袁甲(23)因与一女青年恋爱遭到女方哥哥丁某的反对,袁甲便与其大弟袁乙商量教训丁某。袁乙同意后,第二天就了解到丁某的活动规律,并把丁某骗到袁甲埋伏的地点,袁甲突然窜出用铁棍把丁某的右腿打折,造成截肢。在此事发生5天前,袁甲的小弟弟袁丙(18)因该女青年与袁甲中断关系而心怀不满,先后两次打匿名电话给该女青年,对其辱骂。袁甲知道此事后,责怪袁丙说:“乱弹琴,不怪她,是他哥哥不好。” 请问:(1)袁甲、袁乙、袁丙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谁不构成犯罪?为什么?(2)构成何种犯罪?为什么?

(3)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如果是,谁是主犯?(本题8分)

3、刘某与某公司张某在宾馆住在同一房间。刘看到张的文件包中有支票,当张离开房间去用餐时,趁机从张某的文件包中窃取盖好印签的空白支票一张。窃后刘发现是一张填好日期但已过期的空白转帐支票,遂将日期往后改了一下,便到一家商店购买了24寸日立彩电8台、电冰箱、洗衣机各4台等物品。总价值人民币14万元。请问:刘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处罚?(本题8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D;

5、A;

6、C;

7、C;

8、A;

9、A;

10、D;

11、B;

12、C;

13、D ;

14、A;

15、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D;

3、AD;

4、ABD;

5、CD;

6、BD;

7、AC;

8、CD;

9、ABCD;

10、ABC;

11、AC;

12、ABCD;

13、BD;

14、AB;

15、A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5、∨。

四、简答题:(略)

五、论述题:(略)

六、案例分析题:

1、答:构成放火罪。

2、答:(1)袁甲、袁乙构成犯罪,袁丙不构成犯罪;(2)袁甲、袁乙构成故意伤害罪;

(3)袁甲、袁乙的行为是共同犯罪。袁甲是主犯。

3、答:构成盗窃罪。

第四篇:(要打)刑法学试卷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刑法的解释按其效力可分为()。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文理解释

E、论理解释

2.按照中国刑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不论罪行轻重、法定刑高低,均适用我国刑法的中国公民是()。A.工人 B、军人

C.因私出国的国家工作人员 D、国家工作人员

E.因公出国的非国家工作人员 3.我国刑法中属于限制责任能力的人有()。

A.又聋又哑的人 B、盲人

C.精神正常时期的间歇性精神病人 D、醉酒人

E.限制刑事责任的障碍人 4.下列犯罪,构成实质一罪的是()。

A.想象竞合犯 B、结果加重犯

C.连续犯 D、继续犯

E.结合犯

5.剥夺政治权利包括()。

A.剥夺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B.剥夺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C.剥夺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D.剥夺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 E.剥夺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6.下列行为中,构成职务侵占罪的有()。

A.某私营企业会计甲涂改帐目,偷拿自己经管的公司资金挥霍 B.某国有公司会计涂改帐目,偷拿公司的钱

C.某合资企业保管员深夜潜入本公司会计室,偷拿11000元 D.合资企业业务员甲谎报单价,将货款占为己有

7.下列行为中,构成绑架罪的有()。

A.为勒索财物,用暴力掳走他人

B.出于政治目的,用麻醉方法掳走他人 C.为要挟司法机关释放罪犯,乘人不备,将公安人员的幼子领走

D.以出卖为目的,强行掳走某女 8.哪些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可以成为洗钱罪的对象?()

A.走私毒品罪 B.走私淫秽物品罪

C.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D.制造毒品罪

9.下列行为中可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有()。

A.某甲是某公司的技术人员,掌握着该公司大量的商业秘密,后从该公司辞职到了另一家公司,并将该公司的商业秘密披露给另一家公司

B.某甲从其所在的公司窃取了该公司的商业秘密

C.某甲通过金钱利诱的方法获取了某公司的商业后进行使用,获取非法利益

D.某甲从某乙处获取了一项技术成果,但其应知该项技术成果是某乙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他人的商业秘密而仍然使用

10.下列行为中,构成放火罪的有()。

A.甲想杀害乙,夜里点燃了乙家房屋,火势蔓延,烧毁了数家房屋

B.甲想自杀,点燃自家房屋,殃及邻家 C.以放火为手段破坏交通工具,危及了公共安全

D.杀人后为灭口,不足危及公共安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1.下列刑法基本原则中,不是刑法典明文规定的是()。

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罪责自负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2.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3、某仓库保管员被两名犯罪分子捆绑在门柱上不能动弹,只得任凭两名犯罪分子从仓库取走价值2万元的货物。该仓库保管员的行为属于()。

A.不作为犯罪 B、胁从犯

C.过失犯罪 D、不构成犯罪

4.甲与乙因宅基地边界问题发生纠纷,引起殴斗。在殴斗过程中,甲拿刀朝乙肚子上猛刺一刀后逃走,致乙死亡。甲对乙的死亡在主观上属于()。

A.过于自信的过失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直接故意 D、间接故意 5.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行为人已满()岁。A.12 B、16

C.18 D、14 6.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

A.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B、犯罪原因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C.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 D、犯罪行为与犯罪对象之间的关系 7.诬告陷害罪的犯罪形态属于()。

A.结果犯 B、行为犯

C.危险犯 D、结果加重犯

8.甲为了杀害乙,与丙相约,并连续两天跟踪乙,考察其生活规律。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行为 B、犯罪未遂

C.已着手实行犯罪 D、犯意表示

9.甲乙共同实施盗窃犯罪,盗得财物后,甲离去。乙发现屋内有一熟睡的少女,顿起歹意,将少女强奸。对于强奸犯罪()。

A.由乙独立负刑事责任 B、甲构成未遂,乙构成既遂

C.甲构成中止,乙构成既遂 D、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10.紧急避险保护的合法权益与牺牲的合法权益的关系是()。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等于后者

C.后者大于前者 D、前者大于或者等于后者

11.某甲偷割正在使用中的铁路专用电话线,构成犯罪,其罪名是()。

A、破坏交通设施罪 B、破坏通讯设施罪

C、盗窃罪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12.某甲虐待其10岁的继女某乙达3年之久,某日,某甲又因琐事痛打某乙,某乙有反抗,某甲即拿起一根铁条向某乙眼睛刺去,当场将某乙右眼扎瞎。对某甲的行为应定性为()。

A、虐待致人重伤罪 B、虐待罪

C、故意伤害罪 D、虐待罪和故意伤害罪

13.某甲趁丈夫外出做工之机,将双目失明的80岁婆婆领到悬崖边推下不管,致老人坠下悬崖死亡。某甲的行为()。A、构成遗弃罪

B、构成故意杀人罪

C、应以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并罚

D、应按牵连犯原则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14.一国有公司经理某甲与社会上的某乙、某丙内外勾结,由某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某乙、某丙共同盗骗国家大量财物,此案()。

A、某甲构成贪污罪,某乙、某丙构成盗窃罪

B、某甲构成贪污罪,某乙、某丙构成诈骗罪

C、某甲定贪污罪,某乙、某丙以贪污罪共犯论处

D、某乙、某丙定盗窃罪,某甲以盗窃罪共犯论处

15.某甲用假银元400枚购得某乙珍贵古画一幅藏于家中,2个月后某甲将古画卖给一外商获取巨额外币。某甲的行为构成()。

A、使用假币罪 B、诈骗罪

C、走私罪 D、诈骗罪与走私罪

16.枉法裁判罪侵犯的客体是()。

A、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B、国家执法部门的正常活动C、国家检察机关的正常活动 D、国家审判机关的正常活动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犯罪

2.正当防卫

3.挪用公款罪

4.盗窃罪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1.减刑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受贿罪的特征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共20分)

1.王某背着邻居家6岁的小孩李某出外玩耍,路遇一大粪坑。王某想与李某开玩笑声称要把李某扔到粪坑里。李某说:“你不敢”。王某随即走到粪坑边,弓起身子作扔人状以吓唬李某,因站立不稳,与李某一同掉入粪坑内,当即大声呼救,人们赶来救起王某,又捞出李某,结果李某因窒息而死亡。

问:王某的主观罪过是什么?应定何罪名?说明理由。(8分)

2.丁某的两堂弟从外地偷回一辆价值80万元的推土机,藏匿于丁某的工地。丁某两堂弟逃往外地。丁某见失主悬赏10万元的告示后,遂决定将掘土机交还失主,借以索得赏金。丁某与失主协商索要15万元,失主同意后,丁某多次变换掘土机的交换时间和地点,后被公安机关抓获。

问:丁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说明理由。(12分)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BC

2、BCD

3、ABE

4、ABD

5、ABCE

6、AD

7、ABC

8、ABCD

9、ABCD

10、ABC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1.C

2、D

3、D

4、D

5、B

6、C

7、B

8、A

9、A

10、A

11、A

12、A

13、B

14、C

15、D

16、D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且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3.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4.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1.减刑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1)减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 3)减刑必须有一定的限度。

2.受贿罪的特征有:

1)犯罪客体是国家的廉政制度;

2)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只有国家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本罪; 4)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获取财物的目的。

五、案例分析(共20分)1.答案要点(8分):

王某的主观罪过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3分)

本案中,王某已经预见到自己吓唬李某的行为会发生危险,但是,王某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结果导致了危害后果的出现。王某的心理完全符合过于自信过失的要件。(3分)

客观上,王某的过失行为导致了李某的死亡结果,因而,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要件,成立本罪。(2分)

2.答案要点(12分):

丁某的行为构成包庇罪和窝藏赃物罪,应实行数罪并罚。(4分)

理由:1)丁某明知两堂弟已经犯盗窃罪,仍指使其外逃,此为故意包庇犯罪分子的行为,构成包庇罪。(4分)2)丁某对其堂弟盗窃的赃物推土机不上交,反而多次转移藏匿地点,逃避失主和公安机关的追查,符合窝藏赃物罪的构成特征。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包庇罪和窝藏赃物罪实行数罪并罚。(4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叛逃罪是指______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2.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在数量方面要求偷逃应缴税额在____以上。对多次走私未经处理的,按照____走私货物、物品的偷逃应缴税额处理。

3.明知是_____、_____、_____和恐怖活动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采用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方法,从而使其“合法化”的行为,构成洗钱罪。

4.捏造________,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意图使他人_____,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诬告陷害罪。5.挪用资金罪的犯罪主体是__________。

6.贩卖毒品罪的犯罪主体是已满________和_________。

7.________利用______,索取他人财务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务,_______的,是受贿罪。

8.对于拐卖妇女、儿童过程中,行为人为防止被害人逃跑或者反抗而采取的非法拘禁行为,应依照处理______的原则以__________罪论处。9.诈骗罪的犯罪对象是_______和_________。

10.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应依照______和______定罪处罚。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1.破坏交通工具罪所侵害的对象包括()等。A.火车 B、汽车

C.电车 D、船只

2.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A.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B、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C.应当独立剥夺政治权利 D、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3.甲参加恐怖组织后,受头头指派,使用爆炸方法将乙杀死,甲构成()。

A.故意杀人罪 B、爆炸罪

C.参加恐怖组织罪 D、参加恐怖组织罪和故意杀人罪 4.构成转化型抢劫罪的条件是()。A.行为人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行为

B.行为人实施的盗窃、诈骗、抢夺行为构成犯罪 C.行为人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

D.行为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 5.脱逃罪只能由()构成。

A.犯罪嫌疑人 B、被告人

C.劳教人员 D、罪犯 6.下列行为中,可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有()。

A.甲是某公司的技术人员,掌握着该公司大量的商业秘密,后从该公司辞职到了另一家公司,并将该公司的商业秘密披露给另一家公司

B.甲从其所在的公司窃取了该公司的商业秘密

C.甲通过金钱利诱的方法获取了某公司的商业秘密后进行使用,获取非法利益

D.甲从乙处获取了一项技术成果,但其应知该项技术成果是乙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他人的商业秘密而仍然使用 7.枉法裁判罪侵犯的客体是()。

A、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B、国家执法部门的正常活动C、国家检察机关的正常活动D、国家审判机关的正常活动

8.伪证罪发生在()诉讼过程中。

A、民事、刑事或者行政 B、民事

C、行政 D、刑事

9.李某在学校的操场上练习骑摩托车,因技术不佳,将陈某撞伤。陈某经抢救无效死亡。李某的行为构成()。A、过失致人死亡罪 B、过失致人重伤罪

C、故意杀人罪 D、交通肇事罪 10.在侵犯财产罪中,告诉才处理的罪种是()。

A、诈骗罪 B、敲诈勒索罪

C、破坏生产经营罪 D、侵占罪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合同诈骗罪 2.刑讯逼供罪

3.抢劫罪 4.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5.挪用公款罪

四、简答题(每题9分,共27分)

1.什么是交通肇事罪?其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2.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之间存在哪些区别? 3.渎职罪具有哪些特征?

五、案例分析(共13分)

案情: 某日,某市畜产品公司职工胡某在擦地板时见财务室的柜子没锁,会计已去水房打水,周围也没有别人,于是从柜子里取出空白支票一张并加盖了印鉴。次日,胡某填好支票,到银行以支取购货款的名义在支票上签上了本公司采购员李某的名字,支取现金人民币2万元。

试问:

1.胡某的行为如何定性?请说明理由。

2.如果胡某在大街上捡到一张已填好的金额为2万元的支票,马上到银行支取现金,则胡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3.如果胡某窃取了本单位的盖了印鉴的空白支票后,但自己不敢去取。找到其好友王某,对王说:捡到一张转帐支票,请王到银行帮忙取出来。王便到银行冒充某市畜产品公司采购员李某的名义,支取了现金2万元。问对王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5万元,累计

3、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走私犯罪

4、犯罪事实,受刑事追究

5、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6、14周岁的自然人,单位

7、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

8、牵连犯,拐卖妇女、儿童

9、公私财物,财产性利益

10、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

二、选择题

1、ABCD

2、B

3、D

4、ACD

5、ABD

6、ABCD

7、D

8、D

9、A

10、D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2.刑讯逼供罪——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3.抢劫罪——是指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4.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指组织、领导或者参加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行为。5.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四、简答题(每题9分,共27分)

1.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其犯罪构成要件有:

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致人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是出于过失。

2.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之间的区别有:

1)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不仅有他人的人身权利而且往往还有他人的财产权利或者其他权利;后者侵犯的则只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

2)行为方式不同——前者只能以作为方式实施,并且往往使用暴力、胁迫等强力手段;后者则既可以是作为方式也可以是不作为方式。3)主观目的不同——前者以勒索财物或获取其他非法利益为目的;后者则以索取债务或使被害人遭受拘禁之苦为目的。3.渎职罪具有以下特征:

1)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枉法,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3)犯罪的主体绝大多数为特殊主体,主要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 4)犯罪的主观方面既有故意构成,也有过失构成。

五、案例分析(共13分)

答案要点:

1.胡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本案中,胡某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窃取了本单位的空白转帐支票,并加盖印鉴,到银行兑现,符合盗窃罪的特征。(4分)

2.胡某的行为应构成票据诈骗罪。根据刑法第194条的规定,冒用他人汇票、支票、本票,数额较大的,构成票据诈骗罪。(4分)

3.胡某和王某应分别定罪。因为王某不知道胡某交给他的支票是窃取来的,与胡某冒用共同盗窃的故意,而且即使王某知道是胡某窃取来的,如果是在胡某窃取后才知而没有与胡某共谋,也不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王某的行为只能构成票据诈骗罪。(5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解释的效力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学理解释。2.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为______、_____和_____。3.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采用______。

4.行为具有_____,是犯罪最本质最基本的特征。

5.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 _______。6.精神病人在_____或者______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7.犯罪的故意有两种类型,即_____和______。

8.《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___周岁不满_______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的,应当负刑事责任。9.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____年。

10.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____和 ____的犯罪分子。

11.成立特别自首的主体必须是______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20分)1.危害结果是()。

A.任何犯罪所必备要件

B.选择要件

C.过失犯罪必要要件

D.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2.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划分为()两种类型。

A.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 B.自然人主体与单位主体 C.成年人主体与未成年人主体 D.单人主体与非单人主体 3.犯罪既遂的表现形态有()。

A.结果犯 B.行为犯

C.危险犯 D.举动犯

4.甲乙共同实施盗窃犯罪,盗得财物后,甲离去。乙发现屋内有一熟睡的少女,顿起歹意,将少女强奸,对于强奸少女案的处理()。

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B.甲构成未遂,乙构成既遂

C.甲构成中止,乙构成既遂

D.乙单独负刑事责任

5.牵连犯的表现形式有()。

A.目的行为与方法行为的牵连

B.方法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 C.目的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

D.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的牵连 6.死刑只适用于()的犯罪分子。

A.屡教不改

B.罪行极其严重

C.累犯

D.抢劫犯 7.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是()。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继承权

C.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权利

D.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8.缓刑适用的条件包括()。

A.适用的对象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有投案自首情节

C.不是累犯

D.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9.我国刑法规定的适用数罪并罚的情况包括()。

A.判决宣告以后发现漏罪的并罚

B.刑满释放以后再次犯罪的并罚 C.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并罚

D.判决宣告以后又犯新罪的并罚 10.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存在于()过程中。

A.直接故意犯罪

B.故意犯罪

C.过失犯罪

D.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刑法

2.犯罪的过失

3.正当防卫

4.主犯

5.累犯

四、简答题(每题9分,共27分)

1.简述不作为犯罪中作为特定义务的来源。2.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之间的区别。

3.对犯罪分子适用减刑,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五、案例分析(共13分)

案情: 甲(女)经人介绍与乙(男)相识结婚。婚后,两人常为家庭琐事争吵,加之家境贫困,甲对乙渐生厌心。一日,两人又因家庭琐事相互埋怨,继而发生争吵,乙动手打了甲两巴掌。甲遂产生杀害乙之心。当日午饭前,甲将灭鼠药放入乙准备要吃的稀饭中。乙吃过饭后即出现恶心、呕吐,随之倒在地上痛苦呻吟。甲见状十分恐慌,后悔不该投毒杀夫,于是忙向邻居呼救。在邻居的帮助下,甲将乙送到医院。经抢救,乙脱险。

请根据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理论分析:甲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立法解释,司法解释

2.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3.从旧兼从轻原则 4.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5.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6.不能辨认,不能控制 7.直接故意,间接故意 8.14,16 9.20 10.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11.被采取强制措施

二、选择题

1.BC

2、B

3、ABCD

4、D

5、AC

6、B

7、ACD

8、ACD

9、ACD

10、A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3.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4.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5.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

四、简答题(每题9分,共27分)1.特定义务的来源一般有三个: 1)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

2)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义务;

3)由行为人先行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义务。2.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之间的区别:

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犯罪对象则不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它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要要件。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伤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4)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3.对犯罪分子适用减刑,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减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 3)减刑必须有一定的限度。

五、案例分析(共13分)

答案要点:

1.甲的行为属于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3分)

(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2.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甲的行为即属于后者。构成此种犯罪中止必须具有时控性、自动性、彻底性和有效性的特征。(5分)

3.本案中,甲出于杀夫的故意完成了投放危险物质杀人行为,但在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犯罪结果发生之前,自动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止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发生,其行为完全符合刑法关于犯罪中止的规定。因此,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5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具有包容关系的具体犯罪条文,依法只适用其中一个法条定罪量刑的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______。

2.分裂国家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3.以暴力方法强行控制等待起飞的民航飞机的行为,构成_____罪。

4.交通运输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应当以_____定罪处罚。

5.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______罪和______罪,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6.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以各种方法_____、_____共来源和性质的行为。

7.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_______。

8.报复陷害罪侵犯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由______。

9.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和毁灭罪证而______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10.冒充_______招摇撞骗的,应当依照招摇撞骗罪从重处罚。

11.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______,______的,依照贪污罪定罪处罚。

12.徇私枉法罪的犯罪主体是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1.间谍罪的行为方式有()。

A.参加间谍组织 B.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

C.为境外非法提供情报 D.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

2.某煤矿矿长许某未经政府部门批准和同意,以提高劳动报酬的方式驱使和煽动工人进入存在严重事故隐患已被政府责令停产整顿的煤矿进行采煤作业。不久,采煤工作面顶板垮塌,两名工人被砸死,煤矿遭受巨大损失。许某的行为构成()。

A.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B.重大责任事故罪

C.破坏生产经营罪 D.过失致人死亡罪

3.韩某以香港某公司代表人的身份与某制药厂签订加工生产某种药品的协议。该制药厂在未取得此种药品批准文号的情况下,为韩某加工生产了该种药品200多万支。韩某销售得款460多万元。对韩某的行为应当以()定罪处罚。

A.生产、销售假药罪

B.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C.生产、销售假药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D.生产、销售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产品罪中处罚较重的一罪

4.保险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是()。·

A.保险人 B.被保险人

C.投保人 D。受益人

5.某甲为迫使某乙归还所欠几年的货款,将某乙骗至某处加以扣押,并对其进行殴打致其轻伤,然后又打电话给某乙之妻,让其交清货款后放人。二天后,某乙之妻交清了货款,某甲遂将某乙释放回家。对某甲的行为应当()。

A.以绑架罪定罪处罚 B。以非法拘禁罪定罪处伐罚

C.以非法拘禁罪定罪从重处罚 D.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6.吴某与丈夫感情不好,结识未婚的陈某后萌生与其结婚的念头。吴某伪造了一份以当地法庭名义作出的与丈夫离婚的民事调解书,并到村、镇取得婚姻状况证明书后,与陈某登记结婚。对吴某的行为应当以()定罪处罚。

A.重婚罪 B.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 C重婚罪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 D.重婚罪与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中处罚较重的一罪

7.王某乘同寝室的吴某不注意,从吴某的皮包中取出信用卡,利用自己无意间知道的密码,在ATM机上提取了1000元,并到商场购买了约600元的物品,然后又把卡放回原处,随后,王某便和女友回老家风光了一下。对王某的行为应当以()论处。

A.盗窃罪 B.信用卡诈骗罪

C.诈骗罪 D.盗窃罪和信用卡诈骗罪

8.在走私毒品罪的自然入主体中,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已满()周岁。

A.14

B.16

C. 17

D.18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罪名

2.贷款诈骗罪

3.诬告陷害罪

4.挪用资金罪

5.妨害公务罪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构成特征及其与以交通工具为犯罪对象的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区别。

2.简述窝藏、包庇罪与伪证罪的区别。

五、案例分析(16分)案情;高某,男,17岁(1983年9月出生),某中学学生。

高某与女同学吴某以“谈朋友”的名义交往了一段时间。不久,吴某以家里不同意而且自己还要专心考大学为由与高某断绝了关系。此后,高某多次威胁要杀死吴某。2001年7月6日,吴某在母亲陪护下住进县城一家旅馆准备参加高考。7月8日晨8时许,吴某由母亲陪同前往考场,刚走出旅馆没几步,高某冲了上去,一把抱住吴某,并将装有高某自制的爆炸装置的挎包挂在吴某身上,随即跑开。吴某尚未来得及将挎包摘下,就听“轰”的一声,吴某被炸死,吴母身受重伤,高某和路过的刘某、王某也受了轻伤。

请分析:高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应当如何定罪处罚?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法条竞合

2.组织 策划 实施

3.劫持航空器(罪)4.交通肇事罪

5.走私(罪)妨害公务(罪)6.掩饰 隐瞒

7.已满14周岁

8.控告人 申诉人 批评人 举报人

9.当场

10.人民警察

11.应当交公而不交公 数额较大

12.司法工作人员

二、选择题

1.ABD 2.B 3.D 4.BCD 5.C 6.D 7.A 8.B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罪名,就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的名称,是对犯罪本质特征和主要特征的高度概括。

2.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3.诬告陷害罪,简称诬陷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4.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并符合其他法定条件的行为。

5.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履行职责,或者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构成特征是:

(1)侵害的客体是公共交通运输安全。侵犯的对象只能是正在使用过程中的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1分)(2)客观方面表现为对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进行破坏,足以造成上述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或者毁坏危险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1分)(4)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1分)破坏交通工具罪与以交通工具为犯罪对象的故意毁坏财物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1)侵害的客体不同。破坏交通工具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交通运输安全;而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2分)(2)犯罪对象的属性不同。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的对象必须是正在使用中的法定的交通工具;而故意毁坏财物罪则无此限制。(2分)(3)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不同。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的行为是足以危害交通运输安全的;而故意毁坏财物罪的行为则是不会危及交通运输安全的。(2分)2.窝藏、包庇罪与伪证罪的区别主要有;

(1)犯罪主体不同。窝藏、包庇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而伪证罪是特殊主体,只能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2分)(2)犯罪的时间不同。窝藏、包庇罪的实施可以在犯罪分子被逮捕、关押之前,也可以在其被逮捕、关押又脱逃之后;而伪证罪的实施则只能是发生在判决之前的侦查、起诉和审理阶段。(3分)(3)犯罪的内容不同。窝藏、包庇罪一般是通过藏匿犯罪分子或者作虚假证明,掩盖犯罪分子的全部罪行或重要犯罪事实,使其逃避刑事制裁;而伪证罪掩盖的则往往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犯罪情节。(3分)(4)犯罪所庇护的对象不同。窝藏、包庇罪的对象可以是未经逮捕判刑的,也可以是已经判决的犯罪分子;而伪证罪所包庇的对象则只能是刑事诉讼中的未决犯。(2分)

五、分析案例(16分)评分标准:

1.高某的行为构成爆炸罪。(2分)2.爆炸罪是指故意引起爆炸物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2分)3.高某在公共场所以爆炸的方法实施杀人行为,造成一人死亡、多人受伤的后果,其行为严重侵犯了公共安全,因而完全符合刑法规定的爆炸罪的构成特征。(6分)4.高某自制爆炸装置的行为与其实施的爆炸犯罪行为具有牵连关系,不应单独认定为构成非法制造爆炸物罪。(3分)5.高某年满17周岁,应当负完全刑事责任,因此,对高某的行为应当以爆炸罪定罪处罚。由于高某未满18周岁,依照刑法规定,对高某量刑时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3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以罪名所包含的犯罪构成内容为依据,罪名可分为

2.破坏交通工具罪侵犯的对象是指正在使用中的火车、汽车、_____、_____、______等交通运输工具。.

3.以____或者______为目的,走私淫秽物品的,构成走私淫秽物品罪。

4.行为人生产、销售假药,既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同时又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依照______定罪处罚。

5.犯非法拘禁罪,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应当分别依照______、_______定罪处罚。

6. 捏造_______,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意图使他人_______,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诬告陷害罪。

7.挪用资金罪的犯罪主体是_________.8.故意阻碍______、______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

9.国家工作人员在______或者_______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依照贪污罪定罪处罚。

10·_______利用_______,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________的,是受贿罪。

二、选择题(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每小题2 分,共14分)1.某甲为发泄对单位领导的不满,在工厂车间安放炸弹,将正在运行的机器设备炸毁,并 将当班工人某乙炸成重伤,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某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伤害罪 B.爆炸罪

C.破坏生产经营罪 D.故意毁坏财物罪

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在()以上的,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A.1万元 B.2万元

C 5万元 D.10万元

3.纳税人采取各种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款的()以上且偷税总额在()元以上的,构成偷税罪。

A.10% B.20%

C..l万 D.2万

4.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保险金提供条件的,应当以()定罪处罚。

A,伪证罪

B.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C.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

D.保险诈骗罪

5.刑讯逼供罪侵犯的对象是()。

A.犯罪嫌疑人 B.被告人

C.刑事案件的证人 D.普通公民

6.盗伐林木罪侵犯的对象是()。

A.国家、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其他林木

B.他人所有的森林和其他林木

C他人承包经营管理的森林和其他林木

D.本单位、本人承包经营管理的森林和其他林木

7.陈某偷割某铁路建设工地正准备架设的一段铁路专用电话线(价值3000余元)出售,获利500余元,致使工程进度受到严重影响。陈某的行为构成()。

A.破坏交通设施罪

B.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C盗窃罪

D.破坏生产经营罪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叛逃罪

2.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3.信用卡诈骗罪

4.重婚罪

5.徇私枉法罪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交通肇事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2.简述虚假广告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3.简述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五、分析案例(16分)案情:

李某,男,25岁,无业。

方某,女,”岁,无业。

张某,女,2l岁,无业。

李某嫖娼时结识了卖淫女方某、张某,在得知她们的“顾客”中有些人很有钱后,便与方某、张某商议,利用方某、张某的“生意”弄钱。2000年12月的一天,由张某电话联系、方某出面,将事主马某约到了张某妁租住地。马某一到,等候在此的李某即持刀对马某进行威胁,逼迫马某交出了手表、手机和钱包。当李某发现马某的钱包内仅有3000余元现金,每人只能分得1000元时,很是失望,于是等方某、张某拿钱走了以后,李某便将马某用胶带捆绑起来,然后给马某之妻打电话,让她拿10万元来换人,否则将“废了”马某。次日,李某按约定取回8万元后将马某放走。

请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李某、方某、张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只答处理原则)?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单一罪名 选择罪名

2.电车 船只 航空器

3.牟利 传播

4.处罚较重的规定

5.故意伤害罪 故意杀人罪(注:次序错误者不得分)6.犯罪事实 受刑事追究

7.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8.国家安全机关 公安机关

9.国内公务活动 对外交往

10.国家工作人员 职务上的便利 为他人谋取利益

二、选择题(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4分)LB 2.C 3.AC 4.D 5.AB 6.ABCD 7.C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l,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2.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是指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行为。

3.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4.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5.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

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

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

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4分)本罪的构成梅征是:

())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2分)(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

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2分)(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1分)(4)主观方面是出于过失。(1分)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

2.虚假广告罪,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

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行为。(4分)本罪的构成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广告的管理制度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分)(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行为。(1分)(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2分)(4)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1分)3.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有能力执行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而拒不执行,情严重的行为。(4分)本罪的构成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判决裁定的正常执行活动。犯罪对象是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2分)(2)客观方面表现为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1分)(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负有执行判决、裁定义务的人。(2分)(4)主观方面是故意。(1分)

五、分析案例(16分)

评分要点:

1.李某、方某、张某的行为均构成犯罪。李某构成抢劫罪和绑架罪;方某、张某构成抢劫罪。(2分)(全部判断错误者,全题不得分;只答出李某犯抢劫罪、未答出犯绑架罪者,全题得分不得超过9分;未答出方某、张某构成抢劫罪的,全题得分不得超过8分)2.李某、方某、张某在事先通谋的情况下,持刀威胁,劫取财物,其行为符合抢劫罪的构成特征,因而三人的行为均构成抢劫罪,属于抢劫罪的共同犯罪。(4分)3.李某在方某、张某走后,将被害人捆绑起来,然后以被害人为人质,向被害人之妻勒索钱财,其行为符合绑架罪的构成特征,因而其行为又单独构成绑架罪。(3分)4.李某出于不同的故意,实施不同的犯罪行为,分别构成抢劫罪和绑架罪,应当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2分)5.方某、张某参与共同抢劫,构成抢劫罪,应当分别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综观全案情况,方某、张某在共同犯罪中属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3分)6.方某犯罪时不满18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且不能适用死刑。(2分)(视论述情况适当给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参加___________或者接受 ____________,或者为敌人指示_________,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构成间谍罪。

2.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_________,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_________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3.合同诈骗罪是指以_______为目的,在 ________、______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4.侵犯著作权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以_____________为目的。

5.犯刑讯逼供罪,致人伤残、死亡的,应当分别依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定罪从重处罚。

6.虐待罪侵犯的对象只能是____________。

7.明知是__________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_________,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构成窝藏、包庇罪。

8.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9.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 ______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______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________未还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10.玩忽职守罪的主体只能是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特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4分)1.策动、胁迫、勾引、收买()进行武装叛乱或者武装**的,应当依照武装叛乱、**罪从重处罚。

A.武装部队人员 B.民兵

C.人民警察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破坏交通工具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的显著区别在于()。

A.犯罪客体不同 B.犯罪对象不同

C.犯罪方法不同 D.犯罪主体不同 3.陈某伙同吴某将自己制作的“美元”5000元兑换给赵某,获人民币40000余元。陈某和吴某的行为构成()。

A.伪造货币罪

B.持有、使用假币罪

C.出售假币罪

D.诈骗罪

4.叶某乘王某家保姆不备,将王某之子(1岁)偷偷抱走送给张某“收养”,并向张某索要“抚养费”6000余元。叶某的行为构成()。

A.绑架罪 B.拐骗儿童罪

C.非法拘禁罪 D.拐卖儿童罪

5.构成受贿罪的行为方式有()。

A.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

B.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

C.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

D.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

6.在拐卖妇女、儿童过程中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应当以()论处。

A.拐卖妇女、儿童罪

B.故意杀人罪

C.拐卖妇女、儿童罪和故意杀人罪合并

D.拐卖妇女、儿童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合并

7.刘某与马某在公共汽车上为争抢座位发生争执互相扭打,刘某恼怒之下掏出随身携带的折叠刀向马某腹部狠捅了一刀,然后逃走。马某失血过多,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刘某的行为构成()。

A.寻衅滋事罪

B.故意伤害(致死)罪

C.过失致人死亡

D.故意杀人罪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抗税罪

2.强奸罪

3.伪证罪

4.传播性病罪

5.私分国有资产罪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2.简述报复陷害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3.简述侵占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五、分析案例(16分)案情:被告人钟某,男,28岁,矿山工人。

钟某与女青年李某曾经关系密切并多次发生两性关系。后来,李某离开钟某而与王某确立了恋爱关系。钟某对此无比愤恨,遂蓄意报复李某。钟某从自己工作的矿山炸药仓库偷了一些雷管和炸药,自制了一个装有定时起爆器的炸弹。一天晚上,钟某发现李某在其单位露天电影场看电影,觉得机会来了,遂回家将事先准备好的自制炸弹取出拿到电影场,定好时间后放置在李某坐的板凳下面。炸弹爆炸后,李某当场被炸死,同时,在场观众多人被炸伤,其中2人重伤。钟某被抓获后交待,之所以选择在电影场炸李某,是因为他觉得电影场人多,事后可以不被发现。

请分析:钟某的行为构成何罪?为什么?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间谍组织 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 轰击目标

2.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公私财产

3.非法占有 签订 履行

4.营利

5.故意伤害罪 故意杀人罪

6.行为人家庭中的成员

7.犯罪的人 财物

8.麻醉药品 精神药品

9.非法 营利 3个月 10.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ABCD 2.B 3.A 4.D 5.ABCD

6.A 7.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抗税罪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应缴税款的行为。

2.强奸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

3.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4.传播性病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而卖淫、膘娼的行为。

5.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行为。(4分)本罪的构成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产品质量监督制度和市场管理制度,同时也侵犯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犯罪对象一般是除药品、食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化妆品、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农药、化肥、种子以外的普通伪劣产品。(2分)(2)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者、销售者违反产品质量管理法规和工商行政管理法规,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行为。(1分)(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单位。(2分)(4)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1分)2.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打击报复、陷害的行为。(4分)本罪的构成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控告权、申诉权、批评权、举报权等民主权利,同时也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侵犯的对象只能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2分)(2)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打击报复、陷害的行为。(1分)(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分)(4)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1分)3.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4分)本罪的构成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本罪侵害的对象一般是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当埋藏物依法归国家所有并被侵占时,公共财产也可以成为侵占罪的对象。(2分)

(2)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的行为。(1分)(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1分)

(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2分)

五、分析案例(16分)评分要点:

1.钟某的行为构成爆炸罪。(3分)2.钟某为了杀害李某,在电影场这样的公共场所实施爆炸,不仅造成李某死亡,而且造成周围群众受伤,其行为严重危害了公共安全,因而构成爆炸罪而不是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8分)3.钟某非法制造爆炸物的行为本已构成犯罪,但由于该行为与爆炸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依照处理牵连犯的原则,应依照爆炸罪定罪处罚而不实行数罪并罚。(5分)

第五篇:刑法学历年试卷论述题汇总

论述题: 01.4 44.试述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定及其处罚原则。答:我国《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条确定了单位成为犯罪主体,必须以刑法分则规定为限。对单位犯罪的处罚采用“两罚制”(或称双罚制)。惩罚犯罪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仍然是因单位犯罪而受惩罚,不是以自然人犯罪的名义承担刑事责任。37.试述必要的共同犯罪及其种类,并举例说明。

答:必要的共同犯罪是指刑法分则规定必须二人以上才能构成的犯罪。主要特点是以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的犯罪,不可能由一人单独实施。在刑法中,必要的共同犯罪主要有两种形式:(1)聚众性的共同犯罪。是指以不特定的多数人的聚合行为作为犯罪构成必要要件的共同犯罪。例如,第317条组织越狱罪、暴动越狱罪与聚众持械劫狱罪,即属此种情况。(并非刑法条文或者罪名中含有“聚众”二字或者多人参与的犯罪,都是必要的共同犯罪。例如,刑法第291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的主体仅限于首要分子,第358条组织卖淫罪的主体只限于组织者,因此,都不一定是共同犯罪。)(2)犯罪集团或者有组织的共同犯罪。这是指三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的具有特定组织形式的犯罪。其中又有两种情形:一是一般的集团犯罪,二是黑社会性质组织、邪教活动组织和恐怖活动组织等专门犯罪集团。当然也有个别必要的共同犯罪,不能归入上述两种类型中。例如,刑法第223条串通投标罪。

02.4 44.试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答:区别共有5点:

(1)危害的来源不同。(2)行为的对象不同。(3)行为的限制不同。(4)必要限度不同。(5)主体限定不同。

03.7 44.试述刑法中危害行为的含义及其基本表现形式。答:(1)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是表现为人的意志或意思,危害社会的行为;(2)客观上表现为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3)主观上是表现了人的意志或意思;(4)表现形式分为作为与不作为;(5)作为是行为人用积极的行为所实施的为我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6)不作为是行为人有义务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7)不作为成立的条件是:有义务实施某行为;有能力履行特定义务;未实施该义务行为使社会关系受到了侵害。

03.7 44.试述绑架罪的概念、特征及其与非法拘禁罪的区别。

答:绑架罪,是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特征:(1)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2)主体必须是已满16周岁,具有辨认控制能力的自然人。已满14周岁不满l6周岁的人实施绑架行为,故意杀害被绑架人的,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3)主观上只能出于故意。行为人一方面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这里的“其他人”包括单位乃至国家。另一方面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

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区别:(1)主观方面,两罪虽都表现为故意,但犯意的内容不同,绑架罪的主观目的是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剥夺人身自由只是实现其犯罪目的的一种手段,一个重要环节而已。非法拘禁罪的主观目的在于剥夺他人人身自由。2)客观方面,绑架罪的犯罪构成不仅要求有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而且要求有向第三人勒索财物或提出不法要求的实行行为,而非法拘禁罪仅要求行为人具有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3)客体方面,两罪虽都侵犯了他人人身权利,但绑架罪同时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或其他合法权利。

44.试述抢劫罪的概念、构成特征及其与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的区别。答:(1)概念:抢劫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2)构成特征:①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含内容);②在客观上表现为对公私财物所有人、管理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迫使其交出财物或将财物劫走的行为(分析);③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6同岁的人犯本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④在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含目的)。(3)与绑架罪的区别:①行为手段不尽相同;②行为实施的时间、地点不同;③犯罪对象不尽相同;④归属的类罪名不同。04.7 伤害致死还是意外事件?说明理由。

答:该事件是意外事件。田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脏附近有大量脂肪,心脏功能减弱”,而不是被林某打了几拳。主观方面,林某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可能预见自己打田某几拳就能将其打死,林某对田某的死亡结果不具有故意或过失,田某的死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刑法规定,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不构成犯罪。因此林某不是故意伤害。

意外事件: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主观上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可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事件。

不可抗力: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可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情形,不应承担刑事责任。

44.试述绑架罪的构成特征及其与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区别。

答:构成特征:(1)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

(2)主体必须是已满16周岁,具有辨认控制能力的自然人。已满14周岁不满l6周岁的人实施绑架行为,故意杀害被绑架人的,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3)主观上只能出于故意。行为人一方面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这里的“其他人”包括单位乃至国家。另一方面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区别:

(1)主观方面,两罪虽都表现为故意,但犯意的内容不同,绑架罪的主观目的是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剥夺人身自由只是实现其犯罪目的的一种手段,一个重要环节而已。非法拘禁罪的主观目的在于剥夺他人人身自由。

(2)客观方面,绑架罪的犯罪构成不仅要求有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而且要求有向第三人勒索财物或提出不法要求的实行行为,而非法拘禁罪仅要求行为人具有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3)客体方面,两罪虽都侵犯了他人人身权利,但绑架罪同时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或其他合法权利。绑架罪与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区别:

(1)侵害的对象不同。前罪的侵害对象是不特定的,可以是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一切自然人,后罪的侵害对象是妇女、儿童。

(2)实施绑架以后的后续行为不同。前罪将人质绑架后实施的是勒索财物或其他要挟行为,而后罪将妇女、儿童绑架后,实施的是将妇女、儿童出卖的行为。

(3)主观目的不同。前罪的侵害对象是不特定的,可以是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一切自然人,后罪的侵害对象是妇女、儿童。前罪以勒索财物或获取其他非法利益为目的,而后罪是以出卖为目的。

05.4 44.试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答: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刑法始终的指导刑法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刑法的三项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①法律主义(成文法主义)。②禁止事后法(禁止溯及既往)。③禁止类推解释。④禁止绝对不定(期)刑。⑤明确性。指规定犯罪的法律条文必须清楚明确,使人确切了解违法行为的内容,准确地确定犯罪行为与非犯罪行为的范围,以保障该规范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不会成为该规定运用的对象。⑥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⑦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

(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①平等地保护法益;②平等地认定犯罪;③平等地裁量刑罚;④平等地执行刑罚。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刑事责任相适应,罚当其罪。

05.7 44.试述教唆犯的概念、成立条件及处罚原则。

答:教唆犯是指以授意、怂恿、劝说、利诱或者其他方法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人。其成立需具备以下条件:

(1)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即被教唆的人)必须是达到刑事法定年龄、具有辨认控制能力的人。否则不成立教唆犯,而成立间接正犯;

(2)必须有教唆行为。教唆行为的实质是引起他人的犯罪故意;

(3)必须有教唆故意。教唆犯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可能成立教唆犯;

教唆犯的处罚:(1)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2)教唆不满l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3)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06.4 37.试论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答: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造成一定损害的行为。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较小合法利益以保全较大合法利益的行为。区别之处在于:

(1)危害来源不同。前者只能来自于人的不法侵害;后者可来自于各方面。

(2)行为对象不同。前者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后者必须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3)行为的限制不同。前者不受不得已的限制;后者必须是不得已而为。

(4)行为的限度不同。前者造成的损害可小于也可大于不法侵害;后者必须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5)主体的限定不同。前者对主体无限制;后者不适用于职务或者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保护本人利益。

06.7 37.试论犯罪的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答:相同点:(1)同属犯罪故意的范畴;(2)从认识因素上看,两者都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3)从意志因素上看,两者都不排斥危害结果的发生。两者的区别:(1)二者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不同。在直接故意的情况下,行为人既可以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必然性,也可以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在间接故意的情况下,行为人只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2)二者对危害结果的态度不同。在直接故意的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希望的态度;而在间接故意的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放任的态度。

07.4 37.试论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异同。

答:犯罪预备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犯罪未遂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的情形。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二者的行为人都没有完成犯罪,且都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1)形成的犯罪阶段不同,犯罪预备只能形成于是犯罪的预备阶段;犯罪未遂形成于犯罪的实行阶段。(2)对二者的处罚原则及其原因不同。由于犯罪预备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因此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犯罪未遂的社会危害性较大,所以对未遂犯只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不能免除处罚。

07.7 37.试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异同。

答:正当防卫指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紧急避险指为了使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给另一较小或同等法益造成损害的行为。相同之处在于:(1)都具有主观目的的正当性,即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2)成立的前提条件都必须是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侵犯或威胁;(3)都是对社会有益的合法行为;(4)都有相应限度的限制。区别:(1)危害的来源不同。正当防卫危害来源只限于不法侵害行为;紧急避险危险来源除不法侵害行为外,还包括自然灾害、人的疾病、动物的侵袭等;(2)针对的对象不同。正当防卫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紧急避险损害的却是第三者的利益;(3)实施的条件要求不同。正当防卫并不要求只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紧急避险只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4)对损害程度的限制要求不同。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可以大于不法侵害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不能大于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5)对主体的限制条件不同。正当防卫对实施主体没有限制;而紧急避险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08.4 37.试述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异同。

答:间接故意是指明智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以致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无论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还是间接故意,行为人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行为人对结果的发生都不抱希望的态度。但它们又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心理态度,表现为: ⑴两者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认识程度不同。间接故意的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社会的结果有较清楚、肯定的认识;而过于自信的情况下,行为人的认识较模糊,只是一种非现实可能性的认识。⑵两者对危害结果的态度不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而过于自信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完全持否定的态度。⑶两者的行为特征不同。过于自信的情况下,行为人总是希望凭借或运用一些有利条件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的情况下,行为人既不采取也不依靠任何条件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

08.7 37.试述犯罪集团的概念和特征。

答:犯罪集团:3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犯罪集团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人数较多。即三人以上,二人不足以成为集团。

(2)较为固定。表现为有明显的首要分子;重要成员固定或者基本固定;集团成员以首要分子为核心结合得比较紧密;实施一次或数次犯罪后,其组织形式往往继续存在。

(3)目的明确。犯罪集团的形成是为了反复多次实施一种或者数种犯罪行为。

09.4 37.试述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异同。

答:无论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还是间接故意,行为人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行为人对结果的发生都不抱希望的态度。但它们又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心理态度,表现为:⑴ 两者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认识程度不同。间接故意的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社会的结果有较清楚、肯定的认识;而过于自信的情况下,行为人的认识较模糊,只是一种非现实可能性的认识。⑵ 两者对危害结果的态度不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而过于自信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完全持否定的态度。⑶ 两者的行为特征不同。过于自信的情况下,行为人总是希望凭借或运用一些有利条件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的情况下,行为人既不采取也不依靠任何条件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

09.7 37.试述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答: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的条件包括:(1)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

①可以是犯罪和违法行为。②需要具有一定的攻击性、紧迫性、暴力性。③人为的不法侵害。(2)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事先防卫和事后防卫都是防卫不适时。(3)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

①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只能对正在进行犯罪的人进行正当防卫。②可以针对不法侵害者的财产,主要是其所属物(理解为工具)。③对无不法行为的第三者的防卫不是正当防卫,但不排除适用紧急避险制度的可能。防卫中误认对像,对被误击的人而言,不成立正当防卫;

(4)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重大损害的程度,一般是造成重大伤害。必要限度是指双方力量对比是相当的。

10.7 37.试述必要的共同犯罪及其种类,并举例说明。

答:必要的共同犯罪是指刑法分则规定必须二人以上才能构成的犯罪。主要特点是以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的犯罪,不可能由一人单独实施。在刑法中,必要的共同犯罪主要有两种形式:

(1)聚众性的共同犯罪。是指以不特定的多数人的聚合行为作为犯罪构成必要要件的共同犯罪。例如,第317条组织越狱罪、暴动越狱罪与聚众持械劫狱罪,即属此种情况。

(并非刑法条文或者罪名中含有“聚众”二字或者多人参与的犯罪,都是必要的共同犯罪。例如,刑法第291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的主体仅限于首要分子,第358条组织卖淫罪的主体只限于组织者,因此,都不一定是共同犯罪。)

(2)犯罪集团或者有组织的共同犯罪。这是指三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的具有特定组织形式的犯罪。其中又有两种情形:一是一般的集团犯罪,二是黑社会性质组织、邪教活动组织和恐怖活动组织等专门犯罪集团。当然也有个别必要的共同犯罪,不能归入上述两种类型中。例如,刑法第223条串通投标罪。

下载刑法学模拟试卷(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刑法学模拟试卷(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模拟试卷 A

    南京审计学院党校模拟试卷 A 一、单项选择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30分) 1、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国工人阶级和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

    模拟试卷

    2014年中考思品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7.马年除夕,在网络红人大萌子“30年父女合影”的张张温情照片衬托下,王铮亮钢琴弹唱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真挚的演绎......

    模拟试卷

    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A.关爱学生 B.为人师表 C.教书育人 D.终身学习2、()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

    刑法学

    刑法学#-0001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共15题,共1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1分) 甲拾得他人的信用卡后,到ATM机上提款2万元,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 × 2.(1分) 于某流氓成性,一......

    刑法学

    刑法学案例分析题 第二十二章 1、郑某受雇于某钢铁厂开货车。在一天出车中,郑某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逆向行驶,撞倒了一个过路的行人,他下车一看,见被害人昏迷不醒,血流如注,便将其抱......

    刑法学

    刑法学2作业1 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 第一题: 【案情】 王某,男,44岁,某医院职工。 王某得知其妻刘某有了婚外情后即怀恨在心,欲致其于死地。2001年12月19日,王某自制了一个定时爆......

    刑法学

    刑法学(1)的课程性质与地位 刑法学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专科阶段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必修的14门主干课程之一。 刑法学(1)的......

    模拟试卷1

    2012年艺术类播音主持与编导统考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领到试题后,必须按规定在试题上填写姓名、专业课准考证号。 2.本试题共七大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3.试题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