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最终5篇)

时间:2019-05-14 06:1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贯彻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贯彻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

第一篇:贯彻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

贯彻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 2013年04月12日10:01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浏览: 2916

党的十八大报告坚定地认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这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需要“汇成江海”的“涓涓细流”。广东为这两个一百年能够作出怎样的贡献?答案就是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两个率先”,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殷切期望,也是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和经济大省的光荣责任。分析起来不难发现,“三个定位”与“两个率先”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的逻辑关联:“三个定位”是“两个率先”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两个率先”则是“三个定位”结出的必然之果。也就是说,如果广东再接再厉,不辱使命,当好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履行了深化改革开放先行地的新使命、成为了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那么,“两个率先”就是水到渠成之事。既然是率先,意味着并非同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看,“两个率先”一如当年的率先,在起到示范作用的同时,势必也能够起到带动作用,使我们国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进程中,继续呈现出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壮丽图景。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全省上下在为践行新使命而欢欣鼓舞之余,还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还要看到我们的弱项和不足。必须看到,我们已经没有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优势,作为先发展起来的地区,我们更加痛切地感受到传统发展方式带来的弊端。必须看到,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产业竞争力不强、区域发展差距较大、民生社会事业欠账较多等情况还没有根本性改变。必须看到,我们已经从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进入一个转型调整期,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未来经济发展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和复杂情况,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很多矛盾需要面对、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总而言之,实现“两个率先”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为目标的实现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再宏伟的蓝图如果不去落实,终究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再远大的理想如果不去践行,终究只是停留在大脑中。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领导,都在不断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广东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更要靠实干。我们必须在全省树立求真务实抓落实的导向,弘扬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作风,形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良好氛围,以实干创未来。在发展的新起点上,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对广东的要求落到实处,科学研判形势和省情的阶段性特征,把目标要求细化为一项一项的工作举措,落实到一个一个的具体工作中,争取每一年都有新进展,取得新成效。

我们深信,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总书记对广东的要求,广东广大干部群众具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这种信心和决心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打下的深厚基础,来源于广东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探索和经验。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我们就一定能够继续奋发有为、卓有成效地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履行好党中央赋予广东的光荣使命!

第二篇:学习两个率先心得体会

“两个率先”学习心得体会

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地区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是扩大地区经济总量,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的根本性措施;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迫切要求;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地区化,事关未来发展的全局。今年年初,地委、行署审时度势,结合实际,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地区化“两化”进程,全力推动地区经济跨越发展的工作思路,走活了一盘地区城乡持续、统筹、和谐发展之棋。

一、加快工业化、城地区化进程,必须把握规律、认识区情 把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地区化进程、实施“五大”对接,作为地区“十五”、“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工作重点、战略重点,这是经济发展规律决定的,是工业化、城地区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发展要求决定的。纵观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历程,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业份额的下降,必然出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的城地区化进程。所以,加快工业化、城地区化进程,采取就业转换方式来吸收农村人口,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而且从发展条件看,我们面临着极好的历史机遇,可以说,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

一是经过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地区经济实力增强,工业经济、城镇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以及初具规模的城镇体系。民营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地区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建成了一批在全地区规模较大的工业园区,这为加快地区工业化、城地区化进程奠定了物质基础。二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开放型经济有了新的发展,社会主义地区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推进地区工业化、城地区化创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三是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推进工业化、城地区化的经验,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地区场、两种资源,加快地区工业化、城地区化进程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四是地区境内石油、天然气和沙砾等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水资源充裕,可满足工业生产及城区居民生活需要;盛产小麦、棉花、大豆、玉米以及林果、蔬菜等多种农副产品。

二、加快工业化、城地区化进程,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近年来,我们在推进工业化、城地区化过程中,始终坚持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以地区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支撑,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用现代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产业优化升级;重点发展区城,加快发展中心镇,壮大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推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是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在以工促农上求突破。着力于以工促农,实现工农良性互动,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方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以抓工业的思维抓农业。地区实现了“稳粮、扩经、增产、增收”的目标;进一步扩大了肉牛、奶牛、波尔山羊、冬枣、有机蔬菜、南美白对虾等特色种养业规模,畜牧、林果、蔬菜、水产四大主导产业迈出新步伐。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务输出,积极做好减少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文章,更多的农民转向非农产业,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农民收入。二是以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在培植支柱产业上求突破。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没有大项目的支撑就没有工业化的大推进。

近年来,我们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的思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工业强区步伐。全面落实培优扶强的各项政策措施,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努力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水平,特别是抓住重点项目建设不放松,实行区级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盯上靠上,定期检查、督促,搞好协调、服务,帮助解决问题,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三是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在搭建发展平台上求突破。牢牢抓住“工业兴区,项目带动”战略不放松,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优化园区综合环境,膨胀园区规模,建成了一批在全地区规模较大的工业园区。今年,我们以实施“五大对接”工程为契机,继续举地区之力,以更大的气魄、超常的措施,更快更好地推进工业园区建设。采取招商引资、向上争取和将生活用地、商业设施、广告权推向地区场等多种办法,广开筹融资渠道,继续保持园区投入高强度、建设快速度的良好势头,高标准配套路网、水、电、燃气、通讯、路灯、绿化、美化等工程。赋予园区管委会更灵活的经济管理和相关的行政管理权,进一步充实园区管理力量,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进一步开阔思路,健全完善“封闭式管理、开放式经营、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等制度,坚决把一切有碍园区发展的行为拒之门外。创新园区服务方式,对所有入园项目,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服务,全程代办,创造一个优质、便捷的服务环境,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凝聚力。四是以新城区建设为重点,在提升城地区竞争力上求突破。城市是一个地区竞争力水平的综合体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地区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形态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我们紧紧抓住区城东进、西拓、南优、北上的机遇,牢固树立扩张城地区就是扩张经济的新观念,把城地区作为最大的产业来发展、最大的资本来经营、最大的增长点来培植,加快地区经济建设步伐。

第三篇:围绕“两个提高” 服务“两个率先”

自“四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我区紧紧围绕“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以“两个率先”总揽全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把普法教育贯穿于加快全区城市化、法治化的进程之中,突出重点,面向群众,高起点、全方位地开展“四五”普法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围绕“两个提高” 服务“两个率先”。

一、以启动工作为先导,从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入手,着力推进“四五”普法工作新发展一是科学规划,全面启动。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和区委、区政府领导的指示及要求,在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迅速投入“四五”普法规划的启动实施工作。首先,在认真总结“三五”普法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市里“四五”规划精神,按照“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的工作思路,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拟草“四五”普法规划草案。其次,广泛征求有关领导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多次召开座谈会,反复研究论证“四五”普法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四五”普法规划与我区“十五”计划的高度统一和融合,同时体现出“四五”普法工作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广泛性。最后,经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讨论通过。区委、区政府于2001年7月28日以区委41号文批转了《关于全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区人大常委会也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各镇、街道、各部门和单位也根据区里统一部署,结合各自特点,制定了本单位普法依法治理五年规划,“四五”普法规划在全区全面启动。二是宣传发动,形成声势。2001年12月7日,我区召开了“三五”普法总结表彰暨“四五”普法动员大会,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及各镇、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一线的同志和先进典型等600余人参加了会议。区委、区政府对75家先进单位、100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并进一步动员广大干部要组织和带领全区人民全面深入地开展普法工作,进一步推进新一轮普法工作的发展。同时,结合第一个“12.4”法制宣传月活动,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以及宣传展板、宣传栏、宣传横幅等进行广泛宣传,宣传和介绍“四五”普法规划的目标、任务等内容,形成上下一体的“四五”普法声势,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使“四五”普法工作步入了新的阶段。

二、以主要对象为重点,从广大干部和青少年入手,突出强化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第一、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和执法人员学法用法,推动普法教育深入开展。着重抓住“四个突出”:在学法的内容上突出抓住时代特点,紧紧围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紧密结合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严格按照“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把宪法、WTO法律知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在学法的手段上突出抓住方法创新,无论是培训课程的设计、教学方式以及电化教学等方面都作了改进,改变过去那种单一固定的模式。在学法的制度上突出抓住制度落实,继续坚持领导干部中心组学法和法制讲座制度。近两年来,区委、区人大、区政协等部门都先后组织了领导干部学法讲座。同时,制定了《关于在全区公务员中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和进行依法行政培训实施方案》,成立了区国家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对全区在职国家公务员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法律知识培训。2002年对全区80多个单位1988名在职国家公务员进行了学法用法培训和考试。今年,将集中近两个月的时间,分11期对全区近2000名在职在岗公务员进行6个专题的学法培训,此项培训工作已全面启动。在学法的成效上突出抓住效果落实,凡是干部和执法人员培训必须有法律知识的内容,同时,注重扩大各类干部的培训面。2001年,区委党校、区行政学校先后13次对不同班次的干部培训班开设了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涉及2000多人次。2002年,全区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35批次,参加人数6400多人。与此同时,各司法、行政执法部门也结合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执法人员学法培训活动。区工商局每年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一季一法一考”活动,每次参加市局组织的考试合格率均达100%;区交通局2002年11月中旬,专门利用一星期时间,组织全系统交通执法人员学习交通行政执法、行政处罚程序等方面专业知识;区地税、国土、农业等部门邀请有关专家或专业人士举办法制讲座,让执法人员了解有关WTO、土地管理及预防职务犯罪等方面法律法规知识;区计生、安监、建设等部门,针对新颁布的法律法规,都组织执法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的培训;此外,区法院、劳动和社会保障、水利、建工、林副业等部门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学法用法活动,激发执法人员的学法热情,大大提高了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第二,加强青少年学法用法,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法制教育主要是推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建立健全教育网络,形成三管齐下的教育氛围。做到“三个结合、二个发挥、一个拓展”,不断引导和规范青少年法制教育。“三个结合”。一是结合创建“法制学校”,以学校为主阵地,把青少年法制教育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各校均组织开设了法制课,每年全区举办各类教育法制培训都近200期,11.4万多学生普遍受到了教育。同时,积极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举办法制夏令营,组织观看教育影视、法制漫画和图片展览等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实验小学、翠屏山等中、小学自编小品节目进行法制宣传;上峰小学、周岗中学还分别进行《法在我心中》、《誓做遵纪守法文明人》的比赛和签名活动,寓教于乐,融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于一体,从而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宣传效果。此外,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法制教育,2002年区教育局组织全区7500多名教师进行了一次学法考试,以此带动和促进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利用“家长会”或“家长学校”,对家长开展法制教育,以提高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能力。2002年,东善桥镇专门组织600百多名学生家长开展法制讲座,受到家长的好评。竹山中学、实验小学等学校也相继开展了家长课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二是结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分别在大连山劳教所、句容少管所、戒毒所等地建立了校外法制教育基地。各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组织学生参观基地,听少年犯现身说法,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案例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法制教育。铜井、周岗、湖熟、秣陵、方山等镇和街道先后开展了少年犯现身说法教育活动。三是结合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区检察院荣获“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区法院荣获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二个发挥”。一是进一步规范法制副校长制度,发挥法制副校长应有的作用。全区学校共聘请法制副校长72名,都能深入课堂开设法制讲座,定期对师生、家长进行法制宣传教育。2001年法制副校长就开设法制讲座238期,有力地推动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二是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积极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团区委每年都结合有关重大节日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并在全区学校开展“校园拒绝邪教”系列活动。2002年“六一”儿童节期间,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区教育局在全区开展了“法在我心中”法制宣传绘画竞赛活动,区妇联、计生局、司法局、禁毒办、妇幼保健所等单位在大市口广场共同开展了“六一”咨询服务活动。“一个拓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向区域高校拓展。区政法部门针对全区高校、民办学校增多这一新的特点,主动与高校、民办学校开展共建活动,区法院在金肯学院挂牌成立了“法制教育庭校共建协作体”,区公安局也在河海大学、中英文学校等高校和民办学校开设了法制讲座,进一步拓展了法制教育的新领域,做到青少年法制教育一个不能少。第三、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不断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水平。重点发挥“三个作用”,一是充分发挥主管或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培训。2002年,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全区各镇(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人员进行了培训,同时还给东山街道各社区、开发区部分企业劳资人员进行了培训。区发展计划与经济局全年组织企业厂长(经理)培训多达8期800多人次。区财政局全年组织机关、镇、街道及部门分管财务领导和3000多名财会人员进行了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税务、质监、环保、审计、统计、文化、广电、工会等其他企业相关职能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了法律知识培训。二是充分发挥消协、个协、私协、外协等行业协会的作用,对经纪人、市场主办单位负责人、新办企业法定代表人等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三是充分发挥企业的自律作用,强化内部学习和培训。一些区属、民办和个私等企业都加强了内部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和培训工作,并自觉接受或主动派骨干去参加相关主管部门组织的法律法规培训,取得了一定效果。区供电公司、金箔集团、东山发动机厂以及农行、信用联社等金融企业普法工作普遍得到了加强。南京造币厂、南京金箔集团等许多企业已把法律知识作为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人员任职的基本条件之

一、并作为基本素质要求,进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和严格考试。第四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对流动人口的依法管理。目前,我区流动人口登记为12.6万人,为搞好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暂住人口法制宣传教育的意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谁容留、谁负责”的原则,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各单位结合行业和区域特点,狠抓流动暂住人口法制宣传教育的各项措施的落实,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高流动暂住人口守法意识和防范意识。我区还在区工商系统、东善桥镇开展了试点工作,由点带面,推动全区流动暂住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三、以全民教育为基础,从普法的广度和深度入手,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素质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全民普法教育。据不完全统计,前两年,全区共征订或自编各类法律法规书籍22万多册,举办培训班810多期、参加人员15.2万余人次,上法制课630场次、参加人员21.4万余人次,出板报1.4万多期、专栏4800多期,举办法律知识竞赛226场次,涉及4.6万多人次,送法到基层225场次,开展法律咨询351场次,群众受教育面达67万多人。在群众普法过程中,突出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抓住“三个载体”。一是以送法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八个送”活动。即:送法进社区、进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教堂、进监狱、进商贸经营场所。开展“送法下乡”,主要是发挥司法、行政执法等部门职能优势,利用乡镇物资交流会或集中开展宣传活动等形式开展送法下乡活动。2001年,在周岗镇组织开展了以“新世纪送法到您身边”为主题的首场大型“送法下乡”活动,并集中15家部门在各镇物资交流会上进行宣传近20场次,并将有关宣传内容录音通过交流会指挥部的广播和宣传车进行宣传。区司法局充分发挥普法职能作用,近年来共组织公证员、律师及机关干部,开展“送法下乡”法律咨询活动近60场次,接受群众法律咨询1000余人次,现场接受法律援助案件20多件,送发法律书籍8000余册,法制宣传材料15000多份。近两年,区、镇(街道)都注重了法制文艺的宣传,使法制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开展“送法进村”,各镇每年都结合“三下乡”活动开展送法进村。2002年区依法治区办公室组织区法院、税务、工商、民政、文化、教育等22个部门,以以案释法为主,编印法制宣传材料4万余份,由各镇普法宣传队伍送到各村(居)委会等进行张贴宣传,调查报告《围绕“两个提高” 服务“两个率先”》。开展“送法进社区”,是今年送法活动的一项重点内容,东山、百家湖等街道把“送法进社区”作为创建“示范社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全面推行,先后在小里、岔路、太平等社区开展了“法律进社区”活动。有关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团体也利用一些节日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2002年“三八”妇女节,区妇联、司法、卫生等单位及有关社区在国旗广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律进社区活动。开展“送法进企业”,一些司法、行政执法部门深入企业厂矿,向企业及职工宣传法律法规。区法院各庭主动到辖区企业送法上门,宣传法律,为企业提供法律帮助,受到了企业普遍欢迎。区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门每年还结合“八一”建军节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区委统战部以及陶吴等镇每年都针对各种教会的特点开展“送法进教堂”活动,其他一些形式的送法活动也得到了有效开展。二是以各种专项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采的普法活动。先后开展了两次“12.4”法制宣传月活动。第一次宣传月活动,司法、行政执法部门连续举办了4场系列专题法律咨询系列活动,制作了35块法制宣传展板在全区组织巡回展览。第二次宣传月活动在12月4日这一天,区委王书记发表“12.4”法制宣传日专题电视讲话;依法治区领导小组组织了全区19个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500名执法工作者在国旗广场举行宣誓仪式,决心忠于宪法和法律,公正公平执法,以此促进执法形象的改善和执法水平的提高。区法院、检察院及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又在市民广场开展了法制宣传日专题法律咨询活动。结合“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我区编印了《农村常用法律法规常识》10万册,利用各种送法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地赠送给全区10万户家庭,2001年3月在东山章村举行了赠书仪式,区四套班子领导亲自将法律书籍送到了一些家户家中。此外,一些部门也积极开展宣传活动,税务部门每年都开展了“税法宣传月活动”,计生部门结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实施开展了专题宣传月活动;区民政、安监、药监等部门也结合行业特点开展了法制宣传月活动。,区水利、工会等部门分别结合“中国水周”和《工会法》颁布纪念日开展了宣传周活动。区工商、环保、土地、建设、残联等部门结合“3.15、“环境保护日”、“全国土地日”、“助残日”、“老人节”及“城市规划法”颁布纪念日等,举办大型宣传咨询活动。结合新《婚姻法》的颁布实施,全区上下掀起了学习宣传新《婚姻法》的热潮。与此同时,一些单位配合阶段性工作或以各种学法竞赛活动激发群众的学法热情。如人大选举、农业税收、依法服兵役、禁毒等工作,均举行了广泛的法律法规宣传,有力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区总工会在企业女职工中开展了学法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家庭学法等竞赛活动。三是以新闻媒体为载体,普法教育深入千家万户。广播电视除在广播电视新闻中加大法制新闻报到力度外,还开办了《社会视角》、《法庭内外》、《江宁警方》、《法制报道》等专题、专栏。近两年来,共播出电视新闻200余篇,电视专题400档(次),播出广播新闻近400篇、广播专题200多档(次)。江宁日报也开辟了《法制经纬》、《环保天地》、《劳动与社会保障》、《价格服务台》、《江宁药监之窗》、《法律咨询》等栏目。区国税局同江宁广播电台协作开播了“江宁国税之声”,让税法传入千家万户。此外,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镇(街道)和各部门及相关单位,先后参加了南京市举办的WTO网络法律法规知识和《价格法》知识竞赛,均获得优秀组织奖。现在,我们正利用依法治市网站中的江宁区域网站的网络宣传优势,大力宣扬我区普法依法治理的工作成果、经验和工作动态,增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互动性,从前阶段依法治市办公室统计结果看,我区的网络信息总量处在全市区县第一位。

四、以安全创建为目标,从打造最安全新市区入手,全力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一是牢牢锁定“最安全新市区”奋斗目标,围绕“严打”整治斗争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根据“严打”整治斗争实际需要,每年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都将围绕“严打”整治斗争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力求提高广大公民的防范意识,维权意识和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意识。在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期间,连续编印5期宣传材料发往全区宣传,制作录音带,运用宣传车,在东山城区主干道、集贸市场、闹市区等人群集中地巡回宣传,并利用“送法下乡”等活动在全区各镇广播宣传达40多场次。区公安和法院等部门多次在城乡或学校召开公捕、公审大会,威慑犯罪,教育干群。二是结合各项专项治理活动,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全区结合各类创建和专项治理活动,深入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如2000年在处置东善桥柿子山非法采挖“绿松石”事件中,就组织镇村组干部、党员、教师等农村基层骨干1400余人次,上门送发法制宣传材料1.5万余份,张贴标语宣传材料2250余张,悬挂宣传横幅27条,同时,灌制了6盘宣传录音带,利用法制宣传车在相关村镇宣传270余场次,有关镇也利用有线广播进行宣传,有效扼制了对矿产资源和森林植被的非法破坏。在校园及周边地区集中整治专项活动中,又把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推动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广泛开展。在今年整治“三小车”过程中,专门制作了两盘录音带,从8月1日起,分两个阶段,利用宣传车在整治重点区域巡回播放,宣传治理“三小车”的重要性以及有关规定等,教育广大群众树立遵纪守法意识,自觉配合全区整治“三小车”工作。此外,在“古风云”铁路专线治安整治以及集贸市场、城区市容交通等专项整治中,都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三是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先导性作用,为妥善处置突发性事件和严防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服务。在今年抗击“非典”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既依靠科学、又依靠法律防治“非典”已成共识,无论是政府依法管理、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依法公布疫情都需要宣传法律,唯有如此,才能依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更为有效的依法行政。这次抗“非”宣传教育,是尽一切可能、尽一切力量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地毯式的宣传,其广度、深度是前所未有的。据不完全统计,防“非‘期间,全区共送发法律书籍达14万多册,法制宣传材料达26万多份,为依法做好“非典”防治工作和取得阶段性战果创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法治环境。在铜井沉船、汤山特大投毒案等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善后处理过程中,深入细致的思想和法制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在处置因征地补尝、企业改制、环境污染、拖欠工资等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法制宣传工作始终走在最前沿,为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以及经济转型期的各种社会矛盾创造了有利条件。比如因东山老城区的拆迁,利丰集团、天宝集团的改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中,法制宣传工作重要性显而易见,也取得了应有的效果。五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消除一切重特大事故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江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2001年,针对全区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和不安全隐患,及时编印600余份宣传材料,发送到全区各化工、矿山、砖瓦企业、各建筑施工队、各易燃易爆场所,各河道渡口以及公众聚集的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场所,还通过广播等新闻媒体,重点宣传了《矿山安全法》、《消防法》、《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法》一颁布,区安监局就编印了1万册单行本送发到有关领导、部门和企业、厂矿。区建工局结合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全区建筑工地开展了“安全生产知识万人答卷”活动,为建筑行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今年6月麒麟镇因军事设施保护紧急关停了窦村四家采石场(8个塘口),在整个关停采石场的处置过程中,由于有效发挥了法制宣传的引导作用,为依法保护军事设施安全创造了前提条件,最终快速妥善地关停了四家采石场。近期我区第一个安全生产网又在江宁开发区正式开通,将对进一步扩大安监部门与社会各界的信息交流,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五、以服务发展为主题,从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入手,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一是结合政府信用建设和金秋经贸洽谈会,开展专项宣传活动。结合区政府开展“投资环境改善月活动”,各职能部门积极以多种形势开展与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树立市场主体“重合同、守信用”观念。2002年9月9日—9月15日,全区专题开展了以创造法制规范、公平安全和“亲商、安商、富商”的市场环境为内容的“爱我江宁、法记心中”法制宣传周活动,极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创业氛围。二是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集中开展专项法制宣传活动。为进一步规范全区机动车维修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区交通部门大力加强专业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机动车维修行业的守法经营和服务意识。区文化等部门专门组织文化市场从业人员200多人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并有针对性地编印了300份法制宣传材料发到各经营单位。在全区集中开展的整顿集贸、文化、农资等市场的专项行动中,公安、工商、质监、农业、烟草以及金融等单位结合各自的职能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三是结合行业管理的特点,加强公民尤其是行业管理相对人的法制教育。各行业的主管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进行广泛宣传,不断强化行业管理相对人的法律素质和文明意识,增强行业管理的能力。同时结合行业治理,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开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劳动用工、医药卫生、土地招投标以及广播电视、电力通讯等行业治理过程中,各行业的主管部门都开展了丰富多采的宣传活动,促进了行业依法治理工作有效开展。

六、以创新机制为途径,从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入手,有力保证普法工作的有效运行一是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全面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今年,我区对依法治区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增设了9个成员单位,成立了8人办公室主任团,强化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在“四五”普法的启动实施中,区委、区政府对启动工作十分关心,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作出指示。同时,在资金保障上给予极大支持,把普法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每人每年0.20元,至今已拨款37万元,各镇、街道普法经费除列入财政预算外,基本实行实报实销制度,使规划得以顺利启动实施。在每年的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区委、区政府都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出统一部署。在区委的统揽下,各镇、各部门和单位进一步加强了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及时调整人员,健全办事机构,并把普法依法治理列入“三个文明”建设的目标管理,形成了上下呼应的普法依法治理新的发展趋势。二是进一步完善工作规范,促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为便于工作计划的操作和贯彻落实,2002年的普法依法理工作计划首次由区委办转发全区实施,今年区委、区政府直接批转了普法依法理工作计划,既规范了文件的发放,又增强了计划的严肃性。同时,进一步完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会议制度。每年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都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今年年初全区行业依法治理工作会议上,为全面促进行业依法治理健康发展,区委、区政府就进一步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又专门提出了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也规范了办公室主任例会制度和重要工作研究制度,凡普法依法治理重要工作都进行集体研究,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整体性。三是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不断强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力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涉及到社会的各项领域和各个层面,为此,区委、区政府将普法工作列入两个文明和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考核范畴,同经济利益挂钩。同时,为加强普法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又结合实际制定了依法治区工作考核办法,每进行考核验收。考核办法既规定了共性考核,又分别规定了镇(街道)、部门、村、校、企事业单位等考核办法,使考核工作有章可循,从而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2001年,我区按照上级要求和依法治区工作安排,对全区18个镇、89个区级机关部门共107个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了考核,优秀率达71%。2002年又对全区20个镇(街道)以及80个区级机关部门共100个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了考核,优秀率达83%。今年将对全区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各镇人民政府进行执法责任制考核,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执法人员的学法培训和执法部门对社会法律知识的普及情况。四是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有效保证普法依法治理的健康运行。这两年着重强化了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2001年7月,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就我区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第三个五年规划实施情况及第四个五年规划的主要内容向区人大常委会进行了汇报,区人大常委会作了专题审议。2002年6月,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又就落实区人大常委会2000年5月关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审议意见作了汇报。此外,土桥、江宁等镇人大对本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也给予了评议。五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蓬勃发展。一是在区级机关建立了40人的普法讲师团;在镇(街道)建立了百人普法教员;在村和企业建立了1155人的千人法制宣传员,并制定了各自的工作规范,充分发挥其在普法第一线的主力军作用,为“四五”普法的贯彻实施奠定了基础。今年的国家公务员培训基本上是我区普法讲师团成员授课,同样,在今年的防“非”法制宣传过程中,法制宣传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结合机构改革,全面调整充实依法治区联络员队伍,目前联络员队伍已涉及到全区90多个部门和单位。三是实现目标管理。依法治区联络员、普法讲师团由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一管理、培训和业务指导。普法教员和法制宣传员由各镇(街道)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一管理、培训和业务指导。目前,区依法治区办公室对依法治区联络员进行建档规范,各镇(街道)均对基层普法骨干进行了培训,队伍素质有了一定提高,各部门也结合机构改革,加强了对单位法制机构的建设和法律专业人才的培养,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四五”普法下一阶段的工作设想虽然我区“四五”普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四五”普法工作任务仍十分坚巨,为了实现“两个提高、两个转变”目标,切实完成本区“四五”普法规划和决议规定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依法治区进程,为江宁在南京“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中创建特色区域创造有利条件。下一阶段将从五个方面全面加强“四五”普法工作。一是围绕“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认真学习、领会和宣传十六大精神,加强对十六大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精神的学习宣传。学习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学习宣传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理论;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二是围绕“进军第一方阵”目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围绕进军“苏南第一方阵”目标,继续配合“十五”计划的运行,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重点,结合沿江开发、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趋势,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和“WTO”知识的学习、宣传,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为“进军第一方阵”三年打基础创造条件。三是围绕全力“打造平安江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按照“建设平安江宁,创建最安全新市区”的目标,进一步加强有关“严打”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继续深入开展与群众生活、生产、工作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整合社会资源,在送法下乡、法律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等活动中,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的功能性作用,切实维护和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四是围绕《纲要》全面贯彻实施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始终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加强诚实守信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加强政府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中介诚信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为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营造城市的法治环境。五是围绕“中心”工作实际需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根据新城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有关城市规划征地拆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促进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大力开展新颁布实施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认真做好《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的宣传工作,依法规范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坚持“四个创新” 服务“两个率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区委区政府提出了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作为新组建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就必须把药品监管的各项工作融入到发展这个大局中去,要用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来统领药监工作的开展,坚持创新求发展,服务两个率先显作为。创新监管思路 药监部门是新机构,各项工作无师可承,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监管思路和手段,应在结合浦口区药品监管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围绕一个主题,确立二个目标,突出三个转变,立足四个创新的工作思路。围绕一个主题就是把药品监管工作放在两个率先的大局中进行谋划安排,紧贴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个主题,通过有效监管,扶正祛邪,使监管出生产力,推动全区医药经济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确立两个目标就是一要把浦口区建成南京市药品市场秩序最好的区县,二要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突出三个转变就是把监管重点由城镇向农村转变,深入研究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的有效办法,从源头上切实消除基层用药安全隐患;监管模式由重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转变,强化涉药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制度规范作用;监管方式由药监部门单打独斗向健全社会监管网络转变,与有关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不留监管盲点。坚持四个创新就是创新监管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创新执法理念,创新机关形象。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 有序高效的运行机制是推动工作规范开展,促进工作全面落实,形成优良工作作风的前提和保障。一是创新工作机制。针对浦口区划调整后出现的监管面扩大、对象增多、任务加重而内部人手少的新情况,应整合人力资源,把药监局和药检所人员进行整合,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形成局所一体、科室联动、岗位互补、分工协作的药品监管运行机制,以提高药品监管工作效率。二是创新制度体系。制度是规范工作运行的基本保证,拥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各项药监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对于刚刚组建的药监部门显得尤为重要。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应在行风监督、内部管理、政务公开、社会监督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做到工作有章法,行为有约束,奖惩有依据,促进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三是创新管理体制。新机构需要新的管理模式来实现新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区药品监管的特点和人员结构情况,全面推行目标管理,做到人人都是稽查员,人人都是服务员,制定分组到人,划片负责的药品稽查辖区责任制,实行量化考核,绩效挂钩,增强工作的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全体人员以群众用药安全为目的,以规范市场秩序为要求,以药品稽查工作为重点,做到人人有担子、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充分调动各职能科室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明确任务,统筹安排,强化措施,精心组织,保证全面高效地完成任务。创新执法理念 强化药品市场的有效监管,打假治劣是为了发展;悉心帮促,扶优扶强,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紧扣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突出发展是第一要务的主题,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功能,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寓监管于服务之中,认真处理好依法治药和发展医药经济的关系、打假治劣和扶优扶强的关系,既要保证药品质量,规范市场秩序,更要促进医药经济健康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是执法为民,大力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衡量药监工作的根本标准就是要看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在药监工作中得到维护。一个地区的医药事业要取得健康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秩序,因此,我们从保证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基层药监局的定位,牢固树立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坚持不懈地整顿和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坚持不懈地开展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专项斗争,始终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匡扶正气、正本清源。二是推进GMp、GSp认证进程,促进医药经济发展。我区现有药品生产企业4家、药品批发企业1家、68家药品零售企业。根据国家药监局要求,必须在2004年底全部通过GMp、GSp认证,以提高行业竞争水平,适应WTO要求。为帮助企业按期通过认证,我局将成立GMp、GSp认证工作小组,加大对认证工作的推进力度,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联系省市局有关处室和专家学者到企业现场办公、现场指导,帮助企业制定认证计划并加强日常指导。通过GMp、GSp认证之后,我区的医药经济将跃上新的发展平台,届时,企业在生产规模、生产能力、生产质量都有较大提升,我区医药经济产销规模将达20亿元。三是培育和规范药品零售市场。在发展零售药店过程中,一方面要本着合理布局,方便群众购药的原则,认真制定《零售药店设置规划》,加强政策引导,宏观掌握,合理配置网点;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南京市零售药店设置暂行办法》规定,向社会公示并明确申办条件,立项审查、现场验收程序及办事时限,实行公开办理。同时进一步更新观念,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引导药品连锁企业进驻浦口,目前新主张药品超市已落户珠江镇,推进了药品流通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进度,本着亲商、帮商、促商的原则,下一步将积极引导区内各单体药店

第五篇:江苏两个率先:新特点、内涵和标准

“十二五”时期江苏的“两个率先”:新特点、内涵和标准

今年3月5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了着力推进的“六个注重”的工作要求。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又在江苏代表团发表了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意见,要求江苏要充分认识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肩负的责任,把握“十二五”时期“两个率先”的新特点,丰富“两个率先”的内涵,提升“两个率先”的标准,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率先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今天本刊刊发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志彪教授的文章,目的是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江苏“十二五”时期如何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两个率先”是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胡锦涛总书记和江泽民主席在参加江苏代表团讨论时提出来的,已经横跨了两个五年计划。总的来看,在“十五”时期和“十一五”时期,“两个率先”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十五”时期江苏的“两个率先”,主要是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而“十一五”时期的“两个率先”,则主要是初步探索科学发展的路径和机制。

历史地看过去的十年,甚至可以推演到更早的前三十年,支持江苏经济社会率先起飞的基础因素,可以归结为抓住了以下几种有利于发展的“红利”:

其一是坚持市场化导向的体制改革,由此取得的增长称为“体制转型红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进行乡镇企业二次改制等等,都是江苏体制转型推动发展的典型方面。这些改革调动了民众献献身发展的积极性,扩大了率先发展的潜在的和现实的可能性边界。

其二是坚定地走开放经济的道路,由此获得的增长称为“全球化红利”。江苏利用自身优良的投资环境参与国际分工,大力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和发展加工贸易,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全球化放松了市场需求对江苏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的硬性约束,使江苏成为世界闻名的“加工制造车间”。

其三是坚决利用要素的比较优势发展制造业,由此获得的增长称为“人口红利”。过去的三十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由5.60亿增长为9.18亿,加上劳动者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由此形成了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低廉、素质较高、对

沿海地区制造业增长十分有利的供给条件。

进入“十二五”时期以后,支持江苏“两个率先”的发展环境和基础性因素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需要我们客观地分析率先发展所面临新形势和新特点:

第一,根据经济学家研究,中国劳动人口增速将在2015年后进入下降通道,直接的“人口红利”由此出现下降。这种数量型“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预示着仅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的方式将不能维系未来可持续发展。由此中国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一切领域,都会发生重大调整,其特别的含义是:劳动力供给增速下降、劳动力成本提升、居民消费率上升、储蓄率下降、进而导致投资率和资本形成的下降。过去三十年的低消费、低劳动力成本支持的高投资的经济发展方式将发生变化。由此导致城镇化速度必将放缓。

第二,2008年以来的世界经济危机,说明中国所参与的第一波“全球化红利”已透支,全球经济面临再平衡。外部市场需求的结构性调整,无疑会使得中国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面临挑战。中国发展必须主要立足于自身的内需市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增长。未来若干年,中国将面临着迎接“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即增长放低、通胀较高的格局,曾经数年的“高增长、低通胀”黄金组合已风光不再。

第三,过去的体制转型,是在绝大多数人的既得利益之上做“加法”,或者是以不触动绝大多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所进行的边际改革。近些年改革进入到了深水区,表现为不对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做减法”,就不可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因此触及的矛盾更深,涉及的利益更多,推进的难度更大。由此说明了上一波的以增量改革为特征的“体制转型红利”也基本释放完毕。

随着数量型“人口红利”的衰减,第一波“全球化红利”的透支,以及增量改革型的“体制转型红利”基本释放完毕,当前江苏和全国形势一样,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和矛盾,如要素成本的普遍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加大,国际市场风险增加,社会矛盾集中凸显,社会稳定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在我们没有找到新的发展动力和方法解决之前,将始终困扰我们的发展进程。因此,未来江苏的经济发展不是前十年的简单外推,而是一个具有不同特征的新时期,增长的动力引擎将会发生更替,发展的速度将会从高速回归常规,这也标志着江苏经济从

过去若干年的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进入到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江苏经济再次站到了历史性的关口,必须寻求新的增长动力。

根据未来江苏“两个率先”所面临的这些新形势和新特点,新时期江苏 “两个率先”具有崭新的特点和非凡的内涵,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也对新时期江苏“两个率先”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标准。我认为,“十二五”时期江苏“两个率先”内涵的重点应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获取“体制转型红利”转向寻求“制度创新红利”。过去体制转型的目标是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现在制度创新的目标是要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内容,即市场经济的“精气神”。江苏制度创新的重点是转换政府职能,形成要素市场体系,提高国有资本的证券化比率,充分发挥市场的功能。新一轮的“制度创新”必须直面而不可能回避这些问题。

第二,从获取数量型“人口红利”转向寻求质量型“人口红利”。我国数量型“人口红利”因其粗放性,来得早去得也早。这种第一波“人口红利”的消失其实并不可怕,反而有可能成为助推我省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从此真正走上追求质量型的“人口红利”的发展时代。质量型人口红利的实质是人力资本积累,通过加速人力资本形成、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建设对经济增长的溢出作用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三,从获取“全球化红利”转向寻求“扩大内需红利”。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发展任务,使扩大内需成为江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新的动力来源。为此除了必须扬弃单纯的出口导向战略外,还需要扬弃过去的简单的生产和市场观念,建立起消费力推动发展和人民幸福的观念。前期“全球化红利”所带来的财富和经验的积累,使江苏有实力、有能力以扩张内需的方法支撑和延续率先发展的态势。

第四,从获取“要素投入红利”转向寻求“技术创新和生产率红利”。在制造业拉动发展阶段向内需扩张推动发展阶段过渡的时期。经济增长仍然要依靠要素投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度不可能很高。“十二五”时期,如何尽快过渡到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率的改善来实现内生的增长,是江苏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第五,从获取“非均衡发展红利” 转向寻求“协调均衡发展红利”。在经

济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比较贫困的前提下,采用非均衡发展战略集中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选择。但是实施这一非均衡战略必然会造成了社会、文化等领域发展的滞后。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江苏未来着力推进“六个注重”,就是要我们回归协调均衡发展战略,以实现更加人本化的包容性增长。

根据“两个率先”内涵的重点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江苏需要提升“两个率先”的标准。从原则上来说,主要应该是发展更科学,社会更和谐,人民更幸福的率先。发展更科学,包括发展要更全面、更协调、更可持续;社会更和谐,包括社会要更公平、更平安、更有活力;人民更幸福,包括百姓要更富裕、更有保障、更有积极性。落实到具体的标准,主要应该是:

1、转变发展方式的“新率先”。在发展的导向上,不仅要讲GDP,还要讲GNP和国民可支配收入;不仅要讲国民生产总值,也要讲国民生态产值;不仅要讲经济规模,还要算为获取经济规模所付出的代价;不仅要讲国民经济总值增长指数,也要讲国民幸福增进指数。在发展理念和内容上,要从物质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推动产业结构转向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国民经济消耗结构转向绿色低碳,推动市场需求转向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新率先”。总的要求是要率先把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一是要把我省的科教资源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为此特别要聚焦国家战略和重大需求,在若干重要领域加大重大科技攻关力度,以政府主导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二是要以我省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带动创新型经济发展。三是要以区域创新文化、创业文化建设带动创新型经济发展,引导科技人员的创业。促进海外技术团队与江苏省内资本集合,形成高科技项目在江苏落地生根。

3、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率先”。长期以来,我省在工业花、城镇化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利用工业反哺实力强的优势协调同步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为了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我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以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为导向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建高效率的农业产业体系。

4、推进文化建设的“新率先”。为了率先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一是要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二是要全面提升江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其发展水平从总体上走在全国前列;三是要率先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是要率先建成文化产业强省地位,培育一大批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重要影响的文化企业集团,出一批既有较高经济效益又有巨大社会影响的文化精品。

5、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新率先”。总的目标是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的“民生率先发展”的目标:一是覆盖城乡的养老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率先构建;二是城乡就业服务体系的率先构建;三是终身教育体系的率先构建;四是医疗保障体系的率先构建;五是居民住房保障体系的率先构建。

6、以干部队伍建设为核心在人力资本发展上实现“新率先”。要重新重视核算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指标,把这一核算结果作为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关键在于那些有思路、有能力、有实绩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能不能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因此人力资本发展上实现“新率先”,主要看干部队伍的组织保证。在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队伍人才队伍的建设上,要率先加大教育制度、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和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为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扫除制度障碍,使经济发展的成果通过促进人力资本形成转化为人的全面发展。

7、制度创新的“新率先”。我国发展的实践早就证明,谁能率先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实现突破,谁就能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先机、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敢啃改革的“硬骨头”,敢碰改革的关键点,勇当改革的先行者,争做改革的先导区,构建持续发展新体制、增添发展新动力,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尤其要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催生新一轮“制度红利”。政府今后要在提供公共产品(社保、医疗、教育、住房)、维护市场秩序(法治、信用)方面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综上所述,我们试图把“十二五”时期江苏“两个率先”的新特点、新内涵和新标准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句,以此作为激励全省人民的奋斗目标:“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紧扣转变方式主线,勇立改革创新潮头,建设幸福美满江苏”。要“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立改革创新之首,建幸福美满之省”。

下载贯彻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贯彻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思路 狠抓落实 努力实现“两个率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

    强化四种意识服务两个率先

    强化四种意识服务两个率先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宣传思想工作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工作领域不断扩大,内容更加丰富,要求越来越高。在新的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要......

    融入发展大局,服务“两个率先”

    为尽快实现“服务两个率先、打造平安江宁,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的目标,我院结合目前开展的“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表率作用,树立起检察......

    行政服务中心2009上半年两个率先工作总结

    主要成绩上半年来,行政服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六届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

    加强疾病控制工作 服务“两个率先”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江泽民主席先后亲临xx省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xx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南京作为xx的省会城市、中心城市......

    创新思路 狠抓落实 努力实现“两个率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

    加强疾病控制工作 服务“两个率先”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江泽民主席先后亲临xx省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xx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强疾病控制工作 服务“两个率先......

    加强疾病控制工作 服务“两个率先”

    今年全国~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江泽民主席先后亲临xx省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xx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南京作为xx的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