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保局2009年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2009年,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创模工作也到了关键时刻,我们将本着“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为工作宗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集中力量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认认真真地将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环保局2009年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2009年,我局环境保护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为中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强化环境法制,巩固和深化工业污染防治,提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拓展农村环境保护,全面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一)以实施“三大工程”为主线,全力打好创模攻坚战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现阶段我市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在2009年完成创模目标,我们将在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组织召开全市环保工作会议,签定市长环保目标责任状,以新一轮市长环保目标责任状的实施为龙头,以“三大工程”为主线,进一步加大“创模”工作力度,细化各责任单位创模任务的分解和考核,克服薄弱环节,狠抓落实,力争在年内完成“创模”工作任务,接受国家、省、市专家的检查指导和考核验收。
1、实施重点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碧水工程”。一是结合“双创建”活动,重点抓好后巷镇中心河、迎丰河、勤丰河,导墅镇鹤溪河和运河镇永丰河、向阳河的清淤整治,进一步改善河流水质,提高自净能力。二是继续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全面提升印染企业的达标等级,推动污染治理和达标工作上新的台阶,力争在6月底完成10家省挂牌企业的限期治理任务。三是继续协调建设局加快城区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步伐,不断提高生活污水的接纳和处理能力,争取实际处理能力达到70%以上。四是协助水利部门做好城北分洪道综合整治工作,力争通过一两年的努力,使内城河水质达到一般景观要求,即符合四类水功能区的要求。五是继续协助开发区做好生活污水处理厂的筹建工作。
2、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打造“蓝天工程”。一是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要继续扩大集中供热范围,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城区、开发区范围内要从严控制新建燃煤锅炉(工艺特殊需要的除外)。二是对城区、开发区范围内4吨以上燃煤锅炉实行脱硫除尘(建议由市政府下达限期治理),确保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三是强化机动车废气污染防治。协助公安、交警部门加强汽车尾气在线监测,特别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开展对各类车辆的路检和抽检工作,确保汽车尾气达标率达%。
3、实施声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宁静工程”。一是继续加大建筑施工噪声的管理,尤其要严格夜间施工许可制度。二是加强交通噪声控制。协助公安、交警部门在建成区范围内主要交通干线扩大禁鸣路段,设置禁鸣标志。三是强化社会噪声的控制和管理。协调宣传、公安、城管、文化等部门齐抓共管,特别是要对街道、居民小区、商场等噪声源要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100%。(二)以总量控制为主要手段,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一是要以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为中心,认真执行建设项目预审制、环境影响评价制和“三同时”制度,对不符合环保法规要求,工艺技术落后、能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程项目,严格把关,坚决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要切实加强项目审批后的跟踪检查,确保规定的环保措施的落实,实现环评、施工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管理。二是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要在规范审批程序、严格把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市行政服务中心环保窗口的作用,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三是要继续扩大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范围,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浓度的双向控制。要把总量控制与建设项目审批有机结合起来,把总量控制作为项目环评的重要依据,不得超总量审批建设项目;要及时与市计经局做好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分解工作,进一步加强计划措施的督促和检查,规范我市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工作,工作计划《环保局2009年环境保护工作计划》。(三)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内容,开创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今后几年要围绕发展循环经济这个核心,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废物、污染物最少排放、对人和环境最低危害为前提,加强政策引导,加强调控。一是要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多层次的试点工作。要在积极扶持协联电厂、江南食用菌公司、稻鸭共作等试点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项目的链接,鼓励更多的企业单位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二是要继续做好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创建工作,抓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组织指导更多的乡镇开展环境优美小城镇建设和省级生态村建设。三是搞好清洁生产审计工作,积极协调市计经局推广清洁生产,大力协调企业开展环保产品认证,继续倡导和指导企事业单位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等工作。(四)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切入点,努力打造服务型机关一是要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要进一步加强12369环保热线电话值班工作,强化环境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及时、妥善处理好群众反应的各类环境污染事故,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2009年将重点加强对“三产”行业污染纠纷热点问题处理的研究。二是切实加强环保自身能力建设。要按照“组织网络化、管理系统化、技术规范化、方法标准化、装备现代化、质量保证化”的总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强监测、监察、宣教、信息能力及标准化建设,完善技术装备,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增强环保部门独立执法、行政协调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要在原有环保网站的基础上,积极推行“电子政务”,邀请信息产业局技术人员协助做好环保局网站的维护和更新,进一步丰富网站内容,完善网上投诉回复机制,积极推行网上审批。(五)以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为突破口,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是继续加大对污染源的现场督查力度,积极推动老污染治理设施的改造、出新工作,做到重点污染源每月至少一次,一般污染源每季至少一次的现场监督,至少每季安排一次达标排放专项执法检查以巩固达标排放成果。二是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执法行动。要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时段,认真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三是继续加大对夜间建筑施工业的执法力度,定期安排进行夜间突击检查,打击夜间违法施工行为。四是继续深入贯彻新排污收费制度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征收程序,拓宽征收渠道,提高征收力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排污收费的新思路、新方法。全年征收目标为880万元,其中三产收费比率要进一步提高。(六)以环境宣传为先导,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一是积极宣传环保政策法规,做好环保进“社区、企业、村镇、学校”各项工作,开展面向领导、面向企业、面向学校,贴进百姓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将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渗透到社会各界,不断扩大环保宣传的影响面,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激励群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六五”期间将召开全市环保大会,与各责任单位签定市长环保目标责任状,届时将掀起新一轮环保宣传的热潮。二是围绕“创模”这条主线,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张旗鼓、深入持久进行“创模”宣传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环境保护工作的氛围,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创建意识,激活市民参与创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八)以创建省级文明机关为动力,全面加强环保队伍建设一是把队伍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倡导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大力加强全局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学习,努力营造学习型机关的氛围,做到每月一次政治学习,每季度一次业务培训,每季度一次学习交流活动。二是继续推行年度目标任务责任状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内部考核机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通报。三是在获得“镇江市文明单位”称号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以“创建绿色文明,服务丹阳人民”为主题的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在所属事业单位全面开展创建丹阳市文明单位活动,争取有两个单位获得丹阳市文明单位称号;在局机关着手开展省级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四是强化工作经验交流,开拓工作思路,有计划地组织全体人员到有关市(县)环保局进行考察、学习和交流。五是积极开展“双让”活动和环保系统行风民主评议活动,以政务公开为抓手,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重点解决项目审批、排污费征收、行政执法等方面的廉政建设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环保新形象。丹阳市环境保护局
第二篇:2007年市环保局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文章标题:2007年市环保局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二○○七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全国、全省、全市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精神,围绕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和构建“和谐___”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污染防治,加大执法力度,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在发展中加强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努力服务于全市发展大局。
确定二○○七年为环保执法年。全年主要工作思路是:抓好三项建设,强化四项监管,开展五项整治,实现五项目标。抓好三项建设,就是抓好环保队伍建设、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和环境信息化建设。强化四项监管,就是强化汉江、漳河水库、长湖等重点流域环境监管,强化胡集磷矿、麻城石膏矿等集中污染区环境监管,强化化工、电力、建材、造纸等重点行业监管,强化葛洲坝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厂、中石化___分公司、国电长源___热电厂等重点污染源监管。开展五项整治,就是饮用水源安全隐患整治、工业园区环境规范化整治、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整治、企业违法排污整治和城区油烟、噪声、汽车尾气综合整治。实现五项目标,就是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和让老百姓喝干净水、呼吸新鲜空气、吃放心食品。
根据这一思路,全年要做好以下具体工作:
一、着力开展环保创建工作
1、抓好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基础工作。按照中共___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提出的任务,力争在2011年将___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二○○七年重点抓好创建方案制订和申报,做好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基础工作。
2、深入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会同教育部门遴选一批具备创建条件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开展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学校环境教育和环境管理水平,提高师生环保素养和实践能力。
3、开展绿色社区试点工作。按照《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指南》,会同城区居委会联合组织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试点工作,二○○七年选择1-2个居民小区点开展垃圾分类回收试点。
4、开展环境友好企业创建工作。选择重点行业和企业开展创建工作,以点带面,积极引导企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
1、妥善解决石化总厂对汉江的污染风险。督促中石化___分公司进一步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措施,确保事故状态下污水不进入竹皮河,不污染汉江。
2、妥善解决洋丰佳源、中天荆化对漳河总干渠的污染风险。强化污染风险防范措施,确保有毒有害物不进入漳河总干渠,不发生影响___城区饮用水源安全的环境事件。
3、协助东宝区政府处理好金漳化工停产搬迁工作。搬迁之前,督促企业落实防渗防漏措施,严防发生污染漳河总干渠事故。
4、协助京山、沙洋两地政府解决永隆镇、后港镇饮水安全问题。
5、严肃查处水库投肥养殖污染。会同水利部门抓住典型,重点突破,建立机制,着力从根本上解决水库投肥养殖污染。
6、抓好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按照省政府对我市考核目标,分解责任,制订考核细则,狠抓工作落实。
三、改善___城区大气环境质量
1、严格控制城区烟粉尘、废气和噪声污染。对城区排污大户加强监控,对违法排污行为实行严管重罚,确保企业环保设施完备并正常运行。加强城区建筑、娱乐业环境监管,解决好噪声污染扰民问题。
2、实施汽车尾气治理。制订切实可行治理方案,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汽车尾气治理工作。
3、推进城区燃煤锅炉燃气化改造。抓住城区实施燃气改造工程契机,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与配合,积极推进城区燃煤锅炉燃气化改造。
4、配合有关部门彻底关闭城区碎石生产线。重点抓好青山建材、群欣建材和罗林新三条碎石生产线关闭后续工作,做到依法、彻底关闭。
5、继续抓好城区餐饮业油烟整治。重点整治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餐饮单位,切实解决油烟扰民问题。
四、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1、完成2003年以来41个重点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验收工作。对21个未办理环评的建设项目实施停建措施;对20个逾期未执行环保“三同时”验收的重点建设项目限期验收。
2、严格控制污染项目上马。强化项目审查,严把项目产业政策关、选址关、环评关和“三同时”验收关,落实建设项目“十不批”原则,新上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
3、督促各类工业园区完成区域规划环评。
4、严格实行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把总量控制落实到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中,新、扩、改建项目必须制订、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方案,实行“以新带老”。
五、加强污染控制
1、开展造纸、废旧回收加工行业专项整治。严格按照国家行业管理规定,对造纸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关停、取缔等强硬措
施,同时整治废旧塑料、橡胶等回收加工业污染。
2、完成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建设任务。所有重点排污企业必须按规定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装置,对在规定时限内不安装在线监控设施的予以处罚。
3、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二○○七年底前,市管14家重点企业全部实行持证排污。县、市、区重点污染源要实行排污许可。
4、落实主要污染物
排放削减任务。总量削减指标要分解落实到排污企业,并保证数据真实,严禁弄虚作假。___城区重点督促___石化、___热电厂、葛洲坝水泥厂、鄂中化工等重点污染源落实削减措施。
5、督促企业完成挂牌督办任务。重点对近两年未解决的挂牌督办环境问题展开整治攻坚,充分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多管齐下,确保查处、督办到位。
6、实行放射源规范管理。建立完善各项辐射管理制度,开展电磁环境污染调查,规范涉源单位辐射环境管理,妥善收贮废源,杜绝安全隐患。
六、严格执法、科学执法
1、全面规范执法行为、执法程序、执法文书,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
2、依法、全面、足额、及时征收排污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排污费征收交叉稽查。按照“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做好排污费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3、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建立良好的联合执法机制,从严处罚企业违法排污行为,维护社会和公众的环境权益。
4、建立完善重点污染源监管档案。对企业的现场检查必须有监管台帐,记录必须规范、详细、明确,实行“一企一档”。
5、严格履行环保监管职责。环境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必须及时下达监管文书和法律文书,并跟踪严格监管,直至纠正违法行为。
七、加强队伍建设
1、加强政治学习、法规学习、业务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大局意识、自律意识,提高全员政治素质、专业技能和熟练运用环保法律的能力。
2、开展“一增强、两提高”活动。即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执行力和创新力。增强责任意识,就是要落实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提高执行能力,就是要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创新能力,就是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争取在某一工作领域探索新途经、取得新经验,并加以总结推广。
3、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全面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强化党内、党外监督,杜绝腐败现象发生。
4、强化工作目标考核。重点工作细划分解到每一个单位、科室、岗位,年终实行百分制考核,考核结果与评先、晋升、晋级和职称评定等挂钩,出现影响全局的重大工作失误,一票否决。
5、加强监测能力建设。掌握污染源真实排污状况,对有总量削减任务的污染源实行动态监测,每年不少于2次。增强应急监测能力,及时、准确反映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6、加强环境科研工作。完善公众参与环评措施、提高环评报告质量、拓展环评领域、开展污染治理工程业务,全面提高环境科研技术竞争力。
八、其它重点工作
1、认真解决群众来信来访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完善环境信访制度,及时办理信访事项,信访办结率达到100。
2、做好全市污染源普查准备工作。抓紧时机编制普查工作经费概算,积极争取纳入本级政府财政支出预算,做好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准备工作。
3、完成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工作。
4、抓好世界环境日宣传工作。
5、抓好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工作。按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的环保目标责任书,制订考核细则,严格考核结帐。
6、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对信息化建设的规范要求,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围绕工作重点,抓住热点问题,建成汇集环境信息资源、反映工作动态、对外宣传、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的信息平台。
二○○七年一月四日
《2007年市环保局环境保护工作计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2007年市环保局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第三篇:环保局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环保局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十二五”时期是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阶段,面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面对“8.8”泥石流、地震重大灾害的生态恢复与治理,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确定了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的发展思路,坚持“保护、发展、稳定”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工作监督管理责任制,扎实做好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狠抓主要污染物减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牧村环境整治及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执法检查,着力解决区域突出环境问题,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投入,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一、“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执行情况
---环境保护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完善。立足州情实际,报请州政府调整了环境保护委员会、成立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管理及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深入推进“生态立州”战略努力建设“生态”的实施意见》、《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及绩效评估考核管理办法》、《州人民政府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明确了26个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同时,编制完成了《州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3-2017)》、《州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州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起草并实施了《甘肃省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出台了《关于环保公安加强环境执法衔接配合工作的意见》,初步形成了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法律和规划方案,促进环境保护工作从摸清家底走向了全面管控,从点散监管走向了集中有效管理,从项目建设管理无序走向了有序规范的新进程,从多还历史欠账环境问题走向不赊新账的新阶段。---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加快推进。通过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大力抓好重点减排工程,坚持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强化减排设施运行监管和重污染企业的环境监管等手段,全州累计投入污染防治资金6352万元,完成重点污染减排项目57个,累计排放化学需氧量3.585万吨、二氧化硫1.057万吨、氨氮0.194万吨、氮氧化物1.171万吨,主要污染物四项指标全部控制在了目标范围之内。2014年,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76mg/m3,较2011-2013年平均值下降3.1%;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6mg/m3;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4mg/m3。空气质量优良天气达到339天。全州地表水、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良好。
---环境执法监察力度持续加大。全面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大整治活动,组织力量重拳出击、铁腕执法,对重大建设项目、“一江三河”流域、国控重点源、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公路水电矿山三大建设领域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尤其是2014年,新环保法实施之前,加大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处罚企业33家,处罚金额达300多万元,征收排污费680万元,达历年最高,环境执法监察有了新的成效。---环境监测网络体系逐步健全。每月一次对8县市生态环境质量各项指标进行监测,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考评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对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国控黄河断面、省控大夏河、格河断面、区域声环境质量、8家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控企业按要求开展监督性监测,定期对8县市土壤例行监测和土壤采样工作,对XX市空气质量进行24小时自动监测。试点开展农牧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共布设行政村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各24个,行政村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14个,每季度开展1次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从点到面反映农村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治污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州8县市建成9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并正常达标运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由2010年的0.4万吨/日提高到2.025万吨/日,新XX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625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86%,较2010年提高了近70个百分点;全州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屠宰加工、水泥生产企业实施了减排工程;2013年6月1日起全州范围内实施禁塑,建成各县市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8座,处理能力达784吨/日,无害化填埋处理率达85.9%,处理能力较2010年提高了90%。加大危险废弃物污染防治,建成并投运了XX市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日处理能力达160吨/日。6家危险废弃物产生企业纳入规范化管理。各县市城区实现了集中供热,累计淘汰燃煤锅炉160多座,全面开展机动车尾气检测和标志核发工作,督促辖区内所有加油站全部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燃油,完成了22个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项目。---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显著增强。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从严依法依规审批,严把环评审批关口,严禁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项目和落后工艺落户,累计审批建设项目1138个,不予或暂缓审批项目43个,责令停止建设项目2个。对2010年以来所有建设项目进行了清理清查,协调解决了历史遗留的在水电建设、资源开发项目中“未批先建”的问题。积极推进规划环评,编制完成了《藏族自治州非主要河流水电站规划环评》、《合作产业生态园区规划环评》及《XX市矿山规划环评》。同时,加大源头防控力度,对15家企业发放了排污许可证、8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37家企业完成信用评价及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14家重点企业自愿购买污染责任保险,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取得新进展。《州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顺利实施,列入规划的12个项目中8个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4个项目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组织完成了XX县级以上9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区划调整和92个乡镇饮用水源地划定工作,全州100多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实施了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项目,饮水环境安全保障能力逐年提高。---生态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明显提速。督促各县市将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的60%尽可能用于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加快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同时,全面推进生态创建工作,全州已有54个乡镇(村)开展了创建工作,已获得命名的“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国家级生态村”14个、“省级生态乡镇”14个、“省级生态村”11个。积极争取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5383万元,在全州84个农牧村实施了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约12.04万人口直接从“以奖促治”政策中受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积极成效。
---环境监管和防范风险能力显著提高。累计投入3325.57万元用于州县市环保队伍能力建设,配备监测设备196台(套)、监察设备187台(套),完成3个环境监测站(含1个西部二级站、2个西部三级站)和8县市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工作,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站1个,国控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测现场端已完成8家,并全部与省级监控平台联网。全州放射源及射线装置全部纳入管理,电磁辐射管理得到加强。---环境宣传和培训教育力度不断加大。将生态环保理念纳入干部在线学习教育范围,通过开通环保网站、在电视台插播环境宣传公益广告、定期发送移动手机环保短信、举办“生态立州”有奖征文活动、设置大型户外宣传牌、开展了“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等方式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创建了省级绿色学校8所、绿色社区5个,评定州级绿色学校8所、绿色社区4个。同时,通过编撰《州生态文明教育读本》,举办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促进全州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生态环境道德观和价值观,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十二五”期间,先后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宣传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营造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二、2015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分解细化落实环保目标任务。报请州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州环保工作会议,细化分解了州政府与省政府签订的环保目标责任书,赵凌云州长与各县市政府县市长签订了环保工作目标责任书,分管副州长赵四辈与州住建局等四部门签订了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运行、机动车尾气检测、医疗废弃物规范处置、核与辐射安全管理责任书。结合环保目标责任书的重点内容,先后召开了全州环保局长座谈会、环保局长约谈会,对重点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8-9月份局主要负责人带领各科室负责同志对各县市环保目标及重点环保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综合督查调研,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以通报形式反馈各县市,该整改的限期改正、该处罚的严厉处罚,全面推进重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同时,《州“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已委托省上有关单位开始编写,目前已完成编写方案。
(二)强化措施推进污染减排工作。报请州政府印发了《州2015年污染减排工作计划》,并将总量控制指标、19个减排项目分解到各县市政府和州直各有关部门。争取到省级环保专项资金1630元,主要用于污染防治工作。目前,管理减排中,各县市9个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工程减排中,格河沿岸污水收集管网铺设完成5公里,预计新增收集污水1000吨左右;XX县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已完成铺设任务6.8公里;XX县污水收集管网铺设完成5公里;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已完工,正在申请环保专项验收;XX市、XX县、XX县和XX县集中供热脱硫除尘改造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XX县百花坛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机肥建设项目已完成土建工程,XX县第一产业有限公司有机肥建设项目正在安装设备。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中,2015年预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820辆,发放环保标志8860个、黄标186个,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检验率达到辖区应检车辆的80%以上,环保标志核发率达到已检车辆的100%。同时,及时成立了州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20个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防治方案的编制。
(三)全面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制定印发了《2015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州大气污染防治计划重点工作任务部门分工方案》及《州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调度预警通报方案》、《州2015-2016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州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州城市建设扬尘污染防治办法》、《关于宣贯落实XX市政府燃放烟花爆竹管理办法的通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并于4月16日、6月19日、9月25日先后组织召开了3次全州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会议、推进会议和冬防会议,全面研究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及时开展调度预警,通过约谈XX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督办重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等方式,督促县市政府尤其是XX市政府全面落实大气环境质量主体责任。通过不懈努力和积极工作,落实资金保障空气自动站正常运行,并在燃煤锅炉改造治理、实施集中供热脱硫除尘改造项目、施工场地扬尘治理、煤炭销售市场整治和自动监测点半径1公里范围内的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扭转了今年1-5月合作城区pm10平均浓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不降反升的被动局面,1-10月XX市pm10平均浓度为83.6微克/立方米,预计剩余两个月pm10平均浓度值控制在63微克/立方米以内,力争完成任务。
(四)从严加大环境执法监察力度。把环境执法检查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采取实地查看、现场指导、限期整改、以罚促治等多种方式,通过先后组织开展的全州环境卫生大整治、环境保护大检查、矿山企业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不断强化环境执法力度,继续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加大现场执法频次,对重大建设项目、“一江三河”流域、国控重点源、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公路水电矿山三大建设领域、核与辐射相关单位深入开展了执法检查,着力提升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解决各类环境突出问题。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重点、难点、热点环境问题,州环保局对25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约谈,并通过突查督办、突击检查,向全社会尤其是重点排污企业传递铁腕执法的信心和决心。今年,州环保部门共检查企业218家,责令停产整顿51家,限期整改34家,对51起环境违法行为依法进行了处罚,处罚金额达189万元,征收排污费309万元。同时,认真组织开展环境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活动,行政处罚和行政执法等基本做到了行政主体合法、事实清楚、程序规范、适用法律准确、案卷规范、材料齐全、卷宗清晰,未发生环境复议案件,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执行率达到100%。
(五)严格执行环评价审批制度。坚持依法依规办事原则,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严禁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项目和落后工艺落户,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从严依法依规审批,严把环评审批关口,对新上项目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查“未批先建、久拖不验”的建设项目,重大建设项目在环保审批前均在日报、州政府网站等媒体及时公开,进行公众调查,接受社会监督。今年截至目前,全州共有196个项目通过审批(省级审批5个,州级审批68个,县市审批123个)。同时,坚持优质服务原则,环评审批实行“一站式”服务,对符合产业政策的重大建设项目提前介入,并围绕“十三五”规划编制,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开发和工业园区的规划环评。同时,制定了《州环境保护局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15年本)》,将四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权限和竣工验收权限下放至县(市)环保部门。组织召开了XX县车巴沟地区涉及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及保护区功能调整等事项协调推进会,努力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服务。
(六)全面推进落实“五项措施”。将省环保厅提出的“五项措施”作为推进环保工作和提升能力的主要抓手,按照《州人民政府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督促26个州直部门认真履行环境监督管理职责,并将县市制定贯彻落实责任规定的具体意见和实施方案纳入目标责任,全面督促落实政府的主要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部门的监管责任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按照《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与公安部门执法衔接配合工作的意见》,全面落实环保、公安部门执法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公开工作,将环保部门监督性监测和企业自行监测有效性审核结果、环境影响评价受理审批情况、环境行政执法处罚情况等在环保网站上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布;认真开展排污许可管理,拟发放排污许可证的XX县集中供热公司等4家单位将于12月底前通过评审,予以发放;督促企业加快清洁生产审核进程,XX县污水处理厂等2家企业已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由于新城建华水泥厂现已停产,正在向省环保厅上报暂缓审核报告,祁连山夏河安多水泥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清洁生产验收工作已申请省环保厅待验,将逐步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
第四篇:环保局工作计划
环保产业是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环保产业发展,不仅能为防治污染提供先进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而且可以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是《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确定的战略任务,对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环保产业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主要包括环保设备(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保技术服务、自然生态保护、低公害产品生产和环境贸易。
按照全省现代化建设和全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要求,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在把握全省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明确环保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战略目标,重点规划环保设备(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 和环境服务等发展领域。突出规划的战略性、指导性和政策性。
一、环保产业发展基础条件
浙江环保产业伴随环保事业发展而发展。70年代开始起步,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经济发展的带动、环保政策法规的促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全社会环保意识日益提高的推动下,“九五”环保产业迅速成长,初步形成产业基础和区域优势。
(一)“九五”成就
1.环保产业初具规模。“九五”时期,全省环保产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率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率。XX年,环保产业从业单位1967家,固定资产227.2亿元,从业人数16万人。环保产业总产值297.8亿元,利润总额21.7亿元,税金总额16.5亿元。环保产业总产值相当于全省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企业总产值的4.5%。在全省环保产业总产值中:资源综合利用214.9亿元,占72%;环保设备(产品)37.4亿元,占12.5%;洁净产品34.8亿元,占12%;环保服务业6亿元,占2%;自然生态保护4.7亿元,占1.6%。“九五”共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259家,XX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3.5%。浙江环保产业是全国发展较快的省份,XX年环保产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10%,居各省市区第三位;环保设备总产值和利润总额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6%和22%。
2.环保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推进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工作,推广应用了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取得一批技术创新成果。水污染防治方面:具备了大型城市污水处理(20万吨)的技术开发和制造能力,压滤设备、膜处理技术、污水泵类技术及产品在国内有较强的竞争力。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及气力输灰装置的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首次独立设计和承包了70mw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全国火电单机容量300mw、600mw配套电除尘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1/3和2/3,较大吨位的流化床锅炉、填料和滤料、节能变压器等产品在国内也有较强竞争力。固体废弃物处理及综合利用方面:开发了我国第一台日处理150吨垃圾焚烧炉,综合利用低品位石灰石和石煤渣、金属尾矿烧制水泥等技术列为国家第一批优秀实用技术,废橡胶生产冷冻胶粉等技术国内领先,垃圾焚烧发电起步较快。可再生能源方面:风能发电、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设备等再生能源利用设备和技术应用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环保服务也取得积极进展。
3.形成了一定的区域特色优势。大批企业特别中小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进入环保产业,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投资和开发主体共同推进,环保装备(产品)门类较广,区域布局相对集中,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的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了一批产学研基地和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除尘和烟气脱硫等一些有较高水准的产学研基地;形成了上虞的风机、诸暨的电除尘器和烟气脱硫技术、台州玉环的填料、天台的工业滤料、杭州的水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及压滤机等区域产业特色;形成了产值超亿元的环保产业生产基地;形成了菲达、杭锅、杭氧、洁华、天洁、丰球、金泰等在国内同行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企业。
4.环保产业领域逐渐扩大,促进了生态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环保产业从环保设备制造、环保药剂和材料、废旧资源综合利用等传统领域,向清洁生产、低公害产品、环保技术服务等新兴领域拓展。清洁生产技术与装备在部分企业推广应用,绿色食品、绿色建材、绿色住宅等绿色产品逐步发展,绿色营销逐步扩大。环保产业发展促进了环保事业发展。“九五” 全省如期完成了“一控双达标”任务,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工业废水处理率与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消烟除尘率和净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有较大辐度提高。水泥散装率达32.5%,散装总量居全国第一;城镇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率达51.8%。
5.对外合作有突破。完成了日本政府石煤综合利用的“绿色援华项目”、联合国计划开发署资助的生物质能利用“灯塔养殖项目”,与美国惠环保集团合作开发并在国内首家建成了垃圾填埋气体发电厂。
(二)存在问题
浙江环保产业发展较快,但总体上处于成长前期阶段,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还不相适应,产业竞争力还不强。主要有三方面问题:
1.产业政策支持和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是产业政策导向和实施机制不完善,对环保产业的有效扶持不够。二是环保执法力度不强,对排污企业征收的排污费往往低于控制排污所需费用,不少企业不愿增加环保投入,不愿承担治污责任,出现谁治理谁吃亏的现象,制约了环保设备(产品)市场的扩大。三是环保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不少环保产品缺少必要的标准和技术规范,质量监督机制不健全。四是环保产业市场发育不完善,产业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较低,市场秩序较乱,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垄断现象严重,不正当竞争较为普遍。五是环保产业的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缺少系统化、有规模的环保产业服务队伍,技术服务、信息与管理服务、设施运营服务、工程承包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没有形成。
2.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环保产业的主要领域发展不协调,传统领域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低公害产品、自然生态保护、特别是技术服务等新兴领域发展不足。二是环保产品品种少、档次低,缺少市场需求量大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和知名品牌。汽车尾气治理设备、高档次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城市污水处理厂成套自动化控制设备等国家重点发展产品,基础薄弱。三是企业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不高。企业集团发展不足,缺乏具备成套设备研制和工程承包、营运服务能力的大企业,年产值超亿元的环保设备(产品)生产企业仅9家,占企业总数的5%;规模不经济的小企业偏多,专业化程度不高,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现象严重。
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尚未完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科研、设计力量不足,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环保产品总体上相当于80年代的国际水平。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准偏低,除大气污染等数量不多的设备产品外,其它多数设备在国内缺乏优势。产品质量问题较为突出,约有20%的产品由于可靠性、通用性和产品设计上的缺陷有待淘汰,约有三分之二的产品需要改进。特别是环保设备发展,受技术创新能力的限制,难以有较大突破。企业融资渠道不畅,企业总体实力不强,限制了研究开发投入水平的提高。对外合作交流范围不广,企业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主动性和能力不足。
二、环保产业发展背景
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强调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浙江省“十五”计划纲要将环保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总的看,今后五年是经济发展加快和环保力度加大的重要时期,环保产业发展前景看好,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有利环保产业加速成长
发展是“十五”的主题,发展是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总体上看,长期以来经济增长呈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特征,可持续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XX年,全省排放废水21.3亿吨、二氧化硫60.9万吨、烟尘25.4万吨,固体废物产生量1385.7万吨,历年累计贮存量4132.5万吨;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30-90%。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资源合理和科学利用,是“十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环保法规法律将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将大幅度增加。预计“十五”期间,全国环保投资将超过7000亿元,环保设备需求总量近XX亿元,其中水污染防治设备占37%、空气污染防治设备占34%、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占12%。环保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为浙江环保产业高速成长提供强大拉力,环保产业有望成为新的先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经济全球化促使环保产业加快调整和发展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经济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开放型经济,是“十五”的重要战略抉择。国内环保产业市场加速国际化,浙江环保产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处于成长期的环保产业,企业基础和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受冲击较大的产业之一。其一,发达国家的国内环保市场基本饱和,发展中国家成为环保产业市场角逐的主要区域,国外环保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必将大举进入中国的环保市场。由于跨国公司在核心技术、资本实力、市场营销、环境服务各方面拥有竞争优势,浙江的环保企业面临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其二,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构筑绿色壁垒,使得浙江企业、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受到严重制约。环保产业必须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融合和国际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一方面,抓住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机遇,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发展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促进产业扩张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清洁生产,提高产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三)推进现代化建设拓展环保产业发展空间
“十五”时期是全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的目标重要时期,是浙江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发展现代环保产业的大好时机。其一,加速城市(镇)化,扩大了环保产业的需求容量。城市(镇)化战略是“十五”发展的重要战略。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大规模加强城镇生态建设和污染综合治理,是实施城市(镇)化战略重要内容。城镇整体规模的扩大,城镇环境的改善,必将驱动环保产业壮大。其二,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了环保产业的增长动力。广大人民对良好生活环境和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提高,衣食住行趋向绿色化,必将形成环保产业新的增长点。其三,推进工业现代化,促进了现代环保产业加快发展。工业现代化作为全省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快推进,工业现代化必将带来工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促进清洁生产、绿色营销和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推动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技术、低效益的产业结构向低消耗、低污染和高技术、高效益的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加速现代环保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环保产业是一个市场潜力很大的新兴产业,也是一个政策驱动影响很大的特殊产业。一方面,受政策环境和执法力度的制约,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还有相当难度,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和产业规模还需作出艰苦努力。另一方面,环保产业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通用技术、设备等传统环保产业领域不同程度地供大于求,城市垃圾综合处理、环境在线监测技术、洁净技术和产品、环境服务等新兴环保产业领域供给较为短缺。随着我国环境保护重点转移,环保市场和环保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将相应变化,形成一些新的增长点。突破结构性矛盾制约,促成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是“十五”环保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三、“十五”环保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战略目标
(一)基本方针
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政策法规保障和执法力度,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环保产业市场体系和调控机制,推动环保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把环保产业培育成重要的战略产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二)预期目标
1.环保产业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居全国前列
--“十五”期间,环保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高于全国环保产业平均增长率和全省经济增长率;到XX年,环保产业(狭义)总产值500亿元,其中环保设备(产品)产值7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产值400亿元,环境服务产值30亿元。
--形成国内重要的环保产业基地。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在全国同行领先,产业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2.环保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品结构优化,开发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兴产品,发展一批在国内具有竞争优势、市场占有份额大的主导产品,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品,推广和应用一批先进、成熟的环保技术和产品,淘汰一批落后过剩的产品。
--产业结构优化。环保产业领域进一步拓展,环保设备(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保技术服务、自然生态保护、低公害产品生产、环境贸易等六大产业协调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高,新兴产业加快成长。高新技术产业、环保服务业和绿色产品在环保产业中的比重明显提高;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环保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壮大一批具有综合开发、生产、营运能力的环保产业企业集团,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小型巨人”企业,扶持一批环保科技型企业和环境服务企业。
--产业布局优化。建设一批环保产业园区,形成一批重要的环保产业研发、制造、出口基地,巩固和扩大区域特色产业优势。
3.环保产业市场机制和调控机制进一步完善
--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保产业调控体系。环保产业政策法规较为健全,环保产品标准体系和产品质量认证、环境质量认证、环保产品认证制度较为完善;环保产业的执法和监督管理高效有力。
--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环保产业市场体系。环保产业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市场秩序根本好转,行业垄断基本消除;环保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较为健全,运营效率明显提高。
四、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一)水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
--生活污水处理。重点发展日处理20万吨以上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和成套设备,加快发展日处理10万吨以下中小城市及小区污水处理技术和成套设备,设备制造达到国外90年代末水平;加速研制污水处理厂以及管网、泵站的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提高设备成套能力和制造能力,解决产品品种少、稳定性差、寿命短等缺陷;开发适用广的低速多极离心鼓风机、潜水污水泵、新型曝气设备等。
--工业废水及再生水处理利用。重点发展水处理单元技术和设备,提高专业化生产规模,形成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重点发展多功能组合式水处理技术和设备;重点发展用于食品、造纸、印染、化工、医药等行业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重点开发表面处理、深度处理与净化消毒、中水处理及回收利用等技术和设备;研制生产不同类型悬浮固体废水处理设备。
(二)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
--烟气脱硫。重点加速燃煤电厂石膏/石灰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替代进口。到XX年,具备200mw以上机组烟气脱硫工艺设计,发展正压、浓相等气力输灰设备系列,尽快形成除尘、脱硫和输灰的成套设备生产能力。适当发展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活化脱硫等干法和半干法脱硫技术和装备,适应中小机组和老机组的烟气脱硫改造需要;发展应用于一般工业锅炉、炉窑的石灰石一石膏旋流板塔等脱硫技术。
--烟气除尘。重点开发新型电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拓宽应用领域,满足高排尘行业除尘需要。电除尘器:改进极板材料性能、开发稳定可变供电装置,提高自动化监测和控制能力,适应高温、强腐蚀、高浓度、高比电阻的烟尘收集。袋式除尘器:加速开发处理能力在10万立方米/时以上、耐温250℃以上、寿命3年以上的袋式除尘器,开发燃煤火电站脱硫除尘、城市垃圾处理、燃煤工业炉窑等袋式除尘设备。改善设计,实现高滤速、低阻力,大幅度降低使用成本。进而发展200万立方米/时的袋式除尘器。积极开发高效实用的油烟净化器。
--汽车尾气和有毒有害气体处理设备。开发汽车尾气净化器整体设计与制造;推广应用无铅汽油、电控燃油喷射、三元催化转化器、二次空气引入或废气再循环等先进技术和产品;发展高效节能催化燃烧、碳纤维回收利用等有机废气治理设备,工业有毒气体、恶臭气体的治理设备。
(三)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和设备
以开发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备为重点,发展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成套设备与堆肥成套设备、有毒有害废物处理技术和设备。发展城市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和成套设备,包括填埋专用机具、填埋渗滤液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填埋气体回收利用工程成套技术装备。发展垃圾收集、分选等前处理技术和装备,城市垃圾焚烧技术和成套设备,解决垃圾焚烧尾气的控制技术和设备;研制和开发大型垃圾堆肥技术和装备,主要是低成本堆肥技术和装备、有机垃圾厌氧消化技术和装备。发展有毒有害废物密闭式贮运技术和设备,专用高温氧化焚烧系统成套设备和技术等。
(四)环境监测仪器仪表
重点将自动采样、数据采集处理、远程终端控制等高新技术应用到各类环境监测仪器仪表中,增强功能,提高设备稳定性、智能化、精密度。加快发展废水、烟气排放在线监测技术和成套设备,污水、垃圾等污染治理设施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重点发展水质环境监测仪器及系统、大气环境监测仪器及系统、污染源监测仪器(汽车尾气、烟气等监测系统)、噪声监测仪器、规模化生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仪及报警器、便携式现场快速直读型测量仪等。加快城市环境监测网和流域水质监测网建设。
(五)清洁生产、生态保护技术和设备
--重点发展资源与能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包括电力行业高浓度输灰工艺、干排渣工艺;纺织行业高效印染洗涤工艺;石化行业油污水回注、油田稠油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和设备;造纸行业制浆洗涤系统闭路循环工艺和设备;冶金行业干熄焦和空气冷却工艺和设备等。发展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替代有毒、有害原料技术;发展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利用技术和设备。
--重点发展水土保持技术和装备,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生态农业、植树种草等方面的技术和装备。
(六)环保材料和药剂
增加工业滤料品种,提高产品档次,特别是开发为袋式除尘器配套的耐高温(250℃以上)、抗结露、长寿命的新型滤料,替代进口并扩大出口;发展汽车排气净化催化剂、微波冷起动催化剂;发展应用范围广和新型高效的絮凝剂、助凝剂、水质稳定剂、分散剂、杀菌剂、消毒剂、脱色剂等新型水处理药剂,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加快无磷洗涤助剂的开发与生产;发展生物膜材料、新型填料、高性能吸隔声材料等环保材料。
(七)资源综合利用
--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发展大掺量、高附加值和低成本工业废渣建材产品技术和装备。主要是粉煤灰、煤矸石、硫酸渣等工矿废渣利用技术和产品;以煤矸石、石煤等低热值燃料为主,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发电技术;各种废液、废气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造纸碱回收、酒精糟液综合利用技术;工业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处理及利用技术。
--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发展废金属、废旧家电、废橡胶、废塑料废玻璃、化工及造纸原料、报废汽车机械化处理等再生资源二次利用技术、工艺和装备。
--节约资源型产品生产:发展散装水泥、新型墙体材料及其他节约资源型产品的新技术和新装备。
--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发展金、银、钛等稀有有色金属回收新工艺;以高岭土超细、增白、改性为重点,带动铝矾土、硅藻土等综合利用技术发展。
(八)节水技术和设备
重点开发应用高耗水行业的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主要是电力行业高浓度输灰工艺、干排渣工艺技术和设备;纺织行业高效印染洗涤工艺、无水及节水型印染工艺技术和设备;石化行业油污水回注、油田稠油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和设备,以及再利用工艺技术和设备;造纸行业制浆洗涤系统闭路循环工艺、白水(中水)回收利用工艺技术和设备;冶金行业干熄焦和空气冷却工艺技术和设备。发展工业污水处理后回用于工艺水、循环水及杂用水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循环冷却水浓缩倍率及回收利用冷却水工艺和设备;发展城市污水综合回用技术和设备,以及各种节水器具。研究开发海水、咸水综合利用和淡化工艺技术和设备,高效空冷工艺技术及无水生产工艺技术。用于海水淡化等膜处理、微滤净化处理设备及工业冷却水的循环使用设备;
(九)低公害产品和技术
大力发展从产品设计、原料获取、生产制造、销售使用、最终废弃物处置全过程均符合特定环保要求,节约资源和能源的低公害产品。重点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现代中成药、生态服装、低公害生活用品、低公害包装材料和塑料替代品、无氟节能家电、低公害建筑材料和生态住宅、洁净煤和无铅汽油等清洁燃料、低毒低残留农药、无公害生物型和植物源农药、低噪音产品、不含汞电池、太阳能供暖等低公害产品和技术。
(十)环境服务
从环保技术、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为主的环境服务向集环保技术、投资、管理、信息、监测、风险评估与环境影响评价等一体化、综合性的服务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环境工程总承包,包括融资、设计、设备成套、安装、调试和运行服务,发展环境污染治理服务和专业化环保设施运营服务。
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围绕环保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十五”期间着重抓好“四大体系建设工程”:一是抓好以设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服务为重点,以特色优势产品、骨干企业、专业化产业区为支撑,具有较强的研发、制造、营销综合实力的现代环保产业体系建设;二是抓好价格、税费、投资、信贷等产业支持政策和污染治理鼓励政策为主体的政策体系建设;三是抓好技术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管理和投资服务、设施运营服务、工程承包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四是抓好以企业为主体、统一开放、充分竞争、高效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
(一)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环保产业发展机制
依照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着力培育环保产业市场。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加大对重点流域、区域、城市、行业、企业污染的监管、治理和查处力度,坚持建设项目治污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促进生产全过程的环保控制和工业污染物的全面达标排放,为环保产业发展创造更大的市场需求。建立和完善城市污水、垃圾等废弃物处理收费制度,加强对排污收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保证排污费按规定用于污染治理和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发展地位,确保环保投资在财政预算支出占有一定比例,支持环保产业发展。
探索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尽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和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国外资本共同投入的投资新格局。引导金融部门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企业,优先推荐境内外上市发行股票和发行债券;鼓励风险投资公司投入环保产业新技术、新产品;采用合资经营、参股等形式引进外资和民间资本,逐步完善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运行机制。
(二)以环保产业升级为目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改造和提高现有优势行业优势产品,扶植适应市场新需求的新兴行业和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及附加值的新型产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和产业基地。
环保产业结构调整,突出设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服务三大重点。一是设备制造方面:以除尘脱硫、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处理及城市垃圾处理 等成套环保装备为重点,提高标准化、系列化和成套化水平,巩固、扩大并进一步 形成在全国同行的领先地位。二是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重点实施以大掺量、低成本、高附加值的利废建材项目,以劣质石煤、煤矸石为主要原料的洁净煤燃烧发电项目,以废金属、废橡胶、废塑料、废玻璃、废纸回收利用为主的再生资源二次利用项目,以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为主的垃圾回收利用项目。以增加散装水泥供应使用量为中心,保持散装水泥发展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稳步实行禁用实心粘土砖,形成以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为主导产品、砖块板瓦相结合和高中低档相配套的新型墙体产品生产和应用体系。三是环保服务方面:促进环保基础设施、企业治污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推广bot模式,鼓励企业自筹投入资金,建设、运营环保设施。重点发展环境工程总承包,包括融资、设计、设备成套、安装、调试和运行服务,发展环境污染治理服务和专业化环保设施运营服务。
实施大企业战略,培育骨干企业和环保产业基地。重点扶持发展一批具有科研、生产、营销、运营综合能力的大型环保企业集团,争取建成2-3个国家级环保企业集团,改变环保企业整体规模小、水平低、服务不配套的现状。调整环保产业地域布局,形成一批区域性的生产中心、技术服务中心、设施运营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培育一批专业化工业园区,促进环保产业协调发展。注重利用现有工业基础发展环保产业,特别是有效转化机械加工能力,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发挥地区比较优势,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依靠技术创新提高环保产业技术水平
围绕全省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大力推进环保产业技术进步。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和产品,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企业自主开发和产学研联合开发的方式,有重点地突破环保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领域,加快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果。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技术,建立健全技术市场网络。加大面向环保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投入,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项目,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扩大对外技术交流,加大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力度。紧跟国际环保技术和装备发展的新趋势,尽快缩短环保产业技术装备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加快环保产业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国产化进程,更多地承担《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创新研制项目》,抓好一批环保装备国产化示范工程。努力提高工程总承包能力,提高环保设施设计、制造、服务能力及设备成套化能力。
以先进技术和管理为主要手段,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和生产方式,实现环保工作重点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大力推广节水、节能工艺和技术,提高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和能源利用率。在重点行业建立清洁生产中心,开展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和清洁审计工作。推广绿色经营理念、绿色产品制造、绿色营销战略,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发展国际环境服务贸易。
(四)强化环保产业市场规范和监管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对环保产业市场的监督管理。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环保产业市场。下决心治理地方保护、行业垄断、市场分割,依法保护企业公平竞争,为环保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严格执行质量法,加强环保产业市场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管理。完善、实施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管理和监管要求的依法查处。严格执行计量法,加强环境监测用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健全环保产业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引导企业执行gb/t24000-iso14000标准;对尚未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环保产品,必须制定企业标准,按标准组织生产。理顺和加强环保产品认证工作,依照国家制定的环保产品认定制度和办法,遵循企业自愿和第三方认证原则,开展规范的认证工作。
(五)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总体要求,加强对环保产业发展的领导。环保产业涉及面广,各级经贸委要在政府领导下,切实承担起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环保产业发展的工作职责。各有关部门和有关地区通力合作,采取配套措施,形成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在国家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与各专项规划相衔接,组织实施全省环保产业“十五”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法规保障和产业政策引导,落实重大项目,扶持骨干企业。制定鼓励发展市场急需、技术先进的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产品)目录,限制、淘汰落后的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产品)目录,采取相应保障措施。各地区发展环保产业,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形成特色优势。重视环保产业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信息的分析、发布,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和经营管理行为,促使环保产业上规模上水平。
第五篇:环保局工作计划
根据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结合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为主线,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牢固树立为人民群众的环境需求服务,组织好与环境有关联的宣传月的各项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推
进环境宣传社会化,营造良好宣传氛围,为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科学发展观教育为重点,抓好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坚持每周五下午学习不动摇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以“提高素质、提升能力”为目标。营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氛围把上级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到每个党员干部中。
二、以抓好各种创建工作为契机,做好宣传工作,今年我们在已创建地区级文明单位、地区级红旗卫生单位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创建工作的巩固和提升工作。同时认真扎实地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环境友好型企业工作,把绿色创建做为提升环保形象,宣传环保事业的一个大平台,动员和发动各创建单位在宣传日做好宣传工作,营造宣传环保的大局面和大声势。并要求各创建单位抓好经常性宣传工作,营造社会宣传环保、重视环保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打造乌苏市环保形象:做好环保网页的设计,把环保的形象设计进去,对环保工作进行全面包装提升文化品味,打造宣传效应。制作一套完整的环境工作标志、工作理念、主题口号、主题宣传画等组成的大型宣传栏设立市区。
四、充分采取多种形势的宣传,营造大范围的宣传态势:一是与移动公司联系,利用手机宣传环境工作,目前已进入手机信息时代,手机的普及率非常高这些巨大手机用户就是我们潜在的宣传对象,进行短信和彩铃宣传等。二是加大在4.22地球日、5.22生物多样性日、6.5世界环境日、11月环境文化节等进行宣传。三是制作环保宣传产品、生活宣传用品、环保扑克、环保台历、挂历、环保图册等加强环保工作的认识程度,从中受到教育。四是在6.5世界环境日、7月份举办两场大型文艺活动,一场是社区参与的,一场是市文工团专场,通过舞台形式进行宣传。
五、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一是今年与电视台联系制作一个环保工作专题片。二是开办“环保之声”栏目,由环保局领导解说环保法规,解答各族群众提出的环保问题。三是在电视上经常播放宣传标语和滚动播出环保有关法律、法规。四是经常请电视台记者及时报道环保工作的进展情况。五是加大对外的信息和报道宣传力度,鼓励干部职工写信息、写报道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上进行广泛宣传。
六、发挥部门之间的优势,共同为环保宣传工作努力:一是与市文明办联系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一次环境保护知识竞赛活动。二是与市团委联系成立乌苏市环境保护志愿者队伍,为乌苏市环境保护义务宣传服务。
七、进一步完善宣传激励机制,把绿色创建单位做为宣传环保的主力军,对开展宣传工作力度大、内容丰富的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为宣传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形成宣传工作创先优争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