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生物教学技术论文
试论生物教学与环境保护
在全球一体化经济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普通公民,在这里谈论环保这个主题似乎言语略显单薄,颇有点纸上谈兵,掩耳盗铃的的意味。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教师,我有义务也有责任把环境保护的意识植入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面对生态环境屡遭破坏的现状,环保教育更显得尤为必要并且迫在眉睫。我们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让环保意识贯穿于整个生物教学活动中,让将来这个世界的主人能够清醒的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它是地球表层所有生物共同的家,每个人都应该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保护这个家关心这个家。最终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及其危害,能够主动关心环保问题,积极投入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去。为此,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把环保意识融入生物教学中。
一、通过大量的环境污染的事实证据激发学生的环保冲动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大量内容涉及到了环境的破坏。例如: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而变成沙漠;长江、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垃圾数量不断增多以及噪声污染、光污染等等。同时也可以在课外搜集其他环境污染的资料证据,例如: 有报道说:"据报道979年对全国798座城镇的调查, 全国日污水排放量为国为民258万吨, 其中工业废水占用819,生活污水占据199.1989年对全国代表大会854个城镇进行调查,每天的排放量达365.3亿吨.其中工业废水达成协议5.5亿吨.这些废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再如,在世界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几次大的公害事件: 第一次发生在一九三○年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工业上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几千人得了呼吸道疾病,六十人死亡。第二次发生在一九四三年美国的洛杉矶。当时这个城市有两百多万辆汽车,每天要消耗五百万加仑汽油,汽车排放的烃约一千吨,再加上这个地区的气候条件,造成了一次严重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时间长达几天之久,大多数居民出现眼肿、泪等症状,重症死亡病例也层出不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人类自己做的傻事、酿造的苦果甚至是自己一手酿造的悲剧告诉学生,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让他们认识到人类如果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节制地从自然界中索取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而人类也最终会遭受自然界的报复。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并利用环保知识解决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环境污染大事,例如大凌河沿岸的农田大量使用农药,就会使水体中的鱼类因营养富集而携带更多的农药,人们就不能以鱼为食,否则极容易患病。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对某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的环保行动从自发向自觉转换,使环保能成为每一个学生责任与使命。
二、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促进环保理念的形成。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使用为环保教育提供了契机。以初中教材(七年级)为例。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低一单元第二章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三单元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等。在这些章节中直接或间接介绍了环保的一些初步知识。在教学进程中,只要我们精心准备,认真对待就一定能够取的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把知识的记忆当作教学的一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一些教师未能建立科学的教
学观和知识观,虽然希望与学生有更多更好的交流,但往往在课堂上没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组织起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生物学思维比较肤浅。教材其他章节虽然没有以环保作为主题,但教师也可把环保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环境问题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在第二章生物圈中的人的教学中,可结合有关知识的学习,联系在生活中有人随地大小便,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不节约用水、吸烟、不注意饮食卫生、吃野生动物、猎杀野生动物等不良习惯甚至违法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人类传染病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等一系列与环保有关的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利用课堂资源,把环保的种子随时随地的进行播种,并且有浅入深,由简至难,把学生的环保意识由感性提高到理性的层面,树立坚定的环保理念。
三、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增强环保教学的实效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其环保技能,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学生在课堂上所学所想,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强化,加深理解,随着新一轮课程的实施,我们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并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环保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事做起,激发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能力。如结合教材中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调查校园周边生物的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环保渗透,让学生努力发现新的生物种类,体验生物多样性给人们带来的健康和喜悦,了解每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对周边的其他生物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比如具体讨论导致苔藓类植物在工厂密集的地区无法继续生存的环境因素。如可以依托校园绿化设计和“3.12植树节”,发动学生参与校园绿化设计和植树护花活动;结合“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演讲、征文、辩论等活动;发动学生参加“你丢我捡”和清除卫生死角等校内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活动。如让学生去参观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让他们了解到保护森林植被对人类的重要,让学生自己动手修建小型自然生物池塘,营造生物垃圾,将垃圾按化学、金属、生物各自分类处理,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教学目的。在校内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点滴做起,自觉养成环保习惯,倡导低碳生活。比如时常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花卉园林的毁坏,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等。可以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逐步实现用环保思想来指导生活实践。增强环保理论的实效性。同时指导学生认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撰写环保小论文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课外活动的重要特点就是实践性、直观性、以具体事实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认识环境被破坏的危害,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展有益于环保的活动,以达到深入人心的教育效果。
四、教学中传递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引领未来的正确理念。
破坏环境为代价,从上个世纪的一五计划直至今日,粗放型经济依然是很多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依然是某些地区的财政支柱。这偏离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环境问题便随着经济增长过程也日益凸
显。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重金属超标,冻雨,沙尘暴。无论哪一种环境问题都将让人类为自己的肆意妄为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走一出一条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才会有希望,生活才会更加美好。这就需要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比如,转基因技术和杂交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单位面积内的农作物的产量,节约了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利用病毒或寄生虫研制的生物药品可以有效的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节省了社会资源,降低了土地和水体的污染程度;利用秸秆制成的生物燃料,可以降低燃烧后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是典型的清洁能源。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向学生传递,做环保和做其他学问一样也需要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环保意识的树立以及环保行为的实施都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和进步。青少年只有不断的获取新知,增加自己的文化积累和科学修养,才有机会为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为整个生物圈的清洁纯净,为人类生活的祥和安逸,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而言之,环保是一个巨大的主题,它所延展出来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生物教学应致力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科的思维方式,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这就需要全体生物教师能够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努力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让环保意识渗透生物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本人单位:煤炭坝镇贺石桥中学
姓名:阙小兰性别:女
年龄:24职称:
通讯地址:煤炭坝镇贺石桥中学
邮编:410600
联系电话:***
第二篇:七年级生物教学论文
七年级生物教学论文
教师只有在构建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抓好课外活动等方面始终贯彻敢于创新的思想,才能创设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及发展创新能力的空间和条件。
一、构建合理课堂结构,确定阶段目标
合理的课堂结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构建合理的课堂结构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堂导入。复习课导入要结合学生实际,精选与重点密切相关的内容,做到快速切入,短时高效,平中见奇。新课导入要紧紧吸引学生的认知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为新知识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其主要目标是利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为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发展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2、学习过程。学习新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利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在看、听、说、做的过程中将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的智力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求知的过程中,以实现新知识的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协同发展的目标。
3、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和困惑时,要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看书、查阅资料、同学之间讨论等方式解决,改变过去那种遇到问题都等老师替学生解决的被动学习方式。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方式。
二、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实现目标
1、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教”变“导”
课堂上体现师生平等的观点,教学中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前提下。通过兴趣、思维、意识的诱导,使探究新知识的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自觉行为;通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引导,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探究方法、思维习惯、合作意识的指导,培养学生刻苦勤奋、敢于创新的良好学习品德,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深层的理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创新。
2、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由“讲”变“研”
学会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创新能力是学会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这就是创新的过程。例如,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应予以充分肯定,决不能用自己的“标准答案”来评判。对于正确的观点要让学生说出依据;对于不正确的观点要帮助他们找到错误的原因;对于新思路、新想法、应鼓励他们从多个方面进一步探索。
三、抓好课外活动,巩固发展目标
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实现活动目标的前提。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从学生实际、学校实际、自然环境实际、社会环境实际入手,重点体现科技活动的探索性、主导性、开放性。
(1)探索性:探索性包括选择的活动内容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有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研究,有利于学生探索实践。使学生有自由思考、大胆探索的空间。教师要鼓励学生从生活实际、生产过程、自然现象中主动发现问题,自己选择研究课题,带着问题参与活动。最好是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前人没有发现、没有解决或未解决完的问题。
(2)主导性:选择生物科技活动内容不但要有主题,而且要突出主题。例如以“生物与环境探索”为主导内容作为科技活动设计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全面、有重点的探究,学生的学科兴趣、科学研究方法、观察能力、语言表达、交际能力、以及协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培养。指导学生能将自己亲眼观察的生命现象、生物体形态结构、生态习性等记录下来,以使它们逐渐养成认真、细致、冷静、创新的良好科学思维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开放性:生物科技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该立足学生的发展,面向社会的进步,结合科技的创新需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关心社会,学会关心他人,并尝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关注生产实践中的农村生态环保、计划生育与人口、农作物种植与家禽养殖、生态旅游开发与物种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生存状况与保护等问题,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提高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
2、创新活动方式
(1)灵活性 :由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在提高能力与培养素质并举的新形势下,生物科技活动的开展应该遵循集中与分散、集体与个体、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原则。学科有科技活动小组,每个小组有科技活动的专题。课上教师渗透科技创新思想,培养科技创新意识。课下学生结合感兴趣的问题有计划的去探索。使科技创新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每一次活动之中,这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2)独特性 :生物科技创新活动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要求,科技辅导教师要结合学生选择的课题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的实际条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选择的课题具备新颖性、独特性、实用性。其中在活动方法选择上要突出学生的个性的点。
(3)多样性:生物科技活动的内容丰富广泛,活动的方式应该遵循灵活多样的原则。学生探索的时间、地点、方式都是灵活多样的。例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活动可以是个人承担,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完成,还可以是班集体一起参与。探索的方式可选择实地观察、动手实验、参观考察、走访调查等。辅导教师要鼓励学生开拓性进行探索活动,特别要注意开发学生特异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使活动不受时间、地点、内容等限制。
总之,在生物教学实践活动中,丰富的研究课题、广阔的探索空间、多样的研究方法、自由的活动方式、为每一个有个性的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要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主题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新,这样才能满足全体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才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第三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工作总结论文
七年级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2012----2013第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又接近了尾声。本学期,我任七年级的生物教学工作,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我认真学习教学参考教材,注重和本教研组的老师进行教学方法、策略的交流,结合本年级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并按计划实施。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在教学工作中,狠抓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总结如下:
1、注重集体备课
本学期我们对于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讨论解决的策略,对于闪现的好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可以及时地互相交流,大家互相促进是我们的教学更加有序。在备课中经常和陈倩丽老师进行讨论。在备课方面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按搜集知识要
点相关的资料,归纳起来。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力求使课堂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在课堂上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力求要加强师生交流,语言还得更有激情些,让学生学得
轻松愉快。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学生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在学习能力、方法、态度上都是不同的,有自觉的、有懒惰的,有聪明的也有比较愚笨的,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兵教兵教学。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工作中我时刻关爱着每一个学生;始终以期待的目光关注着每一个学生。从不因学生学习成绩差而歧视学生。既为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感到高兴,也能谅解
学生学习中的失误。
4、认真批改作业
作业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从学生自己购买的教学辅助材料中去搜集资料,有时候上网去看同一时期别的老师的作业类型,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学习,尽职尽责地完成教学任务。争取好成绩。
第四篇:七年级上册生物论文
提高七年级上册几个生物实验有效性的措施
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良好的实验效果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以及科学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生物实验的有效性是很多生物教师长期研究的课题,现在笔者就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为对象,简单谈谈近些年在生物实验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改进措施。1 观察实验
1.1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是初中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实验,也是第一个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本实验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进行生物实验的积极性。学生在这个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撕取的表皮太大,有叶肉,会发生卷曲现象,制成的临时装片盖玻片下有空隙或有气泡,影响实验的观察效果。下面几点有助于提高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成功率:(1)用小刀在洋葱鳞片叶上划出边长为0.5cm的小方格,再用镊子小心撕下表皮,这样撕取的表皮大小适中又不会有叶肉。(2)在载玻片上滴两滴清水,能保证水滴浸满盖玻片而不产生空隙,再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3)表皮是否完全浸没在水滴中是有无气泡产生的关键,表皮的外表面较光滑,易卷曲,不易完全浸没在水中。将撕取的表皮的外表面向下放置于水滴中,这样表皮既容易展平又容易完全浸没在水中,而不产生气泡。1.2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一个简单的实验,下列几点常常被忽略而影响到效果:(1)用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口腔内壁略用力刮几下。(2)牙签粗端附着的碎屑在生理盐水滴液中必须搅拌均匀,使细胞分散而不重叠。(3)可用稀释的红墨水代替碘液染色,同时使用较小的光圈,便可观察到界限清晰的细胞。
1.3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中,浸泡24h的大豆种子仍然不易看清子叶、胚轴和胚根,玉米粒的果皮和种皮、子叶和胚乳不易分开,学生不好理解种子的结构。可作如下改进:(1)到菜市场购买发芽的蚕豆,或浸泡时间略长一些,待胚根突破种皮,这时较易观察胚的结构。(2)这个实验正是玉米成熟的季节,在新鲜的玉米棒上取嫩玉米粒,果皮和种皮较易分开;煮熟的玉米粒的果皮和种皮、子叶和胚乳也极易分开。
1.4 观察植物根尖的结构实验中,根尖的四个部分不易分辨,不易获得根毛清晰的根尖。可通过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设计种子萌发的实验装置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为探究根尖的生长部位这个实验做好准备。(1)小麦、芝麻、萝卜、青菜、苋菜等种子较小的植物根,成熟区长,根毛数量多且长,清晰易观察。大豆、绿豆、蚕豆、空心菜等种子较大的植物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较明显。(2)要想看清楚根毛,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根部不能接触水是关键(根毛会因为沾上水而粘附在一起,导致看不清),所以要对种子萌发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这里笔者介绍一种简单的装置:在小试管内注入1/4试管的水,将一小块潮湿的棉花球用一层纱布包上,把刚刚萌发的种子放置于纱布与棉花之间,将这个用纱布包裹的棉花球塞在试管口(种子要位于棉花球的最下端),试管竖直放置,这样培养出来的根能竖直生长,根毛呈绒毛状极易观察,便于取出而不会破坏根,可供多个班级重复使用。2 探究实验
2.1 探究根尖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中,很多教师认为幼根的四个部分难以区分,教材上介绍的给根尖四个区域划线或用线扎的方法很难操作,所以这个探究实验的成功率很低。在实践中我用如下办法取得了明显的实验效果:(1)实验宜采用体积较大的种子萌发出来的根,如黄豆、绿豆、蚕豆和空心菜的种子。利用上面介绍的种子萌发的实验装置培养,当肉眼能看清成熟区根毛时开始实验。(2)通过观察、比较不同植物的根尖结构发现,不论上面谈到的哪一种种子,不论根的长短,根冠和分生区的总长度只有1—3mm,分生区颜色略深与伸长区较易区分,伸长区和成熟区可通过有无根毛来判断,所以只需在根尖上划3条线以区分成熟区(A),伸长区(B),分生区和根冠(C),测量三个区域的长度。划线时动作要轻,否则会折断或损伤幼根。(3)将做好标记的幼根放置于小试管中培养,24h后观察、测量各个区域的生长情况。我们会发现成熟区(Aˊ)和伸长区(Bˊ)的长度变化不大,分生区和根冠(Cˊ)的总长度仍然只有1-—3mm,在分生区和伸长区之间长出一段新的区域(D),这段区域就是新长出来的伸长区。学生很容易就会明白根尖伸长区长得最快,而这段新长出来的伸长区的细胞来自于分生区,所以根的生长是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个探究实验的关键是选择较粗壮的幼根进行实验,整个实验过程中根尖不能接触水,要竖直生长,便于测量。
如何提高生物实验的有效性是个研究空间很大的课题,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反思。作为生物学教师首先自己应多研究,多实验,提高实验的有效性,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观察材料,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第五篇:七年级生物教学
七年级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刘晓辉
奉信“以生为本,言传身教”的准则,发扬奉献精神,热爱学校,团结同事,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乐于承担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刻苦钻研,勤于总结,积极进取。在各位前辈教师和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关怀下,教学和教育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飞跃。现把本人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几方面:
一、在教学中灵活地让生命活动的过程留在学生的记忆中。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我一直的探求方向。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学之前,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作为生物课单单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要让生命活动的过程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提高课堂的时间效率是关键。
二、认真备课
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三、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总之,我正在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