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狂热情绪的产生及其矫正(共5篇)

时间:2019-05-14 06:0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狂热情绪的产生及其矫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狂热情绪的产生及其矫正》。

第一篇:浅谈狂热情绪的产生及其矫正

文章标题:浅谈狂热情绪的产生及其矫正

今年6月,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在德国打响,广大球迷终于又迎来了大饱眼福的机会。与此同时,杯赛组织者也在紧张地调动大批警力,用以对付过于狂热的球迷。那么,什么是狂热?人为什么会产生狂热?在这方面,心理学家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狂热是指人对某一事物表现出盲目的、过

度的、不合情理的热情,是一种失去理智的情绪缺陷。狂热通常表现为狂热爱好,如对玩电脑游戏、打麻将、赌博、看卡通片等的过度沉湎;狂热爱慕,如对电影演员、体育明星、歌星的痴迷追慕;狂热盲信,如对名人的盲目相信和崇拜;狂热行为,如对恋人、金钱等所追求的目标产生疯狂的、过火的举动等。狂热能够激发出一个人超乎寻常的精力和干劲,其许多行为举止是常人难以理解的。

狂热是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一般在迷恋、倾慕、感染和冲动的情景下发生。沉湎电脑游戏等就是迷恋而不能自拔的结果;狂热爱慕影星等就是倾慕而难以自制的结果;盲信名人等就是受到名人的业绩、品格、气质和众人爱戴的感染而坚信不移的结果;过火举动等则是冲动而不听劝告、不顾后果而导致的不易控制的结果。只有在伴有外界刺激的情景下,狂热性才会发作,才会表现出极度热烈、使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狂热情绪。现代心理学证明,当人在狂热时,大脑中产生了大量的多巴胺和正肾上腺素等内分泌,这些内分泌使人难以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狂热与热情不同。热情比较稳定持久,狂热相对短暂易变;热情比较广泛,狂热较为狭窄;热情比较深厚,狂热较为浅显;热情虽炽热,但合乎情理,狂热则把热情推向极端,已很少有理智成分甚至违背情理;热情若指向对象发生偏差,虽然也有消极作用,但可以通过一定的机制纠偏。如热情在追名逐利上表现出来,显然会损害社会利益,但可以帮助他提高觉悟,纠正错误思想。而狂热无论指向何种对象,其结果往往会给个人或社会造成损失,即使是指向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对象,如对待本职工作,也会因缺乏理智控制而使工作受损。总之,热情是一种正常的情绪状态,而狂热则是一种失调或失衡的情绪缺陷。

狂热也有别于冲动。冲动虽然也缺乏理智而带有盲目性,行为不顾后果,但冲动的发生常极为短暂,仅仅是一时的过激行为,冲动过后也会有后悔感和内疚感;而狂热虽不比热情持久,但比冲动则要维持更长的时间,且狂热因伴有认知错误,狂热过去后一般至多只感到幼稚、无聊而已,而不会产生后悔感、内疚感,这就为纠正狂热设置了一个障碍。

矫正狂热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里提供一些方法供读者参考:一是要把自己的热情指向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对象,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具有社会价值的活动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学习、工作、集体荣誉、社会福利、人际交往等。只有这样,才能理智地影响自己的行为,不至于把正常的热情推向极端而产生狂热的情绪和行为。二是凡事要思考是否合理,是否有价值和意义,是否可行,不能随意盲从轻信,也不能对某项活动过分偏爱而失去清醒的认识,使自己的举动失控。要学习一些科学常识,不要被他人轻易蒙骗。三是要适当控制自己的过热情绪。热情是需要的,不仅需要保持,而且也应该激发,但不能过度,不能达到不合情理、不分青红皂白的程度。热情有个“度”的问题,“度”不足,如温吞水,也不利于活动的进行,难以付出必要的足够的精力;“度”太过,以致炽热得燃烧起来,也容易不知不觉走向盲信狂热的境地。只有适当控制热“度”,才能做到既有合理的热情,又不至于使热情走向极端而使其演变为狂热。

《浅谈狂热情绪的产生及其矫正》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谈狂热情绪的产生及其矫正。

第二篇:初中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和矫正

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因及对策

摘要:

初中生逆反心理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但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产生逆反心理时,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的人格个性。

关键词:

初中生 逆反心理

原因

对策

在教育和教学中,经常听到抱怨现在学生不听话,学生往往对教师和家长采取一种强烈的对抗态度。这种现象在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大致可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逆反心理的表现方式是被教育者因对某些现象、某些事情有片面的看法,而有意识地和教育者的教育行为相抵抗。例如:有的学生认为时代不同了,再学雷锋是“傻子”的表现,于是对校内好人好事冷嘲热讽,挖苦打击;也有的学生认为老师故意找自己的碴,为了发泄对老师的不满,便公开寻衅挑事,处处与老师作对,这种情况往往还以小“群体”、小“团伙”的形式出现。由此可见,主动型逆反心理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具有较强的进攻性和破坏性,影响较坏。被动型逆反心理一般是被教育者在教育者言行的直接影响刺激下反映出来的违背教育者意志的心理状态。例如:有的学生因违纪受到老师的公开批评。自认为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便“恼羞成怒”,公开

与老师唱“对台戏”,无理也要争三分。被动型逆反心理带有一定的动摇性和随意性,只要我们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是较易诊治的。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出现,究其原因,不难看出与学校教育、家庭情况和社会影响密切相关。但就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因素所致。

1.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分析青春期学生的逆反心理,首先要掌握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

(1)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

(2)好奇心理。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事物被禁止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作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更易引起人们的猜测。那些“青少年不宜”的影视广告就是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从而达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去观看的目的。

(3)对立心理。人与人之间一旦持有否定的态度,也会对他的观点、行为持否定态度。比如老师对后进学生总是批评,后进学生就可能对老师说的话都听不进去而产生逆反情绪。

(4)偏激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面还相当缺乏,看问题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却为此沾沾自喜。2.学校因素

⑴教育者采取相应的要求和手段以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提出的要求过严过急,并经常采取严厉训斥、恶语批评、随意留校、伤害学生自尊和人格的手段,由此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反抗对立情绪,拒绝接受教师的说教,不愿执行教师提出的要求,甚至故意对抗。

⑵教育者要求过于频繁,又不严格执行。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提出的要求过于频繁,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不严格要求。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降低了教师的人格和威信,往往造成学生对教师产生不信任,在心理上出现厌烦甚至厌恶情绪,使他们采取反感或“无所谓”的心态来对待教师的教育和提出的要求。

⑶教育者处理问题不公正造成学生反感和对立。教育实践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最讨厌的是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注重调查了解,不尊重事实,主观臆断,盲目猜测,偏听偏信,做出不公正不合理的结论。

⑷初中生因缺乏知识经验导致对教育者的误解。调查表明,初中学生因受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影响,对教师提出的严格要求时常会出现不理解或产生误解,由此他们往往主观地认为教师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或不正确,甚至认为是教师有意刁难,因而不愿意接受和执行。

⑸教育者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需要和愿望。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提出的各种行为要求过高,脱离了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或提出的要求与学生原有的需要和愿望相矛盾,这些都容易使他们产生不满和厌烦情绪,并导致他们不去接受和执行。

3、家庭方面的因素

(1)家庭的破裂或缺陷,特别父母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以为很没面子,就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尤其不愿意在同学面前见到自己的父母,随着年龄的增大,生活群体的改变,从心理上形成了对父母的叛逆(2)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者居多。由于父母及长辈们过分溺爱或放纵,养成了孩子的任性、孤傲、依赖的性格,一旦在家中他(她)的需要长期无法得到满足,他(她)便会耍脾气,久而久之,形成对人对事的逆反心理。

(3)父母的教育方法,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他们的学业期望值、升学期望值普遍都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在教育方法上却秉承“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祖训,对子女管教过于严厉,大大超出了他们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造成他们很大的心理压力,经过再三努力、拼搏也无济于事,还是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便心生怨恨、抵触情绪,破罐子破摔,索性与家长的教育要求背道而驰。

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学生就会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可能会造成大错。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具体原因,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产生逆反心理时,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的人格。

1、教育者要有正确的观点:(1)、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清逆反心理的客观存在及科学转化的方法。可以告诉学生,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逆反心理有明显的缺陷:不分是非、不分善恶,一味地排斥、一味地反对。这样做实际上是头脑简单、幼稚、不够成熟的表现。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他们是长辈,学识和经验比较丰富,而且教育青少年都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目的是教育、关心和帮助青少年,而不会是故意找茬。也许长辈的态度不太友好,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厉耳利于行。”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分清是非,有选择地接受或者排斥。

我们也应看到,逆反心理也有它积极的一面:有时,家长和教师的做法可能是错误的,不切实际的,反抗这一做法则是正确的行为。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一味顺从的人,盲从或盲拒都是不正确的行为表现,事事顺从也不是心理键康的表现,相反意味着另一种不健康,不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培养有主见、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其中包括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的独立性指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独立地寻找答案,而不是依赖别人。思维的独立性与思维的批判性密切联系着。思维的批判性指思考问题时不受别人暗示的影响,能严格而客观地评价、检查思维的结果,冷静地分析问题。

在这里,我们要区分盲目反抗和合理的拒绝,前者是一种缺乏思考的机械的行为模式,是幼稚的、盲目的;后者是有分析的理性的选择,体现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因此,我们应该把前者科学地转化为后者,这样才是正确科学的态度。

(2)教师应努力尊重学生

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斥责、惩罚,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教师怀有戒心敌意,但他们又需要教师的谅解和信任。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必须首先使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最根本的方法是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此,教师应自己带头真正实意地帮助这些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改变过去严厉而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态,尽量对学生和蔼可亲、态度诚恳、多与学生交流、谈心聊天,让这些“特殊”的学生觉得老师真心实意地对他友好,消除他们的敌意和戒备心理。我们还应降低对“差生“的要求,尽可能多地鼓励、表扬而尽可能少地批评、指责。盖杰和伯令纳曾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的方法。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表扬是多么重要。”教师还应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善于发现“难看“的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寻找时机让他发现自己的长处,表现自己,改变他在老师和同学中的形象。

(3)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保持敬业、自律、宽容、可信的人格魅力。

古人云:“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带头遵守学校纪律,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并在工作、生活及与学生的交往中表现出自己丰富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情趣,以自己敬业、博学、自律、宽容、诚实可信的良好人格形象感染学生,提高言教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祟高威信,使学生信服并效仿,形成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性效应,从而有效防止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4)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处理问题应注意调查,尊重事实、并善于激励。

调查表明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处理问题不公正、不合理是造成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和“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对待学生处理具体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一碗水端平”,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应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不分厚薄。如若对优生偏爱姑息、对差生粗暴严厉,会使学生心理失衡,表现为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对立情绪,造成心理抵触,从而出现教育效果的“零效

应”,甚至是“负效应”。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去处理问题,在深入实际,调查了解,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公正合理的结论,并注重班级群体舆论的正确引导,从而使教师处理的问题得到学生广泛的赞同和支持。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过:“请你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

2、指导家庭教育优化

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如果能够意识到与子女和自身双重角度上考虑教育问题,合理调整教育行为,这将对改善家庭教育质量、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纠正子女的不良心理包括逆反心理产生良好的作用。

我们可以引进一个原理——适度原理。即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期望应采取适中的原则,即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要符合子女的实际,否则家庭教育的功效就会消弱。

(1)家长对子女应给予适度的爱。爱的缺乏和过度的爱都会对子女的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和后果。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在家庭教育中,“严励和慈爱——是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正如奎宁一样、正如食物一样,爱的要求是有一定份量的”。因此,父母对子女应该有理智、有分寸地爱。

(2)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也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目前,在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中,对子女期望过高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他们往往想把自己失去的东西在子女身上得到补偿。这样脱离子女实际、超越子女水平的家长期望容易引起子女的抵触情绪,必须得到改变,作为家长应该面对现实,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水平,这样才有利于子女的成长。

总之,适度原理对家庭功效的正常发挥、优化家庭教育、改善父母子女关系、纠正孩子的逆反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3、学生自我教育

要重视中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克服逆反心理,注意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培养他们对自我心态进行调节的能力,并使他们学会正确归因和自我疏导。比如,用心理换位法理解他人的心情;减少对他人的责难和埋怨;用自我激励法来振奋精神,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用情境和心理转移法、归因客观投射法和自我宽容法来减轻过重的心理压力、痛苦和自责。总之,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学会自我调控,既善于自我解脱,又善于自我振奋,这无疑是避免产生逆反心理的又一有效途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就是要迫使人去思考自己。”科恩在《自我论》中谈到自我教育时也说:“在关系到最高生活价值方面,教会别人是不可能的,每一个人都应自己教育自己,可能做到的只是帮助他更深刻地理解周围世界和自己,成为自己,实现比他身上现有的更好的东西。”科恩的论述,绝好地说明,克服逆反心理的最好办法是进行自我教育,别人不能代替。

综上所述,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全力配合,需要建立在了解他们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方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初中生的逆反心理通过科学疏导,是可以得到有效改善甚至消除的。

第三篇:酒店员工倦怠情绪产生的原因

酒店员工倦怠情绪产生的原因

在目前酒店业中,员工倦怠情绪的存在较为普遍,而造成员工倦怠情绪的原因有很多,诸如工作强度较大、薪资福利偏低、社会舆论压力较高、人际关系矛盾突出、工作缺乏自主性等一系列因素。就单单从福利方面来看,目前酒店的薪金待遇与一些新兴行业相比,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加上现在的大多数员工更注重直接的、可得到的利益,而非合同的期限或养老保险等事宜是否落实或兑现的问题,所以酒店给予的薪金的高低往往会影响员工是否频繁跳槽。另外,现在很多酒店仍不按《劳动法》的规定为员工办理各种保险,这会使得员工缺乏安全感,从而选择离开。

现代的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是将人作为主要的资源,重视做好人的工作,然而一些酒店管理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缺乏对员工倦怠情绪产生的认知。如目前多数酒店现行的管理体制仍采用传统“管人”的方法,而没有做到利用每个人的潜能,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员工自身的发展,大多数员工也因此看不到自己的职业前途,难以使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得到共同实现。加之酒店人际关系复杂,部门之间矛盾突显等重重问题,使得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总的来讲,就是酒店对员工的个人发展还缺乏总体的设计,给予的发展机会还较少,也缺乏公正、透明、公平的竞争机制和明确的考核标准。

另外,倦怠情绪一旦形成,如若由于酒店管理者忽略了员工内在情绪的外在调节,对员工付出的心理成本不能进行有偿补偿,在一定程度上更会加重员工懈怠、疲倦、积极性不高等负面情绪。酒店业“简单重复性”的工作特点本来已使员工感到相当疲惫,心理受到严重扭曲并处于极大的“反弹”状态,如果酒店没能及时有效地排遣员工的心理压力,甚至采取一些不当的管理方法,将会激起员工更大的不满,不仅使酒店正常的经营秩序受到现实或潜在的影响,而且会使酒店的声誉和形象受到了无形的损害。

酒店员工倦怠情绪预防及解决的对策

解决酒店员工的倦怠情绪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应当从酒店管理者和员工个人两方面进行努力,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而使酒店与员工在对顾客服务时提供良好的态度达到优质服务的目的。

就酒店管理者方面而言,预防员工倦怠情绪的产生可采取以下方法:第一,可以通过改善酒店员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员工创建一个赏心悦目的工作、休息空间的方法,来减轻或消除工作条件差给员工带来的疲劳。第二,为员工安排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例如不定期组织员工聚会、旅游等,从而有效预防员工疲惫的心理情绪,加强员工同酒店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使其更具团队归属感。第三,由于酒店很多工作都是单一又重复度高的,在时间的推移下,无论是多高的热情都会磨灭完的,可以根据员工岗位特点安排培训,并为员工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增加工作的新颖性和挑战性。

倦怠情绪的完全预防是较难实现的,当发现员工情绪或行为等方面有倦怠的症状时,酒店管理者应及时给予关注,定期与员工沟通,鼓励员工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减少员工由于过高的期望和失败产生工作倦怠。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除了加强对员工心理的关怀,帮助建立适合员工自身的工作目标和期望,还可以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情绪和压力宣泄机制,使其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例如设立“员工宣泄室”让员工的负面情绪和压力能够及时排解。

第四篇:负性情绪的产生及调节

负性情绪的产生及调节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班级:12级心理学1班

学号:

姓名:

负性情绪的产生及调节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产生一些坏情绪,比如焦虑、沮丧、痛苦、愤怒、悲伤、忧虑、郁闷、恐惧等等,心理学上将这些坏情绪统称为负性情绪,有时又称为负面情绪,人们之所以这样称呼这些情绪,是因为此类情绪体验是不积极的,身体也会有不适感,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的顺利进行,进而有可能引起身心的伤害。

然而,适度的负性情绪,有时候对人是有利的。适度的压力可以转变为动力,面对失落与挫折可以加深人们对人生的体会和感悟,使人心态变得平和宽容。负性情绪,是人类对环境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有点负性情绪不见得是坏事,也许它正在提醒你,你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心态甚至人生观做一些调试和改变,你需要给自己一点时间休息和放松。

但是如果负性情绪长期存在,不能及时地宣泄和处理,则会使人失眠焦虑、心力交瘁、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学习效率下降、乃至让人悲观消沉、精神抑郁,还可能给身体和心理带来较大的伤害;这时候,应该学会合理的,适当的调节和宣泄负性情绪。

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压力,主动调节情绪。压力与情绪紧密相关,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因此,正确认识压力,有助于缓解压力。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每个人都有压力,学生怕成绩不好,毕业生怕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工作以后还有职场上的竞争......而我们要学会的是,当压力来临时,要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自己树立信心,把压力化为目标,积极的化解压力。在将压力化为目标的同时,应该调整自己的人生的阶段性目标,或者总的人生目标,调整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世界观,改变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等,使之适应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好高骛远。这是从认知水平上掐断产生负性情绪的源头,是宣泄负性情绪的最根本的方法。

第二个调节负性情绪的方法是适当宣泄。情绪需要出口,通过适当的宣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和缓解情绪。

宣泄的方式分为三种:一是倾诉与交流。罗杰斯曾经提出他的人际关系哲学,他认为,人不仅可以交流内心的思想,而且可以交流内心的各种各样的情绪,包括内心的冲动,模糊的感受,甚至难以启齿的秘密,都可以交流和沟通。生活中,为什么朋友多的人相对比较健康,就在于他们有更多的宣泄渠道。在宣泄的同时,朋友的理解和关注也成为一种情感上的支持。当不良情绪产生时,朋友们聚一聚,一壶清茶,一杯咖啡,一番倾诉,负性情绪烟消云散。“快乐有人分享,是更大的快乐;痛苦有人分担,可以减轻痛苦。”

二是哭泣流泪。哭是释放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是心理保健的有效措施。人在情感激动时流出的眼泪会产生高浓度的蛋白质,它可以减轻乃至消除人的压抑情绪。适当地哭是一种自我心理保护的措施。哭可以为你解除情绪的紧张、内心的抑郁与烦恼,还可以促进生理上的新陈代谢。美国生物学博士贾雷认为,人在悲伤时不哭是有害人体健康的。人在流泪时可以把体内因紧张而产生的化学物质排出体外,可以缓解人的忧愁和悲伤。三是文字宣泄。写日记,记录心情随笔,把自己心中的负性情绪转移到文字上,既安全又有益。有一个女生受到同学的挖苦,心里十分气愤,却不能通过语言告诉别人自己内心的痛苦,晚上回家以后,她把受伤的心情以及愤怒的情绪都写了出来,然后把纸一点一点地撕掉,之后,她的心情好多了。

当然,负性情绪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宣泄方式,经常使用一些既不伤害别人,也不损害自己,发泄有度的方法,能使负性情绪得到及时的宣泄,不至于日积月累,积累成疾。下面介绍一些其他常用的宣泄方法。

充足的有规律的睡眠。可以使你精神饱满,容光焕发,从而产生自信,有时工作很紧张,压力很大,效率很低的时候,别着急,放下一切,先好好的睡一觉。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调整装饰,发型,甚至改变形象,以新的姿态出现在别人面前。这对女性来说更加有效,自我的愉悦和适度的自我欣赏可以使你产生更多的自信。

回忆美好的事物。回忆成功时刻。这样你就比较容易寻找自我的能源,自己的力量,自己的优势,不要被负面的思维蒙蔽了双眼,不要沉迷在“一切都是灰色的、糟糕的”思维中。回忆美好和成功有利于你在情绪低沉时找到自己积极的一面。念一念“失败是成功之母”之类的名言激励自己。

言语暗示法。言语暗示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奇妙的作用,当你被不良情绪所压抑的时候,可以通过语言的暗示作用,来调节和放松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对自己说“不要急,安下心来就会好”这类语言来鼓励自己。

看小说看幽默故事,看愉快搞笑的故事片和连续剧,让自己放声大笑。欣赏音乐或放声高歌。音乐疗法主要是通过听不同的乐曲把人们从不同的负性情绪中解脱出来。除了听以外,唱也能起同样的作用。尤其高声歌唱,是排除紧张、激动情绪的有效手段。歌的旋律,词的激励,唱歌时有节律的呼吸与运动,都可以缓解紧张情绪。

运动,旅行,散步等。当你盛怒时,可以干些体力活,也可以到操场上跑几圈,把因盛怒发出的能量释放出来。当你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时,你会感到筋疲力尽。这时你的不愉快心情就会基于平静,郁积的怒气也会消失一大半。

保持一些嗜好,在心情不好的,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毛泽东喜欢抽烟,周恩来喜欢喝酒,喜欢茶的喝茶,喜欢花的赏花等,以静制动。当人的心情不好,产生不良情绪体验时,内心都十分激动、烦躁、坐立不安,此时,可以默默的侍花弄草,观赏鸟语花香,或挥毫书画,垂钓河边,高声朗读,这些看似与排除不良情绪无关的行为恰是一种以静制动的独特的宣泄方式,它是以清净雅致的态度平息心头怒气,从而排除沉重的压抑。这种方式往往是知识型社会成员的选择。

离开不愉快的环境。当你受到不良情绪影响时,可以到风景秀美的公园、绿树成荫的大道上散散心,大自然的美景、绿色的世界、蓬勃的生机都能旷达胸怀,欢愉身心,忘却烦恼,消除精神上的紧张和压抑之感。可以外出旅行,离开不愉快的环境,给自己时间以适应调整。

很显然,负性情绪的宣泄方式有很多,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宣泄自己的负性情绪,主要取决于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和身侧的根源,而且,这些选择也是因人而异的,别人很适合的方式,很可能不适合自己。所以,我们应该在生活中不断地宣召,总结和发展适合自己的代价最低的负性情绪宣泄方法,并好好的运用它们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

第五篇:小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矫正对策

《小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矫正对策》

——专题讲座

适中中心小学 谢莉萍

针对当前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所致;通过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参加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等策略,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

心理学家指出:“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到学生中间去,做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培养人自觉的健康生活,成为健康的生活者,既为学习服务,又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生活的养成,使学生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那么,如何针对小学生心理障碍采取有效的矫正对策呢?

一、小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1.小学生自身因素所致

小学时期,小学生之间的交往渴望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不断扩大,但由于他们阅历浅,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从而使他们的交往,往往处于初级水平,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比如:人际关系焦虑就是因同学之间的矛盾没有及时得到正确处理而造成的暴力对抗、恐惧症等不良心理状态。所以,小学阶段个别学生很容易出现不合群、逆反心理现象,进而导致离家出走、逃学,甚至绝望、自杀行为。

2.家庭教育的偏差 父母过度溺爱和放任,是导致小学生心理疾患的直接因素。如今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大多只注重让孩子高兴、满意,孩子成了家庭中的“小皇帝”,父母任从孩子的摆布,百依百顺。逐渐养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久而久之,致使孩子性格偏执,自私狭隘,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当家长的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往往就会使孩子感到压抑和不满,进而使孩子产生疑惑、犹豫等心理疾患。

3.学校教育的误区

就目前的评价制度而言,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追求升学率,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小学生面对“升学”及择校就读的原因,不得不放弃自己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苦苦地追求考试分数。由于思想过度紧张、精神过度疲劳,失去了“人身自由”,这就导致学生恐学、厌学心理,严重者情绪失常、精神抑郁,出现个别学生离校出走或离家出走的逃学现象。

二、矫正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

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心理矛盾的时期,他们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自我认识模糊、自我评价过高、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往往表现出情绪丰富、情感脆弱的幼稚状态,心理年龄多数低于生理年龄,因而,稍遇挫折,心理就会失去平衡、就会产生烦恼和痛苦,所以,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给予引导和心理帮助,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对症下药,排除心理障碍。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它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一般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和应对方法有以下几种:、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的行为往往表现为 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好,我偏说那好;让我信这,我偏信那。处于“逆反期”的孩子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老师、父母越恼火,他们越反感,越叛逆,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对抗、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近年来社会上多发的青少年“逆反期”杀亲案(如徐力杀母案)、出走现象、自杀事件等无不说明,如果对学生的逆反心理疏导失当,将会发生多么惨痛的后果。

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首先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次是要求学生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他们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明白家长、老师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有时言语过激但都是为了他们好,自己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也就不会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己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后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长幼关系。消除学生逆反心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有极大的耐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增强自信。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学生一旦产生自卑心理,就会对自己的智力、能力、长相或风度等作偏低的评价,甚至因某一方面的不足就对自己全盘否定,觉得一切不如别人,顾虑重重,缺乏自信心,极大地阻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

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创伤、性格因素、家庭教育问题以及需要得不到满足等。在小学阶段,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大多缘于家庭问题,有的父母离异,有的家庭比较贫困;也有的学生是因为能力比较低,成绩不如同学,受到同学的轻视。现在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并不少见,这就更加要引起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关键是使学生对自己现存力量感到满足!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他们身上的优点,使其对自身做出正确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是要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工作中,我们常用的方法是联合各科教师共同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让他们不再觉得自己什么都弄不好,反而感受到只要自己努力,也能受到肯定;最后是引导学生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克服自卑。作为教师关键是要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过勤奋努力,在某个方面做出成绩来。在这方面,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某小学五年级的小瑶是家里的独生女,本来家庭条件优越,学习成绩优秀,可后来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原本的天之骄子自从失去父母的百般宠爱,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抑郁寡欢,总觉得自己在班里抬不起头来,伴随而来的是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了解了这一情况后,谢老师开始与她接触。一方面通过与她沟通,让她正确面对家庭现实,要求她要欣赏自己、相信自己,并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一定要通过改变自己来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关心支持。谢老师还帮她制定了学习计划,同时联合各科教师共同为其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各学科教师都乐于鼓励帮助小瑶,班主任余老师在班集体活动中给予了小瑶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班中同学在余老师的影响下,也纷纷伸出友爱之手,让小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到自己被重视。当自信重回到小瑶身上的时候,一切就开始改变了。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区重点中学----实验学校。在她寄给谢老师的贺年卡中,她深情地写着:“谢老师,谢谢你给了我自信,让我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消除敏感与脆弱心理——锤炼意志。

目前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是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长大,成长的道路一帆风顺。上了小学以后,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与同学的交往上都容易遇到挫折,一旦遇到挫折问题就来了,脆弱的心理素质便暴露无遗。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学生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最后是教给学生释放消极情绪,摆脱悲观失望的方法,即通过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注意力,多结交知心朋友,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如看心理医生)等。

除此之外,还有孤僻、抑郁、闭锁、冲动等心理障碍,这些学生心理的不正常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就大多数学生而言,智力差异并不悬殊,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发展存在的差异。而心理因素是主要的非智力因素,健康的心理因素能补偿智力因素的缺陷,调动人的潜能,推动智力发展。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对症下药,排除学生心理障碍非常重要,在这方面,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还有许多路要走。

(二)、防患未然,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开设心理教育讲座,定期培训教师,使之适应新时代心理教育的要求。我们都知道,处于改革开放的年代,人的复杂心理现象是随之派生的产物。作为受家庭与学校、社会等多重爱护和指导的学生,仍无法例外地接受着各种心理困扰。他们自身的心理负荷是否合理,人格与道德品质的构成否正确,能否树立人生目标、拥有追求成功的勇气和韧性以及独立、判断、决定的能力?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以这种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的发展与运用,以意志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从人生的早期把握科学、合理的心理发展规律。

在学生这个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教师的教学行为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将会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为此,培养一支适应儿童心理健康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管理者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

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需要呢?我认为首先取决于教师教学的儿童化程度的高低。因此,我也着重从这方面培训教师。通过外聘人员,开设心理教育讲座,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辅导员的教学方式进行指导,使其熟悉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使其教育方式适应新时代心理教育的要求。使教师的教学能注意直观性、趣味性,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除此之外,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多参加小孩子的各种游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去了解小学生的语言、思维、快乐及需要,从而根据儿童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也是我们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另一重点。教师在参与孩子的活动时,要放下成人的架子与老成,怀着一颗童心融入孩子们的世界,走进他们独特而五彩缤纷的心灵空间,做孩子们的知心大朋友,建立起平等、信任、友爱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加强教育教学渗透,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应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为此,我要求担任各学科教学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科中所蕴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渗透,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结构。如利用语文课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利用科学综合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品课中对学生进行抗挫能力、承受能力的培养,利用音乐课中歌曲稳定学生情绪,使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并通过课堂气氛的营造、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行为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开展各种体验活动,有的放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现在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太多长辈的呵护和溺爱,部分学生因为家长的过分溺爱与保护而产生了依赖心理,缺乏独立、判断、决定的经验和能力,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顽固、执拗而且容易自卑,意志力低,在与同学的相处交往中容易产生障碍,同时伴随而来的是能力低下,学习成绩一般。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状态,我有意识地开展以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为目的的体验活动,创造锻炼学生克服挫折的环境,组织学生磨练意志,培养抗挫折能力。如耐力训练、智力障碍赛、恶劣气候的适应以及诱惑抵御等。通过这些交替进行的实验,我发现在人际交往、自制力、抗挫能力等方面,学生们前后的变化非常明显。训练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开始表现出一种独立性,表现出坚韧与自制,在同学之间能更自觉地互相沟通,互谅互让,搞好团结。以前每逢刮风下雨,总有个别同学借故缺课,或者因一点小病就请假,影响了学习,而现在这样的情况在学校已不复出现。学生在体验活动中获得了直接经验,意志力得到锻炼,这为他们以后的成长注入了心理上的 “病毒免疫”。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角色扮演的体验方法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角色扮演,就是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如扮演班长、教师、家长、服务员等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调节、变换自己的角色,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增强社交体验。角色扮演训练法对于消除学生心理困扰,促进学生的心理品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通过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现时生活情景,可以宣泄和释放压抑的情感,达到排除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目的。角色扮演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求扮演者站在所扮演的角色的角度上认识事物,思考问题,开展行动。这样,从扮演者来说,角色扮演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理解他人的过程,这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化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在开展体验活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加以具体的指导和配合,学生有进步就及时给以肯定,用鼓励、赞扬来提高学生克服困难、完善自我的信心,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设立学校心理辅导室,及时发现、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任课老师的确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光有任课老师还远远不够,对于更深层次问题的学生,还必须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采取更专业的方法,对症下药。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以便更好地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相对于任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则根据学生不同的意志类型,采取个别辅导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在咨询过程中,对较执拗、顽固的学生,心理辅导老师会从自觉性、目的性和原则性等方面着重辅导、培养,目的在于让他懂得执拗、顽固与坚韧性的品质是相反的,使他在训练中逐步转化。比如四年级有一位学生在前段时间上课经常搞小动作,并且故意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对他进行点名批评,但他表现出一种抵抗的态度,知错不改。后来心理辅导老师经过一番思考,转换一个角度,找他个别谈心,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为他分析执拗、顽固对他成长的危害性,具有坚韧性的品质则能赢得同学们的喜欢、支持和老师的好评。并同任课老师配合,当他一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慢慢地,该学生在感觉自己受到老师关注同学喜欢之后,不再表现得那么执拗和反叛,开始接近同学,接近老师,乐于为集体出力。在不知不觉中,他终于接受了劝告,成为一个遵守课堂纪律、受同学们喜欢的学生。

对于胆小的,独立性不强的,容易接受消极暗示的学生,则要及时培养其自信、果断、勇敢的品质。心理辅导老师会联合班主任特意安排他参与一些必须独立完成的活动,比如训练其提高发音,独立发表意见,或者当众演讲等,以各种方式来提高他们的信心与勇气。对于举止冒失、轻率的学生,心理辅导老师则从培养其沉着与耐心等方面入手。采用的方法之一就是选择一些成功人士的传记,用故事的形式让他们正确理解果断、勇敢的含义。

面对活动力过强的、不懂自制的学生,心理辅导老师采取的方法就是培养其控制行为的能力。通过同任课老师配合,在学校及班队开展的活动中,让其担当重要角色,将其好动的特性转化为服务能力。既磨练其意志,使他们的行为从消极的一面走向积极的一面,又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一种合理的发挥,达到自觉规范的效果。

有的学生存在缺乏毅力的表现,比如在学习上怕吃苦,学什么都不持久,半途而废。心理辅导老师会根据所分析的具体原因,通过长时间的跟踪,对其进行意志的坚韧品质的训练,使他们得到启迪与激发,产生学习的毅力,提高了成绩。

确实,学校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了宣泄的机会,由于心理咨询老师能及时发现,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因此,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精神压力,解决学生思想上的疙瘩,克服其心理障碍,使学生恢复了良好的心理状态。

总之,我们的目标在于通过对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对他们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和坚强意志品质的磨练,使他们从小就能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具有克服困难、不怕挫折、正视自己、正视人生、改善自己的能力。养成自我监督、自我分析、自我振作、自我强化、自我优化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美好的形象,做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成功的人,做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我想,这也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时刻不忘的新时代的教育重任。

下载浅谈狂热情绪的产生及其矫正(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狂热情绪的产生及其矫正(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正策略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正策略 摘要:一个班级或一所学校里品德行为不良的学生虽属少数,但其负面作用却很大,给正常 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若这些有品德行......

    矫正思想汇报(共五篇)

    0 2020 矫正思想汇报 ?努力提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自觉性。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3 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义务的第 1 条。本站今......

    演讲中紧张情绪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样例5)

    演讲中紧张情绪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一、紧张原因剖析 1.自卑 演讲紧张的第一个原因是自卑,这是由中国传统文化造成的。 人们从小就受到“言多必失”“枪打出头鸟”“沉默是......

    大班情绪教案(共五则)

    《大班情绪教案10篇》这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大班情绪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辨别几种常见的面部表情去感知、判断人的良好与不好情......

    管理情绪三部曲(共5则)

    管理情绪三部曲 【主题背景】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身体迅速成长,性腺机能也开始发生作用,从而引起生理心理的一系列变化。在情绪发展上,与小学生相比,其情绪表现和感受不再像小学生......

    情绪调查问卷(共5篇)

    商院学生对情绪调控的调查 为了更好的掌握商院学生情绪相关问题,我们为此做以下调查,谢谢大家的配合: 1. 你现在就读的专业是:________________ 2. 你平时容易心情不好吗? ○是......

    学生会产生办法(共5篇)

    学生会干部选举办法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长发中心小学 1、选举要求: 一、 分步竞选,公平竞争。 由于本次学生会改选为全面调整,参与竞选的同学人数较多。我校结合学校......

    浅析官僚主义及产生原因(共5篇)

    浅析官僚主义及产生原因 ● 丁振宏 《长城在线》 2003-8-7 10:58:28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买入价的血肉联系,党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