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班主任工作的协调能力
浅论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协调能力
电话:***邮箱:709555542@qq.com 班主任是班级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班级有数十位学生集合在一起学习、娱乐、生活,如果缺少班主任的带领和协调,那么,要形成一个有凝聚力、荣誉感、自豪感、成就感的班级集体,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在全民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班主任也应将“和谐”理念引入班级的管理和协调上来,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理顺、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以达到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提升班级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班主任应协调哪些方面的关系呢?
一、协调好班主任自身与学生的关系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若存在一种亲密无间、形同鱼水的关系,班级的一切工作便会顺理成章,一切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若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同水火、格格不入的话,即便是制定最最严格的班规班纪,对班级工作的开展亦是无济于事。那么,班主任应怎样协调自身与学生的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呢?
首先,班主任得充满爱心、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须得加强自身修养,在做学问与做人上都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让你的学生信任、爱戴、尊敬甚至崇拜你,让他们都被你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同时,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关心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也就顺利、通畅了。据说,学生敬仰、崇拜魏书生,就像基督徒敬仰、崇拜上帝一样!班主任的人格魅力达到这种程度,还有什么工作做不好呢?
其次,班主任应该对自己的学生性格、志趣、学习状况、家庭及学习习惯了如指掌,应该对班上的近期、中期、远期奋斗目标胸有成竹,而且矛盾的特殊性告诉我们,在形成勤奋学风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个性差异的学生,教会他们学会学习,掌握好学什么,怎么学;针对全班优生中生差生,协调他们,把握好教学基准点,分类辅导,结合近期、中期、远期三大奋斗目标,实施教育和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其毅力,让每个学生学习有信心,使学生乐学善学。
班主任对学生长期的、真心的付出定会让学生理解老师的苦心和用心,当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是真正为自己好并按照老师的期望去塑造自己的言行甚至是灵魂时,教育的目的便达到了。
二、协调好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
科任教师同样担负着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因此,他们与学生间的关系也应当是和谐的、亲密的,否则很难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但科任教师不如班主任与学生那样朝夕相处、交往频繁,也不如班主任与学生那样关系密切。再加上各科任教师在业务素质、道德水准、工作态度、个性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他们与学生的关系也会存在程度上的差异。班主任所要做的,应力争使每个科任教师都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能出现学生对科任教师感情上的隔阂。班主任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各科任教师多一些亲近学生的机会和氛围,如班队课,有时可让学生邀请一位或几位科任教师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参加,让老师讲讲学习方法,或对班级的期望等等,从而缩短师生感情上的距离,直至关系融洽。做老师的都知道,学生喜欢你这个人,他便会对你所教的这门课感兴趣。班主任所创造的时机,也正是为使学生对每门功课的学习都保持应有的热情,不至于出现偏废现象。
三、协调好班主任自身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
马卡连柯说:“哪里教师没有结合成一个统一的集体,哪里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教育过程。”重庆市黔江区冯家初级中学郑清安
任何学生的成长,都是教师集体努力的结果。班主任要协调好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形成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不可缺少的条件。
1、维护科任教师的形象,树立科任教师的威信。要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就要尊重别人。班主任对科任教师的尊重,正是以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应尊重他人。对科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偶尔出现的失误,班主任要在班级做正面的解释,增强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在同事中不能把科任教师的失误加以扩散,更不能以次讽刺、挖苦科任教师。班主任听到学生对某个老师做出片面的、不正确的评价时,应明确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切不可水顺水推舟、火上浇油。在这方面,我有这样一种做法:“贬低”自己,抬高老师。在班级中,适时地向学生灌输老师都很能干的思想,从而树立起学生对科任老师的崇敬。而对自己,则说,跟这些老师比起来,算我最没什么可说的了。学生对此会一笑置之。其实,他们对班主任的长处熟知于心,他们并不会因班主任这样说而看不起他(她)。相反,他们会明白班主任的一片良苦用心而更加努力学好各门功课。
2、班主任与科任教师要志同道合、步调一致、目标统一。所谓志同道合、步调一致、目标统一,就是班主任邀请本班科任教师共商班级大事,让班级奋斗目标获得科任教师的认可,争取科任教师的支持与配合。一个人的能力、水平、精力毕竟有限,因此协同作战、配合行动在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班主任应与科任教师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发,班级工作定会事半功倍。
四、协调好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学生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着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效果,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又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对教师的态度和感情,影响学校整体的形象。因此学校要妥善协调好与家长的关系,而实现学校与家长沟通的重担通常都是由班主任肩负起的。
首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班主任和家长共同的目标,是双方沟通的基石,也是班主任沟通家长的动机,所以班主任要了解每位学生父母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别、家庭成员、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以谦和的心态、真诚的态度与家长沟通,针对不同的家庭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其次,班主任作为一个教育者,有着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并向家长介绍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家长素质和家教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要虚心听取家长对学校、班主任以及授课教师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最后,班主任对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并了解学生在家的状态,并适时沟通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共同探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式方法,注重家长的反馈,建立良好的沟通网络。
五、协调好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同学之间难免发生矛盾、摩擦,动起手、打起架来皮破擦伤的现象也不是没有,这样的话势必要牵动家长,而家长之间由于心疼各自的孩子吹胡子瞪眼的时候也不可避免,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我们做班主任的从中“斡旋”,引导家长从大处着眼,从长远考略,将矛盾化“大”为“小”,化“小”为“无”,让学生之间共建“同学友谊”,“同窗之情”。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应引导学生互助友爱、和谐共处,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
六、协调好学生与社会的关系
作为开放系统的学校,其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的影响。班主任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社会中蕴藏着的丰富教育资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影响,如:与社会机构建立联系,为学生参观、学习、劳动提供条件: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
况和特殊教育要求聘请一些关心学生成长、拥有一定特殊经历、特殊技能并有一定教育经验的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辅导等。
七、协调好班内学生之间的关系
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应注意三个方面:首先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关系。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伴是学龄期学生的“关键影响人”,良好的同伴关系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在班级中,班主任应协调好学生个体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帮忙,让学生在认识自我、关心自己的同时,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从而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其次是协调好学生中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在班级中正式组织有班级委员会、班级团支部等,是由于工作需要而产生的,组织内有职责权的分配,领袖人物是由学校或班主任任命或同学选举产生的。非正式组织是以共同的心理需要为基础,以相互间的感情为纽带,为满足共同的需求而产生的结合体。组织中的领导主要是由成员推举的,威信高,影响力大。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如果目标一致,就会对班级建设产生良好的正面影响,如果不一致,有时会产生消极作用,甚至是破坏性力量,所以班主任要重视非正式群体的客观存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情况,了解非正式组织形成的背景、原因、思想倾向,成员构成以及领导人物,区别对待,因势利导。对产生积极影响的非正式群体要热情支持、积极鼓励,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扶持,使之与班级正式组织协调一致,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使班级管理更有成效,为班级的发展发挥光与热。对产生消极影响非正式组织,则通过群体疏导或领导角色转换等手段,使它的目标与价值规范等逐步与集体统合起来。
第三,要协调班干部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班干部要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有群众基础的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会较少。对于选举出的班干部要严格要求,绝不偏私。此外,还可实行班级管理轮流制,让更多的学生参加班级管理。
八、协调好班级与学校各团体的关系
一个学校中总会有一些学生社团——学生会的这个部、那个部,这些社团是学生们参与学生管理,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必不可少的平台。这些学生社团之间彼此牵制,互相配合,为学生服务,又参与学生管理,与各个班级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班主任需协调好班级与这些学生社团的关系,真正利用好学生社团,使学生从中学到知识,真正对自己有帮助,有提高,真正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九、协调好班级与学校、与领导的关系
班级作为学校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的生存与发展都受到学校这个大环境的监控,它不能脱离学校的教育目标、规章制度、组织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独立存在,班主任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得力助手和中流砥柱,首先要深刻领会学校的教育目标、发展战略并将其作为制定班级目标、工作计划的依据,以使班级在大的方向上与学校是协调一致的。在工作中班主任要协调好与领导的关系,主动支持校领导的工作,积极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努力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同时班主任应主动及时地向学校领导汇报自己的工作,反映班级及学生的情况,邀请学校领导参加班级活动,深入了解班级情况,并就存在的问题与领导进行商议,自觉地将本班的工作置于学校领导的监督之下,争取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帮助。努力做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与学校领导构筑畅通的沟通渠道和良好的沟通秩序。
综上所述,班主任若能协调好以上各方面的关系,班主任工作将会更加得心应手和卓有成效。作为直接受益人的学生,得到的则不仅仅是学业上的进步,还有许多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班主任若能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协调工作,则 “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建设目标一定会很快实现。
第二篇: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
作为“重点班”的副组长,上有组长,下有组员。协调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在策划书撰写,修改,推销的过程中,时常有组员间意见不合,组员对组长决策不理解,组长对组员作业不满意等情况。不过最后我们组还是达到了共同协作,完成任务。在协调组内关系,解决矛盾中,我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很大提高。
策划能力:
之前对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再是多次修改策划书,在推销策划书时获得的各方意见。让我以后做一份策划时,考虑的问题更细致,分析更全面,角度更多。比如决定一个辅导班地址时,不能单凭感觉与“学生多”这表面现象,要做地理调查分析,分析不能从“学校数量”的单方面分析,“每个学校的具体人数,当地的辅导班是否饱和,我们的辅导班大约能占到生源总数的几成„„”多方面考虑。
社会适应能力:
在推销策划书时,我们走访了大大小小的教育机构。为了达到目的,想办法不让接待人员一口回绝,与接待人员交谈时简单全面的介绍,通过观察发掘对方的真正想法与顾虑,最后还要利用人脉资源„„这都使我更认识社会,分清社会与校园的区别,学会了一些社会上较为肯定的沟通方式等。
一、第二章第二节营销策划主题的具体运作。以往我在确定主题时,总是先通过自己的主观想法,按照自己的感觉、兴趣进行。获取到的是没有切中要害,无关紧要的,起不了大作用的主题概念,也没有反复的提炼。在学习后,我学到了确定主题时应掌握的6个方面,从客观出发,从顾客需求,产品理念,区域文化,经济发展中选择。再对确定的主题进行提炼,系统的论证。是否个性、丰富、符合实际、迎合顾客„„这才是一个策划好的开头。
二、第三章第四节营销策划书,是营销策划书的规范写法,之前写策划书我总是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思路,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想不到就不写”的模式。在学习之后,我掌握了策划书的基本结构。尤其是SWOT分析,是一份策划书的关键,也是在我们推销时,各机构最看中的地方。在以后撰写策划书时,我就知道策划书的写法,以及该着重的地方。
三、第七章第一节市场细分。我们总是想象自己能有一个产品,可以适用所有人或者很多很多人,然后能赚到很多钱。通过对市场细分的学习,让我明白无论哪一家企业还是哪一种产品,只能满足市场的一部分。不仅如此,市场细分还有发现机会,掌握特点,提高能力的再用。根据细分原理,我为对自己的产品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受众。相信在以后对企业,产品的策划中,我会更加准确地细分市场,找到目标。不是想象“我要一个很多人都适合用”的东西。
一.元宵策划原理:弥补个人理论知识不足,实际能够完成一份策划。
二.营销策划人:培养了一个策划人该有的素质能力还有思维,用于各方面。
三.营销策划实务:企业对自己产品的细分,广告与促销开展,价格策略等。
第三篇:班主任如何做好协调工作
班主任如何做好协调工作
[摘要]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班主任也应将“和谐”理念引入班级的建设和管理上来,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不断理顺、协调各方面、各人员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从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碰到的问题着手,着重阐述了班主任应协调哪些人员之间的关系,以使班级管理民主和谐,教师之间协同合作,学生相处融洽愉快,从而建立“和谐班级、和谐校园”。
[关键词] 班主任班级协调关系
班级可以看作是一个微型的社会,而班主任则是这个社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一个班级管理得好,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学生身处其中不但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老师身处其中也会觉得轻松愉悦、事半功倍,有成就感和威望感。否则学生心生怨言,教师身心俱疲。如今在党的领导下我们都在创造和谐社会,建立和谐家园;班级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也应该以和谐为目标。新时代的中学班主任该如何树立“和谐”理念,采取有效的工作方式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以创造最佳的教育环境呢?我认为班主任需要处理好下面几个关系:
一、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
协调好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这是协调好其他一切关系和建设好一个班集体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关系融洽和谐,班级工作会井然有序,遇到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若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同水火、格格不入的话,即便是制定严格的班规班纪,班级工作也难以开展。那么,班主任应怎样协调自身与学生的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呢?用一句话来概括班主任的工作,那就是“爱的教育”。首先,班主任得充满爱心、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充满爱心地对待学生处理班级事务和例行公事地处理班级事务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让你的学生信任、爱戴、尊敬甚至崇拜你,让他们都被你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这是每个班主任应该追求的目标。学生总是从最感性的一面来看班主任,觉得班主任公正、学识渊博、有责任感、值得信赖,很自然地就会认同班主任,听班主任的话,希望在班主任面前有好的成绩和表现。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也就顺利、通畅了。据说,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学生敬仰、崇拜魏书生到非常厉害的地步,魏书生一个月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外讲学,他不在的时候跟他在的时候没什么两样,说明魏书生的管理已经深入人心了,班主任的人格魅力达到这种程度,还有什么工作做不好呢?
“爱的教育”的前提是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性格、志趣、学习状况、家庭及学习习惯应该了若指掌。孔子的“因材施教”是建立在对学生个性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如今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班主任需要有包容心和欣赏力,同时针对个性差异的学生,教会他们学会学习,掌握好学什么,怎么学。除了学习之外,班主任还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特长,给学生的人生计划给出建议。班主任不仅是管理者,也是学生的精神导师,也许会成为对学生影响最深的人。针对全班优生中生差生,协调他们,把握好教学基准点,分类辅导,结合近期、中期、远期三大奋斗目标,实施教育和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其毅力,让每个学生学习有信心,使学生乐学善学。
班主任对学生长期的、真心的付出定会让学生理解老师的苦心和用心,当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是真正为自己好并按照老师的期望去塑造自己的言行甚至是
1灵魂时,教育的目的便达到了。
二、学生与科任教师的关系
协调好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这是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和学生学业全面进步的基本需要。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不可避免地要与教育者间产生被教育与教育的关系。有的学生偏科,他们不喜欢学哪科,就可能不喜欢教这科的老师,有的甚至对老师还有敌对情绪。而科任教师不如班主任与学生那样朝夕相处、交往频繁,也不如班主任与学生那样关系密切。再加上各科任教师在业务素质、道德水准、工作态度、个性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他们与学生的关系也会存在程度上的差异。班主任所要做的,应力争使每个科任教师都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能出现学生对科任教师感情上的隔阂。班主任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各科任教师多一些亲近学生的机会和氛围,如班会课,有时可让学生邀请一位或几位科任教师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参加,让老师讲讲学习方法,或对班级的期望等等,从而缩短师生感情上的距离,直至关系融洽。做老师的都知道,学生喜欢你这个人,他便会对你所教的这门课感兴趣。班主任所创造的时机,也正是为使学生对每门功课的学习都保持应有的热情,不至于出现偏废现象。总之,教育学生多注意与老师沟通,把心态摆正,要全面发展。让学生觉得每一位老师都是很关爱学生的。
三、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关系
协调好班主任自身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这是构建和谐的团队和形成教育合力的有力保障。马卡连柯说:“哪里教师没有结合成一个统一的集体,哪里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教育过程。”任何学生的成长,都是教师集体努力的结果。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是一个团队,班主任如果协调好和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就会形成巨大的合力,形成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三赢的局面。
1、班主任要虚心听取科任教师对本班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反应。
班主任一个人对班级情况的了解总是有限的、单方面的,还必须从任何教师那里获取班级信息。有的班主任喜欢听科任教师对本班学生的赞扬,而不愿听取科任教师对本班学生的批评,认为扫了自己的面子;也有的班主任对科任教师反映的情况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并不认真解决;还有的班主任会袒护本班学生,怕班级不好情况传出去会影响班级形象、影响自身仕途。这些现象都是班主任应当加以注意并力求避免的。班主任应抛弃一切不正确的思想观念,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经常与科任教师互通有无,齐抓共管,要求统一,从而更好地搞好班级的管理工作。
2、维护科任教师的形象,树立科任教师的威信
要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就要尊重别人。班主任对科任教师的尊重,正是以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应尊重他人。对科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偶尔出现的失误,班主任要在班级做正面的解释,增强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在同事中不能把科任教师的失误加以扩散,更不能以次讽刺、挖苦科任教师。班主任听到学生对某个老师做出片面的、不正确的评价时,应明确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切不可水顺水推舟、火上浇油。在这方面,我有这样一种做法:“贬低”自己,抬高老师。在班级中,适时地向学生灌输老师都很能干的思想,如:某某老师是区语文教育界的名人;某某老师常有文章发表在报纸、杂志上;某某老师篮球打得很棒等等,从而树立起学生对科任老师的崇敬。而对自己,则说,跟这些老师比起来,算我最没什么可说的了。学生对此会一笑置之。其实,他们对班主任的长处熟知于心,他们并不会因班主任这样说而看不起。相反,他们会明白班主任的一片良苦用心
而更加努力学好各门功课。
3、班主任与科任教师要志同道合、步调一致、目标统一
所谓志同道合、步调一致、目标统一,就是班主任邀请本班科任教师共商班级大事,让班级奋斗目标获得科任教师的认可,争取科任教师的支持与配合。一个人的能力、水平、精力毕竟有限,因此协同作战、配合行动在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班主任应与科任教师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发,班级工作定会事半功倍。
四、学生之间的关系
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这是疏导学生心理、避免学生发展消极因素的必要措施。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学生,他们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阶段,但生理发展往往快于心理发展。由于他们社会阅历少,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不成熟。每一个学生他们由于家庭背景家庭经济状况等不同,造成了他们的性格各异,有的好强、有的虚荣心强、有的胆小、有的自卑等,作为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学会融恰与同学相处,做一个大家都喜欢,受同学欢迎的人。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学生做好学生之间的协调工作:
1、协调好学生干部之间的关系
学生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有力助手,但由于个性、爱好、成绩、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等等差异,工作中难免出现分歧、矛盾,矛盾的产生会导致班集体出现混乱局面,班主任的工作也将处于被动状态。作为班主任,必须要教育学生干部一切从工作出发,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顾大局、识大体,精诚团结,分工协作;要建立起一个团结的、坚强的、可以带领全班同学前进的班委和团支部领导集体。这样,班主任的工作才会轻松而有效。
2、协调好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这类工作中,班主任常容易走进两个误区,其一是班主任为树立干部威信而一味批评同学,这样会造成学生不服、逆反;其二是班主任为从严要求干部而随意指责干部,这样会造成干部心思涣散,失去了学习与工作的动力与信心。班主任要做的,应是弄清事实真相,实事求是,重在平等待人,以理服人,从而协调好干群关系,使之更加团结,以有利于班级的发展。
3、协调好一般同学之间的关系
班上同学之间不正常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两个或少数几个同学关系过于密切,以兄弟姐妹相称,言行充满江湖义气,甚至形成帮派;二是由于某些原因,同学之间闹意见,互不理睬,反目成仇。这两种现象都是消极的人际关系,班主任应予以重视。如我曾带过的一个班级就出现过这两种情况,其一是有三个女生经常一起来往,一起聊天谈心,占用了不少学习时间;其二是班上的一些女生分成两派,互相仇视,传播坏话。对第一种情况,我肯定了她们之间珍贵的同学之情,但也指出她们不够的地方,引导她们建立一种团结友爱、互勉互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后来,她们的成绩都处于班级前列,并成为班级各方面工作的积极分子和中坚力量。对第二种情况,我则是搞清问题的结症所在,解开她们心中的死疙瘩,教育她们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培养她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情感观念。不久以后,这些同学都摈弃前嫌,和好如初。
五、学生和其他人员的关系
学生与本班同学及老师以外的人员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修养、心理健康等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作为学生最直接、最主要的管
理者——班主任,也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波动,消除对学生不利的消极因素。如学生与家长的关系,几乎所有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他们采用的方法不一定都科学合理,有时甚至是简单粗暴的。班主任要及时了解这些动态,以电话、信件、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联系,共同探讨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消除孩子心中的阴影,让他们能轻松上阵,争取成材;同时,班主任也要聆听和采用家长的合理化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处事态度和工作方式。
至于本班学生与外班学生及社会上各类人等的关系方面,主要是教育学生要严以律己,不要与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来往,避免近墨者黑;教育学生要宽以待人,学会有原则地谅解或忍让他人,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思想素养,让他们努力做一个完善的人。
综上所述,班主任如果能协调好以上各方面的关系,班主任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卓有成效。作为班级主体的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学业上的进步,还能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和道德素质,建立“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目标也会顺利实现!
(武冈三中张则龙422400)
第四篇:人际协调能力
人际协调能力:
通常所说的社交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它是人与人间相互依存、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以求发展的能力,是使个人的生存发展不妨碍他人的生存发展,而他人又积极配合个人的生存发展的能力。
相关问题及目的与评分标准
1.如果你工作很出色,你的领导对你偏爱,为了培养你而让你干了属于别人职责范围且相
关重要的工作。因此,造成同事对你有意见,你会怎么解决?
测试目的:将招聘者至于这种两难环境中,主要考察其人机协调的意识与技巧。评分参考:
好:能从有利于团结且能有效完成工作的角度考虑问题,态度积极,以委婉的方式使领导改变主意,同时包容同事对自己的看法,进行相关沟通。
中:很为难,但怕辜负领导的器重,私底下与同事沟通,希望能缓和或消除无悔。差:没有为难感,坚决完成领导的任务,不与同事进行沟通。
2.如果有一位同事和你的学历、资历、年龄等各方面条件一样且工作能力与业绩相当,而
此时有一个去德国进行深造的机会,领导在你们两人中间选派,你应该怎么争取这次机会?
测试目的:将被招聘者置于环境中,考察其人际交往协调能力。
好:能客观认识自己的所处环境位置,由于条件相当领导派谁都合理,同时也要意识到人为因素人际关系的作用,并用成熟的交往技巧,如能主动与上级沟通,以合适的时机与场合表达自己的意向,但不会故意和同事比较或者贬低同事。
中:对于领导的决定能正确看待,但是未能意识到人机关系作用,不去表达自己的意向。差:急功近利,贬低同事鼓吹自己。
3.假如有人对你的观点或意见发表无知或者不友好的意见,你会怎么处理?
测试目的:行为型问题。在遭到他人有意识的非难时的所作出的反应,来了解其人际协调的意识与技巧。
评价标准:
好:能针对具体情况,在不影响对方自尊心的条件下,巧妙的让对方意识到问题的所在,有成熟的解决办法,本着尊重事实的态度,友好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事不对人。中:随心情及场合选择或沉默或分辩,对事对人有时难以分清
差:放弃自己的立场去附和,或者以牙还牙,是对方陷入尴尬
注:(优 取值81-100 中 61-80差0-60)
第五篇: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协调:不可或缺的管理才能,使人迈向成功的力量。
一、高效沟通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意识,正是由于意识不同,人与人之间,就不可能永远保持一致,难免会出现意见不同,也会出现误会与争执,不论是让别人了解你,还是你去了解别人,唯有相互沟通才能达到共识。
1.名人名言
最受尊敬CEO,全球第一CEO,美国当代最成功最伟大的企业家,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说:“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2.关于管理沟通的三个50% 管理中50%的问题是因为沟通不够造成的; 50%的管理问题是需要通过沟通去解决的; 管理者50%的时间应该用于沟通。上述数据和声音告诉我们,沟通是管理活动和管理行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和其他一切管理者最为重要的职责之一,是人类行为的基础。但是,在现实的管理活动中,我们常遇到很多头痛的事情,如部门间无法协调,公众评价对你不利,你的想法别人无法理解,不知道如何表达不赞同的意见等,这一切说明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因此,对管理者而言,如何提高沟通能力,创造很好的环境,是具有切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二)沟通的重要性
使思想一致、产生共识; 减少摩擦争执与意见分歧; 疏导员工情绪、消除心理困扰;
使员工了解组织环境、减少变革阻力; 使管理者洞悉真相、排除误解; 增进人员彼此了解、改善人际关系; 减少互相猜忌、增强团队凝聚力。
(三)何谓沟通
沟通到底是什么?目前在学术界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0多年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F•丹斯教授就统计过,人们对“沟通”下的定义,已达126种之多。
大英百科全书:“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用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他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交换信息的方法。” 《韦氏大辞典》:“沟通是文字、文句或消息之交流,思想或意见之交换。”
西蒙认为,沟通就是“可视为任何一种程序,借此程序组织中的某一成员,将其所决定的意见或前提,传递给其他成员”。
沟通包含的几层意思:(1)沟通是信息的传递;
(2)沟通不仅要被传递,更要被充分理解;
(3)有效的沟通是准确地理解信息的含义,并非沟通双方达成一致的意见;(4)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反馈和理解过程。
(四)沟通过程的一般模型
(五)沟通的方式
1.如何认识沟通的方式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人无法只靠一句话来沟通,总是得靠整个人来沟通。” 哈佛大学调查显示:非语言沟通涵盖了55%以上的沟通信息。2.掌握语言沟通的技巧 3.说话要讲究方法 4.要用心用脑说话
5.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2)接收方
先入为主(第一印象)、听不清楚、选择性地倾听、偏见(刻板印象)、光环效应(晕轮效应)、情绪不佳、没有注意言外之意。
沟通无效实例2: 2.沟通漏斗效应
3.沟通的公式
4.无往不胜的说服法 举出具体的实例; 提出证据; 以数字来说明;
运用专家或证人的供词;
诉诸对方的视、听、触、嗅、味五种感觉; 示范。
(七)高效沟通的原则
1.谈论行为不谈论个性 2.要明确沟通
你说的话一定要非常明确,让对方有个准确的唯一的理解。3.积极聆听
4.站在对方立场上 5.主动性 6.时效性
(八)沟通类别 1.向下沟通
(1)下达指令、命令的要诀
当你向下沟通时,通常是指你用口头向你的属下下达命令指正或指导他们怎样做事。下达命令,最好一次一个为原则。下达指令,要循正常管道(组织程序)。态度和蔼,语气自然亲切。谈话要“清楚、简单、明确”。
不要认为部属很了解你的话,如有可能,请他复述一遍。如有必要,可以“亲自示范”给他看。细节部分,如有必要,最好“详加说明”。
2.向上沟通
下级向上级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意见的一种过程,如报告、请示或反应意见。1)下情不能上达的原因探讨
沟通渠道不顺畅、上级对下级的意见不重视、下级缺乏主动反映意见意愿。2)上级如何促进下级向上沟通
3)面对下级向上沟通时,上级主管应遵循的法则 上行沟通必须要持续不断地进行; 特殊情况除外,上行沟通不可越级; 不可有高高在上感觉;
要诚恳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对事情的看法; 要避免只挑自己想要的意见;
要从下级说话的速度、音调听出弦外之音; 要注意自己肢体语言可能带来的暗示; 要采取正确的回馈和后续行动。
((((5)和上级沟通时的建议
把上级的话,确认后,记在笔记本上;
尊重上级的面子和立场,不要当众给他难看; 有功劳要记在上级头上,避免“功高震主”; 切忌越级报告;
和新上级沟通,要避免开口闭口提及以前的上司如何如何做; 提出问题,同样提出解决方案;
对你提出的建议或决策有相当把握时,不妨表现出“信心十足”的模样; 提出你的观点、建议时,不妨“简明扼要”;
提供重大消息,最好有“书面资料”或支持性的“证据”; 意见相同时,归功于上司的英明领导;
双方意见相左时,先认同主管,再表达自己的意见,请教上司; 问题十万火急时,赶快敲定时间和老板商讨对策; 切忌“报喜不报忧”:有不利消息,就火速报告; 随时让老板明了状况,特别是在刚出状况之初。3.平行沟通
平行沟通是指在组织内各阶层间横向的一种沟通程序。(1)如何创造良好沟通的情境
跨部门沟通,要先取得其主管的许可;
每一个沟通者,要将重要结果向其主管报告。(2)平行沟通的技巧,也是跨部门沟通的成功要素 同事间要多注意礼节和人际关系;
和跨部门的高阶沟通时,先请我们的同阶主管先打电话或拜会一下; 就事论事,尽量协商出对彼此有利的结果; 有争议时,避免争吵,可请上司出面协商调整;平时要建立起互助、团队的良好默契。
二、有效协调
(一)协调能力的内涵
1.协调,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协调能力,是指为完成组织目标,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调整好组织活动各参与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减少内耗和摩擦,缓解或化解矛盾,达到团结共事、协调合作之目的,而表现出来的组织领导艺术,它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
(二)协调的分类
1.内部协调和外部协调
2.工作协调
3.人际关系的协调
是指个人或群体在交往过程中相互满足心理需要的过程。
(三)协调的主要方式 1.下行协调 2.上行协调 3.平行协调 4.组织外协调
(四)协调的基本要求
(五)协调能力的具体内容 1.有全局观念
2.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要注意下列四项:
(1)讲求语言的适用和效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和沟通对象而选择适用的语言,并注意与语气、音量、表情等因素协调配合;(2)注意语言表达的确切和简洁;
(3)注意语言的严谨和文雅。力戒前后矛盾,杂乱无章,粗俗不堪等;
(4)注意语言的动作和形象。要力戒沟通谈话时的声音沙哑、尖音、断音,以及坐立不安、摇头晃脑、手舞足蹈等毛病。
3.书面文字表达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1)条理清晰。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条理清楚;
(2)精炼简洁。文字表达要精炼简洁,有话则短,无话则免,力戒重复和啰嗦;
(3)重点突出。要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切中要害,重点突出,力戒长篇大论,空话连篇。
4.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1)善于团结是衡量沟通协调能力的重要尺度;(2)尊重他人是以沟通求团结的前提;(3)善于团结要有容人之量;
(4)能容、能忍、能谅,才能把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5.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
(1)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是管理者能力的重要体现;
(2)软环境一般是指组织内部的团体气氛,组织内部个人与个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成员间的工作配合是否协调等。
6.组织的软环境
(1)人际环境,包括上下级领导者的关系、平行单位之间人员的关系、领导者与下级成员的关系等。这些人员之间如果彼此了解、相互尊重、意见沟通,就能使组织形成一个上下一致、团结统一的战斗集体。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管理者就可能会心情舒畅地去创造佳绩,同心协力地实现工作目标。
(2)气氛,指一种对人产生心理影响的情感环境。在一个组织内,如果成员之间的气氛是和睦的、轻松的,那么,他们的关系就比较融洽,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就强,组织内部就团结。
组织风气是由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行为规范环境。7.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坚持原则性,管理者应坚持以人为本、顾全大局、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等原则,不能无原则地按照自己的思想意愿行事,不能无原则不负责任地评价某些人和某些事。
(2)灵活性,在原则性为前提下的灵活性,是指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灵活运用合适的沟通方法、协调技巧,当机立断,见机行事,化解矛盾,避免冲突,缓和气氛,激发活力,增进了解,和谐关系,使本人和本组织所在的工作环境向着宽松和谐的良性方向发展。
(六)有效协调的技巧 1.互相了解对方
作为上级的管理者应做到尽量了解下级,寻求认识上的协调一致;下级管理者要积极主动地去了解上级的工作习惯、工作意图、工作方法、业务专长、性格特点等,努力配合好上级的工作,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
尽量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作为上级领导,对下级既要严格要求,但期望值又不要太高,并应适当满足下属的各种需要;作为下级,期望上级对自己在各方面给予支持、委以重任等是正常的,但也不能要求太苛刻,应合理适度。
2.区分轻重缓急 首先,要分清是原则分歧还是无原则分歧。一般要先集中精力协调解决原则分歧和原则问题;
其次,要分清是认识分歧还是利益冲突。一般应优先解决认识问题,使大家统一认识,然后再解决利益冲突和利益矛盾;
再次,要分清是年深日久的矛盾还是新近形成、偶然发生的矛盾。一般要优先解决新近发生的矛盾和偶然发生的矛盾;
最后,要分清是孤立的矛盾还是牵扯面大、牵扯人数多的矛盾。3.彼此退让
彼此退让,是调解和解决日常纠纷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常用方法。4.适当运用中介 在协调工作中,当当事双方都很强硬不肯让步时,适当借助第三者的调解达到化解矛盾的目的,不失为一种解决内部矛盾的好办法。其基本要点是,寻求“中间人”牵线搭桥,请权威人士出面,在中间斡旋,使双方都做出必要的让步和妥协。在不失原则、不丢失面子的情况下,达到协调关系,解决冲突,化解矛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