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规:管制还是激励(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7:5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班规:管制还是激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班规:管制还是激励》。

第一篇:班规:管制还是激励

班规:管制还是激励

提起班规,我们往往把它和约束、规则甚至惩戒联系在一起,面对现实世界里屡屡出现的“雷人班规”、“另类班规”,我们不解、迷惑甚至无措,是学生不好“管”,还是教师不会“教”,班规,是教师治班智慧的集中体现,还是学生自主管理的最大展示?今时今日,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班规?

“我生性不爱受困,常常违反班规,班主任常罚我抄班规20遍,我只好3支笔一起握。我常对人说,我的一手好字就是这么练出来的。”这是作家韩寒对“班规”的调侃。

虽是调侃,但不难看出“班规”给人留下的坏印象。更有甚之,我们在现实中,常常看到各种各样的“雷人班规”、“另类班规”:迟到1分钟,罚款1元,早恋罚款20元;考试落后5名,首次处以30元罚款,如果不交就会被记入“诚信档案”;不准带手机到学校,一旦发现就没收,代管到毕业„„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规,一个只对班级组织所有成员产生效力的规则,可能只有寥寥几条,也可能多达几十条,但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但提起班规,为什么教师头疼,学生难受,媒体热炒?

没有班规,不成方圆?

在教育网站K12的一个班风论坛上,一位教师晒出了自己制定的“班规”:

一、自信、励志、合作、竞争是本班的班级精神。

二、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团结向上、自强不息、全面发展、不骄不躁、纪律严明、永不言败是本班的班风目标。

三、具体管理办法:分出勤、卫生、奖励政策若干章节。

在出勤章节,该教师下设3条:课堂旷课每次扣3分,迟到每次扣1分;早操、课间操每缺一次扣2分;集会或集体活动无故不参加每次扣3分。„„

与上述那些“雷人班规”相比,这个班规显然是比较“正常”的。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王晓春老师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的班规:“把‘自信、励志、合作、竞争’写进班规,只是教师表达自己的主观愿望而已,‘自信、励志、合作、竞争’都不是能‘规定’得出来的,没有可操作性。计分、评比这么繁琐的事情,只能浪费师生的时间。”

其实,不管是“另类班规”还是“正常班规”,它们都有相似之处,都与“惩罚”联系一起,不管是罚钱还是扣分,反正是“一罚了之”。为此,有专家反对用班规管理班级,认为这样做太过于功利,把教育简单化、技术化,但现实是,很多教师对班规持支持态度。

“教师光说不行,现在这些孩子,谁听你的?必须动点真格的,先让学生明白这点,班主任接下来的管理才能合理合法、有理有据,才能让学生信服。”而所谓动真格的当然是罚,抓手无疑是“班规”。

“作为班主任,毫无疑问,首先应把建章立制作为最初班集体建设的重点,有了制度,才能形成集体。”一位班主任告诉记者。

“很多班主任带了多年班,管理能力强,经验丰富,也能利用个人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可就是不太重视制定班级规则,遇到问题逐个解决,哪有漏洞就堵哪儿。这样不仅自己辛苦,管理不好班级,也教不好学生啊。” 提起班规,班主任也有自己的委屈。

事实上,很多老班主任给新班主任传授经验时,大多会强调班规的重要性。在一些老师的心中,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绝招之一,就是别具一格的班规。“看了那些细致的班规,我自叹弗如。”很多教师是带着仰慕的心态,效法魏书生,学着制定自己班规的。

“班级,是一个群体。群体,首先是秩序,然后是发展。秩序也好,发展也罢,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有一种公约力。而班规就具有这样的公约力。”天津市杨村一中副校长、德育特级教师周玉波也这样说。

问题出在哪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大概是老师们最爱说的一句话了。可是我觉得许多校长和班主任只是用这句话,为自己任意出台各种‘土政策’做借口,很少有人认真探究,所谓‘规矩’是怎么产生的,它的使用范围如何,实际效果如何。”王晓春说。

规矩是怎么炼成的一位老师讲述了自己班规的诞生记:

分析:本学期,本年级一半以上的调皮捣蛋者来到了我们班,行为习惯不良的多,学习习惯良好的少;带好头的人不多,带坏头的倒不少;成绩好的不多,成绩中下等的不少„„

策略:红军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统帅千军万马;小小一个班级,不用过于繁杂,要简单易行。

为此制定三条班规,不能迟到,违者扣分;按时上交作业,违者扣分;抄袭作业或者考试作弊者扣分。重大违纪由教师另行处理。

“这三条班规,看似稀松平常,但用来治班,绰绰有余了。”该老师不无得意地说。

这样根据班情制定的班规,会产生效果吗?

“我每接一届新生,都会指导他们制定班规,但是从不代替他们做。班规从哪里出来,由谁制定,是班规能否坚持下去的关键。”“班主任工作半月谈”领军人物、全国知名班主任、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一中教师郑学志显然对上述班规的“出炉过程”并不认同。

“很多老师反映,他们的班规为什么执行不下去,而且常常中途流产?我想关键原因就是他们的班规是老师自己制定的,一厢情愿地想管住学生,因此,班规一出台,就和学生形成了对立。”郑学志说。

在他看来,一个好的班规,应该是学生自己主动提出来,并且在他们中间反复酝酿、成文和修改,最后全班同学表决通过,这样学生才会从骨子里认为,这个制度是他们自己的,他们没有理由不遵守。

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周玉波从心理学角度对班规进行了解读:“班规毕竟是一种约束力,而约束力大多是使人不舒服的。所以,班规的关键是心理认同,心理认同的事,天塌下来也会集体顶上去,心理不认同的事,树叶落下也会四散避开。所以,制定班规之前,打造认同的心理环境更为重要。”

如何打造-种认同的心理环境,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充分发扬民主,让全班同学反复讨论班规,这个过程就是心理认同的过程。与郑学志老师一样,周玉波认为,班规最忌讳的是班主任硬性规定,或是班干部硬性规定。

2005年,《现代教育报》曾经刊发了《美国中学制定班规的四个方法》一文,受到一些老师的追捧。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看到,美国中学制定班规有以下

四个方法:建立契约、探讨规则、分享问题、描述理想。

以建立契约为例,在制定规则之前,教师会先问学生4个问题:你们希望我怎么对待你们?你们希望如何相互对待?你们认为我希望如何被对待?如果有了冲突,我们应该如何相互对待?接下来,学生分小组讨论了这些问题,并把回答写到一张有表格的大纸上张贴出来,这就是班规。而以描述理想为例,教师会让学生分组描写他们理想中的班级,然后把文章里“最重要的词或短语”画下来,从中选出最有代表性的5个词语或短语在班上分享。这样,一个简单明了的班规就出来了。

对照中美班规产生过程的不同,我们发现,不同的教育思想,决定了班规的诞生形式,决定了班规的内容,决定了班规的有效性。

但很多老师还是有疑惑,班规,应该规定些什么?

“惩戒”还是“激励”

2008年,一则“温馨班规”的新闻再次吸引了大众的眼球。

事情源于郑州市二七区实验小学的一次“班规”尝试:以各班级为单位,由学生集思广益出台班规,以班级制定的标准来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惩戒:学生上课捣乱,倒一周垃圾、罚跑步;桌凳摆放不整齐,搬走凳子,站着听课;犯了错,唱一首歌或表演跳舞、讲故事;不爱护公物,把自己最心爱的文具让别人代管3天再使用„„作为郑州市二七区教体局进行教育惩戒的试点学校,实验小学的“温馨惩戒”赢得了褒贬不一的“回头率”。

其实,班规为什么一直以来饱受诟病,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民主化”程度不够,更是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班规意味着惩戒,而教育惩戒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

尽管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教师正当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做法。但现实中,该不该惩戒,如何惩戒,尤其是在班规中如何体现惩戒,都是争论不休的话题,一直没有定论。

对此,周玉波建议,好的班规应该以奖赏为主,但必须兼有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但一味惩戒的教育会使教育畸形。让他担忧的是,现在的班规大多还是停留在以惩戒为主的习惯思维中。

“以惩戒为主的班规不是不可以,问题是我们要改变一种认知上的框囿,班规不一定都是刚性力的。刚性力有着极大的规束作用,但也容易给心理带来伤害。”周玉波说。

在郑学志看来,班规不仅仅体现出对学生的约束,也不仅仅是体现出教育的惩戒,如果班规仅仅是这两个作用,那就把班规最美好的东西丢掉了。

“班规最重要的灵魂,应该是教育,而不是约束和惩罚。这是班规和其他任何一个行业规定、任何一种法律制度规定本质不同的地方。班规重在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孩子的美好品德,给孩子提供最好的自主发展的环境。”郑学志说。

风靡网上的隆·克拉克所著的《55条基本班规》(中译本书名为《优秀是教出来的》)和《教育者的11项卓越品质》,被很多老师看作是班规的样板,真正体现了“养成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在全美最佳教师奖得主——

隆·克拉克制定的55条班规里,其内容大多是与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关的,比如与大人应对,要有礼貌,有分寸;与人互动,眼睛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别人有好表现,要替他高兴,鼓掌至少持续3秒钟;尊重别人的发言与想法„„这55条

班规,没有我们班规里常见的扣分、罚款,也没有大话、空话,而是在具体行为要求下细致、可行的操作方法。

值得肯定的是,开始有一些班主任逐渐改变自己,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约束和规则。“班主任工作半月谈”是很多教师自发组织的班主任自主管理研修平台,参与教师1300多人,惠及学校367所。广西钦州的温爱娟老师就是其中一员,她的尝试是用童谣把班规形象化,比如一曲“水龙头,哗哗哗,小朋友们爱惜它,不用水时关掉它”,虽然简单,却朗朗上口,告诉孩子们该怎么节约用水,怎么使用公用水龙头。还有深圳市光明新区光明中学教师钟杰的《做人要则41条》,如放学离开教室,每个人都要收拾自己的地盘及将椅子或凳子推进桌子下面;说话时,必须看着听话人的眼睛,等等,与克拉克的55条班规有很多相似之处。

“人治”还是“法治”

坏班规各不相同,好班规却是相似的。

在郑学志看来,一个好的班规至少应该包含以下要素,而且按其重要性应该如下排列:1.有教育意义;2.民主,体现爱的精神;3.来源于学生,能够被普遍接受;4.详细具体,可供操作;5.定性定位准确,用语规范具体。“其实,就是要民主、科学、实用和有教育意义。这应该是好班规评价的标准,缺一不可。”郑学志说。

用这5条来衡量,显然很多班规是低效、无效甚至“有毒”的。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雷人班规”相继出台,为什么学生如此厌恶班规。

“用所谓的‘雷人班规’治班,是对班规管理班级的误读。班规不仅仅是管人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不能以个人好恶为转移,而是以制度为依据,让学生学会自治,学会民主管理,从而让自己最大限度地解放出来,专心研究教育管理中的其他问题,避免自己成为学生的高级保姆。”郑学志说,为此他特别强调“以法治班”。

无独有偶,王晓春老师也特别强调班规要从“人治”走向“法治”。他说,许多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认为,国家赋予教师教书的权力,教师无论说什么,学生都应该照办。但教师只有在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管理学生时,他才代表国家,超出这个范围,就只代表他自己。比如有的学生对老师讲课中的一个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老师驳不倒学生,就要求学生必须同意自己的意见。这就是用行政手段给知识问题做结论,也就是通常说的“人治”。

从“人治”到“法治”转变的过程,无疑是艰难的,尤其是对教师自身权威和地位的一种挑战。最直接的表现是,作为班规制定的参与者,班主任是否受班规的约束。

著名特级教师、“依法治班”的倡导者李镇西,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

早在1987年,李镇西因为对班上学生发怒,违反了班规,被罚扫地一天。此后,在带这个班的两年多时间里,李镇西又因各种“犯规”而5次被罚。从最初学生因老师自愿受罚而表现出的欣赏和称赞,到此后觉得这是一件自然的事情。李镇西坦言,他喜欢这种变化,这说明,集体权威开始取代班主任的“个人权威”而存在,这样的教育真正充满了社会主义的平等意识与民主精神。

“真民主”还是“伪民主”

从某种意义上讲,班规考验着教育者的智慧。而提倡“依法治班”、讲“民主参与”,是不是就意味着班主任放手不管?

2010年,一个极端案例回应了这个问题。15岁的河南省孟津县西霞院初级中学初一学生雷梦佳和同学打架,老师让学生自主管理,发动全班同学投票,决定是让她留下学习,还是请家长将其带走家庭教育一周。在得知自己被大部分同学投票赶走后,雷梦佳留下遗言,投渠自杀。

“我们为学生的遭遇感到悲哀的同时,也为这名老师对民主和自主的误读倍感沉重。”郑学志说。在他看来,这不是民主,也不是自主管理,而是一种假借民主的名义进行的暴力和专制。

“首先,这种民主是‘被民主’。教师发动学生投票,‘发动’二字暴露了老师强行干涉和剥夺了学生的选择权和表决权。其次,‘民主’用错了对象。用投票的方式处理一个学生的个人学习权利,无论程序多么完善,本身就是不合法的。我们可以用民主投票的方式决定一个处理打架事件的规章制度的去留,但是不能用投票的方式决定打架学生的去留。这是群体暴力对个人合法私权的干涉,是打着少数服从多数旗号的‘伪民主’。再其次,教师把教育简单化为‘民主’投票,更是不对的。”郑学志说。

为此,郑学志特别强调,在进行民主教育、推行民主管理之前,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加强对民主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真正把民主还给学生。

“学生的智慧是无限的,只有他们才知道把什么样的衣服穿在身上才是得体的。在班规的制定上一是要敢于放手,一是要给出足够多的讨论时间。”周玉波说。

两位教师都强调的“敢于放手”,其实正是推动“依法治班”很大的动力。与以往陈旧、保守、落后的班规不同,新班规折射出一种新的师生关系,建构起现代学校制度的基础,培育出一种公民意识。

陶行知曾经说过,让学生在民主生活中学会民主。而在郑学志看来,班规这个小契约恰恰能实现这一理想。

“班规所体现出的民主、责任、爱心和平等,能够让孩子们明白,一个好制度对美好生活有多重要。这样,他们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就会打上民主、责任、爱心和平等的烙印。如果班规里缺乏这些关键元素,仅仅是想管住学生,守住学生,制造听话的孩子,我想,那样的班规培养的就不一定是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人。”

“用规则看护心灵,这就是班规的最大作用。”郑学志说。

第二篇:优秀员工激励:加薪好还是发奖金

假如你是一位老板,因一名员工业绩相当出色而准备奖励他,此时,你是一下子发给他5000元奖金,还是每月给他增薪400元?

据调查,对此问题,赞成前者和后者的人数大致相等。

归纳起来,主张一次性发放奖金者的理由有三条:第一,突如其来的惊喜会大大刺激获奖者的情绪,从而进一步激发其潜能;第二,奖金是非常规性“薪酬”,在企业效益与员工业绩均为较佳状态的“双赢”前提下,发放奖金以体现员工价值是合情合理的,而当员工退步或企业效益下降时,不发奖金则可避免企业成本过度上扬,因而这种方式有利于企业控制劳动力成本;第三,由于是一次性的奖金,老板既可大肆张扬以激励其他员工,也可“秘而不宣”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总之,可视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方式。

主张以加薪形式体现奖励也有三条理由:一是改“短暂刺激”为“长效刺激”,易使员工常常感念“喝水不忘挖井人,加薪不忘老板恩”;二是支付的奖励费用可“分而化之”、“细水长流”,这对于奖励面较大的企业来说,可避免因一下子支付大量费用而影响日常经营的窘况;三是可防止员工获得一大笔奖金后即刻跳槽的“人财两空”现象。

那么,上述两种奖励方式究竟孰优孰劣?下列四大因素是你作决定前必须仔细考虑的:

一、企业的规模及收益

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要考虑企业的综合实力,特别是企业的盈利能力,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缺乏可持续性。当然,还得考虑奖励政策的可延续能力,已制订的政策应避免“虎头蛇尾”,无法承兑,成为“空头支票”。

二、员工对现有薪水的满意度

如果员工对现有薪水已颇多微词甚至十分不满,那么加薪远比奖金有用,有利于增加员工的“向心力”。

三、奖励面可能涉及的最大范围

无论是加薪也好,一次性发放奖金也好,都须考虑受众面的大小,这当中有一个平衡点,必须“精算”才行。

四、奖金总额或加薪幅度在员工心目中的比重

对一个月薪2000元的员工来说,一次性发放5000元奖金,对他的“刺激”肯定远比每月加薪400元来得深刻。

总之,究竟以何种奖励形式为佳,还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过,千万不要忘记一句名言:“钱有时可能是万恶之源”,也就是说,处理不当,加薪或发奖金很可能“好事变坏事”。

第三篇:员工激励是升职好,还是加薪好?

专注社保代理12年

30家分公司覆盖四川.重庆.贵阳…

员工激励是升职好,还是加薪好?

经常听到一些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抱怨道:“现在的员工再也激励不起来了。”假如这是真的,那么只能归咎于管理者或组织,而跟员工没什么关系。

员工难以激励,通常是因为下列五种情况之一: ①选拔机制; ②工作目标模棱两可; ③绩效评估体系; ④组织奖励体系;

⑤管理者未能让员工了解、接受评估体系和奖励体系。

造成许多员工无法被激励的原因,就在于以下三种关系都很弱:努力和绩效之间、绩效和奖励之间以及奖励和员工真实所需之间。如果你真的想激励员工,你需要做出必要的努力以增强这三对关系。

要理解员工激励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考察该问题所依赖的三种关系。当这三种关系都很强时,员工就容易被激励。如果其中一种或两三种都很弱,员工的努力很可能就会受到伤害。下面用提问题的方式来阐述这三种关系:

一、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当员工做出最大限度的努力后,他能够确信他的努力被绩效评估者注意到了吗?对大多数员工来说,非常不幸,答案是否定的。

他们的技能水平可能不够高,这就意味着无论他们多么卖力,他们的绩效评价可能都不会好。或者,如果组织绩效评估体系的设计是基于非绩效因素如忠诚度和主动性因素的话,再多努力也是徒劳。

专注社保代理12年

30家分公司覆盖四川.重庆.贵阳…

还有一种可能,员工认为老板就是不喜欢他,做好做坏一个样。总之,员工会认为不管他们工作努力与否,评价都会很低。这些例子表明,员工不能得到激励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努力和绩效没什么关系。

二、绩效与薪酬的关系

当员工获得了极好的绩效评价,他们能确信自已会获得组织的物质奖励吗?许多员工都认为绩效和薪酬之间的关系很弱,他们认为加薪有种种理由,但就是跟绩效关系不大。

例如,当薪酬体系主要基于资历或者由是否向老板献媚来决定时,员工就会视绩效—薪酬关系如粪土,变得很消极。假如员工真的无法激励,那么只能归咎于管理者或组织,而跟员工没什么关系。

三、奖励与需要的关系

员工获得的回报是他们想要的吗?

有时一个员工为谋求升职而努力工作,得到的回报只是加薪。有时一个员工希望得到一份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得到的只是几句赞扬。有时一个员工拼命工作,期望能够调到总部,却把他调到更远的分公司。

这些例子表明采用适宜的奖励方式以满足员工的个人需求是何等重要。遗憾的是,许多管理者权力有限,改变奖励方式的余地不大,因此,制定个性化的奖励就很困难。况且许多管理者都误以为所有的员工都有一样的需求,忽视了差异化奖励的激励效应。

第四篇:金融管制

金融管制

金融管制:指一国政府为维持金融体系稳定运行和整体效率而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的管理和限制;具体包括:市场准入、业务范围、市场价格、资产负债比例、存款保险等方面的管制。金融管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机构的活动,影响了它们的利益,因而成为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诱因之一。

界定

金融管制是政府管制的一种形式,是伴随着银行危机的局部和整体爆发而产生的一种以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安全及确保投资人利益的制度安排,是在金融市场失灵(如脆弱性、外部性、不对称信息及垄断等)的情况下由政府或社会提供的纠正市场失灵的金融管理制度。从这一层面上来看,金融管制至少具有帕累托改进性质,它可以提高金融效率,增进社会福利。但是,金融监管是否能够达到帕累托效率还取决于监管当局的信息能力和监管水平。如果信息是完全和对称的,并且监管能完全纠正金融体系的外部性而自身又没有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就实现了帕累托效率。关于完全信息和对称信息的假设,在现实经济社会中是不能成立的,正是这一原因形成了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金融机构普遍的道德风险行为,造成金融监管的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损失。

必要性

从20世纪70年代起,各国逐渐金融自由化和放松金融管制,都在寻求一种减少政府干预的经济运行机制。管制或许可以减少,在有的行业和领域也可能会消失。但只要有政府的存在,就无法消除政府干预,政府是影响企业和市场的重要宏观环境变量。管制是政府发挥经济职能的重要形式,将会伴随政府的存在而存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领域,金融管制或许会减少,但却不可能消失,也不应该消失,只会产生更多的替代形式或更新的管制方式。金融管制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

羊群效应也是金融管制存在的原因之一

金融市场中强的信息不对称是金融管制存在的首要原因。

如果交易者占有不对称的信息,市场机制就不能达到有效的资源配置。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与金融产品需求者之间的风险识别和规避上。在严格的条件限制下,如在完全信息条件下,进行理性决策.市场机制高效率等等,当事人会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风险偏好,在“风险与收益对称”原则的支配下进行决策,即使发生损失,但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个别风险事件不会扩散为危及整个社会的金融动荡。然而,在现实中,如此严格的假设很难成立,个别风险所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超过自身可承受的能力,金融机构间相互交织的债权债务网络,以及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人们普遍具有的从众心理所产生的“羊群效应”,可能使微观领域的风险最终影响到金融体系的稳定。金融管制可以较有效地解决金融经营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避免金融运行的较大波动。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11-2009047037.htm

http://scholar.google.com.hk/scholar?q=related:vzVMeJkxyCMJ:scholar.google.com/&hl=zh-CN&as_sdt=0,5

第五篇:发展慈善捐款事业重在加强管理还是重在制度激励

发展慈善捐款事业重在加强管理还是重在制度激励

之制度激励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

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发言,然而对方的发言仍然存在几处漏洞,请允许我择要指出:

一,对方辩友认为当今慈善捐款制度已经足够完善,然而现行的千疮百孔的制度有以下难以克服的局限性:第一,慈善捐款事业准入门槛过高,以至于慈善机构太少。第二,当今制度对捐款者缺少激励,以至于很少有人能长期坚持捐款。第三,当今慈善捐款制度多为地方制度,难具统一性。这些问题都是加强管理所鞭长莫及的。

二,对方辩友认为加强管理可以增加人们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度。然而,这只是治其一时,却不能从根本上长久地解决问题。唯有增加慈善机构的数目,使其内部机构形成激烈的竞争,自发的自律,才能由内而外的,从根本上长久地解决问题。

三,对方认为慈善机构数目太多,疏于管理,所以要加强管理。您的前提存在错误,1000个馒头显得不少,但是如果有一万个人在吃就显得少的可怜。我国有一千多个慈善机构,有过捐款记录的仅九十余家,享受国家免税优惠的仅有九家,这九家还都有官方背景。如此说来,我国的慈善机构真的不多。所以我们要做的是降低门槛而不是加强对现有机构的管理。四,对方认为管理存在灵活性,可是灵活性会引发能动性,能动性会导致随意性。我们并不否认圣君贤相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但是我们却不能寄希望于每一个管理者都是华盛顿。而制度恰恰可以使没那么完美的管理者无法作恶。

五,对方辩友认为管理可以迅速见效,而制度激励却见效缓慢。您如果是在管理捐款者,强制他们捐款或者进行摊派,这样的确见效很快,但是这不是慈善。

六,对方认为通过政府的行政管理可以增加慈善捐款的透明度。我们并不否认管理在净化行业环境中发挥的作用,但是通过管理发挥此作用必须保证管理的各个环节没有一个恶人存在,这一点显然与现实相违背。

七,对方辩友有这样一个推论:因为制度需要通过管理来落实所以管理就比制度重要。按照这个逻辑,任何管理都要以制度为框架,所以制度就比管理更重要。这种本就相互矛盾的逻辑您能同意吗?

八,对方辩友认为管理能够涉入到制度不能涉及的细小的方面,但是目前的制度主要是在针对大宗的捐款,大方向上已经出现了错误,则我们越是落实的详细就越是错的离谱。此外,由于人的能动性作用,管理细化后往往会打破原有制度的制约作用。

对方辩友为我们讲述了加强管理的三个好处,但是我们并不能由之得出加强管理优于制度激励。我方则从捐款的获得,落实和反馈三个层面归纳出发展慈善捐款事业重在制度激励。首先,制度激励能够吸引更多的民间慈善机构,打破捐款机构的官方垄断。我国现有的慈善机构中获得政府承认的仅百余家,获得免税优惠的仅有九家,且均存在二政府色彩。慈善机构数目少,形式单一已经成为群众捐款积极性发展的瓶颈,突破这一瓶颈的最好方式无疑是用制度来激励民间慈善力量,简化审批手续。

其次,制度激励比加强管理更能提高群众的慈善意识。通过对群众的教育和对慈善事业的宣传,有利于形成积极捐款的社会风气和慈善捐款文化。从而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从根本上长久的解决善款的来源问题。

最后,引入社会作为第三方监督慈善机构有利于净化慈善机构和增加社会对慈善机构的信任。我国慈善机构长期作为二政府存在,众所周知,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更难,自己监督自己是难以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的,只有把社会监督引入才能真正对慈善机构起到监督作用。

下载班规:管制还是激励(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班规:管制还是激励(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规

    为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大家“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的精神,塑造良好的班风班貌,特制定本班规,全体同学们必须积极配合,实现班级个人、集体全面成长。一、纪律方面(全班同学监督) (1)......

    班规

    四、 班委工作管理方面 1、每位班委须做好自己相应的工作,做到:认真,负责。 2、及时完成班主任或班长布置下来的工作。 3、班委要起到带头作用,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4、教室值......

    班规

    七(2)班班级规章制度 我是七(2)班的一员,我为班级而骄傲,班级为我而自豪,我们坚决做到以下几点: 1、上学期间注意仪表规范,不穿奇装异服、不穿拖鞋、不化妆、不佩带首饰、不染发、不......

    班规

    高二(18)班违纪行为及处罚 1、早读、中午上课、下午自习、两操迟到者及早退、无故缺勤。 处罚:罚站教室外反省一节课,累计违反3次及以上者,请家长到校配合教育。 2、无故旷课(夜不......

    班规

    榆林四中八年级五班量化考核细则 集体纪律: 1.课堂上吵闹、说话、睡觉、做不良动作扣1分;影响他人或被上课老师批评的扣2分;顶撞老师扣3分;若屡教不改,则可酌情加倍扣分。 2.自习......

    班规

    10级环境一班班规 大学崇尚的是自由以及开放,我们制定的这个班规不是对自由的扼杀而是使班级的工作能够有序地进行,从而在班级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的氛围。班规不是专......

    班规

    班规 2012级自动化2班班规 班委工作职责: 班委及团委委员构成: 班委: 班长学习委员 生活委员 文艺委员 体育委员 心理委员 纪律委员(7人) 团委:团支书 宣传委员 (2人) 另外,根据需要,......

    班规

    小学6(2)班规班约及奖惩办法 第一章班级管理办法 班级管理采用量化管理的办法,实行奖惩原则。每人以100分规范分进行加或扣。一、仪表: (1).周一一定要穿校服,不穿校服扣2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