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班级文化建设设计方案
四年级班班级文化建设设计方案
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对师生良好的心理行为定势的形成,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所以,我针对这样的情况设计了我们三年级一班的班级文化建设这样开展起来:
一、班级文化建设整体构想
(1)主题力求突出。
(2)设计力求创新。挖掘班级内涵,突出个性,形成班级特色。(3)内容力求丰富。结合班级的情况,全面进行文化熏陶和渗透。
二、具体内容:
班级名称:大拇指班
班训:好习惯,早养成班级口号:学知识、学科学、学做人、学做事
班风:文明 自信 团结 勤奋
班级格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班徽:是由绿叶围绕一个红色的大拇指组成,绿叶代表我们每一个同学,意思是每个同学要做一片美的叶子,团结、文明、勤学、自信,为自己喊一声“我真棒,我真行!”这样才能赢得别人为我们翘起的大拇指。
班级形象 :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急,颜色宜静、宜庄、宜和。
班级公约 :
学风严谨奋勇拼搏
优雅大方文明守信......三、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一)班级文化理念
班级标语是“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二)室内文化建设
精心布置班级室内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赏识教育。班级在布置室内环境具体如下:.教室内:①前黑板正上方悬挂班级标语。②后黑板的正上方有班级的荣誉榜。.设置文化角
在室内墙壁开辟出三个栏目,专门展示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可以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
(1)位于教室左侧的墙面是三块固定框栏,专门是展示孩子们的能力的板块。分别是“我真棒”、“展示台”和“小巧手”。展示学生的手工作品、手抄小报,还有一些学生的书法、美术作品,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有些许进步都能通过这三个栏目表现出来,让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获得鼓励,增强班级文化气息。
3.设立读书角,安排图书管理员,每名学生带两本书存放在班级,资源共享。
4.建立了植物之家,让孩子们带来的植物都能有一个小小的家,受到孩子们的照顾;
5、前黑板右侧张贴学校和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
6、设立卫生角。
(三)班级文化活动
1、读一本好书,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读书生活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2、积极收听红领巾广播。
3、赏识自身的一个闪光点,肯定优势,树立信心。
4、赏识同学,自立一个学习榜样,做有准绳,学有目标。
(四)室内综合环境
整个教室突出静雅、朴素、整洁。
1、桌凳摆放整齐
2、地面整洁
3、物品摆放有序
4、门窗干净明亮
总之,要高品位地优化班级环境,要体现“赏识教育”的育人理念,把我们三年级一班的班级文化特色渗透在学生活动的各个过程、细节之中,发挥其育人的持久性特点。
班级可以有自己的文化见解与文化表现形式。实践表明,在班集体中,优化班级精神文化,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秀的人格品质,形成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从而激励学生努力进取,发奋学习,热爱生活,珍惜光阴,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一个高层面的精神文化氛围。班集体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
计划人:梁凤
2014年3月
第二篇:班级文化建设设计方案
班级文化建设设计方案
鹿寨镇三中
韦水兰
班级文化是隐形的课程资源,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高雅的志趣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具有强大的教育作用。
一、指导思想: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一种行为方式,它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 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我将以精神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营造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努力创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又能育新人的班级文化体系,建设富有特色的和谐班级。
二、总体目标: 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让班集体成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浓郁文 化氛围、优秀文化精神的文化组织。以优秀的班级文化凝聚人心、规范言行、引导成长。让班级充满青春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
三、班级文化建设基本条件:
1、班级整体面貌好。重点看广播操的集队、进场、做操、退场的精神面貌。
2、班级日常管理较好。卫生整洁,无人乱丢垃圾;桌椅、讲台、墙壁无乱画迹象;服装规范,发型规范,无人戴首饰,无人带手机进课堂。
3、班级有书柜和一定量的书刊,学生读书气氛浓。
四、基本原则: 室内布置应本着清新、简洁、明快、教育性强的原则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思想 品德。根据班级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整体素 质。丰富班级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使班级文化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
五、教师职责:班级的文化建设应以学生为主,班主任老师加强指导,认真听取学生汇报,积极支持和引导学生搞好本班文化建设。
六、工作措施: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以下方面实施:
(一)准备与设想:
1、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 优势等,师生讨论,确定我班文化特色。如我们的班级一般以农村学生为主,以“多动、活跃、任性”为特色,所以要着重培养学生尊重 人、关心人的品质;
2、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 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始终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班级活 动的主线,着重培养了学生尊重人、关心人、与人为伴、和睦共处的 优秀品质。
(二)实施细则:
1、静态文化建设。幽雅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包括桌椅的摆放,墙面的布置,黑板的利用等,实际上就是一种静态文化。学生触景生 情,因美生爱,提高班级凝聚力。建设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可以增 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文化学习,从而形成 健康向上的班风。主要措施: ①布置好教室卫生角。要求:用具归类摆放,整齐,垃圾分类存放,贴环保标语。②用好“班务公开栏”,主要用于张贴学生守则、课程表、作息时间 表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表等内容。③清理学生课桌,尽量做到统一、整齐、整洁。④在课桌指定位置贴上“自我激励卡”,内容包括:姓名,爱好,理 想大学,喜欢的名言,班主任寄语。⑤教室前黑板上方张贴班训。要求能够体现班级特色、个性。⑥后墙设计黑板。板报作为班级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既 得到知识的熏陶,又培养实践能力。板报的内容要富有新意,定期更换。⑦教室后黑板的两边可以贴些鼓励性或关切性话语等,力求内容丰富,定期更换。⑧墙壁可贴学生的书法和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增添班级文化气息。⑨在班级后面设立 “读书角” 放置一些中学生读物和报纸、杂志等(来源可以自订、班订、教师提供、学生捐献等方式)。⑩学生设计班级口号,评选班歌,定期征集作文、美术、书法作品,在班上展示。
2、动态文化建设与静态文化相对应,动态文化是指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而适时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主要有: ①首先必须让学生热爱文化学习,经常参与文化竞赛活动。②上好每周的班会课,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安排班会主题。(以上均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评比,鼓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班级工作中)。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把教育思想渗透于整个文化环境,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
2011年
第三篇:四年级班班级文化建设设计方案(
四年级班级文化建设设计方案
班级文化建设不仅能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创建良好的氛围,还能为形成一个勤奋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起到桥梁纽带作用。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所以,我针对这样的情况设计了我们四年级2班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一、班级文化建设整体构想
(1)主题突出。
(2)设计创新。挖掘班级内涵,突出个性,形成班级特色。
(3)内容丰富。结合班级的情况,全面进行文化熏陶和渗透。
二、具体内容: 班级名称:雅 闲
班 训:齐心协力,共创佳绩。
班 风:文明
自信
团结
勤奋
班级口号:学习改变命运,态度决定人生,班级形象 : 面必净,发必整,衣必洁,纽必系;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班级公约 :
上学准时不迟到,对外比赛要团结,取笑他人不可行,扫地迅速要准时,遇见师长要问好,同学相处要和谐,举手之劳做环保,破坏公物不可有,教室走廊不跑跳,午休时间要安静,下课椅子要靠拢,回答问题要主动,上课精神要专注。
班主任寄语:相信智慧,那您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班级目标:创最好的班级,做最好的自己
三、班级文化建设方案.教室内:①前黑板正上方悬挂班级标语。②后墙面设置文化墙。2.设置文化墙
位于教室后墙面是文化墙,分为三块固定栏目,专门是展示孩子们的能力的板块。分别是“小画廊”、每月班刊、“美文坊” 展示学生的手工作品、手抄小报,还有一些学生的书法、美术作品,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有些许进步都能通过这三个栏目表现出来,让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获得鼓励,增强班级文化气息。
3.设立读书角,安排图书管理员,每名学生带两本书存放在班级,资源共享。
4、前黑板右侧张贴学校和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
5、设立卫生角。
6、墙面上设立英语角、争章评选、小组大比拼(花卉评比优胜组、口语交际优胜组、数学知识抢答优胜组、画画比赛优胜组、普通话比赛优胜组)
四、班级文化活动
1、每月读一本好书,召开读书汇报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读书生活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2、坚持书写读书笔记和观察日记。
3、建立学生“成长资料袋”培养自信,正视缺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建立学生积分卡,培养竞争意识,把日常管理项目纳入积分,形成生生自律的氛围。
五、室内综合环境 :
1、桌凳摆放整齐
2、地面整洁
3、物品摆放有序
4、门窗干净明亮,总之,要高品位地优化班级环境,要体现“诗意班级”的特色,把我们的班级文化特色渗透在学生活动的各个过程之中,以五千年的古老文化诗情画意地影响和滋润学生的心田,培养谦谦君子,温文尔雅的少年才俊。
2012年3月
第四篇:二年级班级文化建设设计方案
二年级班级文化建设设计方案
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对师生良好的心理行为定势的形成,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所以,我针对这样的情况设计了我们二年级的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建设整体构想
(1)主题力求突出。
(2)设计力求创新。挖掘班级内涵,突出个性,形成班级特色。(3)内容力求丰富。结合班级的情况,全面进行文化熏陶和渗透。
二、具体内容:
班级名称:大拇指班(二年级)班训:好习惯,早养成班级口号:学知识、学科学、学做人、学做事 班风:文明 自信 团结 勤奋 班级格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班徽:是由绿叶围绕一个红色的大拇指组成,绿叶代表我们每一个同学,意思是每个同学要做一片美的叶子,团结、文明、勤学、自信,为自己喊一声“我真棒,我真行!”这样才能赢得别人为我们翘起的大拇指。
班级吉祥物:
小鸟细语”。小鸟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
自在地飞翔。
比喻孩子们在老师阳光般关怀下,遨游学海,团结一致,幸福成长!
班级形象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急,颜色宜静、宜庄、宜和。
班级公约
学风严谨
奋勇拼搏
优雅大方
文明守信
心胸宽广
表里如一
尊师爱友
团结互助
自立自强
知恩图报
静净敬竞
永不言弃
三、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一)班级文化理念
班级标语是“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二)室内文化建设
精心布置班级室内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
第五篇:一年级四班班级文化建设设计方案
一年级四班班级文化建设设计方案
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对师生良好的心理行为定势的形成,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所以,我针对这样的情况设计了我们四年级甲班的班级文化建设这样开展起来:
一、班级文化建设整体构想
(1)主题力求突出。
(2)设计力求创新。挖掘班级内涵,突出个性,形成班级特色。
(3)内容力求丰富。结合班级的情况,全面进行文化熏陶和渗透。
二、具体内容:
班级名称:大拇指班(四年级甲班)
班训:好习惯,早养成班级口号:学知识、学科学、学做人、学做事
班风:文明 自信 团结 勤奋
班级格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班徽:是由绿叶围绕一个红色的大拇指组成,绿叶代表我们每一个同学,意思是每个同学要做一片美的叶子,团结、文明、勤学、自信,为自己喊一声“我真棒,我真行!”这样才能赢得别人为我们翘起的大拇指。
班级吉祥物:
“小鸟细语”。小鸟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比喻孩子们在老师阳光般关怀下,遨游学海,团结一致,幸福成长!
班级形象 :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急,颜色宜静、宜庄、宜和。
班级公约 :
学风严谨奋勇拼搏
优雅大方文明守信
心胸宽广表里如一
尊师爱友团结互助
自立自强知恩图报
静净敬竞永不言弃
三、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一)班级文化理念
班级标语是“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二)室内文化建设
精心布置班级室内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赏识教育。班级在布置室内环境具体如下:.教室内:①前黑板正上方悬挂班级标语。②后黑板的正上方有班级的荣誉榜。2.设置文化角
在室内墙壁开辟出三个栏目,专门展示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可以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1)位于教室左侧的墙面是三块固定框栏,专门是展示孩子们的能力的板块。分别是“我真棒”、“展示台”和“小巧手”。展示学生的手工作品、手抄小报,还有一些学生的书法、美术作品,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有些许进步都能通过这三个栏目表现出来,让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获得鼓励,增强班级文化气息。
3.设立读书角,安排图书管理员,每名学生带两本书存放在班级,资源共享。
4.建立了植物之家,让孩子们带来的植物都能有一个小小的家,受到孩子们的照顾;
5、前黑板右侧张贴学校和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
6、设立卫生角。
(三)班级文化活动
1、读一本好书,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读书生活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2、积极收听红领巾广播。
3、赏识自身的一个闪光点,肯定优势,树立信心。
4、赏识同学,自立一个学习榜样,做有准绳,学有目标。
(四)室内综合环境
整个教室突出静雅、朴素、整洁。
1、桌凳摆放整齐
2、地面整洁
3、物品摆放有序
4、门窗干净明亮
总之,要高品位地优化班级环境,要体现“赏识教育”的育人理念,把我们三年级一班的班级文化特色渗透在学生活动的各个过程、细节之中,发挥其育人的持久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