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组安全管理是根本(模版)
班组安全管理是根本
***是炼钢企业生产一线的行车组组长,班组担任着液态钢水吊运、出坯等重要生产任务。行车作为起重机械,对人员伤害的比例一直排在各事故的前列。调查表明,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设备隐患没有得到及时排除造成的。作为一名班组长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想借此平台再次谈谈自己对班组管理的几点粗浅看法。
第一就是要在思想上消除“心理安全”。这种因素是隐形的,不易察觉的,是生产中的大隐患,要及时发现和消除。他们不是不懂得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差。常常因为一次违章没有出事,就认为违章不会出事,而一旦形成习惯,就非出事不可。这种心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侥幸心理、惰性心理、麻痹心理、逆反心理、逞能心理、冒险心理、疲劳心理和从众心理,班组长应随时掌握并洞察他们的心理,逐一进行思想教育。要正面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同时,从反面选取典型事故进行分析,让那些血淋淋的教训去唤起他们的安全意识。
第二就是要切实提高组员的操作技能,减少、杜绝操作失误。班组长要经常组织班组成员参加各项安全生产技能的培训,如技术比武、设备安全防护知识、生产安全技术知识、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工业卫生知识、消防知识等等。可结合班组的学习,每周由班组长拟一道平时生产技术上遇到的难题或行车操作技能方面的知识,由班组成员共同完成。班组长在平时工作中对组员提出的问题应及时给予解答,要了解行车上的电器元件及用途,对行车常见或典型的故障进行现场排除练习。使每位组员了解自己操作的设备,熟知设备的性能,合理操作。
第三就是要切切实实抓好“反习惯性违章”工作。公司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有制度就要有人去执行去贯彻。学习和安全教育并进,让组员认识到事故的严重性,明白违章作业不但危害自己的安全,而且还会连累他人甚至自己家人的道理。班组长要不时地巡视作业现场,检查现场的作业环境,机器设备等相关安全设施是否符合要求。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并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岗位的监督。
第四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加大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题,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我当一天安全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充分依靠和发动职工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二篇:班组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基础
抓好班组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组织,直接参与各种生产实践,每个班组都可以说是企业的一个细胞,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的基本单位,企业的各项工作最终都要通过班组来具体落实,安全生产更是如此。班组安全管理的重点在生产现场,只有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好了,才能确保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在河南煤化集团各项工作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安全生产是基石,抓好生产一线班组的安全建设是前提。因此,班组的管理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全面提高班组人员的综合素质,努力营造班组安全文化氛围、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构建班组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打造本质安全型班组。
一、完善并落实安全生产“双基”制度,是搞好班组安全生产的前提 安全生产“双基”制度是保证班组工作安全的重要组织措施,安全工作的开展最终要落实到执行规章制度上来,使所有员工都自觉规范自身的安全操作行为。制度的落实要分解到每一位员工身上,制度的执行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要对待班组的“人”上下功夫,把员工带好、管理好,引导他们树立起积极向上的理念。一要使他们遵章守纪,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按照上级的要求出色的完成生产任务。二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和工作活力,充分调动班组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不断增强班组的凝聚力;三要积极协调、疏导班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处理好可能出现的矛盾。要人性化的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就要发挥每个班组成员的作用,使人人都能参加班组管理,人人做班组的“安全员”,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班组自主管理”氛围。
落实班前会制度,主要内容就是宣讲好当天作业的相关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搞好预防、预控安全记录。目的是在进入作业现场前,集思广益,相互提
醒,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提高班组长的管理能力。是搞好班组安全生产的基石
班组长是班组安全第一责任人,不但要做到督促班组成员学习安全知识,还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做好预先危险性分析。不少班组成员存在逞能、麻痹、不在乎、冒险等心理,班组长必须对症下药,该教育的教育,该关心的关心,对于当天精神状态不佳者,应慎重派遣工作任务,避免安全隐患。安全生产无小事,不能“亡羊”才去“补牢”。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常常谈及这样一个话题,即“影响安全行为的异常心理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心理疲劳。疲劳意味者劳动者生理、心理机能下降,心理疲劳会造成人体无力感、注意力失调、感觉紊乱、记忆和意识衰退等,心理疲劳往往是通过身体疲劳来体现的。二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从心理上讲,环境影响的主要是人的情绪和行为,这种情绪又会影响职工对企业工作的态度,进而影响安全生产。三是职业紧张。实际上为职业压力,不单纯是指工作量大而造成的时间紧张而是指精神和心理紧张。这种紧张往往是在正常情况下清楚事故状态下的处理程序和补救措施,一但遇到非正常情况或事故时惊慌失措,失去了判断和处理的时机。
三、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是搞好班组安全生产的关键
意识催生行动,行动产生结果。安全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系数的高低。安全责任的落实要全员参加,把责任落实到个人的同时,也能提高个人的责任感,通过对安全的认识,知道自己所担负责任的大小,通过完善的责任制度去体现企业所倡导的“事故处理及时、责任追究严肃”、“谁受益、谁管理、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管理理念。对职工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是让职工了解和掌握安全法律法规,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增强职工安全意识的主要途径,是保证安全生产,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
四、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
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地规定班组成员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做到一岗一责制,以便使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职责明确、功过分明,从而把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各项工作同班组成员连结、协调起来,形成一个严密高效的安全管理责任系统。建立班组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抓好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目标责任的分解,把安全生产的目标落实到每个职工的身上,对安全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实施定期定量考核。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把企业安全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的基本途径。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班组安全之魂,执行班组岗位安全责任制是班组安全的基本保证。
五、班组安全管理的重点在现场
班组是生产现场的作业主体,班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作业前的安全教育,要讲明作业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预先对“危险源点”进行辨识和预防,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每个人都要当安全员。要订出现场安全管理的标准和要求,现场安全管理不但要求制度全,而且要求标准高。健全的制度,必须严格地执行,才能发挥作用。班组成员只有遵守现场安全管理的各项要求,才能保证现场各项安全工作落在实处。奖罚明、严考核。班组应制订现场安全考核标准,每月班组长在考核中严格按标准进行,坚持实事求事,做到一丝不苟,达到奖优罚劣。
六、搞好班组安全管理意义重大
班组安全管理的好坏,重点取决于班组长的管理。“班组长是班组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班组安全工作负责”。这就要求班组长在实际工作中要多想、多学、多干,在安全管理上要有办法、有思路、有措施。班组长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班组的安全管理,班组长必须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既要懂生产、精技术、通安全、熟管理,又要有一套灵活的工作方法,有效的带动班组成员,形成合力。同时作为班组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加强自己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知识素养和安全责任感培养和积累。平时不仅要注意学习安全知识,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而且还要带头严格执行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被班组员工所尊重、信任。在制度方面,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仔细了解和准确掌握每位员工的个性和优缺点,以便扬长避短,人尽其材。在制度考核方面决不能讲私情。只有通过严格考核让违规人员认识到错误的存在并坚决改正。班组成员是班组建设的基石,班组的安全管理,需要每一位员工的努力,通过实际行动把好安全这一关。搞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有许多工作要做,作为班组应当牢固树立“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观念,以稳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职工队伍为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切人点和落脚点,明确各自的安全职责,搞好安全管理,以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第三篇:什么是班组管理
什么是班组管理
班组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企业的所有生产活动都在班组中进行,所以班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败,只有班组充满了勃勃生机,企业才会有旺盛的活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班组就像人体上的一个个细胞,只有人体的所有细胞全都健康,人的身体才有可能健康,才能充满了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
车间的班组管理是公司与生产员工的主要沟通桥梁。公司班组管理的管理好坏,将直接影响公司产品的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
班组管理是指以班组自身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和激励等管理活动,其职能在于对班组的人、财、物进行合理组织、有效利用。
班组管理的特征:
1.其基本要求是系统管理——即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其基本内容是基础管理。
3.其基本形式是民主管理。
班组管理的内容:
1.生产管理;
2.质量管理;
3.技术管理;
4.劳动管理;
5.设备管理;
6.经济核算;
7.安全文明生产;
8.思想政治工作。
班组管理的重点:
1.抓好班组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均衡生产制度、岗位技术练兵制度、设备工具维护保养制度、安全文明生产制度、交接班制度、考勤制度、经济核算制度、民主管理制度、职业道德规范、思想工作制度等等)
2.抓好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3.抓好班组的民主管理。班组长要有民主意识,进行民主决策,利用民主作用,真正做到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
班组管理在生产管理中的地位
一个班组中的领导者就是班组管理,班组管理是班组公司生产管理的直接指挥和组织者,也是企业中最基层的负责人,属于兵头将尾,是一支数量非常庞大的队伍。班组管理是指为完成班组生产任务而必须做好的各项管理活动,即充分发挥全班组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生产积极性,团结协作,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充分地利用各方面信息,使班组生产均衡有效地进行、产生“1+1>2”的效应,最终做到按质、按量、如期、安全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生产计划指标。
在实际工作中,经营层的决策做得再好,如果没有班组管理的有力支持和密切配合,没有一批领导得力的班组管理来组织开展工作,那么经营层的政策就很难落实。班组长既是产品生产的组织领导者,也是直接的生产者。
班组管理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要对三个阶层的人员采取不同的立场:面对部下应站在代表经营者的立场上,用领导者的声音说话;面对经营者他又应站在反映部下呼声的立场上,用部下的声音说话;面对他的直接上司又应站在部下和上级辅助人员的立场上讲话。
班组管理在生产管理中的责任
简单的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关系到市场和客户,班组管理要领导员工为按时按量地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而努力(定制计划)。
二、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生产效率是指在同样的条件下,通过不断地创新并挖掘员工生产积极性、改进操作方法和管理流程,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高质量的产品。
三、降低生产成本
降低成本包括原材料的节省、能源的节约、人力成本的降低等等。
四、防止工伤和重大事故
有了安全不一定有了一切,但是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防止工伤和重大事故,包括努力改进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监督职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等。很多事故都是由于违规操作造成的。
班组管理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班组是企业的最小生产单位,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无论什么行业、工种,它的共同特点就是拥有共同的劳动的手段和对象,直接承担着一定的生产任务,其中也包括服务产品,因此班组管理有三个重要作用:
一、班组管理影响着公司生产决策的实施,因为决策再好,如果执行者不得力,决策也很难落到实处。所以班组管理影响着决策的实施,影响着企业目标利润的最终实现。
二、班组管理既是承上启下的桥梁,又是员工联系领导的纽带。
三、班组管理是生产的直接组织者和生产的劳动者,所以班组管理既应该是技术骨干,又应该是业务上的多面手。
班组管理在生产管理中的职责
班组管理是企业中人数相当庞大的一支队伍,班组管理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政策能否顺利地实施,因此班组管理是否尽职尽责至关重要。班组管理的职责主要包括:
一、劳务管理
人员的调配、排班、勤务、严格考勤、员工的情绪管理、新进员工的技术培训以及安全操作、生产现场的卫生、班组的建设等都属于劳务管理。
二、生产管理职责
生产管理职责包括现场作业、人员管理、产品质量、制造成本、材料管理、机器保养等等。
三、辅助上级
班组管理应及时、准确的向上级反映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做好上级领导的参谋助手。但不少班组管理目前却仅仅停留在通常的人员调配和生产排班上,没有充分发挥出班组管理的领导和示范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上了班组管理的岗位,但他们大部分都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或靠自己平时摸索,积累经验来了解、感悟什么是管理,因此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经验很重要,但是经验毕竟不是系统,存在一些盲区,所以必须经过系统的理论培训来提高管理水平,使管理工作由自发上升到自觉的层次。现在企业的班组管理的管理水平现状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型:
一、生产技术型
生产技术型的班组管理往往都是些业务尖子,但缺乏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工作方法通常都比较简单,常常用对待机器的方法来对待人,用对待自然科学的方式对待很多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因此对这一类的班组管理有必要进行人际关系方面的学习。
二、盲目执行型
盲目执行型的班组管理带有比较浓厚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特点,他们往往缺乏创新和管理能力,常常表现为态度和作风生硬,给人一种官僚主义的感觉。
三、大撒把型
在企业中,有些班组管理本身不是很乐意担任这一职务,所以上任后往往采取无为而治的做法,在工作中往往表现为得过且过,对工作没有责任心。
所以这样的班组管理实际上完全是徒有虚名,因此在班组成员中势必也没有任何威信。
四、劳动模范型
在工作中,劳动模范型的班组管理一般能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但却不适合担任领导工作,因此对这部分人如果不进行管理能力方面的学习是很难胜任领导工作的。
五、哥们义气型
哥们义气型的班组管理对待班组成员常常是称兄道弟,像哥们一样,在工作中自然也容易义气、感情用事,缺乏原则性,实际上早已把自己混同于非正式的小团体的小头目,没有发挥应有的班组管理的作用。
总之,现在的班组管理由于种种原因,普遍缺乏令人满意的管理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所以导致了很好的企业决策在最基层却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最终效益,甚至还严重地损害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那么,有如何做好班组管理?
首先,你应当知道自己在企业里所扮演的角色。准确的把握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公司领导对自己的期望以及员工对你的期望。准确的讲来有三个方面:
一、对自己角色的规范、权利和义务的准确把握
班组管理要代表三个立场:对下代表经营者的立场,对上代表生产者的立场,对待直接上司既代表员工的立场,同时又代表上级的辅助人员的立场。
如果班组管理不清楚这一规范,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权利、义务、职责,应扮演何种角色,那么他虽然占据着班组管理的位置,却未能发挥班组管理的作用,是没有实际价值的班组管理。当然,在对自己角色的把握上也不可过激,西方把这种现象称为印象整式,说得通俗些就是“装蒜”,以至不认识或不了解下级群众。
二、了解领导的期望值
作为下级,必须准确地了解领导的指示,以及领导指示的背景、环境和领导的风格。有时候作为下级的你费了很大的力气做某事,但并不是领导所希望的,结果费了力气反而没
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当然也有可能你是正确的,但是领导不了解,怎么办呢?这时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把自己的建议呈上,让领导比较全面、准确地接受或者采纳你的建议。现在西方有一种说法:驾驭好你的领导,即要了解领导的风格,才能更好地协调好关系,开展好工作。
三、了解下级对你的期望值
下级对上级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期望:
1、办事要公道。办事要公道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非常难。我国由于过去长期受传统的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公平常常被错当成平均主义,所以需要班组管理在分配工作中做到办事公道,奖罚分明,分配利益时也要做到公道,只有这样才能够服众。
2、关心部下。缺乏对员工在工作、生活上的关心和了解,员工自然也会不满意你。
3、目标明确。目标明确是做领导的一个最重要和最起码的前提。作为一个班组管理,目标也应非常明确,否则就纯粹是一个糊涂官。
4、准确发布命令。班组管理作为一线的指挥者,发布命令的准确程度应像机场上的管制员给飞行员发布命令一样的准确,否则容易产生歧义,在命令的传播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造成工作中的事故。
5、及时指导。工作中,下属总是希望自己能时常得到上司的及时指导,因为上司的及时指导就是对下属的关注和培训。
6、需要荣誉。作为班组管理还应做到非常慷慨地把荣誉和奖金分给他们,你部下的劳动模范越多,你的工作就能做得越好。
班组的现场管理水平是企业的形象、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企业素质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搞好班组生产现场管理,有利于企业增强竞争力,改善生产现场,消除“跑、冒、漏、滴”和“脏、乱、差”状况,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职工素质,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搞好班组的现场管理,一是要从班组实际出发,选择好突破口,有计划地解决现场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要针对班组生产现场的各种作业进行分析,寻求最经济、最有效的作业程序和作业方法;三是定期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不断推动班组工作的步步深入。
一般来讲,做好生产现场的班组管理应当了解以上的问题,但这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更仔细,更准确的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未来的决策。领导习惯以及员工的性格特征,物料的过去、现在、将来的情况,车间设备的使用状况。
第四篇:什么是班组管理
什么是班组管理
管理的五项工作和五项内容
1.管理的五项工作
◆计划。做好计划,包括计划、月计划、每天的计划,做到有条不紊。◆组织。组织生产,在组织生产中应注意如何用好班组的全体成员,如何坚持严格的班组规章制度。
◆协调。协调好员工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控制。控制生产的进度、目标。
◆监督。监督生产的全过程,对生产结果进行评估。
2.管理的五项内容
◆人。对人的管理,也就是对员工的管理。
◆财。对财进行管理,比如成本核算,资金流向。
◆物。对物品的管理,也就是对生产的管理。物品主要是指生产资料。
◆信息。对信息的管理包括:生产进度方面的信息,上级给下级下达的指示,下级向上级反馈的意见等。
◆时间。管理好时间就是处理好事情,管理者应对每天的工作按其轻重缓急和主次的不同来划分,进行时间管理。一名好的领导者在时间上是有条不紊的。班组的管理原则———管理无小事
对于高层管理者而言,其工作原则是“行政长官不过问琐事”,其主要精力应放在管理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重大政策的调整上。对于一名班组长而言,根据其定位,要求关注现场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绝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否则就可能造成某种失误、事故,甚至出现重大的事故。因此班组长在管理中必须要遵循“管理无小事”的原则。做到班前布置,中间控制,事后检查。班前要对员工们进行工作布置和重视讲明注意事项,中间要对班组生产的进度、质量、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恰当的及时控制,事后还要进行检查和总结经验。
班组长的权力
1.权力类型
对于任何一名管理者而言,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这些权力随着管理者的职位高低而变化,这一权力称之为职位权力。职位权力分为奖励权、惩罚权、法定权。
◆奖励权
如果部下能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而且取得了成绩,班组长有权对其进行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目的是激励取得成绩的员工争取做得更好,另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是充分发挥他的模范带头作用,以便有效地带动班组的全体成员都能积极主动地工作,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班组长的这种权力就是奖励权,这种做法被称为正激励,有人将其形容为“哄着朝前走”。
◆惩罚权
员工违规操作,造成了一些失误,或没有服从组织纪律的安排,那么就要惩罚他,严重的可以将其停职,甚至开除,轻的可以在班组会上口头批评一次,或单独对其进行批评,目的是让其按照既定的目标、规章制度来完成任务,它的目标是正的。这种权力称为惩罚权,这种做法被称之为负激励,有人将其形容为“打着朝前走”。
◆法定权
厂规和法律中赋予班组长的其他权力,统称为法定权。例如信息处理权就属于法定权,上级的文件可以根据情况有的向下传达,有的暂缓传达,甚至不传达;下属反映的情况如果班组长能处理,就不必上报,此外流程改造权,设备更新权,也都属于法定权。
◆非权力因素
同样是一名班组长,为什么有的班组长能够一呼百应,而有的班组长却使员工口服心不服,甚至当面顶撞,除了职位权力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很大的因素———非权力因素,影响着班组长的权力。
非权力因素与职位权力没有密切的关系,但是非权力因素却能有效地间接影响着权力因素的运用。非权力因素包括专长权和个人的影响力。所谓专长权是指懂技术,会管理。个人影响力是现代领导科学中尤为强调的一种领导能力,它并非强制性的权力,而是指管理者靠个人的人格魅力影响员工的工作。
2.如何提高影响力
管理者的个人影响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易形成的,而是靠自己和员工们的长期共同奋斗形成的,管理者不能期望通过一件事或模仿谁就能提高自己的影响力,这是一种长期的感情投资。但领导者有了个人影响力之后,要慎用个人影响力,以免“透支”。当你具备了一定的个人影响力之后,应在不得不用的关键时刻使
用,以应付突发性任务、紧急事件。古人所说“服人者,德服为上,才服为中,力服为下”,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力服
力服是只靠权力使人服从,是被迫服从。力服的优点是解决问题迅速、简单,特别是对付混乱局面时尤为有效,缺点是下级容易形成口服而心不服,不能持久,一旦上级权威减弱,下属便会不服并反抗。
◆才服
才服是以自己的才能引导下属,让其理智地服从,但难于使能力超过自己的下属成员服从,甚至会遭到有能力下属的藐视。
◆德服
德服是靠自己高尚的人格使下属心服口服,当前尤为强调班组长要以身作则,有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一名班组长只有把以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自己的管理成功,才能成为一个班组的灵魂与核心。
做个领导型的管理者
现在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基层管理者非常强调不仅要做好一个一般的管理者,更要做一个领导型的管理者,为什么呢?在这个剧烈变革和激烈竞争的时代,每个人都会遇到大量的新情况,因此需要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一般意义的常规管理已经无法应付当前的剧烈变革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要懂得如何对部下施加影响力,要在工作中不断有所创新,要有非常强的灵活应变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科特说,一支军队在和平年代时只需要常规管理就可以了,但是一旦进入了战时,则需要很多天才的军事指挥家。现代企业已经从“和平年代”进入了“战时”,企业需要更多的“天才军事指挥家”,因此现在的管理方式和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方式早已完全不同了,管理工作,尤其是班组管理也要做到与时俱进。
与高层管理不同,班组管理必须遵循“管理无小事”的原则,因此班组长必须严格做好管理的五项工作和五项内容,这是班组长的义务。同时,班组长也被赋予了一定的职位权力,班组长利用这些权力,行使班组管理的职能。但同时我们又常常看到另一种现象:同是一名班组长,为什么有的班组长能够一呼百应,而有的班组长却只能使员工口服而心不服,甚至当面顶撞?这就是非权力因素作用的结果。非权力因素与职位权力没有密切的关系,但是非权力因素却能有效地间接影响着权力因素的运用。非权力因素包括专长权和个人影响力。一名班组长只有把职位权力和非权力因素有机地密切结合,才能成为一个班组的灵魂与核心
第五篇:以人为本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
以人为本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
企业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防止事故发生,就必须抓住“人”,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让员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事故的严重危害性,在任何情况下都自觉做到按章作业。这样,就能防患于未然,确保安全生产和杜绝事故的发生。关键词:以人为本;安全管理;安全管理;规范化;安全文化人的不安全因素简析
所谓人的原因,是指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的行为。人在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以电力企业为例,具体的不安全行为有:操作错误,走错施工间隔;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的摆放不安全;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在起吊物下停留作业;必须使用防护用品时未使用;不安全着装;工作时说笑打闹等。概括地说,人的失误可分成两种类型,即随机失误和系统失误。随机失误是由人的行为、动作的随机性质而引起的,与人的心理、生理原因有关,它往往是不可预测,也不重复出现的。系统失误是由系统设计不足,或人的不正常状态引发的,与工作条件有关,类似的条件可能引发失误再次出现或重复发生。
造成人不安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人的不安全行为可分以下几方面:
(1)对运行中的设备和所使用的工器具不了解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等维护管理要求,野蛮操作,造成事故。
(2)侥幸心理,思想麻痹作怪。对经常性工作习以为常,凭经验办事,不注意分析变化了的具体情况而贸然行事。明知违章,却认为是小概率事件,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3)冒险行为。明知有危险而为之,为赶时间,怕麻烦而忽略办理必要手续,减少必要的安全措施,如雷雨天恶劣天气仍然工作、无票工作等。
(4)情绪不佳、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过度紧张。人的精神状态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常不易被他人发觉,他人难于起到监控的作用。而且有不少是在无意识的情况就发生了违章行为,连自身都无法察觉。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对安全生产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控,实现生产中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保证企业生产顺利完成的一系列活动。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生命线,而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在于“以人为本”。人是安全生产中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是企业管理者实施安全调控的最重要对象。我们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提高生产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水平是确保安全的重要手段。安全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关键在人,在于人的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感、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防护能力。因此,安全管理工作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2.1 把重视人的生命视作企业安全管理的第一需要
做好企业安全管理,首先是要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人身安全与经济利益或其他的安全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服从人的生命。劳动者的劳动条件的改善,职业疾病的防治,生产环境的优化,生产工具设备的技术进步,确保人员安全的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都应当是安全工作部门的职责,其次对于设备和系统发生的事故要客观地对待,我们在过去一段较长时间内对电力安全的责任压得太重。电力是一个高事故风险的行业,设备的损坏往往不是一个工位的暂停工作(如机械加工业那样),而会殃及电网造成多个工位的暂停工作,甚至会影响到系统。而电力的事故又是很难避免的,我们要强调的是控制或降低事故的相对频繁度——通常用故障强度的概念来表述,对个别事故的调查分析是为了探求其内在规律。因此,我们要从大量的事故中提炼出统计规律而不过分强调个人的责任,因为一个好的制度设计可以较好地避免因为个人违章而招致事故的可能。
2.2 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因素,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模式,促进企业和职工的全面协调发展,首先要求企业通过规范的制度和培训制度,培养、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不论他在企业管理链条中承担什么职责,他都是一种人力资源,要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展演,我们应当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知识的获得权、决策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的潜能首先要将必要的管理知识,传授给每一位企业的员工,使其都有受教育、受培训的权利,企业的负责人也必须懂得对每一位员工进行文化、业务教育是企业应尽的义务,而不是对员工的恩惠,因此企业的教育培训计划应当是企业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企业决策还要有足够的透明度,而要做到这点必须加快和畅通企业的信息流,员工参与决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企业的治理法规中应当有所规定。
(2)为员工搭建充分展示其聪明智慧的舞台,提供员工为企业管理献出能力的渠道。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电力工业的工艺过程中更多地不是体力劳动了,自动装置、控制设备、计算机大量应用于各领域的技术和管理之中,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可以更多地发挥自己的智力潜力把工作做得更好。企业管理的理念和具体的管理设计应当为发挥员工的智慧提供广阔的平台和人机对话的条件。在我国企业发展史上曾经较长时间发挥作用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小发明、小创造都曾为提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发挥过作用,在西方经典的管理理论和一些实业家们的实践中也都占有一席之地,今天我们提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就要为他们提供这样的条件。
(3)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应成为企业政治思想工作重要的内容。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包括团结友爱的爱心,坦诚豁达诚信,互帮互助的友情,刻苦好学的气氛在全面提升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3 建立“人性化”的沟通、管理模式,潜移默化中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的切入点在“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通过感情化沟通、人性化管理、制度化激励等管理模式,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目标。
(1)感情化沟通,拉近各级人员间的距离,减少彼此间的隔阂。
感情化沟通在安全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真正的沟通,不是行政命令的沟通,而是感情化的沟通。沟通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面的,上下交融的,不仅有职工之间的沟通,也有班组长与班员的沟通,还有单位领导与职工的沟通。职工之间不沟通、不理解、不团结,甚至互相抱怨、拆台、勾心斗角,班组的工作将是一盘散沙;班组长与班员不沟通,班组长只按照自己的做法一意孤行,班组的工作将无法开展;单位领导与职工不沟通,只是领导干部说了算,在企业的目标
与管理、建设与发展的大问题上,没有充分发挥和尊重职工的智慧和情感,职工将对企业感情疏远,失去信心,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因此,只有职工之间、班组长与班员、单位领导与职工互相沟通了,职工群众才会自觉地发挥出主人翁的精神和责任感,才会将自己的汗水奉献给企业的安全生产上,将自己的智慧融入到企业的经营之道里,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到企业的生产工作中,从而配合使企业做好工作。
(2)人性化管理,活跃安全管理气氛,将安全管理工作深入职工内心。正确、恰当地运用“人性化”管理时,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和成功。实行“人性化”管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具有较广泛的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理解和原则立场的同时,还具有对职工发自心底里的关爱。对影响安全生产工作的原则性问题必须态度明确,绝不含糊。要让职工在“人性化”的管理中,体会到既有制度,又有自由;既有严肃,又有活泼;既有要求,又有关爱;既有奉献,又有回报。2.4 重视、发挥团队精神在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
(1)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确立企业文化,它们的高度融合就成为企业管理的灵魂,企业文化是一种内在的东西,而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内部各要素整合的纲领。它们的结合是发挥团队精神的支柱和鲜明的旗帜,没有这样的支柱和旗帜,就不足以凝聚员工,就不能形成合力。
(2)企业组织扁平化。随着信息源的开发和信息源的扩充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过去那种金字塔式的决策——指挥系统,已经显现出其效率低,保守的缺陷。现在不论各级领导甚至普通的员工在信息的获得上有了很大的共同平台,谁也不比谁占先,当然,随着企业内部管理信息上网这种平等性更加明显,把企业的某些具体决策授权给事业部的已经具备条件,于是企业组织扁平化就可提上议事日程。
(3)加强班组建设,提高他们的综合单独作业能力是搞好企业管理的基本功,不论是发供电企业,还是施工修造企业,大量的作业是落实到班组的,班组是企业管理的细胞,运行管理、工程管理、工艺管理是如此,安全管理也是如此。加强班组管理,关键是选好班长,班长选用要突破过去的老经验老模式,要选派有学历、懂管理又有一定专业特长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和高级技工担任。
2.5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处罚激励行为
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完善的管理制度化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同时,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中,我们还应推动和建立安全生产的激励机制,两者相辅相成,可以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健康开展和有序进行。通过认真考核和深入分析,表彰奖励那些在安全生产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制止违章行为,消除事故隐患的人和事;同时,对违章行为和事故隐患,做到有情提醒,无情纠错,严厉处罚,决不姑息。表彰奖励,对那些热爱本职工作,自觉地遵章守纪的人,产生的是吸引力和动力,是对他们的肯定和激励,也是所有职工学习的榜样;严厉处罚,对那些得过且过、投机取巧者,产生的是制约和震动,是对他们的警示和教育,同时对所有的职工也是一种警醒和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