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快乐教育与做快乐教育
读《快乐教育》与做快乐教育
袁子意
(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 210017)
又一届高三毕业了,有一个女生在毕业留言上写到:“天终于亮了”是的,不但她有这样的感受,我们老师也有同样的体会,这里的天亮了一方面是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和老师内心世界的感悟。虽然我们有目标并为之奋斗但快乐在哪里?仅仅体现在成绩上吗?当我们看到分数已经麻木的时候,快乐来自哪里?
有位教育专家做了一项调查,你记忆最深刻的一节班会课是在什么时候,你学到了什么,对你的人生有没有启发或影响?令人惊讶的是大多数学生的回忆到了初中就截止了,而能回忆到高三班会的几乎为零,班会课作为一堂课的价值到底在何处? 对中学生的调查发现,班会课的开设几乎没有明确的规划,大多数班会课被班主任用来处理班级日常事务,学生被动接受道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班会对他们来说没有快乐可言。班会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对他们的未来会有怎样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在追求优质的同时,渐渐忽略了学生对快乐的追求。成人渴望成功,难道学生不渴望吗?我们追求快乐,难道我们的学生不追求吗?为什么今天的教育离快乐越来越远?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教育正在成为“痛苦,挫折”的代名词。当我有了儿子后,看到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看完一书后,我才真正领悟到:真正的有成效的“快乐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我想,快乐应该是学习的真谛,是人生的真谛。这本书分为快乐的智力培养、孩子心智成长的规律、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助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如何培养孩子快乐写作的能力、如何运用有益的暗示在孩子的教育中、快乐的自然教育、怎样培养孩子的道德、意志和品质、如何快乐地进行孩子身体的培育、如何避免过度教育和过度学习、如何尊重孩子的权力、如何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如何教给孩子最有价值的知识、如何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如何发挥父爱在教育中的作用等二十一章。这就是我在教育学生中遇到的问题,现在我看到了解决的曙光,同时也为自己在日常教育中曾经有过的一些过失而惭愧,也为自己偶尔的一些与斯宾塞的方法相同的成功教育方法而高兴。我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娓娓叙说,不断充实着已近枯竭的心灵„„我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教育。
一、我对快乐教育的内涵界定:
快乐是什么?是笑声不断?是暗自窃喜?其实快乐的内涵很丰富,它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满足,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内心世界得到满足呢?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实现自己的精神需求,他才会找到真正的快乐,他才会以高的要求去管理约束自己。真正有效的“快乐教育”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快乐应该成为学习的真谛,人生的真谛。在大量参考“愉快教育”、“主体教育”、“成功教育”等文献后发现,各种理论其本质是相同的,即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于是,我提出了快乐教育的理念,并对“快乐教育”的内涵做了如下阐释:
“快乐教育”,即“快人一步,乐在其中”;准备提早一点,计划周密一点,腿脚勤快一点,反思深刻一点,自然快人一步 ;管理用点头脑,参与多跑腿脚,观众给点掌声,经
常换位思考,自然乐在其中。
“快乐教育”理念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两点思考:首先,追求快乐是每个人的梦想,较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同时,又符合现今的教育环境。一方面社会对人才标准的要求日益精确化,另一方面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做到“快人一步”,才能赢得时间,赢得自信,赢得机会去丰富自己的生活;“乐在其中”则是强调学生的全面参与——参与管理,参与协作,并通过广泛的参与使自己的内心世界得到充实。
在高中阶段,面对日益加剧的学习负担和压力,针对思想日益成熟的高中生,快乐教育能否行得通?该以什么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我首先考虑把班会课作为一个改革的平台,让学生通过班会课展示自己的才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让他们在班会中找到自我,实现自我。于是,我带领学生一起共同规划、自主策划系列主题班会活动,共同策划了“我的旅行计划”,“我与课外书”等主题班会,反响很好,从学生班会总结的字里行间可以发现,他们感受到了快乐,而且举办班会课的热情越来越高,不少人都争着当策划人、主持人,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了,期中考试后,我仔细分析了我班各门功课的成绩,让我吃惊的是,学生学习成绩不但没有进步,甚至我教的数学课原来的优势也几乎不复存在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呢?在和学生、同事以及领导商谈后发现,我的快乐教育的理念偏重于活动,学生在活动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在学生的生涯规划、学习指导上则有所欠缺。为此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并在专家指导下重新给快乐教育赋予了新的解析:
(一)快人一步:人生有规划,学习有计划,想到做到。
现在的高中生对自我的认识水平还很低,对自我的规划意识普遍缺乏,很多学生对未来一片模糊,只知道要上大学,只知道整天埋头苦读,但实际效果不理想。大学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名词,有的学生对自己根本不了解,明明成绩不理想却整天幻想上名牌大学,甚至很多父母也是同样的想法。结果到了高三成绩一出来,差距太大就全面放弃,高三阶段成为这些人全面崩溃的阶段。为此,我和学生们重新调整班会课的规划,把人生规划、学习计划作为班会设计的主旋律,为此我们规划了《我的理想,我的大学》系列班会。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介绍各种不同层次的大学,既有上海交大这样的一流大学,也有晓庄学院这样的周边学校,重点分析专业和工作分配趋势。并通过一些有理想同学的自我规划带动一批学生初步设想自己的将来,做到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学习上通过学生导师制,让一些优秀学生和一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结成对子,通过交流让优秀学生的学习习惯,甚至是一些良好的思维品质影响一批学生,教师则在过程中予以指导与评价,让一些好的做法能够以文字和制度的形式保留下来,帮助学生想到做到。
(二)乐在其中: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享受过程。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呢?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学习,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的学习不仅仅指在校期间的学习,而是强调学习的状态,学习的品质和学习的精神,乐于学习,让学生看到学习的价值。
二、主题化、系列化的班会课设计
基于快乐教育的理念,把班会作为学生学习社会知识,丰富内心世界的一个平台:树立“把班会还给学生”的理念,让他们成为班会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们自主规划、策
划系列班会的主题,落实每一期的具体内容、主持人,以及参与合作的同学,做到目标明确,分工具体,设计合理。
例如,在“我与名人同行”的主题班会中,通过介绍名人的学习状态与学习品质,让学生感悟学习品质的培养对今后成功的影响;通过优秀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通过“我与课外书”主题班会的交流,同学们知道了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参加了“我的旅行计划”班会之后,同学们放飞了心情,收获了快乐;学习了“名人成长记录”,方知我们也可以成功!与名人同行,方知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辉煌!和父母一起参加了“感恩父母”班会后,体会到家是心灵的港湾,家庭幸福是我们共同的期盼;“一起过集体生日”,让学生感觉到班级象家一样温暖,同学、老师就像亲人一样,班会成为师生心灵交流的桥梁,学生才华展示的平台,父母与子女沟通的渠道。从学生的班会总结和班级日志上,看出班会已经融入到学生心中,他们爱班会,爱高一(8)班。
一年多的班会课坚持下来,从原先零散的班会到逐步形成主题化、系列化,我和学生共同编写了一个电子书《快乐班会课》,并结合第一轮校本课程《自我策划——人生成功的起点》一书,将高中三年的班会形成系列化,课程化:以六条主线、七个系列、三个品牌活动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在学校领导支持下,申报并获得了南京市精品课程。
具体内容包括:高一上以理想为主线,高一下以感恩为主线:突出融合、理想、目标、视野、感恩、文化。高二上以团队为主线,高二下以职业为主线:突出挫折、定位、升学、职业、心理、情感。高三上以学业为主线,高三下以意志为主线: 突出意志、细节、减压、团队、技巧、心理。并形成规划高中系列、学习指导系列、生涯设计与理想教育系列、快乐高中系列、集体主义与团队精神教育系列、感恩与责任教育系列、意志教育系列。
1.规划高中系列
让学生对自己高中这三年如何度过有所规划,有计划、有准备的安排好高中生活:《高中的困惑》校园教育心理剧、《认识自我》、《放飞理想》、《我的一生该如何度过》、《方向比距离更重要》。
2.学习指导系列
通过教师引导或同学交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班级同学学习方法交流》、《高中学习方法和生活习惯指导》、《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
3.生涯设计与理想教育系列
引导学生对未来人生进行规划,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中国大学,你了解多少》、《我与课外书》、《职场应聘abc》、《职场应聘与热点问题讨论》、《我的大学你在哪里》、《名人成长记录》。
4.快乐高中系列
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指导,让他们在高中保持健康的身心,在奋斗过程中既体验失败的痛苦也感受成功的快乐:《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压力与动力》、《做情绪的主人》、《学会自我修炼》、《快乐是什么》。
三个品牌化活动分别是,高一的理想愿景——诗歌朗诵;高二的职场应聘——教育心理剧;高三的压力与动力——心理剧和成人仪式活动。在长期坚持班会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我班的特色活动——教育心理剧。教育心理剧是基于心理剧的理论,通过学生扮演当事人或由当事人自己借助舞台来呈现他们各种典型的教育问题与心理问题,在老师和全体参与演出者以及观众的帮助下,学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心理问题,从而使全体成员受到教育启发的一种团体教育与心理辅导治疗方法。已开发了教育心理剧有:《职场应聘》、《隐形的翅膀》、《一个女孩跳楼的背后》、《睡神》等,并在全国班主任网络培训中做了展示。
三、班主任与班会课——“我与班会共成长”
斯宾塞曾这样说过:“爱,真的需要说出来。美好的情感当你说出来时,也会唤起别人同样美好的情感。”每次班会我都要求学生写一点感悟,定期组织学生读一读,其中,有对班会的评价,有对学生的评价,学生有感而发,用心去写。其实在我眼里,这就是最美的文章,最深刻的哲理,也是对我最大的激励。引用几段学生的班会小结,这也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
如果说,一次班会就象一次人生的话,那么,从班会的构想、策划、准备、实施到结束,就是一个人的出生、青年、壮年、老年到结束;这一个人生就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如何演出、如何呈现都由你决定,好坏都由你来创造!
我一直都没有机会展示我的才能,其实我也没有特别的才能,我只能为大家唱着自己最熟练的歌了,因为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我。
多腼腆,多真诚的一番话啊,是啊,我想我不会忘了这个班的每一个人,因为我们一起共度了无数个这样的班会,无数个努力,竞争,共同进步的时光。
回忆班会的重要途径就是班会总结,现在已经有十四份了,每一张都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军训的辛酸,考试的紧张,同学间的互帮互助„„一一闪现在脑海里,沉浸在美妙的回忆中。以前写班会总结多少带着一点任务式的完成,分班后再拿出来,真是让人忘怀,从班会联想到师生相处的一幕幕,这才觉得班会总结意义重大,记录的不仅是班会,更是师生之间的友情、亲情和欢乐的见证。
在班会课程化之后,我将后黑板也进行了课程开发,逐步形成“后黑板——我们的解读“,”前黑板——老师与专家的阐释”这样一前一后,民间与官方的对话,草根与专家的PK形式。尽管这样的课程似乎有些不够严谨,甚至还很幼稚,但却是由学生自己全面参与与生成的。它和学生的成长紧密联系,是一门真正属于学生的课程。在班会课程开发过程中,他们渐渐融入到班级中,班级的凝聚力也渐渐强大起来。
天亮了,虽然我和我的学生们还是过着“上学时看到的是星星,放学时通行的是月亮”一样早出晚归的生活,但我们的内心世界被自己照亮了,我们在班会课中找到了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快乐。
在做快乐教育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也收获了快乐,看到了学生的独立,学生的合作,学生的自我学习,学生爱的付出,更看到了学生们发自内心的笑。收获了爱,收获了关心,收获了近十年未曾流过的泪,收获了近千张照片,收获了全国班会课特等奖,南京市优秀班集体、优秀班主任,全国突出贡献班主任等一系列荣誉,也收获了一份对教育的感动。所有的一切都源于我对学生的爱,对班会课的这份爱。相信自己会将这份爱继续融入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中。
第二篇:快乐教育
浅析幼儿的快乐教育
工作单位:沙圪堵第三幼儿园姓 名:
柴红
目录
摘要................................................................1
关键字..............................................................2
一、快乐教育的内涵与依据.............................................3
1.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4
2.自由之天性........................................................5
3.想象的世界........................................................6
二、快乐教育在具体活动中的表现.......................................7
1.定期为孩子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计划.................................8.2.游戏中探索世界....................................................9
3.自我满足的活动...................................................10
4.被认同的”我”.....................................................11
三、快乐教育需要怎样的老师..........................................12
1.在孩子面前不摆“统治者“的架子,做孩子的朋友........................13
2.教师应让自己成为快乐的教育者.....................................14
3.创设能给孩子快乐力量的环境.......................................15
四.实施快乐教育的方法.............................................16
1.保护幼儿快乐的天赋,发现幼儿的兴趣点..............................17
2.给幼儿一个支点...................................................18
3.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暗示,多给幼儿一些和善友好的鼓励.................19
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20 结尾...............................................................21
参考文献...........................................................22
浅析幼儿的快乐教育
本文修改建议:
1.请统一文章的格式,特别注意基本的行文规范 2.第一部分快乐教育的依据与内涵,目前这部分只有依据,没有内涵。所以还是不清楚到底快乐教育是什么。
3.快乐教育的依据方面,着重讲为什么要进行快乐教育即可,这里不必提家长或老师需要做什么,家长和老师需要做什么应该放在第四部分实施快乐教育的方法里面。
4.请按照给定的格式修改参考文献的格式(详细案例见文章最后)
摘要:快乐是生命的源泉,乐观向上是健康的基础。泰戈尔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而不单单是传送知识。”幼儿教育旨在快乐的教育中塑造幼儿健康向上的人格。幼儿做他们喜欢的事情,内心感到欢喜快乐,并且甘心情愿而为之。幼儿愿意将快乐的事延伸下去,各方面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这就要求我们懂得幼儿的世界观,掌握幼儿教育的方法论。通过观察,交流,了解,融入他们我们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解读幼儿,从而掌握科学地教育方法,知幼儿乐,懂幼儿乐,为幼儿创造乐,让幼儿享乐,进而乐享生活,这也就是快乐教育的意义。
关键字:快乐教育;生活;乐享生活;游戏
一、快乐教育的依据与内涵
“乐”是内心感到欢喜,快活.那么怎样才能感受到快乐吶?对于一户家徒四壁,一年到头吃不上一顿饱饭的家庭来说,孩子能上学,能吃的饱,穿的暖,那就是莫大的快乐。对于一位从小娇生惯养的小孩子来说,一顿饱饭,一件贵重的礼物,也许并不能使他感觉快乐,当他与小朋友分享了一块巧克力奶油蛋糕,朋友吃得美滋滋,夸赞他的时候,他也许会感觉到快乐。两位小朋友玩了一局跳棋,一位获胜了,他感觉超越了别人,他会觉得快乐!那么,快乐是什么呐?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方寸即是心.一切的快乐都在自己的心里。“快乐源于你的内心”,“快乐”是人类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它会使一个人变得开心。“快乐教育”就是运用幼儿喜欢的方法,在满足幼儿心理需求的同时达到教育的目的。” 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幼儿是自然的精灵,洁白无瑕的纸上轻描淡写的几笔,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价值观,和喜乐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在幼儿时期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为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建立正确的儿童观,我们首先了解幼儿的思维方式,找到让幼儿乐的点,为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活动环境,满足他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尊重他的人格和权利的同时,尊重他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其感兴趣的方式为基本要点,结合其个体性特征,促使他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才可以去满足幼儿,服务幼儿,让幼儿快乐成长。(一)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事物的表象特征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感觉和知觉印象的束缚。如两排相等数目的积木,如果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积木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的这一排积木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排短”。可见,幼儿辨别数目的多少这要受积木排列形式的影响。所以说幼儿的思维也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点的。幼儿思维还依靠动作进行,小班幼儿仍然保留着这个特点。让他们说出图上 有几个小动物,他们就用手点着一个一个地数才能弄清,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在心里默数。
幼儿的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因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是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比如,在捏橡皮泥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捏成什么,而常常是在捏好之后才突然有所发现:“苹果!”这就要求我们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原材料,供幼儿探索创造发现。
幼儿的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我们多给与正面的教育,对幼儿提要求也要具体,如:上课时,老师说“小朋友们,小眼睛看老师!”而不要说“注意听讲!”因为儿童不容易接受这种一般性的抽象的要求。幼儿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告诉我们,幼儿的兴趣点有很多时候在事物的表象,和对具体事物的操作中,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发掘幼儿生活中的乐趣。
(二)自由之天性
1.0-3岁
孩子在这个年龄对外部世界是直观的对事物表象的印象。他们不能给事物分类定性,但是可以进行完全地感受,也很容易将自己的感受与生命复杂的综合发育过程联系起来,所以斯宾塞提出:这个时期市确定孩子“根性”的最好时期。
这就要求父母、老师多带孩子去大自然中走动,不应该放弃大自然更替当中的每一个美景,多让孩子去感受夜晚的月光和星空,清晨的日出和雨露,去体会大自然的和谐和律动的节奏。
环境的清浊和眼界的宽窄是早期影响孩子性格形成以及心性成长的关键因素。良好的环境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温柔并且富有同情心和灵性,相反,恶劣的环境会使孩子变得暴力,消极,缺乏自信。
所以这个阶段的幼儿,家长和教师主要应对幼儿进行“感官教育”。创造温馨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给幼儿美的感受与体验。
2.3-6岁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对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分辨能力,开始留意身边各种事物的功能和变化。这是自然环境对孩子性格、智力影响的第二个阶段。
这个年龄段孩子会将自己见到、遇到的事物,都存在自己的思维记忆中。然而,孩子这时的判断能力是模糊的,很有可能将某种恶劣环境当做最初的“玩伴”接受下来,从而染上坏习惯。
基于此,家长、老师对孩子开始系统地自然教育,给孩子讲述自然的变化与联系,幼儿感受欣赏的基础上,发现内在的联系,感受事物的两面性,存在的合理性,引导幼儿观察事物往往是向好的方面发展,培养幼儿的积极的情绪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提供给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尽可能地自己去感受,给予他们自由的空间,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一个小朋友,一个人,蹲在角落里,玩泥巴,可以静悄悄地玩很长时间,如果中间有人打扰阻拦,幼儿便会反抗,这时候的幼儿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的。幼儿需要独立自主的空间,这里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世界,他们是自由的,那个世界,只有他和他想象创造出来的东西。自然生活中的一切便是他们想象创造的原型,在这里他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能与自己心灵对话的东西,也找到了快乐。
(三)想象的世界
幼儿喜欢幻想,富于想象,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常常是由创造性想象引起的,但他们的心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受兴趣的影响较大,兴趣可以振奋幼儿的智力,激发创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善于保持幼儿的兴趣和调动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幼儿对生活的态度,也决定了幼儿的“喜乐观”,幼儿是社会中的能动的个体,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幼儿的生活志趣,从而影响幼儿的生活,生活环境对幼儿的志趣也有反作用。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东西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便产生了喜、怒、哀、乐的情感,这时我们应该善于观察,运用各种感官,实验等考察幼儿对生活的反映,找到幼儿的兴趣点,抓住让幼儿快乐的点,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从而融入幼儿,引导幼儿,启发幼儿,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乐”,“知乐”,“懂乐”,“享受乐”,“创造乐”,并且养成“乐于生活”的个性。
二、快乐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重点表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幼儿满足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他们有更高的需求,他们需要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人是社会动物,人的生活也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在经常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进行的,这就需要我们与社会形成沟通,身心保持平衡.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于社会,同样社会会给我们反馈,我们对生活给与爱,同样也需要被爱,“游戏”是幼儿的生活的主要活动,幼儿爱游戏,在幼儿的世界里,任何探索性的活动都可以看做是一种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是世界的王,活动中幼儿得到了满足,同样也需要被他人认同,需要外界给与积极的反馈,幼儿达到了自我实现的需求,幼儿也就得到了真正的快乐。
(一)定期为幼儿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教育计划。
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和其它特别重要的工作一样,而这项工作的收获也是长远性的,是孩子的一生。我们常常尽心地区教育孩子,尽心竭力地去教孩子一些东西,可是往往很难收到一些成效,长期下去,我们会失去耐心。那么,有什么办法呐?幼儿园一般对幼儿只是根据年龄段进行了简单的划分,幼儿在3-6岁发展是迅速的,这就要求我们适时地做出调整,根据不同幼儿本阶段的发展水平,制定循序渐进的幼儿个人快乐发展计划!教师根据幼儿的幼儿个人快乐发展计划制定出自己的工作计划,以适应幼儿的发展需求。
详实的幼儿个人快乐发展计划应该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基础上的,中大班一般可以3个月制定一次发展计划。
(二)游戏中探索世界
奥地利心理学家彪勒认为:“游戏是获得心理愉悦的手段。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幼儿园活动应以游戏活动为主,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使自身的各种能力获得练习和发展,并汲取周围生活中最基础的知识。可以说,游戏是儿童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应当充分理解幼儿游戏的愿望,让幼儿自由游戏,并且在教育中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孩子爱上学习,从而实现快乐学习。
游戏的另一种快乐是来自于同伴的呼应,对于幼儿来说,他需要从伙伴那里获取快乐,也需要与伙伴分享快乐。让孩子尽情与他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能更多地让孩子感觉到快乐。快乐作为一种激励,能挖掘出孩子身上令人意想不到的智能潜力。
(二)自我满足的活动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应该积极地捕捉幼儿激动的刹那间的反应,这时候是幼儿找到灵感,探索发现的转折点,这时候我们要伺机去帮助幼儿引导幼儿,抓住幼儿刹那间的灵感,去探究发现的事实,让幼儿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知道真相,从而达到心理满足的状态,幼儿的自信心也就建立起来了!(三)被认同的“我” 幼儿喜欢游戏,游戏的快乐不仅在于游戏本身,很多时候来自于周围人的肯定,他需要从伙伴、父母、老师那里获得支持与肯定,也需要与他人分享快乐。同样在幼儿取得游戏成果时,幼儿也希望得到承认的鼓励和认可,这时候我们应抓住时机恰当地表扬幼儿,幼儿知道了自己的努力是得到别人的认同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幼儿便收获了快乐。
四.快乐教育需要怎样的老师
(一)在孩子面前不摆“统治者”的架子,做孩子的朋友 不管在现代的教育中还是传统教育中,很多老师喜欢充当“统治者“的角色。他们用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态度教育孩子,要求孩子服从自己的命令,一旦孩子提出抗议反抗,就会觉得自己在班里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受到威胁,就会勃然大怒,有各种方法打击压制幼儿,这也是现代教育中明令禁止的,但是许多教师仍屡试不爽。
教师这种做法不但取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孩子要么和你对着干,要么过早地埋下心理叛逆的种子,一旦时机成熟,就会爆发出来。
对于教育中的这种现象,“如果是为了孩子的幸福着想,就应该在教育中彻底放弃”放下“统治者”的架子,站在平等的位置和孩子沟通,做孩子的朋友。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国家,如果这个国家的君主摆出一副不可一世、颐指气使的“统治者”的架子,实行专制独裁,那么大多数人必定会隐忍愤怒,思想独立的天才
也难以出现,国泰明安更是奢谈!和自然界的万物生长一样,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和谐、宁静、循序渐进地发展、耐心地等待等等这些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与此相反,过于急切的要求孩子快速成长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在一次故事大王比赛中,--小朋友没有取得第一名,他可是故事大王比赛的常胜将军,这次没有得冠军显然是有些失落,老师走到孩子身边说:“就像老师不可能做好每一件事情一样,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是冠军。”—小朋友反问道:“假如你遇到我现在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教师回答:“我会祝贺他!”后来小朋友画画的时候,他画下了那天故事大王的颁奖情况,并且把自己做的画介绍给小朋友,那天他很开心地说了自己的想法:“老师就像我亲密的伙伴,他的话让我感到一种全新的快乐!”
做为教育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像朋友一样引导幼儿,做幼儿生命中永不熄灭的灯塔,像朋友一样帮助他,使他变得自立而坚强,像朋友一样支持他,知道在幼儿园遇到困难时,老师是他坚强的后盾,像朋友一样相信他,相信他会有个好的未来!
(二)教师应让自己成为快乐的教育者
“快乐教育”不仅仅是指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而且也是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快乐的教育者。也就是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该从教育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现实教育中,能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在教育过程中快乐的教育方法和营造快乐的教育氛围环境很重要。教育本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它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成为快乐人,所以教育的方法应当是快乐的。当孩子处在积极的情绪中时,他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在教育孩子之前,一定要先让自己成为快乐教育者,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时一定要保持一个好心情,不要在心情不好时候教育孩子,这样很容易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2.不要在孩子哭闹完后让孩子强迫孩子进行其它学习活动。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努力营造快乐氛围。
4.教师自身努力做个乐观的人,在看待孩子时更多看孩子的优点而不是缺点(三)创设能给孩子快乐力量的环境 孩子在早期的教育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作用非常大。环境的创设不仅包括物质环境而且也包括精神环境的创设。
物质环境的创设应遵循温馨舒适,给幼儿美的感受,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到快乐的原则。在精神环境创设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让幼儿做利所能及的事情.2.教师和孩子合作完成一些事情.3.建立合适的一日常规流程,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4.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与幼儿共享快乐的游戏过程。5.鼓励幼儿讲述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的故事。6.创造没有距离感的师生关系。
五、实施快乐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保护快乐的天赋,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快乐教育的前提是消除孩子心中的不快乐因子。根据孩子的兴趣制定出相应的教育计划。教师应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育活动,制定出:“如何祛
除孩子心理的不快乐的阴影”为核心设计的活动课程。根据幼儿的爱好特点,找出幼儿的快饿了因子,制定出“快乐发展课程”。
任何生命都会对某些对象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一旦他们发生兴趣时,也就是教育的好时机。《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中”。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也就有了愿望,有了动力,想要了解“它”,去探索发现,从而掌握“它”。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对感兴趣的事情的掌握速度要远远高于不感兴趣的事情,所以说:“我们要保护幼儿快乐的天赋,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为幼儿找到好老师”。
(二)给幼儿一个支点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就要求我们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幼儿活动时候不要去太多地干涉幼儿。如:冬日需要取暖,幼儿会自己找薪,幼儿自己去找,没找到怎么办?你只需要动动你的手指头指一指就可以了,静静地观看他们,你会发现幼儿身上有意向不到的能力。“纸上学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幼儿的世界有自己的生活,有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也许你会发现他们的想法与成人不同,但是请你等一等,给孩子一点时间,让她们自己行动,也许你会发现“殊途同归”的道理,我们只需要给孩子一个支点,做幼儿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并且要相信孩子,给孩子一个支点,他们可以做的很好,探索的过程不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吗!
(三)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暗示,多给孩子一些和善友好的鼓励。
教育心理学家马丁教授针对“积极暗示的效果”做过专门的研究,这项内容大致是这样的:首先将一群孩子随机分成A、B两组,然后告诉老师,A组里的孩子都是优秀的孩子,这组的孩子无论是在意志品质还是特长方面都非常卓越;B组则恰恰相反,这组孩子无论在哪方面都比较让人头疼。
收到这样的信号后,老师们各自开始了相同的课程教学。一个学期结束后,马丁教授发现,A组的孩子各项测评都明显高于B组的孩子。老师知道实情后都非常惊讶,此后,马丁教授又做过几次相同的实验,都出现了类似的结果。由此可见,积极暗示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有积极效果的。尤其是孩子,很容易就会从他人积极的暗示中获得信心以及前进的动力。暗示的作用越是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啊挪用月明显,而且暗示者和孩子的关系越亲密,暗示作用就会越明显。积极的暗示在早期教育中带来如此积极的效果,那么早期教育中,在对孩子的暗示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对孩子的暗示应该是真诚真挚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爱的鼓励。2.教师对孩子的暗示并不是人为的对缺点的掩饰,更不是盲目的夸奖。
因为个人主观因素,对孩子的夸奖难免有夸大的成分,但是必须要有度,千万不可以对孩子明显的缺点进行大肆的赞赏,否则会养成孩子品质上的一些坏习惯。
3.教师对孩子的积极暗示应带给孩子身心上的愉悦。
此外教师的夸奖不可以过于频繁,否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特别是积极暗示存在不实之处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你怎么那么笨啊?”,“交了你多少次了,还是学不会,长的什么脑子啊?”„„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指责,尽管老师苦口婆心,可是孩
子还是一如既往,这是什么原因呐?
从动物学的角度上考虑,孩子和其它动物一样,都会本能地否定对恶劣环境产生反感,这种反感情绪虽然会因为内心的恐惧有所克制,但仍旧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但是如果给予幼儿友好的鼓励,情况就会变得好些,和善友好的鼓励的快乐教育的最好的办法,如果在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这样是鼓励,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会多感受到一份美好!
六、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幼儿的“乐”来源于生活,还要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幼儿找到了自己快乐,学会了找乐,逐渐培养起了使自己快乐的能力,快乐地去生活。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因此需要我们的教育也要随着时间生活环境的变化而适时改变,运用科学地教育方法,适应特定阶段社会对幼儿发展提出的要求。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包含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其次,生活的内容和教育的内容一致,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教育随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学便怎样教。所以教育也应随着时间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幼儿期是幼儿身体机能飞速发展的时期,时间在变,环境也在变,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快乐教育方案”。
结尾:本文从幼儿之乐的内涵到发掘幼儿之乐,让幼儿拥有快乐童年,让幼儿之乐回归生活,培养幼儿快乐生活的能力。通过阐述幼儿思维特点,以及幼儿快乐活动游戏的意义,实施快乐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引导我们如何在幼儿活动中找到乐趣,并且按照实际情况指导幼儿,发掘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拥有童年之乐,并且乐享童年。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应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充分地尊重幼儿 ,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教育引导,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最终培养幼儿成为积极向上,阳光乐观的人。
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教育心理学》-------林永海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孟庆茂 《幼儿教育案例》------任春茂
第三篇:快乐教育是什么
什么是快乐教育?
围绕快乐教育的争论主要有两点,第一,“快乐教育”是否等同于素质教育;第二,这种娱乐化的教学方式是否对学生吸收知识有促进作用。更多实施中的“快乐教育”只表现在老师课堂上用PPT教学,以及强调老师应当多与学生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对孩子的教育应当循循善诱而不是强制执行等,但并没有明确的教育理论进行指导。
在最早推行快乐教育的英国,快乐教育被称为“havefun”,教育者强调快乐不是教师示范出来的,而是学生心理本身所具有的情感,被愉悦的教学环境所“唤醒”。强调一种“享受学习”的过程。
早在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史宾塞已经在他半自传半札记的《史宾塞快乐教育》中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某些具体手段和方法。他的其中一个观点是,家庭,而不是学校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们要先把孩子的情绪调到快乐、自信和专注,再开始学。”以下是他提出的八项具体方法:
一、家庭共同相聚的时间是神圣的。
二、家庭成员互相了解可以使孩子获得心灵的力量。问问自己,你有几次坐下来和家人谈你的理想、目标呢?你有几次向孩子询问:你担心什么?你害怕什么?
三、适当让孩子为家庭分忧。
四、珍视全家一起用晚餐的时间。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候,每个星期也应有至少一两个晚上和孩子轻松地用餐,这时不要数落孩子的不是。
五、定期和孩子完成一件事。例如,种植植物、把散乱的照片整理成家庭照相簿。
六、建立固定的家庭传统和仪式。生日聚会、春天去远足、秋天登高。
七、和孩子一起玩游戏。
八、在孩子睡觉前告诉他一些家里的往事。
什么是快乐教育法
快乐教育最早的倡导者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他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快乐的。快乐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会学生做人,使每个学生的童年幸福、快乐,德智体美都得到全面发展。
快乐教育就是教人们通过改善心态来 获取快乐、体会快乐、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快乐教育与成功教育
任何教育方法的终极目标都是使人获得成功,也只有成功才能让人感受到快乐。因此,帮助学生成功就是帮助学生获取快乐,帮助成功是开展快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快乐教育与赏识教育
赏识让人快乐、开心,赏识让人乐观、自信,赏识让人不断发展超越,快乐教育离不开赏识。在不断地赏识赞扬中,学生极容易获得成就感,心情愉快,从而能积极 主动的进行学习。
快乐教育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教育界喊得最响亮的口号,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快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没有快乐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素质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让受教育者感受到教育的快乐。快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面临许多的困难,解决这些问题最基本的手段就应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主动探究,在快乐中提高创新能力,开发自身潜能。快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前提,素质教育就是快乐教育。
教育是一件神圣而伟大的事情,因为它传承文明、塑造人类、缔造世界。无论是老师还是 学生,都应该是快乐的、幸福的。
快乐教育包含的内容
一、用兴趣引导孩子快乐学习
“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
“引导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最好的方法。”
每一种兴趣对孩子的求知来说都是有价值的。
世界上没有笨的孩子,只有方法不恰当的父母或老师。
利用兴趣开发孩子的智力,促进孩子学习。
二、引导孩子的好胜心
健康的“好胜”和“竞争”的心理可以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使孩子变得更优秀。适当地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可以增强孩子前进的动力,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
孩子的好胜心及参与竞争的意识是通过培养和锻炼获得的,所以教育者应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些合理的竞争环境。
正确引导孩子的好胜心需注意:
--好胜的对象应该超越自我(横比、纵比)
--好胜应该对事不对人
--敢于面对失败
三、好奇心让孩子自愿学习
对任何事物都保持一种强烈的好奇心的人,兴趣往往十分广泛,创造力也特别强。好奇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可以培养的。
真正的趣味学习在于制造悬念,由浅入深。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是成功引导孩子的关键所在。
四、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
--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 会和权利。
--保持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和谐。
--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五、快乐教育的禁区
--粗暴尖刻的言语。
--过分 地批评孩子。
--冷漠和麻木(抚摸、拥抱,不忽视、不体罚和心罚)。
--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每个孩子的心灵 世界是要靠自尊来支撑的)。
--把自己的遗憾交给孩子完成。
--要求孩子十全十美(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宽容和等待;孩子只有在主动、积极、愉悦的心境下才能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六、参与孩子的活动
通过参与孩子的活动,可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赞扬和鼓励孩子,以增强他的耐心和耐力。
把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把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目标,降低难度,减缓坡度,有利于增强孩子的信心和勇气。
给孩子做出榜样并予以鼓励。
七、与孩子共同游戏
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是儿童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开端。
游戏,重要的不是玩什么,而是怎么玩,玩的时候有些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
彻底、真实而由衷的自由,这就是游戏。
玩游戏是孩子锻炼大脑最好的方法之一。
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孩子的知识,促进其智力和语言和发展。
孩子玩各种游戏时,需要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注意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六种智力要素的积极参与。
八、倾听孩子的心声
学会倾听孩子讲话是交流的基本要求。
聆听是表示关怀的一种方式,可以形成良好的关系,并建立友谊。
学会倾听是了解孩子最有效的途径。
九、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如果孩子是积极的,他看到的就是乐观、进步、向上的一面,他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及周围的一切就都是成功向上的;如果孩子是消极的,他看到的就是悲观、失望、灰暗的 一面,他的生活自然也就快乐不起来。
积极的选择可以帮助人树立自信,克服自卑,还可以帮助人克服忧虑和烦恼,调整心态。积极的心态,就是心灵的健康和营养。
培养孩子积极心态的方法:
--用美好的感觉、信心与目标去影响孩子;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寻找孩子身上最好的东西;
--让孩子明白事物的两面性(积极的、消极的);
--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赏识他的长处;
--对孩子的缺点,要积极看待,帮助他改 正,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
--当孩子心情不好时,帮助他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十、激发
孩子的自信心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鼓励是为孩子提供机会,培养一种信心:对我感兴趣的事我有能力做出贡献;我可能对周围的事物及我本人的生活产生影响;我可以对我感兴趣的事做出积极主动的 反应。
鼓励可以很简单,如赞扬孩子几句,给孩子一个拥抱,使他们感到一些安慰。
第四篇:快乐教育
快乐的教育——所谓快乐就是心情舒畅、高兴!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书育人!快乐的教育就是心情愉快的去进行教书育人,同时也是把快乐传寄给我们的学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学生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相反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会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学家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办法。然而现在的孩子在教育中获得了快乐了吗?
社会对知识的渴望,就业压力的渐增,学习被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使父母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孩子身上,小升初、初升高,孩子成长中的每一步都很重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周内上学,周末上“班”,老师作业,家长作业。曾有一份对城市儿童生活与消费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儿童参加兴趣班或培训班。学习的重要性无容质疑,但过分强调,也许结果会适得其反。调查结果显示,在影响孩子快乐的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学习压力大,所占比例为53.2%,另外,有24.4%认为是升学压力大,有23.4%认为是父母期望值高,在所有影响孩子快乐的原因中,分别处于第三和第五。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堂而皇之地把孩子的自由时间、玩耍时间无情挤占。孩子游戏、娱乐、锻炼的时间的缺失,会导致孩子学习兴趣的下降,还会导致孩子体质的下降。尽管政府在号召,对学生要减负,但现状是越减负,学生的负担越重。由此我们不仅会想:难道学习与快乐是矛盾的吗?
其实,学习与快乐也是有其统一性的。一方面,学习压力会制约快乐,学习和快乐存在矛盾性,但另一方面,学习和快乐存在统一性,学习可以促进快乐,快乐促进学习。
首先,学习进步,就会带来快乐。学习进步,可以给孩子带来满足感和自信心,根据马思洛需求理论,自我价值的实现是高层级的需求满足,无疑会给孩子带来快乐。调查中也显示,影响儿童孩子快乐的因素中,学习进步排在首位,有55%左右的比例。
其次,学习可以提升视野和技能,有助于快乐的提升。快乐需要一种心态,每个人都希望快乐,需要用心感受。学习,可以扩展人们的视野,提高人们技能。这些有助于人们发现和创造快乐因素,从而最终提升快乐水平。
第三,学习可以促进未来的快乐水平。尽管从短期来看,学习会占用玩耍时间,影响到快乐状况,但从长期来讲,学习会为未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未来长期的快乐。
因此,作为父母也好,教师也好,我们所能做的是要帮助孩子把学习与快乐的矛盾走向统一:品味学习,体验快乐
学习与快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研究人员认为,可以尽量避免矛盾,走向统一。其实,从本质上讲,学习本身并不导致不快乐,导致不快乐其实是学习压力过大造成,学习与快乐是可以走向一致的。调查也显示,除了学习压力,学生对有关学习各个方面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具体如,对学校的满意度为3.94;在有关文化设施,学习成绩,表扬和奖励的频率,课外知识等表现方面的得分分别为3.80,3.75,3.74,3.67。研究发现,学生对学习压力的表现是非常不满的,所以适当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寓乐于教,可以实现快乐与学习的统一,品味学习,体验快乐。
实现学习与快乐的统一,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个人认为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在人的一生中是很艰辛的过程,所以要通过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努力,让孩子真正的品味到学习中的快乐。作为家长,学校和社会都要想方设法做好教育各项工作,努力帮助孩子减轻学习负担、学习压力,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明白掌握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快乐即是一种氛围,又是一种心境,更是孩子在主动的创造性学习中的一种真切体验。
给孩子时间,让他们跳出被动“怪圈”。不少孩子被厌学情绪困扰,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其实他们厌烦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师讲课的不得要领,使孩子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导致厌学,厌学又强化了被动,久而久之,形成一个“被动--厌学--被动”的怪圈。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在思想上把孩子视为学习的主人,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坚持多抽出时间交给孩子,让他们深入思考,这样他们就会心情愉悦。
给孩子自信,让他们激活创新潜能。青少年思想活跃,善于想象。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给孩子机会,让他们亲自去参与一些活动,从中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孩子有了自信,创新潜能就自然会得以发挥。
给孩子赞誉,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某些成绩对成人来说也许微不足道,而对孩子来说却往往是最大的成功。在适当的时候应该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赞誉,让孩子充分体验成功,不仅能促使孩子将成就感化为学习动力,而且能让他们在拼搏之余尽情地享受学习乐趣,进而强化求知欲望,坚定必胜信心。的确快乐是人的一种需求也是人的一种享受!它更是孩子们的理想与追求,但现实课堂往往扮演着残酷的角色。一个课堂50甚至以上的人,全体坐如钟,听多,说少。没有充分思索的空间,没有畅所欲言的时间,孩子们的思维空间越来越窄,他们空有一对想像的翅膀却无法飞向大自然,七彩的世界也与他们无缘,对他们而言课堂是灰色的,只是僵硬的知识、符号的化身。
而小班化的教育则以全新的理念冲击着这样的教学。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们把枯燥的课堂学习,视为一种快乐的享受。“关注,关爱每个学生”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教育的价值观,更是我们每一位小班化教师都应做到的,每位学生都一种想被注意的热望,而这在传统大班中是很难做到的,在小班化教育中由于小班人数少老师与学生之间接触增多,交往频繁,这样,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彼此的情感交流也更加直接,从而消除了“怯师”心理,增强了彼此的信任感和亲切感,关系更加和谐,融恰,教师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以自己的真心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被关注的喜悦。据调查小班化教学为学生提供发言或参与活动机会的频率是大班的4-5倍,这样大面积的关注在传统大班课堂中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智成长的愉悦。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学习潜能,而且增强记忆效果和提高学习效率。小班化则给师生的课堂学习提供了这么一个良好的场所。作为小班化教师一定要把握这样的机会,更新理念,让孩子在我们的小班化教育中实现真正的快乐教育。
第五篇:读《斯宾塞快乐教育》有感
前段时间,在当当网上看到一本《斯宾塞快乐教育》书,于是到图书馆借阅,读完之后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其实这本书相比较《卡尔威特的教育》,从内容上讲要单薄得多,但是它对于我的意义,好比是为我在教育这个问题的认知上又搭了一级楼梯。
赫·斯宾塞曾说过:“教育是一项充满快乐而漫长的事业,需要一点耐心和同情心”。但凡成功的父母,都有一个特点:耐心用心。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赏识和鼓励,老师、家长和同伴们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动力,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甚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书斯宾塞先生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许多有趣的小事例,仔细地叙述了小斯宾塞的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历程,向我们证明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这些都对我们教育者给孩子的教育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斯宾塞这样说:“我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枯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细细咀嚼,确实如此: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相反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信心会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办法。看完《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后,我才真正领悟到:真正的有成效的“快乐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我想,快乐应该是学习的真谛,是人生的真谛。
在我的教育工作中自己也能体会到,当看到学生们有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时,自己也会感到快乐。而大多数的时间我会因为学生的错误使我不快乐,心中会产生许多埋怨。带着这样的心态,我会不由自主的去批评他们,而他们则在这种不快乐的氛围中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即使在老师的逼迫下学习,也不是快乐的学习。长此以往,怎么教育出快乐的孩子呢?其实作为教师一个微笑、一个抚摸足矣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和过失。斯宾塞的教育思想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将努力学习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希望我的课堂能让孩子们去享受学习的快乐。
附书中精彩话语
1.正确进行教育的主要障碍不在于儿童,而在于家长。并不是儿童对强制的影响不敏感,而是家长的德行不足以运用这些影响。
2.父母们夸大了子女的不正当行为给他们带来的苦恼,总认为一切过错都是由于子女的不良行为所致,而与他们自己的行为无关。但是我们稍作公正的自我分析之后,可以发现父母发出的强制性指令,主要是为了自己的方便行事,而不是为了矫正错误。
3.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准备:要进行钻研,要头脑理智,要能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要少对孩子发布命令。4.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
5.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恐吓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续钻研;而那些以愉快方式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许都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6.长期以来的教育误区,就是把教育仅仅看作是在严肃教室中进行的苦行僧的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
7.一家人吃饭时是争论还是谈话,是称赞还是训斥,是一个很好的测量计,它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是在疏远分离还是在越来越亲近”。
8.每个父母对孩子都有支配权,但每个父母和老师都应该慎用这种权力,不应该成为吓唬孩子的稻草人,使孩子总是在恐惧的情绪中颤栗。就像你不可能在一张抖动的纸张上画下什么美观的图案一样,你也不可能在一个颤抖的心灵留下什么有用的知识。
9.受委屈的孩子很少会去反省自己有什么过错,因为愤怒和不平占据了他的心灵;而被感动的孩子则常常反省,因为感动增加了他内心的勇气和智慧。
10.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恐吓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续钻研;而那些以愉快方式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许多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
“培育孩子也跟家长们在社会上的其他工作一样,富有价值。我十分渴望,每个英国公民都可以意识到这项工作的伟大意义。再说,对孩子而言,学校的教育是有限的…学校能够教给学生技能,培养一定的品质,但这相对于儿童的潜能而言,仅仅是冰山一角罢了”
“我以为,教育儿童的过程同样是教育自己的过程,你期望子女如何,你自己就先应该如何,从儿童的言谈举止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听到自己的言谈举止“---个人补充:这句话人人都知道,可是有多少人能够做得很好呢?
“我一直这样认为,在我们一切的工作当中,最为重要的应属农作与园艺了。虽然在现在英国工业与畜牧业占据主导地位,在人类各项工作之中,农作与园艺是最和生命相关的工作,它演示着生命过程,启示着生命美感,体现着生命的智慧与和谐….长期以来教育的误区,是将教育单单看成在严肃教室中的生活,却忽略了对孩子们来说更具有意义的自然教育与自助教育,而快乐和乐趣,恰恰便是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在孩子身上最直接的反应。”“孩子的快乐当然是各式各样的,多数是没有任何社会目的或目标的,教育则是引导孩子获得‘有目标的快乐’”
“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我认为,一个重要的教育任务,就是培养儿童的自助学习与自我教育的能力….没有任何快乐可以比得上孩子通过自己努力而证明的哪怕是只在一点的能力,这是成长的动物都共有的特征….当然培养儿童的自助能力,父母必须要有所准备,实际上,开始的时候,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所做的准备工作,比直接告诉他答案要费心得多。
“对于培养一个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助教育也大有益处,首先,会让儿童形成因果观念,明白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成原因的,其次,会让儿童用他们的方式去发现这种原因,某个人或某本书的观点,不会被儿童完全当做权威而接受。”
“*随时观察子女,了解他的特长和潜能
*对潜能的某些方面,尽管你不期望孩子选择这些方面发展,也不必去限制,让孩子拥有这
些爱好-----个人补充:孩子的爱好,实际上也是孩子心智发育的需要,即使你不喜欢
*每项潜能的价值不可否认
*对孩子暂时表现为不擅长的某些方面,完全能加以培养
*对孩子在语言、逻辑、数学等方面,以能译对人对己的认识方面的才能,应当作为孩子的基本才能加以培养
*只要发现某种潜能,就应该为他制定计划“
“没有笨孩子,只有方法运用不当的家长或教师”
“教育孩子应当何时停止,跟教育孩子应当在何时开始,二者同样重要”
“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不必过多地期望他们天生即具有诸多美德…….提供给孩子一个善良行为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只是不可过于急于求成,优良的道德品质总是伴随着孩子的心智、经验和心理的成长,逐渐形成。不论是智力的早熟还是道德的早熟,其实都有它有害的一面,一切高尚的德行,还应以相应的体力智力经验与心理作为支撑,这才是最佳的,不然,孩子在日后的生活当中,会只具有美好愿望却缺少实施的能力……所以,对孩子经常表现出来的缺点,父母要耐心对待。“
“一切作为模范的东西,几乎都要受到很多荣誉和关注,甚至是脱离实际、夸大其词的赞扬,如此的话,会让孩子的生活陷入虚幻的现实当中,并认为如此即能获得全部,他会刻意压抑原本的愿望,刻意展现自己的行为,每个行为他会自然地期望获得回报…….优良的首先行为,应当是发自内心的愿望,而不是为了去符合某个标准…….在教育小斯宾塞的过程中,我期望他偶尔也会犯点小错误,因为唯有如此,他才能具有更丰富的正确体会。”
所以,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来;当孩子遭遇不公的时候,告诉他:这不是你的错;当孩子悲观的时候,告诉他:你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当孩子怨恨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出错的,宽容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