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加强村级班子团结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浅析加强村级班子团结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驻新河镇屿罗村农村工作指导员林贤光
任何一个单位和组织要干事创业,领导班子不团结是不可想象的,村级班子的团结需要上级组织加强管理,但最根本的是村级班子成员要坚持“三个代表”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真正把村级班子团结好,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广大村民走共同富裕之路。村级班子,即农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联合社,它们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两委会”班子是否团结,素质的好坏,工作效率的高低都直接影响着农村工作的质量。在屿罗村这次村庄整治中,本人深有体会,班子团结是关键。结合所驻村的实际情况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村级班子的现状。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根据镇委的统一部署,将屿罗村列为村庄整治村之一。在整治中各种不利因素也存在着,村干部中那种不太协调因数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对自己的意见坚持多点。正因为这种原因,使村干部中关系复杂,有些两套班子成员各做各的事,对某些大事讨论不发言。有的班子成员,各自的职责不明确,从而使一些村务工作该管的没人管,应有专人管的大家都来管。对村里的易事、做“好人”的事抢着干,而对难事、得罪人的事都甩手没人干,造成村里整体工作被动、落后。对于村级财务工作,也没有落实好相关财务制度,一个最严重的现象是相关制度得不到真正落实,按章办事还不能为村干部所认可,从而使一些不团结的因素有机可乘。
二、影响村级班子团结的原因。
影响村级班子团结,造成村务工作难已开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主观上的原因。其
一、思想认识误区。村“两委会”班子成员还不能对自己正确定位,某些村干部认为党是领导一切的,村里的大事小事应当由书记说了算,而某些村干部则认为党支部书记是有限的几个党员选举产生的,而村委会主任是全体村民选举的,只有村委会主任才能真正代表群众。从实际情况看,在这次整治工作中有些班子成员能退则退,能避则避,怕得罪人,未能正确定位自己,而有个人情绪,最终导致班子凝聚力和向心力降低。
其二、工作不够协调,在村庄整治工作中,不注意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忽视积极正确的引导。怕得罪人不到群众中多听听老百姓的真实意思,造成老百姓对村干部有误解。
其三、教育培训力度不够。上级部门对村班子成员的培训教育还不够,一方面,上级机关组织的培训还未真正落到实处,在内容和时机上还没有针对性,有的重视任后培训而忽视任前培训。有的重视农村科技知识教育而忽视民主法制教育。另一方面,一部分村干部缺乏自我加压,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总认为自己在村里算是个“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了,比一般村民能干就能当好村干部的观念已深入其心。而安于现状,缺乏创新力,对涉及两委会如何开展工作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知之不多,从而造成了工作中揽权,蛮干、盲干现象的发生。
其四、上级部门监督力度还不强。上级有关部门在帮助农村“两委”班子理顺关系,分清职责,完善相关制度上还不强,在实际工作中,上级相关部门对村级班子中存在的问题还缺乏预见性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有些领导碍于面子,该说的不说,该做的不能落到实处。从而助长了村班子中部分干部工作随意性。
三、加强村级班子团结,促进农村发展的几点建议和设想。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的整个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最终实现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目标的决定因素。因此抓好村级班子的团结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本人认为,在这次“海推直选”产生新一届村民委员会班子以后,应当从抓制度、抓规范、抓教育入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好村级班子中的突出问题。
(一)进一步规范有关制度和规则。建议上级党组织、国家权力机关着手研究制定有关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工作运行的条规及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农村“两委”班子的职责权限,使农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议事规则、办事制度等更加实化、细化,确保“两委”班子各司其职、各谋其政,找准位置,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克服混乱现象,实现统一思想,使村里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本人认为以制度来约束人,以制度来规范人是十分必要的,若能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那么就可以避免和克服各种不团结的因素,加强村级班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针对本人所驻的屿罗村来看,我认为各种制度和村规民约虽然存在,但在制度的落实上还是十分欠缺的,今后要加强制度的落实,以制度来规范村干部的言行,例如,屿罗村在这次石松一级公路付征地款时,出纳现金余额比较大,群众有意见,虽然现金已全部追回,出纳已换人,这很容易使群众产生不满情绪。在这个问题上,应当以制度来约束,这样有利于按章办事,使村干部办事有章可循,使村民放心。
(二)对村级班子成员的工作职责进行合理分工。
新一届班子产生后,这就要求村委班子成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村“两委”班子要统一思想,对外口径一致,以身作则的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村干部在日常的言行中要维护好村班子整体形象,不要给广大的村民一种村支部与村民委员不协调的感觉。其次,对村民要做好引导工作,让他们真正感觉到村两委是协调的。新一届产生的村两委对所有村民都是平等的,村两委干部也是所有村民的干部,是为所有的村民服务的。这样更能加快全体村民融入共同发展进程。
(三)要切实加强教育培训工作。
上级党委政府要适时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既要搞好任中培训,又要做好任前培养;一边抓好“两委”班子成员的培训,一边注意两个“一把手”的培训。培训内容要以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法纪教育为主,同时要搞好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的教育,当前则要把有关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村民自治方面的内容予以突出,下大力气提高“两委”班子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方针政策水平,强化其宗旨观念和民主法制观念。让“两委”班子成员真正理解一个团结的班子对于发展村级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重要性。
(四)上级党委政府要时时关心农村班子建设,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农村“两委”班子存在的问题。
上级党委政府要把村级“两委”班子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定期研究部署,尤其“一把手”要亲自抓这项工作,对有问题的典型村,“一把手”要亲自上阵,定期召开村“两委”班子的民主生活会,重点是交流谈心,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让班子成员之间敞开心扉谈想法,最终达到彼此交流、彼此信任,对村务工作规划达成共识,这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才能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好,真正把各项村务工作做好。同时,上级党委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要经常下村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苗头及时遏制解决,争取工作主动权;在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对配合不力的村“两委”班子,以及群众意见较大的村党支部书记或村民主任,要严格按照法定程予以调整。真正使民主与集中制在农村班子中得到贯彻和落实。
(五)要注重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作用。
农村的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应该说是本村的先进分子,发挥他们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平时要进一步强化党员、村民代表对“两委”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作用,加强以村务公开为核心的,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在内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力,支持并执行“两委”班子围绕本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决策,监督“两委”班子行使权力情况和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农村工作各项部署的情况。但就本人所驻村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认为当前村民代表和党员干部绝大多数是好的,但整体的民主监督意识还不强,这与他们的文化程度低和政治素质不高是相关的。因此,一方面上级党委政府要对现有的党员和村民代表进行培训教育,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和民主意识;另一方面村党组织要积极吸收文化程度高,政治素质好的年轻人入党,以充实村级党组织的力量。同时,也要完善选举制度,把真正能代表广大群众的人选出来当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这样才能发挥好代表的作用,为各项村务工作献言献
策,作好村干部的参谋。
本人认为,特别是这次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产生后,村级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大的,当务之急是要想法设法搞好班子的团结问题,因为只有一个坚强团结的村级班子才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引进先进技术和项目,带领全体村民走共同富裕之路,才能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第二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举措
消水完小
一、常规教育持续改进 “五个一活动”持续优化,“主题班会”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丰富,“成长记录袋”进一步规范,其评价、激励、导向作用进一步彰显。各年级学生会组织、“学生校长助理”的自主管理职能到位,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的体系。继续实行了日常无分数评价机制,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系得到完善与落实。
二、专项活动统筹落实 严格执行减负规定,制定了《学生体育锻炼实施方案》并严格落实,让“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四大活动合理的贯穿到一学年的德育工作中。组织了“牵手阅读,在书香中成长”读书节、“和谐校园•快乐成长”文化艺术节、“为全运喝彩”阳光体育节和“实践•创新•成长”首届校园科技节等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徐文耀研究员、山东发明协会理事陈明泉来校作了专题科普报告。
积极探索情感与道德教育的新途径,与Ta16青年志愿团共同建立开放的“体验式工作坊”,举办了的“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大型公益活动。广泛开展了“班级文化氛围”建设活动。
三、系统工程稳步推进我校扎实组织实施了“2+1+1工程”,学校制订了《“2+1+1工程”暨学生特长星级达标实施方案》,对该项工程的总体目标、实施原则、项目内容、认定标准与办法、组织保障等做出了规划与要求。已经成功组织了两批“2+1+1工程”学生特长认定。
四、实践公益活动拓展“星级义工实施方案”全面启动,鼓励学生做社区义工,各班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班、组为单位的学雷锋活动小队活跃在各个社区。近日,我校学生到王府井广场等繁华地段进行报纸义卖活动,用所得义款购买爱心礼物,在重阳节来临之际赴王舍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淄博晚报记者对此次活动进行了跟踪。
第三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
兰村寄宿制小学
边远山区农村人口比较分散,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留守儿童较多,农村小学寄宿制就是应对这种形势而采取的学校布局调整。如何使这些寄宿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我校通过一年来创建寄宿制学校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校长在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方面本人有着强烈的感触,也怀着对农村教育的真爱之情,下面我以兰村中心小学推行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为例,对农村小学寄宿制的建设与管理谈谈自己的一点点经验与看法:
一、基本情况
我们兰村寄宿制小学是从2011年9月初,在上级与我学区的统领下,撤并了兰野公路沿线的11所小学重组而成的学校,现有在校生409名,寄宿生386人,教职工38人其中有27位教师分别隔日陪宿于13个学生宿舍,真正体现着我校教师+保姆的特殊的教师岗位职责。
二、推行寄宿制建设的步骤与经验
(一)推行寄宿制建设,统一思想是前提。
虽然寄宿制建设有很多优越性,但推行小学寄宿制初期,社会、家长、学生对它的认识还不够,甚至部分老师对它的理解也不深,作为新生事物人们对它还不能完全接受。为此,在寄宿制的创建初期,寄宿制建设要循序渐进,宣传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加大宣传让群众了解.让社会认可,学生向往,家长满意。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利用“三会”、“两访”、等形式积极进行有益的宣传动员工作。“三会”,即分别召开教师、家长、学生动员会,首先对教职工、家长和学生的思想进行动员,让他们意识到推行寄宿制建设的必要性;“两访”一是访家长、二是访学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家长和即将要并入的学生知道寄宿制学校的优越性;“小手牵大手”,即通过在校学生向社会和家长宣传,让整个社会进一步认识和支持寄宿制学校建设。
(二)实施寄宿制建设,搞好硬件设施建设是基础。
1、建设初期的学校硬件资源整合与利用。
当通过动员,教学点学生撤并到中心校后,做好硬件设施建设、保证寄宿生入住成为首要任务,因为诸多设施还待完善,土建工程还处于在建之中,去年8月中旬正值暑假期间,我们没有“等”“靠”“要”的思想,老师们发扬了“舍
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放弃假休时间为学校无私奉献。为学校平整校园3000平方米,清除工程垃圾40余方,擦洗地板2400平方。30余名教师为学校义务投工260多个,为学校节约二万余元。
2、硬件设施规范化建设与项目的争取。
在寄宿生并入中心校,且得到妥善安排后,要真正把学校变成寄宿生学习、生活的乐园与温馨的家园。建设规范、现代化的宿舍、食堂等设施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工作措施:
一是要积极搞好项目的编制与计划方案。做到有计划有方案,依照计划搞调研,通过调研定方案,按照方案定措施,依照措施去实施,做到了有序渐进。
二是合理支配学校经费,用最少的钱办最需要办的事,上学期学校投入40万元为学校构建了学生用床140套,锅炉、茶炉、炊事灶具,添置了部分课桌凳、办公桌椅;本学期又投入八万余元,为住宿部添置了护窗、床、办公桌椅等,为寄宿生提供了生活、安全保障。
(三)做好后勤工作是推行寄宿制建设工作的关键。
寄宿制建设初期,资金缺乏、人力不足(没有炊事人员、没有医卫人员),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寄宿生能吃上可口的饭菜、生病时能得到及时治疗,实属不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用好上级补助资金外,我校积极鼓励工作创新,采取如下办法:
1、成立宿管领导机构:由主任、宿管员、出纳、采购员各一名及食堂操作员组成。
2、自筹资金向社会聘用了5名炊事人员。
3、利用生活经验丰富的高龄教师主管寄宿部,负责寄宿生的起居生活。
4、学校采取教师+保姆的服务模式,与学生同吃一锅饭同住一室,全天候守护在学生身边。
5、采取村校联合,聘请村卫生员为学校兼职校医,从而让寄宿生的医疗得到了相对的保障。
(四)建立长效机制,是强化住管工作的保障。
1、强化班主任、科任教师工作力度:班主任是学生相处最多的教师,我校在寄宿生管理中,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特殊作用,制定了《班主任管理寄宿生制度》、《班主任管理寄宿生奖惩方案》、《教师联系寝室制度》把班主任、科任教师对寄宿生的管理与班级目标管理考核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规范了班主任对寄宿生管理的职责,又能激励班主任管理寄宿生的积极性。
2、建立全校齐抓共管制度。共制定管理制度16个,除了规范宿管、兼职人员的职责和管理流程外,还规范了从教育教学管理到住宿管理、食堂管理、活动
管理,寄宿学生的学、吃、住、玩、行和安全等行为,从而使每项住管工作都处在学校有条不紊的管理之下。
(五)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寄宿制办学效益和品位的保证。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紧紧围绕寄宿生的“吃、穿、住、行、学、医、心、育”八方面内容开展校本课程,我们把这一课程称之为“益师课外课”,我们共开设了十个主题:卫生与健康、饮食与健康、睡眠与健康、运动与健康、服饰与健美、行为与尚德、文明与礼貌、安全与生命、博学与上进、志向与成功。我们利用主题活动,潜移默化地渗透着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因为学生在校时间多了,我们的老师白天与学生一起学习,晚上与学生同住一室。学生与教师相处的机会多了,对孩子的了解也就多了,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及时纠正不良的思想及行为表现。到现在我们编写了校本课程教学案卷300多篇,通过管理和集体生活的影响,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作风失去了滋长的土壤,学校和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发挥集体教育优势,使学生在健康活泼的集体生活中,学会相处、学会关心、学会负责、消除任性、自私、懒散和只追求物质享受等不良行为,真正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的全面发展。
1、管“吃”不限量。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儿童虽然离开了父母,但不能让他们觉得学校缺了父母般细致的指导和关怀。为此,我们的学生每顿饭都有专人,引领、负责学生的打饭,保证每一个学生吃饱喝足,为了使学生吃好,教师常常把自己碗中的菜夹给学生,我们安排专人(老师)教育、指导他们学会与食堂人员配合,如何有秩序打饭、打菜,培养他们良好、卫生、文明的就餐习惯。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作出不同安排,固定就餐位置,保证学生有秩序地就餐。丰富学校餐厅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感恩、文明礼貌、珍惜粮食等教育,学校从一切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出发,适时为他们改善营养,以保证每个寄宿生吃饱、吃好,健康成长。
2、管“穿”有引导。我校给每个寄宿生的床铺都准备了床上用品,并每周换洗一次。但受地理条件和家庭情况的制约,由于一周不能回家,孩子们的衣服破了、扣子掉了、袜子有了洞,这些针线活,我们的女教师都承包,每当孩子入睡后,她们拿起针线,从一楼走到二楼,从男生宿舍走到女生宿舍,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吗?当然不是。这是热爱学生的生活,武全芳老师看到自己管住的学生宿峥嵘因家庭困难,没有被罩,没有床单,她主动把自己家中崴儿子娶媳妇准备的床上用品献给学生。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寄宿生每周只能返家一次,每周常常只准备一套衣服、一双鞋、一双袜子和鞋垫。为此,我们的老师就及时监督指导,并及时提醒他们更换衣服、鞋袜。在天气变化的情况下及时检
查学生的衣服添减情况,同时帮助或指导学生学会洗涤小件衣物,确保寄宿生穿戴干净、整洁。
3、管“住”有意图。学生入住初期,生活自理能力极差。被子不会叠,衣服不会穿,物品难管理,小便难自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住管教师言传身教,为学生做示范。大小同学互助,上下床同学协作。为了尽快改变娇生惯养的习惯,各宿舍开展了叠被子、穿衣服、看谁入睡快等竞赛活动,及文明宿舍的评比。我们的教师夜间常常为学生盖被子、拾枕头,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睡觉姿势。宿管教师为了使每一个学生住得开心,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底清数明,谁尿床、谁说梦话、谁需要别人代理了如指掌。从而在管理工作中,因人而异,孩子刚离开父母,睡梦中喊妈,我们的教师就握住她的小手、抱住她的头,使她继续进入甜美的梦中,这看起来是一件平凡的小事,蕴含着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无比关爱。面对即将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六年级女生,我们的教师利用晚上时间通过谈话诱导、了解、慢慢进入青春期卫生健康教育。让学生正面认识对青春期的一些变化,使她们消除生理负担、心理害怕的现象。一些年轻女教师家里有不满周岁的孩子,她们把吃奶的孩子留给婆婆、推给丈夫,让她们克服困难,自己来到学校陪学生同床住校,小马丽娟老师结婚第三天晚上就来到学校陪住,失去了自己的新婚蜜月。在我们学校关心学生的事,不仅此而已。方方面面、时时事事都有,关心学生的教师不仅此而已,人人如此。学生在寝室里住的时间占了他一天生活时间的大部分。为此学校创设舒适的住宿环境和提供优质服务尤为重要。我校在寄宿生入住前填写了信息采集表,对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家长信息、自理能力、生活习惯、住宿方式、通学方式等作了详细的掌控。通过对各种情况的分析、研究、汇总有意图的安排学生的床位。并且在床头上帖有“学生信息卡”,以便在意外情况时能在第一时间和家长取得联系。教师每天检查学生寝室设施的安全状况,并给寝室开窗通风;每时段都有教师提醒学生及时入厕和帮助学生盖好被子等;住管教师还肩负指导寄宿生寝室物品摆放和美化工作。同时每月至少一次对寝室进行消毒和被褥翻晒,确保学生住得安心、舒心。
4、管“行”保安全。我校寄宿生大部分来自边远农村,离校较远,交通不便,近则8、9里,远则30里。每逢周一到校,周五离校的安全令家长很不放心。因此,为了确保安全减轻家长负担,学校根据寄宿生家庭分布情况划定了九条安全线,线线有专人,条条有人管。学生到校时学校四位领导和四位保安在校门外等候学生有序入校,疏散交通。学生离校时在统一时间按九条线路分组列队,有序离校,有序乘车。而且乘车学生由一名教师负责乘车监护,确保了学生回家路上的绝对安全。我们的教师常常为学生买票,把学生的安全交给家长,才安心的离校。
5、管“医”保健康。孩子在校头疼脑热、感冒上火、跑肚拉屎这是常事。为了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学校给个宿舍配备了体温计、创可贴等药品。及时了解学生的病情及时处理,并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记录。有时孩子整天在宿舍休息,我们的教师就打饭、端水、喂药、观察病情,像伺候病人一样,充当成一名护士的角色。从而使家长更放心,更满意。做到了医食住行,昼夜呵护,教师保姆,双层服务。了解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状况,学校还聘请当地村卫生室的医生为兼职校医,并保证24小时电话畅通,负责学生平常小病的治疗和流行病的预防工作。
6、管“学”保质量。每位教师:一是,作为学生的生活、思想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指导工作;二是,作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上课,早晚自习、收看电视节目和播放光碟等服务与指导工作。我校在寄宿生管理中,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特殊作用,制定了《班主任管理寄宿生制度》、《班主任管理寄宿生奖惩方案》、《教师联系寝室制度》把班主任、科任教师对寄宿生的管理与班级目标管理考核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规范了班主任对寄宿生管理的职责,又能激励班主任管理寄宿生的积极性。
7、管“心”看行为。为激发学生用美好的情感、善良的心灵、真诚的行为去对待他人,从而有效地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我校以“日行一善,善行一生”的读书活动为主题,利用早读及课余时间共读《三字经》、《弟子规》、名篇名著。通过以“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目的,从而使学生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环境”。
8、管“育”见成效。我们立足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群体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和自强自律、开拓创新精神。学校从寄宿生特点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差异,做到生活在哪里,德育课堂到哪里。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以生活常识、技能传授为基点,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核心,以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为根本,以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开展校本课程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宿舍的文化氛围,以班级特征丰富班级文化,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管好“育”,不仅为学生营造了校园似乐园的环境,使他们由以前的厌学变得想学、要学,且学得开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综合能力,充分挖掘了其潜能,促进学生活泼、主动、自由地发展。
三、取得的成绩:
由于我们方法正确,措施到位,学校寄宿制管理工作实现了“两个转变、三个变化、两个提高,一个促进”。
(一)家长的两个转变:
1、疑虑变为了信心。今年春季本地在外就读学生转回寄宿就读有52名。
2、担心变为了放心。刚动员拆并教学点时,许多家长是不赞成的,可是现在,要恢复教学点的话,家长们都说不干了。
(二)寄宿生的三个变化:
1、不安变为了愉悦。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学生有了“家”的感觉,生活、学习安稳有序。
2、从依赖到学会自理。我校多数寄宿生进校前是不爱洗澡刷牙和叠被、洗衣的,现在他们都已学会了自理,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
3、郁闷变为了开朗。如今在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寄宿生们的欢颜笑语。
(三)提高:
寄宿生学习成绩得到进一步提高:在2011学期期末总评中,寄宿生获表彰人数27人次,纵向比较成绩提高了近36%。
(四)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通过社会调研,学生、家长、社会对我校寄宿制的建设与管理较为满意。住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得到提高,推动了全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再上台阶。尽管学校寄宿管理工作增加了老师们的负担,但却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实现了寄宿制管理和教学质量的双丰收。
针对以上寄宿制学生管理中的难题,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1、培养一支合格的保育员队伍。教师编制适度向农村寄宿制学校倾斜,为学校培养一批责任心强、敢抓敢管的专业的寄宿生管理员,保证学校寄宿生管理工作的正规、安定、稳定,化解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压力。
2、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联防机制,努力消除学生上学交通安全等各种安全隐患,杜绝各种事故的发生。杜绝乘坐“三无”车辆和农用车现象。
3、搞好寄宿制学校配套建设。建议上级将学校危改资金、维修经费、寄宿制建设经费集中统筹使用,进一步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设施建设力度,配备一些必需的文体活动器材,方便并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为寄宿生提供磁卡电话、电脑视频等联络方式,保证学生和家长有畅通的交流渠道。
4、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寝室、餐厅、楼道、墙面、管理等文化氛围,打造书香校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与进步。
5、办与时代同步的教育,让山村孩子放飞梦想。让学校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一推动教育理念现代化与加快教学设备现代化的建设步伐,用3—5年时间培养一大批省、市、区名师和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室“班班通”;二是把英语教学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寄宿生们放眼世界奠定基础。
第四篇:强化养成教育 促进全面发展
由“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说起
--------沙土镇第一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点滴
由“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足以看出,对学生的教育,德育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该是根本。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大家都知道,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强,也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就一直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下面,就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感悟归纳如下:
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告诉我,一定要充分了解学校的“底细”。
我校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967人,教职工92人,校园环境优美,育人功能完善,图书室、实验室、综合楼、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等配备齐全,基本实现了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办公自动化、备课网络化、教学现代化,是一所较大型的乡镇完全小学。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教学成绩连年居全县同类学校前茅,连续被金沙县人民政府、县教育局评为“先进单位”。2000年被少先队贵州省工作委员会评为“全省红领巾示范学校”;2006被金沙县教育局评为“德育示范校”;2007年被金沙县教育局、环保局评为“绿色学校”;2012年被评为市级语言文字示范校;2013年被评为贵州省“留守儿童之家”示范校、金沙县“三生四爱五心五 好”示范校、金沙县“教育工作目标考核综合评比先进单位”。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被省教育厅列为贵州省100所实验小学之一。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应该归功于学校一如既往狠抓的德育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基本途径和实施方法
1、编织齐抓共管教育网,上下一心狠抓养成教育。
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因此,学校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把习惯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建立周例会通报制度,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学校领导重视,德育校长、政教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各班班主任、家长共同形成的常抓养成教育的网。
2、深华教育制度文化,拓展养成教育内涵发展。
(1)落实学生管理制度常态化,强化学生遵纪守规意识,为德育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我校以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沙土一小学生行为规范六要求》为重点,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以树立良好的学生形象。首先,我们将守则内容发悬挂在每个教室,班主任经常性组织学生学习,要求做到熟记于心。结合规则的制定,通过学校大小例会,推选平时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和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在全校师 生面前做表态发言,让大家监督他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是否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每月坚持开展“三星评比活动”,根据学生的表现,每月评出各班级的“文明之星”“学习之星”“劳动之星”张榜表扬,宣传向榜样学习。为更好的彰显学生管理制度的可行性,今年三月,学校少先大队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学习新守则,遵守新守则” 争做合格小学生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通过演讲比赛,激励更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学生知道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个细微动作做起。然后,要求我们的教师勤于走近学生,用心观察,从学生的每一处细微变化,如衣着打扮、语言、对待人的言行等表现来捕捉他们的内心变化,从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慢慢从小处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
(2)学生评比活动常态化,促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对教师的以身示范方面的要求的写照。作为老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教师自己首先做到。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开学初,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五条禁令”,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五条禁令”约束自己,设身处地为孩子们树立榜样。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小榜样激励学生,让“学习之星”“文明之星”“劳动之星”在各班进行引领和示范,争取将他们的“星级表现”的模范引领作用最大化。还要求各班级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多树立新榜样、新模范,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根据学校“写字教育工程”要求,我们在每学期都开展优秀作业(语文、数学、英语、美术、手工)展览,每个班级评出10份优秀作业进行表彰。每次活动结束,学生的作业书写,都大有改观,“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浓厚。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求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还要求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抓细节训练,从“小”处入手,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从细微处入手,每月针对不同习惯养成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比如,小学一年级“学会倾听习惯”养成目标要求:a、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b、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C、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4)言行规范也建章立制,争取多渠道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学校高度重视“守则规范”的贯彻落实,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守则”、“规范”。加强对贯彻落实“守则”、“规范”的检查、指导、评价,总结。制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以 及学生常规管理工作制度如《学生一日规范六要求》(即一声问候、二个轻声、三个安静、四个整洁、五个自觉、六个不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积极开展“日查、周结、月评”常规教育活动,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道德认识,为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基础。日查:在校每天由值日生根据养成教育内容,进行细致检查,对各班进行量化评比,而各班级内部则由值日班长进行检查并认真做好值日手记;在家每天由家长与孩子一起实事求是填写《学生成长手册》。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周结:班级内由值周班长总结一周工作,三年级以上班级制作手抄报,表扬进步大的学生,批评不良现象。而学校则通过校园公示栏,公布每周量化评比成绩,督促各班进行反思,找出养成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班级工作。
3、特殊人群特别对待,真抓实干要成效。
学生行为习惯的问题,要从行为着眼。各班主任、科任教师,如果发现了学生有什么不好的苗头,就要及时制止,及时教育。例如近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比如:合唱节、体育周、“六.一”活动等,一些学生借活动间隙,在校园游逛,疯打,不进教室学习,影响极坏,特别是六年级的李兴智、张飞、魏醇灿、帅贵阳等同学最为典型。学校接到班主任反映的解情况后,决定采用“一对一”的重点突破帮扶的方法,各室领导进行选派对象——“一对一”跟踪帮扶。通过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找各自的帮扶对象谈话,“动之于情,晓之于理”,让学生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从内心帮助学生,丢弃不良行为,再塑好习惯。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有时就 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所以要持之以恒,要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转化。
4、以丰富的活动搭建平台,全力以赴巩固养成教育新成果。养成教育贵在主动、持续发展。学校德育工作,按照德育计划,每月制定一个大主题,如开展“争当合格小公民”、“创先争优争当四星少年”、“捡起一片废纸,留下一种美德”、“小手牵大手,共创美丽校园”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同时,还结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争做四好少年”号召,学校制定出了“四星”评比制度,即“文明之星”、“好学之星”、“健康之星”、“团结之星”评比。每周结合班级情况评出其中一星,每月评出“班级四星”,从“班级四星”中评出“校园四星”进行表彰。以星级评比为抓手,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在评比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激发学生争当校园“四小明星”的热情。自2014年4月份起,学校要求各班认真开展好“道德讲堂”活动,重点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感恩教育等,通过以上形式的教育,学生逐渐形成自我约束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
5、学校教育奠基,家庭教育夯实,合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家庭是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摇篮,父母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 启蒙老师”。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所以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每学期在开学和期中考试后,都要召开全校性学生家长会。家长会不单纯是开开会,坐着听,而是制定活动安排,有课件,使活动有序进行。还充分利用课堂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听课,看看我校的师资配备,还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参观学校各办公室,看看学校的硬件设施,还有就是学校领导、教师与家长座谈,了解家长的意愿,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从中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科学化管理,学校也在活动中找到不足。通过参加家长会,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的美好愿景。
俗话说:“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良好习惯一旦形成,孩子们将受益终身。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有人曾这样比喻学校教育:学校就像一个工厂,培育出思想好,习惯好,成绩好的学生是正品;成绩好,思想不好的是次品;成绩不好,思想不好的是伪劣产品。我们相信,在我们沙土一小这片沃土上,培育出的都是正能量,都是合格的小学生。
三、问题与反思
1、部分教师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操作实施过程中执行不力不够。
2、学校管理、评价、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
3、由于农村学校家长的文化程度及认知水平局限,家长的支持配合不得力,学生在校受到的教育回到家就被原化了。
4、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了一定训练及改观,但效果离预期的达成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存在严重的问题。
有一句话说得好:好习惯可以终身让人享用它的利息,坏习惯让人一生偿还不了它的债务。能有一个好习惯真的让人终身受益。因此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更多地吸收他人的经验,把我校的养成教育工作做扎实、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
2014.06.13
第五篇: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2012年申论热点: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一、时代背景
“十一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社会各界真情关爱残疾人,推动残疾人事业实现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鲜明确立起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战略,基本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残疾人事业政策体系,初步搭建起保障残疾人生命健康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制度框架,在发展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前进道路上迈出了重大而坚实的步伐。中国残疾人事业的成功实践,成为展示我国****保障和社会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成为发展中国家残疾人事业的成功范例。
残疾人是一个数量庞大、特殊困难、特别需要扶助的群体,残疾人工作是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残疾人作为社会最困难的群体,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难中之难”;残疾人事业发展滞后,是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明显“短板”。只有进一步加大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力度、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速度,才能确保如期全面建成惠及全体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此,2011年5月,国务院批转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部署,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指导原则、总体要求、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并召开第四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予以强调贯彻。
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主要内容
1.“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完善康复服务网络,健全保障机制,加快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组织供应500万件各类辅助器具,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
2.“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完善残疾人就业促进和保护政策措施,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鼓励残疾人创业,城镇新就业残疾人100万人。
3.“十二五”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主要任务是: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稳定的制度性保障;城乡残疾人普遍按规定加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范围,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4.“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扶持100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增加收入、提高发展能力。
5.“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把残疾人义务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加快普及并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
6.“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初步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残疾人托养服务提供200万人次补助。
三、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原因
我国是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残疾人数量多、困难程度大,残疾人事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残疾人总体状况与全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人口结构变
化,残疾人工作又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残疾人事业发展任重道远,必须作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四、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途径
1.把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为残疾人基本生活提供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放在各项任务的首位,强化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贫困残疾人生活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辅助器具适配补贴等制度安排,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
2.明确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发展思路,大幅度增加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强对重度残疾人、农村残疾人和残疾儿童的保障与服务。
3.加强做好残疾预防工作,提出实施残疾人预防的工作措施。实施一批重点预防工程,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4.形成有利于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与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放在重要的位置,对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业政策法规,加强残疾人组织、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稳定增长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等提出要求。
5.明确政府、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和各有关部门在规划实施中的责任,制定主要约束性指标评价体系,强化对规划实施监测和绩效评估。
五、重要表述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应当履行的义务。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本系统发展规划,将残疾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重点扶持。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残疾人事业,培育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要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残联组织和队伍建设,支持残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各级残联要秉持“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把温暖、快乐和方便送到残疾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