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典型材料
第二回民小学督导评估档案封面
第一卷办学方向 关键词:典型材料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典型材料
整理时间:2014年10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典型材料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开展了“以课外艺术活动为拓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建音乐特色班”的实验研究,迄今为止,课题研究已进入结题阶段,实验研究使我们摸索出一条以课外艺术活动为拓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之路,同时也总结出一些研究的过程方法的经验和成效,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依据
我们之所以确信“以课外艺术活动为拓展,创建音乐特色班”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依据: ㈠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们课题的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我们还运用了现代美学研究理论、现代脑科学研究理论以及心理学基础观点作为我们研究的理论依据。㈡政策依据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平,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发展的有力手段。”政策的号召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教改之路。
二、课题的实施与控制
本课题实验方案中提出了如下解释性理论假设:
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与心理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引进现代教育的研究成果,在按国家现行课程计划,大纲实施素质教育,并作适当改革微调的基础上对实验学生实行“以课外艺术活动为拓展”的全面发展教育,可以使他在受完六年教育之后,除了具备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素质外,还具有设定的音乐特色的各层素质,各方面素质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具体模式如下: 音乐特色(因变量)
学生个体发展 艺术活动 班级集体(自变量)建 设 全面发展(因变量)
为了使假设变为现实,为了实验的顺利实施,我们制定了科学的目标、计划,选择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了实验过程的控制,实行了严格的课题运行管理,使实验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开展下去。㈠明确一个目标。
我们的课题研究以课外艺术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人才,创建班级音乐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总目标。
通过加强课外艺术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情感,锻炼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创新等方面超出平行班的学生。
通过实验的实施,创建实验班的音乐特色,使实验班整体成为一个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同时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做到人人擅长一种乐器,个个在演唱、演奏或舞蹈上有所专长。
以上目标,我们分成初、中、高三个阶段逐一实施达成。㈡狠抓两个渠道。
第一,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师范唱,学生跟唱的教法,将“唱”“听”“看”“认”“动”有机结合,一方面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好乐理知识,为课外艺术活动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的身心在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中得到愉悦和发展。
第二,强化课外训练活动。按照家长的意愿和学生的兴趣,采取自愿报名和教师选拔的方式,将实验学生划分为声乐、器乐、舞蹈三个大组,每个学生可参加一至两个中心组的训练,训练力求“三有”“三定”,即训练有计划、有内容、有记载,训练定人员、定时间、定场地,使学生在课外艺术训练活动中掌握音乐技能,形成音乐专长,更主要的是在训练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发展智力、陶冶身心,形成专注、热情、富于想象、创造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等良好的精神品质。㈢注重三个结合
1、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活动相结合。2、面向全体学生与培养艺术尖子相结合。3、培养艺术专长与促进全面发展相结合。㈣加强四项管理
该项课题研究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在整个实验周期中,我们注意加强管理来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1、加强组织制度的管理。加强规范操作管理,加强研究过程的管理。加强实验资料的管理。
三、课题研究的成效
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五年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1、班级音乐特色的基本形成。2、学生得到了和谐全面的发展。
班级以课外艺术活动为突破口,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创造了和谐、愉快的班级教育氛围,为学生搭建了施展艺术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在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获取真知,培养真情,学做真人,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学生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一方面,以情为本的音乐教学,促进了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3、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以课外艺术活动为拓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建音乐特色班”的实验研究,按照规定的方向,朝着预定的目标,我们迈出了探索的、坚定的脚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该课题的综合性高,探索性强,涉及面广,因此实验研究在规范操作,实验过程中的反馈与矫正以及资料收集整理等方面工作还做得不够细致到位。今后我们将不断充实理论知识,加强实践,努力创新,高举“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大旗,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第二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举措
消水完小
一、常规教育持续改进 “五个一活动”持续优化,“主题班会”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丰富,“成长记录袋”进一步规范,其评价、激励、导向作用进一步彰显。各年级学生会组织、“学生校长助理”的自主管理职能到位,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的体系。继续实行了日常无分数评价机制,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系得到完善与落实。
二、专项活动统筹落实 严格执行减负规定,制定了《学生体育锻炼实施方案》并严格落实,让“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四大活动合理的贯穿到一学年的德育工作中。组织了“牵手阅读,在书香中成长”读书节、“和谐校园•快乐成长”文化艺术节、“为全运喝彩”阳光体育节和“实践•创新•成长”首届校园科技节等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徐文耀研究员、山东发明协会理事陈明泉来校作了专题科普报告。
积极探索情感与道德教育的新途径,与Ta16青年志愿团共同建立开放的“体验式工作坊”,举办了的“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大型公益活动。广泛开展了“班级文化氛围”建设活动。
三、系统工程稳步推进我校扎实组织实施了“2+1+1工程”,学校制订了《“2+1+1工程”暨学生特长星级达标实施方案》,对该项工程的总体目标、实施原则、项目内容、认定标准与办法、组织保障等做出了规划与要求。已经成功组织了两批“2+1+1工程”学生特长认定。
四、实践公益活动拓展“星级义工实施方案”全面启动,鼓励学生做社区义工,各班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班、组为单位的学雷锋活动小队活跃在各个社区。近日,我校学生到王府井广场等繁华地段进行报纸义卖活动,用所得义款购买爱心礼物,在重阳节来临之际赴王舍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淄博晚报记者对此次活动进行了跟踪。
第三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这是在经济社会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推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将有力推动中小学校内涵建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推动中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引导社会和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迫切需要。新世纪以来,各地在改进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上看,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制约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必须大力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此次评价改革旨在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评学校看质量,评质量看学生。科学多元,就是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还要符合评价规范,由单一评价变为综合评价。
这场意义深远的改革被社会誉为“绿色评价”,体现出对学生生命成长全方位的关怀。就像衡量经济发展强调“绿色GDP”一样,评价教育质量也应该强调“绿色”,着眼孩子们的长远发展。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关键性指标,重在综合考查学生发展状况,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又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关注共同基础,又关注兴趣特长;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益。
要确保评价改革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完善推进评价改革的保障机制,推进相关改革。一是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体育、艺术教学,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兴趣特长的考查。使评价和考试招生的要求相一致,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合力。
综合评价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省级教育部门应当加强统筹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的具体任务、实施步骤和进度安排,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各地教育督导部门要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纳入学校督导评估范围,具体组织实施评价工作。
第四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经验材料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经验材料
禹州市无梁镇中心学校 刘云龙
2019年12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经验材料
禹州市无梁镇中心学校 刘云龙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普便字体不好,有些甚至难以认清,给批改作业带来不少麻烦,尤其是反映到卷面上,也影响到自己的学业成绩,特别是近年来,中考、高考都增加了卷面分,如果不从小打好基础,以后会在社会竞争中失去很大的竞争力。然而,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写字基本上被电脑打字所代替,写字教学也可以束之高阁了。本人认为,时代的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是不矛盾的,方块字是我们的国粹,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应该掌握的最起码的基本功,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是个人品味的提升。民族文化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永远也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前苏联美学家尤·鲍列夫说:“艺术的影响可以触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艺术造成完整的个性”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要支,书法教育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书法教育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进而促进身心的健康,形成完美的人格。书法的传承、推广与普及对继承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写字教学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直接功能;对学生意志的磨练、情操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养成、坚强品格的培养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字如其人”、“字正人正”,写字的过程,其实就是育人的过程。而这一切电脑是无法取代的。未来社会需要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写字教学的育人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顺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书法教学是我校的一大特色,旨在使每位学生今日工工整整写字,明日堂堂正正做人。当前书法教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专业的书法教师及书法教师有效的专业培训,也直接影响着学生整体书写能力的提高.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应用,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点,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创造性使用教材,确保学生参与的有效性,从书写的基本要求,到作品的欣赏,注重过程的参与,注重过程的指导,使学生在书写过程中体验中华民族的文化的魅力,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
通过本课程的应用,在普及书法教育同时,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继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而且还会使学生身心得以洗涤,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书法学习,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持之以恒的习惯,在规范书写每一个汉字的同时,还能对学生做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二、课程原则
本课程改进学生书法教学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应该体现在书法教学的全过程。
(1)从点画学起。学习书法先学点画(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基本点画),再进行整字结体训练,结体教学中按汉字独体、左中右、上中下、包围、半包围、不规则等结构规律,先学独体字,后学合体字,再学复杂字,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对特别难写的字作重点教学。这样的教学能按一定的坡度上升,逐个分散学生学习难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也可使每个教学内容都是前个内容的延伸并能为后个教学内容作好铺垫。
(2)由摹到临。学书之初,必经临摹,摹与临是传统沿袭下来的练字必经程序,有其科学性。但一开始就临,一临就创作,是背离儿童实际和教学规律的。在临摹教学中,可采取双钩、单钩、临写、背临四种练习方法同时并进,但又要按一定的次序。创作是教学的关键一环,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体现。但创作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有大量的临习作铺垫,因而创作又要有扎实的临摹功底。创作临摹的关系是:先临摹后创作,边临摹边创作。
2、科学训练的原则
众所周知,学习书法只有科学的方法,没有捷径可走。科学的训练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内容,而且有利于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读帖。仔细地分析字帖上要临写的字的笔画写法、结构与外形特点,做到下笔前心中有数,无疑对之后的练习有很大的帮助。经常性的读帖,让学生养成临习前分析研究的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特别是把握基本笔画的特征大有裨益。
(2)练习。必要的练习对学习书法来说就像其他动作型能力的形成一样,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学生无法写出姿态优美的笔画。在练习过程中,我尝试着让学生每节课临写8—12个字,每个字写4—8遍,效果很好。多于8遍以后,学生会感到疲倦,马虎敷衍的情况就会出现;少于4遍以后,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起不到练习作用。除了一定量的练习以外,我让学生将单字放大练习,原来一个田字格写一个字,放大练习用四个格子。这样的练习,学生更容易看到自己书写笔画时的不足,更好地纠正执笔、坐姿方面的错误。
(3)比较。学生完成作业以后,教师要求他们将自己的作业与字帖上的字进行比较。重点比较笔画方面是否合乎要求,字的结构方面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经常的比较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也得到提升,同时基本笔画的书写质量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三、主要内容
1、语文课程中的生字教学指导研究。每位老师都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中的生字教学指导,备课中生字教学指导板块为重点板块,重点板块重点设计。每次生字指导力争让“趣”贯穿始终,比如学习“灭“字教师可以把一支蜡烛或一张纸放在烧杯里,点燃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火)接着用一块玻璃盖上,火就会灭了,然后出示“灭”字进行教学,它的音形义就会迎刃而解了。学习“掰”字,两手掌相对合拢,然后分开。“白水上下连,冒出山石间;听声丁冬响,尝口清凉甜”(泉)。做到先分析结构,再重点指导,或笔画或偏旁或结构,提高生字指导的实效性。
2、书法校本教材的教学研究。每位书法老师要认真研读校本教材,根据本班学生实际,设计适合孩子的硬笔书法指导教案,让学生开心写汉字。
3、学校书法兴趣班活动的研究。每位兴趣班老师更要认真研究书法教学,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出适合这些高起点学生的书法教学指导教案,及时反思并进行经验的总结。
4、进行校本教材的改编。
四、主要方法
文献研究法:搜集并学习、查阅与本课程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依托理论、借鉴经验,为本课程实施提供理论上的保障和方法的指导。
教学实践法:在写字教学中不断观察、发现、对比,在一定的理论或方法的指导下,创造条件,对实验对象施加影响,有目的地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找出有效的、进步大的、方法好的在校内加以宣传,从而深入开展课程应用。
案例法:搜索典型的师生“书法能手”,通过具体分析归纳总结,自主探索发现新的行之有效的写字方法。并把具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解决”事例编写成案例,供课程使用。
课程实施策略
禹州市无梁镇中心学校 刘云龙
课程组成员依据书法教学的实践,结合他人经验,截至目前,总结了几点有效实施书法教学方法的策略。
(一)多种方式,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不竭动力。只有学生对文字书写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去探求写好字方法,逐渐养成乐于写字的习惯。
1、依托多样性的活动,激发兴趣。
目前,许多课堂都出现了老师枯燥地讲,学生机械地练,学生毫无兴趣可言的现象。因此,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尴尬的局面,书法课时就把多种活动带入课堂:例如猜字谜、猜字画、播放视频、讲故事、看图片,在适当的时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人,如在课前或讲授新知之前,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收集的著名书法家的故事。学生从故事中不仅明白了道理,而且敬佩名人之情油然而生,并从中感受书法之美,这样既教育学生要学习他们勤学苦练的精神,又激发了学生练习书法的积极性。
2、诵读儿歌,激发兴趣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直观、形象记忆的优势。在写字教学中,时常把一些汉字或汉字笔画、结构、书写规则吟诵书写成儿歌。让学生在简洁明快、琅琅上口又富有童趣的儿歌中促使学生对书写方法的掌握和理解。如写字之前为了除杂念,静凝神,让学生边准备书写用具,边诵读写字姿势的儿歌:“写字歌,要牢记,书写姿势要注意。手离笔尖约一寸,胸离桌沿有一拳,眼离书本约一尺。右手握好笔,左手轻按纸,身子要挺直,写字能开始”。让学生在儿歌的琅琅诵读声中,既掌握了正确的书写方法,又体验到书写的快乐。
3、建立评价制度,激发兴趣
中学生学生天性争强好胜,成功的喜悦往往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力量。那么开展多样的书法活动,不但能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如:每周针对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认真的评比,并利用班里的黑板报,每周把一部分优秀的书写作品在班里进行公开展示,还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们展示,让学生在比赛和评比中受到激励,在老师、家长、同学的肯定声中坚定练习书法的信心,自然会出现一种你追我赶的好现象,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字兴趣的目的。
(二)让规范书写成为一种习惯。
中学生学生写字中存在许多不良习惯,如坐姿不正,握笔姿势不正确,不按笔画顺序写字,写字时随意性强,笔画书写不到位、不规范,以及不注意书写整洁等。通过写字的规范化训练,让学生明白文字的外在美就源于这种规范性,从而培养学生在写字活动中主动追求规范的习惯。
1、教师示范要规范。在生字教学中我进行示范性的板书演示,我做到笔画的运笔、笔顺之先后、间架结构规范清楚。2、2、坚持书法练习。每天要求学生练字最少30分钟,并加强教师指导。
3、作业文字规范化的严格要求。无论课堂还是课后作业,都对学生严加要求、勤加督促,这是学生规范书写的有力保障。
(三)让坚韧成为学生写字的品格
写一手好字,绝非朝夕之功可成,要引导学生坚持训练,毫不懈怠。我校的写字课更多的是语文老师兼任。除了每周一节写字课外,教师就要把握每节语文课,不妨像语文教育专家说的,在每一节教学中,留出几分钟时间,指导写字,让学生学会握笔,知道正确的写字姿势,按照正确的笔顺去书写,了解字的间架结构,学会如何运笔书写,让学生把字写得端正、整洁、漂亮。写字,可以让学生浮躁的心思静下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育学生养成天天练的习惯,知道“提笔就是练字时”的道理,并做到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疑难
禹州市无梁镇中学学校 刘云龙
课程组成员通过在硬笔书法教学中的思考、探索,以及与同行的学习、交流,发现课程应用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学生缺少坚持书法练习的恒心。
学习书法是一段充满艰辛与快乐的历程,不经历艰辛,便体会不到快乐。许多学生在书法练习过程中,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这是非常可惜的。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种: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2、教学管理不严,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学习无成效。以上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半途而废。
(二)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现在有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书法是冲着参加比赛拿奖来的,有的看着这家孩子书法作品上报了,那家孩子入展了,也让自己孩子来学,全然不顾孩子的兴趣和自身潜力。这样会令老师和学生有压力。不否认比赛获奖,入展能给孩子们带来极大的成就感,满足感,但将其作为书法学习的终极目标显然与我们的学习目的背道而驰。
(三)课程权重不大。
由于我校书法教师也是本校的语文教师,平时的工作量就挺大的,再加上书法教学,潜心去研究的时间较少。
书法课程今后的实施及思路
禹州市无梁镇中心学校 刘云龙
(一)学贵有恒 ,学习书法更是如此。
练好书法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到的事情,它需要坚持不懈的临摹学习才能获得。打算在今后的书法课堂上,继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和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每一次进步,培养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增强练字的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学好书法。在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优秀作品展示,讲书法家学书的故事,作品互赠的环节,这样的学习轻松愉快,学生易于接受和喜爱。在教学之余,带学生参观一些书法遗迹,书法碑廊,与学生家长经常交流其孩子在家的练字情况,互相促进,这些都可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愉快的学书氛围。
(二)明确学习目的,避免功利与浮躁。
中学生学习书法,在于学习过程的快乐,感受祖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并将其继承和发扬光大。另一方面,通过书法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还可以让学生逐步养成细致耐心、自觉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有益于意志的锻炼,这对于他们做其他事情也是有很大益处的。学习书法绝不是只为比赛拿奖。太过功利的书法教学与学习常常“欲速则不达”,且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加大课题研究力度。
抽时间经常性的集中书法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探讨行之有效的硬笔书法教学方法。并定期进行书法教师的经验交流,使优质资源共享。
以上所述是我在硬笔书法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总之,中学硬笔书法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特点,根据书法教学规律,做到由浅入深,不急于求成,同时把硬笔书法练习和陶冶性情融合在一起,做到既重视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又能较好的指导学生进行硬笔书法练习,长之以往,我校的硬笔书法教学将会走出一片灿烂的新天地,学生整体书写水平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五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本班各科的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联系的作用。可以说,学校的兴旺与发展,与班主任队伍建设及班主任素质有着密切关系。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中,班主任工作应注意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坚持校园文化立校方略,促进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是由一代又一代优秀人的理想、智慧、精神、作风等积淀、提炼、升华而成的复合体,是凝聚学校群体的粘合剂,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助推器。学校的发展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校园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核心是和谐。
二、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抓手,塑造班级精神,构建“严、细、实、活”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
班级文化建设是文化立校方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营造班风。班风就是班级的良好风气。一个班集体的班风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明显的外在表现。从内涵角度来说,班风应体现班级奋发向上的班级精神和班级奋斗目标的主要内容。班风确定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良好的班风和班级精神有利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有利于班级目标的实现。一个有良好班风的班级,学生能严于律己,十分注重仪表,文明卫生。反之,班级就会出现“脏、乱、差”。良好的班风形成以后,班主任就会从班级琐事中解脱出来,致力于班集体建设的其它工作,班集体就会蒸蒸日上向前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其次要创造学风。学风建设主要是培养、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自觉性、积极性;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管理,如制订学习计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等;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全班学业成绩,要协调各学科的发展水平,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还要创设直观的班级文化。各班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能力,通过确定主题、设置栏目、创新形式、宣染氛围等系列措施,使班级文化建设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
班级、班集体,人们生于斯、长于斯、变化于斯。班级像一座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班级像一条船,乘着它,人们越过江河湖泊;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了这个家庭,走进了大学,走向了社会。因此班主任责任重大,使命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