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应如何上好主题班会课
班主任应如何上好主题班会课
班会课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阵地,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在很多时候,班主任只是起一个上传下达的传声机的作用,而班会课则成了下达任务作出要求的会议,班主任板着面孔说教,十分枯燥。若长期如此,学生反感,教师自身也会觉得没有太大意义。因此,要改变对班会课的认识。它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交心的好机会,是实施教育的良机。班会课切忌泛泛而谈。如果一节班会课什么都强调了,就等于什么都没说,就如同一堂课我们要讲求一课一得一样,班会课也应该有明确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开完班会后能够明理,思想认识加强,进而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统一。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算取得初步成功。很多班主任很怕开班会课,尤其是主题班会课。其实,只要我们稍微用点心,是完全可以做好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来谈谈我的体会和认识。
一、主题的确立。首先,班会课主题的确立必须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教育的目的一定要明确。针对学生中近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班主任应及时作出分析,并着能够正确归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教育的突破口。比如:开学后的第三周我的班会的主题就是“时间管理技巧”,就是专门针对进入高三以来绝大部分学生遇到的困惑即时间分配不合理,学习效率底下等问题召开的。开学之初,我的第一个主题班会是:“高三,我们一起走过”,目的就是开展目标教育,使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其次,班会课主题的确立必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要知道他们渴望得到什么。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还是交际方面的指导,还是关于人生目标的确立、如何为自己作好人生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教师都应做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教育才会更能贴近学生,才会有明显的效果。比如:我本学期就有一个主题为“状元之路”的班会,就是专门针对很多同学对高考状元有一种特殊的情感,都渴望来了解他们的成功之道的心理确立的。于是我从网络上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并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制作成课件,结果班会课的教育效果非常明显。
二、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是教师的准备。教师对主题班会的准备要像准备一堂教学课一样,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是思想状况,占有大量的资料,对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应予以考虑。其次是学生的准备,需要学生发言的时候要作好布置,布置可以笼统一些,是为了防止念稿子等流于形式的发言。比如:我一般在周末上完课后就告诉学生,下周班会的主题是什么,然后要求学生作出相应的准备。有的班会则需要主持人,那么就应该有主持人的选拔、培训等准备工作。此外,如果主题班会对场地场景等有特别的要求,那么同样也应提前作好安排。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什么内容,哪种形式的主题班会,都要发动全体班集体成员共同参与,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做事。教师在主题班会课中可以是一个幕后工作者。比如,在我校第二届“银桥杯”班会课上获得一等奖的主题为“我拿什么来报答你们,我的父母”的班会,有个老师就在私底下问我说:你的位置在哪里。我想这并不重要。有时候教师要敢于放弃表现自我的机会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教师的角色可以是一个编剧,一个导演。在这里,我想特别说明的是我们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一定要相信他们可以作好很多事情。这一点我有深切的体会。高二学年时的一个班会课,我本来已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因为临时有学生家长来访,而且事情还比较紧急。于是我就叫了一个有主持班会课经验的学生去代替
老师的角色,并让班长作好记录,后来我了解到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班会课。因为老师不在,同学更放得开,在讨论时能畅所欲言,气氛十分活跃,对问题的讨论很深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主题班会要入理入情。对学生的教育首先要“晓之以理”,而不是“施之以威”。把道理跟学生讲清楚讲透彻,要让他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要让他不仅知其然,还要让他知其所以然。先让他明理,这样他才能会做到知行统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班会课更应该注重情感教育,以情感人。在触及亲情这样的主题,我们就应该从“情”字入手,作好文章。比如:我的“我拿什么来报答你们,我的父母”这一主题班会课上,就有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泣不成声。显然,教育的效果已经达到。再如“诚信”这一主题班会课上也有学生自己曾经欺骗过父母而流下悔恨的泪水。如果我们班会课的教育能够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那么这样的班会课就应该是很成功的班会课了。
五、要讲一点创新。班会课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教师讲,可以学生讲,可以歌可以唱可以演。对场地的选择也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师。比如我有一节班会课地点就在体育场。学生在特殊的场地里,特殊的氛围之下,更能进行自我心灵的解剖,更能敞开心扉,与别人做交流。另外,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容量,而且还能使课堂变得更直观可感,丰富具体。
当然,主题班会的召开还有很多内容,我相信很多同仁比我更有经验。笔者在此只是谈一点自己的心得,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总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当利用好主题班会这一载体,让主题班会成课,充分发挥班会课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第二篇:班主任应如何上好主题班会课
班主任应如何上好主题班会课
一、主题班会概述
班会课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阵地,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主题班会是班会活动中的一种形式。所谓主题班会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或专题)有目的、有计划的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班级成员自己组织领导,采取各种形式,充分发挥班级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进行的一种班集体成员的自我教育活动。
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类型。由于主题班会是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开展活动,内容集中,教育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所以它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也是创建良好班集体的重要途径。一次成功的主题班会往往能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巨大的、深刻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当重视主题班会的作用,善于运用主题班会来开展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很多班主任很怕开班会课,其实,只要我们稍微用点心,是完全可以做好的。
二、主题班会的形式
(一)丰富多彩
小学生活波好动,思想活跃,对新事物特别好奇,兴趣广泛,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参加新颖活波,趣味性、知识性、文体性、竞争性强,富于幻想的教育活动。因此,主题班会形式的选择还必须牢牢把握学生的这些特点,想方设法采取为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常见的形式主要有:
宣讲式,如形势报告、经验介绍、专题讲座等。模拟式,如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
交流式,如辩论、心得交流、讨论、座(访)谈等。
竞赛式,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手工制作比赛、体能对抗比赛等。表演式,如才艺展示、歌舞表演、专题朗诵等。体验式,如参观、游览、游戏、社区服务等。
其实在我们实际开展主题班会时,形式远不止是上述几种,譬如文娱式、咨询式、展览式、试听式、实践式、演讲式等。究竟采用何种形式,要因时因事而异,往往要把几种形式结合起来,且要常开常新,切忌单一,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目地。
根据个人的经验,下列几种主题班会形式较受学生的欢迎。
1、各种知识性的竞赛活动形式。
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手工小制作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通过激烈的竞争和对抗,既可将严肃的主题教育融于生动活波的活动之中,又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2、各种文体性的表演活动形式。
如演唱、相声、舞蹈、小品、朗颂等。通过生动活波,寓教与乐,富有感染力的各种文体活动,赞美某人某事,或鞭挞某一不良思想行为,达到教育目的,并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班级的凝聚力。
3、主题漫谈、讨论和展示形式。
其特点是便于学生广泛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切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针对本班学生思维活跃,但个别学生乱说乱动、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开展关于“乱说乱动不等于思维活跃”的主题班会。请学生各抒己见,达到帮助那些乱说乱动,不遵守课堂纪律学生的目的。
4、各种假想性活动形式。
这种活动形式符合少年儿童爱好幻想的心理特点。幻想总是指向未来,并于个人愿望相联系。积极健康的幻想有助于学生确立理想,推动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刻苦钻研,奋发向上,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5、即时性活动形式。
这种活动形式并不固定,它是指班主任利用日常学生学习、生活中接触到的偶发事件而迅速开展的活动形式,它往往是临时决定、准备时间短促,但针对性强。由于事件发生不久,趁热打铁开展班级活动,学生的情绪感受强烈,印象深刻,效果往往很好。
主题班会不应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就是可取的模式。一般来说,一节主题班会很少拘泥于一种形式和方法,有的主题班会就“多管齐下”,以多种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样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尝试创新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必须讲究方法。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形是学生面对教师的谆谆教诲不为所动,教师进退两难,因此我们不论是从内容挖掘到手段运用,从观念更新到实际操作都有待改进。尤其教育手段、方式的运用应与时俱进,灵活多变,不断作出新的尝试。比如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各种体验中发现自我,这种创新的教育方式很符合当前学生的个性心理和强烈的自我意识。所以主题班会活动形式必须创新,创新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创新才能赋予班级活动的生机与活力。
主题班会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载体,在形式、方法的设计创新上应考虑以下三点:从说教型向体验型转变,从部分参与型向全员参与型转变,从重复型主题向系列型的主题转变。但所有这些创新都必须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活动就会流于形式,创新就是一句空话。
三、主题班会的原则
1、调查研究,突出主题的现实性
为了使主题班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达到预期的目的,班主任要事先搞好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心理倾向,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主题班会,才能收到良好成效。
2、选好主题,把握班会的目的性
主题班会的“主题”,好比一支曲子的基调,它是定音的。主题选择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能激发他们热点和兴奋点的;二要内涵丰富,能包含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适宜各种人以各种方式来表达;三要有深度,能细嚼品味;四要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反映时代的脉搏,体现时代的精神和要求,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主题应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才能避免空洞的说教,使班集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优化设计,体现班会的实效性、趣味性
主题班会开得成功与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提高教育的实效,关键在于事前的周密设计。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寻找适合于所有条件的包罗万象的教育方法,那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重视研究学生的特点——研究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文化素养、兴趣爱好,从而寻找最佳教育途径,使制定的教育实施方案最优,使之收到应有的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注意目的性、主体性、科学性、趣味性、创造性等原则。
4、大胆放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题班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在准备、组织、召开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当主人,自己当参谋。老师不要包办代替。即使出现差错,也没关系,学生是在受到充分信任的心理状态下去接受教育的,这种教育是愉快的,是自觉自愿的,这也是主题班会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班主任必须十分明确:发动全班学生积极投入班会的各种准备过程,就是引导全体学生集体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四、主题班会流程的设计——精巧才会引发思考
(一)结构完整
一节完整的主题班会应从创设情境作导入,诱发学生的参与兴致;以分享交流为手段,提高学生对主题的认识;以生发良好的行为为目的,健全发展学生人格。其主体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导入——展开——总结。
如:“我们的生活真精彩”主题班会为例:
导入部分:通过《小学生生活情况问卷调查》将学生带入活动,从而引发学生对生活思考。
展开部分: 1.感悟生活
活动内容:播放视频“‘没意思’的故事”。请同学讲一讲自己生活中的烦恼。2.理解生活
活动内容:“换角度”。学生观看丑陋的青蛙、愁容满面的老奶奶的课件,引导学生换个 角度看图片。
3.创造生活: 活动内容:(1)介绍刘伟的经历,播放刘伟用双脚弹钢琴的视频。
(2)做小游戏——摞瓶盖,盖高楼。3分钟之内,看谁盖得最高。采访学生赛后感受。
总结部分:教师总结。
这节班会从导入、展开到总结,结构严谨,完整有序。展开部分从“案例感悟生活”“变换角度理解生活”“体验创造生活”三个循环上升的层次将活动推向高潮,最后画龙点睛,让学生掌握了正确对待生活的方法,从而圆满的完成了目标任务。
(二)力求简约
一些主题班会为了追求看点,安排了过多环节,小品、故事、朗诵、演唱、宣誓、合唱、游戏、讨论、交流等,可以说是枝繁叶茂不见干,失去了班会的主旨。主题班会不一定要多热闹,只要所设置的环节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的灵魂有所触动,并能够反思自己,明确努力的方向,就算是一节成功的班会了。
下面是以“端午节”为主题的两节班会课,相信老师们通过比较,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简约。
“情系端午”展现了如下十个环节:讲述——端午的由来、别称、各地风俗;朗诵——《端午》、《五月五日》、《端午节的怀念》;演讲——《端午大江赞》;竞赛——端午话知识;观看——赛龙舟和各地各式粽子;快板——“民族精神代代传”;展示——各小组的手抄报、摄影、书画作品;讨论——这次班会与以前同主题班会有何不同?收获是什么?歌唱——“56个民族是一家”。一堂班会课,学生走马观花,每个环节只能点到为止,学生脑海中获得的是繁杂的信息,难以吸收。
“万水千山‘粽’是情”只设计了四个环节:讲述——端午的由来、别称、各地风俗;讨论——端午节的精神品质及其现实意义;活动——任课教师为学生佩戴五彩线;活动——分享粽子。逐层深入,过程清晰流畅,凝练深刻。
可谓简单之中见真功,平淡之中见真情。环节精简了,轻重缓急就能落到实处,并富有遐想和创造的空间,其动感和韵律也就显现出来,班会课因此而充实饱满、激情跌宕、活色生香。
(三)环环相扣 主题班会的结构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知到行动,环环相扣,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我们的生活真精彩”的活动流程是:了解生活——感悟生活——理解生活——创造生活。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从肤浅到深刻,从被动感知到主动创造,层层深入的推进,使学生受益匪浅。一节成功的班会就要从学生的喜好入手,精巧设计,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利用纵深式、连环式的结构,先“引诱”,再“深入”,从想方设法激起情感共鸣到引发理性思考,最后到行为的不断外化。
五、按程序精益求精
(一)充分准备——精心备课 1.了解背景
为了体现主题班会的教育性和针对性,班主任应当调查研究,掌握班情。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动机、需要、情感等心理特征,还要清楚的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是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最困惑。
2.课前准备
主题班会准备的越充分,学生受到的教育就越深刻,开展的活动就越成功。准备过程也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课前准备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人员分工的准备。一般情况下,在活动开展前一周,就告诉学生下周班会的主题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参与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准备。如可以根据活动进行角色分工。有的搜集相关资料,有的准备主持词,有的准备表演等等。也可以在学生中烘托气氛,营造气势,为主题班会的开展制造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物质的准备。就是搜集材料、准备道具。如宣传性的标语、教室布置、活动工具准备等。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必不可少,并且为了确保活动成功,最好是形成书面材料。班主任要对学生们选择的材料、发言内容进行审核,保证选择的材料符合学生实际,易于被大家接受。还可以搜集学生活动照片、相关视频、制作校园生活情景剧视频等。
第三,主题班会教案的准备。精心研究活动,详细书写教案是提高活动效果的途径。完整的主题班会教案应包括:①主题班会的题目②背景分析③活动目标④前期准备⑤活动形式⑥活动过程⑦活动延伸。主题班会的设计方案基本应由七个部分构成: Ⅰ.班会题目。要简洁、生动、明确。
Ⅱ.背景分析。要说明选择本主题进行活动的缘由和对主题的基本解释;要阐明对本班学生的相关思想、心里、生活实际的分析,以及开展本主题班会活动的具体价值。
Ⅲ.活动目标。要有明确、具体的教育目标,教育目标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围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
Ⅳ.前期准备。要根据班会内容确定准备项目,准备过程应能体现教育过程。Ⅴ.活动形式。要说明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力争做到形式创新。
Ⅵ.活动过程。要说明活动顺序和步骤安排,要做到板块清楚,过渡自然。Ⅶ.活动延伸。要说明巩固班会效果的后续活动安排。
其中活动过程是教案的主要部分,就是我刚才说的(导入——展开——总结),一定要把活动的步骤写清楚,同时还应突出活动的特色、亮点。
3.课后延伸
一节主题班会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在活动中的感悟和收获,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指导学生今后的行为。主题活动结束后,教育不能因为一堂课的结束而结束,而是进一步延伸教育的成效,促使学生落在实际行动上。为此,班主任要及时帮助学生总结,提出课后的明确要求,制定与活动一致的课后行动方案。这样就能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延续下去,从而实现主题教育的预定目标。
(二)创设情景——激发参与
所谓情景,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创设与教育内容相适应,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情景创设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1.问题情景
问题情景,是通过提出与教育内容有关的问题所形成的特定的教育氛围。它可以给学生
提供充分自由的想象空间,使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边做,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从而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入思考。
2.形象情景 根据活动的需要,突出主题特征,利用实物、具体时间,甚至用图画、视频、挂图等形象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引入活动。
3.体验情景
通过游戏、比赛、角色模拟等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亲身感悟主题,体察活动角色的内心感受和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的热情。
(三)点拨指导——张弛有度 1.精心导入
导入是一个开场、一个切入、一个引人如胜的亮点。通过精心安排的导入,要引发学生的情景体验,要为转入主题活动做铺垫。导入的形式可分两种:一种是主持人的言语导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旨。另一种是情景导入方式,如音乐、游戏、视频、图片等情景都是常用的导入方式。好多成功的主题班会的精彩导入都是值得我们借鉴。
2.恰当提问
体验是重要的,但是靠体验是不能完全内化成学生深层次的理性思考。所以在活动中,班主任应适时提出一些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使浅显的认识不断升华。
3.及时总结
总结是对活动开展加以分析、研究,得出经验教训,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总结并不是活动的结束,它只是预示着工作又到了一个新的起点。班主任通过总结要把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将体验与感悟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活动中的每一环节,班主任都恰当、及时地给予总结、概括,学生清楚知道每一个活动给自己的启示是什么。环环相扣的结构,一步一步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处,恰当及时的总结,点明了活动的收获,这才是成功的主题班会活动。
六、参赛班会设计如何写
七个大环节还是我刚才说到的,班会详案是我们在开班会前要准备的,但是我们要上交参赛的班会方案就不能那样写了,那样太罗嗦,环节不清晰,只把我们的大环节写出来就可以,但要写出每个环节的意图,为什么设计这个环节。我就把我的一篇参赛方案给大家看一下,就是这样的一种形式,很简单。关于班会我就说这么多,这只是我的一点想法,有什么不妥之处还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感恩的心
天津市红桥区跃进里小学 刘娟
一、班会背景:
在和家长谈话的过程中,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娇生惯养,使他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和不关心他人、自私的品质。甚至有的同学不仅自己的事情不做,还经常对爸爸妈妈大呼小叫、无故发脾气,丝毫不顾及家长的感受,使做父母的很伤心。如今,孩子们所获得的“爱”太泛滥、太单向、太单一,使他们处于爱的麻木之中。家长们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的权利,宁可自己千辛万苦,再穷也不穷孩子。久而久之,家庭小环境促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和习惯。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召开此次班会。
二、班会目的:
1、让学生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常怀感恩之心。
2、学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学会对父母说“谢谢”,学会与父母沟通、换位思考,学会感念亲恩,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班会准备:
1、向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知道父母对自己寄予的希望。
2、制定学生和家长调查表。
3、开展“我为生鸡蛋当一天爸爸妈妈”的活动。请每位同学从家中带来一个生鸡蛋,像父母关心照顾我们那样自己想办法保护这个鸡蛋,使它保持完好无损。
四、班会形式:
调查、体验、交流、表演等多种形式。
五、班会过程:
班长讲话: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眼里,是阳光,是希望。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无忧无虑、心情舒畅的环境下汲取知识,增长智慧,能够快乐的成长。他们为我们真是付出了太多太多。借此机会,我们要对爸爸妈妈说一声:“谢谢您们,您们辛苦了”
【设计意图:通过贴切生动的语言,使孩子明白此次班会的目的,渗透要孝敬父母的思想。】
(一)回顾篇——走近亲情
1.我名字的故事:请同学说说自己名字的含义。
【设计意图:感受自己的名字字融入了父母很多期望!他们为了给孩子取名字花了很多心思。】
2.我成长的足迹:讲述一下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感人事件。【设计意图:在故事中,进一步体会父母的爱。】
(二)拥抱篇——体验亲情 1.谈保护生鸡蛋的感受:
在召开班会前我们开展“我为生鸡蛋当一天爸爸妈妈”的活动,请每位同学从家里带来一个鸡蛋,想办法保护好这个鸡蛋,使他在一天内保持完好无损。在一天之中跟踪录像,放学前,再次录像并统计,查看有多少学生的鸡蛋完好无损。班会上播放录像,再请同学谈谈自己当时保护鸡蛋的感受。
【设计意图:为了让大家体验父母的辛劳,我在班内组织了此次活动。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谈感受,体验到父母的辛苦,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了体谅和关爱自己的父母。】
2.让我们尽情地用歌唱,用朗诵,用故事来拥抱亲情吧!诗歌朗诵:《感恩父母的爱》 3.母子了解知多少
(1)请到场的几位同学的家长和孩子共同上台做个游戏。测试一下对对方的了解有多少。(互相猜对方最爱吃的菜、最喜欢的颜色;家长与孩子共同写自己的爱好,检验默契度)
(2)展示调查表
班会之前,对学生和家长分别进行了调查,填写了调查表,为了保证真实性,我请家长们尽量采取保密措施。两张表内容相同:如父母的生日,父母最爱吃什么,父母最高兴最生气最骄傲的是什么,对孩子的希望是什么等等。【设计意图:现在不少孩子不了解父母,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辛劳,只知道向家长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通过填写、对比调查问卷,加深孩子对父母的了解,从心底里产生孝敬父母的情感。】
(三)行动篇——回报亲情
1.确定实施回报方案:请同学们交流,现在你打算为父母做哪些事情呢?请大家敞开自己的心扉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教育孩子爱父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必须体现在行动中,用一个细小的进步、用一个微不足道的行动去关心父母、理解父母。】
2.班长宣读倡议书。
3.全体齐唱歌曲《感恩的心》,让我们伴着美妙的旋律把手中的红花献给在座的家长。
4.班主任总结发言。
六、班会的延伸:
教师在召开班会活动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于行动中,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下发一月一个好习惯表,继续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2.布置爱心家庭作业:
(a)给家人讲一个开心的故事;
(b)给家中老人捶捶背、搓搓手(握握手);(c)给老师写一封信;(d)为学校做贡献;(e)为同学做一事„„
撰稿人:高玉萍
审稿人:任 瑩 2013.07
第三篇:班主任如何上好主题班会课?
班主任如何上好主题班会课?
所谓主题班会是同学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围绕一个专题或针对班上学生思想、学习、日常行为和生活中的某个问题而组织的主题教育。
主题班会,从时间看,一般不超过一节课的时间,根据主题内容和活动的实际情况适当掌握。从内容来看,丰富多彩,有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诚信教育,勤俭节约教育,有爱心教育等。从主题班会举行过程看,是在班主任指导下,由班委会或委托其他同学出面主持,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要活动形式,一个好的主题班会可以使学生受到很大的教育,对面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班主任对主题会要精心设计,认真导演,调动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的主动性。主题的确定要有针对性,班主任老师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日常行为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及班上存在的让要问题,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启发性,对学生思想情感,行为习惯起潜移默化作用的主题开展班会活动。
阶段性,不同的年级应有不同的班主题,新初一组建,可以有经结识新同学为主题的班会。初三了,主题会可以是:“初三,我们一起走过”,目主就是开展目标教育,使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针对进入高初三以来绝大部分学生遇到的困惑即时间分配不合理,学习效率底下等问题,主题可选时间管理技巧等等。要以小见大,设计班主题要尽量从小处着眼,在一个侧面或一个点上深化,达到反映比较丰富的内涵。
建议:
1、在班上设立问题信箱来选取主题。
2、发动全班同学来选主题。
3、教师自己根据学校要求及年级特点确立一些主题。还有的就是班会的准备这是最重要的,建议将班级所有同学自由分组,3-4人一组,每小组每学期负责开一次主题班会。班级所有同学都必须参与到至少一次的主题班会的设计与主持中。各个小组在指定的主题中选择主题准备,也可以自选主题,但必须得到教师的认可。老师可根据各小组选定的让题安排班会时间。明确班会设计的要求,要围绕主题,要有教育意义,每次班会上的同学参与人尽可能多些,要求各小组提前一至两周拿出设计方案,请一位上要班干部负责协调,布置,在初审后,班主任要亲自过问。班会活动要形式多样,要为突出主题的内容服务,新颖活泼的形式能更好地体现主题的思想内容,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思想得到升华,情感得到陶冶,兴趣得到培养,认识得到提高,行为得到规范。班主题会要培训好主持人,每次活动的方案与所有的主持词应写好。要注意会场的布置,开好班会要在主持要的主持下按计划进行,班主任要及时提醒主持人把话题引到主题上来,班主任要做恰当处理。
最后,根据主题班会的具体情况,班主任可做简要的总结发言,对题班会取得的成绩要予以充分肯定,同时指出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进一步强化主题。
第四篇:如何上好主题班会课
绥江县2012年小学班主任培训
如何上好主题班会课
主讲: 王 霞
一、何为主题班会课?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围绕设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手段。
二、主题班会课的意义。
一方面是要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开放智力,培养各种能力。它对健全的班集体和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的形成,对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养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可或缺的。
三、主题班会课的重要性。
班会课是一种集体性的教育,全员参与,群体行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班级整体受益的同时,学生个体也会相应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这种教育所产生的功效,又会进一步影响整个班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一个效果好的主题班会,会促进学生对人生、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思考。班主任可以利用这种集体教育的方式,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影响,对过去、现在、未来需要面对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行之有效地给予解决。
四、主题班会课的内容。
主题班会课的内容要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存在问题、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等进行选取。要从小事、身边事入手选材,让班会成为孩子们想说、能论、反思、明理、获取信息、敢于表现的大平台。要让学生在开完主题班会后能够明理,思想认识加强,进而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统一。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算取得初步成功。
五、主题班会课的基本要求。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孩子觉察不到这是在教育,所有的教学目标都藏在活动中。所以我认为,班会课更应该称之为“班会活动”。积极实施的班会活动是最有魅力的德育教育。
“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具有游戏的本质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审美的基本方式是游戏,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就更为突出。所以,接下来,我从三大方面来一起探讨如何上好班会课。
(一)从宏观着眼,上好主题班会课要做到“三个五”。1.五大原则: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班会的生命。贯彻科学性原则就是围绕主题科学地安排班会的每一个环节,使之贴近学生实际,注意层次性,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班会过程可简单分为:准备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围绕主题自己收集材料,自己准备一些简单的文艺节目等;实施阶段,课堂中,在学生自已组织、自己讨论、自己表演。在这个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在表现形式上力求既简单又生动活泼,趣味性
和教育性并施。总结阶段,班主任要发表总结性讲话,强化教育效果。
如何体现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原则呢?我们可以抓住这几个关键词:
(低年级)关键词:活动 训练 记忆(习惯)(高年级)关键词:活动 交流 感悟
◆教育性原则。教育性是班会的灵魂。所以每一节班会都应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同时,贯彻这项原则,还要结合时政形势,适时地开展活动,使班会紧扣时代的脉搏,增强教育效果。
我们要明确一点,班会课只是培养习惯的引子,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要落实到训练中,可以尝试训练四字真言:
“演”、“赛”、“听”、“树”
演——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行为表演,“怎样向老师鞠躬问好”“如何有礼貌地进入办公室”。
赛——小组、男女生、抢答等竞赛。
听——讲述一些名人故事,或者把学生中好行为编成故事。树——树立班中表现好的同学为榜样,或者学习英雄先进人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榜样教育是小学阶段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活动中所选取的榜样故事,应该具有代表性。
◆自主性原则。就是要正确处理班主任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一节班会课,班主任的作用主要应表现在把握班会的方向和主题,提出设计构想意图以及创造一些必要条
件。更主要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启动和激活他们参加班会的兴趣和需要,使他们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班会活动。自主不代表放任自流,老师一定要担当指导和调控的角色。
何为“自主性”,我们不能单纯地把它理解成是学生担当主持,这是非常片面的。学生的主导性还可以表现为许多方面,例如:老师在课堂中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学生自行广泛地收集材料;课堂上由学生对同学的发言、成果等进行评价;班会课形式的选择、方法的运用,由学生去决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由学生交流得出一致的看法来决定等等。
◆趣味性原则。要寓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中,小学生的兴趣多样而强烈,同时逻辑思维仍以形象为支柱。因此,班会中要开展各种趣味性活动,才能符合和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艺术性原则。艺术性是班会达到预期目的的桥梁。班会中,我们要在表现形式上讲究艺术,用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去感染学生,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由情悟理,促进道德内化。同时,教师还要讲究语言的教育艺术,以言传情,去打动学生,得到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以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
震撼的表现效果——多媒体在这个环节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它可以给予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强烈的冲击,这是其他手段无可替代的,以此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图片、音乐、直观的数据等都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2.五大主题:
在班会内容选择方面,主要可围绕五大主题。
◆思想品德教育主题。如:革命理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以及共产主义品德信念教育等。
◆智力开发主题。就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地开展智力能力开发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提高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这一主题目前还应用比较少,希望能有老师去尝试一下这个主题。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例如挫折教育、理想教育等,中学可以涉及学生早恋等问题。福建南平校园惨案、汶川地震发生后,学校集中开展了类似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尽快走出事件带来的阴影。
◆行为习惯养成主题。主要根据《守则》、《规范》以及《礼仪常规》要求,设计专题活动,以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如文明礼仪、安全教育等
◆综合多功能主题。指一节班会既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又训练开发学生智力能力,具有多种功能。如在班会课上应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与交际能力等。
3.五种模式:
◆会议式。以集合会议形式举行的班会,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模式,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当然其表现形式可多种多样,可以是漫谈式、表演式、辩论式、竞赛式等。也可以多种形式并用。这种形式比较适合于高年级和中学生。
◆游戏式。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活动中可以师生共玩、师生共乐,在玩中增智,在玩中受益,在玩中明理。同时还可以打破教室界限,走向室外更广阔天地。因此游戏式班会值得提倡,尤其是对中低年级。
◆“庆典”式。结合一些节日,开展以“庆典”为主要内容的班会,如庆祝“六一”、“五一”、“八一”、“七一”、“十一”十月十三日庆祝队的生日;还可以创设一些“班级节日”,如读书节、书画节、音乐节、体育节、科技节等,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相互交往能力。
◆访问式。就某一个问题,在教师带领下,走出学校,先到社会上调查访问,之后回到班上汇报结果,畅谈感受。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社会实践能力。这种形式比较适合于高年级和中学生。比如:我开展的主题班会课“保护大自然”、“规范用字”
◆参观式。围绕主题,先组织学生游览参观名胜古迹和各种展览等,使学生获得初步的生动的感性认识。之后,或组织汇报、或小组座谈,以活泼的形式抒发观感,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获得深刻的教育。班会后还可辅以主题征文等活动,使班会活动教育系列化、立体化。既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又锻炼了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从微观入手,上好班会课要做到“五要”。
1、要设计好活动方案。
设计方案要做到明确主题内容,明确教育目的,明确师生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主要是让学生认真准备),选择合适教育主题的模式,科学安排每一个活动环节。
例:文明礼仪启蒙教育,要帮助学生解决好三个问题:什么是文明礼仪,具体指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礼仪,对我们学习、做事、交往、适应社会有什么作用?日常生活如何坚持文明礼仪?在明确了对学生教育的价值和内容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校园——家庭——社会逐步将内容展开,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接受和内化文明礼仪启蒙教育。
2、要处理好师生关系。
即在班会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贯彻自主性原则。低年级,限于学生心理发展和认识水平,教师要多选择或创设一些比较直观、形象、具体的生活实例和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去讨论、去评判,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形成并发展道德认识。
首要的前提是必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我们可以从社会热点话题,身边熟悉的事件、人物来入手,例如:QQ农场、开心网、世博会、奥运会、西南地区的干旱、沙尘暴、汶川地震、闯红灯、湿手触摸电器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多启发、多指导、多帮助、多鼓励。中高年级,则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检验教育效果方面。
3、要突出主题,强调内化。
做到一课一主题,同时要具有针对性,教育过程中强调知、情、意、行统一,把抽象的道德认识寓于生动的教育形式中,引起学生情感上共鸣,促进内化。这里提到的“针对性”不仅仅是主题,还包括教学环节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
4、要形式多样活泼,益趣并施。
主题班会的形式一般指主题班会的表现形式,包括活动、编排、人员调配、会场布置、气氛和节奏等。形式应该新颖、活泼、丰富多彩。在一次主题班会中可以采用讲演、朗颂、歌舞、小品、采访、报告、座谈、汇报、辩论、竞赛等多种形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5、要总结反馈,激励提高。
一节班会结束,班主任要发表激励性总结讲话:充分肯定成绩,从教育主题、教育内容、活动形式、教育效果等方面予以充分肯定;委婉道出不足,以希望的形式委婉、诚恳、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扬长避短,进一步提高;班主任要用精辟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总结阐述本节班会的主题,帮助学生挖掘领会内容和形式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教育意义,使班会的教育性更明确,教育效果更明显,班主任这一部分总结,应是本节班会的点睛之笔;最后班主任要热诚地鼓励学生,提出殷切希望,把这节课所获得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 8
感转化成道德意志,落实到行动中去,真正做到知、情、意、行统一。
(三)从管理抓起,保证班会课程落实要做到“五个到位”。这部分内容比较适合于学校的领导班子,在这里也简单说说。
1、课程安排到位。根据省颁课程计划的要求,排好课程,每周一节的班队会全校统一安排在同一时间,这样便于检查督促,保证做到不挤不挪不占,开齐上足上好。
2、教学研究到位。以年段为单位成立教研小组,设立试点班,开展专题研究,及时总结试点班的经验和做法,辐射带动全校,以点带面,全面开花。
3、教育内容到位。每个学期,要求班主任科学地统筹安排班会的教育内容。做到“五个结合”。即与学校整体德育工作规划和阶段性德育工作重点相结合,做到整体性和针对性统一;与重大节日、纪念日相结合;与学校传统的教育活动相结合(如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劳动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科技教育等);与时代热点难点问题教育相结合(如环保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与班级实际相结合(如根据班级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针对性的专题教育)。
4、领导督查到位。每周抽查班主任的班会方案设计情况,建立巡课制度,深入课堂对班会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指导,及时整改。
5、教学评估到位。从主题、内容、形式、学生参与情况以及效果等五个方面对班会进行量化评估,以便扬长避短,促使班会课一步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六、班主任角色的定位。
班主任教师要善于把握自身在班会课中的角色与定位,既不要把自己完全置身于班会课之外,只在结尾时做一个总结,也不要把自己定格在主讲、主持、主人的位置上,满堂灌,满堂清讲大道理,这样都不利于实现班会课的最佳效果。教师要做班会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协调者,要适时、适度、适当地参与到班会过程中来,借助班会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学识、老师的能力、老师的爱,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
七、主题班会的撰写格式
主题(若主题范围很大可增加副标题)学校 班级 班主任姓名
一、活动背景(介绍与主题相关的一些现状及其呈现的问题。)
二、活动目的(主题班会想要达到的一个目标。一般书写“使学生了解……,掌握……”)
三、活动形式(如辩论、竞答、朗诵、调查等,形式要尽量灵活多样。)
四、活动准备(包括人员分工、材料的准备、环境的布置、多媒体的制作等)
五、活动过程(一般简案:写清活动流程;主持人的串联词概括写;诗朗诵、辩论等的具体内容可省略,但主要意思需写出;小品的过程内容可省略,但小品的概要需写;最后的班主任讲话必不可少,一般控制在2分钟左右。)
总之,当班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当班会成为学生的期盼,当班会指引学生的心灵,当班会能使学生从中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当班会能引课,导以健康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时,班会将是一堂最精彩的课。
老师们,让班会课真正成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育场所。让学生盼望着每周的班会课,让你的班会课成为真正吸引学生,充满魅力的课型之一。
2012年12月28日
第五篇:如何上好主题班会课
如何上好主题班会课
一、主题班会中的几个误区: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围绕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鲜明的教育性是主题班会的特质。但是,由于有些班主任在设计和组织主题班会时理解上存在误区,常常会导致一些主题班会冲淡了教育的主题,降低了活动的功效。要让主题班会发挥教育功能,必须要走出几个“误区”:
误区一:主题不鲜明,主题班会成了“大杂烩”
主题班会的“主题”,好比一只曲子的基调,是用来定音的,主题班会的内容必须围绕主题进行选择。而有的主题班会,不管内容与主题是否相吻合,能否为主题服务,将主题班会变成了一个“大拼盘”“捡到篮里就是菜”。比如说“文明礼仪伴我行”的主题班会,内容里有游戏《智力大比拼》、诗朗诵《再别康桥》、独唱《感恩的心》、舞蹈《青春的旋律》等,所选的部分内容与“文明礼仪”这一主题毫不相干,使得主题班会有名无实,成了没有“主题”的“大杂烩”。这样的主题班会课不管形式多么新颖,内容多么丰富,节目多么精彩,都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
误区二:过于重形式,主题班会成了“表演课”
有些班级上主题班会课时过于注重展示学生的才艺,这也是一个理念上的偏差。尽管班级中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优秀的表演能力会给主题班会课增色不少,但不要过分追求形式,热衷于热闹,华而不实。学生表演是作为主题教育的有力支撑,才出现在主题班会课上的,它重在通过学生的表演来强化学生内心的道德体验,它需要学生真情的流露来张扬学生的德育需求,“教育”才是这堂课的根本,表演仅仅是个形式和辅助。因而我们不可以以学生表演水平的高低来衡量主题教育是否到位、德育实效是否明显,而要看是否围绕一个主题,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误区三:部分人活跃,主题班会成了“群英会”
主题班会是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德育形式,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在活动中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和实践的机会,思考和探讨的空间,展示和内化的平台,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目的。而我们有的主题班会没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仅仅成为几个能歌善舞、能说会唱的活跃分子“独霸舞台”,他们垄断了活动的大部分时间,使自己的“多才多艺”淋漓尽致地展示,而大多数学生则坐在教室的四周当“观众”,拍拍手而已,主题班会的“主体”只面向了极少数的“精英分子”。
二、如何上好主题班会:
1、确立主题,制定目标
首先,主题的确立必须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自始至终要贯穿、渗透着极强的教育性。必须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针对学生中近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班主任应及时作出分析,并能够正确归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教育的突破口。比如:针对绝大部分学生不会合理分配时间,学习效率低等问题,可召开《时间管理技巧》的主题班会课。新年过后,发现班中的同学有了大把的零用钱之后,花钱请客的现象增多,就可以组织同学调查讨论,召开《合理使用零花钱》的主题教育课。
其次,班会课主题的确立必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教育的契机。班主任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要知道他们渴望得到什么。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还是同学交往方面的指导,还是关于人生目标的确立等等方面的内容,班主任都应做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更贴近学生,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主题确立时尽量注意:(1)主题小一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见大,从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普遍现象中去挖掘反映出的问题或所蕴含的道理,不要去抓琐碎而无典型意义的事,也要防止大道理连篇——空对空。(补充①“小”中见“大”—— “小”指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普遍现象,“大”指这些小事、现象中反映出的问题或所蕴含的道理。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教育的契机。班主任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受教育者的内部需要,选择适当的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新年过后,某老师看到班中的同学有了大把的零用钱之后,花钱请客、打游戏机的现象增多,就组织同学调查讨论,召开了《合理使用零花钱》的主题教育课。②大中见小——“大”指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小”指学生的思想实际。班主任在进行主题提炼时应该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教育发展的趋势,善于从国际国 内出现的最新热点话题或大事件中挖掘主题。2014年巴西足球赛、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高考改革语文增加30分、教育法规、政治形势、尖端科技、影视天地、体育明星等等,均可以成为教育的主题。)(2)主题近一点。即贴近学生,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富有针对性地设计贴近他们年龄特点的主题活动,务本求实,针对实际问题,注重行为指导。(3)主题新一点。从传统教育中拓展主题。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是教育永恒的主旋律,是多年不变的“常规”主题,新时期,我们不但要赋予其新的内涵,还要有所“创新”发展。如,新世纪,《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公布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文明礼仪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设计主题的过程中,“我做合格小公民”、“道德好习惯伴我成长”等主题就更新了八十年代的“讲文明、树新风”、“文明之花遍地开”。
传统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我们要进行主题的创新拓展,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仪教育等传统“常规”教育中拓展主题,加强诸如心理健康教育、性知识教育、挫折教育、网络教育、禁毒教育、国防教育等新的教育主题。
2、确定内容,选择形式
班会课的内容也要贴近学生,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将教育内容“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选择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情可触、有感可发,以调动每位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班主任平时要细心观察,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他们思想的热点和盲点,以便对症下药,借助于主题班会课,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
班会课的内容虽然非常广泛,但归纳起来可以分为:教育性班会、节日性班会、知识趣味性班会、问题解决性班会、经验交流会等。班主任要因地因时制宜,选择相应的内容。(内容选择时可供参考的一条线索)一节完整的班会课至少包括三个环节:紧扣主题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每一个环节的内容都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逐层深入,恰当地选择、组织、呈现教育内容,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对于初中学生不要多讲道理,应以具体的事例、典型形象去启迪、影响他们,直观形象的主题班会能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生动、活泼些,有讲故事、采访、即兴演讲、辩论、小品、歌舞、知识竞赛等,但不要只顾多样,一定要使“形式”服务于“内容”,围绕“主题”,达成“目标”。形式应该是为内容服务的,活动只是承载或蕴含主题的一个载体。新颖活泼的形式为的是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情感得到陶冶,兴趣得到培养,认识得到提高,行为得到规范。所以,班主任应根据班会的主题、目标选择班会的内容、形式。
3、发动学生,做好准备
主题班会课要准备的事情很多,主题的确定,内容形式的选择,方案的设计,氛围的营造,主持稿的揣摩,总结语的提炼等,都需要班主任的倾心参与,班主任既不能全部甩手给学生,也不能一揽子全包,应充分运用班级集体的智慧,发动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准备、组织召开的过程中,班主任的指导思想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来。要选好主持人,发动同学查阅、收集资料,准备好相关的文字内容,主题班会涉及到的相关小品、歌舞、朗诵等事先要预备好、排练好。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不至于临场慌乱,俗语说:不打没有准备的仗。但要注意的是:主题班会课需要准备,但不需要精心准备。精心准备会破坏德育应有的现场感动、即时震撼,对德育而言,它越自然、越原生态,就越具有生命力。例如相关节目要预备好、排练好,但整个流程无需彩排,反复试上;涉及的一些讨论发言或自由发言,可以给学生提示,但不可给现成的发言稿,尽量临场发挥,体现临场效果,假如一切都预备好,没有给出一定的自由空间,主题班会往往会形式化,课虽然进入了预设好的程序,但德育沦为了一场秀,学生的道德体验将大打折扣。
4、及时总结,深化主题
一次成功的主题班会,离不开班主任精彩的总结性发言。在主题班会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有时并不是一致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时还有分歧,有些发言往往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和认识水平方面的原因,他们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看不到本质;有些发言有明显的个人感情色彩,而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断。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就要利用总结来启发、引导和点拨,使学生及时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认识到召开班会的目的,认识到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班主任还要做好“追踪教育”,巩固班会成果。要使主题班会真正起到教育作用,决不能忽略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深化主题和巩固成果。也就是在主题班会活动后要进行“追踪教育”,及时掌握来自学生中的信息反馈,抓住学生思想情感方面的变化,继续加以引导,促其升华。
三、主题班会的撰写格式
主题(若主题范围很大可增加副标题)学校 班级 班主任姓名
(一)、活动背景(介绍与主题相关的一些现状及其呈现的问题。)
(二)、活动目的(主题班会想要达到的一个目标。一般书写“使学生了解„„,掌握„„”)
(三)、活动形式(如辩论、竞答、朗诵、调查等,形式要尽量灵活多样。)
(四)、活动准备(包括人员分工、材料的准备、环境的布置、多媒体的制作等)
(五)、活动过程(一般简案:写清活动流程;主持人的串联词概括写;诗朗诵、辩论等的具体内容可省略,但主要意思需写出;小品的过程内容可省略,但小品的概要需写;最后的班主任讲话必不可少,一般控制在2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