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大科社考试重点

时间:2019-05-14 08:0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呼大科社考试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呼大科社考试重点》。

第一篇:呼大科社考试重点

绪论: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渊源、历史依据、实践基础、时代背景?

2、怎样把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指导意义?

3、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4、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第一章:

1、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哪些新贡献?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解决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3、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4、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5、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事业进程中、为什么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理解理论创新?

第二章:

1、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

2、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理论特色、重大意义?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4、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三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2、如何理解社会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论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5、十七大目标新要求?

第四章: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5、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6、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

第五章: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主要内涵是什么?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4、如何认识公有制性质和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5、如何理解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第六章:

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

5、为什么要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

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意义何在?

第七章: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2、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5、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第八章: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5、怎样认识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第二篇:政治-科社 重点-答案

2013级全日制硕士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社会主义500年6个阶段

1.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准确的译法为乌托邦社会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为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

历史贡献:主张建立一个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根本局限:脱离实际,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2.马恩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即科学的政治学理论,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

历史条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

创立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两大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3.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制度的问题的探索,列宁突破了社会主义社会同商品交换不能相容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要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理论;提出了要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优秀成果。第一;列宁运用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理论和实践的辩证法,使他得以从“书本的公式”走 向“生活的公式”,注重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书本理论同特殊国情相结合。

第二;列宁运用对立和统一的辩证法、目的和手段的辩证法,深刻认识到,必须通过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这一形式和途径。历史条件:面对外国侵略,镇压反革命叛乱。

十月革命道路:工人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革命由城市向农村扩展,最后夺取全国胜利。4.斯大林模式: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历史成因 : a.客观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b.主观条件:(1)革命力量不断壮大;(2)革命性较强;(3)有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且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正确的革命策略;(4)有革命的同盟军——贫苦农民。

主要弊端及其影响:它无情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以长官意志取代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网。

5.戈尔巴乔夫“改革新思维”

主要观点:必须“结束社会科学的僵化状态”,“彻底消除垄断理论的后果”,“使社会政治思维发生急剧的转折”。

前苏联改革的错误定位:因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脱离了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他用民主社会主义代替了科学社会主义,使无产阶级脱离了政权,引起了人思想的混乱,造成了丑化共产党,否定十月革命的严重后果。

民主社会主义实质:是一种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类似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社会主义。

前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及其教训:

失败原因:(1)没有创新的科学理论,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路线;(2)对斯大林的态度评介的不全面,引发消极的后果;(3)改革并没有触动原有体制的基本框架。对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赫鲁晓夫首先采取了精简管理机构,裁减冗员,下放企业的措施;(4)改革缺乏事实求是的精神,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5)独断专行,搞个人崇拜。

教训:(1)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心任务必须是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把经济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必须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3)必须在改革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

(4)在坚定不移地实行开放的同时,必须坚决抵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探索: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论十大关系发表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1958年,他又提出要把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理论成果。

中国改革成功的根本经验:

(1)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坚持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把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有机结合起来;

(2)始终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始终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在改革开放的方式上,我们采取的是在保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渐进式推进的策略模式;(4)坚持把农村的改革开放作为重中之重;

(5)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坚持走对外开放之路。

美好前景

中国梦的世界意义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注:注意参考北京电视台五十集电视专题片《社会主义五百年》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1.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五位一体格局,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建设,总任务实现中国梦,即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7.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1)坚持人民主体(2)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坚持改革开放(4)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5)坚持共同富裕(6)坚持社会和谐(7)坚持和平发展(8)坚持党的领导。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说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开拓文化发展新思路、提升文化发展新境界之路,就是走向文化强国之路。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确定了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阐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涵,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两用”原则,提出文化工作要“为人民大众(工农兵)服务”。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对文化“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政治服务”的方向进行调整,提出并确定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在确立物质文明建设优先地位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并使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范畴,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建设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崭新概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重大发展;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先进文化的建设纳入中国共产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的范畴;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提出在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等重要方针。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发展大局,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强调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将之作为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理念,将之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命题,将之作为引领文化思潮的有效途径和文化软实力的内核,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的新论断;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党的十七大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长远战略目标;强调要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将文化区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分别形成不同发展思路。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1)全面把握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2)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融入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3)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4.增强文化整体实力与竞争力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1)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2)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3)提高传播能力(4)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5)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制度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2)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3)加快构建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国民经济体系;

(4)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5)不断完善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

2、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1)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2)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和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3)促进陆地国土空间与海洋国土空间协调开发。

总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类空间科学布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效益有机统一的原则。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措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4.应对重大环境问题挑战 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我国的干旱缺水问题 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解决我国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加速的问题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缓解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 全球气候问题。

形成原因:人口剧增;大气环境污染;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全球正处于温暖期;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

影响:影响自然生态系统;增加极端天气;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国际安全 措施:第一,加强薄弱领域基础建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 第二,加强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第三,充分认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 第四,提高公众保护全球环境的意识

第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参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活动,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说明: 以上讲述内容为期末考试的范围

考试形式为5个简答题,每题10分;2个论述题,每题25分,共100分。

第三篇:研究生 期末 政治-科社 重点-答案

2013级全日制硕士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讲授基本要求

一、社会主义500年6个阶段

重点讲授:

1.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准确的译法为乌托邦社会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为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

历史贡献:主张建立一个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

根本局限:脱离实际,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2.马恩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即科学的政治学理论,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

历史条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

创立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两大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3.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制度的问题的探索,列宁突破了社会主义社会同商品交换不能相容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要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理论;提出了要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优秀成果。

第一;列宁运用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理论和实践的辩证法,使他得以从“书本的公式”走 向“生活的公式”,注重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书本理论同特殊国情相结合。第二;列宁运用对立和统一的辩证法、目的和手段的辩证法,深刻认识到,必须通过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这一形式和途径。历史条件:面对外国侵略,镇压反革命叛乱。

十月革命道路:工人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革命由城市向农村扩展,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4.斯大林模式: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

历史成因 : a.客观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b.主观条件:(1)革命力量不断壮大;(2)革命性较强;(3)有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且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正确的革命策略;(4)有革命的同盟军——贫苦农民。

主要弊端及其影响:它无情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以长官意志取代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网。

5.戈尔巴乔夫“改革新思维”

主要观点:必须“结束社会科学的僵化状态”,“彻底消除垄断理论的后果”,“使社会政治思维发生急剧的转折”。

前苏联改革的错误定位:因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脱离了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他用民主社会主义代替了科学社会主义,使无产阶级脱离了政权,引起了人思想的混乱,造成了丑化共产党,否定十月革命的严重后果。

民主社会主义实质:是一种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类似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社会主义。

前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及其教训:

失败原因:(1)没有创新的科学理论,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路线;(2)对斯大林的态度评介的不全面,引发消极的后果;(3)改革并没有触动原有体制的基本框架。对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赫鲁晓夫首先采取了精简管理机构,裁减冗员,下放企业的措施;(4)改革缺乏事实求是的精神,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5)独断专行,搞个人崇拜。

教训:(1)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心任务必须是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把经济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必须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3)必须在改革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

(4)在坚定不移地实行开放的同时,必须坚决抵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探索: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论十大关系发表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1958年,他又提出要把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理论成果。

中国改革成功的根本经验:

(1)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坚持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把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有机结合起来;

(2)始终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始终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在改革开放的方式上,我们采取的是在保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渐进式推进的策略模式;(4)坚持把农村的改革开放作为重中之重;

(5)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坚持走对外开放之路。

美好前景 中国梦的世界意义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注:注意参考北京电视台五十集电视专题片《社会主义五百年》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重点讲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1.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五位一体格局,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建设,总任务实现中国梦,即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1)坚持人民主体(2)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坚持改革开放(4)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5)坚持共同富裕(6)坚持社会和谐(7)坚持和平发展(8)坚持党的领导。

注:参阅十八大报告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重点讲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说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开拓文化发展新思路、提升文化发展新境界之路,就是走向文化强国之路。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确定了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阐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涵,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两用”原则,提出文化工作要“为人民大众(工农兵)服务”。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对文化“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政治服务”的方向进行调整,提出并确定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在确立物质文明建设优先地位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并使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范畴,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建设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崭新概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重大发展;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先进文化的建设纳入中国共产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的范畴;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提出在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等重要方针。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发展大局,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强调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将之作为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理念,将之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命题,将之作为引领文化思潮的有效途径和文化软实力的内核,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的新论断;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党的十七大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长远战略目标;强调要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将文化区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分别形成不同发展思路。

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1)全面把握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2)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融入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3)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4.增强文化整体实力与竞争力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1)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2)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3)提高传播能力(4)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5)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重点讲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制度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2)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3)加快构建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国民经济体系;

(4)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5)不断完善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

2、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1)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2)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和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3)促进陆地国土空间与海洋国土空间协调开发。

总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类空间科学布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效益有机统一的原则。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措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4.应对重大环境问题挑战 全球气候问题。

说明: 以上讲述内容为期末考试的范围

考试形式为5个简答题,每题10分;2个论述题,每题25分,共100分。

第四篇:科社复习资料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题

1.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及研究对象。

2.科学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科学。

3.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主要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流派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

4.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5.《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历史意义。

7.十月革命的胜利及世界意义。

8.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9.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光辉理论。

10.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原因及其基本特征。

11.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的伟大历史意义。

12.毛泽东“以苏为戒”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

13.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发展阶段。

14.苏联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1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19.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2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意义。

21.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历史机遇与挑战。

22.邓小平对列宁晚年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3.你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五篇:呼中镇重点工作总结材料

呼中镇重点工作总结材料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呼中镇政府以开展绩效管理活动为契机,“清洁工程”活动为载体,打造“三优”城镇,构建“洁净呼中、平安呼中、富裕呼中、和谐呼中、幸福呼中”的新形象,从城镇卫生整治、市政设施管理、强化资金投入等方面着手,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等重点工作,取得了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为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加强城镇文明建设,呼中镇将环境整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新一届领导班子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第一等大事来抓。把全镇地域合理划分为19个卫生责任区,镇内3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40余机关科室,按单位力量合理划分到各个环境卫生责任区。专门成立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包责任区,科级领导负责包小区,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包住户,与机关各单位部门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活动氛围。还积极发动社区志愿者、低保户等参与环境整治活动,并强化环卫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确保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有序地进行。

二、全面开展城镇清洁工程。

1、全面清理镇内各种垃圾。5月9日,镇党委、政府专门召开全镇环境卫生整治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了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的各项工作措施,重点解决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全面清理市场、小区内部、单位四周、道路两侧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集中力量整治卫生死角、乱倒乱扔、乱堆乱放等现象,打捞河流、池塘、沟渠内的杂草及漂染物,改善城镇环境风貌。在清理行动中,镇财政在安排不少于10万元用于垃圾清运的同时,还动用装载机2台、翻斗车6辆,参与活动人数1000余人,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对8000余处乱堆乱放点,1800多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堆进行了集中清理,每日清出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达400余吨,活动共清理垃圾4300余吨,使全镇上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建立标准化小区。呼中镇政府为提升居民生活环境,改善城镇整体面貌,根据实际在镇内的体育小区、汽运小区、站北小区建立了三个标准化小区,总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美化绿化了小区内环境,为其铺垫了350余车的风化砂,总计600余吨。利用现有条件向其他单位借用压路机3台,装载机2台,出动翻斗车5台,作业人员300余人,全部投入到小区的路面修整工作,使小区内坑洼的路面变得干净、平整,确保了居民的正常出行,大大提高了全镇环境卫生的整体水平。

3、健全完善环卫设施。根据镇内垃圾斗数量少的情况,镇政府耗资7万元购置了新卫生垃圾斗10个,用于更换部分破坏的垃圾斗和投放到没有涉及到的生活区。另外花费资金4万元,自制了木制垃圾箱200余个,完善了各条街道的垃圾投放点,减少了居民无处扔垃圾现象的发生,也减轻了环卫人员的工作负担。

三、全面维修镇内基础设施。

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提高城镇精神文明建设,呼中镇政府

投入资金3.5万元,对广场、公园、小区内的花坛、草坪进行了修整和美化绿化,对慧园文化长廊被破坏的设施进行了维修,并整体粉刷了油漆,新增挂了45块画板,使之焕然一新增添了文化气息。还维修了清溪园内的一帆风顺标志,使之成为游客旅游拍照的又一亮点。

四、整治镇南北出口。

在镇南出口新立了两块喷绘版,美化绿化了花坛一个,对两侧新夹的20米的板杖子进行粉刷和喷绘。对北出口东侧1200延长米破损的板杖子进行了修整和粉刷,在西侧新夹了700延长米的板杖子,并进行了油漆粉刷和喷绘了小兔子、鲜花等精美图案,美化了城镇面貌,给过往呼中的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提升了呼中的知名度。

五、加强环卫队伍建设和管理。

在开展集中整治行动的同时,呼中镇党政府从提高环卫人员工资待遇入手,及时研究解决环境整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并建立了长效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一是完善管理制度。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呼中镇环境卫生工作标准及考核办法》、《社区环境卫生公约》、《卫生保洁员工作要求及奖惩办法》等各项规定制度,与驻区单位、个体经营户、养殖户等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细化完善了环卫作业考核细则等。二是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努力探索城镇环境卫生保洁新模式,着力推进环卫保洁市场化运营机制,推行16小时、8小时不间断保洁,重新组织公开招聘,新成了一支130人的环卫队伍,全面改善以往工资待遇,由

过去的临时用工每月400元转变为公益性岗位每月620元,每年为林业局减少支出近65万元,并且还为环卫职工交纳五险,解决了多年来环卫职工工资待遇低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环卫队员的工作积极性,从根本上保证了日常环卫清洁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完善市政设施管理体制。

为了加强市政队伍建设,强化城镇设施管理。镇政府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楼道保洁工作标准及管理办法》、《园林绿化工作标准及管理办法》、《城镇管理工作标准及管理办法》等制度,新成立了市政维修队,加强对市政设施的日常保养,解决了以往因工作人员不足,而导致维修不及时现象的发生。镇上领导还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协调相关部门转变了园林员工的身份,提高了工资待遇,从各个方面保障员工的利益,这也是新一届领导班子探索管理新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

七、加强黑木耳园区管理。

为迎接全省林区扶贫工作现场会的召开,5月14日在呼中镇会议室专门召开了黑木耳园区大会以及“黑木耳协会”第一次会议。会上,农林局领导和镇上主要领导分别做了工作报告和要求,会议出台了《呼中镇标准化黑木耳园区管理办法》,并且与各入园区的黑木耳养殖户签订了使用协议并收取了抵押金,要求入园养殖户做好“门前三包”,履行好防火宣传等各项义务。镇政府还对黑木耳基地的环境卫生进行了重点整治,调用装载机、翻斗车等大型设备组织人力,对园区内的废弃木耳袋以及周边的垃圾杂物进行清运,并对园区内的木耳袋摆放场地重新规划,制定了相应

标准,全面加强对木耳基地的管理。

八、遇到的困难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一是由于人员、设备等力量还存在不足,导致工作时间长消耗大。二是由于近年来的棚户区改造、拆迁,在镇内各小区还残留大量建筑垃圾,各单位部门清理比较困难,治理不够及时。

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环卫工作日常管理,完善城镇设施,保持镇内环境清洁。二是加强人员管理,强化人员基本素质,提高工作能力。三是积极推进好政府其他工作,确保各项重点工作顺利实施。

下载呼大科社考试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呼大科社考试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事科总结[最终定稿]

    社会事业科2011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社会事业科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抢抓社会管理创新与“8〃10服务圈”建......

    社管科工作总结

    2008年社管科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社会事务管理科在街道办事处的正确领导监督和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2008年民政工作......

    社管科工作总结

    2008年社管科工作总结今年以来,社会事务管理科在街道办事处的正确领导监督和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2008年民政工作目......

    考试重点

    1、赏析、描述青海大通舞蹈纹盆 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距今5000-5800年的“舞蹈纹彩陶盆”,五人一组,一共三组,像秀气的小女孩,手拉手动作整齐轻快。 2、夏商周三代的舞蹈分流与整......

    安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考试重点总结(推荐)

    全科医学概论 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 四个方面:1健康促进2预防保健3合理治疗4社区康复 九个要点:1针对主要健康问题的预防和控制的健康教育2改善食品供应与合理营养3供应卫......

    全科重点总结

    全科重点总结 1、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健康促进;②预防保健;③合理治疗;④社区康复。 2、全科医学的服务内容:①预防;②治疗;③康复;④保健;⑤健康教育;⑥计划生育。 1、全科......

    外教社其他重点英语教材

    其他重点教材 简明商务英语系列教程 “简明商务英语系列教程”是外教社精心策划,从美国世界贸易出版社最新引进的原版商务英语专业知识阅读教材,全套共12本,涉及商科知识的各......

    社管科三年工作总结范文

    霞云岭乡2004--2006年工作总结 霞云岭乡社会事务管理科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各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本乡实际,按照我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