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农村特色工作
大发瑶族乡2012年农业农村特色工作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特色养殖、种植基地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使产业结构更趋于合理,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把网箱养鱼业、甜茶叶产业成为瑶乡的优势产业和品牌产业,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工作任务
1、建立甜茶叶种植基地(地点:四冲村委小洞自然村王家背)。利用平乐瑶乡永康汉方茶业开发有限公司“古立山”品牌,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方式,新建无公害甜茶叶基地400亩以上;促进种植户年增收3.5万元以上。通过种植基地建设带动周边福瑶、四冲和塘冲村委扩种甜茶叶500亩以上。
2、建立网箱养殖淡水鱼基地(地点:大发瑶族乡桂江落江冲)。利用桂江库汊围栏带动群众网箱养殖各种淡水鱼,面积达400亩以上;促进养殖户年增收3万元以上。通过基地建设辐射周边群众,在苍板、大田、广运村委新发展网箱养鱼500亩以上。
三、工作措施。
1、健全机构,狠抓落实。为确保特色产业示范点的顺利实施,乡党委、政府成立2012年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具体抓此项工作,并建立考核机制,将该项工作纳入个人年终目标考核。
2、以结构调整为抓手促进产业升级。加大对专业户、专业村的培植,通过示范带动,逐点形成特色产业示范乡、村,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农业产品,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以加工和流通带动生产,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3、涉农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工作。
4、加大对农副产品的宣传和保护力度,进一步提高本地特色农副产品的知名度。
中共大发瑶族乡委员会
大发瑶族乡人民政府
2012年2月29日
第二篇:农村党建工作特色推荐材料
一、团结协作,班子建设不断加强。近几年来,我村认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三个文明”一手抓,齐推进,重点抓好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的政治和业务知识学习,坚持集体领导班子和个人分工相结合,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决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村班子成员联系点工作制度和党员联系户制度,村两委成员深入到联系点检查、指导、督促工作;坚持群众评议村干部,每年进行2次民主评议活动,并将评议结果与年终三个文明考核挂钩。
二、争先创优,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一是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推进。持续深入开展“五好”村党组织和文明村创建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调整组织设置,由于我村自然村庄、人员经济活动分散,组织活动难集中,为切实加强党员的管理,2008年,镇党委根据我村的实际情况,在我村设立了党总支,进一步增强了“两新”组织党员的管理力度。并在党员中广泛开展“大建设中做模范、大发展中作贡献”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户挂牌”、“外出流动党员登记报告式管理”等工作,建立党员服务站,实施党员“双带”工程,帮困致富出成效;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在发展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过程中采用票决制,效果良好。二是村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广泛开展民主荐才活动,注重后备干部输送培养,加大村干部考核力度,采取“平时、年中、年终”考核法,每年实行2次村干部勤练“述、询、评”制度,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现场答复,认真组织实施,并实行跟踪督查,确保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三是非公经济党建工作进一步发展。根据各类经济组织的不同特点,设
立甜叶菊和海华机械两个非公经济党组织,采取分类指导、典型引路,靠制度来保证,用交流来促进。四是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好转。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与村两委成员每年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建立党员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实行村务组务公开,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村务公开专题会议,每月进行一次民主理财。
三、抢抓机遇,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一是重视农业基础作用,积极引导村民进行种养也调整,加快土地流转,通过以党员大户为主体,建立党员“双带”示范点,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坚持工业兴村战略,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三是对村集体经济加强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加大对存量资产的盘活。截止2008年中,全村实现三业总产值万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28.42万元。较上年增长17%。
四、统筹兼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扎实深入。一是加快农桥、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累计投资95.5万元。二是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投资8万多元,新建集科教文体为一体的多功能便民服务中心。投资12万元对全村所有的河道进行集中清理疏浚,做好河道保洁,实行长效管理。投资10多万元在全村建立了垃圾池,做好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投资20多万元进行改厕和沼气池建设,让村民同样享受城里人才有的幸福生活;三是社会治安稳定有序。认真落实一把手负责综合治理目标管理领导责任制,坚持每年同落户企业单位签订责任书,加强村级治安联防组织建设,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为全村“三个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
境。
第三篇:镇农业特色亮点工作
宝林镇农业特色亮点工作
宝林镇位于邛崃市东南面,幅员面积36.9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1个涉农社区、104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412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12人,劳动力人数11025人,耕地面积30000余亩,属于典型的农业乡镇。宝林镇农业发展一直坚持规模化、高端化和农产品深加工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科学发展道路,形成了具有宝林特色的白茶产业和猕猴桃产业齐头并进,乡村旅游紧随其后的良好格局。
2007 年,宝林镇引进了浙江安吉乳玉茶厂和乐山绿源林业有限公司,在邛崃注册“邛崃市联农茶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0 万元,下称“联农公司”),与宝林镇金鸡村合作进行白茶种植试点。经过一年育苗选种,培育出了宝林独有的白茶品种后,公司立即注册了“金联农”商标。联农公司在销售宝林产的安吉白茶时必须用“宝林白茶”这一地理标识。
“宝林白茶”是一种不受任何污染的纯天然食品,产品为变异绿茶高端茶种,由浙江引种培育而来,其经济价值较高,主要特点就是高氨低酚。经权威部门检测,氨基酸含量高达29.9%,茶多酚仅为15%,不苦不涩,口感极佳。其所含氨基酸中,茶氨酸含量极高,具有极高的保健、增强免疫力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对白茶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盛赞。
土地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通过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双轮驱动”的紧密联系模式,以合作社为纽带,将农业生产者和龙头企业联结起来,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保证了原料的稳定和品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了单家独户种植的自然风险和市场
风险,有效地带动了宝林镇全镇规模茶叶发展。依托林盘整治、拆院并院等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探索以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等方式,多渠道引入社会资金共同开发茶具、茶叶包装、旅游饮品、茶礼品等产业,兴建茶艺馆,通过举办“白茶节”等特色节会活动,积极发展集茶园观光、现场采茶、制茶体验等旅游休闲活动为一体乡村旅游,实现以“一叶带多业”,推动三次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同时,依托白茶标准化基地建设,延伸加长产业链,推进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加工业、商贸和以茶文化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业互动发展。充分发掘特色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利用农村产权抵押、担保、入股等方式,有效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发展,对促进农村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具有先行先试的意义。
宝林镇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实现三次产业互动为重点,通过“农户土地入股、企业自主经营、社企协调合作、收益按股分红”,基地投产后的前5年,联农公司保证鲜叶按不低于100 元/公斤的价格结算收益,如果市场价格低于100 元/公斤,则由联农公司补足。预计丰产后,以一季春茶算,每亩劳务收入1300 元/年,每亩入股分红可达1346 元,入股总面积5000 亩,可实现劳务总收入663 万元,分红总收入686 万元,此项产业年总收入可达1349 万元,按此计算,仅此项收益每户农户年收入可达 7412 元。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促进土地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经济壮大的纯农业地区可持续发展路子。截至目前,宝林镇白茶种植面积达到5000余亩,占地面积达100亩的白茶精深加工
项目已在邛崃工业园区新建,建成后固定资产总投资将达到1.2亿元,可实现年产值2.4亿元,税收约2000万元。
按照成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和邛崃市产业发展规划,宝林镇抓好白茶发展的同时,错位发展猕猴桃产业。四川三甲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金260万元,公司业务以猕猴桃基地建设鲜果加工、销售为主。并于2007年11月25日成立了四川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以农民为主体、企业为龙头、科技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科技合作社——邛崃市三甲猕猴桃产业研发合作社。以公司为依托,专业合作社为支撑我镇现有凤山村三甲果园1号示范基地一个,是三甲公司重点打造的红阳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基地,基地内有抗旱生态养鱼池、观光灌溉环流渠、生态养猪场、养鸡场及沼气池等,实现了猕猴桃园区“果—草—畜—沼—果”的生态循环模式,是集种植、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同时三甲猕猴桃项目采用“公司+示范基地+科技合作社(核心示范户)+农户”的全新运作模式,目前在我镇发展合作社社员100余户,带动310余户,种植猕猴桃近3000千亩,也带动了邛崃相邻乡镇猕猴桃产业的发展。
第四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
根据某某村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
乡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核桃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1、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抓住核桃发展的第三次机遇,也是最后一次机遇,切实加强枣园村核桃产业在全县核桃产业中的比重,我们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统一思想,提高班子认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大好时机,使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认识到发展核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核桃发展定位为村委会考评的关键因素之一,将核桃发展做为我们村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
2、大力扶持核桃产业致富能手,真正感受核桃的发展潜力组织村委会成员及村民代表去我县棣花、商镇学习参观通过核桃产业致富起来的家庭,让他们切切实实体会到核桃是个“金蛋蛋”,是群众致富的好帮手,是我们村今后发展的好产业;
3、加大政策引导,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我们制订了优惠政策:对核桃建园范户以及核桃产量大户进行奖励,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对资金确实有困难,贷款信誉良好的群众优先安排小额贷款资金予以扶持;
4、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品种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坚果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适时进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
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核桃商品化。依托我县在全国核桃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我们村的核桃产业,使核桃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坚果销售商品化,将我们村的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在8到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县知名的核桃产业基地。
2、抓好养猪产业建设。在乡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导下,我们村现存栏猪615头,主要分布在两个大的养猪场和村中100多
户村民家中,其中两个大的养猪场占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养殖数。但是,这还不够,还应提高猪的存栏数,鼓励村民多养猪,使养猪产业发展上规模,只有发展上规模了,养的猪才能有销路,才能卖出好价钱。再者,根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猪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变废为宝,这样既改变了季猪粪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干净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气用过的粪便还可以继续在田间施肥,通过这样的循环使用,把我们村的养猪业做大做强,形成养殖业、农业、新能源的循环发展链。最终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效益明显彻底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一业独撑的局面。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危房排险,灾后重建工程。我们村有一部分群众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随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及时对这些危房进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今年的雨季过后,我们就及时的对全村的危房户进行了排查,发现有方相启、吴有发和郭丙丁等几户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隐患,我们通过政府资助和本人筹集一部分资金,对这些危房进行了重建。
2、对枣园村村民小组的入组道路逐步进行维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于资金问题我们村的入组道路一直没有统一硬化,村民随便在房前屋后堆积家畜粪便、乱倒垃圾、存放柴火,显得比较凌乱;道路两边也没有种植树木,进行绿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泞的路上,走进院落,都会留下两排带有泥土的鞋印,使干净整洁的院落略显凌乱。因此,我们对入组的道路准备进行硬化整治,以改变脏乱差现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难的局面。
3、建设好村文化室。由于多年来村里没有文化设施方面的投入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现有某某省“农家书屋”协会捐赠图书XX多册,有条件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室,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规定每个月1号、10号、20号可前来借书,对借书群众进行登记。在借书时,多劝导村民借科普方面的书籍,借此机会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让村民从书中学到致富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变以往陈旧的思想,让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积极的执行政府的正确引导。
(三)、组织保障:
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好“推动科学发展,党员争当创业先锋”,深化党员承诺制度,全面推进“党员中心户”制度,加强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我们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养猪大户,家中有猪72头,其中老母猪20头,每年每头老母猪可下猪崽只,每个老母猪每年可两次猪崽,每个猪崽最少可卖200元,仅猪崽一项每年就可毛收入 8万元,除去养猪的花费,加上每年出栏的大猪,能够纯收入 8万元。通过这样的带领,极大的带动了我村的养猪产业,使我村现在形成了家家户户都养猪的局面。实施阳光村务,广泛汇集民意。在村“两委”中推行“一线工作法”,全面落实村民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村组理财制度,提高村调委会业务水平,及时规范的公开村务、党务、财务、事务。下村到户多了解民情民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将职权范围 10 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内组内。大力推行学习实践科学展观,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村班子的陈旧思想,积极接受新事物,大胆创新。
总之,要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建设,把村建设成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相信某某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作为一名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谏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的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第五篇:特色农业论文
林业之都——汪清
摘要: 汪清是我国储备木材资源的战略基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需求量不断增加,立足现有林地面积解决木材后备资源问题已成为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在吉林省,汪清县木材材质好最适宜建设成为国家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对维护国家长远木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经济转型,新兴产业,对外合作
汪清县林业现在开始面临问题突出,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生态功能严重退化。与开发初期相比,天然林面积减少,天然湿地大面积减少,土壤侵蚀加剧,地表径流时间缩短,水土流失严重,局部地区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和病虫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面临这些诸多问题,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增加生态功能、提高生态效益为基本目标,统筹林区生态保护、经济转型、改革开放与民生改善。加强林区生态修复与保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林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林区与全国同步。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或修订好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森林公园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坚持“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资金,加快推进森林公园建设步伐。积极争取把森林公园纳入事业单位管理,由所在地编委核定编制,将其所需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由财政给予定项或定额补贴,确保森林公园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切实加强森林公园的保护管理工作。凡是经批准建立的森林公园,都必须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有专门编制和管理人员;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深化森林公园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森林公园资源整合,联合开发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努力拓展多种经营管理模式,采取改组、联合、承包、租赁、委托经营、股份合作等经营方式,实行聘任制或合同制、竞聘择优上岗等优化经营管理方法,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新机制。在保护好森林景观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将森林公园的旅游经营推向市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林业经济发展活力。
加快林区产业转型,坚持以经济转型促进生态保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林区自然资源禀赋好、生态环境优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和大量吸纳就业的产业,构筑以生态为主导的现代林区绿色产业体系,实现由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型。
大力发展森林资源培育业。坚持保护恢复天然林,科学经营混交林,定向培育人工林,发展经济林的产业方向,立足提高现有森林质量,增强林地产出功能,着力构建汪清县森林生态效益林建设体系。着眼培育珍贵大径材,重点建设优质木材生产基地和经济果林基地。按照近自然林经营思想,对天然林资源实行科学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重点发展汪清县特色经济林,培育汪清县特色的红松果、野生蓝靛果、红豆杉、松籽、天然经济果林等木本生物质经济林。实行深度加工转化,带动种苗、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
做强木材精深加工业。着眼变初加工为精深加工,变初级产品为终端产品,提高附加值,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提升加工水平,加快林业工业化进程,走低消耗、少排放、高产出、可持续的发展之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采伐、造材、加工剩余物及废旧木质材料的综合利用水平,实现林木资源的多环节加工增值。延长林木加工产业链条,在各个乡镇形成初级产品、中端产品和高端产品各有侧重的产业链。
积极发展森林绿色食品和医药业。通过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野生动植物驯化养殖和栽培,重点建设鹿业、蜂业、林蛙、参业、中药材、食用菌、山野菜、干果、桨
果等养殖、种植基地,研发生产多样化、系列化、优质化,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森林绿色食品、保健品和医药产品,培育具有延边特色的森林绿色食品、保健品和医药知名品牌。同时加大林下资源开发力度,积极打造天桥岭北方黑木耳交易中心,加快GAP北五味子基地建设。围绕优势产业,推进林产品标准化建设,着眼巩固现有市场,开发潜在市场,进军高端市场,充分利用会展经济形式,组织龙头企业、大众传媒、中介组织等加大我县优势林产品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增强竞争力。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壮大生态文化旅游业。突出森林、湿地和冰雪等林区特色旅游资源,加大区域合作,构建区域旅游联盟,共同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完善景区景点和旅游基础设施,打造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避暑、度假、康体和健身等休闲旅游胜地。挖掘民族文化、文化遗址、民俗风情等世族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建设北方多民族、多文化生活体验基地。重点建设一批旅游林间景地,开发一批以乡村度假为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加大区域旅游通道、重点旅游景区景点的道路建设,提高旅游中心城镇与景区、景点的通达水平。加快建设不同档次的星级宾馆、绿色环保森林酒店、经济型酒店和家庭旅馆等,提高游客接待能力。
扶持发展林药产业。充分利用林区“绿色药库”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刺五加、五味子、防风、龙胆草和鹿、蜂等北方林区独具特色中药材的标准化种植和养殖、扩大规模,加大野生道地药材保护力度,建设林药特色原料供应基地。加强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积极与国内知名中药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实现林药生产技术现代化、质量标准化、产品规模化和品牌化,提升林药和精深加工水平,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建设现代化的林药生产加工基地。
培育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切实提高清洁能源在林区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解决林区替代能源的问题。鼓励企业利用林业抚育剩余物、养殖业废弃物、林区灌木、秸杆、木材加工中产业的废弃物等发展生物质能源。着重发展以地源热泵、抽水蓄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产业;以生物质液体燃料、甲醇燃料电池等低碳经济产业;以石头纸、油页岩、石材为主的接续替代产业,在偏远地区采用电网延伸,风能与太阳能互补发电等方式,解决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问题。
优化林区产业布局,发挥各城镇及区域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引导林区产业向各城镇和园区集聚。特色产业的精深加工、商贸、物流、信息、对外合作、旅游中心服务功能等主要在中心地域发展;中间产品加工、绿色农林产品加工业、特色商品的集散、旅游服务节点等要向林场相对集中的中心地带业链初端环节、原材料供应、商贸集市要向人口集中区集聚。积极推动林区基础条件好、符合相关规定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扩大或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完善林区交通设施,提高林区路网密度,改善林区对内、对外交通运输通道,把公益性林区道路纳入国家和地方交通建设规划,道路产权和日常养护逐步移交地方管理。重点建设通场公路、防火和专用通道,提高林区路网的养护等级。全面推进林区道路的配套建设,力争将现有场局间、场场间以及局对外联系的客运生产两用主要公路规划建成符合国家二级标准的水泥公路。加快林区专用路网建设,提高防火、防疫、营林、采伐等专业路网建设标准和维护等级。
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完善和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发挥政府投资项目和重大项目建设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高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支持推动创业促就业。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加大零就业家庭的帮扶力度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服务林区森林资源管护和
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为目标,整合就业培训资源,依托职业学校建立技能培训基地,统筹安排各类劳动力技能培训专项资金。
坚持政、企分开的改革方向,加快推进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外经贸合作,扩大林区对外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扩大对外合作。以边境贸易为基础,依托附近口岸,加大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加工贸易及服务贸易。提升对俄木材精深加工和劳务输出等合作层次。积极拓展与俄的跨境旅游合作。
充分发挥现有相关政策的效能,研究制定促进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的新政策,保障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实现。
妥善解决体制改革的相关成本。建立和完善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相配套的财政体制。森林资源管理机构运行经费按事权划分纳入财政预算。妥善解决林业历史遗留问题。在一定期限内参照资源枯竭城市政策并比照农业补贴政策支持林区经济转型。林业职工从事林业生产和动植物种植养殖活动,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国家扶持政策,在农业保险、小额金融贷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林区经济转型的支持。
只有因地制宜的发展汪清特色林业,依托珲春开放口岸,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把汪清这座林业之都,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富强。
参考文献 :《汪林经济转型实施方案》
《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
《十二五规划纲要》
10级体育教育魏振昕
201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