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生态小城镇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8:4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建生态小城镇情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建生态小城镇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创建生态小城镇情况调研报告

生态城镇建设在当今世界方兴未艾,是指以“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促进小城镇达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高度和谐的运行状态,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促进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今年,在大连西岗区建设局挂职锻炼了三个月,进一步增长了见识。大连是一个沿海发达城市,不仅市区环境优美,而且生态小城镇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果。城镇建设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绿色经济发达。城市与乡村旅游景点比比皆是,无污染工业和高新技术项目较多,生态农业、集约化农业发展迅猛,处处显示出十足的发展后劲。二是城乡生态保护得力。城市与小乡镇园林绿化水平较高,处处可见公园、文化广场、树木、花园和草坪,仿佛一个被绿色植物和花园包围的城市;市容环境清洁有序,垃圾回收系统安装了GRS卫星定位系统,污水及垃圾处理到位及时;夜景霓虹闪烁,五彩斑斓,景色优美;农村环境也比较整洁,家庭式的旅馆较多。三是社会文明程度高。城乡居民素质较高,教育文化事业发达,社区、乡村图书馆、体育健身设施齐备,各级政府组织民间文化活动较多,城乡居民素质较高,不但自觉维护优美的环境,而且很多群众自觉加入市容市貌志愿者服务队。四是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小城镇建设,从招商引资把关、政策引导、行政法规等多个方面努力维护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成果,公安、城管、消防、工商等各部门下形成合力加强管理,建立了长效机制。

生态小城镇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建设生态北杜是符合时代潮流的选择。尤其是近几年来,镇域划归开发区统辖,为生态北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建设生态北杜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创建安居乐业的和谐环境;有利于提高北杜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生态田园示范镇,提高城镇品位;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转变城镇发展方式,壮大镇域经济实力。本文对照大连生态城镇建设的相关经验,调查研究分析北杜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一、建设生态北杜的有利条件

北杜镇下辖13个行政村,人口近2万,毗邻旅游文化古城咸阳,发展环境优越,陆空交通便利,208省道、312国道环绕镇域,机场高速穿镇而过,通村公路全面建成,在建设生态建设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1、经济发展为建设生态城镇创造了物质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生态文明,良好的经济基础是建设生态城镇不可缺少的条件。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济发展迅速,2010年GDp高达#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元。现代农业发展较快,优质樱桃示范基地、南鸭北养示范基地、土鸡养殖基地、欧亚种猪基地等大批重点农业项目相继建成,南华集团、石羊集团等农业企业蓬勃发展,农业走上了市场化、规范化、规模化、效益化轨道。###、#等重点工业项目落户镇域,第二产业产值逐年增加;商贸、餐饮、服务等行业全面发展,为建设生态北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社会进步为建设生态城镇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社会文明进步是生态城镇的基本特征。一方面,北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累累硕果。建成了软硬件设施齐全的镇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7个,绿色家园示范村5个,高标准的村级卫生室##个;镇域内公路、饮水工程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街道、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到位,乡风文明、环境整洁的新农村已具雏形。另一方面,文化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高达97%,创业培训持续不断进行,深入开展了和谐单位、和谐家庭、和谐部门创建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镇逐步形成了科学文明、勤俭持家、团结诚信、和谐相处的良好风尚,一个安全、文明、和谐、平安北杜初步形成。

3、省市政策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准实施,西咸新区的全面开发,为建设生态北杜提供了良好机遇。新区规划强调依托周秦汉历史遗迹和渭北帝陵遗存带,形成大都市帝陵文化、秦汉文化、古都历史三条文化带;强调生态建设,重点打造城市绿色廊道和都市绿心,建设大面积湿地公园和水景公园,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化体系和水脉渗透、绿水相融的城市灵动空间;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田园小镇和社区;强调保护生态,建设西咸新区百里渭河生态景观带,把渭河打造成在国内有重大影响,世界知名的城中河、生态河,形成以自然保护区、林地、大遗址为基本要素的一廊、两带、多水系的区域生态体系。

总体来看,北杜以农业为主,无污染型工业,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初步具备了建设生态小城镇的基本条件。建设生态北杜符合西咸新区发展定位,完全可以打造成新区的一大亮点。

二、建设生态北杜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思路与定位。

几年来,北杜镇的基本思路是: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北杜”为宏伟目标,坚持不懈地实施“重工、强农、兴商”的发展战略,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建设生态北杜”这一理念符合科学观的基本要求,也符合“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北杜”的宏观目标要求。也就是说,建设“生态北杜”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北杜”的应有之义。但是建设“生态北杜”的发展理念还

未被突出强调出来,还未有明晰的发展规划思路,还未将“生态北杜”单列出来作为经济社会建设的一大重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建设生态北杜的社会实践需要思想与思路先行、政策先行。

2、城乡文明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北杜在城镇环境治理和村容村貌治理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与过去5—10年相比,城乡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与大连的生态小城镇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比如,镇域主干道、主要商业街的环卫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垃圾处理还不够规范,占道经营的现象大量存在;社区、农户家庭环境需要优化;花园、公园、绿地还不够多;多数地域,夜晚还是一片漆黑。

3、城乡居民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镇域居民的公民道德素质、思想文化素质、法制意识和诚实经营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比如,长期存在欺商、扰商、拒商等现象,破坏投资发展环境,影响了外商以及外来旅游人员的投资消费的热情,是不和谐的音符,不符合生态城镇发展要求。

4、经济结构需进一步调整。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低,仅为##%,第三产业占有比重为##%,第二、第三产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农业经济结构上,需进一步强调强调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无污染农业;在工业经济结构上,还需突出发展高新技术型、环保型、低碳节能型项目;在第三产业结构上,大力商业、物流业、仓储业等,尤其注重发展旅游业,尽量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三、建议

建设生态北杜涉及方方面面,不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国土、市容监察、环卫、宣传教育、建设等各部门实现联动,更需要从宏观角度进行细致谋划。主要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政府引导功能。

结合西咸新区创建生态田园小镇的要求,首先需要明确发展思路,即将打造生态田园北杜作为城镇发展目标方向,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乡环境、加强教育宣传等各方面入手,按照建设生态小城镇的基本要求,制定具体可行的发展规划,全面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确保北杜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突出政策引导。政府在出台的工农业政策、教育文化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要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对各行业各业的行为加以规范和指导,使各项政策服务于生态的和谐发展,积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政策环境,为建设生态城镇营造浓厚的氛围。比如政府扶持的企业是否是环保型、生态型产业,政府倡导的农业是否是无污染的绿色有机农业,政府提倡的教育文化事业是否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诸多的因素都需要纳入政策考虑的范围。另外,加强法规引导。生态城镇规划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甚至需要几代人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生态城镇理念的提出从根本上是对传统城市建设与传统工业社会的否定,是人类对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反思总结。传统的工业社会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破坏了和谐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出现了高污染、高发展的状态,致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人类面临能否永续发展的危机。这种状态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改变,需要以法律法规的固定形式加以维护。因此,生态城市建设迫切需要法律的支持,在建设与探索中不断完善法规。大连注重行政立法,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规范社会个体、企业以及农户的行为。比如,对于乱排污水、乱倒工业垃圾的企业如何处置,对于危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如何惩罚,公民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都结合国家法律有一套细致系统的规定。也就是说,要结合建设生态北杜的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完善地方行政法规。

2、强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近几年来,北杜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亦应在大力发展现代农畜产业基础上,把握以下几个方向:一要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所谓旅游观光农业是指将农业产品生产、旅游观光融为一体的产业结构,不但要获取产品自身的价值,还要获取旅游价值,并带动农村商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同步发展。目前,大中城市的生活节奏逐步加快,拥挤的人口、翻倍增加的汽车、噪杂的城市噪音无形中增加了市民的心理压力,返璞归真、亲近自然、体验原生态的农业生活成为市民的一大潮流,旅游观光农业在北京、大连、沈阳、石家庄等地区非常流行。随着关中地区经济发展,市民体验田园生活必然成为一大趋势,因此,北杜亦应抓住机遇,前瞻性规划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比如,建立若干蔬菜基地,提供工具等设施,让旅游者亲自动手采摘,亲自动手制作食品,品尝绿色有机农业产品;建立观光果园,除了可以让旅游者自己动手采摘外,还可提供设备便于其自己加工果汁等饮品,更要完善园中打球、读书、垂钓、露天歌舞厅等娱乐设施,同时配置以石头出售、特色小吃等服务活动,开发新的休闲项目,满足旅游者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其次,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旅游业是世界性的绿色朝阳产业,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北杜要充分利用地方民俗、文化古迹、民间歌舞、民间手工艺术项目等地方特色文化,设立旅游景点;要创建一批生态田园、生态农户,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要鼓励农户发展自然风味农家菜馆、野菜馆等,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3、大力发展环保型工商业。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严格按照“政府指导、社会投资、市场运作、环保达标、科技领先、特色明显”的建设思路,坚决废除高污染、高耗能、高投入意向工业项目,重点引进高新技术型、环保型、低碳节能型项目,比如电子、服装、食品、玩具等外贸加工企业,引进农副产品与畜牧饲料加工企业等。同时,北杜镇交通条件得天独厚,还需利用航空、公路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大型商业,物流业,仓储业,餐饮业,宾馆业、汽车等交通工具维修保养服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等,创建文明示范企业,带动第三产业大发展,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名优新特产品的集散基地与集餐饮娱乐、休闲购物、商贸物流为一体的特色明星乡镇。

4、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

持续不断地开展创建平安北杜活动,抓好社会治安与安全生产;经常性地开展欺商、扰商、拒商等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加大对生活生产垃圾、乱贴乱画、违规占道经营、集贸市场、镇域主干道、公共场所、自然村村貌村容的整治力度,将环境整治活动延伸到每个农业基地、家庭与农户,评选一批卫生明星单位与家庭,引导全体居民自觉维护周边环境;重视对建筑工地的治理,深入开展文明施工活动,坚决避免粉尘、噪音、夜间施工扰民现象出现,杜绝建筑材料乱摆乱放;继续深化家园创建活动,积极推进自然村的亮化、美化、绿化工程,使镇域整体面貌改观,文明整洁形象进一步提升。

5、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绿化工作。

在建设商贸经济一条街、村村通道路、蓄水饮水工程的同时,还应注意细节性的内容:

一、借鉴大连的做法,可以实施“光明工程”,镇、村、社区、商业区、消费区主要干道的灯光设施要齐备,商贸大楼、办公大楼等公家单位主要建筑物和标志性建筑物的广告牌与灯光要经过统一的设计,适当的位置安装霓虹灯、LED电子显示屏、滚动字幕屏以及大型露天电视屏幕,既可播出企业广告,亦可宣传政策法规;同时也能带动夜间消费,发展“夜间经济”;更要达到五光十色、绚丽斑斓的可视效果,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每个社区、每个花园要增添体育文化设备和休闲娱乐设施,方便居民生活,营造和谐环境。同时,还应做好沿街、沿公路、沿河的绿化工作,做好各类企事业单位、行政村办公场所的绿化工作,建筑屋内设立盆景、盆栽花卉,结合城镇规划,因地制宜地多建小片花园、小片绿地,创建处处可见绿色、时时可见花草树木的绿色城镇。

6、创新宣传教育,提高镇村居民文明素质。

充分发挥镇域基层干部党员的主动性,着力开展公民道德素质、思想文化素质、诚实经营意识教育,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建学校医院志愿者教育服务队、企业志愿者教育服务队、社区志愿者教育服务队等,引导队员深入农户与企业宣传法规政策和建设生态北杜的意义与要求,形成全民参与的格局;确定宣教主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小品、相声、歌舞、秧歌,既邀请镇域专业人士参加,也发挥居民主导作用,组织开展文艺晚会等,以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提高教育效果。

总之,建设生态北杜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种符合实际的可行思路,需要强化政府的引导功能,促进全民主动参与;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镇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需要政府各部门创新方法,大出着眼,小处入手,关注细节,持续不断地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

第二篇: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调研报告

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调研报告

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任务,近期,区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组分为城市生态组和农村生态组两个小组,深入XX办事处、XX办事处、XX经济开发区对辖区机关、厂矿以及企业林场,采取召开座谈会、深入实地调查了解等形式,对近年来全区生态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情况如下:

一、生态建设现状

XX区地处XX市中部偏西,位于XX山前的龟头沟、XX沟、XX沟洪积扇上,生态区位属于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驻地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区以提升生态环境、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了园林城市创建活动,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XXXX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据统计,我区土地总面积XX公顷中,林业用地面积有XX公顷,占XX.X%,其中有林地面积XX公顷,占林地面积的XX.X%,疏林地面积XX公顷,占林地面积的X.X%,灌木林面积XX公顷,占林地面积的XX.X%,未成林造林地面积XX公顷,占林地面 积的X.X%,宜林地面积XX公顷,占林地面积的XX.X%,辅助生产林地XX公顷,占林地面积的X.X%,苗圃地面积XX公顷,占林地面积的X.X%;非林业用地面积XX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XX.X%,其中农田XX公顷,占非林地面积的XX.X%,牧草地XX公顷,占非林地面积的X.X%,水域XX公顷,占非林地面积的XX.X%,未利用地XX公顷,占非林地面积的X.X%,建设用地XX公顷,占非林地面积的XX.X%。

生态城市建设情况

X、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目前,我区已经建成了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和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在排水工程项目上先后投资XX亿元,使我区的排水与污水处理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采取集中供热供气,已对XX户居民进行了集中供热。燃气管网基本辐射到XX城区,用户达到XX户。做好水源地限量开采工作,我区现有XX沟水源地、XX第二水源地、XX扶贫开发区水源地和XX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每日XX万方,开采水源井XXX眼,除了XX沟水源地和XX水源地,其他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环境良好,基本保持了原始地貌。在环境污染方面,我区空气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其次为可吸入颗粒。经过监控和测评,XXXX年空气综合指数为X.XX,比上年下降X.X%;全年二级及好于二级以上的天数为XXX天,占全年检测天数的XX.X%,比去年同期增加X天。

X、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基本形成。一是按照城市规划,突出做好“水”、“绿”、“净”、“路”四篇文章。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城乡大环境绿化,天然林保护,星海湖湿地保护和XX山东麓防护林等生态建设项目。二是突出打造“山”、“水”、“林”、“园”四位一体的生态绿化空间格局。以绿地系统为核心,以区域大环境绿化空间为依托,城市中心区的带状、点状、放射状绿地交织成网状系统向外拓展,与外围郊区绿地相融互补,有机结合。三是实施城乡大绿化工程,构建城乡一体化绿色空间体系。城乡路网基本结合,在城乡结合部建设宽幅林网,提倡建设多品种、高密度的生态保护林。关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使农村生态文明得到改善。

X、城市绿化和绿地景观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我区充分利用城区绿化基础较好的有利条件,坚持“求精、求美、求特、求雅”,努力打造城区绿化品牌。突出抓好城市广场、公园建设,通过填沟建绿、旧城拆迁改造补绿、见空造绿等措施,相继将原城市垃圾场、废水沟建成了东方广场、市政广场、火炬广场、金西域广场等广场绿地,在建设中突出植物造景、以绿为主、乔灌草结合的绿化设计理念,使公园绿化植物群落错落有致,自然景观特色鲜明,城市品味得到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增加绿量的同时,大力实施做精做美工程,充分借鉴周边地区城市道路及节点绿 化的成功经验,吸取众家之长,分阶段对世纪大道、黄河街等X街XX路街道绿地及节点进行了绿化美化,建成了合欢一条路、千头椿一条街等由绿树、鲜花、草坪装扮而成的城市主干道,形成了一街一景观、一路一特色的景观效果,使XX街道两旁树木成行,浓荫布地,小游园、街头绿地星罗棋布,基本达到市民出门平均XXX米有休闲绿地的标准,市民对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生态林业建设情况

我区现辖两个涉农办事处和XX扶贫经济开发区,农业用地XXXX公顷,林地XXXX.X公顷。近年来,各涉农办事处在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一定成效。截止目前,种植四旁零星植树XXX万株、经济林XXXX余亩,绿化庄点X个,建设设施林果XX栋,在XX扶贫经济开发区实施了千栋万间日光温室项目,已建成四位一体日光节能温室XXXX座。

XX辖区现有土地XXXXX.XX亩,其中耕地XXXXX.XX亩、经济林XXXX.X亩、防护林XXXX.X亩、其他XXXXX.XX亩。以上土地权属为宁煤集团一矿、二矿、三矿、建安公司农场、水电分公司林场、明水湖农场和安置农场。现有林地建于七八十年代,林木已经形成规模,成为我区北出口的主要绿色屏障。

加大生活垃圾整治力度,对生活垃圾采取集中收集和清 理;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调动和鼓励农民使用可降解农膜;使用低残留农药、采用生物、物理方法来防治病虫害、降低农药施用量,以此来减少农药污染并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来降低氮肥的过多投入。

生态工业建设情况

X、认真开展企业节能、降耗、减排工作。重点抓好了节能减排工作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不断加大资源节约力度,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严把项目准入和环保审批关,构建环保型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开发区产业发展,将一些资源消耗大、污染重、产业链短、市场竞争力差的项目拒之门外。二是狠抓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降低环境污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对开发区煤炭经营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三是加大对辖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情况监督力度,督促用能单位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加大对XX家年消耗XXXX吨标准煤以上耗能企业进行监控。XXXX年经自治区减排办初步核定,全市消减CODXXXX吨,SOXXXXXX吨,超额完成了自治区的减排目标任务。

X、加大企业厂区绿化建设力度,积极发展绿色特色产业。合理规划,大力开展植树种草种花工作,努力扩大绿化面积,提高绿化档次,使厂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园区公共地段绿化建设,对已建成的道路 全面进行绿化,形成绿色路网,增强绿色园区的整体效果。做好绿化管护工作,一些企业和开发区专门成立绿化管护队伍,及时做好厂区树木浇水、施肥、剪枝、喷药等管护工作,有效地巩固了绿化成果。贺东庄园是我区最大的一家特色产业公司,现有土地XXXX亩地,种植葡萄XX万株。该公司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经营葡萄酿酒产业,年生产葡萄XXXX万斤,酿制葡萄酒XXX吨,从法国引进的优良品种,提高酿酒葡萄产量,采取林种分区分品种种植,防止各品种间窜种、保证了葡萄的品质,取得了较好的生态和产值效益。

生态旅游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区利用现有山、水、寺和古长城遗址、古生物化石、XX山岩画等资源,先后建成了以北武当生态旅游景区、星海湖为代表生态旅游景区,形成了以道路、水系、林带为骨架,以林木为主体,以防风林带为屏栏,以灌木和植被为补充,缀以亭台轩榭和园林小品,层次分明,风格独特的塞外园林景观,已成为市民及周边群众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的好去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同时,依托果园、林场、养殖等自然生态条件,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产业,建成龙泉村、XX一站等农家乐旅游区域XX家,逐步形成了以农家采摘、垂钓、特禽养殖等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农家乐品牌。

生态文化教育

随着我区生态建设的逐步深入,生态文化教育受到各界的关注。

X、立足校园进行生态文化教育。在校园建设上突出植物造景,营造绿色氛围,让学生从直观上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在教学过程中把生态文化教育融进科学教学中,订阅生态教育刊物,开展环保知识专题讲座,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参与生态建设与保护,感受其中的乐趣与责任,通过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方式,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态意识。

X、让生态教育走进社区。在社区开展不同形式的保护环境、爱绿护绿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生态建设,开展庭院绿化、立体绿化,通过发动居民植绿、爱绿、护绿,不断提高市民生态文明意识。

X、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报道我区的生态建设已取得的成绩,提高了生态建设的知晓度。对一些破坏生态建设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了详细的报道与纰漏,呼吁市民保护环境,崇尚生态文明。

X、加大林政执法力度,对毁林、随意占用林地的依法从严处罚。

二、存在问题

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X、生态城市建设未建立统一的发展规划和各阶段的具体实施目标。目前,我区城市生态建设的目标和发展的理念还不够清晰,没有科学完整的近期、远期发展规划,不能预先对规划绿地进行有效控制,城市生态建设存在盲目性、随意性。

X、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还不到位,参与配合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包括经济层面、政治层面、文化层面、社会层面的全方位的工程,但现在部分单位与部门普遍存在着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园林、环保、城管部门的工作的想法;相关部门在生态建设的整体意识不强,协调配合能力不强。

X、绿化管护后续资金严重匮乏。我区绿化面积每年都在不断增加,而绿化资金主要依靠地方财政的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影响生态建设步伐。尤其是建后管护面积在不断的扩大、经费在不断的增加,经费不足直接影响着造林成果的巩固和发展。

X、森林防火设备严重不足。目前,我区林区已经形成规模,森林防火工作已经摆在重要位置,但是,现有的森林防火设备已经不能满足防火需求。

X、城市绿线制度执行不到位。一些单位不能完全按照相关部门审批的图纸进行绿地建设,存在擅自挪用绿化用地、随意更改绿地用途的现象。

X、水资源过度开采、保护措施不到位,饮用水安全存在严重威胁。在我区现有的饮用水源地中,XX沟水源地开采严重超标,水源地周围有公厕、私人养殖场和垃圾场;潮湖村蓄水池边缘有一家白灰和粉煤灰拌合站等污染水源的污染场;第二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基本保持原有地貌,没有保护林带;XX扶贫开发区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主要是农田种植,边缘有零星工业企业分布。XX水源地附近现有垃圾填埋场一处,长期下去会影响城市的土壤环境和地下水资源。

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X、林业发展的客观条件差,建设任务十分艰巨。我区自然条件差,干旱少雨,盐碱地多,风沙灾害频繁,植树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低、成本高,制约着林地的发展。农村林业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没有专门的绿化管护经费,管护设施缺乏,使得林木没有得到有效管护,生态效益发挥不大。

X、林业建设和发展不均衡,存在市区内林业发展成效显著、效果好,城市外围特别是农村绿化覆盖率低的现象。

X、由于缺少龙头企业以及品牌的带动,过于零散的林产品经营规模只能使当地林产品成为市场上的“小角色”,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X、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目前X个涉农办事处中只有XX扶贫扶贫开发区有X名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力量及后备人员 严重不足,使得实用、先进的技术得不到及时引进和推广,影响农村生态建设进程。

X、XX地区现有林地管护和抚育差。XX大部分都是防风林,没有经济效益,每年各林场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林地管护,投入多、收益少,林地所属企业不愿经营或管护现有林地,致使林地因缺水、病虫害防治不及时而死亡树木现象十分严重,影响了XX地区农场农业和林业的发展;各农场基础设施如渠道、机井以及农业机械等破旧、老化,影响了农业以及林业生产;XX地区现有果园较多,各林场果园管护和种植水平仍停留在七八十年代,在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上十分闭塞,致使果树品种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X、林业的经济效益差,特别是在农村存在抓生态林的建设,忽略商品林、经济林的建设,影响了农民造林、管护的积极性,全区林果业发展缓慢。

生态工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X、企业对生态建设重视程度不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重发展、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的观念,企业往往把建设的重点放在生产发展、追求利润上,生态建设与企业生产脱节,节能、减排、降耗措施得不到全面的推行和应用。

X、企业绿地率低。部分厂矿企业由于土地征集费用高,将规划绿地用作生产土地,造成厂区绿地达不到XX%。

X、企业自备井较多,破坏地下水资源。一些企业长期 使用自备井,造成地下水资源匮乏,影响整个城市的饮用水安全。农村水源地大多建在农田周围,农药化肥的使用,使得地下水水质逐渐变差。

X、资源循环利用差。企业间的联营合作少,能源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由此带来的能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X、空气环境需要进一步净化。我区首要空气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其次为可吸入颗粒物,需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生态旅游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X、生态旅游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政府对我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保护的力度不够。

X、生态旅游管理体制不顺,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等现象,直接影响到生态旅游的发展。

X、旅游区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我区大部分旅游景点都存在基础设施不到位、不完善的现象,如景区没有公厕、垃圾箱等基础设施,供游人进行餐饮、娱乐等消费的服务项目及设施缺乏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游人在“吃、住、行、游、购、娱”上的需求,因此对我区在旅游经济效益上的影响较大。

X、在农家乐旅游项目上缺乏整体、统一的规划,经营项目随意性大,整体特色不明显;经营环境卫生条件差,档 次较低;农家乐项目规模小、项目单一。

生态文化教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X、缺乏生态教育基地。生态教育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专门的生态教育基地,不能深入实地进行更加生动的教育,市民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强。

X、生态道德意识没有普遍形成。很多市民没有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破坏树木、践踏和焚烧草坪的现象普遍存在,生态保护意识尚未根植于居民群众心中。

X、生态忧患意识不够。很多人只看到我区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而忽略了我区由于气候、地质、水源给生态建设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生态忧患意识不强。

三、措施与对策

完善生态建设规划,提高管理水平

X、制定生态建设的中长期规划。生态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要强化政府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规划等手段和产业政策,对全区生态资源的总量、配置及开发方式、规模、强度进行控制,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源间的矛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X、建立完善生态建设与管理的相关制度。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生态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调度、调剂。将以往资源使用权的分配改作资源收益权的分配,使生态资源 利用率高、效益好的企业和个人优先获得使用权,确保生态资源收益的最大化、配置市场化。要抓紧建立地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相关制度,将考评结果纳入企业考核体系,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和评优创先环保“一票否决”制,促进我区生态文明协调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协作。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的原则,加强建设交通、城市管理、园林绿化、卫生环保、供水供电等部门的协作,减少开挖道路的次数,杜绝破坏管网,节约建设资金,做到安全科学施工。

多措并举,促进生态林业大发展

X、大力发展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扩大生态公益林总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经济林,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抓好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要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建立“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服务监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X、加大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生态示范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量大,一两年内很难出效果,需要有足够资金来作保障,资金必须到位,专款专用。

X、要始终把科技造林摆在突出的位置,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型科技成果,以科技为依托,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效 益为中心,建设一批有科技含量的造林项目区。

X、加强XX地区生态经济林建设和管护,促进XX地区林业发展。XX办事处农田在种粮生产方面没有发挥大的作用,存在大面积的农田作物产量低,没有合理利用的问题,结合实施十七大生态园建设,把XX办事处没有合理利用的农田集中起来作为苗圃栽培基地,发展育苗工作,培育本土树种或引种驯化优质苗木,为下一步的城市生态建设提供优质苗木和花草。同时,建议将XX地区土地权属划归政府,由政府统一组织进行葡萄基地建设,加快我区特色经济林产业的发展。一是成立林业管护单位,上下协调,提高XX地区林业管护水平,确保林业管护成果;二是加强绿化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林木管护供水系统,配备专业管护工具;三是整合XX农指森林资源,建设万树园,切实加强管理与改造,提升城市品位;四是加强林业技术培训,聘请专家从新技术、新经营思路、模式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经营户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五是转变经营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将土地承包给开发商进行经济林种植经营,或拿现有资本进行入股,分红。

X、学习借鉴外地盐碱地土地绿化造林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我区盐碱地造林绿化工作。XX扶贫经济开发区盐碱地绿化是我区林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借鉴五条适用技术:一是抬高地势,形成落差,便于造林地土壤淋溶洗盐;二是改良土壤通透性,适时追肥,培育土壤肥力;三是铺设暗管排水,防止地下盐分上升,防止土壤二次污染;四是植树坑设置沙砾石、炉渣等隔离层,周围加设塑料薄膜,客土植树;五是树木选择上尽可能选择乡土树种沙枣、红柳、紫穗槐等耐盐碱的树种,保证栽植一株成活一株。

X、市区绿化要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总体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和增绿量、出精品、上水平的原则,注重拆建还绿、拆违还绿、见缝插绿和景观完善造景工作,大力营造街头绿地、广场绿地、小游园,合理布局公园绿地,确保新建公园、广场等各类绿地指标不低于规范要求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开展文化活动和健身活动的需要。

X、外围大环境绿化方面:一是加大对XX山东麓沿线的绿化投资力度,建设一条天然的防风屏障,与此同时进一步增强对XX刺槐林和杨树林的抚育管理。二是应加大对采煤沉陷区的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以净化美化环境,改善矿区小气候为原则进行绿化。三是继续完善农田防护林建设,特别是对XX扶贫经济开发区、各涉农办事处农田林网进行抚育管理,对林带中空缺位置进行树木补植。

X、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兴办林业。在造林资金短缺的形式下,发展林业需要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大力发展造林、护林等林业户、林业村,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也可推行股份制,多渠道筹集发展 林业的必需资金,在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努力挖掘全民的潜力,提高全社会办林业的积极性。

X、实行森林资源科学管理。建立本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库,实现森林资源信息化管理。在现有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护林防火、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等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和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等,为林业决策、林业生产和森林资源管理服务。

围绕农民增收,发展生态园艺

X、优化林业结构。结合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依托现有林业龙头企业或无公害蔬菜基地等载体,本着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品质的原则,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促进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和转化,形成“闭合”式生态产业链。

X、发展经济林和设施园艺,让农民真正从中得到实惠。一是大力发展适合本地生长的苹果、枸杞、葡萄、枣等经济林,不断提高经济林的档次和品质,增加果农的经济收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果农进行修剪、病虫害防治及日常管护技术的指导。创造条件将零散户集中管理,降低管护成本,拓宽销售渠道,使果农得到实惠,增加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大设施园艺的投入力度。在靠近城市的周边农业地区,发展设施葡萄、桃、枸杞、枣和反季节果品等,填补由于季节的原因造成的大地果菜市场供应空白,使农民增收落到实 处。

X、加大村庄整治建设力度。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杂草等卫生死角,种植花草树木,进一步改变村容村貌。延伸自来水管网,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确保村民饮用水安全卫生。大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一池三改”和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X、加强林产品生产环境和林业投入品、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林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推行安全林产品市场准入制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加强质量监管,建立质量安全依法监管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安全林产品申报认证工作,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名牌林产品的创评活动,多创名牌产品,增强林产品市场竞争力。

X、积极开展农业污染治理。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化肥农药使用、废弃地膜处理、秸杆焚烧等问题,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实行秸杆还田,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以农民田间技术指导为主要形式,结合新型农民科技项目实施,开展技术培训和环保知识教育,提高他们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工业

X、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推进企业技改,依托原有的优势产业,突出抓好循环经济项目,科学引导重点行业加 强合作,将上游生产中的副产品和废弃物作为下游的生产原料,实现废物排放的最小化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推动产业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引导不同产业互补对接,加快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学利用。

X、发展新型节能工业。大力发展耗能少、效益高、科技含量高的生态型工业和无污染的特色工业。在项目引进上,严禁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入驻。坚决杜绝新的污染源产生。要引导企业进园发展,实行工业污染集中控制。在技术改造上,要鼓励企业研究、开发新工艺、新产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工业源头和生产全过程控制工业污染。

X、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入园企业要严格遵守“入园规范化,污水要净化,废渣无害化,生态要绿化”的要求,把生态建设与企业发展同步抓。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减少企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协调环保部门加强入园项目环境影响监督,实行全程管理,确保建设项目环评率达到XXX%、建设项目“三同时”率达到XXX%,监督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率达到XX%。

X、加大园区内防污染林业建设力度。完善经济开发区道路绿化,对新修道路全面进行绿化;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建设宽幅林带,在层次上将高大乔木、低矮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阻止粉尘噪声污染。鼓励企业选用抗污染力强且能有 效吸收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树种,减少园区环境污染。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生态安全

X、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垃圾无害化处理设备,减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完善工业区的供水系统,取缔自备井,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浪费与破坏。在企业生产、餐饮、洗浴等行业积极引用天然气,减少对空气、水源和土壤的污染。

X、加强水源地保护。坚决清除水源地周围的污染源,对污染严重的地区进行换土处理,确保饮用水的质量安全。在水源地栽植水源地界桩、警示牌,实施退耕,避免农药下渗造成水质污染,实施还林,加强水源地的生态保护。

着力保护,开发生态旅游

X、制定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依托XX山、星海湖湿地、沙漠、北武当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结合北武当生态防护林建设、南沙海沙漠风情园、行政新区等生态建设项目,制定我区旅游项目整体开发、保护和管理规划,大力挖掘生态旅游区的特色和亮点,做好做大“山、水、沙”的文章。

X、加大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整合区各部门资源,集中财力,完善旅游区内的道路、餐饮、供水、供电、交通等配套设施,确保每一座建筑都是景点、每一个景点都是精品,为景区开发 创造良好的硬环境。

X、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制定优惠政策,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编制完善旅游招商项目指南,认真做好旅游招商项目的包装、论证和发布工作,建立有吸引力的旅游招商项目库,坚持内资、外资并重,国资、民资并举,扎实做好旅游招商引资工作。与此同时,要创新经营机制,开拓旅游市场,逐步形成大框架建设、多元化投入、全社会办旅游的格局,为发展大旅游、培植大产业注入源动力。

X、大力培植农家乐旅游项目。围绕“宣传、指导、管理、提升”的目标,正确引导农民积极开展农家乐项目,通过抓龙头,创品牌,做好农家特色地方风味引导、行业管理和宣传营销等工作;完善农家乐管理制度,对农家乐规划建设、经营进行规范管理;政府配套完善农家乐周围的公厕、垃圾箱等公共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X、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科学设计旅游线路。合理串联,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在各个餐饮、住宿以及城市的宾馆、旅社免费发放旅游指南手册,让广大市民和来往客商了解XX区旅游景点,吸引游客观光旅游,逐步使各景区热起来、亮起来。

加大生态建设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绿化环境、香化环境的强大舆论。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传媒工具,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适度消费、绿色消费,节约环保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教育广大干部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强化资源忧患意识和生态忧患意识,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四、建议

X、由市委、政府出台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指导各县区科学合理开展创建工作。

X、整合XX林木资源,建成万树园,并成立绿化管理所负责XX地区公共林地的管护。

X、将锦云花园南侧——宁煤集团老化果园改造建设成为植物园。

X、成立星光万亩生态园管理所,加大对星光生态园管护力度。

X、增加园林机械设备,提高管护效率和水平。

X、提高园林工人劳动保障措施,为园林工人解决工伤保险问题。

X、成立园林绿化公司。

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提高我区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标准,以争创森林城市为目标,进一步改善我区城市生态环境,为建设“显山、露水、透绿、通畅、和谐”的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核心区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三篇:小城镇建设 调研报告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穆棱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建设小城镇是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穆棱市抢抓牡丹江市被列为全省城乡统筹示范市的有利机遇,科学规划实施“大城(镇)大村”战略,深入推进“近郊城市化、远郊城镇化、中心村社区化、农民居民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有效促进了城乡统筹、协调、快速发展。

一、坚持基础先行,完善配套建设。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富规划穷建设”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城乡,突出特色,完善基础配套,打造城镇新形象。一是加强市政工程建设。逐年加大对市政建设的投入力度,先后实施一批市政重点建设工程。改造主次干道12条,铺装市区100条巷道沥青路面。新建广场10余处。启动了“七路四园两廊一广场”工程,实施城市“南移西拓”,城市框架逐渐拉开。二是实施“大城(镇)大村”战略。按照“内需拉动、招商带动、开放牵动、创新驱动”方针,全面推进“大城(镇)大村”战略,将工业园区、产业项目与现代服务业、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突出产业支撑和中心城镇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扩域、增容、升级”。提出了整镇推进、示范带动,建设示范新村的构想。通过建设示范

二是抓紧招商引资。穆棱市紧紧抓住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这一主线,在全市领导干部中倡导“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努力打造一支精锐的专业招商队伍,实现了从“全民化”撒网式招商到“职业化”定点、定向招商的转变,坚持“产业招商”、“链条招商”,较好地促进了产业集群化发展。三是创优商务环境。成立了基础设施建设城投公司、融资公司、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及经济担保公司,拓展融资渠道,宽松融资环境,降低融资门槛,创新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启动了大豆批发市场、东北山货大市场、木制品交易市场等要素市场建设;开通了对俄客货运输线路,引进了铁海联运大连内陆港项目,大幅度提高本地区物流集散能力,为企业搭建起交易平台。

三、出台保障政策,突破移民瓶颈。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鼓励农民转户进城,始终是各地推进小城镇建设中的难题。在促进农民转户进城工作中,穆棱市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一是创新移民途径。为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穆棱市探索了农民用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承包地换社保等途径,解决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实现农民到居民的转变。二是出台优惠政策。为进一步鼓励农民变居民,出台了《穆棱市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和鼓励农民进城就业暂行办法》。制定了“一放宽、五保留、六保障”优惠政策,即放宽户籍管理政策;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经营收益权和农村计划生育

当前,林甸正在打造国际温泉名城的征程中戮力前行,应抓住产业支撑、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做好改革配套三个关键,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依托乳、肉、豆、米、薯、菜、苇、水等优势资源,培育和招引加工制造企业,发展特色旅游和优质服务,搭建起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以农民转户进城为重点,吸引农民向城镇集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同时完善户籍、就业、养老、保险等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城建、道路、绿化、美化等公共和基础设施建设,多轮驱动,加速推进林甸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四篇:小城镇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打造文明和谐新坊镇

坊镇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2012年6月8日)

2012年,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渭南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若干意见》,指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陕西东大门”的一项重要内容。年初,县委县政府又提出了加快“城区”建设的战略目标,为响应省市县号召,加快推进我镇城镇化建设步伐,近日,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我镇小城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详实的调查研究,并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坊镇小城镇发展基本情况

坊镇位于合阳县城东10公里处,总面积170平方公里,辖53个行政村,总人口6.2万人,集镇常驻人口1.4万人,是中央文明委命名的“全国文明集镇”,省市确定的百镇项目镇。近年来,在城镇化建设中,坊镇立足镇情,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着力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道路广场

“十一五”期间,坊镇完成了合洽路、坊百路、坊新路等重点公路铺筑;投资270万元完成了1.6千米主街道改造,更换涂黄路牙1260米,埋设排污管道3000米,铺设人行道花砖5000平方米;投资150万元建成了渭北乡镇最大的休闲广场,安装文化柱4个,新建公厕1座,安装路灯60组,增加绿化面积2600平方米。

2、绿化工程建设

2008年以来,坊镇以“普遍绿化为基础,道路绿化为网络,街头绿化为点缀,庭院绿化为依托”为原则,大力实施镇区绿化,构建点、线、面绿化体系。到2012年,新增公共绿地 6500平方米,街道、单位和镇区巷道院落绿化覆盖率达32 %,同时完成福山旅游景区绿化建设。2012年,坊镇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古莘大地园林化建设”安排,积极实施“春季植树造林”活动,共发放各类苗木10万余株,绿化线路30余公里,道路绿化率达到 40 %。

3、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坊镇在努力改善镇域基础设施的同时,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县项目,重点配套完成了坊镇职中、坊镇中学、坊镇中心小学等学校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建设,扩建了坊镇中心卫生院门诊楼。投资300万元,完成镇政府办公楼建设,改善了机关办公条件,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设有财政服务、综治维稳、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经济发展6个服务窗口。全镇建成了14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安装配套体育健身器材70套,成立了18个农村书屋,藏书77000册,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初步实现全镇覆盖,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善,城镇载体功能得到提升。

(二)重点项目建设

1、翊东现代城建设

2011年,为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化步伐,鼓励农民进城镇,我们在全县率先建设镇区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坊镇翊东现代城。该项目占地90亩,总投资1.2亿元,规划建设24栋多层商住楼,其中居民住

宅680户,商铺180户,总建筑面积91000平方米,幼儿园、休闲广场、商业街区、社区医院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小区建设分3期进行,工期5年。截止目前,一期四栋3#、5#、7#、9#楼已完成投资300万元,灰土填埋基础工作已完成,预计6月底可建成三层。

2、城镇排水管网改造工程

为了提升城镇功能,坊镇实施了坊镇城镇管网改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铺设排水管网8.2公里【镇区(双80管)

3.6公里,镇区外(单120管)4.6公里】,铺设供水管道2公里。截至目前,工程已完成投资800万元,镇区外施工已结束,街道施工正在紧张进行,预计7月底全面竣工。

3、商贸流通园建设(天联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合阳天联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位于坊镇坊南村,该项目占地面积224亩,主建设包括交易大厅、交易大楼、检测中心,粮库、粮食交易营业房、机械大棚、气调库、机房、农副产品及交易市场,总建筑面积43418平方米。项目概算总投资1.04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三年:2011年10月底完成项目立项、征地、勘察、设计及项目招投标等前期工作;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完成场地平整工作,基础设施施工开始;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完成土建工程;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完成设备订购及采购工作;2014年3月至2014年6月完成水电及设备安装工作;2014年7月至2014年10月完成室外道路、停车场及绿化等配套工程。合阳天联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成后,将拓宽坊镇乃至全县农副产品和生产资料销售市场,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

展。

二、主要做法:

(一)以规划为龙头,引领城镇化建设。规划做为城镇建设的灵魂和龙头,在城镇化建设中,坊镇坚持强化规划编制工作,不断完善小城镇建设远景规划,让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形成以规划为指导,以产业为支撑,让规划统领城镇化建设的格局,快速健康地推进镇域城镇化进程。

(二)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城镇载体功能。城镇化做为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必须提高城镇的载体能力。完善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使人口和经济活动迅速向城镇集聚,使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与此同时,城镇规模也不断扩大,工企业进驻,逐步进入工业化社会,壮大镇域经济,实现城镇化目标。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促进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在城镇建设中,坊镇坚持“管住规划,放活实施主体”的原则,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树立“经费保运转,融资促发展”理念,努力缓解城镇发展资金短缺的矛盾,促进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

(四)抢抓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以“陕西东大门建设”为契机,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区建设”重点工作,制定了《坊镇加快小城镇发展实施意见》,成立了 “坊镇小城镇建设监督管理与环境保障领导小组”,坚持“以点(翊东现代城)为主、点线(合洽路沿线)连接,全面(全镇)推动”原则,打造县城副中心骨架。

三、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城镇的基础设施城镇的承载功能、服务功能和文明程度。然而,乡镇经费有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集

渠道又比较单一,市场融资机制还不健全,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导致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城镇建设发展缓慢,发展水平不高。

2、城镇规模偏小,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强。坊镇总人口6.2万人,但是集镇常住人口只有1.4万人,加之,群众在思想上还是注重向县城中心集聚,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对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偏低,使坊镇城镇功能的发挥受到影响。并且坊镇位于合洽路沿线,过境公路既是城镇的主要交通道路,也是小城镇的主要街道,即“马路市场”,使得公路两侧商业服务业集中、行人密集、交通拥挤、秩序混乱,这种轴向开发模式,使城镇不断沿公路纵向发展,而横向不足,导致城镇布局单

一、功能不全、档次不高。

3、规划宣传不够深入,管理相对滞后。虽然已经编制了建设规划,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多数群众对规划不了解,没有依规依法建设的意识。加之,规划管理与实际结合不密切,无法满足镇域规划建设管理工作需要。

4、制约小城镇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坊镇在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除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外,还存在一些政策和体制性障碍,例如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实现了小城镇建设,农民转变为居民,能否享受到完备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福利措施,还有如何处理转化为居民后的农村土地流转、集体土地建设产权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城镇化的进程。

四、建议

坊镇小城镇建设在服务镇区居民、带动镇域经济发展、辐射周边乡镇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坊镇的小城镇建设才刚刚起步,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作为全县乡镇小城镇建设的示范工程,坊镇小城镇建设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针对坊镇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规划编制工作。希望在住建局的科学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编制,制定详实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产业规划,形成覆盖全镇的规划体系,以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城镇化建设工作。二是项目申报。小城镇建设要有序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撑。希望经发局多提供政策信息,为我们争取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三是资金扶持。小城镇建设是一项庞大的民生工程,财政的大力支持,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必要条件。希望财政部门能够加大倾斜力度,支持小城镇建设发展。四是社区服务。完善的社区服务是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建议民政部门为我们争取城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使养老托幼、物业管理、家政服务、食品配送、修理服务等便民利民服务项目逐步进入社区,方便了社区居民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五是完善土地利用和管理。实现土地出让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立足实际,扩大建设用地指标;放活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农民转让承包使用权,允许进城农民用原宅基地按一定折算标准置换城镇住宅用地。除此外,要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还需要环保局、交通局、林业局、电力局、水务局、电信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形成全面加快城镇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合力。

第五篇:小城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我镇小城镇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逐步跟上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要做到城乡一体化,我们还要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一、城镇现状

合村并组后,镇区人口从原有3000人增加到现有的近6000人,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城区始终在两纵四横二老环绕的道路框架内发展,98年平垸行洪移民建镇以来,我镇城区框架基本没有扩大过,致使很多应有的城镇基础功能设施无处建设,对群众生产生活形成极大影响,也给我镇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二、存在问题

1、城镇规划严重滞后。

在城镇规划方面,还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2010年编制了城镇总体规划,确没有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致使镇内部工业、商业、住宅等各功能区分布不合理,混杂现象普遍,没有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造成镇区公厕紧缺,停车位严重不足,没有公共停车场,导致街道车辆无处可去,到处乱停乱放阻碍交通。

2、镇区街道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较为强烈。我镇主要街道商铺较多,由于以前有过无序管理状态,街道房屋建设一段时期内存在任其自由发展的现象。同时,商铺招牌也存在颜色各异、随意搭建等问题,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等问题相继出现。原有镇区规划未能及时满足城镇建设发展需要,缺乏城镇建设体系系统规划,现有的规划设计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情况日益凸显。突出表现就是在建筑风格的运用杂乱无章,建筑的整体风格和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缺乏美感,同时建筑房屋还出现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影响我镇形象,无法满足城镇建设发展需要。

3、资金问题成建设瓶颈。

因地方财力来源有限,缺乏稳定的财政投入,一旦决定某一个项目开工建设,就不得不四处化缘,导致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镇需要。如真武大道的建设,从规划到现在才建设不到工程量的50%;一直想做而又没有做的恒师路口肠梗阻问题也觉得财力压头。

4、土地利用不当。

我镇目前的房屋建设多沿街而建,呈现商贸和居家相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家庭的住房用地面积严重浪费,土地利用率低,从面积来看已经超出了单纯住房的需要。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的发展,土地面积将会越来越少。土地是发展小城镇建设的载体。土地利用与管理问题,是当前小城镇建设中所遇到的一大难题。现在普遍存在着土地浪费、无序扩张、规划面积过大、建筑层太低等问题。

二、对策措施

1、有序引导,全民参与建设。

要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加大对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动员全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改善人居环境,科学设计与依法管护相结合。合理布置各项配套设施,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横幅、宣传册等形式,引导居民良好的生活方式。

2、因势利导,聚人气旺城镇。

借助上车湾历史典故,唱好三国文化旅游、打造红色旅游加道教圣地修身养性品牌、江豚保护区玩露营观朝霞看江豚逐日。延长游客在上车湾镇境内流连时间,达到聚集人气拉动消费兴旺城镇的目的。

3、完善规划,有规可循求发展。

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让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有规可依。详细确定规划地区各类用地的界线和适用范围、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的控制指标;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有条件建的建筑类型。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各级支路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及标高。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细则,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和图纸。让城建管理有章可依。

下载创建生态小城镇情况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建生态小城镇情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闵桥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摘要: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农村小城镇的发展相辅相成,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小城镇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规划中,应把小城镇的......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23

    鹤壁市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一、我市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鹤壁市共有25个乡镇,其中建制镇13个,国家重点镇3个,分别为浚县城关镇、淇县朝歌镇、高村镇,省重点镇3个,分别为浚县善......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要求,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小城镇建设调研工作,现将调......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题目:课程论文 论中国之小城镇建设一、从调查情况看,我乡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八点: (一)城镇建设发展滞后......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一、加快推进**小城市建设的背景分析把**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副中心、东部区域中心来建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接受沿海大开发和盐城大市区的辐射,拉动我县包括冈东、冈西、草......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严塘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结合城乡卫生同治) 《按照茶陵县城乡环境卫生城乡同治实施方案》的要求,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城乡卫生同治已在全镇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以此......

    小城镇生态调查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汀溪镇小城镇的发展与建设的成功经验和问题的调查。 一、实践目的 开展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题的调查实践服务活动,调查有关海西小城镇的发展与建......

    生态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总体分析 ● 调研位置: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实验楼广场 ● 地理位置: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临高速出口500米处,坐落于骊山脚下 ● 气候: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