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生态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08:4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城镇生态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城镇生态调查报告》。

第一篇:小城镇生态调查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汀溪镇小城镇的发展与建设的成功经验和问题的调查。

一、实践目的开展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题的调查实践服务活动,调查有关海西小城镇的发展与建设局的成功经验和问题。在实践中了解小城镇的过去、现在,展望小城镇的未来,并结合专业特色,在实践中强化专业知识和技巧的运用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与服务意识。

二、实践内容

2010年7月20日至21日主要是上网找有关小城镇建设的资料、汀溪镇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汀溪镇的建设„„

2010年7月22日走访镇政府了解有关小城镇建设的已取得的成就、汀溪镇发展基础、汀溪镇目前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发展的有利机遇和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同时还和汀溪镇副团委书记座谈,从他那边得到了很多有效的统计数据和有说服力的文字信息。比如关于汀溪水库水资源生态保护区保护扶持方案

2010年7月23日至7月24日在镇上发“生态城镇建设调查报告”、走访了汀溪镇为数不多的几家相对有点规模的工厂

2010年7月25至7月31日这七天时间,我走访了汀溪镇大大小小的13个行政村:隘头、路下、褒美、古坑、西源、荏畲、顶村、堤内、半岭、前格、五峰、汪前、造水。在这半做社会实践半旅游的的七天里,我收获颇丰。了解了各个村特有的文化背景、所拥有的文化古迹还有各个村的特产等,比如:

代销日本的珠光瓷古窑址,朱熹遗迹文山石刻,明代抗倭古堡,畲族八卦古楼,龙眼、荔枝、柑桔、蜜柚等驰名海内外的果蔬遍植,褒美芋头、路下生姜、堤内茭白、汪前盐葱、造水生态玉米,让人难以忘怀。当然,在我到各个村也都会向村民宣传向居民们宣传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和理念,讲有关生态环保的知识,号召居民携起手来,共同构建和谐、文明的城镇,共享桃源生态。

2010年8月1日至8月2日这两天我呆在家里整理之前做到汀溪镇生态城镇建设调查问卷,做分析统计,这也是个大工程

2010年8月3日至8月5日根据所收集的的相关资料、调查问卷以及我的所见所闻写“汀溪镇生态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三、实践结果

(一)、汀溪镇概况

1、自然环境的概况: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北部,汀溪气候宜人、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带,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8.7%,水资源丰富。辖区内有厦门市最高峰云顶峰海拔1175米,有高山出平湖的汀溪水库。

2、社会经济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汀溪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 个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步,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扶贫攻艰工作进展顺利,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9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3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

4.77亿元;财政总收入4272万元,其中,镇本级财政收入1003万元,分别是2005年的3.2倍和2.9倍,年均增长分别为34%和30%。

3、历史文化概况:人文古迹:镇区西南的南洋寨、报恩寺、镇区东 北侧的宋代珠光瓷古窑址、邻近镇区的山美村古民居、五峰村的明清古堡、牌坊、褒美村的文山石刻、西源村的万寿山泉寺、李剑光烈士墓等文物古迹

(二)、城镇生态环境问题调查

1、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

2、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水污染,由于水库上游个体户猪养殖数量多,把猪的排泄物直接排到溪,这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垃圾污染,汀溪垃圾收集、清运、无害化处理体系还未建成,不少村民把垃圾随处倒,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

(三)、城镇生态社会问题调查

1、城镇居民生态满意度调查:城镇居民对生态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2、城镇生态文明程度调查:绝大部分的居民对生态城市的提法还不清楚,但是,环保意识普遍提高。

(四)、城镇建设现状与规划调查

1、经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结果显示,汀溪镇目前的布局,镇上的布局一般,而偏远的农村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势所限,布局零散。汀溪镇是水资源、生态公益林和基本农田“三大资源保护区”,被誉为厦门的“绿肺”,生态环境极优,森林

覆盖率为68.7%。

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以原省道205线、同南公路、上堤公路为三大交通主干线,成扇形向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延伸,连接全镇13个行政村,形成沟通同安、南安、安溪三县(区)较便捷的交通网络。行政村之间“村村通”道路已建设170公里,自然村之间道路施工建设已完成85%。镇域居民点的电力、电信、电视网络完成建设,山区村民饮用水和污水生态处理建设也全面启动。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跃上新台阶。

2、建设规划。到2015年镇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66平方公里,城市化率70%以上,绿地率35%以上,生活垃圾处理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90%以上,以生态型休闲度假、温泉疗养和特色观光的宜居生态旅游新城镇建成。

(五)、总结与建议

1、以生态的视角进行城镇规划与建设

(1)、要优化配置各项空间资源,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在乡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要强化基础设施和社会设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用地由传统集镇型想现代化城镇型 转变。小城镇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确定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标准,把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

(2)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护、传承。尽量保持小城镇原有宜人的格局、环境优美的山水风光及自然亲切的田园气息。

2、优化和挑战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数发展

小城镇在发展建设的同时,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保护并高效率利用自然资源与能源,建立优质、高产、高效、低能耗的可持续发展共、农业生态体系,积极扶持旅游、种植、养殖、手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无污染或低污染的产业,并使它们发展为农村、农业服务的各类第三产业。

3、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以环境建设为重点,提升小城镇的主题服务功能在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中,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加强小城镇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可以使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做到建设与环保同步进行,为小城镇建设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4、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建设,营造和谐城镇

生态真不是一个用自然绿色点缀而僵死的人居环境,而是关心人、陶人的“爱的器官”。文化是生态城镇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这种和谐仍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四、实践体会

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更是一个热血沸腾的暑假!我收获和很多,也颇有感慨:

1、我总自认为自己是一个热爱家乡的人,而事实上我并未真正地了

解我的家乡。通过这次暑期实践活动,我对家乡有更深入的了解,了解故乡的秀丽风光、人文风情、文化积淀„„看到了家乡的美好的发展前途,虽然我的家乡——汀溪镇现在很多方面还处于落后阶段,但有这些有利机遇:

1、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的政策支持,2、若干生态型二、三产业落户汀溪,盛之乡酒店将于今年8月全面运营、景田水文化产业一期将于明年达产、抽水蓄能电站基本确定落户汀溪,3、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步伐加快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我的家乡经济会腾飞,天会更蓝,水会更清澈,社会更和谐!在这次实践中哦更加了解我们汀溪这个小城镇的过去、现在,展望小城镇的未来,并结合专业特色,在实践中强化专业知识和技巧的运用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与服务意识。

2、从这次社会社会实践我学会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这次社会实践的开始阶段,我就面临了不少困难,觉得很烦躁,甚至想过放弃。后来还是硬着头皮,顶着烈日完成了社会实践,这让我感到了克服困难、冲破阻碍成就感,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成功和失败有时候只是一念之间。成功有时候是要放弃的时候,咬咬牙,多坚持一步,就成功了。

第二篇:小城镇现代化建设调查报告

小城镇现代化建设调查报告

摘要:小城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建设好小城镇,对于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为此,我通过咨询,搜集资料等方法对安庆市进行了较具体的调查。

现将调研考察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安庆作为皖江的龙头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城市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乡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集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小城镇的承载力逐渐增强,它对推进全民创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现代化的作用愈益显现。主要是因为:

一、小城镇的规划体系初步建立,布局趋于合理。通过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全市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中小城市、重点中心镇、一般乡镇为梯次,以沿江、沿运河城镇带为主体的城镇布局体系,小城镇建设无序零乱的态势得以逐步扭转,随意性得到遏制,布局逐渐趋于合理。

二、乡镇区划调整的作用开始显现,小城镇的规模得到了一定的扩张。小城镇规模的较快发展,为推进农村城市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小城镇的承载能力日益增强。“九五”以来,随着小城镇建设力度的逐渐加大,各项基础设施逐步配套与完善。

四、小城镇的环境质量开始得到重视,品位逐渐提升。

(二)城市化直接体现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不可逾越的阶段。随着全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各项经济指标的竞争,更多的转化为城市建设的竞争。纵观安庆近几年来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用市民群众的话讲:“安庆市区范围变大了、城市变美了、街道变宽了、夜晚更亮了、人气更旺了。”但是,相对安庆市区而言,农村小城镇的建设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市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全市90多个小城镇中,真正数得上、有特色、有个性的集镇很少。调研认为,分析我市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小城镇的规模仍然偏小,集聚与辐射作用不强。据调查,目前全市90个独立的小城镇中,真正上规模或具有一定特色的集镇廖廖无几。就10个重点中心镇而言,按有关人口规模指标等级划分,其中C类(镇区2-3万人)乡镇5个,D类(镇区1-2万人)乡镇10个,E类(镇区1万人以下)乡镇3个,具备一定规模的A类(镇区5万人以上)和B类(镇区3-5万人)乡镇一个也没有。人口偏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共设施投资效益,难以形成规模消费人口,难以积聚一定规模的生产要素与人流,难以发挥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的规模优势。以乡村工业企业的分布为例,据市统计局统计介绍,到2003年底,全市共有乡镇企业21702家,从业人员529211人。但其中乡镇建成区仅有工业企业7046家,占32.47%,从业人员234217人,占44.26%;乡镇建成区以外的村庄有工业企业14656家,占67.53%,从业人员294994人,占55.74%。乡镇企业中近30万的从业人员连同其供养的亲属,至少50万人离土不离村,严重阻滞了我市农村的

城市化进程。

二、是小城镇的发展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对全市农村城市化发展的战略研究与指导。多年来,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即城市的现代化和农村的城市化。各地普遍存在着一头硬一头软的现象。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建设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小城镇建设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总体来看,我市对小城镇建设仍然重视不够,发展的目标也不够明确。在发展战略上,缺少相应的配套政策,各自为政,各显神通;在组织领导上,没有专门的班子和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进行必要的指挥与协调,许多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在规划建设上,城镇规划大多以乡镇为单位独立完成,区域总体上缺乏整体性、科学性与前瞻性。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垃圾规范化处理以及市域范围内的产业布局规划等均是薄弱环节,是未来城市化发展的极大隐患。此外,由于各县(市)的城镇体系规划滞后于各乡镇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且指导性不强,各乡镇限于自己的镇域范围来进行规划,规划等级层次不够鲜明,视野不够开阔,不少乡镇规划缺乏个性和特色,结果形成了镇镇雷同,镇像村、村像镇的局面。规划的滞后性与雷同性也给小城镇建设和资源的整合利用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制约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三、是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亟待加强。一方面,由于村镇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县(市)以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无法到位,执法主体难以明确,管理工作难上加难。特别是小城镇集体土地上的拆迁等问题常常因为矛盾突出,一拖再拖,旷日持久,严重挫伤乡镇干部小城镇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由于管理与监督不力,小城镇建设的随意性也是一些乡镇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另一方面,小城镇的管理队伍不健全,人手严重不足,手段缺乏,致使多数集镇的环境卫生、违章建筑以及交通和流动摊贩、镇容镇貌管理不到位,不少小城镇的脏乱差问题突出,既影响集镇形象,更制约着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三)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党中央对安徽加快发展的鼓励和要求,也是安庆提出的2010年的战略目标。城市化以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是确保“两个率先”的重要支撑。因此,在实施“两个率先”的过程中,城市化建设显得尤其重要。而目前决定着扬州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农村小城镇建设相对滞后,长此以往,势将成为制约我市城市化整体进程、影响“两个率先”目标顺利实现的直接瓶颈,亟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为加快推进我市的小城镇建设工作,我们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机制。

二、突出重点,科学规划,优先发展一批重点小城镇。

三、扬长避短,做强产业,尽快找准各自的功能定位。

四、多元投入,自主性、开发性建设并重,努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五、完善政策,积极扶持,切实为小城镇建设提供更好的保障。要研究制定鼓励和推进重点小城镇向小城市发展的扶持政策。

六、重视环境,加强管理,不断提升小城镇的城市化建设水平。

总之,要按小城市的标准,积极探索城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强小城镇的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我市农村的城市化水平。参考文献:

《安庆规划书》

安庆百度百科

第三篇: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小城镇,特别是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小城镇,是农村区域性的经济、文化、政治、教育、贸易中心。它把广大的农村与大中城市连接起来,不仅带动了农村的发展,而且也有力的支撑着大中城市的繁荣。加快小城镇向城市化转型对广大农村、对中小城市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靖边县东坑镇作为榆林市第一大镇,近年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积极进取打造 “西北蔬菜第一镇”。针对东坑镇农业我们进行了调查。

一、小城镇建设概况

㈠调研范围及小城镇概况

1.小城镇调研范围

东坑镇管辖范围19个行政村和172个村小组。

2.人口及资源基础资料

镇域总面积5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668万亩,水地15万亩,3000亩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总人口45744人。

3.主要“一村一品”农业

初步形成了东胜村的拱棚蔬菜、毛团村的生猪养殖、陆家山白绒山羊养殖、三岔区五村委小杂粮种植,伊当湾夏洋芋种植,小桥畔奶牛良种繁育,黄家峁王伙场棚栽蔬菜种植等一村一品专业种植。

4.主要企业

孕育华兴肉联厂、宝尔康绿色乳业有限公司,蔬菜脱水厂,远特沙漠矿泉水,康尔福荞麦方便面厂等22个私营企业

5.主要交通道路情况

公路村村通,村级柏油路总长226千米。

6.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

教育机构:幼儿园2个,共有幼儿506人;小学24个,在校学生1452人;初级中学1个,在校学生2417人。

医疗设施:医院1个,可容纳40位病人;村卫生站19个。

商业金融:信用所1个;保险机构2个,全民保险。

集贸设施:集贸市场2个。

㈡重点发展一村一品典范——伊当湾

1、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

伊当湾村位于靖边县东坑镇北2公里处,距青银高速公路3公里,总土地面积52平方公里,属风沙草滩区。全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1020户,5029人,劳动力2100人。有耕地27000亩(全部为水地),林地7万亩。村内供水、供电、通信、交通等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的覆盖率达到98%。

2、农业产业发展状况

伊当湾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近年来,加大了农业设施建设投入,农业生

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全村人均水地达5亩。2006年全村马铃薯种植占耕地面积的60%,玉米种植占30%,蔬菜种植占10%。全村羊子存栏28000只,生猪存栏8000头。农业总产值达39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

3、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村坚持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壮大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种植,特别是根据市场需求,大面积种植夏马铃薯。2006年全村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4000亩(其中夏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2000亩),人均种植马铃薯3亩,品种主要以优质脱毒紫花白为主,亩产3000公斤左右,亩均收入达1800元。马铃薯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60%,马铃薯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二、东坑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滞后管理混乱重复建设

部分大棚规划不合理,甚至在建设中拆除重新建设;产田规划前后矛盾,导致农民手忙脚乱。

2.管理机构效率差科技投入少

东坑镇组建了农副产品专业协会,分设了洋芋专业协会、蔬菜专业协会、羊子专业协会。但工作人员素质低在生产实际当中发挥的作用不大。不能很好的带农民治福。相关农业科技投入水平低

3.财力匮乏制约农业的发展

科技兴农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事业。单一的政府投资兴农很难有效发展当地成为蔬菜大镇。

4.配套扶植政策有限

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植配套政策不多,上级资金配套力量太弱。空帽子,形象工程存在。

5.企业带动效果不明显

入镇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不能形成经济带动作用。企业入住镇区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的有效方式。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几乎没有形成规模大企业,而且大部分是私营企业,融资方式匮乏,发展速度缓慢。

6.信息闭塞

镇领导单靠外出引来少数定单,指导农民种植蔬菜,使得种植方向受到局限,不能适时适应市场,农民抗风险能力差。

三、东坑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1.规划取向要高瞻远瞩

小城镇建设,不仅是一项部门性的业务工作,而且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经济、社会工程。制定规划,观念要新,思路要宽,眼光要远,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整个规划必须确立“高起点一步到位,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生产与生活,经济发展与环保土管等方面的关系,使小城镇建设与市场流通,社会设施,住宅区域及公用事业等兼顾起来。通过规划,确定不同的城镇化模式和重点,突出特色产业。特别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科学布局的原则,对诸如城镇用地、功能分区及人口布局、规模,产业发展及空间安排,资源需求与配置,交通组织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都要整体考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以便实现跨行政区域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然而作为农业大镇的东坑镇大部分村庄规划不合理,几乎没有形成集体居住的新农村,对土地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要真正实现城区与镇区的城乡一体化,就要把更大区域内的镇区居民点、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同城市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

2.提高科学务农、科技兴农

一方面加强基层村庄农业科技教育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改变传统靠天吃饭的务农理念。另一方面加强对一村一品中部分农民的培训,增加个别优秀农民到外地学习,实地考察的,与外界进行农业经验交流。

3.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的道路。一是抓住国家重视“三农”问题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加快东坑镇发展步伐。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争取科研机构进驻东坑镇,争取科学试验田的进一步发展。

4.配套相应扶植政策

一村一品建设离不开政府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应的引导、支持。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配套相应扶植一村一品建设的优惠政策,鼓励一村一品建设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走企业带动战略

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当地财政税收,通过税收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收入等,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东坑镇可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特别是发展当地企业上下工夫,壮大东坑镇的经济实体,带动全镇的发展。

6.广开信息渠道合理引导产销

信息闭塞导致农民盲目种植,产品积压, 供求矛盾突出,不能适时适应多变的市场。政府应广开渠道,实地考察,寻求定单,通过互联网,农展会等多渠道确保农民收入稳定,给农民吃定心丸。

总之,在东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信息渠道建设,完善农业镇功能,把东坑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第四篇: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主要表现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搞好小城镇建设,市委、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即突出三个中心(昌城、枳沟、皇华),发展七个重点(吕标、贾悦、石桥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兴),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市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计委、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林家村镇通过第xx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议,统一了全镇上下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镇通过选树“十大典型”现身说法,在全镇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议城建、人人争进镇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近年来,各乡镇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开始运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昌城镇聘请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经实地考查论证,制定了“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重建五区”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枳沟、昌城、皇华、相州等乡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认真实施“一书两证”制度,使小城镇规划建设日趋规范。

(三)因地制宜,开拓了小

城镇建设的新路子。各乡镇紧紧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镇特点,广开门路,各唱各的“拿手戏”。突出体现在“四个结合”上:一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昌城镇以乡镇企业为启动点,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行联片发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区、道口重工业区,既节省土地资源,又便于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枳沟、相州两乡镇,牢牢抓住交通便利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具有辐射力大,吸纳力强,集散度高的特点,依靠市场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林家村镇开发建成了占地200多亩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建成了两处工艺品龙头企业,年产值达5200万元,在周围带起了一个三产开发区。四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昌城镇集聚60多家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到镇区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名,经济总收入占全镇的70%以上,壮大了小城镇建设的规模,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增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如下:

认识上有差距。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

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二)规划滞后。据调查,全市20处乡镇,已完成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乡镇有11处,占55%;总体规划通过评审的只有5处乡镇,占25%;总体规划经过乡镇人代会通过并报市政府批准的只有1处乡镇,占5%;全市20处乡镇都没有编制详细规划。从上述情况看,一是规划不健全。9处乡镇没有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有个别乡镇只是口头规划,致使小城镇建设无章可循、无序发展。二是总体规划缺乏连续性和权威性。大多数乡镇的总体规划还没有经乡镇人代会审查并报市政府审批,因此规划不具有法律效力,造成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没有编制详细规划。导致小城镇建设布局不规范,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不配套。

三、建议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建议各级领导要把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作为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切实摆上重要位置,下大气力抓紧抓好。

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小城镇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党和国家对小城镇建设工作十分重视。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总书记早就指出,“要引导乡镇企业在小城镇适当集中,使小城镇成为区域中心”,“在稳定发展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二、三产业,搞好小城镇建设”。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已成为当前繁荣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领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超前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切实把实施城镇化战略放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实行领导责任制,把规划、建设、管理好小城镇列入任期责任目标,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小城镇建设,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第五篇: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搞好小城镇建设,市委、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即突出三个中心(昌城、枳沟、皇华),发展七个重点(吕标、贾悦、石桥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兴),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市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计委、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林家村镇通过第xx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议,统一了全镇上下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镇通过选树“十大典型”现身说法,在全镇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议城建、人人争进镇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近年来,各乡镇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开始运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昌城镇聘请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经实地考查论证,制定了“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重建五区”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枳沟、昌城、皇华、相州等乡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认真实施“一书两证”制度,使小城镇规划建设日趋规范。

(三)因地制宜,开拓了小

城镇建设的新路子。各乡镇紧紧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镇特点,广开门路,各唱各的“拿手戏”。突出体现在“四个结合”上:一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昌城镇以乡镇企业为启动点,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行联片发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区、道口重工业区,既节省土地资源,又便于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枳沟、相州两乡镇,牢牢抓住交通便利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具有辐射力大,吸纳力强,集散度高的特点,依靠市场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林家村镇开发建成了占地200多亩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建成了两处工艺品龙头企业,年产值达5200万元,在周围带起了一个三产开发区。四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昌城镇集聚60多家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到镇区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名,经济总收入占全镇的70%以上,壮大了小城镇建设的规模,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增长。

(四)制定政策,促进了小城镇建设上规模。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各乡镇本着放水养鱼、欲取先予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加快了小城镇的开发建设。相州镇规定,对进镇建房经商农民,免交镇政府统筹费和村提留;对在小城镇新上的工商项目,镇里给予最优惠待遇等。这些优惠政策,激发了农民向小城镇集中的积极性,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膨胀。

(五)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就“三个中心镇”管理情况看,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装璜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枳沟镇组建了环卫所,负责整个镇区街道的环境卫生,先后投资60余万元,上了叉车、翻斗车,增设了50多个生活垃圾箱,改善了镇区的环境卫生;各地还不断加大对小城镇的治安管理力度,为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认识上有差距。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

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二)规划滞后。据调查,全市20处乡镇,已完成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乡镇有11处,占55%;总体规划通过评审的只有5处乡镇,占25%;总体规划经过乡镇人代会通过并报市政府批准的只有1处乡镇,占5%;全市20处乡镇都没有编制详细规划。从上述情况看,一是规划不健全。9处乡镇没有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有个别乡镇只是口头规划,致使小城镇建设无章可循、无序发展。二是总体规划缺乏连续性和权威性。大多数乡镇的总体规划还没有经乡镇人代会审查并报市政府审批,因此规划不具有法律效力,造成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没有编制详细规划。导致小城镇建设布局不规范,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不配套。

(三)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随着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如户籍、土地使用、各种收费等,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一是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制约小城镇建设。乡镇、村办企业招聘的管理技术人才和进镇经商办企业的农民,户籍管理混乱,分别落在乡镇经委、建委、商贸园等单位,有的长期无处落,有些聘用人才、投资者因户籍问题解决不了而打退堂鼓。二是征用土地手续多,时间长,收费偏高。据基层反映,征用一块土地,从审请到批复大约需要半年时间,使用一亩土地需要缴纳的土地出让金、耕地占用费、测图费、复垦费、补偿金等约在35000元左右,致使投资者和进镇农民望而却步。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近几年来,转移到小城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呈迅速递增的态势,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如住房、教育、社会保险等不配套,农民进镇有后顾之忧。

(四)融资渠道不畅。主要表现是:⑴市乡财政实行分税体制政策,分灶吃饭、自筹平衡,乡镇财政普遍打得很紧,小城镇建设资金很难列入预算。⑵银行对小城镇建设贷款较少。⑶从小城镇建设工程中收取得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很少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⑷小城镇建设经营程度低。有关部门、企业和个人投资少,利用外资开发小城镇的力度不大,民间资金潜力挖掘不够。这些因素,导致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建议各级领导要把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作为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

切实摆上重要位置,下大气力抓紧抓好。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小城镇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党和国家对小城镇建设工作十分重视。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总书记早就指出,“要引导乡镇企业在小城镇适当集中,使小城镇成为区域中心”,“在稳定发展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二、三产业,搞好小城镇建设”。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已成为当前繁荣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领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超前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切实把实施城镇化战略放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实行领导责任制,把规划、建设、管理好小城镇列入任期责任目标,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小城镇建设,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科学规划,夯实基础。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一是制定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抓紧对小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修订和完善,合理确定小城镇发展规模,以保证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二是搞好小城镇建设与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相结合。进一步改革完善城镇用地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盘活土地存量,禁止土地闲置,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建设用地。坚决防止环境污染,杜绝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三是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相结合。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工业园区、住宅小区、主要街区、各类市场和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等,都要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编制详细规划。在人民群众承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高标准高质量配套建设,提高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市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的领导和督查工作。调查发现,乡镇要编制一个总体规划,设计费最低需8万元,而且乡镇各自为政现象突出,造成小城镇建设散乱。鉴于此,应成立专门班子,对全市小城镇规划的编制工作进行统一调度,统一聘请专家论证设计,以减少费用,使全市小城镇建设既统一协调,又突出小城镇特色,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的评审、审查、审批制度,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严

格坚持专家评审论证、人代会审查同意并报市政府批准的科学程序,切实保障规划的权威性和连续性。

(三)深化改革,落实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一是要进一步落实进镇人员的户籍政策。按照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和我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精品源自政治科 》要求,协调公安、民政等有关部门,采取得力措施,尽快完善落实乡镇户籍管理办法,在小城镇设立居民委员会,按城市户籍管理有关规定管理小城镇人口,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机制。二是简化土地征用手续,降低收费标准。各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一站式服务,一个漏斗收费,缩短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和建设周期,提高办事效率。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建立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的住房、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险等制度,发展公益事业,健全小城镇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等功能,解除进镇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强小城镇的凝聚力。

(四)广辟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一是小城镇建设市场化。要改革小城镇建设方式,由建设小城镇转向经营小城镇。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的融资路子。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各乡镇要组建综合开发公司,由住宅开发向二、三产业延伸。鼓励市直部门、企业、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二是要实行财政、金融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市、乡两级财政、金融部门要加大力度,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引导、支持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的各项税费,如从小城镇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地方留成部分)、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要重点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三是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新格局。

(五)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优化发展环境。要理顺体制,建立健全乡镇建设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强化对农村建筑市场和施工队伍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要加强小城镇内部的综合治理,优化内部环境;制止“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营造宽松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平安环境;加强美化、绿化和公共卫生管理,打破“一条街,两行树”的旧格局,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加强文化建设,突出文化特色,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下载小城镇生态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城镇生态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1 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

    小城镇现代化建设调查报告

    小城镇现代化建设调查报告 摘要:小城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建设好小城镇,对于加快城市 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现代化 意义重大。......

    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规划技术研究

    76 2008年5月 华东森林经理 May.2008 第22卷 第2期 East china Forest Management Vo1.22 No.2 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规划技术研究 黄宇哲1 过珍元2 郑根清2 1浙江省金华市......

    创建生态小城镇情况调研报告

    生态城镇建设在当今世界方兴未艾,是指以“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促进小城镇达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高度和谐的运行状态,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

    基于生态优先的小城镇总体规划

    基于生态优先的小城镇总体规划 摘要:利用GIS技术进行叠加,确定该区域土地生态敏感性分为三级,分别为极度敏感区、重度敏感区和中度敏感区,并将生态保护理念贯穿整个总体规划过......

    小城镇发展调查报告(5篇可选)

    **镇位于**省**市东郊,是区位、交通、地理位置都优越且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新兴集镇,像一颗璀璨亮丽的明珠镶嵌在皖西大地。她紧依**市区,是**东大门。东距省会合肥50公里。......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基本概况 **镇位于县城东北部,距县城20km,镇政府在**村,东靠中条山,东部与么里镇相连,西南与**镇接壤,北部与**镇为邻,总国土面积79km2。城镇地处山......

    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对于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