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发展调查报告(5篇可选)

时间:2019-05-13 23:4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城镇发展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城镇发展调查报告》。

第一篇:小城镇发展调查报告

**镇位于**省**市东郊,是区位、交通、地理位置都优越且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新兴集镇,像一颗璀璨亮丽的明珠镶嵌在皖西大地。她紧依**市区,是**东大门。东距省会合肥50公里。312国道和宁西铁路、合武铁路横穿全镇,淠史杭总干渠流径镇西北15公里,全镇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受力点。,是皖西地区迎接省会和东部大中城市辐射的镇内有多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镇西有著名的法学鼻祖皋陶墓和西周东城都遗址,镇南有龙盘卧伏的龙穴山,镇北有如诗如画的白鹭洲公园等,均的旅游开发价值。

全镇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现辖26个村,1个街道,总人口6.8万人,耕地面积7.5万亩,2010年纯收入2936元。

国内生产总值5.76亿元,财政收入2018万元,农民人均

近年来,**镇淮分水岭综合治理为农业生产结构,抓住机遇,口着力

优势,凝心聚力,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在农业,以江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示

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培育龙头企业发站能人大户,现拥有范园44个。兴皖科技园、金土地科普示范园、天业种鹅、双墩生态农业示范园、骏达鸵鸟、天润乳业、和平牛蛙、金峰梅花鹿、大汉盆景呈星星燎原之势,沿淠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正在抓紧实施。

该镇在抓住科技兴农一系列优惠政策,招商引资,2.5亿元。,已

牛鼻子的,发展乡镇工业和个私经济。制定

工业园,筑巢引凤,2004年全镇私营企业营销收入达

了精工齿轮、凯旋汽运、鑫隆改装、人伟板鸭、中联房地产、建筑建材等支柱企业和近千个个私私营大户。

以长途货运为主的汽车运输业是该镇个私经济的一大。凯旋、安凯、金安、富强四大汽车运输公司,挂户车辆达2000多台,总资产超两亿元,在苏、浙、鄂、粤、闽等省占有的市场份额,货运半径达1500公里,年运输营业额达1.8亿元

。在汽车运输业的带动下,**镇的汽车改装、汽车贸易、汽车配件、货运信息服务、按揭保险服务等相继兴起,并带动了房地产、餐饮、住宿、洗车、加油、汽车修配等

行业的发展。

十五届三中全会以后,镇党委、**市东城框架和建设标准,实施“小城镇、大战略”

高标准严要求,方针,“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法、建设一盘棋”。为改造旧镇区、建设新镇区。采用“拓路带房、房地生财、聚

办法,使集镇面貌焕然一新,现在集镇建成区面积由1992年财建镇”和出让开发权的的0.31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3.6平方公里,人口由0.7万人发展到2.3万人。

集镇基础设施,功能齐全,主要街道水泥化,供水、供电、供气、供奶、寻常人家。集镇还建有大型停车场

。2004信息、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程控电话、有线电视3处,宾馆、饭店、休闲中心等生活娱乐设施多处,新兴的卫星集镇框架已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4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12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00元。

2002年**镇被明小城镇”,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4年7月被命名为**省首批“文**省

新农村建设示范镇

二、**镇小城镇建设的问题

**小城镇建设能如此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得益于农村经济持,**镇小城镇建设,也的问题,续发展和二、三产业迅速扩张,在看到成绩的在:

1、规划依据,详细规划和各专业规划编制不符合城市规划的建设体现地方

位,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操作性强的组织技术评审,规划的。

。集镇总体规划方案

随意规划起点较低,而且,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还

2、城镇人口3万人,小城镇建设规模较小,布局分散,产业发展缓慢,经济集聚功能较差,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城市化气息淡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其效益也难。这是当前城镇化的最大难题。供水、供电、卫生、绿化等基础设施跟不上,城

了德隆乡城镇化的进程。镇居民生活质量不高,3、城镇建设管理不上、规划管理未制和经费位。低,不少问题。城镇规划与交通、土地、水利、生态环保等规划衔接也不好。土地、街容街貌、道路交通、社会治安、的综合管理体系。环境卫生管理

流动人口的机构,城管人员编

4、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已城镇化进程的的。

制约因素。

困扰我乡城建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问题,设施不配套,功能不齐全,阻碍了城镇建设整体

问题有:

道路与公共交通设施落后交

初始阶段,环,投入投入过少、机制不活,城市基础设施严重通量的增长。境污染还。,污水率、垃圾无害化重;城市基础建设投融机制未完全,资金来源

5、信息闭塞,人口外流严重。经济发展较慢,建设资金。轻壮年人口大涌向县城或县外务工、经商、办企业,很少有人愿意在乡镇投资,人气镇建设形不成规模。,财气不旺,集

6、城镇建设管理,监管农民位。另一,重建轻管的,长期

规划

。一人员少,队伍力量

住宅小区让城郊农民建房,配备正规

依连片建设新村,使城郊农民随意自建住房、杂乱无章。至今

建设管理制度。科班出身乡村规划建设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也法办理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手续。随意变更规划、不按规划建设的dat淘言小范文网网

三、小城镇建设建议与措施

1、城镇规划体系,规划编制。抓好县域城镇体系和县城总体规划的修

总体规划、城

资编工作,搞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市环境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的质关,搞好组织和审定工作。和审批工作。

衔接工作。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要严把规划设计到2010年

县城区及各乡镇的总体规划修编自身特点和发展条件,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高起点编制产业发展、景基础设施建设等专业规划扩好工业、商贸、住宅、文化等小区详规,近期建设规划和观设计,城镇建设。

2、划方案,乡村布局。用5年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乡镇行政区划

制定和实施县乡行政区

把生活和生

。有计划地产条件较差的村、边远村及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的村的农户到城镇落户。

3、市、县安排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在建设项目用地的前提下,尽量

全县耕地总量平衡,和区、进城农

小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并且妥善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保留进城务工或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培育城镇土地流

转中介组织,构,点农民依法土地的效益。

流转。耕地占补平衡,优化土地结土地集约化和使用农民住宅用地指标,对分散的农民居民批准,允许在小城镇搬迁改造、退宅还田。对原宅基地已复垦的农户,经县级异地另行安排宅基地建设。

4、鼓励农民进城入城定居。以居住地划分城乡人口,按职业身份的户籍登本人意愿转记制度,凡在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民,均可为城镇户口;进城镇经商为工的农民,持经劳动

审签的两年

聘用合同或居住满两

享有年的暂住证等可到迁入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进城镇农民其子女入学、就业等集镇居民同等待遇,接收学校

收取借读费。

5、发展工业经济。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

乡镇民营经济,优化

工优惠型产业和循环经济,乡镇工业布局,业企业原则上都应

产业优势支撑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培育发展工业小区,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工业小区发展,并享受

连片发展,小城镇内

制定下发关于工业园区建设的政策,开设“绿色通道”服务工业小区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吸引,以小产业集聚带动人口、市场等要素集聚。

6、抓好经济。当地资源和优势,抓好农业产业结构

产业,发展地方

农民增收,烟叶、肉牛、肉猪、能繁母猪、桑蚕、蔬菜及花卉苗木等经济,打响产业品牌,产业规模和竞争优势,小城镇实力。“公司 基地 农户 科研农产品加工业,”五位一体要求,发展以循环经济模式为主体的生态效益型

产业优势、科技

规模和绿色食品。资源优势,扶持能农业园区建设,把农业园区建设转化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农业载体。

7、繁荣产业。营造的发展环境,发展小城镇服务产业。主要发现代流通发展要求,规划建设

边贸活动,鼓励县乡商展以商贸、物流、交通等小城镇商业网点,搞好

产业,发展商贸流通业,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建设,贸流通企业到小城镇发展连锁超市、物流配送、餐饮旅馆、农副产品批发等经营活动;发展社会服务业、信息服务、搞好能织,农产品流通,拓展农产品市场,农产品流通的市场中介组织,小城镇对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

中介组挖掘小城镇的生态、自然景观、人文等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

8、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的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小城镇的规划和建

组织实施,交通设,扶持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对需过境公路改造的乡镇,由地方技术支持和资金补助,优先解决镇域内过境公路路面硬化和占路为市的问题;饮用水及其水源地的保护,改造和定上缴外,其余

乡镇供水设施,对在收取的水资源费,除按规

水利设施建设。

留乡用于水资源规划、保护及

9、争创文明城镇。以创建文明县城、文明村活动为载体。

创新城镇规划、城乡清洁工程

生建设、街容街貌、道路交通、社会治安、流动人口等管理态型文明城镇创建活动着力塑造整洁优美、秩序的城镇形象,风气端正、工作高效的由点形象,文明礼貌、精神振奋的居民形象和道路畅通、安全舒适的交通形象,到面、连线成片、的城镇发展格局。

城镇面貌美化、居民素质优化、管理服务规范化、基础设施配套化的10、强化小城镇综合管理。小城镇管理主要抓好建筑管理、市政管理、绿化管理、环卫管理、环境管理、市场监督管理、交通管理等队伍,内容。运用

宣传

措施健全管理

社管理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对居民

会公德、职业道德、城镇管理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德意识和管理意识,城市管理的居民社会风尚。

支持、管理,居民的环境意识、公人人争当文明居民,个个

11、健全小城镇建设和激励机制。城镇建设与交通、土地、水利、环保,是要加大考核责任创新工作机联动机制,土地、市容、交通、治安、社区管理搞好综合环境管理机制。小城镇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制定市、镇二级小城镇工作

评比,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激励各级党委、制,对小城镇建设工作制,小城镇建设进程。

第二篇:小城镇发展

青岛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设计(论 文)

题目:浅谈小城镇建设与管理

学生姓名: 崔明阳 学生学号: 201203164 院系名称: 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 城规121 指导教师: 李兵营 蒋正良

2015 年 9 月 15日

浅谈小城镇建设与管理

学生姓名:崔明阳 指导教师:李兵营、蒋正良 专 业:城乡规划 学 校:青岛理工大学 时 间:2015年9月15日

【摘要】 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而当前小城镇建设与管理面临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本文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小城镇建设与管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

从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角度可以把城市和分解为两个互为相联的子系统城市和农村的联系是必然的,城乡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是客观存在的,两者应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然而“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工农业产品不能平等交易,城乡之间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城镇居民与农民权利和发展机会不平等,加剧了城乡结构的失衡,使城乡关系遭到了严重扭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城乡联系显著增强,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差距仍过分悬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被放在了“五个统筹”的首要位置,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中央还明确提出小城镇作为新时期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既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致富农民的重要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城乡发展、小城镇建设、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正文】

一、加强小城镇建设和管理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老先生发表的《小城镇大问题》一文中,认为小城的出现可以使城市和广大农村之间布下相互交流的众多“节点”把城乡有机衔接起来,并从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小城镇是发展农村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人口出路的一个大问题。王学仁认为,“小城镇是城市与农村的连接体和中转站”,“发展小城镇,可以使城乡之间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双向互动的经济关系,实现城镇与农村产业相互衔接、经济有效融合的两性互动和一体化发展,最终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功效”。小城镇在协调城乡发展中的作用,概括如下:

1、小城镇是城乡交流的平台。小城镇的发展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开启了城乡交融的大门。具体体现在:小城镇是城乡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信息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对农村的制约尤为突出,在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和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农民无法全面及时地得到市场信息,必然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节奏和农产品的销售,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协作能力相对较强,信息相对灵敏,人才比较集中,是促进城乡信息交流的最好平台;小城镇是城乡市场对接的平台,我国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城市大量工业品积压,农村商品供应品种少,选择余地不大,同时随着城市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对绿色食品、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增大,小城镇成为城乡互通和完成市场对接的平台;小城镇是城乡人才流动的平台,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性问题突出,一方面城市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相对过剩,而另一方面农村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同时又滞留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小城镇可以发挥在城乡人力资源的双向流动中的纽带作用,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引导城乡人才有序合理流动。

2、小城镇是深入农村腹地,传播城市文明和辐射农村经济的桥头堡。小城镇向处于广阔农村腹地的农民传播了城市的思想观念、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生活方式等,成为广大农民接触现代城市文明的媒介。小城镇的发展使许多农民的进城愿望变成现实,率先进城的农民以自己抚育文明的生活体验,向“后来者”展示着城市的魅力,为城市化做着无声的宣传。而且小城镇的乡镇在资金方面对农村的“反哺”作用,使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提高,小城镇涉农企业的发展有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3、小城镇的快速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首先,城镇是农村乡镇企业的最佳聚集地,这既可以解决“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侵占耕地、污染环境等问题,又可以资源、环保、规模效益、公共设施等综合优化理想效果,同时小城镇也是未来变动升级为小城市乃至中大城市的前提。从农业现代化内涵看,小城镇为农业环境现代化提供了空间环境,而空间环境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依托和载体,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其次,从农业产业方面看,小城镇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小城镇发展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迁移并逐步实现“农转非”,这样可以实现农村土地的合理流动和土地集中化、经营的规模化、管理科学化,从而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条件;第三,小城镇发展为农民现代化,即农民知识化、智能化提供了现实条件和可能,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文化、卫生、餐饮、娱乐、信息、保险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为进入小城镇的农民知识化提供各种方便条件,另一方面也对农民实现非农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促使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改变及文化素质的提高,加快自身现代化步伐。

二、在协调城乡发展中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出现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迅猛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小城镇的建设和管理也存在着十分突 出的问题,集中体现在:

1、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可能导致“准城市化”现象泛滥,不利于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城乡二元结构,但不利于彻底改变城乡分割的局面,因为这种城市化模式本身隐含着鼓励农民进小城镇,限制农民进大城市的思想,是一种在不彻底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不彻底政策。其实践结果可能使中国的社会结构演变成“农村——小城镇——大城市”这种三元结构,使部分小城镇既不像城市、又不像农村;生活在小城镇的居民既不像市民、又区别于农民,从而使人们担心的“准城市化”现象泛滥。

2、整体规划不强,布局不合理。规划在先,建设发展在后作为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的小城镇,必须用成熟的思想指导其建设,以保证小城镇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存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造成城镇布局不合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上级政府缺乏正确的指导和科学的管理,城镇干部大多来自农村基层,对城镇建设的不是很熟悉;城镇干部更换频繁,由此带来的短期行为使规划执行丧失了连续性,一方面使得小城镇数量盲目扩张,布局分散,乡乡有镇,另一方面又使得小城镇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

3、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小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水、电、路、公厕、绿化、农贸市场、学校等公共基础设施必须配套建设,而各种配套性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资金紧缺,许多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长期得不到改善,很多小城镇以马路作市场人车拥挤阻塞严重,有的小城镇尚未安装自来水,人们吃水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些小城镇电力不足,供应不正常,不能满足乡镇企业和居民的用电需要;小城镇普遍缺少文化、娱乐、社交场所;还有不少小城镇缺少公共厕所,垃圾堆放场,乱扔垃圾现象比较普遍。

4、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不利于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并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土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因而节约土地应该成为城市化道路选择的基本前提。而点多面广的小城镇往往占用大量土地,造成土地的低效率利用,据有的学者估算,这种城市化道路比起正常的城市化道路要付出8倍多的土地代价,乡镇企业职工人均用地比城市职工多3倍以上。从另一方面看,乡镇企业污染严重,且治理能力远不及城市中企业,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管理混乱,改革滞后。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与现行条条块块的管理关系难以理顺,使之在调控引导过程中受到多方挚肘。镇政府对税务、工商、信用社、交通、土管所、城建所、供销社、供电所、派出所、司法所、农口七站等主要部门没有管辖权,只有“义务”因而不能形成集中统一领导。如在土地管理使用方面,体制不顺,思想不解放,对本行政区域外需要用地者有种种限制,将外地人才、资金、技术等拒之门外,制约了土地等许多因素的合理组合。

三、国外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借鉴(1)美国的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经验

1、重视规划的作用,美国小城镇规划有四条基本原则:一是尽可能满足人的生活需要;二是充分尊重和发扬当地的生活传统;三是最大限度地绿化和美化环境;四是塑造城镇不同的特点和培育有个性的城镇。同时还要根据建设需要编制详规。

2、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美国小城镇建设资金由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共同承担,联邦政府负责投资建设连接城镇间高速公路,小城镇的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是由州和小城镇政府负责筹资建设,开发商负责小城镇内社区内的、水电、通讯等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资金。

3、重视环境建设,在美国,环境建设是城镇建设的主要之一,给小城镇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4、重视城镇特色,追求个性,重视城镇特色是美国城镇建设的特点之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不同面貌和特色的小城镇,那种千城一面、万镇雷同的现象是见不到的。

5、重视建设管理,所谓“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一个好的城镇更需要好的管理。美国的城市建设管理经验主要有两点:一是拥有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二是依法办事,违法必究的管理作风。

(2)德国的村镇建设经验 德国的村镇建设经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府高度重视村镇改造和建设,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农业用地、保护农产品价格的法规,加强管理机构、管理队伍的建设、完善村镇建设的投资机制,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形成了比较均衡的城镇结构体系;二是优先考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为改造村镇的居住环境,提高村镇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政府十分注重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社会设施的建设和各种公益事业的健全完善,且这些建设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国家补贴和乡镇的税收;三是注重单体设计与整体景观协调,德国村镇的特点是村落建设与城镇建设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之所以能够如此,主要是靠村镇改造规划和设计的调控作用,德国的村镇建设是建筑设计在统一中寻求特色,在突出特色中满足规划的统一要求;四是注重环境建设和保护古建筑。(3)英国的小城镇建设经验 英国小城镇建设经验集中体现在几次规划运动中,包括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运动、新城建设运动、米尔顿·凯恩斯城建设、中心村的建设等,集中体现了规划在小城镇建设发展中的作用。纵观各国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历程,虽然做法各具特色,但都具有以下几点共同之处: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重视规划的权威性和按规划实施建设;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重视人文环境的继承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协调城乡发展的对策

作为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的小城镇建设既具有世界小 城镇建设和管理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所以我们 可以在借鉴世界西方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并结合我国 的实际,寻求加强中国小城镇建设与管理的对策,以促进呈现协调发 展。

(1)规划,合理布局是基本前提 要遵循城镇化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抓紧编制统一协调的小城镇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镇规划必须突出科学性,要按照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规律办事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打破原有行政区划的限制,在布局上确定好小城镇的性质、功能和基础设施规模,注重实效,使小城镇成为联结农村与城市的纽带和桥梁。小城镇建设规划必须面向“三农”,坚持把“农村化、农村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作为发展目标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建立完善的规划编制与实施以及监督反馈的管理制度,保证规划的有序进行。同时,小城镇建设规划还需突出重点,注重特色,反对遍地开花、平衡推进的做法。

(2)增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最终目的 可持续发展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正确处理好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和“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坚决淘汰和关闭严重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工程,通过合理布局规划,协调新城和旧城的关系,保护古建筑,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创造优美、和谐、舒适的城镇环境。(3)深化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是重要内容 加强小城镇建设必须深化改革,进行体制创新。首先,要全面落实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城乡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积极为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创造有力条件,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其次,要创新小城镇建设资金筹集的渠道和机制,摆脱对财政的依赖思想,运用城市经营理念,盘活城市公共资产,走资本运营的路子,在城镇土地转化和升值、房地产增值中筹集建设资金,深化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城镇公用事业、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培育资本市场,最广泛地吸引社会投资,理顺财政关系,完善小城镇地方财政管理体制,从制度上保证小城镇建设的稳定和资金来源。(4)努力提高小城镇管理水平是根本保证 美国小城镇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城镇“三分在建,七分在管”。而我国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却是很多城镇“重建轻管”、“有硬件,无软件”。因此,抓好小城镇建设的同时,必须提高小城镇的管理水平。要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搞好城乡社区服务上来为私人投资和居民生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社会环境,要加快城镇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注重培养和引进城镇建设和发展急需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型人才,提高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决策管理水平;要高度重视文化的作用,大力发展繁荣城镇科学文化事业,结合社区文化建设,提高进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要依法行政,搞好小城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逐步建立法治化、社会化和民主化的新型城镇管理体制。

【总结】

小城镇建设和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引起的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居住方式的变革的过程。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三农”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许多地区都在加大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但是,在对发展小城镇的认识和实践上,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认为建设小城镇就是把农民变成市民,不从实际出发,盲目攀比,造成资源浪费;有的忽视调查研究,不重民意,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有的仅靠动员行政力量,搞小城镇经济建设,忽视市场机制的运作,结果成效不大;有的光顾眼前利益,单纯算经济帐,忽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长远利益,对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隐患,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小城镇的发展就要走弯路,经济建设就要遭受损失。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认为,目前我国的小城镇普遍偏小,对资源的积聚能力普遍较弱。小城镇普遍偏小还是农民负担屡减不轻的主要原因。适当的合并乡镇,扩大小城镇规模,是促进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措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调节和控制作用。市场活动需要规则,在规则不健全的情况下需要政府出面制定规则或帮助有关民间机构制定规则。不仅如此较小的自然村也要向中心村集中合并,不断增加村庄规模。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必须把农村发展作为基础,适当的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好的做法。不能用牺牲农业和农村作为建设小城镇发展的代价。要通过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出农户经营规模逐步扩大的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小城镇建设的过程是农村居民点衰弱的过程,但同时也是农户经营规模扩大的过程。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应该走出一条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的道路。本文就通过政府作用、小城镇发展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提出的一些措施、农村经济结构改变等方面研究,比较全面的就目前更好的推进我国小城镇建设,从而实现我国早日实现城市化,提供了比较合理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辜胜阻.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 [2]陶文达.发展经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3]李金旺.中国小城镇财政[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

[4]顾朝林.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跨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5]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 [6]霍华德著、金经元译.明日的田园城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7]许 浩.农民经济的历史变迁——中英乡村社会区域发展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8]李 泉.中外城乡关系问题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9]成德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0年

[10]谢 云、雷海章.新时期农村城镇化的制度因素与对策[J].农村经济,2005年02期 [11]费孝通.论小城镇及其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

[12]叶裕民.中国城镇化滞后的经济根源及对策思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13]叶裕民.中国城镇化之路:经济支持与制度创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第三篇:关于安义县农村小城镇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安义县农村小城镇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近几年,安义县一直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新农村工作三大战略之一,与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扭在一起抓,使全县小城镇迅速崛起,一批各具特色的明星城镇已成为新的区域中心,全县城镇化水平极大提高。到2009年底,全县已有建制镇10个,比2005年的6个增加4个;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33%,比2005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小城镇已经成为全县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中心、产品加工和集散的中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支撑。为了解安义县农村小城镇的发展情况,我们于2010年7月—8月对全县的10个建制镇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主要是访谈法和资料分析法

三、调查对象

安义县十个建制乡镇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小城镇发展的成因分析

安义县农村小城镇发展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促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户所占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产所占比重逐渐提高;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逐渐下降,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数逐渐增加。2005年乡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数仅占18.8%,到了2009年底,这一比重达30%以上,这还不包括兼业的农户。由于农村非农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小城镇集聚,客观上要求加快小城镇建设,进而促进了农村小城镇的发展。

2、乡镇企业的推动。乡镇企业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次革命。乡镇企业的发展打破了农村经济单一的格局,缩小了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推进了农村工业化进程。2000年前后,县委、县政府着力于推动乡镇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乡镇企业得以迅猛发展,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迅速提高,并形成一定的集聚规模。近年来,乡镇企业正迅速突破“三就四为”、分数布局的模式,向农村小城镇、工业小区集中。一批经济发达的乡镇以企业为支撑,把发展工业小区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小城镇的发展。

3、特色产业、专业市场的拉动。随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城乡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日益活跃,富有经济发展特色的专业市场逐步繁荣起来,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十七”期间,许多地方把发挥地方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特色产业正在形成,第三产业方兴未艾。这些市场不仅活跃了一方经济,同时也拉动了以市场为中心的商业城区和现代化集镇的相继形成。

(二)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对推进农村现代化水平方面的作用分析

1、新的农村人口聚居点。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不可避免地释放出长期关闭的传统农村的大量人口,如果没有缓冲和蓄积这股息流的中间体,势必引发显而易见的社会恶果,何况中国在几十年里也决不可能有足够的财力建成十多个人口在千万上下的现代化

大城市来容纳这股人口巨流,因此新型的小城镇正可以发挥拦阻和蓄积人口流量的有效作用。

2、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重大影响。在国民经济构成中,农村经济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乡镇企业对农村、对工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我们也深知,经过20余年的发展,乡镇企业虽然已经完成了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第一次创业时期;但分散、粗放经营的状况仍然十分突出,目前我县乡镇企业分散化、小型化在许多地方带来了环境污染、滥占耕地、信息不灵、交通不便。社会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限制了乡镇企业上水平、上规模,阻碍着乡镇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甚至危及着乡镇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乡镇企业迫切要求集中联片发展,从而客观上要求发展小城镇。乡镇企业连片发展和建设小城镇结合起来,不但可以更好地积累资金,而且可以成为乡镇企业摆脱分散化、粗放型生产困境的重要途径,对于乡镇企业整体素质和提高,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3、对经济体制转变也有重要作用。小城镇是传统计划体制的末梢和薄弱环节,小城镇建设一开始就面向市场,既很少享受计划体制下的优惠,也较少旧体制的负担,因此,可从这个环节着手,用改革的办法加快小城镇建设,建立按新体制运行的小城镇。如果新型小城镇都能建成政府精干高效、政企职责分开、企业运行规范、市场竞争有序、社会保障完善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这将对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4、小城镇可以促进城乡融合。小城镇处于城乡接合部和城乡融合的交汇点,是一种承上启下,兼有城乡特点的基层城镇。小城镇与农村相近,并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建设费用低,恰好适合我县人口相对较多,建设资金相对紧张的实际情况。在乡村向城市过渡的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由小城市发展为中等城市再变为大城市的成长发育过程。因此,发展建设小城镇,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完成从农村向城市的过渡,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的必然进程。

5、小城镇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小城镇的发展除了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能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通过发展小城镇,可以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乡镇企业一小城镇一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众多农村人口由农民转变为工人的过程,是一个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个人口压力转变为发展工业的动力的过程。当小城镇中的乡镇企业和其它所有制经济将众多长期从事分散劳动的自给自足经济的农民逐步变为掌握一定工业生产技能和一定文化知识、自觉遵守纪律、有组织的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时,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将会实现新的跨跃,而实现这一跨跃的载体是小城镇及其企业。在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民的许多观念和习俗以及价值取向都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三)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安义小城镇发展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等原因,存在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城镇规模偏小。目前,全县小城镇的平均规模,建制镇只有8599人,非农业人口4731人。大多数镇区人口不足1万人。由于规模小,小城镇整体素质比较低,大部分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集聚乡镇企业的能力较差。这种“微型”集镇在不少仍在重复,导致全县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投资成本过高,不利于集中财力配套建设。

2、城镇布局过密、过散。由于安义县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建制镇数量过多,造成小城镇分布过密、过散。

3、城镇建设水平低,品位不高。主要表现在:(1)不少城镇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相

应的水、电、路和环卫等配套设施。不少小城镇的基础与公共设施建设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区混杂,道路狭窄,镇貌依旧。(2)缺少城镇建设详细规划,不重视特色设计。许多城镇的街景设计、重要地段和重要建筑物的设计都十分单调,品位不高。

(3)开发建设方式落后。许多城镇仍以分散零星建设为主,综合开发率低,整体环境差。

4、城镇功能弱,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整合力不强。由于城镇规模小,金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低,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足,使小城镇在人才和资金的引进、产品技术的更新、产业升级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影响了小城镇功能的提高。

四、加快农村小城镇发展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各级政府要从实现跨世纪战略目标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小城镇对形成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农村现代化和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作用。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发展战略,加强对农村城镇化问题的研究,把握小城镇发展规律,协调和处理好有关农村城镇化研究、规划、建设和政策等问题,改变目前多部门管理状况。同时,结合加快推进湖北城市化进程,把农村城镇化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

2、科学规划。做好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优先发展市县城首位镇,重点发展中心镇,加强对区域范围内城镇的宏观调控与协调。农村城镇化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是在县镇域一盘棋的基础上,突破行政区划界限,统筹规划城镇的整体布局,对城镇密集的区域,可进行乡镇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以经济区域代替行政区域,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和发展规模,使城镇在空间地域上形成有机整体。同时根据城镇体系规划,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城镇职能分工,明确城镇发展方向,优化资源配置。

3、体制改革。其一,改革城镇行政管理体制,适当扩大小城镇政府管理权限。按照政企分工、政事分开的原则和“小政府、大服务”的目标,健全和完善与小城镇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政府机构。根据城镇发展的需要,赋予城镇尤其是县域中心镇在计划、规划、工商和城镇建设管理等方面部分县级管理权限。按照分税制原则建立新型的财政分配关系,从财政体制上为小城镇发展建设提供更充足的资金。其二,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小城镇建设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在小城镇建设中,既要政府增加必要的投资,也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开拓资金筹集渠道,充分发挥民间资金的优势,建立以集体和个人出资为主,国家、集体、个人和外商共同投资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其三,深化乡镇企业改革,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引导乡镇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改造,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并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探索以社区股份合作制形式改造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组织,实现集体资产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工权分离大终改变外出人口对社区的人身依附关系。

4、制度创新。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其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积极的人口迁移政策,建立起新的户籍登记办法,用身份证制度代替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逐步打破长期限制劳动力流动、影响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根本约束。其二,就业制度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应积极培育和发展城乡一体、竞争公平、运行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的现代劳动力市场,并且以此促进城镇各种就业机会的充分利用和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促进劳动者收入的增长,进而增强劳动者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素质的积极性。其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一方面要从保护耕地出发,制定农村非农用

地规划。小城镇发展要尽量少占耕地,对城镇发展确实需要占用耕地的,要从动态平衡出发,给予保证;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农民进入小城镇后原有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流转制度,明确立地流转的途径和管理办法。对已办理城镇居民户口的农民应退出原有承包地和自留地,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安排转包,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异地新建村民住宅或已在城镇购买商品房的,应退出原宅基地,由镇、村统一规划使用。其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社会保障机制,使进镇农民安居乐业。小城镇应进一步完善三大保障体系;一是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立起以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个人储蓄积累式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二是社会医疗保险体系。逐步形成以个人出资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适量投入的新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三是社会救济福利体系。逐步按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对民政救济对象实现基本生活保障。

5、标准合理。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合理调整和提高建制镇设置标准。目前由民政部制定的建制镇设置标准明显偏低,使建制镇数量增加过快,导致城镇化数量有余而质量不足。建议国家提高建制镇标准。

第四篇:小城镇生态调查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汀溪镇小城镇的发展与建设的成功经验和问题的调查。

一、实践目的开展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题的调查实践服务活动,调查有关海西小城镇的发展与建设局的成功经验和问题。在实践中了解小城镇的过去、现在,展望小城镇的未来,并结合专业特色,在实践中强化专业知识和技巧的运用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与服务意识。

二、实践内容

2010年7月20日至21日主要是上网找有关小城镇建设的资料、汀溪镇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汀溪镇的建设„„

2010年7月22日走访镇政府了解有关小城镇建设的已取得的成就、汀溪镇发展基础、汀溪镇目前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发展的有利机遇和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同时还和汀溪镇副团委书记座谈,从他那边得到了很多有效的统计数据和有说服力的文字信息。比如关于汀溪水库水资源生态保护区保护扶持方案

2010年7月23日至7月24日在镇上发“生态城镇建设调查报告”、走访了汀溪镇为数不多的几家相对有点规模的工厂

2010年7月25至7月31日这七天时间,我走访了汀溪镇大大小小的13个行政村:隘头、路下、褒美、古坑、西源、荏畲、顶村、堤内、半岭、前格、五峰、汪前、造水。在这半做社会实践半旅游的的七天里,我收获颇丰。了解了各个村特有的文化背景、所拥有的文化古迹还有各个村的特产等,比如:

代销日本的珠光瓷古窑址,朱熹遗迹文山石刻,明代抗倭古堡,畲族八卦古楼,龙眼、荔枝、柑桔、蜜柚等驰名海内外的果蔬遍植,褒美芋头、路下生姜、堤内茭白、汪前盐葱、造水生态玉米,让人难以忘怀。当然,在我到各个村也都会向村民宣传向居民们宣传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和理念,讲有关生态环保的知识,号召居民携起手来,共同构建和谐、文明的城镇,共享桃源生态。

2010年8月1日至8月2日这两天我呆在家里整理之前做到汀溪镇生态城镇建设调查问卷,做分析统计,这也是个大工程

2010年8月3日至8月5日根据所收集的的相关资料、调查问卷以及我的所见所闻写“汀溪镇生态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三、实践结果

(一)、汀溪镇概况

1、自然环境的概况: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北部,汀溪气候宜人、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带,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8.7%,水资源丰富。辖区内有厦门市最高峰云顶峰海拔1175米,有高山出平湖的汀溪水库。

2、社会经济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汀溪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 个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步,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扶贫攻艰工作进展顺利,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9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3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

4.77亿元;财政总收入4272万元,其中,镇本级财政收入1003万元,分别是2005年的3.2倍和2.9倍,年均增长分别为34%和30%。

3、历史文化概况:人文古迹:镇区西南的南洋寨、报恩寺、镇区东 北侧的宋代珠光瓷古窑址、邻近镇区的山美村古民居、五峰村的明清古堡、牌坊、褒美村的文山石刻、西源村的万寿山泉寺、李剑光烈士墓等文物古迹

(二)、城镇生态环境问题调查

1、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

2、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水污染,由于水库上游个体户猪养殖数量多,把猪的排泄物直接排到溪,这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垃圾污染,汀溪垃圾收集、清运、无害化处理体系还未建成,不少村民把垃圾随处倒,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

(三)、城镇生态社会问题调查

1、城镇居民生态满意度调查:城镇居民对生态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2、城镇生态文明程度调查:绝大部分的居民对生态城市的提法还不清楚,但是,环保意识普遍提高。

(四)、城镇建设现状与规划调查

1、经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结果显示,汀溪镇目前的布局,镇上的布局一般,而偏远的农村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势所限,布局零散。汀溪镇是水资源、生态公益林和基本农田“三大资源保护区”,被誉为厦门的“绿肺”,生态环境极优,森林

覆盖率为68.7%。

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以原省道205线、同南公路、上堤公路为三大交通主干线,成扇形向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延伸,连接全镇13个行政村,形成沟通同安、南安、安溪三县(区)较便捷的交通网络。行政村之间“村村通”道路已建设170公里,自然村之间道路施工建设已完成85%。镇域居民点的电力、电信、电视网络完成建设,山区村民饮用水和污水生态处理建设也全面启动。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跃上新台阶。

2、建设规划。到2015年镇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66平方公里,城市化率70%以上,绿地率35%以上,生活垃圾处理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90%以上,以生态型休闲度假、温泉疗养和特色观光的宜居生态旅游新城镇建成。

(五)、总结与建议

1、以生态的视角进行城镇规划与建设

(1)、要优化配置各项空间资源,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在乡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要强化基础设施和社会设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用地由传统集镇型想现代化城镇型 转变。小城镇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确定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标准,把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

(2)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护、传承。尽量保持小城镇原有宜人的格局、环境优美的山水风光及自然亲切的田园气息。

2、优化和挑战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数发展

小城镇在发展建设的同时,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保护并高效率利用自然资源与能源,建立优质、高产、高效、低能耗的可持续发展共、农业生态体系,积极扶持旅游、种植、养殖、手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无污染或低污染的产业,并使它们发展为农村、农业服务的各类第三产业。

3、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以环境建设为重点,提升小城镇的主题服务功能在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中,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加强小城镇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可以使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做到建设与环保同步进行,为小城镇建设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4、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建设,营造和谐城镇

生态真不是一个用自然绿色点缀而僵死的人居环境,而是关心人、陶人的“爱的器官”。文化是生态城镇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这种和谐仍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四、实践体会

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更是一个热血沸腾的暑假!我收获和很多,也颇有感慨:

1、我总自认为自己是一个热爱家乡的人,而事实上我并未真正地了

解我的家乡。通过这次暑期实践活动,我对家乡有更深入的了解,了解故乡的秀丽风光、人文风情、文化积淀„„看到了家乡的美好的发展前途,虽然我的家乡——汀溪镇现在很多方面还处于落后阶段,但有这些有利机遇:

1、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的政策支持,2、若干生态型二、三产业落户汀溪,盛之乡酒店将于今年8月全面运营、景田水文化产业一期将于明年达产、抽水蓄能电站基本确定落户汀溪,3、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步伐加快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我的家乡经济会腾飞,天会更蓝,水会更清澈,社会更和谐!在这次实践中哦更加了解我们汀溪这个小城镇的过去、现在,展望小城镇的未来,并结合专业特色,在实践中强化专业知识和技巧的运用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与服务意识。

2、从这次社会社会实践我学会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这次社会实践的开始阶段,我就面临了不少困难,觉得很烦躁,甚至想过放弃。后来还是硬着头皮,顶着烈日完成了社会实践,这让我感到了克服困难、冲破阻碍成就感,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成功和失败有时候只是一念之间。成功有时候是要放弃的时候,咬咬牙,多坚持一步,就成功了。

第五篇:小城镇现代化建设调查报告

小城镇现代化建设调查报告

摘要:小城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建设好小城镇,对于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为此,我通过咨询,搜集资料等方法对安庆市进行了较具体的调查。

现将调研考察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安庆作为皖江的龙头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城市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乡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集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小城镇的承载力逐渐增强,它对推进全民创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现代化的作用愈益显现。主要是因为:

一、小城镇的规划体系初步建立,布局趋于合理。通过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全市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中小城市、重点中心镇、一般乡镇为梯次,以沿江、沿运河城镇带为主体的城镇布局体系,小城镇建设无序零乱的态势得以逐步扭转,随意性得到遏制,布局逐渐趋于合理。

二、乡镇区划调整的作用开始显现,小城镇的规模得到了一定的扩张。小城镇规模的较快发展,为推进农村城市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小城镇的承载能力日益增强。“九五”以来,随着小城镇建设力度的逐渐加大,各项基础设施逐步配套与完善。

四、小城镇的环境质量开始得到重视,品位逐渐提升。

(二)城市化直接体现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不可逾越的阶段。随着全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各项经济指标的竞争,更多的转化为城市建设的竞争。纵观安庆近几年来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用市民群众的话讲:“安庆市区范围变大了、城市变美了、街道变宽了、夜晚更亮了、人气更旺了。”但是,相对安庆市区而言,农村小城镇的建设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市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全市90多个小城镇中,真正数得上、有特色、有个性的集镇很少。调研认为,分析我市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小城镇的规模仍然偏小,集聚与辐射作用不强。据调查,目前全市90个独立的小城镇中,真正上规模或具有一定特色的集镇廖廖无几。就10个重点中心镇而言,按有关人口规模指标等级划分,其中C类(镇区2-3万人)乡镇5个,D类(镇区1-2万人)乡镇10个,E类(镇区1万人以下)乡镇3个,具备一定规模的A类(镇区5万人以上)和B类(镇区3-5万人)乡镇一个也没有。人口偏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共设施投资效益,难以形成规模消费人口,难以积聚一定规模的生产要素与人流,难以发挥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的规模优势。以乡村工业企业的分布为例,据市统计局统计介绍,到2003年底,全市共有乡镇企业21702家,从业人员529211人。但其中乡镇建成区仅有工业企业7046家,占32.47%,从业人员234217人,占44.26%;乡镇建成区以外的村庄有工业企业14656家,占67.53%,从业人员294994人,占55.74%。乡镇企业中近30万的从业人员连同其供养的亲属,至少50万人离土不离村,严重阻滞了我市农村的

城市化进程。

二、是小城镇的发展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对全市农村城市化发展的战略研究与指导。多年来,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即城市的现代化和农村的城市化。各地普遍存在着一头硬一头软的现象。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建设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小城镇建设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总体来看,我市对小城镇建设仍然重视不够,发展的目标也不够明确。在发展战略上,缺少相应的配套政策,各自为政,各显神通;在组织领导上,没有专门的班子和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进行必要的指挥与协调,许多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在规划建设上,城镇规划大多以乡镇为单位独立完成,区域总体上缺乏整体性、科学性与前瞻性。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垃圾规范化处理以及市域范围内的产业布局规划等均是薄弱环节,是未来城市化发展的极大隐患。此外,由于各县(市)的城镇体系规划滞后于各乡镇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且指导性不强,各乡镇限于自己的镇域范围来进行规划,规划等级层次不够鲜明,视野不够开阔,不少乡镇规划缺乏个性和特色,结果形成了镇镇雷同,镇像村、村像镇的局面。规划的滞后性与雷同性也给小城镇建设和资源的整合利用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制约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三、是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亟待加强。一方面,由于村镇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县(市)以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无法到位,执法主体难以明确,管理工作难上加难。特别是小城镇集体土地上的拆迁等问题常常因为矛盾突出,一拖再拖,旷日持久,严重挫伤乡镇干部小城镇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由于管理与监督不力,小城镇建设的随意性也是一些乡镇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另一方面,小城镇的管理队伍不健全,人手严重不足,手段缺乏,致使多数集镇的环境卫生、违章建筑以及交通和流动摊贩、镇容镇貌管理不到位,不少小城镇的脏乱差问题突出,既影响集镇形象,更制约着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三)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党中央对安徽加快发展的鼓励和要求,也是安庆提出的2010年的战略目标。城市化以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是确保“两个率先”的重要支撑。因此,在实施“两个率先”的过程中,城市化建设显得尤其重要。而目前决定着扬州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农村小城镇建设相对滞后,长此以往,势将成为制约我市城市化整体进程、影响“两个率先”目标顺利实现的直接瓶颈,亟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为加快推进我市的小城镇建设工作,我们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机制。

二、突出重点,科学规划,优先发展一批重点小城镇。

三、扬长避短,做强产业,尽快找准各自的功能定位。

四、多元投入,自主性、开发性建设并重,努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五、完善政策,积极扶持,切实为小城镇建设提供更好的保障。要研究制定鼓励和推进重点小城镇向小城市发展的扶持政策。

六、重视环境,加强管理,不断提升小城镇的城市化建设水平。

总之,要按小城市的标准,积极探索城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强小城镇的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我市农村的城市化水平。参考文献:

《安庆规划书》

安庆百度百科

下载小城镇发展调查报告(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城镇发展调查报告(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小城镇,特别是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小城镇,是农村区域性的经济、文化、政治、教育、贸易中心。它把广大的农村与大中城市连接起来,不仅带动了农村的发展,而且也有......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1 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

    小城镇现代化建设调查报告

    小城镇现代化建设调查报告 摘要:小城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建设好小城镇,对于加快城市 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现代化 意义重大。......

    小城镇发展模式

    城市近郊小城镇发展模式简析以宜昌黄花镇等小城镇为例摘要: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建设已得到长足发展。国内小城镇数目众多,发展空间充足,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农......

    小城镇发展问题浅析

    中国小城镇发展问题浅析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很重视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但近年来中国小城镇的发展不容乐观,小城镇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下降。本文从多方面着手,证明大......

    小城镇特色发展(最终定稿)

    小城镇特色化发展——2017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 论坛总结: ▲小城镇规划需要深刻体会和挖掘当地地域性特征,不管是文化的还是生态的。 ▲小城镇规划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