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研究论文(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10-29 13:5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研究论文》。

第一篇: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研究论文

一、关于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及其作用

(一)关于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

时代在飞速发展,我国的小城镇也在逐步进入新的时期。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中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伴随着其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人们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文明的同时,也在困扰于与自然环境的逐渐疏离。钢筋混凝土建筑正在日益使人们的精神感到越发的困惑、压抑和拘束。为了摆脱这种困扰,人们越来越向往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于是,小城镇的自然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愈加显现出来。所谓生态景观设计,指把景观设计延伸到生态的层次。广而言之,所有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并尽可能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可以称为生态设计。小城镇的自然生态景观主要是指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获得自身发展,以实现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与现代社会的动态发展保持统一。在进行生态景观设计时,有一条原则很重要,那就是对场地的尊重。最好的生态设计就像是在原来场地的基础上所形成,景观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本身就是场地原有机理的一种延续,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这是因为生态景观总是要在一定场地基础上开展进行,因此,在进行生态景观设计时更是非常注重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的密切联系,往往因地制宜,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景观设计具有三个典型特点,即尊重自然条件、维护大地景观格局、营造绿洲景观,再造自然。归纳上文所言可知,进行生态景观设计,正是为了达到人与自然的共生与和谐,实现一种和谐的生态观和自然观的最终建立。

(二)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的作用

在小城镇建设中,推进生态景观设计,对于小城镇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也是小城镇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小城镇建设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有利于提升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小城镇的生态景观设计规划中,以人为本是其设计的基础和原则。优秀的生态景观设计往往正体现了城市、乡村与小城镇三者的有机结合。在三者之间寻求一种最佳的协调,使理想化的“田园城镇”得以实现。这个目标实现以后,必将会为城镇居民提供一个优美的学习及生活空间,创造了积极健康的娱乐环境,满足了城镇居民的精神需求,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第二,突出了城镇地貌环境的独特韵味。设计师在进行小城镇自然景观的规划时,必定先分析其资源特点,在此基础上确定景观类型。在原有资源中,总是有一些历史遗留景观。对于这些,在设计时,不但要考虑到其同自然环境良好的协调,还会强化其原有气脉,以使生态效应得到更加良好科学的营造。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实现了对当地独特的民族、历史、宗教等文化品质的保存以及强化之外,小城镇独具韵味的文化特色更是得到了丰富的展露。

二、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的策略

如今,在小城镇的建设中,毋庸置疑,景观设计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景观的设计中,脱离城镇实际规模、自然条件等误区频频出现。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尽量地避免这些误区的出现,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以当地发展为基础,维护自然肌理大格局

我国的很多小城镇依山傍水,这样的格局对于城镇的生态设计来说,就犹如要照顾到果实与树木的关系。在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中,要刻意地维护大地肌体与山水格局之间的完整性与持续性,同时,一定要竭力维持整体格调,保证生态体系的正常发展。比如面对起伏转折的地形,填土挖方就要尽量避免。如果非得在这样的地形营造自然景观,首先要保持原貌,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辅以人工手法。举例而言,可利用在高坡上人造挺拔的树木产生视线焦点;为了形成合理的谷底,也可以在洼地种植草坪或者低矮花卉。如果遇到山崖或者坡、石等物的阻隔,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物品的自然特性,穿插叠加,错落有致,从而造就一种良好的递进关系。总之,要在加强风貌特征的同时使自然环境实现诗意盎然且节奏明快的自然环境。

(二)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元素

在对小城镇的生态景观规划中,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景观。人们常以山水寄托情感,小城镇中或山城相依,或依山筑城,在设计过程中,更要充分照顾到山水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统一。“你中有我,相偎相依”的格局是在营造小城镇的景观形象时应该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为了实现这种境界,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山与建筑间的空间关系。也可利用高差变化形成特色景观。比如在对城镇中水的利用时,不妨利用水的舒畅、婉约和开阔的感觉,加以充分利用。利用水这类自然条件塑造城镇形象,显示现代城镇的面貌。举例来说,水景在生态景观设计中经常被利用到,在利用水体借景或者造景时,水体同小城镇之间所成的关系就需要慎重考虑。比如水面大小往往决定着建筑的尺度,当然,反之亦然。总之,各地区的自然景观风格迥异,小城镇在生态景观设计中也应因地制宜地利用资源,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自然生态元素,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

(三)适当进行人工美化

在进行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时,要积极地传承城镇的历史文化。在城镇的肌理与骨架中,城镇发展和变迁的轨迹总会有所保留和体现,此类文化也积淀成为城镇的特色。一方面要注意传承这些特色文化,一方面也要进行适当地人工美化。为了实现特色文化和人工美化的和谐统一,在设计时,为了实现将自然背景与人工建筑统一成为一个整体的目标,就需要营造园林绿地,为城镇的整体景观建设增添灵气与秀气。其次,与大城市比起来,小城镇的交通流量与人口相对较少,所以,小城镇的城市广场就没有必要过多修建。再次,要延续城镇的历史遗迹和建筑风格。不同的地域,造就了有差异整体美观的城镇群体秩序。

三、总结

总之,小城镇的自然生态景观规划应该得到政府部门的充分重视。在小城镇的自然生态景观设计方面,政府应加大规划的投入力度。为了实现科学化的绿地景观规划体系,必要时还可以积极利用现代技术。为了推进生态景观设计工作的更好开展,要为当地景观规划提供一定的智力保证,拿出资金培养并引进专业的景观规划人才,为美化城镇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篇:小城镇生态调查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汀溪镇小城镇的发展与建设的成功经验和问题的调查。

一、实践目的开展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题的调查实践服务活动,调查有关海西小城镇的发展与建设局的成功经验和问题。在实践中了解小城镇的过去、现在,展望小城镇的未来,并结合专业特色,在实践中强化专业知识和技巧的运用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与服务意识。

二、实践内容

2010年7月20日至21日主要是上网找有关小城镇建设的资料、汀溪镇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汀溪镇的建设„„

2010年7月22日走访镇政府了解有关小城镇建设的已取得的成就、汀溪镇发展基础、汀溪镇目前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发展的有利机遇和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同时还和汀溪镇副团委书记座谈,从他那边得到了很多有效的统计数据和有说服力的文字信息。比如关于汀溪水库水资源生态保护区保护扶持方案

2010年7月23日至7月24日在镇上发“生态城镇建设调查报告”、走访了汀溪镇为数不多的几家相对有点规模的工厂

2010年7月25至7月31日这七天时间,我走访了汀溪镇大大小小的13个行政村:隘头、路下、褒美、古坑、西源、荏畲、顶村、堤内、半岭、前格、五峰、汪前、造水。在这半做社会实践半旅游的的七天里,我收获颇丰。了解了各个村特有的文化背景、所拥有的文化古迹还有各个村的特产等,比如:

代销日本的珠光瓷古窑址,朱熹遗迹文山石刻,明代抗倭古堡,畲族八卦古楼,龙眼、荔枝、柑桔、蜜柚等驰名海内外的果蔬遍植,褒美芋头、路下生姜、堤内茭白、汪前盐葱、造水生态玉米,让人难以忘怀。当然,在我到各个村也都会向村民宣传向居民们宣传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和理念,讲有关生态环保的知识,号召居民携起手来,共同构建和谐、文明的城镇,共享桃源生态。

2010年8月1日至8月2日这两天我呆在家里整理之前做到汀溪镇生态城镇建设调查问卷,做分析统计,这也是个大工程

2010年8月3日至8月5日根据所收集的的相关资料、调查问卷以及我的所见所闻写“汀溪镇生态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三、实践结果

(一)、汀溪镇概况

1、自然环境的概况: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北部,汀溪气候宜人、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带,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8.7%,水资源丰富。辖区内有厦门市最高峰云顶峰海拔1175米,有高山出平湖的汀溪水库。

2、社会经济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汀溪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 个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步,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扶贫攻艰工作进展顺利,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9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3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

4.77亿元;财政总收入4272万元,其中,镇本级财政收入1003万元,分别是2005年的3.2倍和2.9倍,年均增长分别为34%和30%。

3、历史文化概况:人文古迹:镇区西南的南洋寨、报恩寺、镇区东 北侧的宋代珠光瓷古窑址、邻近镇区的山美村古民居、五峰村的明清古堡、牌坊、褒美村的文山石刻、西源村的万寿山泉寺、李剑光烈士墓等文物古迹

(二)、城镇生态环境问题调查

1、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

2、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水污染,由于水库上游个体户猪养殖数量多,把猪的排泄物直接排到溪,这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垃圾污染,汀溪垃圾收集、清运、无害化处理体系还未建成,不少村民把垃圾随处倒,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

(三)、城镇生态社会问题调查

1、城镇居民生态满意度调查:城镇居民对生态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2、城镇生态文明程度调查:绝大部分的居民对生态城市的提法还不清楚,但是,环保意识普遍提高。

(四)、城镇建设现状与规划调查

1、经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结果显示,汀溪镇目前的布局,镇上的布局一般,而偏远的农村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势所限,布局零散。汀溪镇是水资源、生态公益林和基本农田“三大资源保护区”,被誉为厦门的“绿肺”,生态环境极优,森林

覆盖率为68.7%。

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以原省道205线、同南公路、上堤公路为三大交通主干线,成扇形向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延伸,连接全镇13个行政村,形成沟通同安、南安、安溪三县(区)较便捷的交通网络。行政村之间“村村通”道路已建设170公里,自然村之间道路施工建设已完成85%。镇域居民点的电力、电信、电视网络完成建设,山区村民饮用水和污水生态处理建设也全面启动。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跃上新台阶。

2、建设规划。到2015年镇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66平方公里,城市化率70%以上,绿地率35%以上,生活垃圾处理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90%以上,以生态型休闲度假、温泉疗养和特色观光的宜居生态旅游新城镇建成。

(五)、总结与建议

1、以生态的视角进行城镇规划与建设

(1)、要优化配置各项空间资源,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在乡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要强化基础设施和社会设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用地由传统集镇型想现代化城镇型 转变。小城镇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确定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标准,把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

(2)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护、传承。尽量保持小城镇原有宜人的格局、环境优美的山水风光及自然亲切的田园气息。

2、优化和挑战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数发展

小城镇在发展建设的同时,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保护并高效率利用自然资源与能源,建立优质、高产、高效、低能耗的可持续发展共、农业生态体系,积极扶持旅游、种植、养殖、手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无污染或低污染的产业,并使它们发展为农村、农业服务的各类第三产业。

3、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以环境建设为重点,提升小城镇的主题服务功能在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中,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加强小城镇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可以使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做到建设与环保同步进行,为小城镇建设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4、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建设,营造和谐城镇

生态真不是一个用自然绿色点缀而僵死的人居环境,而是关心人、陶人的“爱的器官”。文化是生态城镇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这种和谐仍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四、实践体会

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更是一个热血沸腾的暑假!我收获和很多,也颇有感慨:

1、我总自认为自己是一个热爱家乡的人,而事实上我并未真正地了

解我的家乡。通过这次暑期实践活动,我对家乡有更深入的了解,了解故乡的秀丽风光、人文风情、文化积淀„„看到了家乡的美好的发展前途,虽然我的家乡——汀溪镇现在很多方面还处于落后阶段,但有这些有利机遇:

1、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的政策支持,2、若干生态型二、三产业落户汀溪,盛之乡酒店将于今年8月全面运营、景田水文化产业一期将于明年达产、抽水蓄能电站基本确定落户汀溪,3、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步伐加快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我的家乡经济会腾飞,天会更蓝,水会更清澈,社会更和谐!在这次实践中哦更加了解我们汀溪这个小城镇的过去、现在,展望小城镇的未来,并结合专业特色,在实践中强化专业知识和技巧的运用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与服务意识。

2、从这次社会社会实践我学会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这次社会实践的开始阶段,我就面临了不少困难,觉得很烦躁,甚至想过放弃。后来还是硬着头皮,顶着烈日完成了社会实践,这让我感到了克服困难、冲破阻碍成就感,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成功和失败有时候只是一念之间。成功有时候是要放弃的时候,咬咬牙,多坚持一步,就成功了。

第三篇:小城镇论文:小城镇 土地 集约利用 研究

小城镇论文: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中文摘要】本文主要从托克托县的土地利用现状出发,通过对托克托县土地利用现状的研究,分析得出托克托县在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依据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托克托县的实际情况建立托克托县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通过特尔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在对各种文献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全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托克托县相类似地区的平均水平作为分析依据,并通过专家咨询等方式最终确定托克托县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标准。在对托克托县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之后,得出托克托县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结论:托克托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值为0.968,土地投入指数:0.208;土地利用指数:0.261;土地产出提数:0.344;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0.155;参照评价标准评比,说明托克托县城镇土地利用处于非集约利用状态。这表明托克托县在小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建设用地需求量是很大的,土地呈过度利用的状态,这对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和全县耕地保护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也表明城镇建设中的绿地数量是不够的,城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力度也不够大,在今后的城镇建设过中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由此可知,托克托县的土地集约利用形式很严峻。最后,在...【英文摘要】This article mainly starts from the land utilization present situation of Tuoketuo County, analyses and finds the matters in land utilization of Tuoketuo County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land utilization status.Bases on this, establishes the index system of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evaluation of Tuoketuo county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condition of Tuoketuo county and the principle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ex system of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evaluation.And finally determines the weights of all...【关键词】小城镇 土地 集约利用 研究

【英文关键词】small town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research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

【目录】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4-5ABSTRACT5-6

中文摘要

1.1 选题1.2.1 国外研1.2.3 研究1.3.1 研究思

第1章 绪论9-18

10-1512-1515-18的背景9-10究动态10-12现状评述15路1516-1818-

21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2.2 国内研究动态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3.2 研究方法15-161.3.3 技术路线

2.1 自然条件第3章 托克托县土地第2章 托克托县概况18-232.2 社会经济条件21-23利用现状分析23-3023-2823-2

43.1 托克托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3.1.1 托克托县土地利用总体结构分析3.1.2 托克托县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24-2626-283.1.3 托克托县建设用地与人口关系分析3.2 托克托县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28-30

4.1 评价思路

4.3 土第4章 托克托县土地集约利用评价30-36304.2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选取原则30-32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选取32-34考标准值34

4.4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参

4.6 托克托县土地集

4.5 评价方法34-35约利用评价结果及分析35-36的建议和措施36-45土地资源配置36-37

第5章 托克托县土地集约利用

一、科学合理的进行城镇规划编制,优化

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发展

三、完善土地收储制度,加强

四、积极推进城镇土地整

五、减缓城镇外延式扩展

六、增加城镇绿化用地面积,七、合理推进土地利用布局,实现土和优化城镇土地存量市场37-39政府对土地二级市场的干预39-40理,切实增加建设用地供给量40-41速度,实现城镇立体式发展4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地聚集效益42-4343-44展望45-47考文献47-5151-52致谢

42八、采取技术手段,有效加强土地利用监管

44-4

5第6章 结论与

九、强化集约用地的理念

6.1 结论45-46

6.2 展望46-47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52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

一、引言

自上世纪大力发展工业以来,全球的生态环境开始逐步恶化。目前,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已成难以回避的问题,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人类高度关注的一项重大战略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改革的三十年里,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环境污染、自然资源过度开发、资源短缺等困难,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同时布置了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生态文明是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文明的形态,是人与社会文明 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发展现实和发展要求的客观反映【1】。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资源、环境和生态等因素对今后十几年、几十年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我国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来说,只有建设生态文明才是今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出路。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完整科学理论体系。其核心价值观是对人类社会前途命运的终极关怀,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亦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立场和价值取向的必然归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结论。

早在19世纪环境问题初露端倪时,马克思、恩格斯已敏锐的感到来自生态环境的威胁,并表达了生态文明的思想。马克思与恩格斯当年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但却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同时还提出要通过实践活动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简言之,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观点是:人与自然的统一,相互依存,人与自然必须和谐,而且能够和谐。

马克思、恩格斯坚决反对对自然采取敌对的态度,人类在支配自然的同时必须服从自然界发展规律,按客观的规律办事。自然界对人的制约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忽视。否则,就会导致对自然界的破坏,最终人类只能自食苦果,社会的发展将被限制甚至阻断。恩格斯曾明确的说过:“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2】的”。马、恩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的前瞻性是人类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应对当前的生态问题,仍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是党中央站在新的时代高度,纵观国际国内形势,根据我国国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应对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生态文明,而是在马、恩生态文明的思想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有三个主要观点: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价值观——自然观、和谐观与发展观;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三是中国共产党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思想上的成熟。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共产党思想和我国古代文化结合的共同产物。从可持续发展、两型社会构建,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到十七大首次提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之一,再到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等理论形成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形成、丰富并不断发展的过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关键在于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 模式,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要前提。此前我国在经济上奉行的是“唯GDP论”,“唯GDP论”时期多采用粗犷式经济发展方式,这对生态文明是极具破坏性的。以“绿色GDP”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核算与评估指标,全面推行实施“绿色GDP核算”成为新经济发展模式,是彻底转变上述不合理的发展观、政绩观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需要“顶层设计、中层落实、基础行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研究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治自觉。高度的政治自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制度建设。用完善的制度激励、引导社会各类主体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之中,要依法制定更加严格的有关标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适应我国具体国情的能效与环保标识认证制度,从而有力地推进与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培育全社会生态文化,培育生态文化的目的,就是要确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环境保护优先”,形成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

1、对消费者而言

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大众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向可持续消费转变。只有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生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格局,才能真正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才有可能逐渐扭转极为严峻的生态环境现状,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水青山。

2、对生产而言

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化工企业的生产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形成“低消耗、少污染、可循环”的生态化生产方式。产业生态化是生产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建立可循环的“产业生态系统”,可以把产业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最低的程度。

3、对产业结构而言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应加紧产业结构的升级,由轻纺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上升到以重化学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经济结构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的经济结构、以低附加价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高附加价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同时,将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升级。这是经济新常态的必然发展路线,也是生态文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可行方向【4】。

4、对政府而言

生态文明是不可能自发形成的,其形成需要一个强制力量的推动。我国幅员辽阔,国土空间多样,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政府的大力推动才可完成,即依托我国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以政府为主导,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各个地区落实。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地顺应世界生态文明运动潮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的结果。只有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生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格局,才能真正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才有可能逐渐扭转极为严峻的生态环境现状,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水青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充分保证。

参考文献

[1]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201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384页 [3]潘文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2015 [4]黄勤: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展,2015

第五篇:国内外小城镇研究

小城镇生态规划研究进展分析

在从乡村性的社区变成多种产业并存,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

[1]。而我国的城乡居民点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建制镇——集镇——中心村——自然村组成,并可分为两大类:乡村型居民点和城镇型居民点[2]。按此理解,小城镇作为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居民点,是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交融点,在形态学上兼具城乡居民点的某些特征。2.小城镇生态规划 小城镇生态规划是以城市生态学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城镇经济、环境、社会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在基于城镇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上,以合理利用资源、维护城镇生态供需平衡、防范生态风险、实现生态补偿、促进经济—环境—社会复合系统协调高效发展为目标而进行的宏观控制性规划[3][4][5]。其目的是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2.1 国外小城镇规划特点及建设情况 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掀起的“反城市化”浪潮将小城镇生态规划推向前沿。小城镇由于优美的环境和开敞的空间,成为人们向往的新天堂。但由于各国具体情况不同,其规划也各有特点。美国的小城镇一般都制订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一般是依据联邦和州的有关法律规定和本城镇的区位特点及产业特色制定的,并与州、县的地区性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则相衔接,注重规划的综合性、长远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都是分区分块规划建设的,并与交通规划相结合,从而使市区的建设规划具有协调性和功能分区,也使得土地开发利用规划具有整体性、长远性、合理性。在小城镇的交通、通讯、排污等公共设施建设上,政府坚持长远性原则,避免重复建设。此外,小城镇的规划具有法律约束性和权威性,任何公司、个人都必须服从,谁都无权随意更改规划或不遵守规划,否则要受法律制裁[6]。在小城镇的规划中,大多数还使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提供咨询、研究、监控等各种服务。加拿大的小城镇规划则侧重于城镇居民关注的具体问题的解决(见表2.1)。规划者根据这些问题在随后的规划中列出解决办法[7]。表2.1加拿大小城镇规划中着重解决的问题 规划项目 具体内容 市政设施 给排水系统的提供 土地利用 工业用地缺乏,现状土地利用比较,大面积的不适宜开发用地 交通建设 铁道路口安全性较差,小城镇距离区域性高速公路较远 城镇景观 由于长期忽视而造成城镇景观较差 英国的小城镇规划有以下几个特点[8]: ①注重住宅问题、就业问题和城市建设资金的来源问题;②对环境的重视,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历史环境,讲究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与平衡;③注重与各个方面的协调,如与全国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协调,与地区区域规划的协调,与本郡议会议员的协调,与郡的结构规划协调,与政府官员的协调,与政府各部门的协调,与各种专业规划的协调,与民众、开发商的协调等等。德国的小城镇一般制定中长期规划,规划期一般为15年,生态观贯穿城镇建设的始终[9]:①尊重历史和传统,新旧区的规划建设一般采用当地传统的样式,使整个城镇充分体现其原有的城市格局和空间形态;②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在满足各种需要、保证城市生态与环境平衡的情况下,合理利用每寸土地;③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观念贯穿规划建设的始终、以保障德国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的平衡:如任何项目的规划建设都要保证绿地在总量上不减少,绝不允许没经处理的污水排放等等;④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方面,有较高的要求;⑤重视公众广泛参与:德国各市、镇政府制定本市、镇的发展规划,都会向本市、镇的居民发送规划宣传稿征求意见。虽然以上几个国家的小城镇规划中都没有明确提出生态规划的概念,但从其特点及建设模式来看,还是反映了生态规划思想。综上所述,国外的小城镇的生态规划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注重公众与政府机构的共同参与;②强调生态规划方法的地区差异性;③一般通过实际工程推动规划进行,具有可操作性;④规划注重与各方面的协调,并具备法律效应。在小城镇生态建设方面,国外采用了适合当地的生态规划方法,如位于太平洋海岸的Bahiade Caraquez 是一个人口不到5万人的小城镇,该城采用了与当地自然系统紧密结合的生态规划方法,并通过几个具体工程来实施:①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②绿化上采用当地品种的草、树木进行护坡以达到雨季防洪目的;③使用可循环材料建造一所公园;④通过宣传册对当地居民、学校和学生进行环境教育;⑤可再生能源计划等等。英国早期的生态小城镇建设实际上称之为“花园城市”,主要是受霍华德思想的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有四个[8]:格拉斯格附近的纽兰纳克(NEW LANNARK),利兹附近的索太利(SALTAILE),伯明翰附近的鲍尼利(BOURNILLE),利物浦附近的阳光城(SUNLIGHT)。这四个花园城市的共同特点都是依托一个工厂或企业,严格按照规划建立起来的。尤其是阳光城,各项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齐全,她的建立和发展对霍华德的花园城市思想的形成影响极大,自此以后,在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都有类似的花园城市出现。德国是一个城镇化水平很高的国家,二战后,大力推进小城镇和落后地区的开发建设,提出“多核分散型空间”理论作为空间构造的一种模式,取得极大的成功。1965年,1—2万人的小城镇只有351座,到1985年已经发展到652座;2—5万人的小城镇,1965年为190座,1985年有347座。城市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向心结构模式,而小城镇则成为城市居民和产业扩散的理想场所。如只有2万人口的小镇姆斯特,巧妙利用了近旁的森林、墓地、建设了商业街,大量使用天然石块,色彩朴素,与大自然和谐一体,市民在购物、娱乐的同时,还可以到鲜花盛开的草地或森林中去散步。纵观世界各国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历程,虽然规划理论和规划方法不同,但最终都认同并遵循一个发展趋势,那就是:小城镇发展建设必须“规范化”;“小城镇发展建设必须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并以科技为支撑;小城镇建设还必须遵循“合理布局”、“功能完善”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原则。另外,国外许多国家在小城镇规划中,强调保持小城镇原有特色,建筑物的布局、外型尽可能保持古朴的、为居民所熟悉的传统风格,充分反映历史的延续性。在规划的具体实施上,强调规划的可操作性,并与本地历史、地理环境充分融合。2.2 国内研究进展情况 早在80年代中期,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就写出了《小城镇——大问题》等有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文章,并提出了对小城镇“类别、层次、兴衰、分布、发展”的十字研究题目。从此我国学者对小城镇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涉及到了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经济学、社会学等。19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对小城镇的生态规划研究主要综述如下: 袁中金[10]等(2002)在《小城镇生态规划》一书中,介绍了城镇生态规划的产生与发展、城镇生态规划的基本理论,指出发展中小城镇的生态困境,从小城镇人口与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小城镇园林绿地规划、水系统规划、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区域生态规划及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管理角度阐述了小城镇生态规划的内容。理论研究方面,王勇[11]将城镇看作复合生态系统,并把作为生态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生态

位理论引入小城镇发展中,将小城镇比拟成生态元,将城镇在城镇体系及其区域中所处的位置和角色比拟为城镇的生态位,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生态规划理念上,焦胜[12](2003)分析了小城镇生态规划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及产生原因,在考虑不确定性影响下的小城镇生态规划中,提出“弹性”规划的构想,将小城镇生态规划目标和小城镇生态规划方案不确定化,同时把握“弹性”规划的范围以及时空性原则,为小城镇生态规划提供了新思路。李迪华[13](2002)提出可以将小城镇规划直接做成生态规划,而不是在城镇规划外另开炉灶进行生态规划,或者在规划中提出以生态学为指导思想,在规划评审过程中请生态学者参加。在规划方法上,唐秀丽[14](2002)等提出将景观学理论应用于小城镇规划,立足于生态、文化、特色三位一体的原则,以生态为导向,以人本为目的,以特色为目标,从基质类景观要素(包括标志性景观区、历史性景观区、功能性景观区)、廊道类景观要素(生态景观轴、人工景观轴)和镶嵌类景观要素(绿化系统、广场、节点建筑)出发进行小城镇规划。在城镇发展模式方面,蒲俊杰[15](2003)等提出了园林式小城镇的模式。龙小华等[16](2003)则从城镇规划理念出发进行小城镇规划的思考,认为应构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小城镇。周百灵[17](2003)从城乡一体化发展、走集约化城市发展道路、规划设计上要结合自然三个方面出发来建设生态城镇。空间布局上,王敬华[18](2000)提出小城镇布局形态应充分考虑环境容量,控制乡镇企业布局与数量,避免环境容量超负荷;在土地适宜度及承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土地利用的功能和布局。钱文荣等[19](2003)以浙江海宁市为例,认为在城市化过程中把一定区域内的所有城乡资源作为一个统一的生态经济系统,提出了生产要素要向市区集中,人口向中心镇集中,逐步构建一个“工作在市区,生活在小城镇”的格局。王冬[20](2000)提出在土地利用上应更加聚集和集中,以使城镇空间环境更为紧凑合理;尊重当地城镇原有的空间结构体系和城镇肌理,形成多样化与特色化的空间模式;在总体布局及规划中,应考虑为将来留有足够的弹性空间和预留用地。在生态功能分区上,王冬[20](2000)提出要注意绿色产、农业、旅游业等在布局上的功能分区。王敬华[21]等(2002)通过分析河北省鹿泉市大河镇自然本底状况、土地利用、绿化状况、环境污染等基本情况和产业结构,依据生态功能分区原则, 对大河镇镇域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并指出生态功能分区是进行小城镇生态规划的基础。在城镇人居环境上,王冬[20](2000)在对云南小城镇分类的基础上,阐述了云南小城镇人居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云南小城镇人居环境发展进程的特征及发展取向:要重视镇区内部的环境质量与绿化建设,如增加绿色廊道和绿色板块;要重视产业污染及生活污染的治理与循环利用;重视传统文化及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延续;建构人际之间和谐文明的社会关系等等。指标体系方面,王如松[22](1991)提出了生态县的指标体系。周静海[23](2001)等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小城镇的经济、社会、科技、人口、资源、环境、综合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出发,研究了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环保局于2003年5月颁布的《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个方面规定了36项建设指标。这些指标为促进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健康、高效发展以及为制定我国小城镇中县城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了指标依据。在小城镇生态规划实践方面,1985年,黄光宇等在四川万源官渡山区集镇综合示范试点规划与设计中应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在生态退化、废弃的破碎荒坡地上,通过自建公助和自建自助的方式规划建设贫困山区小集镇[4]。近年来,苏南一些小城镇也在进行生态规划,2003年6月,吴江市七都镇“苏南水乡高科技工业生态型小城镇建设示范”项目通过了国家科技部、建设部联合专家组的评审。而在未来2至3年时间内,七都镇计划投资1.8亿元用于该项目建设,为苏南地区小城镇发展探索新的模式。重庆市璧山县环保局提出了创建生态小城镇的对策 :一是大手笔规划生态城镇,规划要有整体性、超前性、连续性;二是合理化发展区域产业,要突出生态特色,突出规模化,突出生态化;三是高起点打造人居环境,讲究实用性、观赏性、舒适性;四是高品位营造人文环境,优化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五是全方位建设生态环境,切实维护生态平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保护等林业生态工程,共同创建生态型园林式小城镇。绍兴市新昌县(2004)从重点建设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县城、生态村镇、污染防治和生态文化八大领域进行了生态县的建设规划。3.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将来的发展方向 从所查阅的文献来看,针对小城镇生态规划,国内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详述如下: ①小城镇作为一个小尺度的生态系统,与大城市相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在生态规划中针对二者的不同如何进行有重点的规划,在目前所查阅文献中,对此方面尚未涉及。②小城镇与乡村紧密相连,人口由乡村流向小城镇,促进了小城镇的城镇化发展,同时乡村又为小城镇提供了发展腹地:提供粮食等物质资料,同时消纳城镇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废弃物等。在小城镇生态规划中如何体现乡村的作用,如何促进城乡统一协调发展,也是目前生态规划研究中所欠缺的。③小城镇是一个由经济、社会、自然组成的子系统。其中自然子系统构成了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系统,维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生态支持系统供给之间的基本平衡是小城镇可持续的发展的关键。如何辨识、定性、定量地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发现小城镇生态系统平衡与否的基本前提,此方面目前还没有进行针对小城镇的研究。④随着对小城镇发展中带来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目前对于小城镇生态问题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相当的成效,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规划方法建立高效、和谐的城镇生态关系是急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⑤城市生态规划中应该就哪些方面进行重点编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小城镇而言,其生态规划也刚刚开始,如何根据小城镇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哪些内容又是生态规划所要求的基本编制内容,是编制规划中应该进一步考虑的问题。⑥鉴于小城镇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将来势必有更多的人口拥入小城镇,从而造成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那么是任其自由发展,像大城市那样“摊大饼式”的蔓延下去,引发一系列问题,还是借鉴目前大城市中由于“蔓延”发展存在问题、教训,合理控制小城镇的发展规模,这也是小城镇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⑧国外的小城镇规划注重公众的参与,并强调规划的可实施性。国内的小城镇聚居人口多为当地人,在多年的生活中已经具备当地建筑 文化、历史风貌,在规划中,如何体现原居民的意愿,如何体现这种风貌,也是将来研究的重要方向。总体而言,小城镇生态规划研究在我国还才开始,仍有很多值得融合、提升的空间,值得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 王雨村.小城镇总体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 叶堂林著.小城镇建设的规划与

管理.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 沈清基编著.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4] 黄光宇,陈勇著.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 黄肇义,杨东援.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城市规划,2001,25(1):59~66 [6] 刘光卫.当代美国小城镇特征及对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启示.城市开发,1999(11)[7] 薛德升等.加拿大小城镇规划:内容、方法与管理构架.国外城市规划,2004(1):21~23 [8] 佚名.英国小城镇的发展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小城镇建设,2004(2):69~71 [9] 郭新天.德国城市规划和小城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小城镇建设,2001(6):74~76 [10] 袁中金等编著.小城镇生态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1] 王勇等.生态位理论及其在小城镇发展中的应用.城市问题,2002(6):13~16 [12] 焦胜.小城镇生态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6):43~45 [13] 李迪华等.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生态学途径.小城镇建设,2002(6)[14] 唐秀丽等.生态 特色 人本—小城镇景观规划三位一体论.小城镇建设,2002

(12):38-39 [15] 蒲俊杰.构建园林式小城镇探秘.小城镇建设,2003(11):76~77 [16] 龙小华.强化“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以江西省永新县城为例.小城镇建设,2003(10)[17] 周百灵.小城镇发展模式的设想.长江建设,2003(5):43~44 [18] 王敬华等.小城镇布局形态与生态建设初探.小城镇建设,2000.12 [19] 钱文荣.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资源系统配置—浙江省海宁市实证研究.浙江学刊,2003(4)[20] 王东.云南小城镇人居环境的发展模式探析.新建筑,2000(5):4~6 [21] 王敬华等.小城镇镇域生态功能分区规划浅析—以鹿泉市大河镇为例.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10):122~125 [22] 王如松,贾敬业等.生态县的科学内涵及其指标体系.生态学报,1991(2)[23] 周静海.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0):265~267 作者地址及联系方式: 张留霞,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汉口路151号 200002 Email:

liuxia_zhang@ecadi.com 电话: 63217420-7462 ***

下载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研究论文(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研究论文(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城镇发展研究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课 程 论 文 题目:姓名:班级:学号: 小城镇建设发展研究 朱娟 经济管理 2013年6月9日 小城镇发展研究 电大经济管理班 朱娟 摘要: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

    景观设计初步论文

    营人和之景,观世界之恒 ———关于景观专业的思索 从学两年之久,起初对于景观建筑学并不得知,而来到这个专业学习也纯属意料之外。但是通过这个课程的数节介绍后,第一次了解到自......

    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毕业论文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普洱思茅河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指导教师:*** 艺术学院 摘 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所......

    《小城镇建设》论文

    《小城镇建设》论文范文 题目:关于小城镇建设及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考 分校(站、点): 学生姓名: 学号: 课程名称:《小城镇建设》 完稿日期:年 月 关于小城镇建设及公共财政体制改......

    小城镇建设论文

    新时期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

    小城镇建设论文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论文题目:加强小城镇建设 协调城乡发展步伐姓名:李 晓 婷 学号:12*** 专业:农村行政管理 学校:青龙电大分校完稿日期:2012年11月加强小城镇建设 协调......

    小城镇建设论文

    小城镇建设论文 内容摘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农村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

    小城镇建设论文

    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协调城乡发展步伐【摘要】:协调城乡是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而当前小城镇建设与管理面临诸多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