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生态优先的小城镇总体规划
基于生态优先的小城镇总体规划
摘要:利用GIS技术进行叠加,确定该区域土地生态敏感性分为三级,分别为极度敏感区、重度敏感区和中度敏感区,并将生态保护理念贯穿整个总体规划过程,在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环境卫生等方面提出有力的规划措施。
关键词:生态,小城镇,总体规划
Abstract: by using GIS technique are united, and determine the area land ecological sensitivity is divided into level 3, were extremely MinGanOu, severe MinGanOu and moderate MinGanOu,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ncept throughout the overall planning process, land us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make a strong planning measures.Keywords: ecological, small towns, overall planning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和城市建设区面积增加,生态环境的恶化在很多城市日益严重。如何有效地减小人类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协同演进,是各地区共同面临的课题。本文试图以沈阳市白清寨乡总体规划项目为例,探索通过规划手段,促进生态保护区周边小城镇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一、项目介绍
沈阳白清寨乡地处沈阳市东南部苏家屯区。南与本溪市张其寨乡接壤,东与抚顺市海浪寨乡毗邻,是沈阳市城镇发展的重要区域。该乡四面环山,自然景观秀美、是市级自然保护区。地区人文景观丰富,在娱乐休闲、度假疗养等方面拥有众多资源。
近年来,白清寨乡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适时把握机遇,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生态环境保护不力、建设用地缺乏拓展空间、旅游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村屯环境差等。
本文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细致梳理小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与问题,预测人口与用地发展规模,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提出科学系统的总体规划策略,推动地区整体协调发展。
二、区域生态环境评价
1、自然保护区概况
白清寨市级自然保护区包含白清寨村、太平山村、邓家沟村、和顺堡村、康家山村、营盘村、康宁营村等村屯,总面积4266.7公顷。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个功能区。
保护区气候相对湿润,年积温较高,物种资源丰富,区内的森林植被在整个沈阳市的森林生态环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自然保护区环境敏感性分析
依据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综合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地理空间分区,利用GIS技术进行叠加,得出的土地生态功能综合分区,确定白清寨乡土地生态敏感性分为三级,分别为极度敏感区、重度敏感区和中度敏感区。极度敏感区分布在乡域北部和东部山体和森林集中区域,约占乡域总面积的二分之一,重度敏感区主要集中在乡域南部康家山周围,中度敏感区位于区域中部现状镇区及周边。
三、基于生态导向的总体规划
1、技术支撑――基于GIS技术的模拟分析
地形条件是城市用地条件分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山地地区更为重要。不同的地形条件对其规划布局,道路走向、线形,各种工程的建设,以及建筑的组合布置,城市的轮廓、形态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白清寨乡为半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地势变化明显,海拔相差60米。
该项目规划运用GIS技术主要有以下三个目的:
(1)通过GIS的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减少建设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通过GIS地形及坡度等分析,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布置建设项目,减小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
(3)通过景观点视觉敏感度分析,控制高敏感区的土地开发和建筑物的建设密度,确定观景点、主景观节点和自然景点。
规划利用GIS技术建立了地形、高程、坡度、坡向、建设用地评价、景观点视觉敏感度等真实直观的分析模型,为土地利用、道路规划、建筑密度与高度控制、景源选择、观景点选择、景观视廊控制等规划内容提供充分的判断依据。
2、总体规划――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规划在综合考虑区位、环境、生态承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产业发展与用布局。
1.1土地利用规划
白清寨乡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镇区,村庄沿北沙河、沈抚线、白康线公路呈带状分布。农村居民点规模较小,分布零散,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较大,土地利用效益偏低。
规划统筹考虑镇区和乡域内的发展现状、产业特色,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调整村屯宅基地与城镇建设用地比例关系,降低现状农民人均建设用地数量,最大程度减小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合村并点等措施,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形成结构合理,利用高效、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规划形成“一个镇区、二个组团、三个中心村”的功能布局结构。
“一个镇区”:是白清寨镇区。集中发展商贸、旅游、文化、居住等服务功能,强化对全乡和周边乡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二个组团”:考虑到作为旅游小镇,该区域的旅游开发和房地产开发需求日益明显,规划结合现状发展条件和建设条件,规划以邓家沟为核心的文化、旅游组团和后小峪度假、居住组团。
“三个中心村”:合并北部邓家沟、顺山子、窝棚沟等村屯至太平山中心村;二是合并南部营盘、尹家沟、蔡家村、迷子沟村至康家山中心村;三是合并沈丹高速公路以西的胡家沟、姚家沟两村屯至台沟中心村。撤并村庄后形成三个中心村,有效地节约了用地。
1.2产业发展引导
白清寨乡产业结构呈现三、一、二的旅游小城镇发展模式。第一产业仍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第二产业主要为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金属加工等;第三产业主要为旅游业及与其相关的商业服务业。
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为“把握资源优势、突出生态特色”。
(1)第一产业
在保持目前种植业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经济作物和新技术现代化的主体地位,提高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形成几个高效农业经济区,将农业发展和生态、观光旅游等新型服务业结合起来。
(2)第二产业
产业发展要严格符合建设生态乡镇的目标,严格限制水泥制品、铸造、化工等污染严重,高耗能的产业。空间上应采取集中布置,避免到处开花。
第二产业加强与种植业和旅游服务业的联系。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中药制药等产业。结合旅游业发展旅游服务产品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地区居民就业。
(3)第三产业
依托优越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规划细致梳理了该地区的各类旅游资源。在确立开发定位、项目选择、项目规划等方面,均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自然山水景观格局,形成 “一核三区”空间布局结构。“一核”:即白清寨乡镇区综合服务核心;“三区”:分别是北部的自然休闲片区;中部的冒险运动片区;南部的情趣休闲片区。
1.3环境卫生规划
随着白清寨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排放日益增多,对环境影响较严重,而环卫设施建设确很薄弱。为提高全乡环境质量,减少城乡建设和人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立了的镇区、景区、生活组团、村庄全覆盖的环境卫生规划。
镇区设置垃圾转运站,收集、转运镇区及全镇的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各村庄均设置垃圾收集点。实现垃圾的“户集、村收、乡运、区处理 ”一体化的垃圾处理系统,并要求做好垃圾分类和处理再利用。
景区、景点规划相应的垃圾收集点的安置和管理,同时要求加大对当地村民及游客的宣传力度,建立日垃圾清理制度,保障景区、景点的环境卫生。
结语
生态空间的构建决定了白清寨乡的功能和空间组织模式。本文一方面保障土地的集约利用,使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另一方面通过生态网络有机组织城市功能,保障布局空间和生态空间的连续和互补,实现区域整体效应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闵婕,基于生态导向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组织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04期
2、茹葳、程炜,大都市周围的“生态城镇”设计――以常州市遥观镇总体规划为例.《城市规划》2005年第29卷第5期
第二篇:小城镇生态调查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汀溪镇小城镇的发展与建设的成功经验和问题的调查。
一、实践目的开展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题的调查实践服务活动,调查有关海西小城镇的发展与建设局的成功经验和问题。在实践中了解小城镇的过去、现在,展望小城镇的未来,并结合专业特色,在实践中强化专业知识和技巧的运用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与服务意识。
二、实践内容
2010年7月20日至21日主要是上网找有关小城镇建设的资料、汀溪镇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汀溪镇的建设„„
2010年7月22日走访镇政府了解有关小城镇建设的已取得的成就、汀溪镇发展基础、汀溪镇目前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发展的有利机遇和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同时还和汀溪镇副团委书记座谈,从他那边得到了很多有效的统计数据和有说服力的文字信息。比如关于汀溪水库水资源生态保护区保护扶持方案
2010年7月23日至7月24日在镇上发“生态城镇建设调查报告”、走访了汀溪镇为数不多的几家相对有点规模的工厂
2010年7月25至7月31日这七天时间,我走访了汀溪镇大大小小的13个行政村:隘头、路下、褒美、古坑、西源、荏畲、顶村、堤内、半岭、前格、五峰、汪前、造水。在这半做社会实践半旅游的的七天里,我收获颇丰。了解了各个村特有的文化背景、所拥有的文化古迹还有各个村的特产等,比如:
代销日本的珠光瓷古窑址,朱熹遗迹文山石刻,明代抗倭古堡,畲族八卦古楼,龙眼、荔枝、柑桔、蜜柚等驰名海内外的果蔬遍植,褒美芋头、路下生姜、堤内茭白、汪前盐葱、造水生态玉米,让人难以忘怀。当然,在我到各个村也都会向村民宣传向居民们宣传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和理念,讲有关生态环保的知识,号召居民携起手来,共同构建和谐、文明的城镇,共享桃源生态。
2010年8月1日至8月2日这两天我呆在家里整理之前做到汀溪镇生态城镇建设调查问卷,做分析统计,这也是个大工程
2010年8月3日至8月5日根据所收集的的相关资料、调查问卷以及我的所见所闻写“汀溪镇生态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三、实践结果
(一)、汀溪镇概况
1、自然环境的概况: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北部,汀溪气候宜人、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带,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8.7%,水资源丰富。辖区内有厦门市最高峰云顶峰海拔1175米,有高山出平湖的汀溪水库。
2、社会经济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汀溪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 个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步,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扶贫攻艰工作进展顺利,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9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3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
4.77亿元;财政总收入4272万元,其中,镇本级财政收入1003万元,分别是2005年的3.2倍和2.9倍,年均增长分别为34%和30%。
3、历史文化概况:人文古迹:镇区西南的南洋寨、报恩寺、镇区东 北侧的宋代珠光瓷古窑址、邻近镇区的山美村古民居、五峰村的明清古堡、牌坊、褒美村的文山石刻、西源村的万寿山泉寺、李剑光烈士墓等文物古迹
(二)、城镇生态环境问题调查
1、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
2、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水污染,由于水库上游个体户猪养殖数量多,把猪的排泄物直接排到溪,这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垃圾污染,汀溪垃圾收集、清运、无害化处理体系还未建成,不少村民把垃圾随处倒,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
(三)、城镇生态社会问题调查
1、城镇居民生态满意度调查:城镇居民对生态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2、城镇生态文明程度调查:绝大部分的居民对生态城市的提法还不清楚,但是,环保意识普遍提高。
(四)、城镇建设现状与规划调查
1、经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结果显示,汀溪镇目前的布局,镇上的布局一般,而偏远的农村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势所限,布局零散。汀溪镇是水资源、生态公益林和基本农田“三大资源保护区”,被誉为厦门的“绿肺”,生态环境极优,森林
覆盖率为68.7%。
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以原省道205线、同南公路、上堤公路为三大交通主干线,成扇形向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延伸,连接全镇13个行政村,形成沟通同安、南安、安溪三县(区)较便捷的交通网络。行政村之间“村村通”道路已建设170公里,自然村之间道路施工建设已完成85%。镇域居民点的电力、电信、电视网络完成建设,山区村民饮用水和污水生态处理建设也全面启动。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跃上新台阶。
2、建设规划。到2015年镇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66平方公里,城市化率70%以上,绿地率35%以上,生活垃圾处理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90%以上,以生态型休闲度假、温泉疗养和特色观光的宜居生态旅游新城镇建成。
(五)、总结与建议
1、以生态的视角进行城镇规划与建设
(1)、要优化配置各项空间资源,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在乡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要强化基础设施和社会设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用地由传统集镇型想现代化城镇型 转变。小城镇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确定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标准,把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
(2)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护、传承。尽量保持小城镇原有宜人的格局、环境优美的山水风光及自然亲切的田园气息。
2、优化和挑战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数发展
小城镇在发展建设的同时,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保护并高效率利用自然资源与能源,建立优质、高产、高效、低能耗的可持续发展共、农业生态体系,积极扶持旅游、种植、养殖、手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无污染或低污染的产业,并使它们发展为农村、农业服务的各类第三产业。
3、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以环境建设为重点,提升小城镇的主题服务功能在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中,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加强小城镇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可以使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做到建设与环保同步进行,为小城镇建设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4、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建设,营造和谐城镇
生态真不是一个用自然绿色点缀而僵死的人居环境,而是关心人、陶人的“爱的器官”。文化是生态城镇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这种和谐仍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四、实践体会
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更是一个热血沸腾的暑假!我收获和很多,也颇有感慨:
1、我总自认为自己是一个热爱家乡的人,而事实上我并未真正地了
解我的家乡。通过这次暑期实践活动,我对家乡有更深入的了解,了解故乡的秀丽风光、人文风情、文化积淀„„看到了家乡的美好的发展前途,虽然我的家乡——汀溪镇现在很多方面还处于落后阶段,但有这些有利机遇:
1、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的政策支持,2、若干生态型二、三产业落户汀溪,盛之乡酒店将于今年8月全面运营、景田水文化产业一期将于明年达产、抽水蓄能电站基本确定落户汀溪,3、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步伐加快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我的家乡经济会腾飞,天会更蓝,水会更清澈,社会更和谐!在这次实践中哦更加了解我们汀溪这个小城镇的过去、现在,展望小城镇的未来,并结合专业特色,在实践中强化专业知识和技巧的运用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与服务意识。
2、从这次社会社会实践我学会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这次社会实践的开始阶段,我就面临了不少困难,觉得很烦躁,甚至想过放弃。后来还是硬着头皮,顶着烈日完成了社会实践,这让我感到了克服困难、冲破阻碍成就感,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成功和失败有时候只是一念之间。成功有时候是要放弃的时候,咬咬牙,多坚持一步,就成功了。
第三篇: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项目负责人:
.9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依据
四、规划期限
第二章风景旅游资源及评价
一、区域概况
二、风景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三、风景旅游资源特点
四、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五、总体评价
第三章区域形象设计与旅游项目策划
一、景区性质
二、主题形象设计
三、旅游项目总体构思
四、旅游业发展目标定位
第四章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要点
一、功能分区
二、规划结构
三、分区规划要点
第五章旅游区容量与服务设施规划
一、旅游区容量计算
二、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旅游资源与生态保护规划
一、环境影响评估
二、保护措施
第七章配套规划
一、旅游交通规划
二、建筑风貌规划
三、给排水、供电与电讯规划
第八章旅游市场开发策略规划
一、市场机会分析
二、客源市场定位
三、市场开发策略
第九章规划实施建议
一、分期建设计划
二、旅游人才及教育计划
三、开发体制与政策建议
附件一:规划图纸
1.区位交通图
2.综合现状图
3.规划总图
4.功能分区图
5.旅游交通与服务设施规划图
6.保护区规划图
附件二:旅游度假区管理政策参考资料汇编
第一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位于安徽省宁国市西部,处东经118°36-119°00,北纬30°20-30°40,规划主入口距宁国市区约20公里。
根据区域的自然地貌、风景旅游资源分布及景观空间的连续性和管理上的便利性,规划将本旅游区边界确定为:东起竹峰镇杨村,沿镇界过太子尖、金斗山、人山尖至甲路镇边界枫树岭,再沿宜黄公路东侧山脊连线至胡乐镇鸿门,折向西沿鸿旌线(809省道)南侧山脊连线过古堂山至滑渡,然后沿宁国市界向北过罗汉肚、一尖峰、父子岭至龙潭寺,再沿青龙镇边界过柿树岭至石头岭、凤形山、西坑坞,接竹峰镇边界回杨村。规划范围包括青龙、竹峰、板桥三镇乡全境及城关、甲路、胡乐镇部份区域。规划区面积约为597平方公里。
二、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资源开发的主流及核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自然生态可持续、社会文化可持续和经济发展可持续。旅游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自然生态、社会文化和区域经济共同实现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发展,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协调好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市场导向原则
以客源市场需求来确定景区旅游开发方向,迎合现代旅游者崇尚自我、回归自然的趋势,注重旅游产品功能定位与市场预测,并具有一定的超前量,使旅游产品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个性化原则
在旅游项目规划上强调个性特色,追求惟我独有,满足游客猎奇求异心理。、可操作性原则
在理论上以高起点的战略研究用于指导资源开发,以保证规划实施的连续一致性。在实践中,通过对功能分区、政策措施和开发时序三个方面的合理安排,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功能互补原则
通过分析对比景区旅游资源差异性,规划力求与皖南旅游区发展战略相衔接,同周边地区旅游资源互享、客源互流、产品互补,避免项目重复设置与资源浪费。
三、规划依据
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6国务院发布
2、《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1993.12建设部发布
3、《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1990国家旅游局中科院
4、《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1999.10国家技监局
5、《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10国家旅游局
6、《十五安徽省旅游发展建议》.7安徽旅游报
7、《宁国市十五计划纲要》.12宁国市人民政府
8、《安徽省板桥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设计》1999.10安徽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四、规划期限
旅游区建设是一项长期、渐进的过程。本项规划针对青龙湾生态旅游区近期建设的需要,结合中远期发展目标,提出规划期限为:
近期:--
中期:--
远期:-2015年
同时延展考虑2015年以后规划区发展的战略取向,兼顾远景发展的时空结构及产业体系组织。
第二章风景旅游资源及评价
一、区域概况
1、自然地理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位于宁国市西部,皖南山区东缘,属于山地湖泊型景区。区内地势走向非常明显,西南山势起伏,雄伟豪迈,东北相对平
缓,岛屿众多,整体呈西南向东北低缓态势。核心景观港口湾水库是安徽省跨世纪重点水利工程,位于水阳江上游支流西津河上。水库坝高146米,总库容为9.41亿立方米,水域面积为32.8平方公里,是安徽省第一座钢筋砼面板堆石坝,总投资11.034亿元。工程建成后可有效控制水阳江上游流域洪涝灾害,并将沿西津河干流形成长约30公里的水面航道。两
岸青山连绵,岛屿纵横点缀,风光优美。
青龙湾旅游区属北亚热带季风亚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5.4℃。区内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吹北风为主,夏季以南风为主,春秋季为风向转换季节;由于受季风气候和山地影响,区内降雨时限较集中在5-7月,易形成雨季。本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风轻雨细,气候宜人,全年皆可开展度假旅游活动。
本区地形复杂,动、植物物种丰富。估计植物有483种,分属116科,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10种;动物215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4种:云豹、金钱豹、黑麂、白须长尾雉;二类保护有20种:猕猴、短尾猴等。区内板桥自然保护区林相整齐,林木茂盛,盖度90-95%,更有万亩甜槠林,堪称奇观。因受人为破坏程度不同,区内植被具有明显地带性,地势平缓的冲、坡地绝大部分为园地,成为果园、桑园、茶园等栽培植被;低山、丘陵为大面积的次生灌丛及草丛类型;高峰山、板桥一带为北亚带典型植被-常绿阔叶林。
2、社会经济
宁国市经济发达,居全国百强县行列。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4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05万元,农业、工业、商业比重为17:54:29,国民经济步入工业主导型历史阶段,商业也占较大比重。规划区内,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为山林作物、农业和村镇工业,其中山林作物和农业依然处于重要地位。
宁国市人口约为40万人左右,其中农业人口占绝大部分,由于历史原因,宁国市外来移民较多,在民族构成上复杂多样,畲、回、维吾尔、满等10多个少数民族,与汉族杂错相居,其中畲族为较大少数民族。规划区范围内,共有人口5.46万,相对集中在西津河河谷平原地带。近年来,许多山区居民因生活不便及水库建设外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区内的自然生态环境。
3、历史人文
宁国历史源渊流长,春秋战国时先后隶属吴、越、楚。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分宛陵县南部置怀安县和宁国县,隶属丹阳郡。唐武德三年(620),设宁国县、属宣州。宁国名取吉祥语,《易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寓意邦宁国泰,长治久安。规划区内为宁国人文荟萃之地,人才辈出。著名人物有黄一腾,东岸乡人,明万历二十五年进士,曾任山东布政司参议兼佥事,著有《诸儒语要》;周斌,胡乐乡人,12岁考中秀才,时称神童,清政府授予奉政大夫和花瓴同知,著述甚多,有《山门新语》、《史学骊珠》等。区内著名遗址有太平天国跑马岗及近代板桥苏维埃政权旧址。
二、风景旅游资源特色与评价、资源类型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集湖泊景观与山地景观于一体,构成了很有旅游开发前途的类型多样的景观资源。区内西津河山水形胜,本为历代名胜,有诗赞曰:
《西津游舫》
明‐黄一腾
夏日朗晴晖,轻舟敞画扉,澄波涵影静,岚气趁云飞,古寺衔丹麓,长桥映翠徽,浊醪倾不尽,踏破月明归。
港口湾水库的建设更增加了本区的魅力。大坝截西津河而形成湖面,宛如皖南碧玉,碧波万倾,港汊纵横,青山环绕。登高远眺,水天一色,可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高峰山群峰峥嵘,瀑布飞溅,古木参天,林海茫茫,野花烂漫,云影变幻,不仅可以观赏到秀娟的溪流跌水,险峻的绝壁,日出群山的奇观,晚霞夕照的美景,幽雅寂静的月色,波澜壮阔的云海,瑰丽神奇的佛光,还可领略苍莽的原始森林,奇异的卵石群,壮观的杜鹃花海等美妙景观,更有千年不绝的传说,充满神秘色彩,魅力无穷。白云禅寺重建后,慕名朝拜者又为高峰山添了几许人文气息。、风景旅游资源特点
(1)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资源组合佳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集自然景观之山、峰、岩、洞、湖、瀑、泉、溪、雾及人文景观之徽派古建、民间工艺、民俗风情、传说故事于一体,所谓春有繁花似锦,夏有烟云飞瀑,秋有翠壁丹枫,冬有玉树银峰。堪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具备开发观光度假产业的良好基础,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飞舟湖面后,或驱车上高峰揽胜,或前往板桥自然保护区探秘,动静相合,相得益彰。
(2)自然山水优美,历史人文稍显不足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广至数百平方公里,其间湖水秀美,山川怡人。湖两岸或岩壁如镜,或悬树倒挂,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季长青,野鹭横飞,烟霞斜照,风光无限。狭谷小溪水皆成碧,游鱼细石,视之可触,溪流或急湍似箭,或浅缓纡平,可闻泉水击石之声。高峰入云,峭壁林立,峰回路转,雄伟瑰丽。万亩甜槠林,蔚为壮观,青钱柳,毛红椿、云锦杜鹃、黄山松点缀其中,秀美溢山。云豹、金钱豹、短尾猴、黑麂平添山林几分神秘。如此山水,似一幅幅意境悠远的奇异山水画,令人陶醉。
由于历史原因,宁国传统文化受到外来侵袭,几经摧残,人文资源稍显不足,但高峰山神奇传说与白云禅寺香火浑然一体,撑腰石、豆腐台、狮子洞无不张扬神话色彩,却令人神往。徽州古建,独具魅力,自成一脉,风韵悠悠。
(3)整体生态环境一流,疗养度假的胜地
宁国工业经济主要集中于城区及附近,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内工业基础薄弱,污染少,加之历届政府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生态破坏程度较小,水质清澈,生态环境一流。1995年建立板桥自然保护区,更保护了区内生态环境的原始性,使板桥成为动植物的王国,生物多样性的绿色殿堂和基因库,北亚热带绿色桥头堡。旅游区内植被覆盖率达77.5%,山青水秀,空气负离子含量高,可称得上一级空气一级水。尤其板桥盆地,岩壁环绕,溪水潺潺,古宅苍苍,乡风浓郁,别有洞天,颇具世外桃源之感。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气候宜人,是进行森林养生,避暑度假的天然佳处。
三、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开发条件评价、优势
通过对规划区的景观资源、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建设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本区在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开发方面具有下列优势:
(1)旅游景观资源丰富,独具天赋优势
(2)区位条件优越,客源市场广阔
(3)交通网络发达,可进入性良好
(4)政府积极扶持旅游事业,政策优势明显。
2、劣势:
()区内缺乏高品位、富有内涵的历史人文资源和奇绝的自然景观资源,其产品开发的可替代性较强。
()从目前全省旅游发展格局看,本区属热点中的冷线,尚末被列入安徽省主干旅游线之中,今后需花大力气改变这种局面。
()旅游业基础薄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缺乏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
()水库水体的保护的和板桥自然保护区的生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矛盾。
四、总体评价: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湖水浩淼,岛屿罗布,高峰入云,飞瀑飘逸,古木参天,林海茫茫,自然风光优美;区域皖南乡土风情浓郁,土特产品丰富,生态环境一流,区位优势突出,具有良好的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合理规划,以港口湾水库―板桥自然保护区为核心,以优美的自然山水为背景,以厚重的徽文化为底蕴,重点发展特色旅游项目,进一步丰富人文内涵,着力加强营销宣传,有条件将本区建设成为集山水观光,游乐度假,民俗采风,生态教育,科考探秘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
区域形象设计与旅游项目策划
一、景区性质
依据旅游资源赋存基础,本区是以绿色生态文明为主脉的旅游区。在竞争优势差异化的(旅游)市场开发前提下,其旅游开发方向可定为:生态旅游度假区。之所以将本区旅游开发方向定为生态旅游度假区,一方面响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9号),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率先建设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丰富和优化安徽省旅游产品体系;另一方面旨在从开发战略方向上区别于黄山、千岛湖和太平湖观光旅游的发展定位,并藉此凸显青龙湖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中独特的旅游价值。
基于上述理由,本规划提出青龙湾旅游区发展战略目标为:
安徽省一流生态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这里的生态旅游是指以大自然为舞台,以生态学知识为指导,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愉悦身心、回归自然,获取生态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促进旅游区环境不断优化的大众化舒适型的旅游活动。其基本特征为:
①注重游客用亲身经历的方式达到更加理解和欣赏自然之美的目的;
②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③重视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保护,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④对管理者和游客进行相应的生态保护知识教育与宣传。
二、主题形象设计
1、形象定位
形象是旅游区的灵魂和生命,也是形成竞争优势最有力的工具。旅游区形象必须以当地文脉和资源特色为依据,同时也应能激发游客的情感与欲望,与市场需求相对接。
青龙湾所在区域以山、水为主脉,以自然生态优美为最大特色。这是区域的本底形象和文脉基础,其旅游开发形象的创新必须以此为依据。
9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深入人心,生态旅游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旅游模式,正逐渐成为世界普及的主要旅游活动,市场前景相当广阔。此外,旅游作为一种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于一体的新颖生活方式,已开始为人们所接受,旅游生活化的理念日益成熟。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青龙湾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形象为:
绿色生活空间休闲度假胜地
此形象定位具有亲和、延展、兼容等特点,是青龙湾旅游区的一个通用形象。它既展现了区域生态环境的自然与纯美,又突出了区域旅游功能的多元性,并以生活的概念与游客共鸣。
2、形象口号
皖南第一湾--
·观赏秀丽多姿24美景
·纵情高峡平湖青山绿水天地
·追溯华夏龙文化渊源
·探寻恬静质朴皖南乡土风情
·尽享现代休闲度假生活
形象口号意在借用市场营销中的领先定位法规,以皖南第一湾为本旅游区主推形象口号,在游客心目中确立皖南山水湖泊型旅游区的第一品牌效应。与此相适应开发五大类旅游项目,以支撑和丰满形象口号。
此外,基于总体形象,还可根据不同场合使用一套相关的宣传促销口号,以完善和强化区域形象。
三、旅游项目总体构想
较单纯观光旅游而言,度假是相对高档的旅游产品,它是区域旅游业进入成熟阶段的产物。国外的旅游者大多以休闲、健身为主要目的,选择宁静、优雅、旷野的环境,在某一度假地过上一至二周轻松自在的闲暇生活。
在中国,带薪休假制度的推行与假日经济的火爆预示着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将出现一个质的飞跃。数以亿计的旅客不再只图走马观花式的形,开始追求舒适称心的神,希望从旅游中享受生活的乐趣。这决定新兴旅游地的发展取向应当是:
具有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人和动物和谐共存;观光游览与休闲健身功能合一;地方文化与现代体育齐头并进;返朴归真与时尚享受互为补充;中国特色与国际潮流相接轨的生态型综合旅游区。
具体讲:一个完善的旅游度假区需要有:形胜壮美的天然吸引物,热情好客的社区人文环影,舒适完备的食宿条件,文明时尚的休闲、健身和娱乐活动,便利的交通设施及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能充分满足度假游客饮食、睡眠、沐浴、游乐、购物、商务等方面的需求。大型度假胜地通常由若干功能区和度假基地单元组成,建设周期历时数十载。因此,旅游度假区宜统一规划,成片开发,滚动发展。
根据青龙湾生态旅游区的资源条件及形象定位,规划推出下列五大类旅游项目:、构建秀丽多姿的二十四景
对旅游区内众多的山水风光,造型地貌,奇异天象及人工景观进行分类组合,按中国传统构景手法提炼意境深长的大八景(地段景观组合)、小八景(单独景点)和景外景(天象和季相变化景观)共二十四景。通过对散乱景物的层次化和条理化,使之成为游客可系统游赏的具体对象,可观、可游、可思、可忆、可摄。同时通过对景观意境的渲染和游赏氛围的构建,丰富其人文内涵,让游客得到更多美好的游历感受,此外,借助岁月沧桑的磨炼和千百万游客的参与加工,更可赋予景观点宝贵的历史文化积淀。
附:青龙湖二十四景表
大八景:高峡平湖云帆十里鹤翔九天故园方塘
高峰入云铁瓦问禅板桥仙境鬼门探玄
小八景:建议结合首期建设项目,向社会征集
景外景:建议按春、夏、秋、冬、晨、暮、雨、雾序列向社会征集、开发系列观光游乐项目
重点规划项目:
1)青龙湾乐园
选址周塘水面及天井山东麓塘坞,以水上游乐园和野外极限运动为主体建自然野趣型游乐场,为游客提供大众性参与项目,在主入口区营造欢乐气氛,聚集旅游度假人气。
2)野生动物观赏区:东岸麻子岭。
3)主题公园岛群
系统开发湖区岛屿。
竹峰段岛屿的开发可以人工营造手段为主,如布置龙坛公园等;
东岸段岛屿近期以动、植物造景为主,如布置鹿苑、桃花岛、百竹岛、百草园等,构成翡翠群岛景观。中远期可结合黄村高尔夫俱乐部建设在动植物景观基础上增加休闲运动类项目。
4)湖畔野营基地/拓展训练营:东岸燕子窝
5)水上运动训练基地:东岸小黄村
6)畲族风情村:方塘镇
7)高峰登山游览区
8)太虚幻境-板桥溶洞
9)水上观光游览环线
上述游乐项目通过三条水上观光环线串连,让游客在青山秀水中充分领略返朴归真、拥抱自然的乐趣。、深化发掘龙文化题材
根据本旅游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及青龙湖整体外形特征,规划在旅游区内营造具有浓烈华夏龙崇拜民俗文化特点的氛围,丰富和发展景区的人文内涵,树立龙的传人游龙湖、观龙俗、祭龙祖的宣传效应。重点项目有:
1)入口区造势--祭龙坛
对第一大岛(14号岛)--青龙岛以龙文化为主题进行规划。选三江汇流视野开阔处面水筑气势宏大的祭龙坛,上树龙纹图腾柱,周边构筑相关景点,配以每年一次的祭龙大典,以浓墨重彩手法将其塑造成炎黄子孙祭龙祖、思统一的圣地。
2)水利枢纽的延伸--理水园
配合水库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工程,在港口湾水库坝下建理水园(青龙滩公园),以龙一治水一生态保护为主题进行设计。运用植物造景、雕塑、壁画等环艺手法表达中国传统理水、治水哲学并赋予其现代意义。、营造浓郁的皖南乡土风情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追求时空差异。富有地方特色的皖南乡土风情和民俗是本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尤其是建筑独具黑白之美,布局讲究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的皖南民居,几已成为皖南旅游的标志物之一。规划以方塘镇为中心构建乡土风情游览区:
1)按典型皖南风格布局建设方塘集镇。结合移民搬迁,在规划上一步到位,完善其旅游观光和服务功能,使其成为特色旅游镇。
2)发展观光农业园,如:农耕乐园/茶趣园/观光果园等,集观赏、娱乐、农耕、采摘、品尝等诸多功能于一体,吸引久居城市的游客。)改善方塘乡土风情游览区整体环境。远眺高峰诸山,萦青缭白,隐隐云间;遥望乡村,良田万顷,沟渠绮分,秧针濯雨,麦浪乘风;粉墙鸳瓦掩映在绿树之中,自成天然之趣。、高起点建设度假基地
1)根据集中布置、成片开发的原则,考虑功能分区及景观和交通条件,规划在:
·天井岙、狮子山布置高档综合性度假基地和会议中心
·东岸布置高档运动休闲型度假区
·方塘镇布置乡村型度假基地
·板桥布置生态型度假基地
·银杏园、花林畈布置田园型度假基地
2)度假基地需建设完备的住宿、娱乐、会议及运动健身设施。每个度假基地单元应有:
·度假中心酒店
·天然或人工浴场
·网球场及其他室外健身设施
·度假别墅群
·高质量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观赏环境,)中远期在东岸小黄村建标准9洞高尔夫球场及乡村俱乐部式会所、游艇俱乐部,以提高本度假区的品位和档次。
四、旅游业发展目标定位
根据中国旅游业发展长远目标和安徽省旅游业十五计划,结合青龙湾旅游区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本项规划确定本区旅游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青龙湾旅游区主要发展目标
2015年
全市gdp(亿元)40486295146
游客人次(万人)-3060128160
人均旅游消费(元)-***0
旅游业总收入(亿元)-0.451.86.111.
2占gdp比重%-0.9336.47.6
注:1.考虑到青龙湾为新开发旅游项目,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基数低,近期投资开发景点较多,因而规划近期游客人次和人均消费年增长率确定为25%;规划中期增势趋缓,二项指标为年15%和10%;规划远期年游客人次增长大幅下降,为5%,反映了当时应控制景区游客人数,转而通过提高人均消费达到旅游业总收入持续增长的目的。
2.人均旅游消费额按国家旅游局1998年调查数据推算,并保守估计近期青龙湾主导旅游方式为一日游,逐步过渡到一至二日游。
3.近期游客人次估算不包括野生动物园项目。因此类项目投资大,影响大,它的建成将影响区域旅游市场的总体格局。考虑到这是一个大型招商项目,故可在编制专项规划时再确定其市场规模。
4.从国内相关旅游区开发成功经验看,本规划确定的指标是有可能实现的。如福建泰宁金湖旅游区资源条件类似青龙湾,区位条件逊于青龙湾,1986年开始建设,1987年接待游客1.1万人次,旅游收入45万。经十四年的努力,目前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6亿元,该旅游区规划到实现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旅游业直接收入3亿元。
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
一、功能分区
根据区内地域特征、景观分布、交通组织及主题构思,规划将本区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其下辖13个景区:
u游乐度假区周塘景区
港口湾景区
银杏园景区
u休闲运动区黄村景区
翡翠群岛
野生动物观赏区
u乡土风情区方塘集镇
u山地景观区高峰山景区
鬼门关景区
板桥生态度假区
u水上游览线水上观光带
白鹭湾景区
花林畈景区
二、景区布局结构
根据区域生产力布局的点--轴理论,本规划确定旅游区开发以周塘景区为中心(增长极),沿港口湾水库航道布置三条生长轴,分别是:
·周塘-方塘-板桥轴
·周塘-港口湾轴
·周塘-花林畈轴
各景区沿生长轴分布,构成一心三轴十三区式结构。在旅游项目安排上,以为港口湾水库构景重心,板桥自然保护区为次重心,各景区沿湖居山分布,取东闹西静为原则,构景要素以东向西逐渐由人工景观向原生态自然景观过渡。
三、分区规划:
(一)游乐度假区
l区域概况:本区包括周塘至港口湾、石头岭间区域,为旅游度假区主入口。
l主题特色:欢乐天地
l景区划分:周塘景区、港口湾景区、银杏园景区
l规划要点:
1、周塘景区
(1)本区分入口服务区、青龙湾乐园、祭龙坛主题园、天井岙度假酒店群四部分。
(2)在宜黄公路西侧湖滨布置度假区的主入口服务区,含湖滨广场、度假区管理中心、商业街、游人中心、游船码头、停车场等。
宜黄公路过境段加强绿化,屏挡过境车辆对本区的干扰;沿线可驳岸建若干观景平台,一方面美化湖湾内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吸引过往旅客驻足观望。
(3)从入口区建浮桥至天井山东麓塘坞,划周塘湾为封闭游乐水域。规划在塘坞岙建青龙湾乐园,分水上游乐区与极限游乐区二部分。争取在近期建成安徽省第一座较大型综合性充满野趣和刺激的游乐场。
水上游乐区可设置滑水、水上摩托、皮划艇等表演与娱乐相结合的项目;
极限游乐区内建索道至天井山顶,建摘星台,供游客登高远眺青龙湾湖光山色;山岙设置山林滑道、滑草、蹦极、溜索、弹射、人工攀岩、u台、彩弹射击等高参与性项目。
(4)结合游乐区建设,在天井岙及周塘湾沿岸布置中高档度假酒店群。
(5)在青龙岛建祭龙坛主题园。主题园以龙门岛为入口,架索桥构通周边四岛,共同形成观光岛群。选三江汇流处最高峰(218米)面水筑气势宏大的祭龙坛,上树龙纹图腾柱作为本度假区标志性人文景观。
龙门岛至祭龙坛沿山脊筑步道,全线按创世纪之路为主题布置。以中国上古神话为题材,用雕塑、岩壁画与大地艺术为主要表现手法,表达混沌初开,宇宙万物渐变,开天辟地造人,三皇五帝功绩。沿步道中轴线顺山势奔腾而下的是万泉归宗、源流环宇的溪流、跌水和喷泉,形成一道美仑美奂的艺术风景线。
2、港口湾景区
(1)本区结合港口湾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主体包括入口迎宾大道、青龙滩公园、龙珠山庄、游船码头区和惠云禅寺五部分。
(2)在东风桥的储家滩建港口湾景区标志性门楼,门楼至水库二号桥为入口迎宾大道,布置沿线绿化与停车场。
(3)二号桥至大坝区域布置理水园(青龙滩公园),以龙一治水一生态保护为主题进行设计,并构成本景区的入口服务区。分坝下公园、电厂观光区、坝顶观光区三部分,其中:
坝下公园运用植物造景、雕塑、壁画等环艺手法表达中国传统理水、治水哲学并赋予其现代意义;
电厂观光区设立水电科普馆和港口湾水库建设史陈列室,构成富有特色的水电科普游乐区,唤起游客对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辅导青少年探索电的奥秘,吸引周边学校作专题修学旅游;
坝顶观光区供游客观赏大坝雄姿及港口湾水库的秀美风光。
(4)坝上左岸建游船专用码头及相应服务设施。
(5)在石壁山及狮子山区域建度假宾馆-龙珠山庄,适合康复休养和会议接待需要。
(6)青龙桥按旅游镇要求建设,集镇布局考虑旅游集散广场、停车场、商业街等功能区,加强村镇绿化和环境卫生。
(7)重建惠云禅寺:原址在石口乡芦溪村,为南宋高僧宗杲出家地。建议创造条件将本寺移至1号岛(猪头山岛)重建,以丰富本旅游区历史人文景观和宗教旅游项目。
3.银杏园景区
(1)本区依托建设中的千亩银杏基地和潘家庄水库,以生态旅游、乡村度假为主要功能,分千亩银杏园、花果山、水上乐园和恩龙度假山庄四部分,相对独立进行开发。
(2)在石头岭建景区入口,区内道路沿线分布千亩银杏园,其间点缀中式亭阁,供游人观光休憩。积极创造条件筹建银杏博物馆,发展银杏茶、银杏罐头等特色产品,建本区为集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观光基地。
(3)在现状百亩果园的基础上建花果山。现种有杨梅、油桃、水蜜桃118亩,规划扩大其规模,增加草莓、石榴、樱桃等品种,发展本区为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现代观光果园,适时举办赏花节赏果节等旅游活动。
(4)依托潘家庄水库进行水上游乐项目开发,如垂钓、划船、游泳等,作为景区的配套,丰富本区域游乐内容。
(5)建恩龙度假山庄,包括小型多功能宾馆、木屋度假区及游泳池等配套设施,周边设有农家水车、盆景园、趣味狩猎场等项目,吸引游客作乡村度假。
(二)休闲运动区
l区域概况:本区位于港口湾水库北岸,燕子窝至麻子岭区域,库汊纵横,岛屿罗布,多缓坡丘陵。
l主题特色:绿色假期
l景区划分:翡翠群岛、野生动物园、黄村景区
l规划要点:
(1)近期对沿岸岛屿及半岛按一定主题、结合农业开发进行动、植物造景,如桃花岛、百竹园、百草园、鹿苑等,造翡翠群岛景观。同时根据旅游区整体开发进度,逐步选择合适岛屿发展特色休闲度假项目。
(2)在麻子岭建野生动物观赏区,利用半岛特殊地形封闭式放养野生动物,如人工繁殖的野猪,供游客观赏、狩猎。引进杨子鳄,以小而精的方式深度开发特色项目,如鳄鱼湖、鳄鱼餐馆、鳄鱼商场等。
同时本区近期积极招商引进野生动物园项目。动物园占地包括麻子岭及周边,近亩,可分散放(猛兽)区、步行观赏区、水族馆、动物表演场、科普教育区、儿童小小动物园等,以现代无屏障全方位观赏代替传统笼舍观赏方式,体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
(3)利用黄村周边区域库汊深长、山岙平缓的特点重点发展运动休闲类项目,将本区发展成面向中、青假者的半封闭型郊野游乐区。其中:
在燕子窝建湖畔野营烧烤基地,迎合城市游客的需求;库汊内引进拓展训练营,规划布置户外生存、野外定向、团队训练等项目,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在大自然中训练员工、培养合作精神的场所。
中远期在小黄村建9洞高尔夫球场(占地约40公顷)及配套乡村俱乐部,同时利用球场外库汊深长的特点布置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及国际游艇俱乐部,共同构成运动娱乐景区。
3、水上游览线:
l区域概况:本区包括整个港口湾水库水面,以丰富的湖泊水景为主要景观特色,开展湖光山色游览观光和水上娱乐活动。
l主题特色:山水画廊
l景区划分:水上观光带、白鹭湾景区、花林畈景区
l规划要点:
(1)严格保护港口湾水库两岸山体植被,控制沿湖建筑体量与色彩,务求与环境和谐,恰当点缀景观林、四季花卉和景观小品,如观光了望塔、摩崖石刻等,构成百里山水画卷。
(2)在白鹭湾建通过环境改造及其他人工手段建百鸟乐园、野外观鸟基地。
(3)中远期在花林畈建田园度假区、观光农业园,并周湾设旅游区次入口区。
4、乡土风情区
l区域概况:本区为方塘集镇及周边区域,是游客从港口湾水库去板桥自然保护区的中转枢纽地。
l主题特色:故乡的回忆
l景区划分:方塘集镇
l规划要点:
(1)建方塘为皖南乡土风镇。结合新镇建设,效云南丽江之法,引溪流入镇,形成一水两街格局,镇口建人工湖植荷花;在典型皖南风格的街巷中布置文房四宝作坊、小吃摊档、茶坊洒肆、家庭旅舍等,构成一幅淡雅的民俗风情画。
(2)在湖滨码头与集镇间建农耕乐园,供游人垂钓、骑牛、踩水车、推石磨、采摘时鲜果蔬、野外烧烤等。
(3)在青山脚建畲族风情村。以畲乡民俗风情为特色,运用造景手段,以畲乡民俗采风和参与为主题建民俗游乐园,主体包括入口主题雕塑、民俗表演广场、民俗陈列馆三部分。
入口区可以主题雕塑和文化墙为载体,介绍畲族历史渊源,可取材畲族民间故事及传说,如以造天造地、盘瓠和三公主、畲家猎神等在畲族中广为传颂的九篇神话为主题。
民俗表演广场突出展现畲族风情。畲族拥有多姿多彩的文化,粗犷扑实的舞蹈,丰富的民俗节庆,其中尤以民歌引人入胜。农历三月三乌饭节、九月九连山歌节是歌舞的海洋。畲族的祭祖仪式、嫁娶仪式都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些民俗活动气氛热烈,游客易于参与。
民俗陈列馆一方面展示畲族的特色用具,另一方面可现场演示。主要从畲族生产用具、畲族传统工艺品等出发。畲族生产工具较有特色的如拔草机、织麻布的木机等;传统工艺品有畲族彩带、畲族刺绣、畲族编织等,也可作为特色民族风情旅游商品。
(4)选适当位置建观光果园与茶趣园。
5、山地景观区
l区域概况:本区包括高峰山、板桥自然保护区,山势峻峭,森林茂密,多溪涧瀑布。
l主题特色:桃源仙境
l景区划分:高峰山景区、鬼门关景区、板桥生态度假区
l规划要点:
(1)高峰山景区
①从葛村修公路至桃花园。重建白云禅寺(铁瓦寺),分上、中、下三院,扩大其规模,既吸引香客朝拜,又可为登山揽胜的游客提供休息之处。上、下二院宜按伽蓝七堂制布局,体现纯正的佛教氛围。
②分别从桃花园、半山建登山步道至高峰山顶,构成登山环线,便于旅客欣赏沿途风光。同时根据民间地藏王降临高峰的传说,建议将主峰定名为佛降峰。
③组织每年一次的高峰登山大赛,扩大景区影响。
(2)鬼门关景区--即板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现状人迹罕至,传说众多。规划除组织科考旅游外,应严格限制普通游客进入,保持景区的神秘色彩。
(3)板桥盆地远离尘嚣,风光优美,民风纯朴、还有深不可测的溶洞有待开发,发展生态观光度假产业的潜力极大。拟以被遗忘的--江南香格里拉的形象整体向旅游市场推出。整合其周边旅游资源,通过游线组织。使其成为:太虚幻境--神秘溶洞游/自然保护区科考探秘游/高峰登山观光游等三大旅游项目的中转基地
规划逐步减少区内常住人口,进一步改善其生态环境。近期建简易度假基地,中远期以自维持社区为规划理念建中国首家极端生态度假示范区,即通过生态工程手段将度假区设计成类拟封闭的生态系统,不接受外界能量,利用太阳、风和雨水维护自身运行及处置废弃物,以求为度假区创造戏剧性的观光与科研效果。
第五章旅游区容量与服务设施规划
一、旅游区容量估算:
旅游区容量是指规划区域容纳游客的能力,通常采用面积法和卡口法进行估算。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幅员广阔,景点散布,景观丰富,游客住宿点分散,游览线路选择性多样,其偌大的面积是能够适应众多游人量的。鉴于近期来本区旅游的游客基本上均有湖上观光的需求,本规划以港口湾水库水面浏览为卡口估算游人容量。
港口湾水库水面为32.8平方公里,扣除狭小库汊,取有效游览水面为总面积的60%,即19.68平方公里。取水上观光游览合理游人容量为10000平方米/人,游客周转率为3次/日,年可旅游天数250天,游客均为1日游,得:
最大日容量=19.68平方公里/1万平方米.人?3次/日=5904人
年游客容量=5904人/日?250天=147.6万
当然在某些局部景区与游览热点,由于面积所限及游客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可能会出现一些超容量情况,这需要要编制分区详规时予以考虑。同时可采用修筑游览环道,扩大逗留面积,错开游览时间等方法增加景区游客容量。
二、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原则:
(1)服务设施相对集中,以便提高基础设施和有关公用设施的建设标准与利用率;
(2)服务基地布局有利于组织便捷的公共游览交通,与对外交通枢纽有直接联系,对内能便捷地到达各景区、景点;
(3)按照各种游览线的组织方式,根据游览路程中对食宿等服务要求的地点建设设施网点,确定服务基地的级别、规模,形成有利于组织高效率旅游的服务设施网络。
(4)在不破坏景观的前提下尽力选择对游客有较大吸引力的地段作为旅游服务设施基地。
(5)充分利用已有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按照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配套。、布局规划:
本规划采用中心城市、游客服务中心、度假村、旅游点等四个层次进行安排布局。
(1)旅游中心城市--宁国市
中心城市是区域游客的集散中心和接待中心,也是旅游经济的辐射中心和旅游业的管理中心。
中心城市除将具备现代城市的基础设施条件外,在城市景观、服务设施和市民素质等方面都应与旅游度假区的品位和档次相适应。
·市区应建立快捷通畅、舒适安全的交通网络,开辟旅游公交专线联通市内外景区。有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尤其是公共厕所。城市公共信息标志标识符合国际规范和国家标准;
·城市景观应讲究空间布局科学性和艺术性,融建筑、道路、广场、绿地、水景、街景、夜景、城雕于一体,评选市花、市树,设计城市吉祥物,体现城市特色和个性;
·培育发展第三产业,除建设宾馆酒店外,还应注意发展会展中心、特色商业街及休闲娱乐区;
·精心保护、挖掘开发、充分利用名胜古迹、传统街坊、古树名木、地方戏曲、民俗风情等历史人文资源,在继承发扬历史文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运用政府倡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多种旅游节庆活动;
·改善市区生态环境,建设街心花园、城市森林、垂直绿化、鸽群广场等绿色生态景观,达到蓝天、白云、碧水、绿地。
(2)游客服务中心:
游客服务中心位于度假区的主要出入口,为游人提供交通车辆换乘、餐饮购物、风景区游赏介绍与导游等服务内容。游客服务中心是度假区的门户,其建设应保持区域的自然景观特色,加强绿化,避免城镇化倾向。
本规划确定了4个游客服务中心,分别在周塘、港口湾、方塘和花林畈。
()度假村:
度假村是依托良好的风景资源条件,集中安排旅游住宿床位,形成具有一定用地规模,并相对独立的旅游基地。度假村建设要求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康体健身设施配套齐全和配备高素质的服务人员。
本项规划确定了7个度假村,每片度假村有各自的主题特色,各有侧重。
度假村一览表
编号名称规划地址特点
狮子山度假村港口湾景区结合水库枢纽工程建设,具有园林环境的湖滨宾馆,适合康复休养和会议接待。
天井岙度假村周塘景区高档综合型湖滨度假区,配套设施齐全。
东岸度假村黄村景区高档运动休闲型度假区,以黄村高尔夫乡村俱乐部为中心规划布局。
方塘度假村方塘集镇皖南乡土风情度假区,适合登山揽胜、民俗采风、田园风光游览等大众性旅游。
板桥度假村板桥景区绿色生态型度假区,适合回归自然,静养康复。中远期以自维持社区为特色组织观光度假。
花林畈度假村花林畈景区田园风光型度假区,结合开展农耕劳动、湖塘垂钓、登山远足等休闲活动。
7恩龙度假山庄银杏园景区山地风光型度假区,结合银杏园、果园观光。
(4)旅游服务点:
旅游点是分布在主要游览线上,或结合景点设置的小型服务基地,为游客提供餐饮、小卖、公厕、导游、停车及其他服务。本项规划对旅游服务点不作具体规定,可在编制分区详规时根据需要确定。
第七章配套规划
一、旅游交通规划、现状
本区对外交通主要依托宜黄公路(205省道)。
区内交通有宜黄公路(竹峰-胡乐段)和凤板公路纵贯全境,港口湾水库近30公里干流构成的水上航道可通达各主要景区,形成东、中、西三条交通线。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度假区内部道路等级很低,多为沙石或泥结碎石路面,不能满足旅游交通的需要。另一方面现状各路段交通流量不大,近期尚不会构成社会交通和旅游交通之间的矛盾。、规划原则
()满足旅游区内各种交通的需要,合理分布旅游区各出入口,保证对外交通的便捷;
()合理组织社会交通和旅游交通,减少二者之间的互相干拢。、对外交通及出入口规划
(1)对外交通
本旅游区的客源来自东南西北,通过宜黄公路汇聚。
东:安吉、临安-浙江方向游客
南:旌德、绩溪-黄山、江西方向
西:宣州-芜湖、合肥方向游客
北:广德-江苏方向游客
为此,首先应加快宜黄高等级公路建设,并提高河干线(406省道)和石唐公路等级,改善宁国-安吉、杭州间交通状况,从而使青龙湾通过宜黄公路汇入全国高等级公路网络。
中、远期修通方塘至旌德云乐公路(全长15公里),为旅游区开辟至黄山最近便的通道(方塘-汤口99公里),便于度假游客赴黄山观光。
皖赣铁路北连合肥、蚌埠,与京沪线、陇海线交汇,南接鹰潭,与浙赣线交汇,延伸广、覆盖大,对引进游客很为有利,并可为开行假日旅游专列提供条件。但目前只有5对客车运行,均为上海、南京至江西、福建方向的快客及至黄山旅游特快,路程短,车次少,尚不能适应旅游的需要。近期应争取北京-福州特快在宁国停靠,以吸引远程游客。
(2)旅游区出入口
考虑客源方向、对外交通需要及现状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共设置2个主要出入口和2个次要出入口。
●周塘出入口-旅游区最主要对外门户,直接宜黄公路,游客可在此换乘度假区内部交通工具,分别通达各景区、景点。借助本区的综合开发,建设最完善的游人服务中心,设置各项旅游服务设施,不仅有利于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且对区域整体形象的确立无疑有极大的作用。
●港口湾出入口-旅游区近期的主要出入门户,连接宁国县城,结合港口湾光水库枢纽工程建设,可迅速形成旅游接待服务能力。
●周湾出入口-次出入口,是旅游区连接宜黄公路的南大门。
●方塘出入口-次出入口,中远期通过方(塘)-云(乐)公路直通黄山。
4、内部交通规划
旅游区内部交通包括主、次游览干道,游览步行道和湖上航线。道路和航线二者均要承担旅游交通和社会交通双重功能。
()游览主干道--宜黄公路(竹峰-胡乐段)和凤板线
游览主干道串连各主要景区,旅游区道路网络以此为骨架展开。
规划修建瓦窑铺至半山脚公路(总长约4.5公里),在主区内部沟通宜黄公路和凤板线,从而形成总长约96公里的半环形旅游区游览主干道。主干道路面材料为沥青或混凝土。
()游览次干道--旅游区内一般道路。
由于旅游区范围较大,地形复杂,各景区之间有的相距颇远,需要有交通工具来联系,为此在尽量保护环境的条件下规划若干内部道路。次干道要按风景游道来建设,路幅不宜宽,一般在6米左右,路面材料为沥青或混凝土。车速要控制,主要供区内小型车辆通行。规划次干道11条,总50长公里。
游览次干道规划表
道路名称长度(公里)路宽(米)备注
2号洞-天井岙南坞田-解带岭吴家队-小黄村小黄村-燕子窝雷村-麻子岭葛村-桃花园板桥-葡萄坑板桥-半山周湾-花林畈凤形-银杏园银杏园-青龙2.55.51.55.04.5842.53.55.57.56-126966666696建浮桥现状改造规划新建规划新建规划新建现状改造沙石路面现状改造规划新建现状改造现状改造
(3)游览步行道--景区内各景点之间的联系道路。
游览步行道联系着旅游区内重要的山水人文景观,引导游客从不同方位欣赏青龙湾层次丰富、清幽秀丽的湖景和山景。
规划主要步行道:
●龙门岛--祭龙坛--天井岙(野趣健足道)
●桃花园--高峰山--半山(登山游览道)
步道宽度一般为1-3米,材料选用条石、块石或卵石。
其他游览步行道具体线路走向可在分区详规中确定。
(4)游览航线
湖景是本旅游区最重要的特色景观。通过岛屿造景和岸线景观的改善,湖上游览的观赏景点和相应的活动内容将更加丰富,游客主动滞留时间得以延长。
规划设置4个游客集散码头,分别是周塘、港口湾、方塘、花林畈。相应地形成6条水上游览航线。
二、建筑风貌规划、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移民点的新建,本区域内建筑风貌的整体性和乡土风格正在逐步减弱和变化。风格古朴雅致的传统皖南民居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形式单
一、色彩鲜亮的现代小楼,且临湖移民点多面水而建,缺乏必要遮档,在青山绿水间显得有些凸兀。、规划措施
(1)度假游乐区
本区建筑整体风格应以明快、活泼为主,注意建筑点景和造景功能运用,建筑可以突出一个新字,用新材料、新形式来反映运动娱乐的主题。建筑风貌可在传统基础上创新,也可吸取外来建筑的营养,创造有别于其他景区的新的形象。建筑层次以低层为主,利用树木掩映。滨湖布置的建筑应以一、二层为主,体量宜小,起点缀景观作用,色彩宜强烈、丰富。依山而筑的度假村建筑以二层为主,限制三层建筑数量。单体平面宜小,可采用三、五成群,成组成团布局,在布局上必须顺应地形,要考虑使沿湖立面有良好的整体效果。
(2)运动休闲区
本区主要按排轻松的休闲、娱乐项目,建筑不宜突出,应与自然融合。建筑风貌突出质朴、原始性,高度不大于三层,木构建筑形式,色彩以原木色为主。度假村建筑以二层为主,可采用三、五成群,成组成团布局。野营用房可采用茅屋、竹舍、帐篷等简易或临时建筑。各野营单元应聚散有致的分布于丛林绿荫之中,突出自然环境气氛,使之更富野趣。管理服务用房尽可能低矮隐蔽,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其自然状态。
(3)乡土风情区
本区是一个突出方塘民俗风情氛围的景区。区内山环水抱、空间富于变化。该区建筑风貌应突出乡土气息和地方特征。吸收皖南建筑传统布局亲水、色彩素雅,装修精致等特点,创造有强烈地方特征的建筑形象,形成具有浓郁乡土风情色彩的皖南小镇。
景区建筑体量宜小,一般为一二层,避免破坏这里空间尺度,色彩宜素,用青、灰二色作基调,装修宜精,发挥徽三雕优势,采用徽派建筑常用的装饰图案作装修。码头广场可写水乡埠岸之意,用原石或条石砌筑。垂钓区建筑则效渔舍之法,用原木或竹构架于湖面上,使景区渲染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水乡情调。
(4)山地景观区
本景区以山岭茶园、森林、云雾、日出等景观为主。该区建筑因顺应地形,采取低、散、小的形式,建筑风格质朴,色彩宜谈,可用青灰、黑、棕等色。可适当建一些石砌茶房,进行室内装修,作为展示制茶工艺的游览用房。茶室、茶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建筑可用竹、木等原材料,采用单层坡顶,组合错落,依山优势的建筑形式,配以典雅的室内装饰,满足旅游功能的需要。
本景区内登山步行道沿途,可布置休息亭台(建筑材料以自然石材、原木、竹、树皮为主),建筑突出自然野趣。峰顶白云禅寺须按伽蓝七堂制改建,以赭红和黄色调体现宗教特征。
(5)水上游览线
景区内各岛屿突出自然景观,建筑作为局部点景少量布置,其风格宜具地方传统居民特点,严禁大量采用红、黄等亮色。
总之旅游区的建筑风貌要坚持以传统的乡土风格为基调,并因时兴革,又与自然山水环境融于一体,丰富景区特色。为此要特别强化旅游区内一切建筑物、物筑物和工程设施的建设审批。
三、给排水、供电与电讯规划规划
.给排水
(1)给水
本旅游区用地分散,为保证给水工程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规划以大集中,小分散为基本原则,给水工程采用分区、分点供水。其中旅游服务中心和度假村采用集中统一的供水系统,周塘服务区和方塘镇尽可能采用多水源环网系统,其他点则可采用枝网布局。对于分散的景点和居民点宜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分散给水法解决。
(2)排水
采用雨污分流制的排水体制。雨水就近排入沟湖。旅游服务中心和度假村的污水近期采用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他区域的少量污水可因地制宜修建小型生物氧化塘或用地层渗漏法解决。
.供电与电讯
现状基础条件基本可满足近期旅游发展的需要,其中移动电话目前已开通竹峰、瓦窑铺、周塘、云门、许村、甲路、青龙、水库大坝、方塘等基站,港口湾库区70%的地域已网络覆盖。宁国移动分公司计划在增加两个基站覆盖库区尾部,届时可保证移动通讯网络在库区及主要景点实现无缝覆盖。供电、电讯与邮电的具体规划可在分区详规中确定。
第十章规划实施建议
一、分期建设计划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占地面积大,基础设施薄弱,开发建设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为此旅游区的建设应在总体规划指导下,根据市场预测,结合实际状况分阶段进行,保证开发计划稳步实施。
旅游区建设分期为:
近期(-):
1.完善旅游区管理体制,编制《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和第一期开发景区详细规划;制定《青龙湾生态旅游区管理条例》,加强对风景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领导工作;
2.重点建设周塘景区、港口湾景区、银杏园景区、水上观光带、方塘集镇、高峰登山游览区和板桥自然保护区七大景区的重要景点和必要的配套设施,改善景区内外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积极招商引进麻子岭野生动物园,估算项目投资总额在1.58亿元人民币左右;
3.通过重点景区的建设,形成水上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极限运动游、太虚幻境探秘游、板桥保护区科考游、野生动物观赏游等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初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建立起山水观光与游乐度假并举的旅游格局;
4.在选择最核心景区进行开发建设的同时,近期应通过几个重点项目的突破,借助新闻炒作产生轰动效应,迅速引起市场关注,形成一定知名度,改变目前景区默默无闻的局面,在市场上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成为在安徽省有较大著名度的旅游景区。
中期(-):按照总体规划要求,继续加强以青龙湾和板桥保护区为核心的景区建设,在完善周塘景区、港口湾景区的旅游景点和度假设施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开发东岸休闲运动区,推出以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水上运动基地为中心的休闲运动、游乐类旅游项目,提高旅游区度假业的品位和档次,提高景观质量,扩大景游客容量,丰富旅游产品构成,达到成为安徽省一流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区的目标。
远期(-):根据旅游区发展状况,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趋势,调整、充实、提高原有项目,从整体上考虑功能布局和用地规划,完成主要道路交通系统建设,使各景区之间联系更加顺畅,游览内容进一步丰富,各项服务设施更加完善。达到整个景区交通便捷、通讯畅达、服务高质量、管理高水平,建成游、购、娱、吃、住、行配套的旅游产业体系,成为全国著名的重点生态旅游示范区。
第四篇:西新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精选)
西新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2005年08月23日
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本镇经济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一、意义和必要性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小城镇向城市化迈进的有效途径。通过小城镇建设,使镇域经济、有一个突出性进展,进一步壮大全镇经济实力,改善镇域环境,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二、小城镇基本情况
我镇是吉林省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镇,位于吉林省长春市西南部,东临中国一汽集团,西接公主岭市大岭镇壤,南连长春市朝阳区大屯镇,北靠长春市绿园区城西乡。镇辖9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44个自然屯。幅员面积87.6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4055公顷。人口53018人,其中镇区人口20300人。共有企业238户,其中私营企业234户。从业人员9816人。镇内共有中小学10所,其中小学9所,中学1所。
镇区属欧亚大路季风性温带气候,年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38.8℃,年均气温3-5℃。主导风向西南风,春季为多风季节,年均风速3.3-3.5米/秒左右。年均降雨量560mm左右,无霜期159天。
近几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西新镇加大工作力度,狠抓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推进小城镇星火密集区建设,建设现代化科技示范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领导重视,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小城镇建设的指导、协调等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小城镇建设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小城镇建设问题。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小城镇重点倾斜。从1998年到现在,区财政给予西新镇建设投资600万元,其中用于基础设施投入400万元,绿化美化200万元。专题研究制定了小城镇建设意见,提高了西新镇干部待遇,下放了土地、规划等相关权限,为西新镇小城镇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政策保障。
二是全面规划,建立强有力的管理体系。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总体部署,聘请省、市有关专家组成专题调研论证课题组,对西新镇的经济发展,镇域建设,科技进步及各项事业进行了总体调研和论证,在全面分析西新镇镇情和未来发展走势及借鉴外地小城镇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西新镇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为了确保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又相继成立了区、乡两级小城镇管理组织,充实了专业人才,确保了各项管理到位。
三是发展速度快,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到2000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89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43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2.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4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 3854元;财政收入实现3812万元。投资8600万元,用于工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镇7个工业小区均达到市级小区标准,其中有2个达到省级科技小区标准,1个达到国家级科技示范小区标准。2000年,西新镇被评为全省经济综合实力第一镇,所辖的双丰村、同心村在全省和全市经济实力排列中,分获前一、二名。
四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全镇共涌现出市级以上文明村4个,其中双丰村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村,1999年,西新镇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镇。科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拟申报国家级的汽车产业星火密集区和省级特色农业星火示范园区、现代设施农业规范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市级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正在镇内建设,农
民科技培训率达到了95%以上。从1998年开始,西新镇投入2200万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镇10所中小学中,有9所实现楼房化,镇办中学实现了微机化,1所中学、6所小学进入市一类一级学校。所有中小学全部成为市级花园式学校。西新镇被市评为花园式校园建设示范镇。投资4500万元用于社会福利事业,建老年公寓2处,敬老院1个,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共有房屋420间,1100张床位,入住老人230人。投入150万元,改建卫生院,现有床位25张,镇内医疗网络已经形成。全镇有42%的农户安上了程控电话,14个自然屯用上了自来水,新建农民新村5处,入住农户1200户。
五是镇域环境进一步改善。以道路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效突出。共投资4200万元,修筑水泥路45公里,柏油路19公里,砂石路116公里,乡到村,村与村实现了柏油化,村到屯、屯与屯实现了砂石化。90%的自然屯通公共汽车。投资800万元,用于全镇绿化。绿化面积600公顷,植树 2.4万株,绿化覆被率达20%。投资2.9亿元。用于废弃物的处理,镇内西湖300万立方米污水全部得到净化处理,所有废物的排放均符合国家标准。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㈠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科技兴镇”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壮大三产,提升二产,优化一产,突出培育特色经济,壮大经济实力,合理扩张镇域规模,提高完善镇域功能,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西新镇尽快建成经济实力强、居住环境美、文明程度高的现代化科技示范小城镇。㈡发展目标
从现在起到2005年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经济总量跳跃式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镇域功能基本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1、镇域规模
到2005年,全镇人口达到8万人,其中镇区人口达到5万人,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达到2万人;镇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
2、经济总量
到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亿元,年均递增15.5%,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
1.26亿元、9.18亿元、7.56亿元,年均分别递增7%、16%、22%;财政收入达到1.03亿元,年均递增23%,3、产业结构
到2005年,汽车产业星火密集区、特色农业星火示范园区、现代化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基本建成,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到7:51:42。
4、人民生活质量
到2005年,全面实现普九教育,高中阶段普及率达到90%,科技普及率达到98%以上,医疗卫生保健达到较高的水平,体育活动群众参与率达到40%,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80%,电话拥有率达到50部/百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生活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6%,镇区集中供暖面积达到80%,工业污染源排污达标率达100%,生活垃圾清洁率达到95%,处理率达到80%,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建农民新村15处,入住农户2600户,镇内居民(女满55周岁、男满60周岁)20%可享受医疗和养老保险。
5、镇城建设
全镇交通、通讯、水电气供应等各项公用设施基本完善,整体配套。
四、主要内容及建设重点
㈠加快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实力
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充分利用镇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汽车产业星火密集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汽车配套产业以及特色农业星火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及度假旅游、农副产品加工、地产开发等特色经济,壮大经济实力,实现镇域经济的新突破。
1、以配套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西新镇与一汽集团相距较近,是接受一汽辐射较强的镇,全镇为一汽加工企业已达230多户。在未来发展中,西新镇将紧紧依托一汽集团和汽车产业服务区,依靠现有的基础,积极为一汽加工配套。发展的重点是建成一个国家级星火密集区,即产业星火密集区。以自立新街为轴心,将原有的双丰、同心、日新、开源、西新5个工业小区合并,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主要生产和经营汽车零部件、改装车等。重点搞好密集区基础设施建设,到“十五”期末,园区内全部实现“七通一平”,落位企业达到300户,年产值实现30亿元,安置就业人员1.5万人。
2、以拓宽服务领域为核心,加速发展第三产业。
重点是规划建设好“一个市场、一个开发、两个园区”。
一个市场,就是建设长春绿新大市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已经结束,蔬菜、水产、服装等单体市场已开业运营。“十五”期末,全面投入运营,预计将成为东北最大的果蔬、水产等绿色食品销售批发中心,年实现营业额50亿元,安置从业人员1万人。
一个开发,就是围绕镇区建设,科技规划,重点在同心村、双丰村进行房地产开发,年开发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
两个园区,一是长春市人民政府批准开发的占地4平方公里的汽车贸易服务区。主要从事汽车储运、汽车装饰、汽车修理和汽车文化。“十五”期末,企业户数达到30户,年营业额达到25亿元,安置从业人员2000人。二是建设休闲旅游度假园区。以长春西湖为核心,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到“十五”期末,投资35亿元,建成集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中心。
3、以发展生态农业为方向,积极发展农业经济。
充分利用本镇现有基础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重点建设“三大基地”。一是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十五”期末,建智能温室2处、双百栋日光温室群2处,百栋连片日光温室群5处,保护地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二是建设绿色农业稻谷、蔬菜生产基地。以发展绿色稻谷和蔬菜为核心,加快绿色农业进程。“十五”期末,绿色稻谷面积发展到10000亩,双千亩绿色蔬菜基地发展到2处。三是建设精品牧业生产基地。以吉林省清真肉业股份公司为核心,建设好农业部批准的高科技畜产品示范区,大力发展肉牛、生猪、蛋鸡、肉鸡等精品牧业。“十五”期末,肉牛发展到5万头、生猪20万头、蛋鸡100万只、肉鸡500万只。㈡改善镇域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加大环境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镇区环境、村屯环境和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居住生活质量,实现镇域环境的新突破。
1、加强道路建设。以镇区道路和村屯道路为重点,拓展骨干道路,提高村屯道路标准。“十五”期末,打通春城大街至警备路东西走向的主干道路,拓宽警备路至长郑公路南北走向路段,完成镇区三横六纵9条街路建设,形成镇区主干道框架。完成村与村、屯到屯116公里砂石路改造,全部实现村屯道路油渣或水泥化。
2、提高绿化水平。镇区主要街路全部达到绿化标准,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村屯绿化美化率达90%以上,农户绿化达80%以上。
3、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加速农民新居建设。“十五”期末,完成15个自然屯的改造,建农民新村15处,入住农户2600户,其中1000户农户住进楼房。
4、改善环境卫生。实行垃圾集中化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的整治,完善给排水工程设施,实现镇域居民厕所水洗化,镇区环境卫生达到国家级卫生城市标准。
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的素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现代化科技示范小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突出三项建设。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镇为核心,村为基础,建立思想教育网络。深入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提高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养。二是加强文明村镇建设。广泛开展以创建文明镇、文明村和“十星级文明户”为载体的精神文明活动。到“十五”期末,9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市级文明村标准,90%以上的农户达到“十星级文明户”标准,西新镇力争进入国家级文明镇行列。三是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镇,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各种犯罪发生,做好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执政水平。㈣大力发展各项事业
积极发展教育、文化、卫生、敬老、计划生育、保险等社会事业,努力为全镇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和智力保障,实现各项事业的新突破。
1、优先发展科技教育。以提高全民科技素质为重点,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心,优先发展科技进步事业,在突出抓好国家、省、市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同时,重点规划建设镇科技和科普长廊,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学技术普及提供有效阵地。以素质教育为方向,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投资2000万元,改造1所小学,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使全镇所有中小学全部实现楼房化、微机化,并全部达到市一级一类学校。
2、积极发展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抓好计划生育。以村为单位,建设9所农民学校,镇建一个图书馆,用于居民学文化和科技知识。加强全镇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卫生预防,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开展体育活动,每村组成一支秧歌队,各建立一个文化活动室,每年进行一次棋类和秧歌比赛,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抓好计划生育,“十五”期末,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下,计划生育率达到99%以上。
3、抓好敬老、保险工作。进一步改善现有1所敬老院和2所老年公寓条件,使入住老人达到500人以上,做到孤寡老人全部进入敬老院。发展保险事业,按规定年限,实行社会保险,达到老有所养。
㈤重点工程建设
1、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园区。到2003后底,全部实现七通一坪。落户企业达到280户,从业人员达1.2万人,年实现产值25亿元,到2005年实现规划目标。
2、长春绿新大市场。到2003年,完成建设总规模的65%,力争使水产、服装交易大厅开业运营,营业户达到2600户,从业人员达到6000人,年实现交易额6亿元。到2005年,达到设计目标。
3、汽车贸易服务区。到2004年区域内实现七通一坪。入区企业达到30户,从业人员达到1000人,年实现营业额达到20亿元。到2005年,汽贸产业服务区基本实现规划设计标准,形成较强的发展态势。
4、房地产开发。到2005年,完成地产开发8处,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
5、高科技畜产品示范区。提高吉林省清真皓月肉业股份公司的加工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到2004年,年屠宰肉牛达到15万头,肉羊达到8万头,年出口创汇额实现1亿美元。
6、休闲度假区。到2004年,完成长春西湖湖区道路改造、绿化,湖体大坝加固,建成湖心岛、水上公园和休闲长廊和别墅区,年接纳游客70万人;同心湖以改善周边环境为核心,建设一批环境幽雅,风格各异的花园式、生态型智能化现代商住小区,建成湖区旅游、生态观光、休闲农业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7、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到2003年,建成5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1处、双百栋日光温室群2处。到2005年全部实现规划设计标准。
8、绿色稻谷蔬菜生产基地。到2003年,完成万亩水田生产园区工程建设,2005年,建成2处双千亩绿色蔬菜基地。
9、精品牧业基地。到2003年,发展黄牛4.5 万头、生猪10万头、蛋鸡80万只、肉鸡400万只,到2005年达到设计目标。
10、环境建设。到2003年,完成镇区三横六纵道路建设和40公里村屯砂石路改造,完成镇区9条纵横街路绿化,全镇绿化覆盖率达到26%;建农民新村6处,入住农户800户;环境卫生有较大改善。到2005年,全镇整体环境达到设计标准。
六、效益及预期效益分析
西新镇建设现代化科技示范镇的有效实施,将有力带动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经预测,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重点工程的实施和建设,将使一产比重偏大,二产规模不够,三产发展薄弱的格局得到改变,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经过五年的建设,一产比重将由现在的10.96%,减至7%,二产比重由现在54.56%,减少到51%,三产比重由现在的34.48%,增加到47%。㈡带动镇域环境改善
镇区道路主体框架的形成和村到屯、屯与屯砂石路改造后,全镇道路基本实现了路面柏油(水泥)化,加上排水设施的完善,路面积水、睛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的状况将根本上改观,并将促进土地和周边建筑物的升值。新村的建成,居民居住条件也有一个大的改善;卫生环境的整洁和绿化美化,将会使整个镇域环境基本实现优雅、整洁。
㈢推进科技进步
随着科技重点项目的实施和建设,将有利于科技的引进、推广、普及和应用,全民的科技素质将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的全面推进,将使各业的科技含量不断加大,并将有力促进镇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㈣增加财政回报
按照“十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到“十五”期末,全镇的二、三产业将成为全镇经济的主体,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加工区,年可实现税金1亿元,长春绿新大市场和汽贸服务区可实现税金1亿元。
㈤提高农民收入
到“十五”期末,镇农民将有1.4万人的富余人员得到安置,从一产中走向二、三产业,进入社区,农村人口将由现在的3.6万人下降到2.2万人。人均可在二、三产业中获取收入2100元。
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到“十五”期末,镇域内将有75%未升入高中、职业、大专、大学的人员接受职业教育;有70%的可进入镇村图书馆进行文化普及;对生活不能自理或无人照顾的老人可全部进入乡、村老年公寓或托老院;镇区医疗保健可实现小病不出村,一般病情不出镇,实现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七、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小城镇建设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我们要依据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特别是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若干政策,推进小城镇发展。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居民的法制观念,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氛围。积极吸引外资参与生态建设,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健全镇域土地、环保、司法、防疫、城建等执法行政机构,稳定执法队伍,强化公民监督意识,不断将小城镇示范建设纳入法制的轨道。
㈡拓宽融资渠道,为小城镇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加大资金注入,是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实施“十五”规划中,我们要根据项目性质和经济效益情况,积极利用国家、省市以及海内外商家投资向内地转移、向高科技产业集
聚的有利时机,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进行引资筹资。对于经济效益明显的发展项目,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地吸引外埠、外资、民营等全社会资金,特别是利用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大陆的事业拓展资金,加大镇域经济投入。同时对其它各项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项目,采用镇区财政投入,集体、个人、投入相结合的办法,广辟资金渠道,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
㈢依靠科技进步,为小城镇建设注入科技活力
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加强与国内和优势地区的合作,是提高小城镇各项建设工程的科技含量,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途径。按照国家提出的现代化科技示范镇标准,要把科技进步做为现代化科技示范镇的重点建设内容,积极接受长春市的科技辐射,充分利用好市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技力量,排解示范镇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科技难题,积极推广应用绿色节能建材、生态环保技术、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培育星火龙头企业和星火支柱产业,丰富镇域经济的科技内涵,推动小城镇产业的不断升级和换代。
㈣强化各项管理,确保重点建设项目如期推进和完成建立健全小城镇现代化科技示范镇建设组织领导体系,落实示范镇建设目标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的分工责任,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各负其责,精心组织好各规划项目的实施。并针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做好定期的指导与检查。搞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切实抓好“十五”期内的重点规划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省市要求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执行。特别是对国家政策投资,支持示范镇建设的重大项目,我们要按规定立项,进行动态管理,按设计要求组织施工,按工程进度安排筹集配套资金,确保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同时建立完善的工作考评体系,对质量管理,技术监督定期进行验收和评估,确保小城镇建设标准化、示范化。
第五篇: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
日前,经文化部同意实施,省政府印发《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规划实施的时间从2011年至2025年。这是文化部批准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将闽南文化的发祥地、核心区——泉州、漳州、厦门三市的行政区纳入保护范围。其中,泉州的重点保护区域为三地最多,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及对传承人的保护也做得比较好,在《规划》中占据特殊的位置。泉州率先制定重点区域整体保护专项规划
《规划》选择53个区域作为进行闽南文化整体性保护的重点区域,其中泉州20个。今年,泉州在闽南三市中率先开始为这些重点区域制定整体性保护专项规划,并纳入市委市政府3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
20个整体保护重点区域具体名单如下:
历史文化街区1处:鲤城区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名镇(村)、古村落保护区域3处: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永春县岵山镇;
民间信俗保护区域1处:洛江区仙公山及其周边社区;
民俗保护区域6处:南安市丰州镇九日山及其周边社区,石狮市蚶江镇,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小岞镇,丰泽区寻埔社区,南安市石井镇,晋江市安海镇。传统戏剧保护区域1处:晋江市五店市街区;
传统技艺保护区域4处:惠安县崇武镇、山霞镇和泉州台投区张坂镇,德化县浔中镇、龙浔镇,安溪县西坪镇松岩村,安溪县西坪镇尧阳村;传统体育、游艺保护区域1处:永春县桃城镇、五里街镇;
传统音乐、曲艺、舞蹈保护区域2处:泉港区山腰街道、鲤城区浮桥街道;闽南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区域、点1处:清源山及其周边社区、博物馆群保护展示区。
泉州15非遗项目
列入濒危名录
30个列入《规划》的主要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中,属于泉州的有15项。具体为:晋江深沪褒歌、德化山歌、泉州踢球舞、打城戏、永春纸织画、泉州妆糕人制作技艺、泉州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泉州李尧宝刻纸、安溪蓝印花布、泉州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泉州十音铜锣锻制技艺、泉州传统竹编工艺、泉州金苍绣技艺、泉州锡雕技艺、泉州福船制造技艺。
29个列入《规划》的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中,属于泉州的有15项。具体为:惠安石雕、德化瓷、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泉州传统建筑营造、安溪成珍桔红糕制作、春生堂酿酒、源和堂蜜饯制作、永春漆篮制作、永春顺德堂老醋酿制作、泉州漆线雕、安溪竹藤编、清源山茶制作、永春佛手茶制作、晋江灵源万应茶制作、泉州老范志神粬制作。
此外,首批扶持的125个传习中心中,泉州占70个。53项对台对外主要活动中,泉州有26项,包括闽南文化节、闽台(石狮)端午对渡文化节等。设保护区建设专项资金
按照总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经费保障将由国家、省、市财政拨款和民间筹集方式解决。国家、省、市财政投入比例为1∶1∶1。经费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活动、传承人经费资助、传习中心活动、对台对外交流活动、数据库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
三市各建一个非遗综合展馆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泉州、漳州、厦门将各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性展示馆。此外,还将建设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影响较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专题展示馆,包括惠安雕艺(石雕、木雕)展示馆、德化瓷烧制技艺展示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