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要点

时间:2019-05-13 17:3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营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营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要点》。

第一篇:东营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要点

东营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要点

——新汇设计院杨晓敏

一、规划范围及内容

规划范围为东营市全部行政区域,规划总面积为8243.26km²。

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体系建设、水生态体系建设、水工程体系建设、水景观体系建设和水管理体系建设。

二、规划依据

1.《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资源„2013‟1号);

2.《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水利厅等部门关于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鲁政办发[2012]68号);

3.《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 4.《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 5.《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6.《东营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11-2030)》; 7.《东营市防洪规划(2014-2030)》; 8.《东营市水土保持规划(2011-2030)》; 9.《东营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11-2020)》; 10.《东营市水资源公报(2014)》。

三、规划期限 规划现状年:2014年;近期:2015-2017年; 远期:2018-2020年。

四、规划目标

(一)规划总体目标。一是至2020年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完备的“三条红线、四项制度”体系;二是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全面展开,基本建成节水型社会;三是防洪安保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水资源承载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基本形成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四是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与河湖水系健康保障体系,打造“库清、河畅、水净、岸绿、景美”的“诗画东营”生态格局,实现“河湖相连、鱼鸟共生”的“和谐东营”生态目标;五是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文化体系,人文风貌与自然水系良好融合,创建时代前沿的生态亲水城市,使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二)近期目标。一是城市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完善,且始终保有备用水源地;二是市内主流媒体增设节水专栏,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2,管网漏损率降低到10%;三是主要水域100%满足水环境及生态水量要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0%以上,中心城区水岸林带绿化率达到90%,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60%以上;四是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达标率满足100%;五是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达到7个;六是基本形成完善的水管理机构制度建设,通过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使公众对水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达到86%。

五、总体布局

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理念指导下,打造“四区 五城 一核心”、“两带 八廊 十景区”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格局。着力建设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环境体系,完善健全的防洪、排涝保障体系,精细有序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水绿相依的水文化与水景观体系,精心塑造“梦栖河海、心泊湿地”的城市形象。

四区:构建东部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部生态景观区、西部水土保持区、南部地下水涵养区四大功能片区,提升水环境承载力。

五城:建设河口区城区、东营港城城区、广饶县城区、利津县城区、垦利县城区五个水生态文明城区,统筹区域管理。

一核心:构筑中心城区水生态体系核心,强化生态水城建设。两带:打造沿黄生态廊道控制带、滨海生态廊道保护带,强化区域带动力。

八廊:营造神仙沟生态湿地绿廊、生态河滨河生态绿廊、草桥沟滨河生态绿廊、溢洪河滨河景观绿廊、广利河滨水展示绿廊、支脉河生态保护绿廊、小清河滨水防护绿廊、淄河滨河体验绿廊八条主要滨河生态绿廊,构建城市生态水网、绿网。

十景区:打造清风湖水利风景区、龙悦湖水利风景区、溢洪河水利风景区、孙武湖水利风景区、民丰湖水利风景区、蓝湖水利风景区、黄河文化园水利风景区、利津黄河水利风景区、湿地之城水利风景区、神仙沟水利风景区十大核心水利风景区,展示东营水域文化。

六、建设任务及内容

(一)水资源体系建设。

一是确定2020年用水总量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指标;二是确定水资源宏观优化配置方案,包括水资源统一调配方案、新增供水能力分析、东营市水中长期供求配置方案;三是确定2020年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包括万元GDP用水量、城镇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农村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亩均灌溉用水量);四是确定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措施(包括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生活节水)及节水宣传计划;五是确定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六是制定较为完备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划定水源地保护范围。

(二)水生态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水域环境建设,构建东营市生态水网。建立完善的蓝线控制体系,促进市域水系良性循环,改善水系水质,达到景观用水水质标准;二是划定市域水生态分区,并制定相关保护与修复措施;三是结合水生态构建东营市生物多样性体系;四是开展市域水土保持工作,确定规划期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包括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河渠湖库绿化工程、风沙片综合治理工程。

(三)水工程体系建设。一是防灾减灾建设工程,包括河道综合治理及防潮堤建设工程;二是城市水系建设工程,包括中心城水网综合治理工程及各区县城市水网综合治理工程;三是南水北调工程、蓄水工程、灌区工程、示范区水利配套工程、雨洪资源利用工程等水资源保障工程;四是民生水利工程,包括饮水安全保障工程、粮食主产区供水保障工程;五是区域水环境整治工程。

(四)水景观及水文化体系建设。一是东营市五大水文化体系构建;二是构建水文化载体,给水文化以展示平台;三是重点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及河道、湿地、林场及沿海防护林的打造。

(五)水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完成《东营市水资源管理办法》、《东营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水管理体系政策文件以及《东营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东营市水资源“十三五”规划》等相关水利规划的审批;二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三条红线”控制体系,实施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构建水利管理信息化平台;三是提升水管理机构体制及人员水平。

七、近期重点建设内容

(一)水资源体系建设。一是确定2017年用水总量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指标;二是确定近期水资源宏观优化配置方案,制定《2015-2017年度东营市水中长期供求配置方案》;三是确定2017年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四是确定2017年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措施;五是确定近期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六是完善现有水资源及水源地保护方案,划定已有及新建水源地保护范围。

(二)水生态体系建设。加强水域环境建设,基本形成东营市生态水网及水循环体系;改善市域水系水质,设定河道入口排污控制标准;

(三)水工程体系建设。一是基本构建城区防灾减灾建设体系;二是基本完成中心城水网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及建设;三是构建城区水资源保障体系基础格局;四是初步形成饮水安全保障及粮食主产区供水保障体系;五是全面开展中心城区区域水环境整治。

(四)水景观及水文化体系建设。一是全面启动中心城区及主要水文化区的水文化展示载体建设;二是根据城市发展逐步完善龙悦湖、孙武湖等水利风景区建设,陆续开展生态河、广利河、淄河等生态河道景观提升工程,完成广利河湿地等河湖人工湿地修复工程。

(五)水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完成2015-2017年相关的水管理体系政策文件及水利规划;二是基本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三条红线”控制体系;三是改进、完善现有水管理机构体制。

八、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

1、总投资估算

东营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工程项目总投资估算为431.00亿元。其中水资源投资18.49亿元,水生态投资1.94亿元,水工程投资306.09亿元,水景观投资103.86亿元,水管理投资0.62亿元。

2、近期投资计划

近期投资占规划总投资的45.7%,为197.13亿元。水资源投资11.09亿元,水生态投资1.11亿元,水工程投资111.61亿元,水景观投资72.96亿元,水管理投资0.36亿元。

2015年10月29日

第二篇:博斯腾湖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要点

博斯腾湖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要点 2014年8期李妮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水利部在2013年2月18日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不断提升我国生态文明水平,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数据显示,中国近30%的国土面积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横贯不同的行政区域,流域承载着密集的城镇、工矿企业和众多的人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流域内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撑和驱动力。流域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摇篮和“孵化器”。如果没有健康的流域支撑,水生态文明将是无源之水。

博斯腾湖目前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是在新疆地区的生态地位突出。如何在博斯腾湖流域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不仅对整个博斯腾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博斯腾湖流域的现状

博斯腾湖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海拔高度1046m,目前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既是位于其上游区域的开都河、黄水沟等水系的尾闾,又是位于其下游区域的孔雀河水系的源头,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调节水库”,是开孔河流域的“心脏”。博斯腾湖区由大湖、小湖和苇沼三部分组成,大湖水面面积为972.2km2(水位1048m时),小湖水面面积44.5km2,苇沼面积约280km2。博斯腾湖是巴音郭楞各族儿女的“母亲湖”,它的存亡关系到巴州乃至自治区的经济发展。

博斯腾湖流域地表径流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径流深度由30mm降到5mm。西部及北部山体高大,河系发育,有高山冰雪融水、降水及地下水混合补给,河道常年有水汇集流入盆地,中低山前带形成的短小山溪性河流,平时水量很小,多在暴雨时形成较大的地表径流,出山口后即迅速散失在山前第四纪疏松的戈壁砾石带中,很难流入平原灌区。盆地南部,山体矮小,少有常年流水河流。博斯腾湖流域集水区内有大小河流13条,一级支流235条,二级支流62条,盆地集水面积2.7×104km2,河网密度0.19km/km2,年总径流量为40.28×108m3,年平均径流量大于1×108m3的河流有开都河、黄水沟和清水河,其他小河(哈合仁沟、莫哈查汗沟、乌拉斯台河、曲惠河等)一般月份出山后水量就被全部引入灌区。值得一提的是,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和四大芦苇产地之一。这里不仅有大湖区万倾碧波、水天相连的壮丽风光,更有人称“赛洪湖”的小湖区苇莲相映、鸟语花香的迷人景色,加上湖畔浓郁的塞外民俗风情,构成一幅明显有别于周围戈壁荒漠景观的美丽画卷,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同时,它也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赖以生存的命脉,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为了在保护博斯腾湖生态环境的同时,合理的开发其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目的,在当地开展生态旅游具有重大的实现意义。博斯腾湖流域面临的问题

博斯腾湖流域在西北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流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1)规划滞后,流域水生态空间安全存隐患。

水生态空间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这其中包括河道、水库(湖泊)、滞洪区和湿地(公园湿地)、大型排水渠、原水管渠的蓝线范围,以及流域辖区内城市河流水系、水源工程等等。但是,博斯腾湖流域范围内的堤线还存在一些违章建筑,非法填河、占河的行为还时有发生。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博斯腾湖流域水生态空间的安全管理。(2)结构混乱,发展模式亟待改变。

博斯腾湖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湖内有赤鲈、鲤鱼、池沼公鱼、草鱼、鲢鱼等32种人工放养和野生自然繁殖的淡水鱼品种。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博斯腾湖生态渔业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博斯腾湖的小湖区因为水位较浅,螃蟹、虾的产量直线下滑。大湖区的四大鱼种总体产量变化不大,年年丰收,但也有下滑趋势。同时,灌溉用水越来越缺,很多地方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如今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地下水水位下降的迹象。(3)设施匮乏,流域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博斯腾流域水资源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整个流域的大型水利工程匮乏,造成水资源利用的程度不高。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使得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高。(4)污染严重,流域水质富营养化趋势明显。

博斯腾湖流域四个县、总人口约50多万人,开垦的种植灌溉约200万亩,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污染排放量逐渐增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盐污染是博斯腾湖流域水环境污染面临的普遍而特殊的问题。博斯腾湖、黄水沟、孔雀河以及部分地区地下潜水都存在盐污染的现象。根据水质监测数据显示,博斯腾湖流域水质在Ⅲ到Ⅳ类水,全湖已经处在中营养状态,部分水域已经达到中富营养水平,对其环境功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5)意识薄弱,流域居民的生态文化亟待提高。

博斯腾湖流域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缺水是这个地区的“主旋律”。为此,大家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非常重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生活在这个区域的人们的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还很薄弱,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加强。3 博斯腾湖流域水生态文明的落脚点 水是生态环境中关键性控制因子;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付出的水资源、水环境代价过大,导致一些地方出现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等问题。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是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促进人水和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博斯腾湖流域也不例外。为了推进博斯腾湖水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笔者提出以下几个要点:(1)做好博斯腾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水生态保护格局,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人水和谐,科学发展;坚持保护为主,防治结合;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坚持因地制宜,以点带面。结合这些,才能更好地制定好博斯腾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在制定博斯腾湖水生态文明顶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融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节约用水管理、严格水资源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水利建设中的生态保护、提高保障和支撑能力、广泛开展宣传教育。(2)将水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流域的各个地方。水生态文明建设不单单是建设工程,更不是存在口头上的呼吁,而是实实在在的按照国家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结合博斯腾湖流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工作。因此,涉及博斯腾湖流域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将水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其中,融入项目规划中、融入工程建设中、融入工程管理中、融入水利服务中等等,充分体现水生态文明,这种先进理念的重要性和巨大意义。例如,地处博斯腾流域的博湖县,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和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使博湖县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景区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深度发掘当地独有的“博斯腾”文化,让各地游客们深度体验“原生态”,当一回“博湖人”。(3)加强体制建设,不断完善与水生态文明相关的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博斯腾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体制建设、机制建设和法治建设3个方面入手。尤其要制定在加强流域内各区域合作中,建立政府应该发挥作用的机制,并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考虑利益的分配,激活各种市场主体的内生活力。(4)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体系。

水生态文明状况评价不仅是为了评价人水关系状况,更重要的是能够识别水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分析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文明的要素,并为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因此,博斯腾腾湖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建设一定要简单实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独立性,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有相当翔实资料的基础上。此外,博斯腾湖流域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还要注意两类系统性指标,一类是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指标,另一类是经济社会系统指标。前者主要考虑自然水生态系统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生物完整性3个方面;后者的重点是人类节约用水、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等方面的水利用、水管理和水文化教育等方面。(5)加强文化建设,让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生活在流域的人们心中。水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利行业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把水文化研究的成果付诸于行动的实践活动,是繁荣水文化的根本途径。提高全社会的水资源意识和水文化意识,为推进我国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也是推进我国水利事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围绕博斯腾湖流域水文化建设已经开始。例如,博斯腾湖我的家,湖水把我养大,湖畔跑骏马,湖面采莲花„„”一首热情奔放的《博斯腾湖我的家》歌声里描述着博斯腾湖湖畔原生态的美景,向游客们展示着悠久的“博斯腾”文化,吸引着自各地游客的眼球。但是,不得不承认,大家对水文化的认知水平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这就需要流域内的相关单位和部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文化教育,让先进的水文化浸润人心,最终达到实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4 结语

博斯腾湖流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对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推进博斯腾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博斯腾湖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这需要生活在这个流域内的每个人的努力,当然还有去这个地方旅游的人。

作者简介

李妮(1977.7-),女,汉族,重庆市长寿县人,工程师,硕士学位,从事水土资源保护工作。

第三篇:甘肃省迭部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

甘肃省迭部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在北京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

来源:史利莎、黄璐、许智钇 编辑:Admin 摄影:许智钇

时间:2010-07-31 23:38:28 关键词:迭部评审会

生态文明,迭部县跨越发展新思路 服务藏区,学术界鼎力相助共奉献

——严力蛟博士主持的藏区首例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甘肃省 迭部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在北京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

2010年7月25日下午,《甘肃省迭部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项目评审会在北京西郊宾馆会议中心举行。由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历时近5个月完成的藏区首例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金鉴明院士、冯宗炜院士和李文华院士担任此次评审专家组组长与副组长,中科院、国家环保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等不同领域的教授及研究员作为该规划的评审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经过项目汇报、专家点评、形成评审意见,最终该规划顺利通过评审,并经进一步修改完善、经过地方人大法律程序报批后,该规划将成为迭部县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指导规划。

《甘肃省迭部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评审会

该规划由迭部县县委、县政府委托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完成。为了支援西部建设、支持藏区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研究所所长严力蛟教授接手项目之初当即拍板:“此规划我们服务藏区、不收规划费用,但要比任何一个项目都要用心!”带着“引领中国、示范天下”的决心,项目组发挥创新精神,在5个纵向课题的研究基础上,认真细致地描绘起迭部县“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蓝图。该规划响应国家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及跨越式发展的号召,在生态资源良好、尚未经历工业文明的藏区——迭部县进行创新性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将县委最初定位的“生态立县”提升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将“循环经济、低碳藏区、三生有幸”的规划理念融入到迭部县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的建设中,力争使迭部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青藏高原上一朵亮丽的奇葩。

会议上,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严力蛟所长对本规划做了基本介绍后,项目组主要成员黄璐博士对规划成果做了详细的汇报,之后与会专家和领导高屋建瓴、从各自专业角度对项目做了深刻点评,并指出项目还待改进、完善之处。专家评审组组长金鉴明院士指出,“该规划的编制和进一步实施完全体现了十七大的精神,有很多先进的理念,非常及时。提出藏汉共建生态文明试点县,分三级时序,从环境保护、产业、人居、文化、保障等方面展开,提出68项建设项目,具有完善的框架、内容和体系。规划还创新性地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37项评价指标。三生有幸、循环经济、低碳发展的建设理念结合迭部特色,因地制宜。整个规划内容全面、框架合理、文本规范,高标准、高水平、高起点……”同时,金院士也对项目寄予极大的期许,为项目的修改和完善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冯宗炜院士在对规划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指出了有待修改、完善和深入思考的一些问题,包括:近、中、远期阶段目标如何合理分配以及如何实现?空间布局如何因地制宜?如何在制度、体制、机制、法律层面上保障在县领导班子换届的情况下,规划的实施能够延续下去?另外,还重点就碳汇和碳交易、生态补偿、绿色GDP、矿产开发和水电开发等方面进行阐释和指导,并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增加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由于时间冲突、未能参会的李文华院士第一时间发来评审意见,指出“该规划立足迭部,依托大区,联系全国,放眼世界,不仅对迭部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西部老少边穷地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开拓性和示范性的作用。该规划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正确,依据充分,空间布局与时序安排合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一定的可操作性。”国家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的李红兵处长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对规划提出了战略性的方向指引。其他来自清华、北大、浙大、IUCN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的教授从不同角度对规划给予评价,并提出中肯的、富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IUCN的田兴敏教授被严教授无私 服务藏区的精神感动,也表示期待与迭部的进一步合作,为迭部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

项目负责人严力蛟教授介绍项目基本情况

金鉴明院士和冯宗炜院士对规划文本提出修改意见

项目组主要成员及迭部县领导拜访李文华院士并交流规划文本

本次评审会在各位院士、教授、领导的高度肯定与期许中圆满结束。随后项目组将对规划进行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并于今年8月8日在兰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上召开成果发布会。

评审专家、领导和项目组成员合影

《甘肃省迭部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大事记:

2009-07 研究所初次考察迭部县 2009-08 研究所再次考察迭部县

2009-09 正式成立迭部县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组 2009-12 项目组第三次详细调研考察迭部县

2010-03 确定编写《甘肃省迭部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

2010-05 在迭部举办《甘肃省迭部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专家意见征询会

2010-07 在上海举办《甘肃省迭部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迭部县领导意见征询会

2010-07 在北京举办《甘肃省迭部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项目评审会

相关新闻链接:

[1] 浙江大学甘肃迭部项目组考察取得圆满成功

[2] 我所组团赴甘肃参加“绿色长征──为中国加油”走进红色圣地腊子口 [3] 九寨沟的旅游开发及其对迭部的启示 [4] 黄龙景区的旅游开发及其对迭部的启示

[5] 如何将迭部县纳入周边大旅游圈? ——从旅游交通线路说起 [6] 迭部项目组顺利开展第二轮意见征询会

规划相关附件:

附件1:

严力蛟教授在《甘肃省迭部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项目评审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金院士、冯院士、朱局长、赵书记、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下午好!

首先要感谢大家从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规划评审会,支持西部、老区、藏区的工作,并向各位表示深深的敬意。下面我谨代表规划项目组,把本规划的背景情况作一个简要的汇报。

去年6月底到7月初,规划团队部分成员率先进入迭部,对迭部的生态环境与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考察,同年8月在迭部召开的首届“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上,通过对迭部的进一步调研以及与广大干部群众的交流访谈,对迭部县有了更深的认识,2009年迭部县正在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我们觉得以迭部现有的条件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认识,在迭部县县域将其提升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已经成熟,经双方商议,确定由我们浙江大学承担《甘肃省迭部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任务。该规划从2009年6月底开始,到2010年7月结束,历时整整一年。在规划编制启动以前,我们规划项目组首先分成5个纵向课题组,对迭部县的社会、经济、环境进行综合了研究,我们的规划是建立研究基础之上的。本规划的调研工作总共有四次,实地考察时间合计多达一个多月,跑遍了迭部的山山水水。为使规划工作有更坚实的基础,突出差异化发展、错位发展、补位发展,项目组还对迭部县周边区域进行考察的旅游资源进行重点考察。

在本规划的调研和编制过程中,始终得到迭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规划开展前后与迭部的主要领导、职能部门、科技人员、林场职工、农牧民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其中正式的交流会、座谈会和意见征询会就有四次,此外还重点融合了迭部县委书记赵凌云、迭部县各职能部门以及张跃西教授、张正春教授等多方面的书面修改意见(包括结合在迭部召开的由生态、旅游、规划、地理、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参加的意见征询会,全县范围内的意见征集,以及在上海召开的座谈会等),已经几易其稿(正式的文本就做过三次)。其他通过电话、传真、电子信箱、QQ等的交流、沟通就更多了,对接非常充分。所以该规划是我们浙江大学和迭部县共同智慧的结晶,凝聚了双方的心血与汗水,是我们两家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要真诚地感谢迭部县委、县政府、迭部人民以及为该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的各位专家。

迭部的地形、地貌、植物、动物、地质、生态多样性非常丰富,是西北的小江南,是活的生态学标本和生态博物馆,是梦中的香巴拉。天险腊子口战役的胜利,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和领导地位,使红军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失败走向胜利,从胜利走向辉煌,当时毛主席在他的诗篇中豪情万丈的抒发了当时决胜千里、胜券在握的心情:“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俄界会议旧址、茨日那毛主席故居、崔古仓遗址,都留下了红色的印迹。迭部人民纯朴善良、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迭部的建筑非常有特色,民族服装丰富多彩,藏传佛教神秘而神圣,迭部的领导精诚团结,务实敬业,富有责任性,他们抱着为迭部跨越式发展、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强烈愿望,在競競业业的奉献着。

近年来,甘肃省迭部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抓机遇、办实事、求发展,在县域可持续发展建设方面有思路、勤作为、出成效,特别在2010年迭部县将原来的“生态立县”战略进一步提升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这是一次理念的飞跃。《规划》在对迭部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生态保护等现状进行全面调研、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立足迭部,依托大区,联系全国,放眼世界,突出产业,提出以建设“中国生态文明家园”、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为总体战略目标,以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幸福生活的“三生有幸”为规划理念,提出建设红绿辉映、民族共荣、低碳循环的新藏区,并重点就生态保护、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生态文化进行了全面规划。

下面请黄璐博士将规划的主要内容向各位专家和领导作一个汇报,希望各位专家和领导不吝赐教,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的目标一致,就是如何为西部、老区、藏区的建设树立一个样板,打造一个精品。

谢谢!

附件2:

《甘肃省迭部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评审意见

2010年7月25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和领导对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编制的《甘肃省迭部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专家评审。参加评审会的有来自中科院、国家环保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环保局、甘肃省迭部县委与县政府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20余人。评审专家组成员在认真听取规划编制单位汇报和审阅相关材料的基础上,经提问和认真讨论,形成如下评审意见:

1.近年来,甘肃省迭部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抓机遇、办实事、求发展,在县域可持续发展建设方面有思路、勤作为、出成效,特别在2008年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体现了迭部人民继承长征精神、实现远大理想的意愿。在此基础上,2009年迭部县将原来的“生态立县”战略进一步提升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这是一次理念的飞跃,具有重要的意义。

2.《规划》在对迭部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生态保护等现状进行全面调研、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立足迭部,依托大区,联系全国,放眼世界,突出产业,提出以建设“中国生态文明家园”、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为总体战略目标,立意高远,依据充分,不仅对迭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尤其是藏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借鉴和推广作用。

3.《规划》以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幸福生活的“三生有幸”规划理念为指导,提出建设红绿辉映、民族团结、低碳循环的新藏区,并重点就生态保护、生态文化、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等进行了全面规划,初步构建了评价指标和保障体系,指导思想明确,战略定位适当,空间布局合理,建设时序可行,建设项目具体,发展重点突出,充分考虑了迭部县的区域特色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4.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规划》思路清晰,工作扎实,内容丰富,数据翔实,图件规范,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划编制要求,同意通过评审。并建议编制单位充分吸收各位专家和领导的意见与建议(见附件),认真修改、补充和完善后,经法定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

评审专家组组

长:

副组长:

2010年7月25日

附件3:

基本情况介绍

迭部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北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甘川交界处。北靠卓尼,东连舟曲,东北与宕昌哈达铺毗邻,西南分别和四川若尔盖县、九寨沟县接壤。东西长110公里,南北宽约75公里,总面积5108.3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总人口5.6万人,其中藏族占77%,年均气温6.7℃,森林覆盖率58%。境内有“俄界会址”、“茨日那毛主席旧居”、“腊子口战役”等革命遗址。境内青山碧水,层岭叠嶂,遍布悬泉、飞瀑、神湖、秀峰、险峡等奇丽而壮观的美景,是甘肃的一座绿色资源宝库。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具有绿色生态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峡谷溪涧旅游、藏文化旅游四大特色。

《甘肃省迭部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是由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所长严力蛟博士领衔的规划设计团队免费为迭部做的一个规划项目,前后历时一年,四次进入迭部,实地考察时间达一个多月,跑遍了迭部的山山水水,与迭部的主要领导、职能部门、科技人员、农牧民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其中正式的交流和意见征询会有四次。总体来说,当地领导高度重视,职能部门积极配合,沟通对接非常充分。

附件4:

《迭部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经过情况介绍

这个规划是一个全方位的大规划,涵盖了迭部县社会、经济、环境等诸方面,它将成为迭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行动纲领,也是县委、县政府工作的总抓手和载体。规划工作自始至终得到甘南州、迭部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积极配合,沟通对接充分,凝聚了浙江大学和迭部县双方专家和领导的心血与智慧,是我们两家共同劳动、精诚合作的成果。

本规划有扎实的基础工作,从2009年6月底开始,到2010年7月结束,历时整整一年。纵向研究分5个子课题先行,为本规划奠定理论基础。横向规划于2010年3月初启动,预期7月底完成,将在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上发布规划成果。

一、已经完成的工作

1.调研工作

本规划的调研工作总共四次,实地考察时间合计多达一个多月,跑遍了迭部的山山水水。为使规划工作有更坚实的基础,更充分地了解周边,项目组还前往迭部县周边区域进行考察。

 2009年6月30-7月5日:黄璐和史利莎代表严力蛟教授随甘肃社科院张正春先生赴迭部进行初次考察,并参与了首届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的思路企划过程。

 2009年8月27日-9月4日:严教授带领黄璐和史利莎第二次前往迭部县参加首届“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会后又对迭部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

 2009年12月9日-12月18日:严教授带领项目组10人前往迭部县进行深度调研,为项目组的5个子课题研究工作集中搜集资料、实地调研。

 2010年4月28日-5月6日:严教授带领项目组15人参加“绿色长征 为中国加油——登虎头山”系列活动,有针对性地根据规划工作对迭部及其周边资源进行了进一步的调研。

2.会议讨论

规划开展前后与迭部的主要领导、职能部门、科技人员、林场职工、农牧民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其中正式的交流和意见征询会就有四次,此外还收集了迭部县委书记赵凌云、迭部县各部门及张跃西教授等多方面的书面修改意见。其他通过电话、传真、电子信箱、QQ联系、交流、沟通就更多了。

 2009年8月“第一届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上严力蛟教授做了题为《整合特色资源,发展生态经济》的报告。

 2009年12月严力蛟教授在迭部县做了《生态文明与绿色长征——兼论迭部腾飞的契机》的报告会。 2010年5月项目组在迭部县召开了《迭部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初稿)》专家及领导意见征询会。

 2010年7月项目组与迭部领导在上海召开了《迭部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修改稿)》领导意见交流会。

 2010年3月-7月收到来自中科院李文华院士、浙江旅游学院张跃西教授、甘肃社科院张正春先生、迭部县赵凌云书记、迭部县各部门等各个领域专家、领导的书面意见若干。

3. 规划工作

在前期几次调研及纵向研究的基础上,项目组于3月开始启动《迭部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从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人居完善、文化建设等方面对全县进行总体规划,总共历时五个月,从规划初稿到修改稿、评审稿不断完善。

 2010年3月初启动规划项目,以先前的纵向规划为支撑开始总体规划。

 2010年4月底完成规划初稿,并在迭部县召开了初稿的意见征询会,听取了生态、旅游、规划、地理、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及迭部县领导的意见。

 2010年4月-6月项目组针对初稿意见征询会的修改意见及后来各位专家、领导的书面意见,对规划进行了两次较大的修改。

 2010年7月中旬迭部领导与项目组主要成员在上海召开了修改稿的意见交流会,之后又对规划做了进一步的修改。

 2010年7月20日完成规划评审稿,打印成册。

二、下一步的工作

1. 7月25日在北京召开评审会

2. 7月26日-8月5日对规划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定稿。

3. 8月8日在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兰州分会上发布规划成果。4. 进一步的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也要跟进。

第四篇:建设生态文明乡镇建设总体规划(2010—2015)(修改)

中共相公街道工委相公街道办事处

建设生态文明乡镇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

为切实抓好我街道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省、市、区关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按照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关于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步伐为目标,以又快又好发展为主题,着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培育新型农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与自我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群众为主。加强领导,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引导农民积极投身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是履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农民始终是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主体,是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2、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根据各片区客观条件和发展水平,科学编制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规划;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村容村貌整治上,要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3、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制定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生态文明乡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4、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我街道农村点多面广,发展极不平衡,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中,必须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上有新突破,在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上有新突破,在扶贫攻坚上有新突破,在“十个一”推进上有新突破,在民主管理、便民服务和平安村建设上有新突破。要抓重点,攻难点,突亮点,建示范,稳步推进。

5、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推进。

三、目标任务

从今年开始,力争用5年的时间,把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优做强,使以村为单位的农村经济总收入、农业总产值有较快增长,农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在全街道农村开展以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规划和文明村创建为主要内容的“三清五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灶、改厕、改厩、改路)、“四新两好”(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发展好产业、创建好班子)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活动,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标准,农民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具体目标是建设小康村、文明村、生态村、和谐村,达到“十有”标准:即户户有花有树有竹有白净墙;有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厕、改厩、改灶);有最基本的生活设施(通水、通电、通路、有水泥院坝、薪炭房);有一项收入稳定的产业;有一人掌握一项以上农业适用技术(技能);不能有一个留守孩子失学;有一个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行业)或参加农村专业协会或合作经济组织;街道政府有一个文化站和业余文艺表演宣传队;每个自然村有一个文化科技广播活动场所;有一套群防群治的安全机制。具体任务是: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把我街道90%的自然村建设成为生态文明乡村。

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点规划

(一)建设点布局

根据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领导小组的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十一五”期间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点分三个层次:一是规划1个村居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达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目标要求;二是规划3个村居取得明显成效;三是规划2个贫困村居达到脱贫目标;四是各

村居至少有一个解决留守儿童的失管失教问题工作平台(例如“少年之家”“代理家长”)。

(二)建设内容及投资

根据中央、省、市、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按照“十二五”期间1个村民小组达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目标、2个村民小组取得明显成效、4个村民小组脱贫致富的建设要求,我街道结合实际分层次规划了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产业发展、民主法制、精神文明、新型农民培训等建设项目。

(三)资金筹措

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中,坚持投资是推动发展的主要动力。本着以政府引导、适当扶持,群众自主参与建设的原则予以实施,采取各种措施,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对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建设项目资金主要通过争取国家投资为主,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对产业发展、新型农民培训等建设项目由政府给予扶持帮助;对精神文明、民主法制等建设项目由政府指导、引导,群众自建,不纳入投资范畴。

(四)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

通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各建设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现状,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致富能力。

2、经济效益。

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农业产出率,夯实农业基础。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可使各建设点农户户均有一至二个产业致富项目。再加上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提高村民素质,增强发展后劲,从而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3、生态效益。

通过生态能源、河堤治理等建设项目的实施,保持水土,增强地力,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生态产业项目的实施,可提高植被覆盖率,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五、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

(一)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落到实处。

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街道办事处主任任副组长,其他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在规划点建设中,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并成立由村领导任组长协调工作组,落实专人抓、具体抓,明确各部门和各级干部职工的工作职责,形成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在涉及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国家投入资金的建设项目,要加强资金管理和工程技术指导,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和工程质量过关。

2、建章立制,强化管理,落实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村民“一事一议”的自治优势,在规划的建设项目实施完后,交付所在村委会和建设地村民小组按谁受益、谁管理的办法进行管理,确保建设项目持久发生效益。同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建

立符合各建设点实际的长效机制,为村民持久受益提供制度保障。

3、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中共相公街道工委

相公街道办事处

2011年1月5日

第五篇:水生态文明

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

姓名:李

学号:2011150212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摘要:如何理解水生态文明建设?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基础上,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给出水生态文明的定义和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应注意的关键问题,提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问题、措施

一、如何理解水生态文明建设

目前国内外关于生态文明的概念有很多论述,从人、自然与社会的视角、文明形态视角、生态学的视角等对生态文明进行定义。互联网的百度搜索对“生态文明”词条有一个较普通定义: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部于2013年 1月印发了《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资源【2013】1号),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可以看出生态文明建设新的理念和内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质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完整阐述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指出应将生态文明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种文明的建设并列,生态文明是社会整体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以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是人类能够自觉地把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纳入到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系中,是一种包容了人口优生优育、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包容了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的和谐发展,是一种包容了优化生态、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包容了新型工业文明转型的绿色经济发展。

学习水利部文件和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笔者把水生态文明简单定义为: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水和谐理念,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 障 生 态 系 统 良 性 循 环 为 主 体 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可以从以 下 几 方 面 来 认 识 水 生 态 文 明 的内涵:

1、水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水生态文明的核心是 “和谐”。党的十八大报告全新诠释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同样,水生态文明理念提倡的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解决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出现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水问题,使人和水的关系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使宝贵有限的水资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永远的支撑。仅仅把水生态文明理解为“保护水生态”是不全面的,我们倡导的水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和谐。

2、水资源节约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水资源节约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之举,是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的重要措施。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加 强 水 源 地 保 护 和 用 水 总 量 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可见推进水生态文明的重点工作是厉行水资源节约,构建节水型社会。这是建设水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

3、水生态保护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的直接目标是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与环境。因此,大力开展水生态保护工作是建设水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

4、水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一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组成“五位一体”。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没有良好和安全的生态与环境,其他文明就会失去载体。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宝贵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水生态系统是水资源形成、转化的主要载体。保护好水生态系统,建设水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

我国有关部门曾进行过生态省、生态市等的评价和评比。山东省出台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标准。总体上,水生态文明状况评价技术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实践检验较少。国外研究的较多的是河流健康方面的评价。水生态文明状况需要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通过评估,识别在水生态文明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方向指引。2.1 评价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建立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需要考虑如下原则。2.1.1系统性及针对性

水生态文明状况评价要以经济社会系统为重点,以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标尺,遵循人水系统作用的规律。社会经济系统的评价不仅要考虑水的供、用、耗、排等全过程,也要考虑人的水生态保护意识和爱水护水的理念。自然水生态系统也要兼顾陆面产水过程以及河道、地下水、湖泊、湿地、河口的系统水循环过程 2.1.2因地制宜,分区分类

我国国土面积大,不同区域气候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在评价水生态文明状况时,应考虑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例如森林覆盖率、人均水面面积、人均绿地、河流生态流量等都存在显著的地区差 2.1.3定量可比性和相对性

一个地区的水生态文明状况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应确定定量指标并进行分级,而不能机械地确定一个指标值,低于这个标准就是不文明的,否则就是文明的!尤其是经济社会指标方面,要考虑国际国内发展水平的横向比较,制定分级指标阈值,作为评判一个地区水生态文明状况的参考。2.1.4 指标的简单实用

水生态文明状况评价不仅为了评价人水关系状况,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识别水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分析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文明的要素,并为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因此,评价指标应简单实用,代表性和独立性强,有资料基础。2.2

评价体系框架

既然水生态文明是促进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人水和谐的工作,在评价一个地区水生态文明状况时,必须考虑两类系统性指标。一类是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指标,另一类是经济社会系统指标。前者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成果,包括澳大利亚的溪流状况指数、我国水利部发布的河流健康评估标准以及很多学者提出的河流健康评价方法等,主要考虑自然水生态系统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生物完整性三方面。对于经济社会系统的指标,重点是人类节约用水、清洁生产、保护生态意识等方面的水利用、水管理和水文化教育等方面。因此,笔者建议制定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由系统层、类型层和评价指标层共计三层次构成,见表 1 所示:

表1水生态文明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3、水生态文明评价标准及方法

3.1标准值

水生态文明是针对一个地区的相对的概念,这个相对性既包括横向上与其他地区的比较,也考虑纵向时间上与过去的比较。因此,进行水生态文明评价不可机械因为某一个约束性指标来判断是否文明。

笔者建议对上述指标体系中的 20项指标进行分区分级量化,考虑国际和国内水平,提出 5个变化范围,分别赋予I、II、III、IV、V五级,见表 2

上述指标既有对评价区总体评价的指标,也有按单元分区评价的指标,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考核合格率是对该地区及其下级单元考核评价结果的综合反映。地表水开发利用率按照本地地表水的河道外耗水量占当地地表水资源量的比例计算,用水计量率等监控方面的指标宜采用监控的水量权重计算监控率。3.2 评价方法

不同的评价指标其作用也有一定的差异。应该对重要的指标赋予更高的权重,综合评价一个地区的水生态文明程度,见表3

表 3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权重

根据评价区的基础数据,评价得出该地区的水生态文明状况指数

其中 和

分别为第 i 项指标的标准值(表 2)和该指标的权重值(表 3)根据值评判一个地区的水生态文明状况。

应该指出,水生态文明状况是相对的,因此,没有文明和不文明的截然界限和标准,只有相对优劣之分。利用该指标体系,一个地区也可以评价随时间的水生态文明进步情况,为考核评比提供技术依据。

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水利部明确水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八个方面的主要工作内容:一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二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三是强化节约用水管理;四是严格水资源保护;五是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六是加强水利建设中的生态保护;七是提高保障和支撑能力; 八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总结提出的这八个工作内容比较全面,也是目前水利部门的主要工作,也可以理解为水利部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抓手。在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始终贯穿生态文明理念,服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水利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水利部门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不能理解为水利部门“单打独斗”“另搞一套”,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水利工作的方方面面,要服从于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

2、主动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服务,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虽然说水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制约因素,水利应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前列,但是并不等于说水利部门是被动的参与。水利部门应该积极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许多有关方面,成为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主力军。

3、不是水利部门常规工作的简单梳理和集成,应该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一种升华和系统提高。有人看到水利部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八方面主要工作内容时&感觉好像就是以往水利部主抓工作的再一次罗列。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这八个方面仅仅是建设水生态文明的主要抓手,必须牢牢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个纲,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抓好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4、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水和谐理念。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5、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保护应和谐发展。以往水利部门很多人过于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过于强调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忽视因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应在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建设实施、运行调度等各个环节,都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着力维护河湖健康,重视进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使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保护和谐发展。

6、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应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只考虑生态系统保护,而是发展与保护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利工作,既包括工程建设等措施,也包括水资源管理制度、法制、监管、科技、宣传、教育等非工程措施。单一重视工程措施或过分强调非工程措施都不是科学的态度,要使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和谐发展&共同支撑水生态文明建设。

7、基础研究、应用技术、软科学研究应和谐发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今后一定时期内水利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面对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需要解决一些新的基础科学问题,比如,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体系,人水关系的和谐研究,水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及量化研究方法,管理模型、方案制定、水资源保护理论方法、河湖健康理论方法等。同时也要解决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应用技术,比如,农业节水新技术,工业节水新工艺,非常规水利用技术,污水处理新技术,水资源优化调控技术,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等。此外,基于新的理念也亟须开展一些有关软科学研究,比如,水生态补偿机制,水价制定与水市运行方式,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技术标准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和谐发展理论等。

五、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

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统筹考虑与水生态保护相关的各项工作!中心思想就是降低人类对水生态系统的胁迫作用和负面影响,逐步改变重建设轻保护的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文明的意识!逐步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促进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包括四个方面,科学配置国家水土资源、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构建健康优美的河湖水生态系统、建立水生态文明的制度保障体系。

1、优化国家水土资源的总体配置格局

水不仅具有社会经济服务功能,更是水生态系统的核心和关键要素。在国土开发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总体格局中,必须科学规划生态用水,严格控制河道外耗水!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水资源配置格局优化方面的具体措施包括三类:

(1)明确国家水域的空间功能格局依据国家各类水域(河流、湖泊、沼泽、海域、地下水等)的主导功能,划分和优化水功能区体系。对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水域划分为保护区,优先保护!严格控制开发活动,包括河道外耗水及河道内水工程建设。优化生活用水水源区、生态保护区和生产用水开发区的分类空间格局。

我国是人口大国,对土地需求持续增加,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人水争地现象十分普遍。应制定和实施岸线规划!明确水空间范围,严格控制水空间的占用,退耕还湖还河,拆除占用河湖的违章建筑!修复生态岸线。

(2)合理配置生态生产生活用水

促进一个地区的水生态文明!既要遵循自然规律,也要考虑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水资源角度!应根据供需双方的总量和结构,统筹安排和科学配置各类水源,为保障生态用水提供基础支持。从防洪安全的角度!要统筹防洪和生态保护!在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的同时,兼顾生态健康。从供水安全保障角度!应将确保人类用水安全作为重要目标。人是生态系统的核心,偏离了人类的安全服务!片面地强调自然保护是错误的理念。因此,应将人类用水尤其是生活用水的水质水量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和重要工作目标。

2、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

在明确了人类经济社会与水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水资源配置方案后,应重点对人类社会经济系统进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量。主要措施包括几类:

(1)严格控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量、结构及布局

一个地区的经济 社 会 总 量,结构#效率及布局是决定河道外总用水消耗量、水空间占用及水污染负荷大小的源头和根本。应按照水资源配置格局,科学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模,以水定规模!以水定结构,以水定布局!将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发展决策的科学依据之一。

(2)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是从源头上规范人类供水、用水、排水行为,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系统的根本制度,它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否有效实施该制度!是衡量一个地区水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水生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驱动下对水资源的过度索取、低效利用、高污染排放造成的。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控制产业规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遏制生态退化并修复生态系统,这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的最终目的。因此,切实落实该制度,建立“三条红线、四项制度”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

(3)建设节水型社会

为了从源头上减少用水和排污,需要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实现“三条红线”目标的重要基础支撑,建设节水型社会不仅要实施有关的节水措施,如节水灌溉、作物、生活节水器具、节水工艺等,更重要的是要树立有利于节水减排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节水意识。

节水型社会建设并非片面地强调减少用水量和提高用水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高单位用水的产出!,如单位用水的粮食产量、工业增加值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在控制经济用水,保障生态用水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到保护和发展的同步。这对于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尤其重要。

(4)实行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应尽可能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降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对水体的污染负荷,减轻环境压力。为此,应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水环境容量小的缺水地区。应严格禁止建设高污染项目,应实现有毒难降解工业污染物零排放。生活污水应初步实行深度处理,并提高再生利用率,实行用水、排水、再生处理与回用的闭路循环。

参考文献:

【1】陈 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探讨,武汉: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2013 【2】唐克旺,水生态文明的内涵及评价体系探讨,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2013 【3】左其亭,水生态文明建设几个关键问题探讨,郑州: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2013 【4】唐克旺,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 【5】陈明忠,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北京:水利部水资源司,2013 【6】关于新时期加强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十八大报告学习系列之一,北京,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青年研究专项课题组,2013 【7】詹卫华,汪胜华,李玮,赵洪峰,水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及路径探讨(1、水利部综合事业局,100053,北京;

2、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100053,北京;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00101,北京;

4、河南农业大学,450002,,郑州;

5、山东省邹平县水利局,256200,邹平)

下载东营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营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

    政策引导 2013.15 中国水利 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 陈明忠 (水利部水资源司,100053,北京) 摘 要:通过论述水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内在关系,揭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

    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论文(五篇)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我国新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描绘了"十三五"绿色发展蓝图。文章指出,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水务部门,就是要我......

    调研文章:浅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浅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和基础保障,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强富美高”新XX的迫切要求。通过典型调研、专题研讨、分批座谈等形式,我厅全......

    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

    加强河湖管理 建设水生态文明 2014-03-22 03:18:00 来源: 人民日报(北京) 有0人参与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二届“世界水日”,第二十七届“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也在今天拉开帷......

    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张建云 王小军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29) 摘要: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

    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大纲[最终定稿]

    附件2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编制大纲二〇一三年七月总 体 要 求 实施方案是试点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依据。通过试点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实施,科学指导试点建设,促进最......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土木1102班学号:11101140228 姓名: 余叙 系列问题。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为此,党的十五......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环保工作者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