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我国新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描绘了“十三五”绿色发展蓝图。文章指出,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水务部门,就是要我们从水资源的源头抓起,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以及减少水污染和改善水生态等等,达到人水和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绿化发展;理念;水生态;文明
1大庆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近年来,大庆市不断加大水资源保护和修复力度,逐步建立健全绿色水生态系统,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水生态安全保障,取得一定成效。
1.1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1)水源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为解决水资源紧张状况,市政府和大企业后修建了北引、中引、南引“三引”工程及大庆水库、龙虎泡水库、红旗水库和东城水库“四大”水源地。通过资源分配、工程建设和管理调度,我市现状可供水量为32.76亿m3,其中地表水可供水量为22.7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0.06亿m3,基本满足了现状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用水需求。2015年,大庆市年供水总量21亿m3,其中,城市工业和生活6.2亿m3,农业用水12.5亿m3,生态用水2.3亿m3。供水量中地表水占67%,地下水占33%。城市设计日供水能力达到168.5万m3。2)地下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我市地下水经过多年的开采形成了东西两大地下水降落漏斗,漏斗影响面积一度达到5560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曾达到53m。近年来,采用依法限采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地下资源管理,市区内地下水年取水量减少了1亿m3以上,超采区中心漏斗水位逐年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15年实测资料显示,西部漏斗区基本消失,东部地下水降落漏斗影响面积缩小为611km2,地下水漏斗中心水位上升了近30m,达到128.0m高程。3)节水型社会建设效果良好。2006年我市被正式列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几年来,在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市节水、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3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25m3,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主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2%,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2%,城市供水系统管网漏损率从25%下降到19%,多项节水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开始建立,为水资源管理信息实现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管理数字化、决策科学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3年我市被评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
1.2水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现已初步形成了以水功能区划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为平台,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手段,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河湖湿地保护的综合保障体系,局部生态环境和水环境状况有所好转。1)污水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全市污废水排放量5300万t/a,共有工业(100家重点企业)废水处理设施245台套,总处理能力达到223万t/d,年处理量5.1亿t,油田含油污水处理率达100%,工业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重复用水率达到92%。全市相继兴建了8座生活污水处理厂(东城、西城、乘风庄、八百晌、陈家大院、石化、申东、大同等),日处理能力达到44万t,处理率达92%。同时,积极加强中水回用,主要用于农灌、工业冷却和循环水、景观娱乐用水、杂用水,中水回用率达到50%以上。2)河湖治理取得好成绩。本着“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分期实施”的原则,实施城市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工程,主城区三条水系和40个湖泡湿地已近1/3进行了治理(主要是黎明河、黎明湖、三永湖、万宝湖、乘风湖、碧绿湖、果午湖、新潮湖、燕都湖、明湖等),“河湖湿地保护专项规划”、“城市滨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和“百湖治理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3)雨洪资源合理利用。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洪资源,近几年平均利用云水资源5亿-6亿m3,洪水资源利用总计达到75亿m3。4)水土流失治理不断加强。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沙化、盐渍化现象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659km2(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为4796km2,其中强度水土流失面积为864km2)。5)水利风景区创建初见成效。黑鱼湖、红湖两个生态园区成功申请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相当于AAAA景区),当奈湿地和鹤鸣湖湿地属于扎龙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相当于AAAA景区)的一部分,龙凤湿地晋级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相当于AAA景区),连环湖、西葫芦泡2个生态园区成功申请为省级水利风景区(相当于AAA景区)。
1.3水管理能力不断加强
随着《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大庆水务一体化管理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编制了一大批水利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为水利工程合理的建设、科学有序的实施提供了依据,也为规范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创造了条件。2)以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为目标,初步建立起了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实行了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和水功能区纳污总量控制制度,水资源管理得到切实加强。3)强化了防汛抗旱的组织管理,基本建立了机构健全、管理有序、运转高效、程序规范的防汛抗旱工作组织体系。确立了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运行机制,大力推进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从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的转变。4)水污染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正逐步加强,促进了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五是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都有了新的提高。
2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庆市属于北方严重缺水城市,全市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为1170m3,低于国际公认的1700m3的用水紧张警戒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禀赋条件、水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水生态退化问题也较为突出。1)水资源保护意识不强。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重视水资源的保护。主城区由于连续多年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了地下水位漏斗区,引发了地面沉降、湿地萎缩、地表植被退化、地表水污染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2)河湖连通工程进展缓慢。全市有大小湖泡228个,其中市区90个,主城区40个。依据《大庆市城市滨水地区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在现状“三大排干”(西排干、东二排干、中央排干)的基础上,构筑“六河串联40湖”的百湖水系布局。从2000年至今,主城区只有19个湖泊得到了有效治理,碧绿湖、东风湖和燕都湖等20多个湖泊治理迫在眉睫。3)水土流失问题还比较严重。全市水土保持综合防治网络体系不健全,80%的强度水土流失面积未得到有效治理。4)城市供水问题突出。供水设施老化严重,改造不及时等问题造成了供水安全事故频发。5)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当前仍存在水资源过度开发、用水浪费、水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水资源要素在全市经济布局、产业发展、结构调整中还没有成为重要的约束性、控制性、先导性指标。
3大庆“十三五”水生态文明建设对策措施
“十三五”期间,大庆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要着重加强防洪河道治理、水利风景区创建、河湖湿地修复、地下水保护、水土保持体系建设,以提升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完整优美、水管理科学规范为目标,着力建立健全水资源体系、水生态体系和水管理体系“三大体系”。
3.1建立健全水资源体系
开源节流,有效保障居民用水、人畜饮水、油田石化等重要工矿企业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基本保障最小生态环境用水需求。未来各行业用水量基本遵循“工业用水零增长、农业用水微增长、城市用水小增长、生态用水大增长”的发展规律。1)进一步加大引水量。结合尼尔基水利枢纽配套项目黑龙江省引嫩扩建骨干工程建设,给我市增加净供水量5亿m3,主要用于城市供水和生态用水,基本完成重点区域水资源配置,尤其是西南部水资源合理配置工程建设。2)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60万hm2旱涝保收田,农田综合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5。工业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率达到8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再生水利用率达到70%,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降低到20m3以下。城市设计日供水能力稳定在200万m3左右,以保障近400万人口的供水需求,水质标准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06项标准。全面推广和使用节水型器具普及。加强城市供水管网建设与改造,供水管网综合漏失率控制在11%左右。计划用水率达到95%,城市生活用水定额达到220l/d,农村生活用水定额达到70—100l/d。3)严格限制新建排污口。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全市共计27个水功能区。国家要求2015年达标60%,2020年达标80%)。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供水安全得到保障。4)严格保护地水资源。城市地下水利用量控制在2.0亿m3以内(市区地下水最大允许开采量为2.3亿m3),地下水漏斗区实现采补平衡。东部地下水降落漏斗影响面积控制在300km2以内,漏斗中心水位埋深高程达到132m。
3.2建立健全水生态体系
紧紧围绕“生态自然现代宜居”和“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建设目标,大力推进河湖水系治理及滨水城市建设。初步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有计划分步骤进行水土流失工程治理。加大污水处理和雨洪资源的利用力度,建立健全河湖、湿地生态补水长效机制,打造“山青、水净、岸绿、河畅、湖美”的水生态环境。1)加大雨洪资源利用力度。建立健全河湖、湿地生态补水长效机制,全市实现年生态环境补水量达到4.5亿m3以上(现状2.3亿m3),其中市区年生态补水1.3亿m3,以大庆水库和东城水库作为主要补水水源。2)加大河湖治理力度。主城区河湖治理率达到100%,水域面积率≥13.5%,水体质量达到地面水Ⅲ-Ⅴ类标准。在主城区构建“六河连通40湖”河湖水系总体布局,实现水资源“东西互济、南北畅通”;严格遵守河湖水系蓝线划分标准,留足河湖水系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范围;加强河湖湿地管理,明确管理单位,制定管理办法,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治理、统一管理。3)初步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有计划分步骤进行水土流失工程治理,2020年有效治理率达到80%以上,其中强度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治理率达100%。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和监测网络。四是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将连环湖申请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相当于AAAA景区),将龙凤湿地申请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相当于AAAA景区),将乘风湖、黎明湖2个生态园区申请为省级水利风景区(相当于AAA景区)。形成我市8个水利风景区的水生态格局,其中3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水利风景区。
3.3建立健全水管理体系
建立涉水行政事务城乡统一管理的运行机制,逐步理顺水土保持、城市供水、城市河湖管理等相关机构的职能。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高水务管理现代化水平。1)在洪水管理上,实现洪水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调度。2)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到2020年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3)理顺城市供水和河湖管理体制,改革现有的水价形成机制。4)在水资源管理保护方面,贯彻《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三条红线”。尤其是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监督、排污总量控制、入河排污口管理、水功能区达标等方面完善制度、严格考核、加强管理。5)在水土保持方面,建立起有效的监测、监督、治理、管理和维护体制,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全面提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和审批率。6)在水利投入方面,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拓宽水利投资渠道,逐步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水利投融资机制。7)在水利工程管理方面,依据法律法规,巩固水管体制改革成果,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推进农村水价调整,加强水利行政执法。8)在队伍建设方面,要注重学习、加强培训,深入实际、开展调研,提高水平、规范管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水务行政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李娜.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时推动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J].黑河学刊,2016,228(06):20-21.
第二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一位班主任的生态文明建设
石家庄市第三十八中学
赵玉环 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请看党的十八大: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些充满激情和期待的号召,引起人民大会堂内代表们雷鸣般的掌声。就好像一只强心针,给广大人名注入了活力。
读着这些我激动万分,仿佛看到了祖国到处天蓝蓝、地绿绿,到处花香鸟语、莺歌燕舞。同时也感到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兼班主任肩上的责任和大有可为。因为我可以比一名普通百姓做的更多。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念。回想这些年的做法我十分欣慰。
老百姓常说“三岁看小,七岁看大”,意思是凡事从小时候开始教育效果最好。学生固然会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但班主任的教育作用必是首当其冲的。你给学生们灌输什么理念,学生总会受到影响的;你坚守什么,学生也总会耳濡目染的。所以,我主要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低碳意识,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践行。
树立一种意识,就等于在学生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越早越好,越深刻越好。所以我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去做:为什么要树立节约和环保低碳意识?树立怎样的意识?现在怎样践行?长大了怎样践行?这三个方面步步递进、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一、为什么要树立节约和环保低碳意识
这是问题解决的根本。只有让学生弄明白这个问题,才会从心底触动学生,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急迫性和严重性,学生才会从心底接受这种理念。为什么要树立节约和环保低碳意识?主要原因就是国家资源的有限甚至短缺与日益增多的需求之间的极大矛盾,所以要节约;触目惊心的资源破坏与环境生存、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要低碳环保。我的方法是放手让学生搜集资料,一个小组一个方面,分别从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水资源的短缺、破坏和浪费,电资源的短缺和浪费,水土流失及危害,空气质量与危害,温室效应及其危害,粮食资源及其浪费情况六个方面进行。大家汇总后展现给全班同学,形式要多种多样,比如手抄报、课件等,可图文并茂,相互解说。目的是人人动手,人人了解,人人自危。虽然耗费了一定的时日,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个大大的教训,真是不弄不知道,一弄吓一跳,学生们感言说太可怕了。我把大家的资料整理如下:
1、水资源的短缺、破坏和浪费 .水资源的短缺:
水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地球虽有70%的表面被水覆盖,但其中的97%是海洋,海水含盐量过高,不能被陆生生物利用。剩下3%的淡水面中又有2%以上集中在地球南北极,其余不足1%的淡水,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泊、地下、大气以及生物体内,可见,水资源并不丰富。由于利用、污染和浪费越来越剧烈,水资源缺乏问题日益明显。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全国66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有4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城市114个。严重缺水城市中北方城市占71个,南方城市有43个。即便在多水的长江流域也有缺水城市59个,缺水县城155个。中国近90%沿海城市水资源短缺18城市极度缺水。
.水资源的破坏:目前我国江河湖泊70%被污染,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震惊国人的十大水污染事件。
.水资源的浪费: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人没有意识到水的宝贵,随意浪费水,随意往江河扔垃圾,排放污水。有很多孩子认为:自来水一开水笼头就有,自来水厂里多的是,没必要节约。他们没有意识到水从河里抽上来要经许多工序才能供我们使用,而且,河水被污染得越利害,花费的人力、物力就更大。每一滴水来之不易,不节制用水,不保护好环境,水就会越来越少,将来我们用的水就要比金子还宝贵。
2、电资源的短缺和浪费 当前,我国一方面面临电资源短缺的困扰,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严重的电资源浪费现象。以北京市为例,今年夏天估计最高用电负荷将突破1000万千瓦,而电网供电能力只有830万千瓦,供电形势严峻。但是,有多少单位出现“长明灯”现象。
3、水土流失及危害
当前我国水土流失状况严重。
面积大,范围广。根据遥感调查,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达到35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2%。水土流失不仅广泛发生在农村,而且发生在城镇和工矿区,几乎每个流域、每个省份都有。
强度大,侵蚀重。
根据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以及流失强度综合判定,我国现有严重水土流失县646个。其中,长江流域265个、黄河225个、海河71个、松辽河44个,分别占41.0%、34.9%、11.0%和6.8%。从省级行政区来看,水土流失严重县最多的省份是四川省,97个;其次是山西省,84个;然后依次是陕西省63个,内蒙古自治区52个,甘肃省50个。
危害:导致土地退化,耕地毁坏,使人们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我国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同时,由于水土流失使上游地区土层变薄,土壤蓄水能力降低,增加了山洪发生的频率和洪峰流量,增加了一些地区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机会;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成为制约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削弱生态系统功能,加重旱灾损失和面源污染,对我国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4、空气质量与危害
我国空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很差。环保专家指出,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冬季取暖烧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质难以扩散,导致空气质量显着下降。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是室内的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及家具等散发的有害气体:甲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苯、氡、氨等。
危害:
二氧化硫是城市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主要影响呼吸道,加重已有的呼吸系统疾病,产生气喘、咳嗽等一系列症状。可吸入颗粒物,能随人体呼吸深入肺部,产生毒害作用,尤其值得关注。
二氧化氮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从而引起肺水肿。
一氧化碳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降低血液输送氧的能力,引起组织缺氧,使机体各项代谢发生紊乱。
臭氧对呼吸系统可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上呼吸道炎症。
甲醛可引起人的嗅觉异常,并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急性中毒时可出现流泪、流涕、咳嗽等症状,并发生呼吸道疾病。慢性吸入可导致持续头痛、无力、失眠等。造成肺功能、肝功能、免疫功能异常,甲醛还被确定为可疑致癌物;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对人体影响主要是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导致皮肤过敏,使人产生头痛、咽喉痛、乏力等症状;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为有毒致癌物质,吸收或经皮肤吸收一定量会引起中毒,严重时会对人体造血系统、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苯不仅能引起麻醉和刺激呼吸道,还能在体内神经组织及骨髓中蓄积,破坏造血功能,长期接触会造成严重后果。
5、温室效应及其危害
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海平面上升;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6、粮食资源及其浪费情况
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发表报告称,全球每年浪费20亿吨食物,几乎占生产量的一半。生产食物需要耗用大量土地、水资源和能源,浪费食物无疑就是浪费宝贵的资源和能源。因此,节约粮食也是一种环保。我国一年的粮食浪费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
以上内容的整理让学生既懂得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最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懂得了人类主要生存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其被破坏的现状和极大的危害。从根本上懂得了为什么要树立节约和环保低碳意识,这种认识是根本性的、长久性的,也是刻骨铭心的,他们会发自内心的需要去做。所以如何实践就不会是一种空话。
二、树立怎样的意识
树立节约和环保低碳意识意识。大力宣扬勤俭节约光荣、奢侈浪费可耻的思想,倡导环保低碳的行为。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升油,每一粒米,每一元钱的小事做起,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用品,多用节能环保产品,做到人走水断流、下班关电源、剩饭剩菜不浪费,热爱自然,珍惜资源,厉行节约,拒绝浪费。拒绝追求名牌、追求享受、过度消费等。做到少开一天车、多植一棵树等,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影响和带动自己的亲朋好友及身边的每一个人加入节约环保行列,揭露和制止铺张浪费行为,在社区、在企业、在校园、在农村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树立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树立节约环保刻不容缓的危机意识。树立节约环保关乎民族生存发展的忧患意识。树立节约环保为自己、为子孙的发展意识。树立人人为建立“美丽中国”尽一份力的责任意识。
三、如何践行
只有理念的倡导,没有行为的实践,理念就会变成一句空话。要把理念转化成一种有力的力量,就必须在如何践行上下功夫。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发动学生,让学生说自己或他人平时的浪费和不环保低碳的行为,然后分成几类进行整理如下:
1、吃的方面 ①吃饭时挑食,不好吃就扔掉,剩饭剩菜随意倒掉;请客大讲面子,多点多要,大半剩下倒掉,尤其是婚宴和公款吃喝。②买各种零食吃; 可以看出在吃的方面,凡事多余的、不必要的、过高的需求均会带来浪费。
2、穿的方面 ①旧的衣裤不穿,总爱买新的衣服; ②互相攀比,追求新异穿名牌。
3、用的方面 ①随意丢弃、破坏物品,比如桌椅,买不适合学生的高档文具和图书 ②将铅笔、橡皮、书本、衣服、雨伞等经常丢失。③浪费纸张,不会节约用纸,环保用纸,乱撕作业本,一张纸上随意写几个字就丢掉。无用的纸张随意丢掉 ④乱买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书籍、杂志,花钱大手大脚。(5)买东西大量使用塑料袋又随意丢掉,一天使用十几个是常有的事。(6)废旧电池乱仍。
4、玩的方面 ①买很多玩具,又不爱惜,几天就弄坏了。②过生日,大手大脚请客。③到公园时,玩这样那样。(4)电视、电脑长时间使用,无效使用。
5、资源方面 ①随便浪费水电。洗脸、洗澡时使用大量的水,不用时也不关水龙头,在公共浴池洗澡用水量是在自己家洗澡用水量的几倍;能第二次使用的水也任它流走。长流水经常出现在办公场所及公共场所;随意开空调等。
二、大家讨论解决办法,畅所欲言,整理分类,有的放矢。
1、水:水龙头使用时间长有漏水现象,用装青霉素的小药瓶的橡胶盖剪一个与原来一样的垫圈放进去,可以保证滴水不漏;洗澡时多用喷头淋浴,这比用浴缸洗澡节省水量达八成之多。洗澡时应避免过长时间冲淋,搓洗时应及时关水,不要将喷头的水自始至终地开着;用洗米水、煮面水洗碗筷,可节省生活用水及减少洗洁的污染。用洗菜水、洗衣水、洗碗水及洗澡水等清洗水来浇花、洗车及擦洗地板,蔬菜先用淘米水洗一遍,再用清水清洗,不仅节约水,而且能有效清除蔬菜上的残存农药,增加水的二次利用。
2、电脑:长时间不使用电脑,可以将电脑的主机和显示器关闭,短暂休息期间,尽量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关机后,一定要将电源插头拔下,否则不仅浪费电而且会缩短电脑的寿命。在用电脑听音乐或看影碟时,最好使用耳机,以减少音箱的耗电量。
3、电视机:音量不要太大,时间不要过长。关上后应切断电源,拔下插头。
4、灯光:不用时随即熄掉;尽量用日光灯代替白炽灯,日光灯具有发光效率高、光线柔和、寿命长、耗电少的特点。
5、空调:夏天温度不要过低,冬天不要过高,能降低一度算一度。
6、电冰箱:冷藏室设在5℃,冷冻室设-6℃,冰箱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也最省电,购买时应挑选高能源效益的型号。
7、洗衣机: 装满一机衣物才洗衣;切勿使用过量洗洁剂; 特别是使用乾衣机前,先采用高速旋转脱水程序较为节电。
8、、拒塑:拒绝塑料袋、使用布袋子,也尽量不使用一次性方便筷。
9、不浪费粮食:吃多少,做多少,不随意丢弃;吃不完打包;不买过多的零食。
10、不买过多的衣物,不破坏物品,做到物尽其用;纸张两面使用,废弃纸张集中存放,回收利用。
以上是教导学生们的个人行为,要落实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落实在每一天。我们还探讨了班级节约行为,营造了一种人人环保节约的班级氛围:
1、开展了“环保节能口号”征集大赛,各班上报的口号简洁新颖,“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人人树立节约意识”,“个个争当绿色天使”,“树环保之风,迎美好明天”;充分体现了同学们重视环保,提倡节约的决心。并且张贴这些学生创造的环保宣传语,各小组轮流。
2、设立环保角,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要求学生集中存放塑料瓶、废弃纸张。各组轮流管理。
3、纸张必须双面使用,且合理使用。
4、选派专人负责电扇和点灯的开关,防止无效浪费。灯开关处张贴了自制的写有“随手关灯,节约能源”字样的提示牌,提示同学们从点滴做起,树立节约意识
5、定期选择并嘉奖优秀环保员。
6、定期创办“我为环保做贡献”手抄报。
通过以上行为,学生树立了节约环保意识,形成了节约环保习惯。
第三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成绩
论文题目: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授课教师:侯培岩 院系:日本语学院 年级:2012级 姓名:孟哲 学号:120121316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概念与生态文明理念,是20世纪以来人类为解决威胁自身持久健康发展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在对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根源的认识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与战略思想。可持续发展概念主要着眼于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强调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这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理念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从人类社会文明转型的历史视角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在要求,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在内涵上,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一脉相承,次第渐进,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扩展和升华。在实践上,二者是相通和统一的,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步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生态文明。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已是人类发展的必要需求。基于我国所处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特殊国情,协调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这一历史任务显得更加紧迫。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率在世界各国中处于低位;同时,我国的资源和人口分布呈逆相关,许多资源分布在人口稀疏、环境恶劣且难以开发的中西部地区,而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资源却较为稀缺,人均可利用资源相对匮乏。这些现实的情况,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不能走资源消耗型之路,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忽视生态环境保护。
中共“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 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进一步增长,生产、生活所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已越来越严重。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积极发展生态文明,促使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低消耗、附加值高的环境良好型发展模式转变。
我国为促进生态平衡采取的措施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
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可持续发展战略
(1)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作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要调整需求结构,要把国民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更好、更快的发展现代的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更重要的是要调整要素投入结构,把它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和管理的创新上来。
(2)要把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全社会的各个系统都要推进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
(3)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可持续发展实际上讲的是人的平等、人的基本权利,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问题,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4)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实际上很多不可持续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靠科技的突破、科技的创新。(5)要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样的体制和机制,特别是要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强化节能减排的责任制。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能做的更多的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节约做起,从保护做起,从响应国家的号召做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潮中去,为人类的美好明天做出一份贡献!
第四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生态文明建设,也就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分别有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的重要论述。而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报告里面提出来的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最新的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现在是什么样子的,未来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挑战,我们应该怎么样具体推行,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共同思考的。
十八大报告里写道,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1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 2
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也写道,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1)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 3
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
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
(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3)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用途,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 4
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4)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时公布环境信息,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下着重探讨这三个问题。
第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重大意义,也就是时代背景,这个时代为什么提出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目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有哪些挑战。
第三,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是背景和意义,二是挑战,三是对策。
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重大意义
第一个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重大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报告里面正式提出来的,<报告>里面正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四位一体变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这五位一体总体格局。十八大报告的说法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新加进去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那么十八大报告与十七大报告关键词的区别,在生态文明这一块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过去,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提出了美丽中国这样一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呢,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有哪些?从目前现状分析。
(一)资源约束:资源高消耗之路不可持续,制约县域经济发展
我们可以看两个基本的情况,也就是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基本情况,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在什么地方?乌拉特前旗总面积7476平方公里,辖11个苏木镇,总人口33万人。2012年乌拉特前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154元和10121元。前旗进入了西部百强旗县行列。可是,我们和全区、全市各旗县区对比发现,我们的县域经济发展不容乐观,从全区来说,乌拉特前旗的经济发展位次居于内蒙古的中游,大约在40-50名。在巴彦淖尔居于中游偏上位次,属于前3名。2012年乌拉特前旗GDP 发展水平在全区102个旗县中排49名,在全市是第3名;财政收入在全区排39名,在全市排第二名,城镇居民收入在全市排倒数第二名,农民人均纯收入全市倒数第三。可见乌拉特前旗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形势不容乐观,任务依然艰巨。那么,我旗县域经济发展面临一个大的制
约因素之一是资源约束,就是资源高消耗制度不可持续。我旗幅员辽阔,达7476平方公里。但特别是一些资源型的东西,现代工业所需要,人们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煤、水、铁资源高消耗是不可持续的。
(二)生态约束:生态代价惨重之路不可持续
就是生态约束很强。我们的生态代价惨重道路也不能再走了,过去我们走的一般是以生态为代价的道路,这种发展模式的生态代价非常的惨重。前些年的我们的造纸、化工企业的环境污染事件对生态破坏非常严重,对我们发展的生态承载力也有限。就国家来说,整个生态承载力不足,中国宜居地区本来就不多,越是绿色的地方越宜居,西部地区很多地方根本就不适合居住,青海、西藏、内蒙古,很多地区就不适合居住。我们可以从现实中看无论是资源还是环境,我们中国经济发展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资源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其现实意义
第一是顺应世界潮流。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完全提倡生态文明建设了,它的影响力很大,群众觉得生态文明是很正常一个现象,顺应时代的潮流。
第二是顺应国内民意。人民群众现在对生存问题不太害怕了,但是对生态,对发展问题很恐惧,生态破坏过后带来一系列巨大的问题,让人们感觉很不安全。老百姓现在有生存到生态这样诉求的变化。
第三是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政绩观。过去我们干部一般考核的时候最重视就是GDP,这一段时间应该是持续稳定比较
重要。但是仅仅依靠GDP经济发展来衡量一切,这个时代基本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建设基本上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大建设,经济GDP至上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在政绩考核过程中日益加强社会稳定,把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作为政绩考核的基本指标。这样我们在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做规划过程中,就有可能觉得我们需要全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这就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政绩观。
第四是有利于社会成员对生态问题进行反思。改革开放30年,我们回过头反思就会发现我们改革的成就是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但是我们带来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这就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反思,以形成新的节约意识、新的环保意识、新的生态意识。
第五是有利于发展从单向发展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时代转变,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这样我们可以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本身所具有自己内在很重大的意义。
二、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大的方面是:第一个挑战是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转型。这是目前很大的、最根本性的问题。我们国家最近几年以来一直不断地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产业升级。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我们国家过去二三十年以来经济发展形成的打工经济、底层经济、高资源高能耗的经济都还存 8
在,这种经济对于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二个挑战就是部分利益群体阻力非常大。很多利益群体不愿意建设生态文明,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到目前为止,很多人实际上是持反对态度的。
第三个挑战就是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例如我们乌拉特前旗过去的一些造纸、化工企业在排污问题上就是这样。
第四个挑战就是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淡化。群众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都比较落后,这是目前基本情况。比如说农村、城市扔到沟渠里面很多瓶瓶罐罐、塑料袋之类还有一些电池的东西随便扔,结果就是有一些地方像电池、塑料袋几十年,上百年在污染土地。环保意识落后,生态意识传统。很多生态意识,生态保护这一点用传统的方式,比如说每到秋天的时候,收完玉米,收完秸秆以后就烧,大规模的把地里面的秸秆给烧掉,结果烟雾缭绕,有一些城市连续几天之内全部给烟雾环绕了,有一些地方都出现飞机无法起飞的现象。这就是生态意识比较传统。就乌拉特前旗来说:
一是造林面积不断扩大,资源保护面临挑战。随着造林速度加快,森林面积不断扩大,森林管护工作任务随之加大,林木抚育管护资金缺乏,后续的抚育管护资金严重不足,高速公路、乌梁素海旅游公路、110国道及山旱牧区通道绿化已初具规模,但后期抚育管理等工作,需投入大量资金,特别是林业用水、用电的价格比农业用水还高。危险性森林病虫害不断扩散蔓延,常发性病虫害居高不下;林业基础设施 9
建设滞后,森林资源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一些地方和单位乱占、未批先造等违法占用林地现象仍然存在。林改后,群众护林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但零星破坏林地现象时有发生,偷牧散牧现象仍然存在。
二是林业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科技支撑还需加强。林业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精深加工产品少,缺乏带动力强的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林产品加工转化率低,资源消耗量大,经济效益低。林业产值增长缓慢,特别是国有林场(圃)职工生产条件艰苦,生活十分困难。同时,由于林业科技投入不足,科技资源分散,科技人才缺乏,现有实用技术成果转化缓慢,林业科技的贡献率还不高。
三是农田防护林建设进展缓慢。农民渠边胁地心理重,使的农防林断档,群众造林积极性不高,建设阻力大。
四是行业改革有待深入,资金投入仍然不足。由于林业改革处于攻坚阶段,现行林业管理和经营体制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由于我旗各级财政困难,国家生态工程地方配套资金基本上难以落实,林业产业开发没有资金投入,影响了林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要求不相适应。
五是森林资源质量偏低,经营水平亟待提高。森林资源整体质量不高,与可持续经营差距巨大,很多林区的森林无论是生态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比较低,中幼林抚育和人工纯林改造任务越来越重,森林经营水平亟待提高。
三、认清挑战以后就是具体如何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就我旗森林资源现状来看:辖11个苏木镇、3个国有林场(包括市属的乌拉山林场)、两个国营苗圃、6个国营农牧渔场,总人口33.4万人,其中农牧区人口24.2万人。全旗按区域分为河套平原和山地丘陵两大区,总土地面积1121.4万亩,其中林业用地588.5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2.48%。有林地68.2万亩,疏林地12.7万亩,灌木林地110.66万亩,未成林地100.23万亩,苗圃地0.47万亩,无立木林地0.32万亩,宜林地276.42万亩,林业辅助生产用地19.58万亩。
2012年以来,乌拉特前旗创新造林绿化模式,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力度,造林绿化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旗完成营造林面积37.615万亩。其中,完成人工造林17.615万亩,飞播造林20万亩,封山育林5.5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91.1万株,四旁植树170万株;完成城镇绿化面积1.1万亩,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农村庭院绿化面积增加1万亩,绿化覆盖率达到15 %;完成绿色通道建设276公里。同时,造林质量显著提高,全旗年均造林面积合格率达到85%以上,保存率达到97%以上,全旗有林面积发展到302万亩。从2012年的三年间乌拉特前旗累计投入造林资金93739万元,截至目前,全旗有林面积已发展到339.2万亩,活立木蓄积量为322.8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5.95%,城市建成区绿 11
化覆盖率达27%,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7.9平方米,林业总产值达到3亿元。已经建成了高速公路、110国道、乌梁素海旅游公路、黄河堤防景观林带绿化等精品绿化工程;2009年我旗被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绿化基金会授予“第四届关注森林奖”;2010年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全区林业生态建设先进旗县”,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县典型旗县”,被国家林业局三北建设局评为2009“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体系优质工程”;2011年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疣鼻天鹅之乡”,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先进旗县”;2012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枸杞之乡”,被自治区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区造林绿化先进旗县”。
从2012年以来,我旗在不断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力度同时,努力探索创新造林绿化模式,着力实施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政府主导模式。坚持“点、线、面”结合,通过政府强力推动,重点在人口集中区域实施造林绿化,让更多群众享受生态建设成果。一是突出“点”,加强集镇、村屯以及工业园区等点上造林绿化。期间,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苏木镇实施集镇绿化给予财政补贴,五年累计投入资金1200万元,完成绿化3000亩。同时鼓励支持农牧民群众在房前屋后种植果树发展庭院经济,免费为农牧民提供苗木30 12
万株,以实现“镇村内部零星增绿、外部以树相围”,不断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二是主攻“线”,实施高速公路、110国道、旅游公路、堤防公路等主次干线的通道绿化,构建“四纵三横”的绿化网络,建设生态走廊。三是普及“面”,实施沙地、荒山、荒漠、荒地等林被工程。通过人工播种、飞播、封育等措施,持续推进生态植被恢复,五年累计完成飞播封育造林90万亩。除发展生态景观林之外,还大力推进枸杞经济林建设,2012年我旗先锋镇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枸杞之乡”荣誉称号。特别是为彻底解决枸杞晾晒问题,2013年在旗委、政府的支持下,先锋镇帮助农民建设安装100多座枸杞烘干炉,一方面减轻了杞农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避免了枸杞在漏天晾晒中造成的损失,提高了品质,同时还避免了二次污染。
(二)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一是通过与农业生态领域的大企业合作,集中打造万亩以上的城市森林公园、城郊农业综合生态示范园。具体做法是,旗政府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落实造林地块和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企业负责项目区的育苗、造林以及抚育管理。在这种合作模式下,企业通过开发特色种养、育售种苗、休闲观光等项目取得经济效益,不仅促动了经济发展,也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场所,由此实现“生态建设、经济效益、企业发展、服务群众”的四赢目标。二是围绕建设巴彦淖尔市次区域中心城镇和山水园林城镇的目标,将城郊绿化与城市商业开发有机结合,引进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实施城郊绿化工程。为此,13
旗政府对企业在商业开发中给予适当的财税优惠政策,一方面缓解了财压力,另一方面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也为企业的商业开发创造了更加优越的条件。
(三)政府与农民合作的模式。一是在造林用地相对紧张的区域,通过以育代造的方式,鼓励农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具体做法是,政府与农民签订协议,由政府给农民提供苗条和技术指导,农民负责栽植和抚育管理,产权归农民所有,苗木育成出圃时,政府以不低于市场价格回收,既起到了造林绿化的效果,也增加了农民收入。2009年以来,累计实施以育代造8000亩,农民亩均收益3000元。二是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通过财政专项补贴、项目支持等办法,鼓励造林大户发展特色经济林。
在创新模式中取得的经验:
主要是在造林机制方面把握了一个“活”字。一是投入机制“活全局”。着重把握了两大原则:即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原则,通过争取和实施退耕还林等国家项目,补助和兑现苏木镇绿化费用,解决旗财政经费不足的问题;义务植树原则,我旗专门确定了两处全旗领导干部义务植树基地,制订了每个干部必须完成的任务,每年组织全旗领导干部开展义务植树,示范带动全民投身到造林绿化当中,起到了较好效果。二是林权机制“定人心”。“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对新栽林木一开始就明确产权。比如通道绿化中,采取反租农牧民耕地和草牧场的方式,林木产权明确为“谁的承包地谁所有”,这样农牧民既拿到了租金,又获得了林权,从而 14
减小了用地阻力。三是效益机制“促增收”。主要规划了山旱区能源林和前山枸杞经济林两大基地,能源林远期规划30万亩,三至五年挂果、八年盛果期后,亩产值在500元以上,枸杞经济林规划了10万亩,亩产值在4000元以上。四是承包机制“强责任”。对于一些重点工程,实施分段承包、三年付款、三年后验收成活率的办法;同时还实行了科技承包制度,每6—7公里安排两名林业部门技术人员承包把关,实行成活率与工资、奖金挂钩的办法,切实把担子压在了每一个人身上。
四、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实际上把生态文明建设未来怎么搞已经从宏观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规划,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动,按照十八大报告的说法,到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报告》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地位、方针、途径、目标做出了全面的安排。
理念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基本理念;地位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之中;方针就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途径就是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目标就是美丽中国。十八大已经把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基本理念已经讲清楚了,将来就是具体如何落实的问题。
从落实角度看,一个是理念的落实,一个是制度的落实。
(一)生态文明理念建设
首先应该形成新的生态文明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也要有创新,有几个理念是应该着重关注的。
第一个理念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格局中的地位是特殊重要的。十八大报告里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贯穿在四大建设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可以看出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处理的都是人类内部的关系,而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生态的关系。
第二是应当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我们国家的文明强调是和谐,天人合一的文明,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个文明应该说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理念,让人和自然最佳相处,最佳和谐。
(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未来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现在我们知道大的层面,无论是途径、方针、具体目标说得很清楚了,然后我们的理念如果转变过来重点是落实,而落实重点是靠制度建设,如果是制度建设不好,转变再好、文件规定再清晰都没有用。未来生态文明制度重在建设,尤其是制度建设。以下几个制度建设可能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第一个是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资源运用应该逐步实现有偿使用的制度,对于任何资源应该是有偿使用的,让价格机制逐步形成节约资源的倾向。生态补偿制度要更加完善,我们现在生态补偿金执行起来力度很差,甚至水 16
平很低,象征性的给一点。我们要形成长效的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要开发谁就去保护,谁要是获得了好处就要补偿,这是基本的原则。
第二个制度建设就是环境问责制度要进一步的完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比如事先请专家论证、开座谈会、进行书面陈述、共同协商、开听证会等各种方式让公众表达自己的利益,让公众都知道、都参与到事件,一旦出现利益冲突的时候协商来解决这个问题。公众参与制度可能是未来我们环境保护新的力量,新的制度建设的重点
第三个制度建设就是完善社会影响评价制度。现在企业进行立项的时候都会有环评,环境保护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对这个企业开工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一个总体的评价,环评的报告分量越来越重。下一步我们生态建设的思路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为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以保护和增加林草植被为目标,以“三北”防护林、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中心,以城镇、通道、村庄、农防林绿化为重点,结合林业实际,制定林业发展规划。
一要继续实施好林业重点工程。二要大力推进重点区域绿化;三要着力强化生态保护,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四要着力注重改善民生,逐步发展壮大林产业;五要着力深化改革 17
创新,逐步增强发展活力;六要着力提升保障能力,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乌拉特前旗将以建设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为目标,继续围绕自治区“8337”和市“1359”发展思路以及林业“三五”工程建设,以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为重点,按照全市重点区域绿化工作安排和全旗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总体规划,遵循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努力扩大造林规模,提升绿化档次,提高林业产值,大力保护,积极培育,合理利用林业资源,使林业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此,根据本旗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间的差异性,确定了重点区域造林绿化。一是加快城镇周边绿化。二是加快村屯(养殖小区)、园区及工矿企业的绿化。三是加快公路、铁路沿线绿化。四是努力提高农田防护林造林面积的控制率。五是加快卧羊台森林公园绿化。六是对高速公路两侧加宽造林。七是要加快种苗基地建设。
这一期间,将重点区域绿化与林业重点工程一体化建设,城镇绿化与村屯绿化一体化建设,以城镇、村屯、园区、矿企等为“点”,以公路、铁路为“线”整体推进,将环城林带与生态公园建设同步推进,将农田林网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齐头并进。到2020年,全旗计划新增有林面积1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进而使我旗的生态治理实现跨越式发展,生态环境大为改观,林业产业总产值翻一翻,达到6亿元,林业产业体系健康发展做大做强,产业结构和谐紧凑趋 18
于合理。
总之,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于理念的落实,关键在于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我们只有建设生态文明理念并且完全坚持这个理念,并且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这样,乌拉特前旗的生态文明建设才越变越好,我们所说的“美丽前旗”、“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巴彦淖尔生态文明绿色长廊”才能真正成为现实。
参考资料:
1、《经济学》教程
2、乌拉特前旗第十六届二次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
3、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4、乌拉特前旗概况
5、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
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2012级经济管理专业
2014年5月
王瑞强
第五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把发展低碳能源作为 推进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
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生态大省、能源大省,如何在改善能源供给,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保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低碳能源的出现为破解这一矛盾提供了可借鉴模式。低碳能源是指替代传统煤炭、石油化石高碳能源,以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能源类型,主要包括核能和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必将成为未来推进黑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一、发展低碳能源是大势所趋和必然选择
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CO2浓度增加了40%,地表温度上升了0.8℃,导致冰川融化,海洋酸化和极端灾害频发,国际能源署提供数据显示全球正在朝着平均温度上升3.6摄氏度到5.3摄氏度的方向前进,气候变化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发展低碳能源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方向。欧盟的《能源政策绿皮书》和《气候变化与可再生能源综合计划》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要占总能源的20%,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减少20%,核能发电占总发电量的1/3左右,2050年要达到50%的目标。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能源新政,计划在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发展低碳能源经济,利用低碳能源发电量到2012年达到总量的10%,到2025年达到总量的25%。我国也明确了温室气体减排的“时间表”,向国际社会承诺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大力发展低碳能源。低碳能源产业是未来引领经济发展的先导性战略产业。顺应世界减碳排放的大趋势,国内各省区抢抓机遇,纷纷制定和实施低碳能源发展规划,大上低碳能源项目,努力把低碳能源打造成新兴战略产业。据统计,目前已有18个省份提出了打造低碳能源基地,或把低碳能源当作支柱产业来发展。另外,有100多个城市把太阳能、风能作为城市的支柱产业。各沿海省份加大海上风力发电开发力度,建设“海上三峡”。辽宁正在建设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工程4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营后,年发电量将达到300亿千瓦时。低碳能源产业成为国内外新一轮发展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成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推动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发展低碳能源是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国内频繁出现的严重雾霾天气,引发公众对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强烈呼声,未来节能减排工作压力巨大。黑龙江省地处北国高寒地区,冬季取暖以燃煤供热为主,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较高,客观上增加了节能减排的难度。要在推进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保护好大小兴安岭生态天然屏障,建设全国绿色放心大粮仓,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碳排放,积极促进能源由高碳向低碳转型,实现经济绿色增长和环境可持续。
二、黑龙江省低碳能源资源丰富、基础良好、前景广阔
从资源禀赋看,我省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资源比较丰富。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864.2万千瓦,居东北之首;风能资源居全国第三位;耕地面积居全国首位,生物质能资源量多类全;太阳能位于全国的富集带;地热能也居全国前列;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603.29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将为我省今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支撑。从发展态势看,我省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2013年底,我省发电总装机为2392.59万千瓦,低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装机为534.36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的22.33%。其中,水电装机96.52万千瓦,风电装机392.15万千瓦,生物质装机45.09万千瓦,分别占低碳能源装机的18.1%、73.5%、8.4%。2013年低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18.69亿千瓦时,占上网总电量比重为16.67%。从产业支撑看,我省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水电装备方面,哈电集团生产的空冷水轮机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装备国内200多家电站和国外的20多家电站,占全国总量的1/2强。在风电装备方面,哈电发电设备、大庆瑞好、北安上海电气研发生产的风力发电整机及风机叶片实现规模化量产,九洲电气生产的直驱、双馈两种型号的风电变流器填补了我省空白。一重集团生产的百万千瓦核反应堆容器已装备多家国内大型核电站,并承接国外制造合同,为我省发展核电产业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可再生的低碳能源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于结构调整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立足我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