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主义

时间:2019-05-14 08:4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主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主义》。

第一篇:生态主义

生态主义

这里讲的生态主义(Ecologism),又称绿色政治学(Greenpolitics)、环境政治学(Environmental politics)和生态政治学(Ecologicalpolitics)。是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兴的政治思潮。是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反对传统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人类社会内部不同群体、不同阶级、不同种族、不同国别之间新型关系为内容,是一种突出强调人类整体利益和未来人类利益的新的绿色政治运动。

第一节 生态主义的由来和发展

生态主义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历史背景:

(一)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看,资本家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利润,采取了对环境不负责任的态度。

从资本主义的消费方式来看,资本主义生产所提倡的高消费的生活耗费了世界上的大量资源,并带来大量不必要的环境污染。

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来看,现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某些危害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的负面效应。

(二)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基本上从工来社会进入了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出现了一支庞大的中间阶级队伍。这个中间阶级队伍既不同于传统的工人阶级,也不同于过去的中产阶级,其自身的构成和政治要求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第一,普遍接受良好的教育,对社会提出新要求。第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点发生了转移。第三,参与政治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三)公众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不满情绪。生态主义政治是人民群众对所谓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传统左翼政党奉行的改良政策不满的产物。

(四)传统对外政策对和平的威胁。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军事集团形成了尖锐的军事对立,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核武器的竞赛,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安全。欧洲地处东西方对峙的焦点,战争的阴影时刻笼罩着这一地区。同时,欧洲又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人们对战争与秤问题更为敏感。由引,在西欧各国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和平反战运动。

发展:随着绿色政治运动规模的扩大,绿色和平主义斗争的主题和内容发生了变化,从早期的动员、宣传群众,唤醒社会的生态意识转为以将生态价值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社会实践,绿色和平主义者积极参与政治,努力改变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进程和方向,斗争内容的转换使得绿色和平主义早期所采取的远离议会、远离国家决策程序的斗争形式无法再适应新形势,所以建立统一的全国性政党渐渐提上了各国生态运动的政治日程。

第二节 生态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流派

一、生态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一,生态主义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无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还是别的什么政治派别,只要认同生态主义的基本主张,都可以成为生态主义的成员。

第二,生态主义崇尚一种新激进主义,或者“新乌托邦主义”。生态主义否定工业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及其制度,追求建立一个自然和社会生态平衡的美好的“绿色社会”,其现实性受到西方社会的广泛怀疑和攻击,不可避免地戴上了乌托邦主义的政治标签。

第三,生态主义的思想方法上赞同整体论,反对以培根、笛卡尔、牛顿等人为代表的西方近代科学的分析—归纳方法,特别是机械的线性思维方式和原子论观点。

第四,在哲学立场方面,生态主义者信奉一种后物质主义,批判工业资本主义社会无止境的物质追求和物质享乐主义倾向。

二、生态主义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初期的派别

初期的绿色和平主义至多可以粗略地分为激进派与温和两大派。激进派属于绿色和平主义中的理想主义者,主要是一些绿色政治理论家,激进派表达绿色政治的理想或者终极目标,强高绿色政治内部的一致性以及与其他政治思潮的区别,认为必须抛弃工业资本主义的整个体系才能实现世界的绿化,激进派的主张常常被称为“深绿政治”。

温和派属于绿色和平主义中的现实主义者,主要是一些绿党政治家,他们出于政治需要,强调绿色政治兼容并包的一面和由此产生的勃勃生机。常被称为“浅绿政治”。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主要派别

20世纪80年代,绿色和平主义运动中出现了生态社会主义、生态自由主义、生态激进主义、生态现实主义的划分。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社会民主党和工会已被资本主义化和物质主义化,无法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目标。

生态自由主义强调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认为环境问题的出现是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工业文明中出现的共同现象,而并非资本主义制度的独有现象。

生态激进主义包含了生态原教旨主义、生态理想主义、生态自治主主义、生态无政府主义、生态乌托邦主义等多种不同的派别。此派最根本的特征是彻底反对现行的工业制度和社会政治制度。

生态现实主义奉行的改良主义路线,类似于社会民主党人所奉行的渐进改良主义。

(三)“绿色绿党”与“红色绿党”

所谓“绿色绿党”即生态运动中以无政府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主张生态中心主义的派别,包括生态原教旨主义、生态无政府主义者和生态自由主义者等。所谓“红色绿党”,即生态运动中以社会民主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主张生态社会主义的派别,包括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民主主义者。

第三节生态主义的基本主张

一、绿色哲学

绿色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确定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如何评价人类用以征服自然的手段(科学技术)。它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于科学技术的评价。

二、绿色政治

在政治领域,绿色和平主义者的回归自然和激进平等思想主要体现在:第一,激进的民主观念;第二,认同现存国家的部分合理性功能;第三,主张社会公正。

三、绿色经济

自二战以来,传统政治思潮一向以经济问题为中心,欧美政治学界称之为“非政治的政治”。事实上,绿色和平主义也非常关注经济问题,可以说,无论在意识形态还是政策层面上,经济问题都是绿色和平主义的主体。绿色经济在内容上比较全面系统,主要有:第一,绿色发展模式;第二,绿色能源;第三,绿色经济决策方式;第四,绿色消费方式。

四、绿色外交

坚决反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和剥削行为,强烈地追求一种平等、和平、公正、共存共荣的国际新秩序,他们的思想形成了绿色和平主义的绿色和平政治理论。

第二篇:生态主义视野下的园林设计论文

一、生态主义视野下的园林设计策略

1、地形的生态美设计

我国地大物博,每一个区域都的地形地势地貌有不尽相同,在设计园林时,完全可以利用地形的优势,将生态美充分的表现出来。我国有些区域的地形本身就是一道景观,在设计园林时如果能够将这道景观有效的融合进去,其生态美体现得就非常明显。设计人员在园林设计时,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利用一些认为手段,根据地形营造出一种生态与美相结合的环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对地形进行艺术化处理时,可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一切以自然为前提,另一是人工打造意境原则,但是无论使用哪种原则,都不能破坏当地的生态链。一般城市居民都希望能够最大程度的感受到自然,但是又不希望有太多的认为因素,所以设计人员应该将这两个原则有效的融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地形优势。

2、植物的生态美设计

植物是园林设计中不能缺少的元素,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设计人员往往忽视了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最终的价值。在园林设计中,植物既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改善周围的空气质量,不同的植物类型组合在一起就具有一定的生态美,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这种美,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效率与质量都能得到保证。每种植物都具有不同的风格,而设计人员的责任就是将这些风格不同的植物融为一体,通过季节的变换来体现其生态美,给人们常去常新的感觉,这样人们也就不会产生厌烦心理。人们在园林中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有些地区植物非常有特色,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在园林设计中,既能发挥该地区植物的生态价值,也能够体现出该地区园林设计的特色,对传播乡土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在设计时,设计人员在选择植物品种时,要将选择重点放在当地,这样既能节省植物运输的成本,充分的显示出该地的风土民情。

3、水景的生态美设计

水体在园林中是最为活跃的构景要素。在现代江南园林理水中,秉承传统的理水观,对水体进行艺术上和自然形态上的塑造与加工,力图符合天然水景的形成机理和尽量模仿天然水景的地貌形态,使水体与环境相协调,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塑造出一个概括、精炼、典雅而又不失其自然形态的山水环境;还需结合现代景观元素,塑造出具有时代特征,梵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满足功能需要,符合环境生态安全并且节约资源、经济适用的作品。在水体景观设计中最终追求的是风景质量、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完美结合,除了追求景观意境美、形式美和自然美以外,还需以追求生态美为目标。

4、园路的生态美设计

园路,是指园林绿地中的道路以及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是园林重要的构成元素。它像人体的脉络一样,贯穿着整个园林的交通网络,是联系各个景区和景点的纽带和风景线,是组成园林风景的造景要素。它蜿蜒起伏的曲线,丰富的寓意,精美的图案,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它不仅引导人流、疏导交通,并且将园林绿地空间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园路的规划设计,对园林绿地的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把道路的功能作用和生态美艺术性结合起来精心设计,减少道路对环境的影响,使道路运输系统真正融入自然环境之中,从而建设“生态园路”。

5、园林建筑的生态美设计

建筑是一种实用艺术,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体。作为艺术的建筑,综合了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的某些特性和功能,取得了特有的形式表现力。园林建筑是创造一个能够欣赏大自然、远离喧嚣的避难所,通过流水、树荫和其他一些材料把房屋外围的空间组织起来,并赋予其安全感,这样就把自然与建筑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室外空间部分作为室内空间向外延伸的内容,如果建造得成功,它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不仅仅是建筑的一部分,它可以时刻提醒人们同自然界其他生物之间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同自然界之间的联系能够唤醒人们最原始的记忆,因此带给人们的就是健康向上的情绪。它们可以把所有生物最真实的本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作为人类,我们只是生物界中的一部分。

二、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生态主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只要稍加利用就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实际上,园林生态设计的方法有很多,重要秉承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再利用现代先进的设计技术,就会有明显的效果。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利用植物来实现园林的生态美,植物作为园林设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能够将不同植物的特色利用好,其园林生态设计效果一定非常明显。

第三篇:《我的安东妮亚》的生态主义解读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诠释《儿子与情人》中儿子、母亲、情人之间的关系 2 论伊恩•班克斯《捕蜂器》的现代哥特风格 “It be Adj of sb to do sth”中形容词语义的构式语法研究 4 特洛伊战争电影改编的语境探析 5 词块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6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的人格探析 7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功能对等与商务信函翻译 如何提高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12 《西游记》和《哈利波特》的对比 13 家乐福定价策略研究 模因论指导下的英语习语汉译 论《宠儿》中的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成长 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猫》和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 凯瑟琳安波特作品中的女性话语权威 18 论地理位置对中美民族性格的影响 19 中美大学课堂文化比较研究 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中的罪犯形象 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看极简主义在短篇小说中的应用 22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分析《红楼梦》中的习语翻译 通过《紫色》中三位女性人物分析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 24 国际商务谈判技巧与策略初探 中西文化中女性家庭价值观之对比研究 26 双关语在广告英语中的语用分析及其运用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28 称呼语中的语码转换解析 浅析非言语交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The Pursuit and Disillusionment of the American Dream—On Martin Eden 31 以目的论为指导的化妆品商标翻译

斯蒂芬•金《绿里奇迹》中对人性的分析 33 朗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34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婚姻观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英语广告中隐喻的翻译 36 分析《呼啸山庄》的哥特式特征 37 从《奥兰多》看伍尔夫的双性同体 38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Novel to Film 39 Exploring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Translating Allusion in Ancient Chinese Poetry 40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要素

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消除语言歧视的策略

分析《绯闻女孩》中的美国社会文化特征 43 从生态中心主义角度分析康拉德《黑暗的心》 44 英汉动物词汇隐喻意义的对比研究 45 美国宪法形成的历史和原因之研究 46 性别差异在外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47 论英语谚语的翻译

《土生子》里的象征艺术

伏尼契小说《牛虻》中主人公性格分析 50 浅析合作原则在汉英广告语翻译中的运用 51 达芙妮•杜穆里埃《吕蓓卡》中的哥特意象 52 李安电影中的文化融合现象 53 中美时间观念的跨文化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Red Betwee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浅谈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56 谈电影片名汉译的不忠

The Seven-Eighths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an analysis of “Iceberg Theory” 58 战后美国对伊拉克娱乐文化的影响 59 政府工作报告中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 60

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技能 62 论广告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

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论双性同体思想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体现 65 中美商务谈判中恭维语的分析

从《拦截魔人岛》中的邪恶三位一体分析蒙特哥利死亡的必然性 67 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的《莎乐美》中的女性意识 68 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爱与恨的分析

Angelic devil: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Catherinein Wuthering Heights 70 A Study of Adaptation Theory i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71 中西方酒店文化比较与探讨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奥兰多》 73 论《简爱》中的疯女人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75 从《培根论人生》分析弗朗西斯•培根的人生观 76 对《儿子与情人》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的研究 77 旅游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 78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研究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rooms 80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

Personality that Matters: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Elizabeth and Darcy 82 从跨文化角度看文化空缺翻译

Approaching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a Lexicological Perspective

视角转换理论在英文电影字幕中汉译的应用 85 《夜莺颂》的翻译技巧探究

《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形象分析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hakespeare’s Times 88 字母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从高中生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探讨PPT使用的利弊 90 约翰•斯坦贝克女性观流变初探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dvertisement 9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93 英语动结式V+PP的语义整合研究 94 英汉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 95 《七宗罪》的人性解剖

从里奇的礼貌原则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97 苔丝悲剧原因探究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解读爱伦•坡的《黑猫》 99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研究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101 从文化视角下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102 从曼诺林角度研究圣地亚哥形象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和中国后婚姻观的比较研究 104 大学校训反映出的中美文化差异 105 汉英语言中的借词现象

试析修辞技巧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 107 肢体语言的文化趋同性研究

“I” and Rebecca--A Study on the Comparison of Two Female Characters in Rebecca 109 李清照词英译研究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宠儿》中塞斯的内心世界——黑人民族精神重塑 111 从目的论角度看外宣翻译—以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112 《乱世佳人》主人公斯嘉丽形象浅析 113 《吉檀迦利》中的泛神论思想

Reconstruction of Black Identity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 115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冲突与融合 116 试析威廉布莱克和他的《老虎》 117 对《一小时的故事》的批评分析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纳撒尼尔•霍桑《红字》 119 英语中易混的修辞手法之区别

《无名的裘德》主人公人物形象浅析 121 英语委婉语之初探

浅析广州-ELEVEN的经营模式及其发展前景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Animal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124 浅析哈利波特中的女巫形象

《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126 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分析商务广告翻译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对比

从荣格的原型理论看《蝇王》中杰克的形象 129 浅析苔丝悲剧命运的形成原因 130 中西方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艺术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Roses” in Wuthering Heights--Catherine Earnshaw and Catherine Linton 133 浅谈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劝导》中的体现 134 可口可乐产品推销中的中国元素分析 135 论“老友记”中的幽默翻译

快餐食品对中西方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力 137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 139 解析《宠儿》的象征意义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 141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

比较中西方身势语在沟通中的应用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 144 《飘》中郝思嘉性格特征透析

解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的悲剧命运 146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147 霍桑在《红字》中对人的罪恶的探究 148 现代英语情歌中的隐语研究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用功能对等原则分析广告标语的英汉互译 151 论《重返巴比伦》中女性的身份的自我建构

152 The Comparison of Marriage Tradi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53 论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154 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 155 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扮男装现象 156 英汉禁忌语异同之分析与比较

157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浅析语法情景教学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设计与运用 158 论中文电视栏目名称的英语翻译

159 Maintaining and Revitalizing the Native American Languages 160 论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161 英语广告的修辞及其翻译

162 女性主义解读《威尼斯商人》中的女主角 163 认知视阀下的轭式修辞研究

164 言语行为理论在戏剧《芭芭拉少校》对白分析中的应用 165 东西方隐逸文化对比——试比较梭罗与陶渊明的作品 166 《黛西米勒》中道德冲突的表现分析 167 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

168 从迷茫的玛尔特的悲剧看女性存在的社会价值 169 A Study of the Oedipus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

170 论关联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171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 172 身势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73 美国犹太文化与传统犹太文化的冲突——浅析《再见吧,哥伦布》 174 商务英语和普通英语对比浅析

175 A Probe into the Spiritual Worlds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76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以《荷塘月色》英译本为例 177 颜色词的英汉翻译研究

178 探究汉英翻译的中式英语现象

179 Comparison of Chinese Lunar New Year and Western Christmas Da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ays of Celebrations 180 An Adaptation-based Approach to Brand Name Translation 181 论考琳•麦卡洛《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 182 《推销员之死》的文化解读

183 从合作原则谈影视翻译策略——以《功夫熊猫》为例 184 从语言禁忌现象看中英文化差异

185 情感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理论和实践 186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187 从理解文化角度翻译英语习语 188 《麦克白》的独白

189 《宠儿》中黑人母亲角色的解读

190 从语域角度分析《瓶中信》中书信的语言特色 191 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输出中的作用

192 命运与社会的牺牲品—苔丝的悲剧根源探析 193 论中英日常礼貌用语的差异

194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195 杰克•伦敦《海狼》中海狼拉尔森的性格分析 196 从历史剧中的君王形象看莎士比亚的君王观 197 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的特点及翻译对策

198 从后殖民主义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成功 199 语结与英语长句的翻译

200 从宝洁公司的运营模式看美国文化的多样性

第四篇:宫崎骏动画设计与生态主义关系论文

中图分类号:J63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67-1二战后,西方靠着先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一跃成为世界的中心,但是由于郊区化导致城市蔓延,环境和生态系统日益遭受着严重的破坏,人类的生存和繁衍面临着威胁。随着环境问题越发地突出和受人关注,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似乎已被忽略的问题,生态主义又一次被搬到台面上来。

一、生态主义的含义

生态主义的设计早已不是停留在幻想和纸上的空谈了,也不再是少数科学家的实验,作为人类生活的构想者的设计师也同样面临着的本质的、内在的考虑。到底什么是生态主义?生态主义主要有两重含义:

(一)人们应当尊重自然的权利

基本环保理念的确立,使得人们尊重自然权利的意识增强,在不违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人类和自然界才能共同生存,否则,人类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二)人们应当承认自然的固有的价值

生物之间的依赖性、竞争性,复杂性和自然创造性造成了生物的异同性和多样性,自然的价值保持了地球这复杂性的平衡,自然价值对人类和其他生命都有着重要的生存意义。

二、动画作品中的生态主义

作为动画设计师,也承载着向全世界宣传生态主义的重任,说到动画,就不得不提日本动画界的泰斗——宫崎骏。宫崎骏的每部作品,虽然题材大都不同,却都包含深远的寓意,将生态主义环保、生存、理想这些令人最深刻思考的问题,融合其中,始终贯穿于他的创作理念。

以下通过介绍宫崎骏的几部作品,阐述动画作品中蕴含的生态主义与动画设计的深刻关联。

(一)《风之谷》——生态主义与生存

宫崎骏的动画片《风之谷》于1984年3月11日在日本公映,当时引起了轰动,作品传递的生态主义环保的世界观和对人性深刻思考的价值观可以说影响着日本动画数十余年的趋势。《风之谷》讲述的是千年以后的生活年代,因为人类肆意的破坏与不顾自然环境使得人类不得不与虫族争夺生存的空间。女主角娜乌西卡化身为人类生存和环境保护的使者,她也是环保主义和反战的理想形象。由此,被一直视为娱乐的动画片,从此被赋予了现实的内涵,并用动画的技法来反思生态和人类文明,成为了动画界的“荷马史诗”。

(二)《天空之城》——生态主义与发展

日本吉卜力工作室于1986年推出的一部动画电影——《天空之城》,此片中虽然勒普泰岛最终毁灭了,影片结局却是令人回味,他的作品里通常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之分,希望与绝望的并存,哈姆雷特的终极追问“生存还是死亡”式的问题同样流淌在宫崎骏的作品里。

在一次采访时他说:“我也想通过我的影片战胜自己对未来的恐惧感。对此确是一种自相矛盾的感觉。人是丑陋的,生活是美好的。”[1]宫崎骏有着强烈的生态意识,但同样的,在他的作品里,人类始终是生存、价值的终极思考者,在现实面前他往往表现出一种高度怀疑、无奈和困惑,却又相信美好未来的夙愿。

(三)《幽灵公主》——生态主义与人性

在宫崎骏的眼里,生态和人性是对立的两方面,未来可以和平共处,也有可能完全往对立的方向发展,出现新一轮的竞争与悲剧。《幽灵公主》将这种可能体现的淋漓尽致,它是宫崎骏对大自然和人类关系深刻思考后诞生的作品,影片没有通常的大团圆完美结局,可是最后阿西达卡对桑说的“一起活下去吧”,却又给了观众无限的希望。

另外,在宫崎骏的作品里总有一株涵养大地、哺育生灵的“母树”,支撑起整个生命发展繁衍的重任。这种独特的创作理念,也包含着宫崎骏对于生态自然生生不息的向往。

三、结语

马克思认为:“首先,人是有规定性的,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意识;其次,人有层次性的,人是物理的,也是生物的,生物是对物理的扬弃,所以人是一种生命;最后,人是和谐体,每一个层次都是对上一层次的扬弃,人需要知、义、情,人的本质是需要和谐。”[2]其实,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所有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是同样平等的。宫崎骏说“每一天,都有新的婴儿诞生:每一天,儿童都在成长。如何引导而不是误导他们,是每个动画人的责任。即使儿童不再象从前那样对动画片中正义的主人公进行自我指认,我也希望动画片能够教给他们认识这个美好世界的能力。”[3]他认为动画不仅是供人们娱乐消遣的工具,在对现实的批判中动画能起到很好的媒介作用。所以,他的作品中浓浓的透漏出生态主义与动画设计的关联,引导人们进行深刻的反思。

因此,为维护自然生态与人类的繁荣发展,所有的人都必须担负起生态责任。动画设计师作为宣传者,有义务指导人们从小注重生态主义的意义,也教给他们认识美好世界的能力。相信在人们共同的努力下,生态主义将深入人心,环境保护意识也将日益增强,未来不久,人类与生态自然和平共处的愿望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德]海德格尔著,郜元宝译.诗意地安居[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日]宫崎骏,支菲娜译.思索与回归——日本的动画片和我的出发点[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03).

第五篇:科幻电影中的生态主义摭谈

科幻电影中的生态主义摭谈

[摘要]科幻电影以科学上的幻想性情景或假设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展开叙事,以未知事物满足人类对未来或是现实社会冲突的想象。近年来,科幻电影将更多的重心聚焦于对生态主义的探讨与抒发,纵观科幻电影对生态问题的切入点与探讨领域,主要可分为:征服自然的妄想、滥用科技的反思和人类欲望的恶果等。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部电影:《后天》《哥斯拉》《阿凡达》,分别对以上三点进行分析,从而管窥科幻电影中的生态主义。

[关键词]科幻电影;生态主义;反思;启示

电影类型是通过选取不同题材、技巧而形成的范式和种类。科幻电影即采用科幻作为题材,以建立在科学上的幻想性情景或假设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展开叙事,以未知事物满足人类对未来或是现实社会冲突的想象。科幻电影所奉行的理论实际上是在经验主义与超验主义两者之间的,因而其兼具现实与理想两种特点,它可以发生于任何时间与空间内,天马行空的同时又不失其基本的逻辑规则,达成了科幻电影在基本框架下的“畅所欲言”[1]。自20世纪80年代第一部科幻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出现后,科幻电影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是科幻电影的成长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科幻电影的成熟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科幻电影的繁荣期;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科幻电影在特技和故事之间保持平衡的时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科幻电影在高科技中探索前进的时代。我们可以发现,科幻电影这一类型片近年来不但是票房收入的重要保障,而且其精良之作常常留下不错的观影口碑,《金刚》《生化危机》《狂蟒之灾》《2012》《后天》《阿凡达》《侏罗纪公园》等都堪称其翘楚之作。尤其是近年来,我们发现科幻电影将更多的重心聚焦于对生态主义的探讨与抒发,更倾向于从生态的角度来构建电影的思想内涵。

一、科幻电影中的生态意识

所谓生态主义,即与人类中心主义相对,认为人类应尊重敬畏自然,在保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同时,需要遵从自然规律与其生态法则,启发人们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对“回归自然”思想的呼唤。实际上,近年来大量的科幻电影成为“生态启示录”的现象绝不是巧合,这一奇观是有它深层内在原因的。[2]

自工业革命后,人们更加自信自然是人类的佣人,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开始蔓延,尤其是20世纪以来,随着生物科学、电子科技以及核力量的运用,产生“只有拥有自主意识的人类才是世界的绝对主体,自然只是客体。价值评价的尺度必须始终掌握在人类自己的手中,任何时候说到‘价值’都是特指‘对于人的意义’的这种错觉”。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之下,人类的私欲开始膨胀,进而大肆无度地在自然界中对其科技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实验,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沙尘暴、温室效应、雾霾、非典等恶果接踵而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些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见之物,在我国更是明显。近来最令中国人关心的事情莫过于雾霾,究其原因实际就是人们对树木的无度砍伐及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人们对此也苦不堪言。面对这些挥之不去的生态问题,人们开始以此立意,透过电影这一视角启发世人,因而生态问题成为科幻电影中经久不衰的话题。这其中当然不乏说教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教育意义。影片《未来水世界》通过全球淹没于一片汪洋的想象背景下,描写了在温室效应不可控的情况下人类文明的最终毁灭。

纵观科幻电影对生态问题的切入点与探讨领域,主要可以分为:征服自然的妄想、滥用科技的反思和人类欲望的恶果等。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部科幻电影:《后天》《哥斯拉》《阿凡达》,分别对以上三点进行分析,从而管窥科幻电影中的生态主义。

二、《后天》――征服自然的妄想

从电影理论的角度来说,科幻片源于超现实主义流派,其特点就是可以对电影中的某些意象、背景和情节进行非现实的安排。《后天》作为科幻电影门类中的科幻灾难电影可以说在情节的某些部分做出了非正常逻辑的诠释,但今天我们再来回看这部电影,却发现其情节的设置好似合理,仿佛贴近我们的生活,这就是这部科幻灾难片的特别之处:从观众身边的生态环境中寻找素材,从而得到观众群的认同感。《后天》讲述了丹尼斯饰演的气候学家霍尔,在日常气候观察中得出的惊人结论:由于温室效应的不断发酵,短时间内世界将因气候变暖而引发巨大灾难。

电影可以说完美地诠释了人类征服自然导致的自然系统崩溃的后果。在电影前半部分,灾难发生之前镜头的捕捉是引人关注的,导演通过镜头的点面结合的方式,实际上暗示了观众自然环境崩溃的前兆,如本应千里冰封的南极,大块冰川开始不断融化,千年历史的冰层开始断裂;日本反常地下起了密集的冰雹雨;苏格兰直升机因气温过低造成坠毁;澳大利亚出现百年不遇的台风;印度高温地区新德里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美国纽约暴雨开始延绵不绝。回到我们现实生活中,这些现象不就是大自然对我们的警告吗?而如今雾霾、沙尘暴与多地异常的高温不也与电影中出现的征兆相似吗?人类认为自己的力量可以压过自然,继而大肆生产汽车,开发建设工厂,砍伐树木,使人类与自然规律背道而驰,渐行渐远。随着人类汽车业和工厂的发展,社会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的不断排放,臭氧层的空洞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虽然现今后果不是很明显,但其实际上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影片跳过了量变的过程,直接使观众直面质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警示人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后天》启示我们,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当人类的活动超过自然资源所能承受的程度,就会带来始料未及的后果。更重要的是,无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达到什么程度,人类都不可能成为自然的主人,因为人类不能完全掌握自然的规律。因此在影片最后副总统的话中警示了人类欲求征服自然的态度,“多年来,我们以为可以任意损耗地球资源而无需付出代价,但是,我们错了”,告诉了人们征服自然只是妄想,我们更应做的是遵循自然规律,以求得与其共同发展的道理。

三、《哥斯拉》――滥用科技的反思

《哥斯拉》是由加里斯?爱德华执导的科幻巨作。这部电影除了其强大的视觉特效外,还通过对未来人类科技发展的副作用引导人们对科技的意义进行再思考。影片中核试验所产生的强烈辐射波将蜥蜴基因改变,进而使其进化为巨兽,开始了对渔船和平民的攻击。在人类想方设法消灭它的时候,哥斯拉潜入纽约地下进行筑巢产卵,随后人类不得不与它进行最后的搏斗。

引人注意的是,影片中原本活泼可爱的小蜥蜴最终变成了几十层楼高的摩天怪物,进而给人类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灾难。导演实际想通过这种巧妙的对比,在人们感受紧张刺激的视觉盛宴归于平静之后,思考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想引起大家对现今人类滥用科技的现状进行反思,正是人类对核科技的无限追求与滥用,最终酿成大祸。每种动物的生存和进化是有其内在规律的,是几千年来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如果想跳出自然规律这一框架发展,只追求科技,并将科技无节制地使用在原本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的话,必将是大错特错,最终只能是自食恶果。对于滥用科技这种行为的后果,导演也给出了巧妙的答案。影片中,被核辐射过变异的蜥蜴变得壮硕无比、力大无穷,拥有类似于人类的智商,人类在它的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导弹甚至都无法将其击伤。更令人恐惧的是,它有超强的繁殖能力,一年其幼崽就可以几何式发展成上万只。导演对哥斯拉的这种描述使人类对自己的行为恍然大悟,引起了观众从现实角度的可怕联想,这实际体现了影片以艺术的方式对生态主义的关注,从后果的角度来警醒人们要遏制源头,也希望我们不要再重蹈“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故的覆辙。正如导演加里斯?爱德华所说的,“如果哥斯拉代表的是自然的力量,那么片中的‘其他东西’则代表着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代表着我们对大自然犯下的错误,哥斯拉会本能地进行纠正,这无所谓善意或恶意,只是动物的本能”。

四、《阿凡达》――人类欲望的恶果

自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就开始对人性中的欲望进行深入的思辨。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电影《阿凡达》中的故事实质体现了导演对人类欲望无穷性导致的对生态环境威胁的担忧。卡梅隆的得意之作《阿凡达》上映后一举刷新了全球影史的票房纪录,更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影片奖。其故事主线主要围绕退役海军杰克去潘多拉星球采取矿石“U”的故事。在人类能源濒临枯竭之时,人类听说潘多拉星球的矿石“U”能振兴地球的能源产业,因而派杰克对其进行开采。但是开采“U”对于潘多拉星球本土居民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因此他们展开反击,地球人为了继续获得“U”也使用了克隆技术与之对抗。随着杰克与纳威族公主的接触,他越来越了解真相,明白了人类对其矿石的开采对潘多拉星球的巨大破坏后,改旗易帜,帮助潘多拉星球居民族人赶走了地球人。

电影中,导演通过双方对“U”这个矿物元素的争夺使故事跌宕起伏,也借此巧妙阐述了人类欲望对生态的破坏性。地球人要去遥远的星球开采该元素的原因就是地球资源的枯竭,如天然气、石油和煤炭等能源都已被开发殆尽,影片从大背景的角度展现出了对未来生态现状的担忧,说明了人类对能源无穷无尽的贪欲导致了最终能源的消耗殆尽。除此之外,人类并没有想方设法地节省能源抑或寻找新的方式来替代能源,此时人类固有的占有欲凸显了出来,因而不顾其他星球物种的需要,产生抢夺潘多拉星球能源的想法。欲望动理论有三层意思:为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求而生活;为了满足欲望,人就必须努力劳动、工作、创造、占有,于是,在满足了个人的欲望和开发了个人潜能的同时,也推动了文明和整个人类的发展;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所以,当人类的欲望无法满足时,人们开始对地球以外的资源充满好奇并不择手段地予以掠夺。

导演在表达人类欲望对生态造成威胁的观点时,运用了反讽的手法。电影中的潘多拉星球是如此美轮美奂,纳威人淳朴善良、安贫乐道,他们珍视与大自然中每种动物的友谊,并与自然和谐共处。与此相对的是,人类在欲望的驱动下,不但破坏地球的生态平衡,使地球自然系统处在崩溃的边缘,而且妄想夺取潘多拉星球最宝贵的资源,最终地球人的炮火与钢筋铁甲遭到了整个在潘多拉星球上的生物的殊死抵抗,以失败告终。《阿凡达》中的故事情节设置虽简单,但犀利地反映了生态主义思想,反映了导演对生态问题的关切,也寄希望于各界人士意识到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五、启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通过科幻电影对征服自然的妄想、滥用科技的反思和人类欲望的恶果这三个对生态造成威胁的内在原因的探讨与描绘,笔者认为其对人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诚然,人需要生态资源以使人类继续繁衍持续下去,但这不等同于可以对自然予取予求。在环境问题被日益关注的今天,我们可喜地看到,在大量科幻电影中都体现出了生态主义思想,这是难能可贵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在物质利益的追求与贪欲的驱使下,将自然环境一次次推向崩溃的边缘。如今国家常常采取的“边发展边治理”的方法只能进一步使环境恶化,而有关政府部门的坐视不理更是加重了这一现象。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总是一时的,最终大自然都会加倍奉还。

科幻电影在给我们展现未来世界的同时,一方面通过高科技的运用给予我们非凡的感官体验,另一方面也可以洗涤我们的心灵,蕴藏强烈的生态主义的意识,时刻提醒我们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电影中对生态主义这个环境伦理学问题的思辨,体现了电影人通过蒙太奇的方式抒发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对哲学问题的思考。[3]由此,不但增添了科幻电影浮华表象下的深层内涵,也大大升华了电影的主题,值得国内电影工作者思考与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雨谏.北大“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科幻电影研讨综述[J].电影艺术,2015(02).[2] 江晓原.好莱坞科幻电影主题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05).[3] 但华阳.好莱坞电影中的生态主义[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作者简介] 林晓娟(1982―),女,山西运城人,硕士,西安医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下载生态主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主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素食主义(定稿)

    久未谋面的某女告诉我,她素食快一年了。 原来的她曾无肉不欢,但因妈妈生了重病,焦急之下,在寺庙中许下愿心,如果妈妈能够康复,从此不吃任何有眼睛的食材…后来妈妈康复出院,她果然......

    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的社区融合思想探析 【摘要】:目前,我国居住社区分化现象日趋显化。在辨析与借鉴“心城市主义”有关规划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居住社区融合的若干建议。近年来,在城......

    东方主义

    中文系 甲班 陈淳 09309086 从《末代皇帝》等电影看西方人的东方主义视角 摘要:80年代初期开始,西方尤其是好莱坞开始热衷于探索东方,用他们的理解来创作出他们自以为准确的东......

    撒切尔主义

    撒切尔主义 撒切尔,英国右翼政治家,第49任英国首相,1979年-1990年在任,她是至今为止英国唯一一位女首相,她的政治哲学与政策主张被通称为“撒切尔主义”,在任首相期间,对英国的经济......

    专业主义读后感

    专业主义读后感 看完了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书中对什么是专家进行了经典的阐述:专家是要控制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伦理观念,而且无一......

    反恐怖主义工作预案

    反恐怖主义工作预案 为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提高和预防应对恐怖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及时、高效、妥善地处置投毒、爆炸、破坏、劫持人质、危害公共安全等恐怖暴力事件,保......

    《专业主义》读后感(大全)

    《专业主义》读后感(精选5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专业主义》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

    狼道主义5则范文

    狼道主义狼道精神,主要阐述的是一种团队合作,分工明确,不怕牺牲的合作精神。狼的特质几乎代表了成功者身上所必须具备的所有特质。从狼身上,我们可以学到:积极、主动、坚忍、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