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美好的家园_20120501090851468
建设美好的家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传统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特点,比较得出后者的优势。
(2)了解生态城市的定义,学做“美容师”。
能力目标
(1)通过资料收集、分析培养学生内化并熟练应用资料的能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家园设计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观念。
【重点 难点】
重点:了解生态农业的明显优势和生态城市的内容。
难点:绿化方案的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播放影片《蒋巷村----人间新天堂》产生问题----生活在蒋巷村的农民让城里人羡慕,其他农村的农民却羡慕城里人,为什么?
1.从我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引入;
2.采访城市的同学对农民的感受;(改变城市同学的优越心理)
3.采访农村同学谈自己家乡和蒋巷村的不同之处。
跟随影片介绍,想象在生态园里学当一天小农民的感受。
采访学生谈感受,其他同学将两种感受做比较 细化问题:仅从农业角度分析,传统农业和生态农业有什么区别?
展示普通农村农业图片,蒋巷生态园图片和其他生态农业相关图片。
简要介绍传统农业的单一种养殖模式和生态农业的多种经营模式。引导学生分析对比。
1、分小组讨论,找出两种农业的区别。
2、小组代表交流,补充。引申和提高:了解生态农业的明显优势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资料,总结生态农业概念和优势 阅读课文,归纳生态农业的优势,找出生态农业和传统农业的最大区别 出谋划策,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如果你是某个村的村长,你将如何学以致用,造福村民?
分小组讨论,出谋划策,列出方案。交流完善。也可提交村委。了解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内涵
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资料,展示木渎风光视频。
2、展示我市历史变迁图片,加深学生对生态城市的理解。
1、在阅读资料的基础上,了解生态城市的特点。
2、通过形象的视频资料,加深对于生态城市的了解。从绿化角度看家乡,培养爱家乡的感情 设置问题:从城市绿化设计角度,你心目中木渎的最靓点是哪里?说明理由 思考,也可同桌讨论,发言 认识城市绿化常见乔木、灌木、草本植物 展示收集的城市绿化图片,介绍创建绿色家园应遵循的原则 辨认绿化常用绿色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了解原则 争当小小“美容师”
1、简要提供绿化设计的原则和有关背景资料。
2、提供选择项目: ①校园一角的绿化 ②小区(庭园)的绿化 ③家庭居室的绿化要求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分组。利用课后时间搜集相关资料,设计绿化方案,以小报等形式展览、交流。
1、初步了解绿化方案设计的有关原则。
2、任意选择绿化项目,选择相同项目的同学可自由组合,合作完成项目的设计。
3、充分发挥想象,用图画、文字、照片等形式表现绿化项目的设计方案。
4、除在班级中交流外,可以将方案提交给有关部门,或争取家长支持付诸实施。
【教学反思】
通过观看影片《蒋巷村----人间新天堂》,激起学生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信心与决心,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若能播放学生家乡的生态农业实录,教学效果将更好!
第二篇:建设美好家园
建 设 美 好 家 园
马山县 周鹿镇周鹿中心小学123班徐嘉怡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了城市,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许多自然的东西遭到了破坏,乱砍滥伐使绿色消失了,小鸟的歌声离我们也越来越远......美好家园不是等来的,而是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都关护着我们环境变化,为了我们美丽的中国,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让我们伸出双手,让世界留下一片绿色,留下一份美好吧!
现在,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绿色”的重要!认识到现代化的生活到底需要什么。没错,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建筑巢穴,而是在繁华的城市中也充满鸟语花香。
缺少绿色的家园不是我们想要的家园。在享受现代科技带给我们进步的同时,请不要忘记给我们留下足够的绿色。
建设美好家园,要从身边做起,从你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广西马山县周鹿镇周鹿中心小学530603
联系电话:6881008指导老师:卢瑛
第三篇:建设美好家园
建设美好家园
重庆长寿实验一小6.6班程子洋环保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尽力去做的事情,要想创建环保模范城建设美好家园,就要先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首先要做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每天的穿戴都要整齐,这样才能去迎接新的工作,新的生活。我们小学生就应该做到勤剪指甲勤洗澡,饭前便后要洗手。而且能够做到每月自己去剪一次头发,每周都要洗衣服。
之后还要做好家庭卫生,享受幸福生活。我们每天做完作业后都应该把书柜里的书整理好,要用湿毛巾把床、衣柜、桌椅和窗子擦得干干净净的。房间里零乱的东西要归类,要把家里该扔掉的东西扔掉,不该扔掉的东西要摆放整齐,决不能乱丢。每周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先用扫帚把房间扫干净后,再用拖帕把地面拖干净。
当做好“个人”,“家庭”卫生后,我们就应该开始做好公共卫生。要想做好公共卫生,创造美好家园,我们应先把污染环境较大的问题解决掉——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逐渐话成酸性氧化物后,会与大气层中的水气结成雾状的硫酸,形成酸雨降落下来,使江河、水库、鱼塘的水酸化,导致鱼类死亡,人类生病,土壤酸化。我们应当劝说厂长:“你不应该因为省钱而把工业废气和废水直接排入水中。你应该建设一个废气和废水处理车间,把工业废气和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出去。据报道,我国目前只有三分之一的居民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而很多的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和处理不当,造成的污染最严重。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铅,在一米之下,浓度最大,对儿童的健康伤害很大。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呼吸空气,空气中的污染物时时都在危害我们的健康!”
还有,许多人受短期利益的驱使,到处滥砍乱伐,破坏生态环境。我们要行动起来,多植树,保持水土不流失,调节空气,为动物挡风避雨,做绿色环保的使者,保护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
另外,我们出门在外,不该发出噪音。噪声会使我们的听力下降,严重的话会使我们耳聋。我们也不能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只要我们都讲究个人卫生,重视家庭卫生,保护环境卫生,我们的城市就会成为环保模范城市,一个美丽的家园。
第四篇:建设美好家园
“东临淇水观鱼跃,西依太行闻鹿鸣”,这是描述古都自然景观的一句名言。自然环境是由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物和动物界有机结合而成的综合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都在追求健康舒适、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而面对全球工业化高度甚至畸形的发展,面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恶化,一些通古博今、卓有远识的哲人纷纷就此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高见。他们深刻认识到:自然与人不是敌人而是朋友。势不两立,只会两败俱伤;和睦协调,才能求大同存小异,才能双赢。世界各国在巴西一致通过的《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中明确的向世人宣告:“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20世纪是人类文明发展最快的一个世纪,同时,20世纪也是人类生活环境受破坏最大的一个世纪。
最先提出人类居住环境现代理论的是希腊科学家萨蒂斯,他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首创“人类聚居学”的理论。但由于此时正处于二战刚结束时期,所以没有认识和重视这一理论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968年,美国学者马奇在《亚洲研究》上,发表了《中国风水的运用》一文,当时也没引起回响。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才意识到这一个问题,并迅速形成一股思潮。如美国学者杜、尹弘基出版了《风水——地理位置选择和布局的艺术》等专著,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英国《泰晤士报》等报刊加以广泛报道。联合国也先后多次召开了有关“人居”发展研究的各类会议。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专家学者也开始引入了这一概念,并将其改定命名为“人居环境学”。中国的大连、珠海、杭州等城市先后获得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但是我国2002年新版的辞海中,“风水”一条却还是那样解释:风水,亦称“堪舆”,中国的一种迷信。显然这种释义是片面的、缺乏历史发展观的。我们不是把“风水”和“人居”完全等同起来,但是无可否认的是“风水学”中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人居”环境的选择与改造,这是历史、科学、公正的学术研究态度。
中国古人崇尚人居的天人合一。如宋代大学者苏轼在《司马君实独乐园》一诗中感叹到:“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中有五亩田,花竹秀而野。”好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独乐园”。在当前,此类生态、此类环境、此类人居是很难寻觅的,尤其在城市中,更是一种奢望。
中国当代最负盛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设山水城市》一文中认为:中国古代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古典园林都特别注重山水的“形”与“意”的结合。因此,中国在21世纪应该建“山水城市”。清华大学著名学者吴良镛院士在《山水城市与中国
——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纵横谈》一文中也指出:“中国传统城市把山水作为城市构图的要素,山水与城市浑然一体,显然与山水构图和城市选址布局的'风水学'的理论有关。”他又说:“山的水而活,水的山而壮。”因此,城市得山水而灵。
人类是宇宙大自然中的极小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在宇宙大自然中,必然要受环境的自然生态和自身的创造物,譬如各类建筑物的极大影响。人类的生命过程也不断与外界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自身的创造物进行物质能量和各类信息的交换,相互间互为依存、互有作为、密切关联。由于人类是自然界的最高等动物,因此,人类不仅具有身体的物理影响,而且更具有心理的情感影响。拥有一个生态地球,居住一个山水城市,生活在一个内外环境优美的住宅,这对于人类的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具有极好的影响和作用,是提高人类质量及繁衍后代兴旺的关键因素。
人类经过千万年的艰苦历程,终于进入了崭新的21世纪。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正是人类向往“天堂”幸福美满生活和居住
最佳环境的形象写照;然而,摆在人类面前的危境是:全球生态环境日益遭到人为破坏,大自然也因此毫不留情地在报复人类;人类的人为建筑不顾生态环境、不合自然规律、也不符合人类生活的自然要求和属性,胡建乱造的“垃圾”普及全球。这对我们的地球和人类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灾难,因此我们应当为人类与自然大声疾呼:人类、生态、环境、建筑,一定要像“五行”一样,只能“相生”,不可“相克”!
事实表明,人类在建筑规划选址时,应考虑其自然生态环境的结构功能和对人类的各种影响,从而合理利用、调整改造和顺应其建筑生态环境。能否以生态技术为利器,及时地完善自身的可持续设计体系,不断开发出利于人和自然发展的新设计、新环境,将成为今后衡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部门设计实力与水平的标志。随着这种节奏的加快,市场与设计竞争将愈演愈烈。
“生态觉醒”的浪潮正逐渐席卷全球,尊重自然、关注环境、创造健康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正在成为时代的强音。美国著名的未来学专家罗伯特欧尔森在《可持续的未来的选择》一文中指出: “一个可持续的社会思想是高于我们时代的未来思想,但它不是乌托邦,它是一种用全新的技术,政治、经济、宗教、艺术等观点对未来进行详尽阐述的思想。它要求人们在科学研究、技术革新、企业管理、财政运作、社会设计、公众政策等方面发挥首创精神,未来将被具有最大精神力量的想象所决定。”以持续发展战略为核心的创造性,将推动人类走向更加辉煌的环境艺术时代。
作为一种能够牵动全球诸多问题的整体设计策略和发展战略,“环境艺术设计”无疑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和治本方略。环境艺术设计也不再是狭义的造型设计,而是以创新设计为核心,集生态学、设计学、材料学、心理学、美学和建筑学、人体信息学、地理学、景观学等众多学科为一体的系统设计。着眼于全方位的人与生态关系的优化,正是环境设计的基点,是迫在眉睫的世界命题。
第五篇:建设美好家园
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中国,是我在心中许下的承诺。但是创造幸福中国是要有几个根本的条件:一是要做好自己,学雷锋,做好事。二是我们身边的生活环境需要优化。三是不仅让自己变得好,更要让身边的人也变得好。
建设美好家园,离不开我们的行动。我们要乐于助人。见到有困难的人,我们不应该主动帮助吗?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像那些不退缩,直往向前的英雄一样奋进。我想只有我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才能更好的建设家园。同时我们也要有不屈向上的精神,这样美好的家园就会指日可待了。
建设美好家园,要看身边的环境。以前村庄里有一些人家总是把垃圾丢在河里,清澈的河水失去了鱼儿的作伴,它生病了。浑浊了,同时发出刺鼻的味道。那时我们不论怎么劝,他们总是说:“垃圾不让河里丢,难道放在家里吗?”我们无言以对,因为我们也不知道垃圾不丢在河里,还能丢在哪里?现在好了。新农村建设了,低矮的瓦房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小楼。一排排,一户户整齐的住着。楼前有自家的小园子,愿意种上菜就种菜,愿意种上花就种花。那葱绿的开满鲜花的园子让人看着都自乐。那污浊的小河似乎也在恢复中,因为现在人们知道垃圾还有它自己的家——垃圾池!这样美丽的家园让人看着越来越舒心。
建设美好家园离不开我们这一代祖国的花朵。“少年强,则国家强”。我们要好好学习,努力使自己强大。我们这代人的强大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富裕。那么祖国的强大美好的家园的实现将不是神话。
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中国。这不仅是我的梦想,更是千百万中国人的同一心愿。让我们为同一梦想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