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谐城市理想家园
第四章和谐城市理想家园
第二节生态道德引领生活方式变革
贵 阳 一 中周燕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生态道德”这个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并能够在思想上自觉地重视这一原则,在生活实践中自觉遵守这一原则,变革我们的生活方式,走向文明和健康。教学重点:生态道德的原则
教学难点:对“生态道德”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阅读、讲授、讨论,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
理解生态道德的概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最终目标是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对于政府来说,要积极行动,作出努力。对于每一个市民来说,首先要建立新的生态伦理道德观念,并用这种观念来指导和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
二、讲授新课:
1.一种新型的道德观——生态观
人类社会的传统的伦理道德讲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调整人
际关系的规范。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仅有这些规范是不够的,因为它没有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出明确的规范。
生态道德的建立,就是要弥补道德领域中人与自然关系这一重要方向的缺失,为人正确处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一种行为准则。
那么,什么是生态道德原则呢?
请同学们阅读P111页的相关内容,并讨论。
(1)生态大家庭: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生态大家庭,有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人,有丰富多样的植物、动物,还有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这个大家庭联系了所有人类社会、现代的和将来的、人类和自然的其它部份,它包含了文化和自然的多样性。
(2)一个人具有哪些基本权利?
生活的权利;人身自由和人身安全的权利;思想信仰和宗教自由的权利(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自由);询问与发表的权利(知情权和言论自由)。参与政府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在可能的范围内为更体面的生活目标而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3)生态道德原则:
每一种生命形式对人类和自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有充分的权利和理由需要得到尊重。
人类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不应该威胁到自然的整体性和其他物种的存在。人类应该自觉保护生态进程和自然界的多样性,节俭地、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可持续的发展和利用。因为这个地球是地球
上所有生物所共同的,而不独为人类所有。
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团体都有责任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要保护它们免受摧残、折磨和不必要的屠杀,不能为了自己小团体的或个人的利益而恣意掠夺和破坏。
例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的地方政府或部门,生态道德意识不强,为了眼前利益(发展当地经济),没有节制地、破坏性地采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洪水泛滥、石漠化、沙漠化现象严重、发生。
生态道德的原则是确定在人与自然新型关系基础上的,它的道德对象范围从人的领域到整个自然界,不仅强调一个物种(人类)的福利,而且要关注构成地球进化的几百万个物种的福利,它超越国界、民族;超越文化、宗教和社会制度,它强调每个人都是地球村的村民,必须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建设我们共同的美好国家。
2.倡导绿色生活,尊重自然和生命
随着当今社会发展,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生态道德原则,为此我们必须改变自己先前的一些不恰当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1)提倡俭朴生活,绿色消费
组织学生讨论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
例如:“月光”族现象,“天价月饼”,追求名牌、……
另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与“绿色生活”的主旨不和谐的行为和现象呢?我们应该如何改正?(例如:有“攀比现象”,“抛弃”现象,快买、快丢、快换,水、电的浪费现象……)
阅读P113的相关信息栏,谈谈你对“乐活”这种生活方式的看法。总结:我们要用生态道德的原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及行为方式。倡导绿色消费、环保生活,合理、俭朴,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和自身素质。
(2)尊重生命,保护生态系统
生命是人类与非人类生物共同体的一种特殊现象,美国伦理学家指出:人类只是自然界的普通一员,人类应该关注非人类存在物,关注生物圈、地球、生态共同体、动物,以及那些虽然不具有自我意识却具有客观价值的存在物。
对生命尊重和敬畏,不仅体现在保护每个生命个体,还体现在保护维持生命存在的生态系统——生存环境。
人类的活动可能会破坏环境,但是人类也可以通过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来协调和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提问讨论:
我们现在在校园内应该怎样做呢?
三、作业:
设计一张类似P114的宣传海报,主题为:生动文明引领生活方式革命(分小组进行,电子文本或打印都可以)。
第二篇:和谐家园
附件2:
构建上港和谐家园简要解读
(2011年5月19日)
张有林
同志们:
构建上港和谐家园,是集团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从课题的确立到“实施纲要”的起草,从深入调研到前期宣传发动,构建上港和谐家园得到了集团上下、广大职工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形成了较好的舆论氛围和先发效应。为了使大家进一步加深对构建上港和谐家园本质、内涵、要求及重点的理解和把握,借今天的会议,对《构建上港和谐家园体系实施纲要》作一个简要解读。
一、构建上港和谐家园的重要背景及意义
(一)历史传承
“和谐”,有其深层的文化起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源远流长、代代相传,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髓。如今,构建上港和谐家园,既是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承接百年上海港历史传统文化的需要。
(二)中央要求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又到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和谐社会要依靠全社会共同建设,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的论述,再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
1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因此,构建上港和谐家园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发展需求
构建上港和谐家园是建设强港的现实需要。“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使劳动关系、队伍结构、职工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多元化特点愈发明显,给企业和谐建设带来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同样,上海港的发展实践一再证明,建设世界强港,固然需要国际一流现代化码头的硬实力,但能否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长期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更大程度取决于别人无法复制的软实力,更需要通过软实力的提升而增强核心竞争力。因此,构建上港和谐家园是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适应形势发展、顺应职工需求的必然选择。
二、上港和谐家园的特征和建设目标
上港和谐家园建设应秉持“承接历史、承载使命”的集团核心价值观,汇集并体现老港、大港、强港特征的传统文化、责任文化、和谐文化。上港和谐家园其特征是:强港目标清晰、海港文化鲜明、家园气息浓郁、团队合力强大、港内港外相融。
上港和谐家园建设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总体目标概括为:一是促进利益和谐,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利益相关方的关切,切实维护和发展好职工、企业、股东及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达到企业与职工、企业与社会发展的统一。二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营造党群、干群、职工与职工之间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充分激发职工心系企业的归属感、事业进步的成就感、爱港兴企的自豪感、建设强港的使命感、体面劳动的幸福感、奉献社会的责任感。三是促进管理和谐,牢固树立人本理念,完善制度体系,培育和弘扬团队精神,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四是促进环境和谐,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注重资源高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实现强港建设目标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园”环境。
阶段性目标是指:“十二五”时期建设目标,主要为四个方面:即:集团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职工收入和福利待遇不断提高;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职工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
三、建设上港和谐家园的重要举措
(一)上港和谐家园体系概括为“1-3-3-3-3-1”,即突出一个主题,深化“三大工程”,促进“三大和谐”,实现“三方面和谐相处”,建立“三大保障机制”,达到价值观的高度统一。为此,构建上港和谐家园重要举措主要落实在以“温馨家园,和谐上港”为主题,深化凝聚力工程,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深化素质工程,促进管理和谐;深化品牌工程,促进环境和谐,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运行保障机制、动态评估机制,努力达到职工与职工、职工与企业、企业与社会和谐相处。
(二)“三大工程”中的具体举措是本着求真务实、承优创新、可操作的思路而设计。一方面既是对集团过去成功经验的总结,又是适应形势发展新要求的需要,其中,绝大部分举措是集团和基层、过去和现在、已经做与正在做的,少部分则是将要做的新举措;另一方面,既有定性的载体和抓手,也有定量的措施和做法,便于可操作。
(三)落实重要举措时必须突出“温馨家园,和谐上港”的理念,必须将“以人为本、强港立人”的主线贯穿于建设始终。为了保证重要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必须建立“三大保障机制”:即组织领
导机制、运行保障机制、动态评估机制。
四、正确处理构建上港和谐家园的内在关系
构建上港和谐家园既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注意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以保证上港和谐家园建设健康发展。
一是处理好集团与基层的关系。应按照“重心在基层、重点在建设,以集团为主导、以职工为主体”的要求,明确集团和基层两个层面的工作定位。由于各基层单位情况各异,《实施纲要》所涉及的一些举措和要求无法整体覆盖,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为了避免“一刀切”,防止“走过场”,集团侧重于提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措施,着重解决“建什么”、“建成什么”,而把“具体怎么建”的空间留给基层。各单位应按照《实施纲要》,从实际出发、实效入手,加强调研,确定具体目标任务,细化创建措施,于7月底前制定具有上港特色、本单位特点的实施方案,并报集团党委。
二是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实施纲要》站在实现集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本着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分别提出了构建上港和谐家园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为此,集团上下必须着眼于长远,立足于当前,按照“长计划和短安排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战略性举措和实时性举措相结合”的原则,确立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对相关措施加以细化、量化和具体化,并逐级、逐项落实责任和分工。
三是处理好承优与创新的关系。构建上港和谐家园重在建设,必须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坚持边推进、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的工作方法,既要承百年老港优良传统文化之优,坚持被实践证明和群众认可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又要创具有时代特征、行业特点、集团特色的上港和谐文化建设之新,不
断丰富上港和谐家园建设的内涵,努力形成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各具特色的创建方法和手段,扩大上港和谐家园建设的整体成效。
四是处理好激励与约束的关系。构建上港和谐家园,既要立足于对广大员工实施有效激励,又必须高度关注约束的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实施推进时,一方面要广泛宣传构建上港和谐家园目的意义、目标要求,另一方面要注重教育引导广大职工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增强参与投入和谐家园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要注重教育引导广大职工正确处理好强调和谐与严明纪律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到和谐并不是一团和气,不讲原则,而是强调“和而不同”,追求有差异的统一,讲和谐不是否认严格管理,而是崇尚坚持真理、坚守公平正义、坚定原则的和谐,牢固树立共同的价值理念,营造一种既团结又紧张、既严肃又活泼、既民主又集中、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积极向上的局面,从而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集团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五是处理好在册员工与劳务工的关系。《实施纲要》中明确构建上港和谐家园的主体是广大职工,这里所指的“广大职工”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除了全体在册职工,还有曾经为上海港发展服务以及正在为上海港发展服务的人,其中当然包括离退休人员和全体劳务工。因此,在规划实施方案和实际操作时,要注意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努力让集团改革发展成果与“温馨家园、和谐上港”的效果惠及更多的“上海港人”。
第三篇:共建和谐家园
共建和谐家园
孝丰镇中学102班王张丰莹
是什么融入我们炎黄子孙的生活?是什么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民联系在一起?是民族的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没有理由淡忘自己的民族——树立正气、弘扬美德、彰显智慧、惩恶扬善的精神国度。
春节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节日,它的存在联系着华夏儿女永远不变的千丝万缕的情怀与根脉。因此它是一个最重要、最隆重、最盛大的中华节。
每逢新春伊始、佳节来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有华人。他们虽然与家人相隔千里万里,乃至更远„„更远„„但是他们情系故乡,早已迫不及待地利用各种方法与亲人团聚。一家子大小忙碌着帖春联、年画和窗花,更普遍的当然是倒贴福字!其实,最有意义的莫过于除夕守岁了,除夕之夜是一个“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夜晚,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摆满一座。大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才能够相互诉说心声,聊聊家常。与其它节日不同的是,拜年是春节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拜年在有些地方又称走春、探春。新春伊始,在全家吃完新年的第一餐饺子宴之后,人们开始拜贺亲朋好友。按照传统的说法,拜年是晚辈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同辈之间的道贺。在日期上也有规定: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父岳母家,初三拜亲朋,拜年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在节日期间,在全国非常流行悬挂中国结。中国结又称盘长结,每一个结都是从头到尾用一根红绳结而成。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品,中国结给人以纯朴、吉祥的印象。它内含浓郁的民族乡土气息,外形又很雅致,既体现远古时代的神秘,又体现东方人的灵秀。优美的造型、古色古香的韵味给传统佳节增添祥和、吉利的气氛。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可谓源远流长,据说在魏晋时期就有这种做法。压岁钱也称“押岁钱”、“压祟钱”,因为“岁”与“祟”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使小孩们平平安安过年„„
这是一个和谐、生气盎然社会的必然现象。从这一个传统的节日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一股和谐、温馨、快乐的家庭气氛,乃至整个社会。古老的文化精髓以节日的形式一直传承至今,我们不可否认它对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性。通过这些节日能让我们不忘过去的历史,继承我们的传统习俗。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中最为璀璨的组成部分,那一个个喜庆的日子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民族的魂。作为传统文化的结晶和载体,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深深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推动着中华文化历史弥新、发展壮大。
让我们共同创建美好、和谐的家园!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复兴而尽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共建和谐家园
共建和谐家园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呼吸着同一丝空气,可是不知道你是否也同样注意到了我们身边或大或小的变化呢?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逐渐有所提高,而保护环境的意识却愈加淡薄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人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为此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定措施,马路上有了一只只垃圾桶,可总有一些道德败坏的人去违反这美好的一切。
近年来,大自然因为人类的破坏和无节制的开发已经给过我们教训了,黄河断流,罗布河干涸,一些大江大河被污染,森林滥砍滥伐……这么多的不良现象都来源于人类对我们赖以生存环境的无知破坏所造成的,由于人们滥砍树木,不注意绿洲,导致植被面积缩小,水土流失严重,一寸土,一片绿正在被人们肆意吞蚀。
每天清晨,天还蒙蒙亮的时候,不知你是否看到大街上那些为了美化城市而挥汗如雨的环卫工人们?他们为了城市的美丽而默默无言的付出着,我们又怎么忍去破坏这一切呢?我们走在大街上,经常会看到被人们抛弃的白色垃圾,还有吃剩的果皮、罐头,还有人们随地吐痰,这些不文明的现象,人们一点也不珍惜清洁工人们的劳动成果,江面上漂浮着很多垃圾,有人们吃过后的小吃签,塑料瓶等,就这样,我们的家园失去了应有的美丽。
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就有责任去保护这个城市里的一点一滴,而不是去肆意破坏这原本美好的一切,所以在生活中,像塑料袋等
可以重复利用的化学物品,不要把它扔在地上,更不要把它们埋在土里,不要乱扔垃圾,把垃圾归类好后放在相应的垃圾箱里,变废为宝,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废电池可以把废电池汇集起来,送到生产厂,重新加工,使电池也能够再次为我们做出贡献,同时也保护了环境,珍惜了资源,多弯腰,当我们弯起腰捡起地上的垃圾时,心里一种自豪的情感油然而生,多做了一件好事,保护了环境。珍惜资源吧,如今我国人口已经接近十四亿,由于人口的剧增,促使人们为了生存不断向大自然索取,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去破坏环境,我们应该多栽树木,不要乱砍伐树木,保护生态环境更是刻不容缓的。生活中,我们洗完手后拧紧水龙头,洗手、洗澡、洗菜的水用来冲厕所或浇花,多植树造林,少滥砍滥伐破坏环境。
作为市民,我们应该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心,节约身边仅有的点点滴滴的资源,让绿色主宰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尽管是一丝一毫的微薄之力,让我们共同去营造和谐家园,共建更美丽的明天。
第五篇:共建和谐家园
共建和谐家园
——我的第二故乡廊坊
十几载寒窗苦读,几经困难磨砺,跨过了高考这道坎儿,第一次离开家,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涯。与此同时也开始了我对这个陌生城市的融入与探索。回首过往的时光,看看岁月擦过的点点滴滴,缕缕清香洒满回忆路。阳光普洒暖暖入心,照亮前方的路一片光明。
融入校园
有过抱怨,为什么没有走到自己喜爱的南方,为什么没进自己理想的大学?当一切尘埃落定,面对现实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必须我也是这么做的——满怀信心来到了这里。虽然不喜欢北方的干硬,虽然没有太多南方的水汽,但我知道这个时候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改变自己,而不是过多的抱怨身边的什么。校园里,我看到了天未大亮便在晨练的人们,那种不做懒虫的精神,即使在大学如此随便的氛围里,我们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我看到了,自习室埋头学习的同学,那种勤奋,无论严寒酷暑,披星戴月,走在求知的道路上。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我看到了在“大学生素质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等一系列校园比赛中,同学踊跃报名参加,优秀地展现自己的特长与才华,年轻人的毫无畏惧,又水平不一般,这是一种环境——努力拓展自身素质的氛围。所有的看到让我恍然大悟:我的抱怨是多么的令人耻笑,我不应该那么挑剔环境,更应该做的是提高自己。
于是,我开始改变自己。脱掉那些一个人的自私,开始融入校园生活。于是操场上有了我跑动的身影,校园里有了我的读书声,自习室有了我趴案伏笔的勤奋。我开始正视我的大学生活,正视每一个二十四小时,不只是要学习好,参加活动,譬如朗诵演讲等,来提升自己的社会素养。多读书,来增加自己的内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所应有的素质,将在大学里一点点学习收获。我是这个校园的一分子,这里就是我的家,作为家的成员,我有权力,更有义务为这里作出自己的贡献,提升自己,为校争光。
融入廊坊
上大学,不只是上学。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大学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社会,形形色色,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更是在走向社会。读大学,不仅要融入学校,也要融入这个城市。
廊坊,坐落在京津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承接地理位置最优越的美名。也正是此位置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没有大城市的人山人海,自独有一份令人怡心的繁华;没有无尽的喧嚣,自给人心灵宁静的港湾感。
有一个初中同学,一直想来廊坊,每次碰面都会关切地问:在那里怎么样?好吧?没等我回答又开始对我讲:多好的地方,肯定呆得特别好。他复读了两年还是没能来到这里。我开始在他的话里,渐渐喜欢这个城市。
每个周末,都会和同学一起骑上自行车,从学校出发,沿着街道,一条一条地走,标志性的建筑都融入心间。博物馆在哪里?中心医院在哪里?电子城在哪里?哪里的农贸市场东西比较便宜?等等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在班里,我们是名副其实的小导游了。同学有故友来了,带他们去哪里看廊坊?去哪里玩?去哪里购物?且听我们一一到来。融入廊坊,从熟悉这个城市开始。
爸妈来了,我作为这里的小导游,带他们转了转廊坊。人民公园、电子城、明珠购物广场等地。早晨的公园令他们印象深刻,爸说:“以后毕业就留在这里吧,这个早晨的公园让我看到了这个城市的面貌。”妈说:“这里环境不错,天也蓝,空气也好。”是的,我也觉得我开始深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
廊坊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但他也有自己的文化,高校文化,独特的城市文化。虽然没有太多灯红酒绿的奢华,我已经走进了这里,走在这里。融入这个生活圈里。
肩负城市责任
不知道以后会不会荣幸地留在这里,但肯定的是这四年我会一直呆在这里,度过我的大学时光。就像我的户口现在已经暂时落在这里,我这些年属于这里。
城市的发展,要靠所有的公民出谋划策,齐心协力做贡献。落在这里,我们对这个城市有义务。
今年九月,很荣幸加入了“廊坊市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扶贫助残小分队,参加志愿服务。每周在课余时间,去残疾老人家里,帮她们擦擦玻璃,扫扫地,也陪他们聊聊天,不仅给他们带来帮助,也觉得自己的内心很暖,很开心。他们也给了我们在这个城市家的感觉。为社区的人们服务,他们大多在周末还要外出工作,孩子无人看管,我们志愿为孩子们做家教,陪他们学习,跟他们一起玩耍。为这个城市的志愿服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们付出自己的汗水,收获了更多的快乐,也有更多的城市责任在我们的肩上。
肩上的不只是要学习好、各方面表现全优,更要成为这个城市的或许只是暂时的公民,并在这个公民的基础之上有义务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才智,为这份城市的责任抬起头颅,挺起腰杆,承负责任感。
我会让自己努力留在这里,但我不知道毕业之后会不会。现在我深切地在心底认同了你;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一丝牵挂在这里,总想看看此刻的你,因为我对你有了归属感;无论在哪里看天气预报,总会计的看看廊坊的此时的天气,即使人不在这里,因为你已深深烙在了我的心里;我为你付出我的青春,因为我在这里,我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