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个历史演变过程

时间:2019-05-14 08:47: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个历史演变过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个历史演变过程》。

第一篇: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个历史演变过程

正确处理四大关系:

如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对我们推进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思想启迪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要达到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并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生产力发展与自然和谐“双赢”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和生态环境双重保障,就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而在具体操作中,需要特别关注下面几个方面。

确立一大战略。即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既着眼当前,又考虑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改善这两个历史过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树立一个观念。即在全社会树立起新的生态观。反思人类干预自然的限度及其合理性基础,扎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们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愿望;运用法律、经济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来管理环境问题,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监督环保工作;对环境资源成本和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进行核算,用绿色GDP真正体现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

形成三种思想。一是天人一体的思想。认识到人类生存资料的有限性和地球的唯一性,抛弃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好地球这个今日唯一可供生息的家园。二是主动适应的思想。牢记人类对于自然界决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类民族一样,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之前首先想到自己永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学会调整自然界本身的平衡。三是环保第一的思想。强力发展绿色科技,并将绿色科技转化为先进生产力,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

采取五大措施:

一是严格控制人口骤增与资源锐减。人口方面,要制定与自然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规划和政策,提高全社会的计划生育意识,确保控制人口数量,确保提高人口质量。资源方面,在鼓励使用可再生资源的同时,控制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不能超过其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提倡少用或不用不可再生资源。环境保护方面,要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植树造林工程,研究开发无公害生产技术,并把环境、资源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二是努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既要充分发挥我国资源总量巨大、品类齐全的优势,自然、有序、适度地开发利用,又要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资源上狠下功夫,科学地采

用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建立一个包括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以节省运力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综合运输体系,以适度消费、勤俭节约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生活服务体系。

三是努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开发和推广新能源、新材料,广泛采用符合域情的污染治理技术和生态破坏恢复技术,包括投资少、效益高的废水处理技术、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固体废物的无害处理技术等,全力推行清洁生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是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关闭、取缔污染严重的企业;变传统工业“资源—生产—污染排放”的发展方式为“资源—生产—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方式,促进以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为特征的绿色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护环境的最佳“结合点”;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绿色消费;支持“三农”进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生产环境管理体系(HACCP)以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AS18000)等绿色认证,促进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梯度发展。

五是积极培植绿色环保产业。积极利用目前环保产业正在成为国际经济竞争中最有市场、最具创新能力、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现代科技已经为环保产业提供了强力支持和发展空间的机会,通过工业化和经营化农业、细化和品牌化加工业、多样化和清洁化能源业、网络化和联营化交通运输业以及数字化和全球化信息业等重要运作方式,大力发展环境资源和绿色环保产业,在投资、价格、税收等方面予以倾斜,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发展新的增长点。

正确处理四大关系:

一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发展经济、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决不能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而应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及时修复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严格防范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二是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坚持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加强对生态环境状况的监控、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是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必须从精神文明建设着手,紧紧围绕弘扬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重点,大力建设生态文化,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科学、合理、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以资源节约型、科技先导型、质量效益型为基础的可持续的文明发展观,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四是当代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改变传统的发展思

维和模式,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既保证当代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又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二篇:思想汇报 历史思想演变过程

思想汇报,历史思想演变过程

本人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受到父母严格的教育逐渐懂得了做人的各方面的道理形成了较好的品德基础。

1996年开始接受了学校教育在每位老师的教诲下再经过自己的努力不但学得了知识开拓了自己的视野更在思想上接受了多方面的教育。从此了解祖国的含义懂得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小学初期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担任了学生干部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到了中学以后通过政治、历史、语文、地理等科目的学习知道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巍然屹立不断发展特别是在近现代史上坚决反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表现出坚不可摧的伟大力量。我们的民族自古以来富有理想追求斗争的光明威武不屈、刚正不阿、扬善惩恶、见义勇为、崇尚气节、炽爱祖国具有优秀的品德和传统。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山秀水美人杰地灵无比可爱。从这时起自己慢慢培养起了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2005年3月在乌兰浩特市第十五中学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举手宣誓的那一刻起心中便油然而生了自己的理想立志刻苦学习掌握本领报效祖国。树立起了理想之后学习上有了动力品行上注重修养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赏从这时起开始担任中学的学生干部并一直到中学毕业。

2008年进入内蒙古民族大学学习在老师们的教育下通过参加党课的学习自己对中国共产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白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纲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于是从内心深处萌发对党的向往产生了向党组织靠近的迫切愿望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后各方面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起带头作用。

立志刻苦学习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终身由于工作认真踏实肯干勤奋上进被吸收为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及时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虚心向党员同志学习虚心接受其它同志及组织的帮助以不断完善自己。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向党员看齐向先进学习努力学习理论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愿意继续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和批评更多得到组织和群众的帮助。

我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自己的一生 为了党的事业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

第三篇:协调人与自然关系

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加快建设生态城市

——学院资源学院专业 资源勘查学号 411111010205姓名黄紫硕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分秒也离不开它。他们相互之间构成了一个统一又相互矛盾的整体,相互影响、依存和发展。由此构成我们人类丰富多彩的社会。萧灼基在《人民日报》中指出,自然界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不管我们人类的明天多么的发达,我们的科学技术有多么先进,我们人类永远也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基础,即使现在我们人类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在加速发展,但是我们现在依然不能忽视我们和大自然的关系,如果大自然被彻底摧毁了,那么我们今天所追求和强调的都是空的,所以今天我要论述的是:在全面发展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协调好与大自然的关系,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

一、一起从实际出发。一起玩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说道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正如邓小平说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 实事求是 四个大字。”

二、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改造自然,要尊重社会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就当今世界发展形势来看,很不乐观,摩天大楼,城市开发,道路建设,城市化建设,各种工业化建设等都不符合大自然发展需求,造成生态不平衡,环境恶化给我们自己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威胁。如果我们不能协调好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人类就会和几亿年前的恐龙一样,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美丽的乡村在一点一点消失,一片片森林都倒在人类的斧头下,现在不少农村人一窝蜂的加入到城市的舞台中来,使城市不断的膨胀,所以城市在不切实际的扩大。占领着原来美丽富饶的大自然。邓小平说过:“实事求是。”可是,我感觉现在不能从实际出发,才导致大自然在一点点被破坏。另一方面,现在人们盲目的 开采资源,比如地面塌陷,这都是盲目区开采资源带来的恶果。更值得注意的是:总有一天这次经过上万年的资源会被我们剥夺完的。不要说到时候人们会找到东西取代它们,万一技术还不够成熟,实现不了取代,我们的社会会受到多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和改造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跨世纪重大关系,而且是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基本关系。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 “要在调整人和自然关系的若干重大领域,特别是对人口控制、环境保护、资源能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扎实的成果.”感悟:即使当代社会飞速发展,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不断的发展、完善。我们也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不能以牺牲自然为前提而去谋求人类自身的发展。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有一个就是在城市化发展的今天,应该加强环境的建设,不要让原始的环境被一点一点破坏,如果城市化的环境跟不上去,工业污染日益加重,这不仅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而且会导致自然从根本上被毁灭。试想,如果地球上不再有绿地、森林。我们人类何以生存在这个星球上?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和大自然具有一体性,我们应该去认识、改造和合理运用大自然,让它更好的为人类服务,把握自然规律,不要过分陶醉与我们对大自然的胜利,因为那只是短暂的,它必会报复我们人类,只有我们和睦相处才能营造出一个温馨的环境,自然给了我们很多,人类就应该回馈给它,尽力去保护它,而不是孼待它,对于这位人类的慈母——地球。我们应该孝敬她,可是我们还是和孩子一样叛逆,肆无忌惮的破坏她,自然用各种的自然灾害为我们敲响警钟。而我们却不加理会,甚至有的人还愚蠢的认为我们有宰割地球的权利。

愿我们的地球越来越年轻!明天越来越美好!

第四篇:人与自然的关系

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院 - 系: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 业: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年 级: 2011 级 学生姓名: 朱 丹 学 号: 2011204082 任课教师: 樊勇

2011年11月

摘要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但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却严重失衡。所以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技术的创新,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越来越强。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的奇迹,但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后果。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地球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在我们经历了禽流感、非典、海啸、地震等天灾之后,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人们普遍认识到,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人与自然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但是人类绝不可能退回到被动适应自然的道路上去,只有依靠科学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从和谐到失衡,再到新的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历史的不同发展时期会发生性质上的巨大变化,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矛盾不断展开和不断解决的循环过程。马克思曾说过:“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本质的统一,才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宿。

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纵观人类历史,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远古时期:在远古时期,人们尚未形成对自然界的深刻认识,认为大自然都是神创的。面对变幻多端的外部世界:电闪雷鸣、地动山摇„„充满畏惧和恐慌。对于自然界,只是单纯的屈服与膜拜,为自然界的力量所左右。人类也只是主动地去适应它而不是改造。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使用木器、石器、骨器等直接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人口较少。对自然界的破坏也不大,而自然界对人类的惩罚也微乎其微,人与自然还处于原始的统一体中。

2.农业文明时期:到了农业时代,人们对自然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自然界改造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人们开始使用铜器、铁器开垦农田,砍伐森林。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初步对抗,出现了相互竞争和相互制约的局面。在这一时期,由于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初步开发,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很多冲突。如刀耕火种的农业技术,使许多森林消失。总的来说,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改变还未超出自然的负荷,在某种程度上,环境可以自行恢复,人类大部分的活动仍受自然因素制约,人与自然的关系尚处于平衡时期。3.工业文明时期: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把人类带入了工业社会,18世纪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先后走上了工业化道路,人类利用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升改造自然的能力,试图征服自然,成为自然界的主宰。在这个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向自然界过度索取,积累巨大的物质财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不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空前激化。环境污染、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全球臭氧层严重耗损,温室效应加剧,土壤退化严重,能源资源危机等等。大自然对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给予了严厉的惩罚,人类的生存面临着威胁。这一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矛盾冲突时期。

4.生态文明时期:工业文明的到来带来了社会的进步,也带来了生态的破坏,随之,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呼之即出。它要求人们通过对生产和生活方式进行生态化的改造,以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也要求人们转变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制定相应的环保法则,保障人与自然关系的良性发展。在生态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缓和,人类致力于自然环境的净化与美容,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生态链条的完整,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一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和谐共处关系。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所以,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还要对自然进行涵养保护。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应是共生、共赢、共荣的伙伴关系,必须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前提,克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思想,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并进的科学发展观。

三、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

1.树立正确的观念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自然观,建立生态的自然观。人类一直以为社会要发展就要不断征服并改变自然,人类社会要发展进步,就得向大自然不断的索取,索取的越多,发展的程度越高,物质财富越丰富。这种建立在人与自然对立基础上的传统的自然观,导致了人类对自然界无休止的掠夺,资源日益枯竭,造成生态危机,进而也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完全违背了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内涵。其次,要改变传统价值观,树立生态价值观。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受一定的意识和观念指导,要改变人与自然的对立局面,必须转变过去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然而,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我们追求人与自然、人的身与心、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文明。这无疑使人类社会文明发生根本转变,它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随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再次,要改变传统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传统的社会生产只强调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以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为日标。仅仅通过经济的增长来衡量和评价一切发展,其结果必然是全球性生态危机和人类的毁灭。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又能满足人类的长远利益及子孙后代利益需求的发展,是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十分明确的选择。

最后,要改变传统的生产观。自从人类文明产生以来,生产就被当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用来获取满足自身需要的生活资料。然而,就是这种以工具性为基础的生产的发展及人们对工具理性的宣扬与膜拜,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对大自然的破坏。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里,发展生产应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进行物尽其用,避免对自然的破坏和浪费。

2.依靠科技进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人类财富的同时,却也对自然生态造成了破坏。为此,我们就要进一步的发展科技,利用新技术消除旧技术对环境的破坏。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的那样:“要探索整个自然界,以便发现物的新的有用属性„„采用新的方式加工自然物,以便赋予它们新的使用价值„„因此,要把自然科学发展到它的顶点。” 而要使物尽其用及把浪费降到最小,就要利用科技发展应用低耗、高效、无污染、可再生和替代技术。例如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实现社会经济向低能耗、低碳排和高能效转变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3.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绿色科技

要通过制定合理的社会制度来约束人类活动,把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领导人作出的一项英明正确的抉择。因此,要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尖锐矛盾,就要有效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一方面要继续加强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环境资源学、生态经济学、生态伦理学等绿色科学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可以保护环境的绿色技术。

4.改造和引导人性 我们每个人,不论高低贵贱,对物质需要的满足实际上是有限的。人吃饱了,即使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难以下咽;房子装修得豪华无比,人也只能睡在床上。因此,我们的文化要引导人类选择健康适度的物质消费,追求健康高雅的精神生活。要把人的思想从过分追求物质需要的满足、物质财富的占有的贪婪中拉出来,引向更多地追求人的精神生活,满足人健康、理性、高雅的精神需要。这既是人性改造的出发点,也是人性改造的归宿。只有守望好精神生态,才能保护好自然生态,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总之,在我们倡导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综合体,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需要全人类联合起来共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未来社会里,人类应该主动地、自觉地、积极地保护自然,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蔡晶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原因及出路[D].西安社会科学,2011(2).[2] 李慧勤.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与当代价值[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1).[3] 冯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思考[D].吉林大学.2006.

[4] 郭玲玲.自然主义环境伦理学的伦理基础与环境问题的解决[J].辽宁大学学报,2008(4).

第五篇: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反思文章2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反思

摘要: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关系。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物质水平的丰富和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时,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诸多矛盾,引发了人与自然关系危机。文章回顾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分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及困惑,同时对比了全球及国内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在生态文明中重新定位人类生存的终极价值,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关键词: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生态文明;和谐

引言:

随着社会文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各个角度与领域中,都阐明出一个观点:人是自然演化发展的产物,人类的生存需要以自然为依托,才能够得以生存。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随时空的转换而不断改变,这是一个长远并且深刻的话题。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维系自身的生存,但是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从自然中掠去的资料数量超过了自然自身的生产量,从而导致自然界的生态严重失衡。土地的过度开垦,森林的乱砍乱伐,资源日益短缺,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已成为全球性生态危机。人类的生存需要和生产发展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从而产生的人类生存危机已十分明显的表现出来。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已衍生为全球性危机问题,尽管人们在对于环境保护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深刻的认识,并且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但是由于自然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一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资金与技术的限制,使得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导致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尖锐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回溯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人类对自然的消极适应阶段

在原始社会和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己经作为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主体呈现在自然面前,可是因缺乏强大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自然的开发和支配能力极其有限,不得不依赖自然界直接提供的食物和其他简单的生活资料为生,同时也无法抵御各种盲目自然力的肆虐。在此阶段,先民们还不可能有重大作为,仅在石器、取火、编织及种植、畜牧、冶金等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在早期人类文明下,人类把自然视为威力无穷的主宰,视为某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的化身,对大自然仅是表现为消极适应,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尽管在人类本性中具有无限扩张的潜力,但这种扩张欲受到具体条件的制约。

(二)人类对自然界能动的改造阶段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人类文明又出现了一个重大转折。在工业文明时期,新技术革命时期,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在开发、改造自然方面获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过去一切时代的总和。人类从消极适应到能动改造这种态度的转变,这个时期开始强调人性,人们开始正视自身的力量,降低神性的力量;其次是科学方面的因素,以培根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家继承了工业文明早期对人与自然形而上学的认识,即人与自然是异质的对立,自然是与人毫无相关、绝对对立的第三者,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并逐渐成为人类获取知识、改造自然的强大动力。

(三)由对抗趋向和谐发展阶段

在近现代时期,人类开始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根本的改变,在对抗中趋于缓和与和谐。1968年,意大利经济学家、企业家佩切伊发起组织了一个世界性的民间团体—罗马俱乐部,其宗旨是探讨世界经济的未来和人类的前途。罗马俱乐部根据人对自然破坏引发的某些预警信号,敏感地指出了自然界的异化倾向,引起世人关注。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人们逐步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不能过分突出人的主体地位,认为人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人是宇宙的主宰。也不能过分强调自然的客体地位,认为人就应该顺从自然。除了非此即彼之外,在许多情况下,应该承认亦此亦彼,即在保持自然界生态稳定的前提下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及困惑

(一)机械自然观对环境问题的影响

机械自然观是一种单纯用机械力学解释自然现象的观点。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的哲学基础为笛卡尔哲学。笛卡儿通常被认为是近代机械论哲学的奠基人,用彻底怀疑的方法,得出了他的著名论断:“我思故我在”。在他看来,“我思”比“我在”更确实,二者是独立分开根本不同的。②这样就开始了人对世界的分离性认识,造成了二元化的世界:即物质世界同人的精神世界分离、无机界和有机界分离、自然哲学同道德哲学分离、自然科学同人文科学分离。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和巨大成功又启发哲学家将其概念范畴和思想方法运用到哲学中,使机械论哲学很快发展和成熟,其对社会经济、人类生活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也日益加深。因机械论自然观将世界看作是一个巨大的机器,认为自然资源特别是天然的自然资源没有价值的观点导致了经济评价的失真,带来了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经历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全球性的资源掠夺和破坏性生产,当代生态危机问题便凸现了。

(二)人类中心主义传统价值观的缺失

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人统治自然的价值观,是一种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人类中心主义,或人类中心论,是一种以人为宇宙中心的观点。它的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或一切以人为尺度,为人的利益服务,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①作为西方传统价值观的人类中心主义有着悠久历史的演进过程,经历了原始人类中心主义、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三个不同形态。“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以人的价值标准作为评价万事万物的尺度,人类把人对自然的征服、索取和改造、统治看成是合理的。经过西方文艺复兴的运动,人的理性获得高度弘扬,人道思想以及随后在哲学和科学中树立起来的思维方式,使得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观的工业实践迅速发展起来,借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大刀阔斧的向自然界进军,对自然资源进行着肆无忌惮的掠夺,全球性生态危机也便因此出现了。

(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针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缺陷,以生态科学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和哲学的研究成果,生态中心主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现代工业文明的理论支柱——机械自然观进行了深入批判,唤起了人们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对生态文明的重视。马克思和恩格斯做出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并批判地吸收了前人哲学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论自然观。

辩证唯物论自然观明确的阐述了人、自然、社会相统一的整体论思想,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唯物论自然观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承认自然界的独立性、本原性与系统性。马克思强调作为劳动的物质前提而出现的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而恩格斯认为唯物主义自然观不过是对自然界本来面目的朴素的了解,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第二,承认自然界存在着客观辩证法。恩格斯认为“在自然界里同样的辩证法的规律在无数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发生作用,”而我们应该“从自然界中找出这些规律并加以阐发”。

三、当今世界及我国人与自然关系现状

(一)目前全球人与自然关系的现状

在人与自然作用的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日益尖锐,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人类与其生活的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紧张,人与环境的问题已经扩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人类的生存面临着威胁,人类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全球性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人口数量激增

首先,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2006年任世界人口状况显示,2006年世界人口已经突破65亿,人口数量的剧增将意味着会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地球的生命承载力日趋下降。其次,人口问题体现在世界各地区分布严重不均上:目前的情况是,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人口较少;而发展中国家则人口极为密集,身负人口增加给经济和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再次,人口素质明显不平衡,发达国家的人口素质要高于发展中国家,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也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但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无疑会给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带来巨大的压力。

(二)资源过度开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人类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进行着过度的开发和利用,使全球自然资源已趋于枯竭。当前摆在人类面前的严峻现实是:能源危机、水资源特别是淡水资源的危机、矿产资源危机及森林面积急剧减少、草场严重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食物短缺等等。

2005年由全球95个国家1360名科学家联合研究提出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人类活动已使地球上约三分之二的自然资源面临枯竭,人类的生存前景十分严峻。科学家指出这是对地球环境的一个“全面警告”。目前全球开发自然资源的方式不利于长期保护地球环境,如果不采取措施来改变目前滥采自然资源的方式,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会生活在一个很不安全的环境之中,强烈呼吁各国领导为子孙后代着想,在开发自然资源方面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环境逐步恶化

目前全球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己到了十分严峻的地步。工业发展、人口增加、森林砍伐等原因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温室气体的含量上升,产生大气污染,造成气候变暖、冰山融化、臭氧层破坏、陆地和海洋生物受到污染、产生酸雨等。水资源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土壤资源严重退化,全球森林危机,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同时也极大地威胁着地球上原本和谐的生态系统

(二)我国目前人与自然关系的突出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下,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然而我国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口问题突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大的国家,人口增长率也远高于其它国家,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然而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面对复杂的人口问题,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人口政策与方案,用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资源环境破坏。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人与自然环境直接的关系也达到了十分紧张的地步。

三是植被状况令人担忧。我国历史上曾是多林国家,可是由于人们不注意环境保护,对森林滥砍滥伐,加上近代史上的多年战乱,使我国在20世纪40年代成了世界上的少林国,森林资源锐减。植被覆盖率低的另一个表现是草场退化,我国84.4%的草地分布在西部地区,面积约3.31亿公顷,由于不合理的利用,草原的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草地退化面积不断扩大。在西北地区草场退化形成的沙漠逐渐扩展,尤其以甘肃省民勤县为典型,荒漠化日益严重,导致沙尘暴频繁发生。

四是自然灾害严重。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涝灾害、干旱、地面沉降、海岸线退化,病虫害、酸雨等多数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恶化的直接结果。

四、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

(一)转变观念,树立生态自然观

当今,要合理审视、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管理,转变人是自然的主人,统帅的观点,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生态文明的生态自然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所谓生态自然观就是指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

(二)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

人们的追求不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生活。这种公平和共享的道德,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规范。因此应树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生态文明之路,人与自然和谐的新的生态价值观。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价值需求,体悟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自然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系统的消亡,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并不是人类对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施舍,而是人类自身进步的需要,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

(三)发展绿色科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通过发展绿色科技,不断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循环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绿色科技,并着力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高清海.社会发展哲学——中国现代化的理性思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2] 王雨辰.生态批判与绿色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孟宪忠.生态市场经济[J].社会科学战线,2001,(3):68-72。

[4] 李艳丽,王志平.以绿色科技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1):71-72。

下载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个历史演变过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个历史演变过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考察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考察 学位论文独创性申明 本人所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均为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文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均已注明出处,或已经征得他人授权。论文中......

    档案载体演变过程

    我国档案载体演变过程 我国档案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存最早的档案是商代的甲骨档案,之后又出现了青铜铭文档案、简牍档案、金石档案、缣帛档案等,再到后来一直使用到今天最......

    试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自然科学概论 试论人类与自然和谐关系 姓名学号:王佳佳20130140336 焦亚菲20130140315付莹莹20130140312 班级:13文科三班 专业:财务管理 系别:文理基础学院 自然科学概论 试论......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论文

    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统一的.人与天地万物感应,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制约;就自然整体而言,天、地、物、人,都遵循着既相互......

    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单位: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姓名:邵俊俊摘要:随着全球生态的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倍受关注。人类与大自然是一个紧密相联的整体,人与自然的和谐相......

    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个历史演变过程。在原始发展时期,人类崇拜依附于自然,匍匐在大自然脚下;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对自然进行初步开发;在工业......

    土地证的历史演变

     【农村】“农业六十条(修正草案)”完成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 1951年土改发放“土地证” 50年代的“土改”,对中国农民而言,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大事。以下内容,录自1951年中共风......

    茶文化的历史演变

    茶文化的历史演变 据藏族史料记载,西藏高原盛行饮茶之风,是从松赞干布时期与唐朝之间的茶马贸易开始的。藏族在唐代已经获得许多中华内地的名茶。松赞干布统一西藏,迎娶尼泊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