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活动方案
一中“感悟生命”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
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5月25日是心理健康日。由于缺乏对自己生命的认识,部分学生看不到自己的方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价值在哪里?以至于虚度很多光阴,甚至在遭遇挫折时会放弃自己的生命。希望通过此次班会活动能够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能够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前提下欣赏自己和他人,微笑面对每天的生活。
活动对象:一中高一高二年级
活动时间:2012年5月21—25日
活动反馈:活动结束后要求每班学生于5月29日前交一份课后心得给阳光心理咨询室杨老师。活动参考教案:
感悟生命
教学目标:
1、知道生命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
2、感受生命的坚强,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生命,尊重生命。
3、懂得自己存在的意义,并知道如何去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生命并且尊重生命。
2、懂得自己存在的意义,并知道如何去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知道如何去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教学过程:
导入:2004年9月,又一个年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了,这位19岁的男孩因为青春痘在脸上留下了疤痕而选择了跳楼自杀。瞬间一个鲜活的生命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是什么让我们可以将生命看的如此之轻呢?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看待我们的生命呢?今天,让我们通过这堂课,一起去感受生命,一起去解读生命吧!
一、来之不易的生命
教师:同学们,你知道自己是怎样长大的吗?你知道为了让你能健康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要付出多少的金钱和心血吗?(播放《生命》片段)
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不知道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后,对自己的生命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学生谈感受
教师总结:是的,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以极小的概率被选为生命的种子,又在母亲辛苦的十月孕育中健康成长才幸运的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们的出生十分的不容易,父母对我们十多年的养育十分不容易,需要他们付出我们无法想象的精力和金钱。因此,我们的生命是十分宝贵的,任何人都不能亵渎它,即使在大灾难面前,我们也要坚守我们的生命。
二、生命礼赞
教师:有人问:世界上什么最强?钢铁最强,但是烈火可以熔化它;烈火最强,但是遇
1水可以熄灭它;洪水最强,但是太阳可以蒸发它;太阳最强,但是云层可以遮蔽它;乌云最强,但是狂风可以吹散它。那么,同学们究竟什么最强呢?
学生发言
教师:大灾难告诉我们,求生欲望最强。屋前,断枝的老槐,在第二年发出了新芽;路旁,踩倒的小草,在第二天挺拔了身姿。接下来让我们通过短片一起去感受这种强大的求生欲望。(播放南京市抗震宣传片《生命的礼赞》短片)
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总结:按照科学的说法,人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人的生命极限是3—5天,救援学界将地震后的72小时定为地质灾害发生后的黄金救援期,可汶川大地震一次又一次的打破了这个极限。我们不得不被这些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撼。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在5.12那天都是特别看重生命的。只是如果没有灾难,不知道大家又会如何对待生命呢?
三、尊重生命
(一)可爱的生命
教师:每一种生命都是独特的,当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世界上就又多了一张新的面孔。每一个生命也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欣赏一段图片,这段图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飞跃在蔚蓝大海中的海豚,翱翔于蓝天的雄鹰,开满鲜花的草地上飞来飞去的蝴蝶)看了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回答
教师:是的,这个世界因为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美丽并充满生机,因此我们要学会去尊重生命。
(二)尊重自己的生命
1、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教师:生命是独特的,美丽的,可是仍然有那么多的人在悲观失意时选择抛却这份美丽的生命。据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即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自杀已经成为中国死亡原因中排序第五位的原因。在15岁至3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是首位的死因。同学们,你觉得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选择自杀呢?
学生回答
教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太多太多生活的失意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自杀。他们的离去给活着的人带来了比死还可怕的痛苦。如果他们能想想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想想灾难中坚强的人们,他们还能那么轻易的离去吗?(播放亲人因自杀者离去的悲痛画面)
教师:如果你得知你身边的亲人或同学有了自杀的想法,你会如何去帮助他呢?
学生回答
教师:正如同学们所说,也许我们有选择死亡的权利,但我们有更多的理由活下去。接下来让我们去看一个自杀者的真实经历吧,也许从他的故事里,我们能获得一些启发。
2、我们有千万种理由活下去(呈现《我的自杀体验:不堪回首》故事)
学生看材料
教师总结:生命是上帝创造的奇迹。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曾经有过今后还将会有许多奇迹。只有活下去,才能一一领略。人生就像登山,苦、累是忘不了的。但是,还有许多值得
你承受,值得你付出的风景。据说,在欧洲阿尔卑斯山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刻着:慢慢走啊,欣赏啊。同学们,让我们都努力认真地活下去吧,慢慢走啊,欣赏啊。谁知道将来能看到什么样的人生风光呢?
(三)尊重他人的生命
教师:当我们懂得尊重自己生命的时候,我们也要学着去尊重其它生命。(呈现这条小鱼在乎的故事)
学生看材料
教师:看了以上的材料,你的感受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是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学会善待一切生命。那么我们如何来善待生命,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呢?
四、体现生命价值
教师:人说生命是初生的无知、少年的天真、青年的成熟、中年的练达、老年的愤世嫉俗。人说生命是余晖衬夕阳,青松立峭壁。生命可能绚丽也可能平淡,但它们的共同点是:能静静地安全地活在世上,享有生的权利。活着真好。可你懂得怎样去体现生命的价值吗?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张海迪是怎么做的?(呈现张海迪的故事)
学生看材料
教师:我们每一位同学,你听到她的故事后,你打算怎样体现你的生命价值呢?(呈现不同身份如何体现生命价值)
1、作为一名学生,在班级和学习中,你怎样体现你的价值?
2、作为家长的子女,你怎样体现你的价值?
3、作为他人的朋友,你怎样体现你的价值?
4、作为社会公民,你怎样体现你的价值?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好不容易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不仅要活着,还要坚强的活着,而且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为社会做贡献的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生命让我们去爱,去学习,去欣赏大自然的一切,生命让我们能够认识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领略大自然的五彩缤纷,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所以我们应当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生命。
课后延伸:
1、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小生命,尝试着去饲养一种小动物,细心照顾,最后写一篇关于生命的文章在班级内交流。
2、搜集一些身残志坚的故事,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及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并将同学搜集的故事和感悟整理出来做一期班刊张贴在教室黑板报旁边。
辅导建议:
1、生命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如何才能将这个复杂和深奥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容易理解,容易领悟,让学生产生共鸣是教师课前必做的工作。需要教师搜集大量的资料,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感悟。
2、生命存在的价值是一个与哲学有关的知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辅导教师应该和班主
任取得联系定期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讨论以引导他们更好的领悟生命。
辅导素材:
1、《生命》的素材来源:
2、南京市抗争宣传片《生命的礼赞》素材来源:
3、我的自杀体验:不堪回首素材来源:
http://.cn/healthsearch/others/200802/511725634746.shtml4、这条小鱼在乎的故事: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人来到海边散步。他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被干死。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不停地拣起水洼里的小鱼,用力把它们仍回大海。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回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仍?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5、张海迪的故事: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一中
2012年5月20日
第二篇: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赛课活动方案
2012年郫县一中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赛课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班主任老师关注学生的心
理健康,相互交流主题班会课经验,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营造和谐的校园生活,特举办此次“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赛课活动。
二、选课内容版块
班主任老师可主要在以下几个版块内容中选择,课题不宜过大,尽量切口小、内容深。课例应主题鲜明,富有新意,层次清晰,活动性强,体验思考深刻,最好经过教学实践检验,效果良好。
1、心理适应辅导
2、自我教育辅导(我是谁、自我的成长、自卑与自信、生活的目标和意义)
3、情绪辅导(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与表达)
4、人际交往辅导(与父母沟通、师生交往、朋友交往)
5、青春期心理辅导(身体与性别、异性之间的平等与友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未来家庭生活展望)
6、学习心理辅导(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制定学习的目标与计划、学习的方法和诀窍、提高学习效率、应对考试)
7、职业生涯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职业素质、树立正确的升学观、树立正确的择业态度、制定职业规划)
三、活动要求
1、班会课的主题必须符合本次活动的主题,具体题目各班可以在主题下自行命题。主题深刻鲜明,富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2、本次主题活动必须要有详细的方案(具体格式要求见附件)。方案要全面反应整个活动开展的具体过程,方案设计要能够充分挖掘活动内容的主题,并做到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3、主题班会要充分挖掘素材。在素材的准备上要多下功夫,切实达到主题班会的效果。
4、上课教师注意与学生多进行互动,尽量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避免说教式的课堂;
5、全校班主任老师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到赛课现场观摩至少两节课;
四、参赛教师:
蒲建明、钟林、吴晓菲、易飞、陈俊龙、郭娇
五、活动时间地点:2012年10月17日(周三)、电教厅
六、评价标准 评委参考《成都市主题班会活动课程评价标准》(见附件)进行评价,评价采取100分制,分别从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班主任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效果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七、评奖办法:设置一、二、三等奖并推选一位参加县级心理班会课赛课。郫县一中政教处 2012年9月 附件材料
班会课活动教案格式要求
1、标题:
(属**内容板块)主标题 ——副标题
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邮箱
2、正文(请交详案,不要表格式的简案)主要包括:
设计意图(包括简要介绍:选课意图,学生学情,涉及的基本理论等)活动目标 活动重、难点 适用年级及课时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重点呈现,格式不拘,注意层次清晰,体现活动课特点)
教学反思(反思点包括:教学方法、效果及感受、应注意事项、改进与提升的空间等)
3、附件材料:
附本节课所用到的教学辅助资源,如学生学案、小组活动单;游戏、活动、小品、视频的脚本;故事、案例、绘本等文字材料等。
课例参考:成都市心理健康“1+1教研活动”课例 学习心理辅导专题
成长与跨越 ——走出学习高原期 设计意图: 心理学认为,人在复杂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止不前的现象,在练习曲线上出现近于平缓的一部分线段,即“高原现象”,亦称高原期。而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产生学习效率低、学习进步缓慢,甚至停滞的现象。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高原现象”。处于高原期的学生备感焦虑,忧心如焚,却又手足无措。若不及时改善这种状况,极易使学生灰心丧气、注意力分散、身心疲惫、甚至自暴自弃。初中阶段,尤其是初
二、初三学生,由于外部条件及内部因素两方面的变化,“高原现象”的产生便具有了客观性。学生在度过“高原期”后也许将会跃上一个更高的海拔点,也许是一蹶不振。所以,引导帮助学生们顺利、平稳地度过这一时期,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蓄势也就显得极其重要了。活动目标:
1、认识到高原现象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学会坦然面对;
2、学会识别高原现象,掌握初步的应对措施平稳度过;
3、坚定走出高原期的信心,实现成长与跨越。活动重点:
掌握相应的走出高原期的方法,坚定信心。活动难点:
正确认识高原现象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学会坦然面对 适用年级及课时:初二初三或高二高三,高中更好。一课时 活动准备:多媒体 活动过程:(“暖身活动”此课略)
一、感受高原现象(5分钟)视频播放《马拉松赛跑A》
教师引导:从视频中我们看到包括台湾选手在内的其他选手由于体力透支,越来越吃力,而且速度也来越慢,就如我们在登山的过程中,虽然很努力地在攀登,但越往高处,我们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现象,再要上一个新的高度就十分困难,甚至上不去,这就是登山 运动中的高原现象。
今天我们就高原现象这个话题来谈谈实现成长与跨越。
二、识别高原现象(9分钟)
(一)PPT呈现心理实验:初学步枪者成绩曲线图
教师提问:这是初学步枪射击者前30天的成绩,从这条曲线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变化?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从这条曲线上我们可以看到,最初五天里进步是最快的,成绩一下子提高到50多环,然而从第10天气,成绩就开始出现起伏,进步非常缓慢,到了第30天也只比第10天进步了10多环,我们把10天到30天这段时期叫做高原期,成绩进步缓慢、停滞甚至后退的现象就是高原现象。
(二)我的高原现象
教师提问: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高原现象的体验? 学生交流:打游戏、学绘画、舞蹈、跑步等
教师可做简单的引导:在学习绘画过程中从不会画到会画,进步特别快,成绩也特别明显。可再从会画到画得好的阶段,进步就不那么快了,成绩也就不那么明显了。
(三)名人的高原现象
视频播放:举重运动员张国政的高原现象
教师小结:任何人、在任何方面都可能出现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特点:进步缓慢、停滞、后退;高原现象总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如烦躁、着急等。
三、认识高原现象(10分钟)
过渡:倒底高原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通过登山活动进一步认识。
(一)教师引导: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山脚、山腰的地形、人在这两个阶段生理、心理及登山速度有什么样的变化?
地点
生理(体力)
心理
(兴趣、情绪)
任务
(地形、路况)
效率
(行进速度)
山脚
山腰(更高)
过渡:登山中出现的高原现象是由生理、心理、任务难度等因素引起的,那么学习中出现的高原现象是不是这样呢?
(二)PPT呈现学习的四个阶段:
过渡: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必须经过的阶段之一:
开始阶段: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学习比较费力、提高速度较慢;
进步阶段:初步掌握了该知识、技能的重要规律或找到了窍门后,提高速度较快;
高原阶段: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剩下多是难点,加之精神、心理、生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学习进步速度突然放慢,尽管每天的练习也很用心,但成绩提高不大,有时甚至成绩下降,总体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
渡过高原阶段:当学习者坚持学习不断改进探究方法,克服了学习途径上的困难,掌握新的规律和技巧后,学习成绩又开始逐步上升。
教师提问:学习的四个阶段说明了什么?(高原期是一个规律性的阶段,渡过了高原阶段成绩就会有所上升),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出现高原现象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三)向学生呈现心理实验的结果:30天后步枪者成绩的变化趋势:
四、走出高原期(10分钟)
过渡:虽然高原阶段是规律性的阶段,但只要我们及时调整,就能缩短高原期,甚至预防高原现象的出现,使成绩尽快有所起色。
1、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回忆(预测)当自己登到山腰或更高的地方时,速度越来越慢,行走越来越吃力时,你会有那些做法?(教师将学生的做法板书在黑板上)学生交流教师进一步引导
休息一下,吃点东西适当放松补充能量 边走边听音乐转移注意力发现乐趣 鼓励自己自我暗示 坐滑竿等等调整方式
2、迁移方法
请同学们思考:这些方法在学习上如何运用? 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劳逸结合、夯实基础、享受学习、积极暗示、调整方法
3、PPT呈现教师的归纳:(学生齐声朗读)
第一,坦然接受,不必焦虑。第二,回到基础,寻找缺漏。第三,学会休息,增加活力。第四,积极暗示,重拾信心。第五,方法多样,灵活学习。第六,戒燥戒急,稳步前进。
五、认知重构(4分钟)
让学生用一句话(一个比喻)表达对高原现象的认识
教师引导:高原现象可能是一支即将离弦的箭,待发的蓄势咄咄逼人,在度过“高原区”后将会跃上一个更高的海拔点;高原现象也可能是悬崖边缘的挣扎,跌落的悬念只在一瞬,摔下去就遍体鳞伤,甚至粉身碎骨。结局如何全取决于我们的选择。
六、成长与跨越(2分钟)
视频《马拉松赛跑 B》播放教师总结: 无论在是生活、学习、还是在人一生的发展中都会遇到高原现象,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极限。高原阶段往往是人的反思、积累的重要阶段,及时地调整,就能尽快走出高原期,实现我们的又一次成长和跨越!祝愿同学们收获更多的成长与跨越!成都市主题班会活动课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得分(小数点后1位)
目标
教育目标明确,既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丰富道德情感,提升生活经验,自觉践行道德要求,促进学生道德主体的自我形成、自我发展。
10分
内容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把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确定内容,挖掘学生生活经验中的道德素材,形成满足学生道德发展需要、易于接受的具体教育内容。
14分
过程和方法
整个过程贯穿活动,按照“近、小、亲、实”的原则设置情景,师生在情景中参与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体验和感悟,生成德性。
8分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参与,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用心去看、去想、去做,增强活动的有效性。
8分
班主任行为
遵循主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心理氛围,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体验。
6分
采用开放的活动控制方式,在活动过程中,引发和鼓励学生自由展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观点,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会选择、学会创造。
6分
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在活动中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以真情感染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注意适时、恰当的评价,发现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引导学生跨越思维障碍,提升精神境界。
6分
合理、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6分
学生行为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成为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
8分
乐于参与,自主体验,有所感悟,从中受益。
8分
体现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共同探索,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8分
教育效果
活动圆满完成,目标达成度高,学生通过活动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改善态度系统,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价值取向,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12分
评委签名:总分:
100分
第三篇:主题班会课方案
主题班会课方案 心相连 爱相随
——小学生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教育活动之一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走近残疾伙伴,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燃起对他们的同情与关爱之情,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培养学生的爱心。
2、了解残疾伙伴身残志坚的故事,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不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的精神。活动形式:
主题班会课 参加对象:
班级学生和特教学校师生代表。活动准备:
1、走进特殊教育学校,切身体验残疾伙伴的学习、生活情况;
2、邀请特教学校老师、同学参加活动;
3、准备千纸鹤、书法、绘画等礼物。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在我们南通有一个特殊教育中心(背景出示图片,配音乐),它由清末状元、近代实业家张謇于1916年创办,是中国第一所自办自教的特殊教育学校。在这里学习的同学都比较特殊,有的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从来听不到虫鸣鸟唱、欢声笑语;有的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红黄蓝绿。今天,他们中的几位同学以及老师来到了我们中间,让我们一起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心相连,爱相随》主题班会课现在开始。
2、(全体起立)出班旗。(播放出旗音乐)
唱校歌。(播放校歌)
二、了解不幸
1、同在一片蓝天下,同样是花季少年,理应和我们一样享有快乐、幸 福,但命运的不公让特教中心的同学们过早地品尝到了人生的艰辛与坎坷。作为一个健全人,他们的世界对我们来说陌生而遥远,前两天,我们班的几个小记者来到了特教中心,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他们学习、生活的镜头。现在就请这几位同学上台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分别介绍照片)(投影照片)
照片内容:学习情景——盲生练习摸读盲文、学习按摩
生活情景——洗衣服、上下楼梯
2、听了他们的介绍,你对这些同学的学习、生活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交流感受)
3、上下楼梯、穿衣脱衣对我们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事,可是一旦失去了光明或手臂残疾,再简单的事也会变得困难起来。前不久,同学们都体验了“黑暗十分钟”和“独臂的滋味”,谁能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指名学生讲述自己体验的经历、感受。)
4、仅仅是一次短暂的体验,就让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了身体残疾带来的不便。坐在我们身边的这些来自特教中心的同学在生活、学习中该会遇到多少的困难呢!
老师想问问在座的这几位同学,你遇到过怎样的困难?(采访特教中心的同学们)
5、小结:虽然这些同学和我们一般大,但因为身体的残疾,他们的童年时代多了几分苦涩、酸楚、艰辛。
三、感受顽强
1、面对人生的不幸,有的人选择自暴自弃、一蹶不振,有的人却从厄 运中挣脱出来,凭着顽强的毅力、不懈的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播放“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季烨剑发明新型盲文书写器的视频)小小年纪就凭着自己的智慧改变了沿用176年的盲文书写方式,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今天,“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季烨剑就来到了我们中间,让我们一起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这位出色的小发明家。
★ 在特教中心有一支盲人足球队,这支被誉为黑暗中“舞者”的球队,荣获过两届全国盲人足球锦标赛冠军,队员陈山勇作为中国盲人足球队的绝对主力参加了北京残奥会,为获得银牌立下了汗马功劳。(背景配乐播放盲人足球队的照片)
在这支队伍中有一个年龄最小的队员,他就是六年级学生陈凯华。(出 示陈凯华的照片)我们班成雅婧的爸爸是这支盲人足球队的教练,因此她对陈凯华也有一些了解,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给我们讲述的陈凯华的故事。
(学生讲述陈凯华发奋练习踢足球技艺的故事。)
(师介绍来到现场的陈凯华)这就是陈凯华,一个喜欢在绿茵场上驰骋的帅气男孩。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能够在残奥会赛场上为祖国争光,让我们用掌声祝愿他早日实现梦想。
★(师介绍丁聪)在我身边还有一个男孩,他叫丁聪,虽然双耳失聪却聪慧过人,擅长绘画、书法,瞧,这就是他的书法作品,一笔一划清秀端庄,颇有韵味,这是他的绘画作品,色彩鲜艳,栩栩如生。(投影出示丁聪的书法、绘画作品)
丁聪最拿手的就是舞蹈,他是学校舞蹈队的一名成员,经常参加各项演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表演的舞蹈《感恩的心》。(丁聪表演舞蹈《感恩的心》,全班同学配乐齐唱)
2、了解了这三位同学的感人事迹,我想大家的心中一定有许多问题想 要问问他们,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次“实话实说”,谁愿意当一回小记者采访一下这三位同学。
(选出两位班级小记者,对三名同学到台前进行现场采访)问题预设:
季烨剑姐姐:你经过了多少次试验才取得成功的?你成功的秘诀是什 么?
陈凯华:在训练足球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特别困难的事?是怎么解决 的?
丁聪:跳舞需要配合音乐的节奏,但你的耳朵听不见音乐,你是怎么跟 上节奏的?(由老师翻译回答)
3、比起我们健全人,这几个同学成功的背后是更为艰辛的付出。在特 教中心,像他们这样不向命运低头的同学还有很多,虽然上天不公,可是他们却用双手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喉咙,用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谱写了一支奋进之歌,一首《你行我也行》传递的就是他们的心声。
(全体配乐诗朗诵《你行我也行》)
四、传递关爱
1、冰心奶奶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确,爱像三月的和风,能 催开美丽的花朵;爱像冬日的暖阳,能融化沉积的冰雪。对于这些遭受不幸的同学来说,爱是心灵最好的慰藉。
(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当得知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一群需要帮助的伙伴时,同学们都纷纷行动起来,伸出了援助之手。还记得上学期,我们捐献的衣物、生活用品装了满满一车,给特教中心的同学送去了冬日里的温暖。(出示照片)
这学期,我们举行了“用爱点亮梦想”主题班会,与来自特教中心盲部五年级的徐曹葳同学联欢。(出示照片)大家不仅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更奉献了真挚的爱。礼轻情意重,一件件礼物无不饱含着大家对徐曹葳的关心。今天,徐曹葳和她的老师、同学也来到了我们中间,她们也想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盲童徐曹葳和同学、老师上场发表感言。)
2、其实要感谢的应该是我们在座的同学。你们的坚强、自信、乐观教会了我们如何去面对人生的挫折,如何充实地度过每一天,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3、真诚的沟通、爱心的传递让我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当得知 特教中心的同学要与我们相聚,同学们都精心准备了礼物。
(现场赠送书法、绘画、千纸鹤、幸运星等礼物。)
4、此时此刻,一股爱的气息在空气中飘散着、弥漫着,相信很多同学的心中都涌动着千言万语。能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吗?
(学生交流感受、打算)
如:组建假日小队,定期去特教中心与他们联欢;通过义卖的方式筹集资金,给家境贫寒的同学送去帮助;把零花钱节省下来,给他们买一些生活、学习用品;上街了解盲道的维护情况,撰写调查报告,呼吁人们都来关心残疾人;与特教中心的小伙伴结成好朋友,请他到家里做客等。
五、总结
1、心相连,爱相随。今天的相聚架起了我们与特教中心同学之间的桥 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愿这一段美好的时光永远留在记忆中,愿这一份份真诚的爱能长存心田。让我们一起唱响《爱星满天》,让爱心像满天的星星永远闪耀!
2、班会课到此结束,呼班级口号:做最好自己,创最佳班级 退旗。(播放退旗音乐)
反思: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是培养良好品行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残疾伙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渴望得到关爱。针对这一状况,我精心设计了本堂班会课,将特教中心的残疾伙伴请进教室,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在教学中,创设优化的德育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通过了解、体验、采访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他们的身残志坚、自强不息,激发学生对他们的敬佩之情;通过赠送礼物、传递关爱等形式,引导学生向这些需要帮助的伙伴伸出援手,培养他们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课堂上,真情在涌动,学生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段段深情的讲述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残疾伙伴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课堂上,爱心在闪耀,一份份亲手制作的礼物、一句句关切的问候,无不传递着‚关爱‛‚感动‛。情境教育提倡‚以‘情’为纽带‛,通过情感的熏陶、感染,激起儿童相应的情感,并使他们在情感的驱动下主动积极地提高认识,发展自我。本堂班会课上,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陶冶、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认识得到了提升。正如课题所言‚心相连,爱相随‛,短暂的四十分钟让学生和残疾伙伴的心贴得更紧了,这份浓浓的情意必将一直萦绕在大家的心头。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教案:
主题:中学生早恋-----在爱河面前,请你止步。
地点:半坡中学
教师:罗红妹
教学时间:2014年3月
教学目的:
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明确如何正确处理交友这一重要人际关系的问题,了解交朋友的意义和重要性,明确交朋友的原则和态度。
一、青少年交友的心理需要
1、学生讨论:青少年为什么十分渴求青年朋友?
a、学校生活越发重要,朋友在学生的人际关系中成为一种重要的关系。
b、对独立的渴望,希望有更多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朋友是最好的听众。
c、与父母在沟通上存在困难,同龄人之间易产生共鸣。
2、教师小结:
青少年社会生活的中心从家庭转到学校,这是走向独立的一种表现,青少年需要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也希望有人倾听自己的话。而这种需要较少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所以他们只能去寻找与他们有更多共同语言的青年朋友。
二、同龄朋友的影响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发表至少一个代表性观点。各组观点提出后,有异议者可要求讨论,展开辩论。
1、朋友可帮助你增进对自我的了解。
2、朋友可以帮助你肯定自我的价值。
3、与朋友相处,还可以使你得到情绪上的缓解。
4、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是青少年学习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
三、青少年交朋友的原则
1、每个人的性情爱好不同,但是,真正的朋友都应该能够相互帮助,以诚相待,这是交朋友的首要原则(讨论)
2、如果抱着功利主义的目的,为了某种实际好处而去结交朋友,这种关系是不会持久的。
四、交朋友应有所选择
1、珍重友谊,与朋友相处应当学会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短处,应尽力帮助对方改正,切勿嘲笑、轻视朋友的缺点、错误。
2、当发现自己交了一个坏朋友,如果,你不能改变他们,反而在交往中受到他们的坏影响,那就要拿出决心和勇气,坚决离开他们。
五、孔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愿每一位青少年朋友都能找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相互鼓励,相互关心,共同提高,一起进步。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这么说的: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可见,好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让人的一生发生重大变化。满身恶习的人,是成不了大气候的,惟有有好习惯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教案
主题:考试失败后的心态调整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勇敢面对激烈竞争的良好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与自我内心的对话
在每一次的考试过后,我们总有不同的感受,可以说有人欢喜有人愁。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在月考之后自己的感受。
第二部分考试的形象
个人只有自珍自爱,才能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的最大化。第三部分分享故事
他曾经是美国最大的零售集团的总裁,他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集团中。当他72岁时,他苦心经营的集团倒闭了,他从一个国际知名企业家一下子变成一个一文不值的穷光蛋:有人以为他肯定要自杀或从此愁苦一生。但是他没有,他很快调整了心态,和几个年轻人办起了一家网络咨询方面的小公司。他说,感谢失败。如果不是失败,他就不可能有机会在七十多岁的时候体验什么叫东山再起,更没有机会和年轻人一道挑战过去从未接触过的领域。
这个故事说明了做任何事都需要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成功。
第四部分重新认识考试
1)考试就像人生,在一次次的突破中品尝着酸甜苦辣。
2)考试带给我们的将是不断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的痛苦和欢乐。
3)在人生中,不要把成功的尺度定的太高,也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第五部分全体同学一起朗读宣言。
总结: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同学们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每一次的考试,为即将到来的期中考作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为了祖国的腾飞,个人的发展,我们应做到: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成功,一起为祖国的未来献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