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有话要说

时间:2019-05-14 08:3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有话要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有话要说》。

第一篇: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有话要说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有话要说

好久之前就有朋友强烈推荐我看这本书,一直没把它当回事。直到有一天,无意间在购书网上看到它,当时就立马买下。收书的那天心情很是兴奋,直到看完第一章(那已是数十天后)感到有点小失望,觉得一点也不好看。小说就是小说,是讲故事的,把一个故事讲得好听就是好小说,故事讲得太深奥不易懂就不是好小说?

但是该小说目的不是讲故事,故事只是一个载体,小说好像由许多“哲理杂文”组成。作者在书中,一章接着一章大发议论,发表哲学高见。正是这些高见影响了小说的流畅性,也加深了故事的思想深度与高度。不过,这些高见倒是合乎我胃口,我只是不喜欢小说写得如此深奥抽象。

有时候,我情愿看一些能消磨时间且有趣不大费脑经的小说,精神之欢喜,好过思辨之无聊。看类似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样的小说,人容易变得神经质,自以为是深沉,看透人生,其实只不过是看了这本怪小说而已。

既然这样,为什么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呢?呵呵,人是虚荣的。看这本书可以显示自己有品位,显示自己阅读兴趣非凡,显示自己的思想达到某种高度。许多时候,阅读是种炫耀。如暴发户炫耀他的钱,读书人炫耀他读过的书。尤其说自己看懂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多么荣耀。

生命,我多么喜欢的词语。写文章时候,我爱使用生命这个词,来显示自己在思考。生命之轻,何其忧伤的的词语。生命轻飘飘如羽毛,被空气托起来,无法控制自己的飞翔方向,难道不让人伤感吗?这让我想起电影《阿甘正传》的开头和结尾,那飘飞的羽毛,是不是暗示生命之轻?生命之轻,竟然无法承受?!哲学意味多么浓啊。

作者是不按传统的模式来写的,什么情节,什么对话啊,不大考虑,小说中处处可见的就是思辨的光芒,对生命的议论,对性的议论,对爱情的议论,对共产主义的议论。作者无疑在书中思考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些关系是否就是轻与重的关系?不过看完整本书之后,我强烈感觉到,作者最后鉴定的结果就是生命很轻,性是很轻的,爱情是很轻的,共产主义是很轻的,一切都是荒诞荒谬的,于是人生显得很虚无,这是不是也轻?所以一句话,就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有些地方简直写得“莫名其妙”的。比如小说中,写到斯大林儿子之死,并由此讨论粪便和上帝关系、粪便和尊严关系等等、最后得出生命其实空虚,也因此强烈讽刺了斯大林。最后一章,就专门写一条狗的死亡,该章就叫卡列宁的微笑。卡列宁是谁?是托马斯和特雷莎的宠物狗。那么卡列宁的微笑意思就是狗的微笑。这章写得非常好,没有看过哪个作者写一条临死的狗,写得如此出色,把人心写得如此脆弱,也没有人写狗写得如此高深。

读完这本小说,总感觉自己还没有读透。可能作者本身就是在乱发议论,冒充深沉,自以为是哲学家,想说点人生道理却说得一塌糊涂,或者作者根本没有说透什么,所以我看不透。也可能我还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和思辨能力去理解作者。

我有理由怀疑作者没有说明白。因为他所写的关于生命之轻的思考,过分依赖于比喻、暗示、意识交流等等。这些描写是很含糊的,留下太多的空白。读者自以为是理解了,其实这些理解只是在填补作者留下的空白而已,把自己的理解当成作者的思想。也就是说,有人觉得自己理解了,可能从头到尾都是误解。说好听点,就是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理解。

另外的怀疑理由是,是否因为翻译?我们读者没有能力直接阅读原版小说,只能依靠翻译。所谓的翻译犹如别人嘴巴里咀嚼过的米饭,带着口水,喂到我们嘴里,我们吃到的东西,已经不是原来的口感与滋味。隔着这层口水,我们有什么资格评价一本难懂的小说?所以不评说,本文充其量是——读译作后感。

我不敢过分怀疑,因为这本小说实在太有名。我口口声声说不相信权威,其实还是有点相信,因为这不是权威啊,而是权威中的权威,成为经典了。所以我要谦虚地说:好好读书,天天琢磨。不过我想:“得了吧,还琢磨?就是要琢磨,也要过几年再琢磨,在那时,说不定不用琢磨就读透该书,会明白到底是作者太高深还是我太愚笨。”

第二篇:我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我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昨天2011年的雪不期而至,窗外雪花清轻;我则独坐书桌,手捧《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凝视着窗外雪花飞舞的轻盈,若有所思、似有所悟。一直有个习惯,每当自己读完一本书后,总会抽出一段时间对这本书进行一次整体的梳理和把握,就像完成一种潜意识的对话----和书的作者、主人公和潜在的自己对话。一般来讲总会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的,可这一次我只能用若有所思、似有所悟。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绝对算得上小说界的异类,无处不在的隐喻,甚至是隐喻之上的隐喻,为我们提供了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而这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对于有心读者的大脑来说也绝对会是一个挑战。在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时,总会有一个问题在我的头顶白鸽似的盘旋:米兰·昆德拉到底想要说什么?

隐约感觉到他要表达的绝不仅仅是灵与肉、轻与重的对立那么简单。况且这对立经过作者大量隐喻的处理,已经变得十分陌生化和模糊化。作者在书中说:“隐喻包含了一种处于萌芽状态的的人生的基本可能性。可见作者所理解的隐喻绝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人生状态。他是把人生当成隐喻来处理的,而他的这种隐喻又似乎具有某种潜意识的意味和宿命的不可抗拒性。

我觉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所要表达的是爱、美和自由。作者所欣赏的爱是托马斯和特蕾莎之爱;至于托马斯和萨比娜以及其它女人的性伙伴关系,则表现的是自由。书中写道:“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甚至几乎对立的感情。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体现的,而是通过与她共眠的欲望体现的”。托马斯和特蕾莎的爱究竟是巧合还是宿命的必然?作者曾说,偶然一次不算数。可是偶然的出诊,偶然的旅馆,偶然的音乐,偶然的做爱之后的发烧,这一切真得仅仅是偶然吗?他们的爱情故事发生在做爱之后:她发烧了,他不能像对其他女人那样送她回家。他跪在床头边,冒出一个念头:她是被别人放在篮子里,顺水漂流送到他身边的。于是米兰·昆德拉换了一个说法,隐喻是危险的。爱由隐喻而起。换言之:爱开始于一个女人以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他究竟还是把一切问题推给了隐喻。

至于对美的论述,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当然还是萨比娜偶然进入一座正在做弥撒的教堂后的发现。但她无意中遇到的不是上帝却是美。在她眼里,与她所忍受的终日歌声喧嚣的工地相比,这场突兀而又隐秘的弥撒美得就如同一个被背弃的世界。在昆德拉所言的刽子手与诗人共治的世界里,美或许只能体现在被刽子手所追杀的残缺之中,残缺让人心生怜悯,而怜悯生美。这让我想起了八大山人笔下的残山剩水、地寒天荒的冷寂美。八大山人作为前明宗室,米兰·昆德拉的祖国捷克也曾被苏联占领,二人亡国破家的心境在艺术表现上或有相通之处吧。

谈到对自由的追求,我觉得书的主旨还是指向了政治层面。书中讲到苏军占领捷克的时候,捷克的美女故意穿照短裙在苏军士兵面前热吻,以讽刺苏军的禁欲主义。还有就是特蕾莎冒险拍摄苏军坦克在大街上横行的照片,其背后支撑她们行动的都是对自由精神的渴望。另外书中还多次谈到了俄狄浦斯,并盛赞没有人比他在灵魂和良知上更无辜。因为宿命的捉弄他不得不弑父娶母,但这在灵魂和良知上本身是无罪的。然而无罪的俄狄浦斯却惩罚了自己----刺瞎自己的双眼。而当时的捷克在捷共和苏军的强权统治下,许多人为自保而告发别人,而他们却并不为此承受谴责或惩罚。难道真的如米兰·昆德拉所说,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吗?由此我想到了巴金先生的《随想录》。摩罗说,巴金的《随想录》在于真诚,真诚的反思和忏悔。可又有几人能做到巴金的坦荡和真诚呢?又有多少人在文革的灾难过去之后,仍旧选择沉默?又有谁可以真诚的为自己的良知和灵魂赎罪?

最喜欢的当然还是书的最后一章-----卡列宁的微笑。相信有点儿文学常识的人都不会对卡列宁感到陌生。《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男主人公-----俄国贵族统治阶级的代表,这里却是一条狗的名字,相信作者对侵略祖国的俄国人没有好感。可在这章我丝毫察觉不到讽刺的意味。所有的一切在这里变得平静谐和起来,托马斯和特蕾莎平静而又幸福的生活,就连卡列宁临死前所裹挟着的也是温柔和平静的微笑。在这一章,语言基调平缓而温馨,充满了强烈的抒情意味。让人体会到被幸福所裹挟的温暖,在这里爱、美、和自由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而这统一的标志则是卡列宁临死前的微笑。

还是用书中的话结尾吧?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时间不会为我们的欢笑或泪水停留。在这样一个瞬时性组构的世界里,一切选择都失去了充足的理由,一切结果都变得十分的合理。幸福何堪?苦难何重?或许生活早已注定了无所谓幸与不幸。我们只是各自被自己的宿命局限着,茫然的生活,苦乐自知。就像每一处繁花似锦的地方,总会有一些伤感的蝴蝶从那里飞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2011、11、30

第三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读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感觉每一个字符都晦涩难懂,然而每一句话语都透露出万花筒一般的哲理性。同张爱玲一样,米兰昆德拉将他对人性细致的观察与体悟转化为种种苍凉荒诞并弥漫于他的文字当中,如同一把锋利的剪刀,剪破众人本千疮百孔的面具,尽致展现人类最原始的欲望。

既然很轻,为什么生命还无法承受?米兰昆德拉解开了我心中的疑问。轻之所以难以承受是因为我们经历的事情只会发生一次,不会“永恒轮回”,不会一次次重复发生,举无可举,受无可受,自然便无法承受。

可是,何谓“轻”,何谓“重”呢?

我想,人生因为履行责任和背负重担而“重”,因为不负责任和追求自由为“轻”。人们常常感叹人生因为履行责任和背负重担而变得沉重无法承受,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的“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然而,当这些沉重从我们的肩上消失的时候,我们得到的不是如释重负的豁然开朗,而是我们曾经看重的生命如今变得如鸿毛一般,轻得让人们无法负载在生命的轨道上。

托马斯和特蕾莎之间的爱情无疑是美好的,但也是沉重的。托马斯不可控制的爱上了特蕾莎,却不愿依附于家庭责任,更不愿平凡、专一的去生活,去爱,他感受到了他所可能要背负的生命之重,因此他害怕承受特蕾莎的爱,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也要付出他的所有。于是他用极不负责的方式迫使特蕾莎给他所谓的自由。然而,当特蕾莎离开他时,他之前所感受到的一切沉重都瞬时消失了,他却开始为自己的不忠而羞愧,承受不了特蕾莎时的感觉,于是生命之重变成了生命之轻。

尽管托马斯努力的逃避生命的重负,但最终,还是承受不了生命的轻。有时候,生命的旺盛正是因为有了“重”的存在,“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当有一天我们摆脱重担的时候,突如其来的轻松感却变成空虚与空白,生命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然而,过于沉重的负担也可能会压垮脊柱,麻木人的神经。面对生活,我们既不能确定我们的决策孰好孰坏,也不能使生活完美以后再来度过,那么,对于平衡生命的重和轻,我们注定要陷入一种茫然吗?也许生活,就像《活着》所说的一样,是为活着本身而活,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

第四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材料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曾在一部讲述大学四年生活小说中提到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近日阅读之后思绪万千。

第一遍,觉得很肤浅、庸俗、不可思议,自小就受儒家思想教育,宣扬欲望是格格不入的,情节是一个名叫托马斯的医生去乡下诊疗,在酒吧遇到一个侍女特蕾莎,从此,两个磕磕碰碰走在一起,同时画家萨丽娜是托马斯情人,而萨丽娜与大学教授弗兰茨也是情人关系,以一言以蔽之:第一遍是四人之间的感情纠葛。

第二遍,梳理了小说情节,它是我所阅读中最独特的逻辑构思小说,以蒙太奇方式,跨越时间、地点,同一件事在不同章节中以不同侧面反复提及。

第三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小说情节发生在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为时代背景,发生的“布拉格之春”事件,“两千字宣言”,不同侧面描绘出捷克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第四遍,把主要事件串珠在一起,联系四个人生活遭遇,特蕾莎属于生命之重人物,她对爱情的忠贞与信念,对丈夫的宽容和忍受,在幸福之中充盈着忧虑,不断考验着丈夫是否依然爱着她,在生命之重压力之下,蕴藏着无尽的悲哀和孤独,将精神寄托于卡列宁(一条狗)。

托马斯是一个生命之轻人物,对女人具有强烈猎奇心理,对性的追逐,不断给特蕾莎带来巨大伤痛,其实,托马斯内心深处对特蕾莎蕴藏着深深的爱,人性的肉体与灵魂两重性矛盾凸现出来。托马斯对希腊神话俄狄浦斯人生故事引发思考,并将看法投向颇有尖锐的杂志,在读者来信中刊发了,他不断受到各种压力,但拒绝收回刊发的思想,因而他失去医生这份工作,最后远离尘嚣、逃避现实,与特蕾莎居住于清净、安宁的乡村之处。

萨比娜是具有强烈的背叛现实、争强好胜、富有激情生命之轻人物,萨比娜人生的主题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和延展,她脚下如同一条漫长的背叛之路,每一次新的背叛,就像一桩罪恶又像一场胜利,时刻在诱惑着她。最初背叛父亲(禁止爱情),共产主义艺术(禁止毕加索),丈夫(一个平庸的演员),爱情(托马斯、弗兰茨)。当一切背叛之后,生命出现了极度空虚。

弗兰茨是个聪明、正直、善良却又充满软弱之人,对来自富有激情的萨比娜充满好奇,犹如刘姥姥踏进大观园,陷得无法自拔,通过萨比娜获得了新生和自由,他满足了尘世间情人愿望,但缺少天堂之爱,他追逐梦想到柬埔寨边境,死于抢劫的毛贼,死得轻于鸿毛。小说是米兰•昆德拉以生命轻重二元论来观察世界,审视灵魂,诠释生命的真谛。

不是抛却一切就真的感觉到自由 也不是背负一切就无愧

不是抛却一切就真的感觉到自由 也不是背负一切就无愧

怀着自我挑战的心理,今年暑假又认认真真地把它重读了一遍。重读此书,却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感受――好像我从来就未曾读过一样!那是一座感性与理性纵横交织起来的神秘幽深的城堡,看似简单的爱情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辨,闪烁着耀眼的思想的光芒。作者用讥讽幽默而冷静的笔调,剖开人类生命的外衣,探索灵魂的秘密,揭开人性深处隐秘的真相,展示了社会动荡和命运沉浮的人生图景,揭露了人类“媚俗”的天性。读罢掩卷,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现代主义的三维立体图画:破败的城市、游行的人群、缠绵的肉体、忧伤的眼神……这一切杂乱地交织重叠成灰色的梦境,而这一切梦境的背后,则隐约可见无比温馨静

谧的遥远的山村图景,那里斜阳暖暖,牧歌悠然。

这的确是一部值得反复读的作品。它就像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以我浅陋的理解和愚拙的笔触,如果勉强能触摸到它的三两片辉煌的树叶,也算很侥幸的了!

第五篇:读《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有感

读《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有感

生命像蛋壳一样脆弱,死神的手指轻轻一碰,便会破碎。可是,即便如此脆弱,我们也不得不去承受生命赐予我们的一切责任。这些责任或轻或重,只是这些“轻”与 “重”,究竟应该如何衡量,又该如何选择呢?这简直就像一个困扰多年的谜团,深藏我心中。我翻开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试图从中找到解开谜团的钥匙。

初读书名,便深感作者的独特。“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顾名思义,就是生命中那些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的事。一般来说,人们常常感叹的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都会认为“重”让人无法承受,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可到了昆德拉这里,我忽然听到“轻”也让人无法承受。生命中的事物若不能承受,又为何形容成“轻”?这着实让人费解不已。

其实,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书中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是,它绝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比如,灵与肉。它带领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昆德拉在书中提出了:“轻”与“重”,他说:“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溃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的比大气还轻,会高高的飞起,离开大地即离开生活,变的似真非真。“

主人公托马斯大夫是一不愿意被任何事物束缚的人,当他感到家庭的重担和责任让他快要窒息的时候,他离开了他的妻子。当他以为自己重新找到了自由的天堂的时候,却又感到空虚和无聊,原来,他仍然需要家庭责任的那份沉重,看似自由的“轻”让他更加抑郁,更加纠结,让他不能承受,一生都处在矛盾当中。

读到这里,我忽然读懂了昆德拉对人生命运与价值的思考,“轻”,就是生命在最原始的时候带给我们的可以享受的一切,比如:自由、爱情,友情等;“重”,就是人身在社会当中所产生的、必须面对的责任、欲望、困难、灾难等等。无论我们多么犹豫不决,多么举棋不定,也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这个选择便显得尤为重要。

从托马斯大夫的经历来看,我们还是要勇敢面对生命之“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过程,在追求的过程中有了幸福感和满足感,也许,这已经足够了,不必要再去抱怨你的人生被什么所累,只需要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坚定信念的走下去,享受生命的过程,也许当你突然回首时,就会发现,那些原本以为沉重无比的东西,其实已经被我们在不知

不觉中扛了起来。“轻”与“重”不再成为阻碍,也不会出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悲哀。

下载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有话要说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有话要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有感

    读《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有感最近,读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者对人生命运与价值的思考,使我深受启发,像解开了一个困扰在心中多年的迷团,顿开茅塞。......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读书笔记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内容简介:a主要人物--托马斯(外科医生)特蕾莎 萨比娜 弗兰茨 b时代背景--小说情节发生在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发生的......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观后感

    我们只是被各自的宿命局限着,茫然地生活,苦乐自知。就象每一个繁花似锦的地方,总会有一些伤感的蝴蝶从那里飞过... 不是所有的落叶,都会飘成生命的轨;不是所有的微风,都会吟出秋天......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读它时心情很压抑,米兰昆德拉就像张爱玲,笔锋直指人类最原始的欲望,直接、犀利,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可人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些欲望的真实和无德。我想米兰要说的是:无德为轻,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范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1、读这本书的原因 2、简介 3、读后感及解决了你的什么困惑(your feeling)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轻与重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 三明学院中文系09汉本蔡文文 第五遍仔细研读了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灵魂再一次受到拷问。不止是对托马斯......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一直听说这本书不错,前几天在卓越网上买了此书,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拿到书后以为是一本描写爱情的小说,会很快读完,出乎意料,没那么简单。说实话,刚开始我没有看懂! 连小说里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