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思想汇报之追求远大理想

时间:2019-05-14 08:0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课思想汇报之追求远大理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课思想汇报之追求远大理想》。

第一篇:党课思想汇报之追求远大理想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111308082钟安俭

敬爱的党组织:

2011年4月28日,我们进行了党课学习。在课堂上,曾荣青教授给我们阐述了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联系,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共产党人有着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和信念。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根本保证。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它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科学的理想不同于人们头脑中的空想,它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对人们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理想具有现实可能性、时代性、阶级性、超前性、实践性。

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

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人们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信念的稳定性也不是绝对的,科学的信念必然会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在现实不断变化的考验中变得更加稳定、更加坚强。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人生的道路往往不是平坦笔直的,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一个树立了崇高理想的人,坚信自己追求的目标一定会实现,就会激发起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勇气和毅力,在任何困难面前,都充满必胜的信心,甘愿为理想的实现牺牲个人的一切。曾教授指出,今天是一个理想“失落”的年代,人们普遍看重现实与实惠,躲避崇高与理想。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目标不明确,理想观念淡薄,过于追求物质上的享乐,以至不能将自己的前途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有些同学甚至有“此时不乐,更待何时”的想法。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自身成才而发奋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把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是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和强大精神支柱,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思想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任务的重要精神保障。理想和信念像灯塔,照耀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前进方向。党员的理想信念,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存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在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了新的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共产党员要经受住各种考验,必须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具有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在政治上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才能在各种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做到明辨是非。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我们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树立全心全意地为人服务的坚定信念。我们需要不断地用科学的知识充实自己,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并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我知道自己还存在不足,所以我每天不断地反省自己,发现自已的不足并从中总结改正,希望自己在党的教育下能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此致

敬礼

2011年4月28日

第二篇:追求远大理想

2、理想的特征(1)现实可能性(2)时代性(3)阶级性(4)实践性(5)超前性“„„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鲁迅

3、理想的类型(1)性质和层次: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2)时序: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3)对象: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4)内容: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政治理想理想对人的激励与鼓舞作用,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密切相关。只有科学的、崇高的理想,才能够给人们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故事:三个农民工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开心,说:“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10 年后,时间将三个人分出了层次: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二、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富裕小康―物质文明 科教更加进步

民主小康―政治文明 文化更加繁荣

文化小康―精神文明 社会更加和谐

绿色小康―生态文明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4)落实到行动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事做起1、社会主义运动的成功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2、社会主义的现实影响力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主张3、马克思主义仍然是人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武器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大学生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实践教学:播种希望)理想是人对人生希望的目标追求,又是人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希望与力量所在,信念则是对理想的坚信大学生应把自己的信仰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虚幻的基础上,确立对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面对现实生活,尤其是面对困难,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即依靠党,依靠人民,而不是靠神仙、上帝走向文明、走向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共产主义社会就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共产主义社会需要一步一步推进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因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是通过人类自身的奋斗一步一步的推进,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走过来的,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努力的结果。当代中国人树立共同理想,努力实现共同理想实际上就是为未来实现共产主义推进了重要的一步。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1、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马克思说:“人是能思想的存在。”立志就是要追求有意义的人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溶入到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的大事业中去实质是确立自己的人生信条,构建人生发展的终极动力系统操作办法:将理想信念现实化理想追求――通俗理念――人生信条使远大理想找到切实可行的着陆点,使之有操作性和现实性。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周恩来比尔.盖茨――让每个家庭拥有一部电脑袁隆平――让农民发家致富赵本山――对得起观众

2、立志须躬行,起步于足下 即把崇高的理想分解成具体的看得见的阶段目标,使之具体化、阶段化例如:立志做农业科学家具体化:大学农学专业――作物科研――水稻专家――农业科学家阶段化: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或初级科研人员)――中级科研人员――高级科研专家――农业科学家

二、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认清理想实现的长期性与阶段性(1)事物的矛盾有一个暴露过程,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时间(2)经验与知识的积累也有个过程,办法的找到也需要时间因此,要克制浮躁,耐住寂寞,不挑三拣四,不为金钱、名利等眼前利益所累专攻一行,拼博十年,积累十年,同时对复杂问题、艰难问题可以分步进行,逐个解决。

2、认清理想实现的艰巨性

和曲折性(1)事物的发展总是波浪性、曲折性,有顺境也有逆境,有高潮也有低潮。顺境时:迎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低调做人逆境时: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高调做人

2、认清理想实现的艰巨性和曲折性(2)事物的复杂性如预想不到的事出现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需要费一些周折,经受一点磨难,它说明开锁的钥匙未找到,还需要继续想办法,因此,要克服急躁,增强耐力,锤炼意志,坚定信心,作好吃苦准备(“坚持着就会有收获”)(3)学会自己给自己加油,自己给自己鼓掌,每取得一点成绩,解决一个难题给自己一点奖励,增强自己的信心

3、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积累经验(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把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扎实做好该做的事(2)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操作,熟悉程序,体验艰辛,积累经验(3)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做人,学会与人合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解决问题

3、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积累经验(4)细节决定成败,因此要实实在在地作好每件事,把每件事做得尽善尽美,以便赢得机遇(5)善于借鉴成功人士的经验,因此,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吸取有益营养我院院长崔英德博士博士生导师崔英德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人事部“白千万工程”培养对象,广东省有突出贡献的精细化工专家。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金及公关项目、横向课题等数十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出版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100 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累计有数十项科研成果实现技术转让。周厚高博士仲恺农业技术学院花卉中心主任,农业与园林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园林与观赏园艺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市项目8项,发表论文50 余篇、专著译著4部,取得科研成果项,获科技进步奖二次。研究方向为花卉遗传育种,在群体遗传多样性统计模型建模、模拟分析技术等理论研究有创新。何生根教授何生根博士,41 岁,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南粤教坛新秀”,主持完成(含在研)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10 余项,编著《切花生产与保鲜》等书,在国际、国内刊物发表科研论文40 多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坚持着就会有收获”仲恺学子――广州“青年摄影十杰”胡银汉同学三年前,一个同学怀着一颗对摄影热爱和对梦想执着追求的心,开始了快乐而又艰辛的摄影旅途;三年里,他坚持把纯朴的真实定格在一瞬;三年后,尽管镜头仍有些许青涩,但这些瞬间的美丽终被展示出来,并化作了久远的风景。“《青春??2006 》――广州青年摄影十杰、十佳颁奖典礼暨广州青年摄影家协会年会”在广州青年文化宫三楼广场举行,我校胡银汉同学荣获“十佳摄影师”称号。实践与思考:播种希望 实践主题理想信念与人生规划实践内容了解改革开放时代的先进人物成功经验,他们的成功对大学生成才的启示实践形式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走访调查学校内(本院系)或附近社区、工厂、乡村的先进人物(教师、学生、工人、农民、企业家尤其是校友和在校学生)重点了解采访人物的性格、兴趣、爱好、主要成就、个人体会)实践与思考:播种希望 时间安排在一个月内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学时3 学时实践作业(1)召开“理想、信念、成才”为主题的班会或演讲比赛(2)每个学生完成自我规划一份内容包括:我的性格、优点与缺点,我的特长与兴趣,我适合做什么,我的人生信条与目标我实现人生目标的计划以及大学期间的人生规划* *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生活。――雨果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1.理想的含义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社会学:理想是对未来社会合乎客观发展规律的想象和希望。哲学认识论:理想是对奋斗目标有根据的构想。心理学:理想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信念。政治学:理想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理想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流沙河夫志当存高远(视频:袁隆平)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4.信念的含义罗曼.罗兰5.信念的特征:稳定性:一旦形成,终生不渝有巨大惯性多样性:人们需要的多彩而丰富多样执著性:努力身体力行,不达目的不罢休亲和性:德同则相聚,道合须志同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二、理想和信念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1.理想信念的作用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在毛泽东青年时代,革命是要被杀头的。当时的毛泽东有一份很好的工作,收入也不错,又有一个贤惠的妻子,按照有些人的想法,毛泽东大可不必去革命,何苦呢?但毛泽东没有安于现状,而是积极的投身到滚滚的革命洪流中。为了革命,他一家二十多口人死于国民党的屠刀下,他的妻子、杨开慧也未能幸免于难。但他始终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始

name=baidusnap1>放弃自己的追求,理想一直在支持着他,所以才有后来的毛泽东。“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的身上的时候,愿意无保留地反射给别人”。思考:徐本禹给我什么启示?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是指一定社会、一定民族、阶级、集团成员共同追求的目标,它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我国近期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现阶段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二)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努力

二、

第三篇:追求远大理想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理想如一座灯塔,它指引着在茫茫人生大海中航行的生命之舟。鼓舞你在航程中博击波涛、勇往直前,驶向光辉的目标。

人不单是靠吃米活着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在的精神追求,而理想则是追求的具体化和理想化。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灵魂上就刻下了人人生来是平等的理念。因此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权利。

无论一个人的处境是如何的不济,都有做梦的权利。理想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精神上的灯塔。20世纪60年代,马丁路得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打动了千千万万的黑人,激励着他们团结起来,为了实现自己的生活理想而奋斗。

理想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让人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看到未来的曙光,永不迷失前进方向;理想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给人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创造奇迹;理想提高人生的思想境界,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避免内心的空虚和迷茫,也能引导人们不断追求更高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

年轻时的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受型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正如书上所说:理想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在满足眼前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同时,对现状永不满足,对美好未来不懈追求而形成的,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的确,为了明日的美好,为了未来的幸福,每个人都在向着理想的灯塔扬帆远航,乘万里风,破万里浪。用汗水浇灌希望,用信心铸就辉煌。尽管不能预知草莽中是否潜藏着毒蛇猛兽,不能勾勒出命运的风刀霜剑,但是理想不会破灭,梦想永不止步。

理想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在于其不仅具有现实性,还具有预见性。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实践产生理想,理想指引实践,理想与实践相互作用、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推动着人们立足现实,认识到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理想越是高远,其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时间也越长。人们往往期望理想早日实现,但每一个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波折,充满艰险和坎坷,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毅力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所以,要实现理想、创造未来,就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同时,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理想与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脱离实际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因此,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我成才而发奋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理想的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第四篇:追求远大理想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人们的行动无一不受一定思想支配。在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中,对行动起长远作用的,是人的理想和信仰。理想和信仰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尽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奋斗目标,从而形成不同的理想。但理想一经确立,它就会对人的行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学时代,正是人生之舟启航之际,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将帮助我们扬起生命的风帆,伴随着我们走过人生之旅。

人们从孩童时起,就开始憧憬未来,开始为自己设计美好的人生蓝图。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个性的成熟,识别事物能力的增强,这幅蓝图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充实坚定,从而成为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这就是人生理想。

何谓理想?《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跟梦想、幻想不同)”。《新华辞典》解释为“对美好未来的设想(指有根据的,可以实现的,区别于梦想、幻想)”。我们认为,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时代,人们的理想各不相同,同一阶级、同一时代人的理想也不尽相同。

理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超前反映,即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给自己构成的未来美好蓝图。因此,理想不是人们主观的臆造,不是空想或幻想,而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符合科学的目标。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这种巨大力量的体现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

从形式上看,理想是主观的精神现象。主体的需要、价值观、人生观等都会影响人的理想的形成。但从内容上看,理想又具有客观的因素。理想是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映,因而理想的内容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理想也只有在现实中才有可能实现,如果不具有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就不是理想,而是空想或幻想。

理想与空想有着严格的区别。空想是一种没有客观根据、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现的想象。与空想相比较,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科学性,经过努力最终是能够实现的。

有的幻想具有潜在的实现可能性,随着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也有可能转化为现实,如“嫦娥奔月”,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幻想,现在由于航天工业的发展,人类登上月球已经成为现实。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因此,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诗人流沙河写过一首优美的诗,诗名叫“理想”。

理想

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

这首诗反映的正是不同的时代,人们的向往和追求的不一样,理想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远古时代钻燧取火的人们,绝对不会设计出长江三峡工程的蓝图;老牛拉破车的人们,也想不到乘波音飞机旅行;刀耕火种的人们,更不能设计出电脑管理农业生产的方案。

总之,任何理想都同该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紧密相联。不同时代的人们理想是不一样的,理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保尔•柯察金和比尔•盖茨都是英雄

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播出后,曾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青年中重新掀起了“保尔热”。但时下青年在传统理想教育中已不再仅仅扮演被动接受的角色,他们更多地将传统的时代英雄与现代社会中被人们推崇的风云人物相比较,希望从看似冲突的两类人物中找出共同点,拓展自己的思考空间,获得更多的人生启示。比尔.盖茨便是一个与保尔有着巨大精神反差却又能同时被中国青年认可的时代英雄。他们一个是战士,以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而名垂青史;一个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杰出人物,为自己挣得财富和名声的同时,大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保尔和盖茨虽然生活的时代不同,意识形态迥异,但他们都在激情飞扬的青春年代,用才智与勇气书写了大写的人生,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身处大变革的时代,能够凭借敏锐的头脑和知识,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确立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并通过努力使之得到圆满的实现。一个以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理想主义的壮丽诗篇,一个以非凡的远见和卓越的创造力,将人类无界限沟通的理想借助高科技手段奇迹般展现于世界。正是他们高远的志向及其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赢得了当代中国青年的崇敬和爱戴,成为了青年们的楷模。

理想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产生,又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检验和发展,一个人的理想总是随着他所参加的社会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巩固起来的。由于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同,人民的要求和追求的理想也就不一样,理想一旦确立,就会反过来对实践产生作用。它一方面给人生的进取提供一个向导,另一方面也在实践过程中受到检验、修改和发展。理想只有通过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才能实现。要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就必须脚踏实地反复实践。离开实践,再美好的想象也不是理想,而是空想。

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超前反映。理想反映的是科学和理性,代表的是思考和追求。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所描绘的内容还不是现有的东西,不是已经实际存在的东西,它是人们在对现实的认识、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以观念的形式形成的一种预想的未来形象,以预见的方式超前地反映未来,是指向未来的目标体系。人的理想在对当前现实进行观念性改造过程中,往往对未来的现实在观念上也给予想象性的描绘,这就使理想具有超越现实的特点,并成为人们追求美好未来的动力。

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它决定和制约着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调节和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社会理想,就会产生高尚的道德境界和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具体说来,就是做什么人,干什么事,过什么生活都和社会理想有关系。因此,社会理想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核心。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社会理想,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联系起来,把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变成为社会理想奋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社会理想也不能脱离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而孤立存在。一个道德上人格低下、投机钻营,工作上挑肥拣瘦、拈轻怕重、一事无成,生活上追求腐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人,很难说他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

信念,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坚信某些行为准则的正确性,具有情感色彩并力求实现的一种观念形式。如果说理想是人生美好境界,那么信念便是实现理想的坚韧扶梯。理想的坚守只有配合坚定的信念,即实现理想者对这个人生美好境界深切的理性理解和情感认同,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和实践。否则,一旦遇到挫折和打击,实现理想者将因为情感意志的薄弱以及对理想理念的肤浅理解而轻易放弃对于理想目标的追求。所以说,理想和信念是密不可分的。追求理想的过程离不开现实的环境,碰到逆境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坚强的意志不可或缺。意志是理想追求的心理基础,而对意志起直接作用的就是信念。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及理想坚信不疑,并努力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内在精神力量。

信念是高于理想的认知,但又以理想为基础,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信念以一定的认识为基础,这种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即使是错误的认识,只要自己相信,就有信念确立。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陈果的悲剧

陈果是中央音乐学院的一名在读学生,学习好,也遵守纪律,在大家眼里是一名好学生。1999年学校的领导老师发现她练“法轮功”后多次努力,想把她从“法轮功”的圈子里拉回来,她也曾有过转化,表示不再参加“法轮功”的活动。可是2000年寒假回到家里受其母亲影响,又出现了反复,2001年1月23日,在天安门广场和其母亲一道自焚,以求所谓的“升入天国”,走向“圆满”,被烧成重伤。陈果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才女自毁成为“法轮功”的殉葬品绝非偶然,它暴露出陈果在理想信念问题上的空虚与迷惘。

对对象的一般认识由于认同而内化为信念,经历了情感的深入,不仅具有了理智上的坚信不移,而且得到了情感上的强烈支持,人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哪怕条件再艰难,环境再恶劣,也是难以改变的。“法轮功”在理论上是极为荒谬的,是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的,是害人害己的,可为什么还有那么一些人顽固地坚持不放呢?信念具有远比一般认识要高的稳定性,要改变一个人的错误信念,是很不容易的,而且会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信念的稳定往往带来情感上的执著。人们的认识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从个人来说,谁都认为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都持坚决相信的态度,这使信念带有极大的执著性。所以,我们一旦发现自己的信念与客观情况相矛盾,需自觉用正反两方面的实践去校正自己的信念,不可死抱着不放。

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牛顿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力学上提出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光学上作出了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判决实验,发现并解释“牛顿环”的干涉现象,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并提出光的微粒说;在数学上发现了微积分运算方法和无限级数理论,等等。他的最重要的科学著作是:1687年初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简称《原理》),1704年初版的《光学》,尤其是《原理》一书,几百年来颇受推崇。但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他的后半生,竟用了25年的时间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埋头于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的谬论,结果当然是徒劳的,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光。这个教训可以说是非常深刻。

我们认识了信念的这个执著性特点,必须正确地对待信念。一旦发现自己的信念与客观情况是相矛盾的,就要自觉地去校正。抱住错误的信念不放,只会处处碰壁。

不同的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求都会形成不同、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不同的人,由于众多的原因,会形成各不相同的信念,这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班的大学生,其信念也并不完全相同。

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理想和信念的内涵有相互交叉之处。在某些时候,理想本身就是信念,信念本身就是理想。因此,如果把理想这一概念的外延扩大,从广义上来理解,也含有信念的内容;如果把信念这一概念的外延扩大,从广义上来理解,也含有理想的内容。其次,理想和信念的关系极为密切。理想离不开信念,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但是,理想和信念毕竟是不可以相互代替的两个概念。这是因为,它们各自的侧重点和作用是不同的。理想重在标志人与奋斗目标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向未来的,为人们的行动指明方向;而信念的则重点在于标志人对事物、观念的看法和态度,主要是面对现实为人们的行动提供精神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的理想、信念教育中,我们常常在广义上单独地使用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两种偏向:一是在单独地使用理想这一概念时,有可能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应秉持的信念支撑;二是在单独地使用信念这一概念时,有可能淡化对未来奋斗目标的追求。为了避免这两种偏向的产生,我们把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合在一起使用,使两者各自侧重的方面辩证地统一起来。当然,我们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时候,往往要针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实际情况,有所侧重,有时着重强调理想,有时则着重强调信念,但无论强调哪一个方面,都同时要重视另一方面。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和人生实践具有导向的作用。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曾教导说:“青年啊,你们面临开始活动之前,应该定定方向。譬如航海远行的人,必先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才能有达到那个目的地的一天,若是方向不定,随风飘转,恐怕永无达到的日子„„”他所讲的方向、目的地其实就是奋斗目标。在生活的海洋里,人生理想如同导航的灯塔,指引着人们朝着奋斗的目标前进。一个人是否理智、是否成熟的根本标志就在于他是否已经确立了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理想对一个人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具有决定性意义。没有理想的青春是灰色的,没有理想的行为是盲目的,没有理想的生活是乏味的„„没有追求只能是浑浑噩噩、醉生梦死。古往今来,无数事实证明,人有了正确的人生理想,就会因既定的奋斗目标,而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困难挫折甚至暂时失败时充满信心并坚信胜利。反之,人生就如无舵的小舟,或随波逐流,或触礁,或被搁浅。当人们走到生命的终点而回首反顾的时候,每每都有切肤之感:强者与弱者、奋起和沉沦之间其实就是理想和信念的差别,一切强者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起,一切弱者都是因为失去了生活的目标而沉沦。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远大而又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看清社会的前途,认准前进的方向,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成才。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人生理想形成以后,就会变成人们自觉行为的动机,使人们在行动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意志和情感,这种意志和情感来自对人生理想的信念,是人们进行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的一种强大的力量源泉。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形象地把理想比做一个人心中的“发动机”一样,有了这个发动机,人就有了巨大的前进动力。理想所提供的动力的大小与理想的层次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理想的层次越高,其所提供的动力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人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就能在艰巨的事业中具有顽强的斗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生死关头,会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黄继光、雷锋、焦裕禄„„他们之所以能够用短暂的生命谱写出英雄的乐章,正是因为共产主义理想给了他们无私无畏的力量。如果一个人缺乏崇高的理想或者没有正确的理想,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只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一生。理想信念对于人生实践的这种驱动力作用,突出体现为面临艰难困苦、严酷考验时的强大精神支撑力量。人如果有崇高理想作自己的精神支柱,就不会在困难面前唉声叹气、心灰意懒、自暴自弃,就能始终以坚定的信念、高昂的热情、良好的心态和不竭的勇气,永不停息地奋斗向前。夏明翰在就义前挥笔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悲壮诗句。

大学生都很年轻,人生道路还很长,在以后的道路上可能既有艳丽悦人的鲜花,也有刺人的荆棘;既有金榜题名的喜悦,也有名落孙山的沮丧。而那些因为缺乏崇高理想而在学习生活上稍遇不如意就灰心丧气,甚至走上自杀道路的大学生,和革命烈士相比,该何等惭愧!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崇高的理想这一精神支柱都同样需要、不可缺少。如果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有坚强的毅力和矢志不渝的精神。在顺利的时候,能奋勇拼搏、再接再励;在困难的时候能坚韧不拔、重整旗鼓。当代大学生,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要认清时代的方向,选好自己未来的人生坐标系,找准自己的位置,迎接未来的挑战,就会在当代改革开放、创新进取的滚滚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事实上,理想的形成,总是从具体到一般,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起点与基础,而社会理想则是个人理想的升华。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要体现社会理想,只有升华为社会理想,才更深刻,更富有意义。

追求理想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这是由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决定的。首先,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理想变为现实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理想目标越小越低,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短;而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长。通常,人们对实现理想所需要时间的估计往往偏少,然而事实上理想的实现往往比事先所预料的时间要长,特别是比较高远的理想,当人们十分热切地期待着它实现的时候,它却并不如人们所想象和期望的那样迅速到来。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其次,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理想的超越性决定了它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要对自我和现实作出较大的改变才能实现。而这种改变必然会遇到各种阻碍和困难,其中有的属于客观条件方面,有的则属于主观条件方面。在阶级社会中,理想特别是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因而进步阶级的理想的实现往往会受到反动阶级有意识的阻碍甚至破坏。革命者在这样的环境中追求理想,必然会冒着极大危险。中国革命的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也正因为如此,中国革命的成功才显得特别可贵。正如李大钊当年所指出的:“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第三,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境界的道路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正由于曲折,追求理想的道路才更加漫长。道路的曲折性往往与人们主观上犯了错误、走了弯路有关。追求理想的过程中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是难免的,而这本身就是道路曲折性的一种表现。而且,假如人们不犯错误,也并不意味着可以走一条直路。追求理想的道路本身就是弯弯曲曲的,是在曲折中不断地接近目标。

理想的实现,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需要有坚定的信念,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需要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更需要在社会实践中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难免遭到艰难困苦的环境和境遇,要吃得了苦,才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贪图享乐,坐享其成,绝不可能实现理想。在困难和逆境中艰苦奋争的人,在艰难的条件下乐观上进的人,才是实现理想的强者。

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刚刚走上社会的时候,往往会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从而引起思想上的困惑和情绪上的波动。因此,正确看待这种矛盾是很必要的。

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一方面,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有区别的。理想不等同于现实,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如果理想就是现实,理想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反之,现实也不等同于理想,要是现实就是理想,人们就没有奋斗目标了。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当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还存在着某些以权谋私、官僚主义、丧失国格人格等丑恶现象,这些也正是理想所要改变的状况。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这种区别、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正是这种矛盾推动着人们去改造现实,实现理想。

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理想作为明天的现实,要把它变为直接的现实,需要我们几代人艰苦奋斗。

有的人只图眼前实惠,认为理想是空的,看不见的、摸不着的,便提出疑问:人为什么要为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奋斗呢?这其实是没有看到理想与现实的内在联系的错误认识。首先,理想从何而来?从发展的角度来说,今日之现实就曾是昨日前人的理想,或者说是前人理想的部分实现。前辈人如果不努力发展科学技术,我们今天就可能仍然生活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前辈人如果不奋力推翻三座大山,我们今天就会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衣食住行、读书学习的种种条件,无一不是前人为理想而奋斗之结晶。既然现实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我们怎么能割断历史,硬说理想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呢?其次,现实向何方去?现实同万事万物一样都是发展,发展是有规律的。人认识了客观规律,就能利用它,促进现实的发展,使之更美好。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是现实合乎规律的发展,是有可能实现的明天的现实。“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不能不解未来,也就把握不住现实。在激烈竞争的时代,安于现状只是懒惰者的空想,不进则退倒是正常现象。现实需要理想来引导。

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以认识为为基础,以情感为关键,以意志为保证。信念源于理想,又是实现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理想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当理想确立之后,就是该付诸行动的时候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是理想信念的应有之义。理想信念不是一种封闭的精神状态,而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它总要表现在行动上。离开了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理想也就不成其为理想。而且,只有通过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理想才能化为现实。马克思说过,思想本身不能实现什么,为此还需要掌握实践力量的人。美好的理想若是停留在头脑中和口头上,那它只能是不结果实的花朵。只有实际行动才能体现和确证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有理想,主要不是看他主观上是否有美好的愿望和想象,而是看他是否在实际行动上为追求理想而奋斗。如果一个人想得很美妙,说得很动听,却没有实际行动,那么这说明他对理想没有坚定的信念,甚至很难说他拥有理想。

著名寓名作家克雷洛夫曾作过一个精彩的比喻:“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理想来源于现实,但不等于今天的现实,它只是具备变成明天现实的可能性。要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必须靠实践。实践是使理想变为现实的桥梁和纽带。没有实践,理想就永远不能变成现实,而只能是空想。只有用行动,才能把理想化为现实。

个人理想的实现,要靠每个人的实际行动。然而,在大学校园中,有的同学却只有美好未来的蓝图,而没有具体的实际行动;期望成为专家、能人,但在学习上却不肯下苦功夫;喜欢谈论理想、前途,却没有脚踏实地地去付诸努力,总是幻想付出最小的代价,而获得最大的效果。这样的人,往往一天一个理想,始终徘徊在现实的此岸,永远到不了理想的彼岸。毫无疑问,以实践为桥梁,用自己的辛勤的双手,开辟到达理想境界的通途,就当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品格。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一个一个地实现近期目标,逐渐积累,才有可能实现远大理想。

艰苦奋斗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实桥梁。奋斗没有不会轻松的事情,奋斗的目的是为摆脱艰苦的条件,实现人生的幸福,在这一理想的感召下,我们不怕艰苦,在艰苦中体验快乐,直至实现人生理想。艰苦奋斗是和远大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赌徒和懒汉即使冻死、饿死,也不会有人承认他们是艰苦奋斗。事业历来与艰难困苦搭伴,成果皆须由心血汗水浇灌。要成就任何事业,都必然会遇到诸多艰难困苦,都必须自觉地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不是要过苦日子,更重要的是,它是需要大力弘扬的优秀传统美德。艰苦奋斗与改善生活不是对立的,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就是要用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多地积累财富,为群众多办实事,更好地满足大家的需求。所以说,艰苦奋斗并不是要大家去过“苦行僧”生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量搞得好一些,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实惠,这才是艰苦奋斗的最终目的。发展经济离不开消费,特别在当前,还要不断地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但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不是浪费,消费要合理、要适“度”,不能脱离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更不能假公济私、损公肥私甚至违反纪律。要时刻考虑共产党人的消费行为,是否积极健康,是否勤俭节约,是否体现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培根在《论消费》中说,财富是为了消费,消费是为了荣誉和善举,在任何消费上都大肆挥霍的人,难免陷入困境。这种“荣誉”和“善举”,与我们所要弘扬的传统美德是一个意思。即使是那些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也把节俭作为社会文明和社会风尚来提倡。不少人出国归来后都谈到,外国人有的虽然很富有,但生活却很俭朴,招待客人非常简单,送的纪念品也很便宜,他们是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外国的历史悠久多了,我们不能让它失传了,而应该不断地发展它、弘扬它,使之更具时代特色、更具生命力。

第五篇: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岸。科学的理想信念,正是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同学们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个精神上“缺钙”的人,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带有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有特定阶级的烙印。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性质和人们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不同,所处的阶级关系与阶级地次和类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信念,如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事业、学业和生活等方面,都会形成相应不同类型的信念。

面对信念的多样性,一方面要承认这是正常现象,不宜强求一致;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各自的信念也有共通之处,从而形成社会的共同信念。一个人的不同信念之间常常具有内在联系,并形成有机构成的信念体系。其中,高层次的信念决定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高层次的信念。由于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因而它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信仰。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层次的表现形式,有盲目的信仰和科学的信仰之分。盲目的信仰就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等的迷信和狂热崇拜,科学的信仰则来自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也正因如此,人们常将理想与信念合称为理想信念。

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远航的风帆。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之中。人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目的的最高体现,也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

(一)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

人生是一个在实践中奋斗的过程。要使生命富有意义,就必须在有意义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即使前进的道路曲折、人生的境遇复杂,也能使人透过乌云和阴霾,看到未来的希望和曙光,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

(二)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既定人生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一个人有了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有可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一生,甚至腐化堕落,走上邪路。无数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创造奇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具有披荆斩棘、锲而不舍的动力。

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这是因为,同学们在大学时期将面临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需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同学们应当重视对理想信念的选择和确立,努力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将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使宝贵的人生富有价值。

(三)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人生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保持心灵的充实和安宁,避免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茫;另一方面又能引导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一个人的理想信念越崇高、越坚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会越高尚。

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不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同学们都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学习进步同祖国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应牢牢把握理想信念这个核心。大学生应当正确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同时,大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还应追求更高的目标,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人在社会中生活,总要担当各种各样的任务和责任。其中,人们担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和责任就是历史使命。历史使命不能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而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又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学生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各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相互激荡,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当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发愤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才,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它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质和博大胸怀,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过去曾有种种同情人民群众的思潮或学说,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真正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用科学理论揭示了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的崇高历史使命和现实道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叶,但并没有停留在19世纪。作为一个以指导革命与建设为己任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不但不排斥而且最能够吸收、提炼人类创造的一切科学知识和文明成果,并将其运用于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鲜明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基本特征。160多年来,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由科学理论转变为社会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深刻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走向。虽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但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改变。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社会主义具有光明的未来。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科学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实现按需分配、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一种学说、一种制度,更是一种实践,需要千百万人一代又一代不懈地努力。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一的。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确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地推进我们的事业。一切有志于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大学生,都应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有共同理想,才能有共同步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集中代表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大学生要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一)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坚毅品格和博大胸怀。虽然中国共产党曾出现过失误,但是,党能够依靠自身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帮助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资产阶级政党最大的特点和特有的政治优势,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高度,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毅力狠抓落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有力整治,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中国共产党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的指导,有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亿万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有一支集中了全民族先进分子的党员和干部队伍。在当今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和大学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才能大有作为。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 会变革。邓小平曾指出:“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 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①新中国成 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进行了开创 性的、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 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时代和全局高度,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 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科学回答当代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鲜明提出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要方略,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同学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有用之才。

(三)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为人类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举世公认的重大贡献。但是近代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磨难。为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探索和斗争,许多志士仁人为之流血牺牲,但都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找到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获得了新的强大生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展望未来,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大学生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第三节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如果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唯有实践才是联系二者的桥梁。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的实现往往要通过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曲折之路,有赖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奋斗。实践,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有人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确,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对于思想活跃和敏感的青年大学生来说,也容易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产生困惑,这就需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一)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时,往往只看到二者对立的一面,看不到二者统一的一面。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还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觉得理想遥不可及,还是“现实”一点好,甚至有人因此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出现这些认识误区的原因,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会焕发出更加耀眼的真理之光。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一帆风顺,也可能会遇到逆境。在顺境中前进,如同顺水行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使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但是顺境中的宽松气氛、优越条件,又容易使人滋生骄娇二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在逆境中奋斗,犹如逆水行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才可能成功。逆境只是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而不是消解了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事物常常具有两面性,在逆境中向理想目标奋斗,可能会有顺境中难以得到的收获。逆境的恶劣环境,对于挑战者而言,可以磨炼意志、陶冶品格、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丰富人生阅历。只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坚持科学的态度,逆境不但不会把人打倒和压垮,反而能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创造出乎意料的奇迹。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惨遭宫刑之祸,蒙受莫大的不幸,但他苦而不悲、孤而不堕,终于在逆境中以顽强的毅力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

迎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这是身处顺境的学问,是善于抓住机遇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的方式;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是将压力变成动力之所为。在追求理想的旅途中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逆境。因此,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可能只是一时的,必须做好遇到逆境的准备;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历史上,凡有成就者,其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闪光的智慧、不朽的业绩,多是从艰苦奋斗中得来的。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它的事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讲艰苦奋斗,并不是不讲物质利益,而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理想,不怕吃大苦、耐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同样,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也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人是社会的人,追求个人理想的实践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正确的个人理想不是依个人主观愿望随意确定的,从根本上说它是由正确的社会理想规定的。同时,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整个理想体系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而个人理想则从属于社会理想。换句话说,个人理想的确立要以社会理想为引导,个人理想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理想的实现。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如果一个人不顾自身所处时代的召唤,脱离自己所归属的国家和民族繁荣发展的需要,把个人理想等同于纯粹的自我设计、自我实现,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那么,不仅他的人生价值取向是错误的,而且一定会在现实中碰壁,他的追求和向往最终也难以如愿以偿。

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是个人的联合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密不可分。社会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由外在力量强加的,而是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基础之上的,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之中。“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社会理想。这一社会理想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方向指导性,能够指导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形成自己在生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理想信念。那种认为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无关,甚至认为社会理想压制个人理想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大学生要在社会理想的指引下,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大胆设计、勇于追求个人理想,在实现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努力实现个人理想。

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只有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才能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

立志当高远。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励志警句。如,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这里的“志”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对未来目标的向往,二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顽强意志。志向,就是理想信念;立志,就是确立理想信念。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志向是青春的火焰,是生命的动力。远大的志向如太阳,唯其大,才有永不枯竭的热能;如灯塔,唯其高,’才能照亮前进的航程。有志者,事竞成;有大志者,人生事业才能辉煌。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私利的多少与得失。大量事实告诉人们,那些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对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是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鸿鹄之志,并为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周恩来中学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代知识分子,青年时期就立志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祖国。树雄心、立壮志,是关系大学生一生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立志做大事。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曾激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其中的道理就是希望青年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而不要以个人的荣华富贵为人生的理想。如果一个人不顾自身所处时代的召唤,脱离自己所归属的国家和民族繁荣发展的需要,把个人理想等同于个人奋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天马行空,独来独往,那么,不仅他的人生价值取向是错误的,而且这种追求因为脱离了国家、民族和时代的需要,往往也是难以实现的。在今天,做大事就是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无论从事什么具体、平凡的工作,只要是与这一伟大事业相联系、服务于祖国和人民的,就值得我们去做。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立志须躬行。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中国古代先哲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语重心长地对青年学子们说,踏踏实实、循序渐进,与雄心壮志、力争上游并不矛盾,不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就无法攻尖端、攀高峰,有时表面上看好像是爬上去了,但实际底子是空的。华罗庚认为,雄心壮志只能建立在踏实的基础上,否则就不叫雄心壮志,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

伟大出自平凡。社会需要杰出人物,更需要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祖国的富强、民族的繁荣、人民的幸福,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尽其才、奋其志。我们每做好一项工作,都是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都是为通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铺路搭桥。只要是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普通劳动者,都是伟大的。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有到来,最现实、最需把握的是今天。与其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作美妙的幻想,不如在旭日东升之际勤奋投入工作;与其在垂暮之年因理想未能实现而懊悔不已,不如趁风华正茂之时躬身实践、奋斗不止。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梦,也是每一个大学生的成才之梦。中国梦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与祖国人民一起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口学习思考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口阅读文献 1.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2.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3.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下载党课思想汇报之追求远大理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课思想汇报之追求远大理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追求远大理想 实现人生价值

    追求远大理想 实现人生价值 ——我的大学观 经历高考的洗礼,步入大学的殿堂,我的人生又出现了新一个转折点。但面对大学生活,我突然又感到茫然无措。我们怎样才能适应新生活新......

    思修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你有过什么样的理想? •你为之做了怎样的努力? •这段经历给你怎样的思考?(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时代性•现实可能性•实践性•超越性•个体......

    大学生励志演讲稿:追求远大理想

    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难,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和有什么样的理想,决定了人的一生是充实还是空寂,......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摘要: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我们都知道,理想和信念是人类心灵......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填空题 1、理想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和()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2、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

    追求远大理想__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的和要求: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最富于理想的年龄,也是信念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信仰的基本特......

    大学生励志演讲稿:追求远大理想大全

    5 大学生励志演讲稿:追求远大理想 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难,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和有什么样的......

    党课思想汇报之共产党员

    共产党员 敬爱的党组织: 2011年5月13日,我们进行了最后一次党课学习。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共产党员的本质特征、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以及享有的权利,还学习了党的纪律,掌握党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