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试题
1.农业生态学研究方法
熟悉研究对象、收集研究数据科学观测实验、研究数据的分析整理、研究侧略。
2.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生物构成、环境条件、结构和功能、稳定机制、生产力特点、开放成度(农高)、能流特征、养分循环特点、服从规律、运行目标这几个方面不同。
3.农业生态系统的辅助能的类型、性质和作用。
根据来源可将其分为自然辅助能人工辅助能作用主要有三:其一是维持部分农业生物的生命;其二是改善农业生物的生活环境;其三是改变各种生物间的比例关系。辅助能即是指除太阳能外,对农业生态系统所补加的一切其它形式能量的总称。
4.什么是次级生产,分析次级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的意义和提高次级生产力的途径。次级生产(secondary production):指异养生物的生产,也就是生态系统消费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的同化、生长发育、繁殖后代的过程1.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粮-经-饲三元生产体系,增加饲料来源,开发草山草坡,发展氨化秸秆养畜2培育改良推广优良畜禽渔品种3将分散经营适度集约化养殖4大力开发高效饲料资源,进行科学喂养5改善次级生产结构
5.什么是初级生产?它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有何意义?如何提高初级生产力? 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积累能量和物质的速率,也叫第一性生产力。提高:改善生态环境限制因子(水肥病虫草害),提高投入2培育高光效抗逆性强的植物品种3提高复种指数,合理间套作4调控作物群体结构(合理密植。施肥水分管理等)
6.简述种群的数量特征。
(一)种群大小和密度
(二)种群繁殖力(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
(三)年龄结构与性比
(四)生命表
(五)种群增长率和内禀增长率
7.食物链加环的类型及意义:类型:生产环、增益环、减耗环、复合环、加工环.食物链加环的作用 1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农业生态系统食物链结构简单,引入捕食性昆虫或动物 可抑制病虫2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率3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如绿肥-回田 变为绿肥喂牛或猪
8.r选择和k选择。1.r-选择——有利于增大内禀增长率的选择称为r-选择。r-选择的物种称为r-策略(或:对策)者(r-strategistis)。r-策略者是新生境的开拓者,但存活要靠机会,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机会主义者”,很容易出现“突然的爆发和猛烈的破产”; 2.k-选择——有利于竞争能力增加的选择称为k-选择。k-选择的物种称为k-策略者(K-strategistis)。k-策略者是稳定环境的维护者,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保守主义者,当生存环境发生灾变时,很难迅速恢复,如果再有竞争者抑制,就可能趋向灭绝。r-选择和k-选择的分别有不同的相关特征,在动物中,大分类动物间比较时,昆虫可视为r-选择,脊椎动物为k-选择;在分类单位之内比较时,体形大,生育力低,对幼小个体有良好保护的为典型的k-选择,体形小,生育力高,对幼小个体怃育时间短的,为典型的r-选择。在植物中,一年生植物如农田杂草,原生和次生裸地的先锋草种属于r-选择,大多数森林树种属于k-选择。
1.农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几种类型,有何作用和功能:捕食、腐食、寄生食物链。
2.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调控原则。
(一)重视投入,减少非生产性消耗,不断平衡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二)在投入问题上,注意有机与无机相结合。1.重视有机投入,充分发挥生物的作用。
(1)培育和种植一些自然归还率高的作物种类、品种和种植方式如轮作、间作。(2)利用生物固氮,加强氮循环。(3)通过根系和其它措施,将土壤中潜在的养分有效化。(4)农林牧结合。2.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减少和避免污染
(三)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
(四)改革生产管理技术,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如少免耕技术。
(五)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物质循环。
3.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关系与外界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生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外因演替和内因演替二种类型: 1.外因演替: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生物群落演替,叫外因演替。又可为:(1)气候性外因演替。(2)土壤性外因演替。(3)生物性外因演替。(4)人为演替。2.内因演替:在生物群落里,群落成员改变着群落内部环境,改变了的内部环境反过来又改变着群落成员。这种循环往复的进程所引起的生物群落演替,称为内因演替。同时,在一个生物群落内,由于各群落成员之间的矛盾,即使群落的外部、内部环境没有显著的改变,群落仍进行着演替,也称为内因演替。内因演替与外因演替是两个相对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二者同时存在,自然界有许多成熟的群落由于周期干旱、水灾等而重现周期性演替现象。每一类型的演替,除了受本类型的主导条件影响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受着其他类型的演替条件的影响
3.论述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磷的主要来源及其调控
答:
(一)农业中氮素的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1)生物固氮,即通过豆科作物和其他固氮生物固定空气中的氮;(2)化学固氮,即通过化工厂将空气中的氮合成为氨,再制成各种氮肥。此外,也有少量氮在空中闪电时氧化而成硝酸,随降雨进入土壤中。调控措施:
(1)从合理利用氮素和能源来考虑,充分利用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质和氮素,为培肥土壤和增加畜产品创造条件;(2)从化学氮肥利用来看,要尽量减少氮素挥发和流失;提高氮肥利用率解决作物高产的氮素问题,还应当注意(1)根据农业中氮素的循环特点,即要尽量增加氮的积累又要尽量减少氮的损失;(2)善于调节土壤中的氮素,即要有充足的有效氮素共给作物,又不致降低土壤肥力;(3)合理配合施用有机肥料和化学氮肥,使之既能培肥土壤又能满足作物优质高产的氮素需要。
(二)农业中磷的主要来源:农业中磷素是含磷岩矿中的磷酸盐,经天然风化或化学分解之后,变为不同溶解程度的磷酸盐,供给作物吸收利用。调控措施:重点是调节土壤中磷的有效性,一方面,要施用磷肥补充有效磷,但磷肥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施用不当,则肥效较差;另一方面,水土流失及肥料淋失会导致水域的富营养化。从长远看,磷肥资源缺乏的限制可能比氮肥更严重,故应重视从多种途径实现磷的再循环及使用更多的土壤沉积态磷进入生物循环。
9.什么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如何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价值流。主要从以下两点阐述(1)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2)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
10.什么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为什么要调整和如何调整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人工管理的生态系统,既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属性,又有人工管理系统的属性。它一方面从自然界继承了自我调节能力,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它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类各种技术手段的调节。充分认识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及调控途径,有助于建立高效、稳定、整体功能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有助于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提高系统生产力。(1)确定系统组成在数量上的最优比例(2)确定系统组成在空间上的最优联系方式。(3)确定系统组成在时间上的最优联系方式。
12.你认为农业生态学应包括那些内容?请你设计一个农业生态学课程内容体系。
13.根据农业生态系统中C、N、P和水循环的意义和特点,分析目前人们在调控物质循环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C特点:(1)陆地植物大气海洋之间的自然交换基本平衡。
(2)化石燃料贮存的碳素入敷付出。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对策:(1)提高植物光合利用率。
(2)适量增加碳素。
(3)尽量使农作物还田。
N特点:1.输入:三个来源即生物固氮、大气固氮、工业固氮
2.输出:有机体燃烧、产品输出、反硝化作用、淋溶流失和挥发
对策:(1)充分发挥生物固氮的作用
(2)发展工业固氮
(3)使动、植物残体及排泄物尽量还田
(4)控制土壤中N的非生产性消耗
P特点:在植物、动物和环境之间循环,所需时间较长。
对策:(1)开发新的P矿资源。
(2)重视多条途径,实现P的再循环,尤其是有机途径。
(3)提高肥效,节约P肥,减少流失。
(4)注意P肥使用中的环境污染问题。P肥中含有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
水特点:(1)陆地、大气和海洋中的水形成一个循环系统。
(2)输入量减少且水质变差。输出量增加
对策:(1)保护森林、草地植被,增加对降水的截流量,减少径流。
(2)修筑水库、塘坝,增加对降水的蓄积量。
(3)防止过量开采地下水,尤其是深层地下水,避免区域性水资源的枯竭。
(4)减少有毒物质的排放,防止水域污染。
(5)节约用水。
14.根据农业生态系统水分循环、我国水资源特点,分析农业节水的重要意义。
水特点:(1)陆地、大气和海洋中的水形成一个循环系统。
(2)输入量减少且水质变差。输出量增加
(3)地球上咸水多、淡水少。淡水中,固态水多,液态水少,能直接利用的少。
农业节水的意义:(1)农业耗水量巨大,节水潜力大。
(2)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节水迫在眉睫。
(3)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5.生态位理论表明了那些基本问题?
答:(1)任何一生物群落中,没有生态位完全相同的两个物种;
(2)任何一生物群落中,没有任何两者是直接竞争者,生态位不同的物种对环境资源的不同成分进行利用,形成生态位的分化而不是直接竞争;
(3)任何一生物群落都是生态位分化了的系统,他们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生态位重叠,对生态位及系统环境的充分利用,生物类型的差异使他们能共同生活在一起;
16.论述农业生态系统中能流的调控途径
答:能流生产作为物质生产的内涵,其在系统中的流量、流速、和系统中有较高能流转化功能的组分结构以及减少系统能流损失是决定系统物质生产力并将进一步影响人类实现即定目标的重要方面,故农业生态系统能流调控的途径应围绕“扩源、强库、截流、减耗”4个方面做文章。
(1)扩源 扩大绿色植被面积,提高对太阳光能的捕获量,将尽可能多的太阳光能固定转化为初级生产者体内的化学潜能。
(2)强库 加强库的存储能和强化库的转化效率,以保证有较大的生物能产出,可以从生物体本身和外界环境两个方面来考虑。
(3)截流 通过各种渠道将能量尽量地截流在农业生态系统之内,扩大流通量,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化学辅助能的过分依赖。
(4)减耗 降低消耗,节约能源,减少能源的无谓损失,发展节能、节水、节地、降耗的现代农业。
17.简述我国农业生产中最为短缺的4类资源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答:短缺的4类资源: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矿产资源短缺,能源短缺。
影响:①水资源短缺导致农业生产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仍相当突出。②土地资源短缺导致农业生产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山林乱垦等,这已危及到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为了保护和拯救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应从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工作出发,走土地资源适度规模经营的道路。本着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节约用地原则,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建立良性的生态系统,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③矿产资源短缺导致农业生产长期粗放式的过度开发,特别是一个时期以来的乱采乱挖,使得生态环境脆弱,污染问题突出,资源短缺与严重浪费并存,人口、资源和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
④能源短缺导致农业生产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由于能源奇缺,导致许多地区的林木砍伐过量,地表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致使我国土壤缺磷少钾,氮、磷、钾比例失调。结果是土壤因有机质减少而板结,理化性状变化,导致贫瘠化和沙漠化,从而使农作物产量下降,畜牧业也因饲料不足而不能兴旺发达。
18.试论述国外先进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评价及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19.试论述目前全球变化产生了哪些生态后果?该如何减缓全球变化?
答:后果:①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呼吸和分解。温度和生长季长度是制约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植物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全球变暖使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植物提高生产力,而使高温、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
②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地表气温上升2-3.5度,气候带将向高纬度地区迁移1度,向高海拔地带迁移100米。导致生物群落的迁移和在地理空间上的再分布;
③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
④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群落的变化和物种组成的改变显然使生态系统结构产生重大变化;(2分)
⑤生态系统的功能。
减缓全球气候变化:①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和颗粒物的形成。其核心是控制化石能的消耗。途径:提高化石能的能效;开发其他形式的能源;
②生态系统管理。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臵;人类社会必须寻求有效的途径,使其适应并管理环境。
③减缓变化的机制,包括技术、管理、法律和教育几个层面进行。
20.论述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因子
答:对于农业生态系统来说,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子有:
(1)人类活动 人类是生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成分,特别是农业生态系统,人类在利用和改造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合理的人为干预,有时会引起生态系统的退化,对生态系统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
(2)农药、化肥、重金属及环境污染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产生不良影响对环境也存在潜在威胁,工业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作用更加严重。
(3)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对环境是否有不良影响目前尚未定论,但基因改良生物体释放于环境可能会产生潜在的不良效应。
(4)生态入侵 生态入侵是指外源生物引入本地区,种群迅速蔓延失控,造成其他土著种类濒临灭绝,并伴生其他严重危害的现象。生态入侵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很大,有时甚至能使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崩溃。
(5)其他 一些偶发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干旱、龙卷风、森林火灾、战争、毒物泄漏等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很大,甚至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不可逆转的。
第二篇:中科生态试题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2008年考博入学试题——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
科目名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什么是生态入侵?请举例说明生态入侵的危害(10分)。
二、什么叫互利共生?请举例说明互利共生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10分)。
三、什么是生物多样性?请简述生物多样性研究在生态学理论与实践中的意义(10分)。
四、请介绍一位国际知名的生态学家,并对其主要学术思想和成就进行评述(20分)。
五、请就我国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的发展现状及其与国际上的差距进行简要评述(25分)。
六、请从生态学角度阐述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5分)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2009年考博入学试题——农业生态学
科目:农业生态学/生态学
一、简述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10分)
二、简述群落演替的基本理论及主要的演替类型(10分)
三、简述生态系统食物链与营养级理论及其应用(10分)
四、简述生态位理论及其应用(10分)
五、简述种群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应用,并举例说明(15分)
六、简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C、N循环的主要特点;如何通过物质循环调控来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利用效率(25分)
七、简述我国农业发展的阶段性、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30分)
注:
一、二题任选做1题
中科院生态中心2009年博士入学考试试题:生态学
1.名词解释:生态位;生态系统;食物链;共生;内禀增长率 2.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和耐受性法则的主要内容 3.火在演替中的作用
4.边缘效应的生态学意义,生态过渡带…… 5.生物地化循环的模式及类型
6.城市与区域对全球变化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7.生态工程和环境工程的区别,生态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研究生试题 2004年生态学
一 名词解释(每题4分)
生物圈 生态因子 种间竞争 生态位 生活型 季相 群落交错区 初级生产量 景观尺度 生物多样性 生态工程
二 简答(7选6,共60分)
1、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2、负反馈调节的生态学意义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类型及其特点
4、耐盐植物的类型及特征
5、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
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
7、水分要素的生态作用
三 论述(4选3,每题14分)
1、阐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2、举例说明影响陆地系统分布的因素
3、试述生态规划的概念、特点及原则
4、论述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态学记忆版
一、名词解释(8个)
温室效益 生态平衡 林德曼效率 生物群落演替 理论生态位 建群种 ? ?
二、简答(4题)
1水体有哪些重要污染源和重要污染物?
2什么是生态系统?举例说明以什么机制维护生态平衡?
3什么是顶极群落?从一个荒地到顶极群落经过哪些阶段,特点是什么
4简述全球碳循环途径以及对碳平衡的作用
三、问答(4选3)
1简述全球水循环途径以及水的生态意义
2湖泊富营养化目前成为全球性问题,我国尤为突出,举例(以太湖,滇池,巢湖任意一湖)为例说明富营养化形成机制,限制因素以及预防以及治理措施
3根据“能量分配原则”说明为何一种生物只能选择r对策或k对策,特征是什么,以及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
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态学试题
准考证编号 得分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5分)
1、群落
2、生态系统
3、水华
4、演替
5、种群空间格局
6、适应
7、指示生物
8、生态规划
二、简答题(共50分)
1、什么是生态位?请举例说明。(10分)
2、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主要内容。(10分)
3、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分解的主要过程和影响分解的主要因素。(15分)
4、说明同化效率、生长效率、消费效率和林德曼效率的关系。(15分)
三、问答题(共60分,每题20分,任选三题)
1、几个主要因素是如何控制生物群落演替的?
2、试比较r 选择和K选择的主要特征,r-K选择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什么指导意义。
3、生态系统中氮、磷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特征。
4、水因子的生态作用以及生物对水因子的适应。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态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镶嵌群落
2、沉水植物
3、种间竞争
4、Shelford耐性定律
5、岛屿生物地理学说
6、γ选择
7、边缘效应
8、生态恢复
二、简答题(共50分)
1、简述生物群落特征(10分)
2、简述空间异质性与群落结构的关系(15分)
3、简述磷循环及其生态学意义(15分)
4、何谓中尺度干扰?(10分)
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
1、什么是逻辑斯谛方程?它的生态意义是什么?
2、你熟悉的生态节律与周期现象有哪些?其机制是什么?
3、试述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剖析湖泊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4、假设一片面积100公顷的针叶阔叶混交林,请设计一个方案测算其总初级生产力。
第三篇:生态环保知识试题及答案
生态环保知识试题及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A)日颁布。
A.1989年12月26日
B.2000年6月15日
C.2000年9月1日 2.每年(A)是世界环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它象征着世界人民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坚定信念。
A.6月5日
B.3月12日
C.8月1日
3.丹阳在(B)提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又在(C)提出创建国家级生态市的目标。
A.2003年
B.2008年
C.2010年
4.节约,是经济行为,也是一种(B)。
A.商品时尚
B.环保时尚
C.经济时尚
5.你一定听说过女娲补天的故事,这不过是一个神话传说。但是,今天的科学家告诉我们,天空的确被捅了个洞,这就是臭(C)层空洞。A.铁
B.铜
C.氧
6.“绿色食品”是我国经专门机构认定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这类食品在国外被叫做“自然食品”、“有机食品”、也叫“(B)”。A.生物食品
B.生态食品
C.无机食品
7.在全国各地发现污染环境行为,向环保部门举报应拨打(C)。A.12315
B.12345
C.12369
D.12318 8.保护水环境,我们应该选择使用(B)洗衣粉。
A.普通
B.无磷
C.高磷
D.多用
9.在下列回收废品中,如果没有回收,对环境造成危害最大的是(C),一节1号电池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永远失去利用价值,一粒扣式电池可污染6万立方米水。
A.废纸
B.废玻璃
C.废电池
D.碎木 10.汽车在什么状态下排放的一氧化碳最多(A)。
A.停车状态开发动机
B.高速行驶
C.中速行驶
D.超高速行驶11.以下哪个是人类为保护臭氧层正在采取的行动(A)。A.使用无氟制冷剂
B.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C.使用无磷洗衣粉
D.少用煤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B)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A.国家干部
B.任何单位和个人
C.环境保护部门
D .学生和工人
13.受到污染之后,受害最重的人群往往是(B)。A.老人
B.婴幼儿
C.妇女
D.病人 14.方便面里必然有哪种食品添加剂(A)。
A.防腐剂
B.合成抗氧化剂
C.食用色素
D.干燥剂 15.全国每年跑、冒、滴、漏的淡水是(A)。
A.20亿立方米
B.5亿立方米
C.10万立方米
16.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诞生于(B)。A.美国
B.巴西
C.日本
D.中国
17.随着绿色消费运动的发展,全球已逐渐形成一种(B)的生活风尚。
A.追求时尚 破坏环境
B.保护环境 崇尚自然
C.保护环境 盲目消费
18.清洁能源有(C)。
A.核能、太阳能、地热能
B.生物能、太阳能和地热能
C.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能
19.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角度考虑,我们写字最好选择下列三种笔中的(A)。
A .自动铅笔
B.圆珠笔
C. 铅笔
20.街道上新放置了分类垃圾箱,小刚手里的空矿泉水瓶应丢入(B)。A.装废纸的箱
B装塑料的箱
C .装易拉罐的箱
21.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的公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
①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②追求计算机的更新换代③垃圾分类回收利用④农田灌溉采用大水漫灌⑤自备篮子买菜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22.中、小城市噪声定期监测的周期是(B)。A.一季度
B.半年
C.一年
23.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在当地
(B)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人畜居栖地500米以外。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4.下列哪一项是可以分类回收,循环再生的垃圾(A)。
A.回收废塑料
B.回收剩饭
C.回收废纸
D.回收生物垃圾 25.湿地保护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是国际自然保护的一个热点;世界湿地日为每年的(C)。
A.3月12日
B.5月2日
C.2月2日 26.为保护蓝天,我们在出门时,应该(C)。A.尽量选择乘坐舒适的交通工具
B.使用私家车
C.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7.减少“白色污染”我们应该(A)。
A.自觉地不用、少用难降解的塑料包装袋
B.乱扔塑料垃圾
C.尽量使用塑料制品28.因环境因素而导致的环境变化是指(A)。A.环境影响
B.环境改善
C.环境改造
29.使用复印机时,复印机的带高电压的部件与空气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的臭氧(B)。
A.没有影响
B.对人体健康有害
C.对人体健康有益
30.环境监测的对象有(A)。A.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噪声 B.大气、市容、土壤、生物、噪声
C.大气、交通、土壤、生物、噪声
31.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 生态文明建设的(A)更加明确。
A.战略地位
B.优势地位
C.基础地位
32.总书记指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 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C)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
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生态文明
33.李克强同志在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基本的环境质量、不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质量是一种(B),是一条底线,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
A.特殊产品
B.公共产品
C.必需产品
34.李克强同志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环境是重要的发展资源,良好环境本身就是稀缺资源,进一步加强空气污染防治,修订并发布空气质量标准,抓紧做好增加(B)监测指标的准备。A.PM2.5
B.氮氧化物
C.二氧化硫
35.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B)。A.反对霸权主义 B.建设生态文明 C.和平与发展
36.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C)。
A.科学依据
B.意识观念
C.生态文明理念
37.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严格按照(A)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A.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B.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相统一
C.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38.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A)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A.生态文明
B.物质文明
C.精神文明
39.坚持(A),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 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A.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预防为主
C.综合治理
40.党的(C)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即到 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八大
41.2011 年 3 月,我国(A)明确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 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 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 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A.“十二五”规划《纲要》
B.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 C.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
42.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A)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资源环境承载力
B.环境容量
C.资源储量 43.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C)的总和。
A.物质成果
B.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
C.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
44.建设生态文明,内容非常丰富,从价值取向看,必须树立先进的(A)。A.生态伦理观念
B.生态价值观
C.生态文化意识
45.建设生态文明,从根本目的来说,必须持续改善(A)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品。
A.生态环境质量
B.生活质量
C.人居质量
46.建设生态文明,从物质基础上看,必须拥有发达的(A),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A.生态经济
B.生态理念
C.生态制度 47.生态文明理念及建设实践具有鲜明的特征,生态文明(A)。A.贵在创新,重在建设,成在持久
B.贵在创新,重在建设
C.重在建设,成在持久
48.(A)作为全新的理念,伴随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 议事日程应运而生,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
A.建设美丽中国
B.建设和谐中国
C.建设富强中国 49.建设生态文明,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是价值取向,发达的生态经济 是物质基础,完善的生态制度是激励约束机制,(A)是必保底线,改善的生态环境质量是根本目的。
A.可靠的生态安全
B.可靠的环境安全
C.可靠的公共安全 50.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是(A)。A.美丽中国
B.和谐中国
C.文明之国
51.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 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它建立可持续的(C)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 路为着眼点。A.经济结构
B.产业结构
C.生产方式
52.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如果说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就是(B)。A.白色文明
B.绿色文明
C.黄色文明 5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B.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有联系但没有区别
C.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没有联系又没有区别 54.生态文明的核心要素是(A)、高效、和谐和人文发展。A.公正
B.公平
C.公开
55.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A)4 个方面。
A.生态制度
B.生态体系
C.生态理念
56.文明的转型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农业文明带动了封建主 义的产生,工业文明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而(A)将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
A.生态文明
B.物质文明
C.政治文明
57.中华历史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其中主 张“天人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的是(A)。
A.儒家观点
B.道家观点
C.佛家观点
58.“十二五”时期如未能采取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我国面临的(A)约束将日益强化。
A.资源环境
B.经济发展
C.人口增长
59.“绿色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C)、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
A.绿色生产
B.绿色消费
C.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 60.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耗能、(A)、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A.低排放
B.低标准
C.低效率
61.“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推 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这里的国情是指(A)。
A.资源和环境依然严峻
B.社会生产力还比较低
C.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62.循环经济的首要原则是(B)。A.减量化 B.低污染 C.投巨资 63.我国确立(B)为一项基本国策。
A.民族团结
B.环境保护
C.共创和谐 64.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是(C)。
A.社会和谐发展
B.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活动的组织方式
C.高经济效益、低污染排放
65.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B)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制定“十二五”规划。
A.快速发展型
B.环境友好型
C.集约发展型 66.十八大报告在“四位一体”的基础上,提出将(C)纳入其中,变为五位一体。
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生态文明
67.坚持(B)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A.共同但有区别
B.共同
C.有区别 68.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是(A)。A.环境保护
B.污染治理
C.生态恢复
69.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关键要在(A)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A.环境保护
B.污染减排
C.生态创建
70.“十二五”时期,我省污染减排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主要任务和 目标是:到 2015 年(A)、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0 年减少 8.6%、10.4%、2%和 3.1%。A.COD
B.BOD
C.Pm2.5
71.2013 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向强化自主创新、提高劳动者素 质、节约能源资源要效益发展,向实现集约发展、(B)、低碳发展要质量发展,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A.全面发展
B.绿色发展
C.和谐发展
72.今后五年,黑龙江经济发展要以“十大重点产业”为主体,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持污水处理和环保服务产业发展,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B)A.自然资源
B.生态环境
C.生活环境
73.环境保护是(A)的主阵地,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舞台和着力点。A.生态文明
B.和谐社会
C.节能减排
74.环境保护工作要牢固树立在发展中保护、(C)的理念,正 确处理好服务与监管的关系,为黑龙江省产业项目建设作出应有贡献。A.稳中求进
B.重点保护
C.保护中发展
75.2013 年是黑龙江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C),使龙江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生产更清洁,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更高。A.政治建设
B.经济建设
C.生态文明建设
76.为加快龙江环境保护,必须坚持(B)立省,满足人民群众 对良好生态环境、优质生态产品需求,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人的目标。A.环保
B.生态
C.和谐
77.为加快龙江环境保护,必须坚持环保优先,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绿色、(A)、低碳发展。
A.循环
B.健康
C.有序
78.为加快龙江环境保护,必须坚持(B)为民,把环境保护成果实实在在送到百姓身边。A.环保
B.生态
C.和谐
79.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家对严重污染大气环 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设备实行(B)。A.关停制度
B.淘汰制度
C.限制制度
80.环保部门把(C)作为实现污染减排目标和解决结构性污染的重要手段。
A.节约资源
B.统筹城乡发展
C.调整产业结构
81.《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明确授权:国务院(B)主管部门对全国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A.公安机关
B.环境保护
C.基本建设项目
82.国际上对“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节能、(A)三个方面。A.环保
B.健康
C.清洁
83.当前解决好环境保护问题要坚持污染防治与(A)并重的原则。
A.生态保护
B.节约资源
C.废物利用
84.社会主义民主要求人民对环境问题必须有知情权、监督权和(A)。A.参与权
B.表决权
C.享受权 85.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任的是(A)。
A.环境保护局
B.人大常委会
C.地方各级政府
86.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C)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A.厘米
B.毫米
C.微米 87.世界环境日为每年几月几日?(C)。A.3 月 12 日 B.3 月 21 日 C.6 月 5 日
88.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活动中排放大量(C)等温室气体。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89.判断排污者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依据是(C)。
A.环境基础标准
B.环境质量标准
C.污染排放标准 90.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
A.太阳能
B.电能
C.煤炭
91.目前发电主要依靠烧煤,因此节约用电可减少排放粉尘、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和(A)。A.二氧化硫
B.氧气
C.白色污染 92.节能灯是一种绿色照明源,它与白炽灯相比可节电(C)。A.10%—20%
B.30%—40%
C.70%—80%
93.市区内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在(B)期间禁止施工作业。A.晚六点至早 6 点
B.晚 8 点至早 8 点
C.晚 10 点至早 6 点
94.复印机在复印过程中会产生(A),从而损害人体健康。A.臭氧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95.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C)。A.土地
B.草原
C.森林 96.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C)。A.火山活动
B.太阳活动
C.人类活动 97.我们常说的噪声污染是指声音在(B)。
A.90 分贝以上
B.80 分贝以上
C.40 分贝以上 98.“你知道塑料在自然界可停留多少年吗?(A)。A.100—200 年
B.50 年
C.10 年 99.“绿色建筑”是指(C)。A.房屋立体化,保持湿度
B.房屋外墙呈绿颜色
C.高效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影响环境,居住健康舒适
100.大量氮、磷等植物性营养元素进入水体后,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水生物死亡,一般称为(A)。
A.富营养化
B.湖泊酸化
C.重金属物质污染
101.如下哪种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B)。A.森林
B.湿地
C.草原 102.绿色食品指(C)。
A.蔬菜,水果
B.绿颜色的食品
C.安全无污染食品 103.环境监测的对象有(A)。
A.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噪声
B.大气、市容、土壤、生物、噪声
C.大气、交通、土壤、生物、噪声
104.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清洁能源主要包括(B)。
A.核能、太阳能、地热能
B.太阳能、地热能、风能
C.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能
105.城市垃圾在不完全燃烧时能产生一种致癌物,这种致癌物是(A)。A.二恶英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106.在大气中,对植物危害较大的是(B)。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107.装修房子时,下列行为不属于绿色消费的是(C)。A.优先考虑健康安全,其次考虑价格
B.选择“绿色建材”,如水性涂料、节水洁具等 C.装修过程中噪声过大
108.人工合成色素的原料大部分是(B)。A.植物
B.煤焦油
C.动物脂肪 109.保护水环境,我们应该选择使用(B)洗衣粉 A.普通
B.无磷
C.廉价
110.从“低碳生活”角度看,属于正确使用冰箱的做法的是(B)。A.将温度高于室温的食品放入冰箱
B.尽量减少开门次数
C.经常拔插头拔掉
111.防皱型服装在制造过程中往往加入了(A)。A.甲醛
B.黄曲霉菌
C.食盐 112.电脑显示器中辐射最强的部位是(C)。A.正面
B.侧面
C.背面 113.下列建筑材料中放射性较高的是(B)。
A.环保贴子
B.大理石地板
C.木质地板 114.下列洗涤用品中对环境的破坏最小的是(C)。A.洗衣粉
B.洁厕灵
C.肥皂 115.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汽车节油的有效方法(C)。
A.确保发动机状态良好
B.高速行驶时关闭空调,打开车窗
C.彻底实行车辆轻量化
1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保行为的是(A)。
A.使用一次性餐具
B.用布袋子购物
C.用消毒筷子就餐 117.噪声主要对人体的(A)有直接危害。A.心血管系统
B.消化系统
C.呼吸系统
118.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主要措施,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B)。A.所有白颜色的垃圾造成的污染 B.塑料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C.一种白色化学气体造成的污染
119.下面什么样的水适宜再利用于浇花?(A)。A.洗米水
B.洗衣水
C.洗车水
120.随着绿色消费运动的发展,全球已逐渐形成一种(B)的生活风尚。
A.追求时尚,破坏环境
B.保护环境,崇尚自然
C.保护环境,盲目消费
121.许多人喜欢早晨锻炼身体,但从环境角度来看城市早晨的空气并不新鲜,原因是(A)。
A.早晨有时有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B.早晨空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C.早晨公路上汽车太多,污染严重
122.低碳生活倡导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重点是(A)。
A.绿色生活,环保选购
B.理性消费,绿色生活
C.绿色购物,健康生活 123.不少废塑料可以还原为再生塑料,而所有的废餐盒、食品袋、纺织 袋、软包装盒等都可以回炼为燃油。1吨废塑料至少能回炼
(C)千克汽油和柴油。A.100
B.300
C.600
124.回收废弃物将垃圾变成资源,如铝制易拉罐再制铝,比用铝土提取铝少消耗(C)的能量。
A.30%
B.50%
C.71% 125.回收废弃物将垃圾变成资源,如回收一个玻璃瓶节省的能量,可使灯泡发亮(A)小时。A.4
B.6
C.8
126.绿色出行就是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即(A)、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
A.节约能源
B.节约成本
C.节约时间
127.不少举世闻名的大画家患有各种奇怪的病,研究表明,绘画使用的 颜料中含有汞、(A)、砷、镉等有毒物质,经常接触颜料的 绘画爱好者必须注意妥善使用颜料。
A.铅
B.碳
C.铁
128.汽车尾气污染是由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汽车尾气中至少有 150 种至 200 种有害物质,主要有(A)等。
A.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碳氧化合物
129.做时尚达人,过环保生活,节能就在身边,随手节能,其实就这么简单!夏天将空调调到(C)摄氏度,是人体感受到最适宜的温度,这样还可以大大节约能源。
A.17
B.20
C.26 130.“绿色 1 小时”对低碳环保做出了重大贡献,你知道拔掉电视插座 1 小时不待机,可以减少碳排放(B)克吗? A.36
B.86
C.126
第四篇:林业生态工程期中试题(范文)
《林业生态工程》期中试题
姓名学号得分
10、生态效益
二、填空题
1、一个完整的水土流失调查可分为()()()()。
2、水土保持林业生态工程措施包括()()()
一、名词解释
1、林业生态工程
2、流域
3、水土流失
4、水土保持
5、生物质能
6、旅游资源
7、农林复合经营
8、劣地
9、土地复垦
()。
3、按生物属性生物资源分为()()()三类。
4、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5、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有()()()()。
6、农林复合经营的基本特点是()()()()。
7、农林复合经营的主要类型有()()()(8、林带结构类型有()()()。
9、复垦土壤改良主要有()()()()(10、综合效益评价的原则是()(()。
三、简答题
1、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有哪些?
2、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其表达式如何?
3、农林复合经营总的标准是什么?)。)。)。)
4、劣地分为哪几类?
5、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6、作业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管理的程序是什么?
8、什么是林业生态工程项目?
9、我国六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有哪些?
10、综合效益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问答题
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
第五篇: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试题1
一、名词解释(10分)生态系统
食物链
生态位
生物浓缩
化感作用
二、选择(10分)
1、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营养食性关系联结起来的结构被称为营养结构,而食物链作为营养结构的基本单元,它是由()提出的
A、海客尔 B、坦斯列 C、林德曼 D、奥德姆
2、自然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各种功能中不包括()
A、物质循环
B、能量流动
C、信息传递
D、价值转换 3、农业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功能中得物理信息包括()①光信息
②接触信息
③声信息
④行为信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种群的年龄结构常用年龄金字塔来表示,其中几乎呈现钟形的是()
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
D、以上都不对 5、在农业生产中通常用来衡量农业生态系统所带来的实际效果项目中以下不包括()
A、生态效益
B、经济效益
C、自然效益
D、社会效益 6、20世纪以来,现代工业引起的环境污染,规模之大,影响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其中不属于1930~1970年间的是()A、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B、伦敦烟雾事件 C、骨痛病事件
D、印度博帕尔事件 7、主要大气污染物中的总悬浮颗粒物是指粒径在10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飘尘,它是指粒径小于()A、10微米
B、20微米
C、50微米
D、100微米
8、以下不属于水体主要污染物中化学性污染物的是()A、无毒有机物质
B、无毒无机物质 C、放射性物质
D、有毒有机物质
9、下列大气污染物中对植物的危害症状是在植物叶的背面出现大面积的透明银白色或铜色的病斑区域的是()
A、二氧化硫
B、氟化物
C、氯气
D、PAN
10、农药在土壤中的化学降解过程当中必需以()作为反应物或媒介
A、土壤 B、土壤水分 C、土壤空气 D、以上都不对
三、填空(30分)
1、当今人类面临()、()、()、()等重大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无一不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涉及到农业,从而促进了生态学向农业领域的渗透,推动了农业生态学的发展。
2、农业生态系统由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两大部分组成的,其中前者包括:()、()、()、三大功能类群,而后者则包括:()、()。
3、根据各地区经济状况、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极自然资源等,可划分为()个大农业发展区和()个亚区。
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和(),根据循环的路径不同可分为:()和()。
5、氮素循环是物质循环中非常重要的循环之一,氮素在循环过程中以()、()、()方式被固定。
6、每一个信息过程都有三个基本环节,信息的产生,即信源;信息传递的媒介,即();信息的受体,即()。
7、种群雄性和雌性个体数目之比称为性别比例。通常分为雌性和雄性以及()三种类型。
8、种群增长是种群的生物潜力与其所处环境的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种群的增长模型包括:()、J型增长型、S型增长型。而S型增长型曲线又可划分为五个时期,分别是:开时期、()、转折期、减速期和()。
9、生物群落内的生物种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二种间关系又是多种多样,主要有正相互作用关系和负相互作用关系,其中正相互作用关系包括:原始合作、()、互利共生。
10、生态工程的结构可以分成三个主要集合,核心圈层,即生态核;内部环境,即();外部环境,即()。
11、根据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不同,可以将土壤污染分为五类:水体污染型、()、()、生物污染性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型。
12、利用工程措施治理土壤污染的主要方法有:客土法、()、深翻。
四、判断(只需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6分)
1、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一般模式是土壤库→植物库→动物库→土壤库。()
2、出生率的高低主要受种群内个体性成熟时间,每次交配产生的后代数量以及每年产生后代的次数等因素决定。()
3、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与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这些烟雾事件污染的原因全都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而直接造成的大气污染。()
4、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水体的自净过程按其机理可以分为: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化学过程。()
5、农业资源按其是否具有可存留性可分为:可存留性资源与不可存留性资源两种。()6、1866年德国人海客尔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标志着近代生态学的产生。()
五、简答题(24分)
1、列举出对生态学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主要阶段?
2、列举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主要能流路径?
3、简单列举出广义的捕食都包括哪些内容?
4、列举森林具有那生态效益?
5、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6、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主要特点?
六、论述题(20分)
1、试述农业生态系统的技术经济效果分析原理。
2、人们将湿地形象地比喻成地球的肾脏,那么请详细的叙述湿地的生态功能。
答案:
一、名词解释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营养食性关系而连接起来的纽带。
生态位:是指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征,是一个生物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内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对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渐增大的现象。
化感作用:是指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生物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
二、选择
1、C
2、D
3、A
4、B
5、C
6、D
7、A
8、C
9、D
10、B
三、填空
1、人口剧增、环境污染、能源紧张、资源衰竭。
2、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小型消费者(分解者);自然环境组分、人工环境组分。3、10 ;38。
4、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气相型循环、沉积型循环。5、生物固氮、自然固氮、工业固氮。6、信道;信宿。7、两性。
8、几何级数增长型;加速期、饱和期。9、偏利共生。
10、生态基;生态库。
11、大气污染型;农业污染型。
12、换土法。
四、判断
1、√
2、√
3、×
4、×
5、×
6、√
五、简答(每条答对给一分)1、1)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 2)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提出 3)系统论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 4)生态工程原理及技术的应用 2、1)植物有机体→食草动物→食肉动物→高级消费者→顶级消费者 2)动植物残体及其排泄物→分解者→CO2+H2O+能量 3)生物有机体的呼吸作用→CO2+H2O+能量 4)辅助能→农产品+能量 3、1)食肉动物捕食食草动物或其他食肉动物 2)食草动物食绿色植物 3)昆虫的拟寄生 4)同类相食 4、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调节气候,增加降水。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4)净化空气,防治污染。5、1)酸雨使土壤酸化养分淋失而日益贫瘠 2)酸雨使河流、湖泊酸化而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3)酸雨是一种超级腐蚀剂对建筑物造成腐蚀 4)酸雨使各种呼吸道疾病增加 6、1)乡镇污染企业数量大、规模小、分布散。2)污染类型复杂
3)重污染行业占的比例较大 4)乡镇企业污染扩展迅速
六、论述
1、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当中的农业、技术、经济与效果分别是独立的概念。首先:
1、农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而狭义的农业则单指种植业。―――――――0.5分
2、效果简单来说就是指人类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时所达到的预期目的的程度,程度越高效果越好。----------------------------0.5分 其次:技术一词业包括多种涵义。------------------------0.5分
1、技术是人们的技能。--0.5分
2、技术是劳动工具的总称。-----------------------------0.5分
3、技术是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方法的总称。---------------0.5分 技术经济效果当中的技术显然指的是更广泛的涵义,即第三种含义。-----------------------0.5分 而技术效果就是不同的农业技术满足农业生产某种需要的程度,表现的是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属于技术科学范畴,受自然规律的制约。但技术效果又是形成经济效果基础。------------------------1分 再次:经济一词同样包含多种涵义。----------------------0.5分
1、指生产关系。--------0.5分
2、指社会生产和在生产的整个过程。---------------------0.5分
3、指节约的涵义。------0.5分 在技术经济效果中的经济一词同样是第三种涵义。----------0.5分 而经济效果简单来说就是指劳动消耗与劳动成果的比例关系。公式:经济效果=有用成果/劳动消耗---------------------0.5分 经济效果反映的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追求用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多的劳动成果。-------------0.5分最后:总的来说好的技术效果是会带来好的经济效果,但二者也有不一致的时候。当取得了可观的劳动成果但劳动消耗过大,这时二者就不一致了。所以我们把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一致时,即好的技术效果带来了好的经济效果时称为技术经济效果。------------------2分2、1)自然生产------------1分 湿地蓄积来自水陆两相的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肥力,为人类提供食品,工业原料等。湿地具有很高的生产力,产品的功能下降标志着湿地健康受损。-----------0.5分 2)生物多样性-------------1分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三个层次。湿地生物多样性是所有湿地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他们生存环境的总称。---------------0.5分 3)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1分 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当降水分布不均匀时,通过天然和人工湿地的调节,储存降雨、河流过多的水量,避免发生洪水灾害。----------------0.5分 4)补充地下水-------------1分 人工湿地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从湿地流入到蓄水层的水可为浅层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得以保持,浅层地下水系统可为周围地区供水,维持水位,或最终流入深层地下水系统。--------------0.5分 5)降解污染物-----------0.5分 一方面人工湿地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使毒物和杂质得以沉淀和排除;另一方面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使有机物质降解和转化。-----------------------0.5分 6)调节功能-------------0.5分 调节功能主要指湿地的气候调节和流量调节或洪水控制。湿地可影响小气候,湿地的蒸腾作用的保持当地的湿地湿度和降水量。-----------------------0.5分 7)净化功能-------------0.5分 湿地特别是沼泽地和泛洪平原,由于对水流具有减缓作用,有利于沉积物、营养物的沉积和有毒物质的排除。通常营养物与沉积物结合在一起同时降解,主要时通过生物净化来实现的。------------0.5分 8)社会文化功能---------0.5分 湿地作为景观,它为视野产生了多样性。湿地是休闲旅游的理想之地,可为潜水、游泳等旅游项目提供多样化场地。--------------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