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活之源活课堂之水-教学心得

时间:2019-05-14 08:5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引生活之源活课堂之水-教学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引生活之源活课堂之水-教学心得》。

第一篇:引生活之源活课堂之水-教学心得

【摘要】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其内涵丰富而博大。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是动态的。“活”是语文课堂教学境界艺术化的集中体现.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本文主要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生活之源,活课堂之水”。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 活

我国现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活”是语文课堂教学境界艺术化的集中体现.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而从目前的课堂教学情况分析,大多数课堂表面上轰轰烈烈,实质上却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才能使语文课堂引生活之源,活生活之水呢?

一、师生互动的课堂有灵气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是师生双方在交往互动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师生之间相互启发,思维在碰撞,创新的火花在喷发,成就了师生平等,互动生成,共享知识,充满灵气的精彩课堂。

在教学《雨后》这首小诗时,我满面微笑地说:“读了这首小诗,我不禁想起了童年的往事。那年我七岁,记得那天下了一场大雨,房前屋后成了水的世界,我和几个小伙伴打水仗,玩得满身都是泥巴,回家被妈妈狠狠批评了一顿,可心里却很高兴……”还没等我说完,教室里顿时像开了锅似的,互相说着自己童年的趣事。我接着追问:“受了批评,为什么还这样高兴?”同学议论纷纷“是呀,为什么呢?”“一定是太开心了”“大概是找到了生活的乐趣”……“文中赤脚的孩子们也捕捉到生活的乐趣吗”“捕捉到了”同学们异口同声。此时此刻,教师、学生和文中的小哥哥、小妹妹找到了共鸣。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师生同为主体又互为客体,又在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激发出师生的勃勃生机,焕发出课堂的青春和活力。

二、充满情感的课堂有魅力

古语云:“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还是情!可以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就栖居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感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因此,语文教学要让感情流淌,我们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时,教者设计了这样两个教学环节:

1、“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愿做最弱小者,保护了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你是否也曾经伸出援助之手,保护过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或物呢?”同桌交流后,指名说一说,议一议,教师适时点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抓住萨沙这一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感受、体验,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文本。

2、“光阴似箭,岁月如流,四十年过去了,还是这一家,还是在这样的一个日子里,还是在这样的森林里,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展开你想象的翅膀,说一说并写下来。”学生通过想象练说,练写,将所有的积淀在次倾诉,将所有的体会予以表达——时光会令太多的事情发生改变,唯一不变的是“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三、贴近生活的课堂有生气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刘国正先生一再强调“要使学习语文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语言脱离了生活,就变成了毫无生气的空壳”。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知识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语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就会加深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需要用语文,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如在教学《卧薪尝胆》时为了让学生走进角色,走进历史,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越王勾践要向越吴王求和,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假如你就是当时吴国的一位谋臣,你会怎么劝阻吴王?”同学们很快进入了情景,如:“大王,千万别答应呀!斩草要除根,我们应该一举灭掉越国。”“陛下,我看越王只是想拖延时间,将来一定会卷土重来,千万不要轻信他的话。”……随后教师趁势引导“谋臣们说的很有道理,可此时的吴王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大臣的劝告。谁来扮演那位得意洋洋的吴王?”学

第二篇:引寓言之渠 活习作之水

引寓言之渠

活习作之水

寓言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形式编入了小学语文教材中,其篇幅简短,内容丰富,故事性强,易于唤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著名寓言作家金江先生曾说:“寓言这种文学形式,不仅得到成人的喜爱,而且深受青少年儿童的欢迎和喜爱。学校教师通过寓言教学儿童最适宜不过了。寓言既简短又具体,既生动又形象,使儿童懂得道理,受到教育,效果很好。”寓言这种文体,不仅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还蕴藏着丰富的习作资源。笔者尝试着在寓言教学与习作教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与寓言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在促进学生阅读素养不断提高的同时,不断提升习作能力。

一、以寓言为支点,提高立意能力

(一)以小见大,把握立意方向

一只蝉儿,一种智慧;一只破罐,一路花香……传统文化中的一则则经典寓言,以微不足道的动物、器物等承载着令人深思的大道至理,以最为平常的小事来假托言说。寓言见微知著,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显然是在启发学生习作时应选取一个“小”的动物、人物或事物,或讲述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或阐释一个旨趣深刻的道理,或抒发一种因“小”而生的情怀。也就是说,在寓言文本中经常学到的“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应该在平常的习作中派上用场。归入“小”范畴的人物、动物或事物,可以是在外形、地位、感觉、意义、影响等方面的“小”。仅仅描述一个小小的人物、动物或事物就满足收笔,那未尝不可,但终究显得平常肤浅,很难使人印象深刻。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一般意义、平常性质上的“小”,尝试去发掘能够体现一定道理的“小”材料,通过这个小人物、小动物或小事物,折射出一定的生活哲理,表达出深刻的主题,充分彰显“小故事,大道理”的巨大魅力。因此,学会细心观察,学会深入思考,学会高度凝结,就显得尤其重要。比如,写小小的牵牛花,刻意去描写它的玲珑娇美、灿烂可爱,那是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小”。如果记叙由现在看见牵牛花的盛开,想起几年前由于对牵牛花种子的忽略,导致一些种子被遗忘而没有发芽、永不开花,由此联想到不要淡忘了那些美丽的梦想,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文章生发出启人心智的哲理来,让人回味无穷。不论怎样,习作的立意都要倾向于积极健康的方向,可以经由“小”的人物、动物或事物,表达出诚实善良、忠贞乐观、坚定不移、以身作则、默默奉献等“大”的主题。

(二)阐释寓意,扩展闪光材料

用短小精辟的故事来揭示深刻的人生道理,这是寓言的显著特点。对其阐述的道理,有些寓言没有直白点明;有些则是在结尾直接点明,如伊索寓言。作者在每则寓言的最后,大多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对于这些点睛之笔,学生们一定要好好体会。对于直接结尾的寓言,可以引导学生去提炼寓意。针对这些寓意,让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还有什么事情也说明了这个道理,引领他们从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入手,把最能说明这个道理的那件事情诉诸笔端。

如《曾子杀猪》这则寓言,写的是曾子在孩子面前不说谎,毅然杀了家里的猪,教育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像曾子一样讲究诚信,以自身的言行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及整个社会。这个寓言的寓意已经很明确,做人应该讲究诚信。那么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可以阐释寓意的呢?有时成人不经意地对孩子说谎,这种情况孩子很有可能遇到。这样孩子们就有话可说,有意可表达。那么,只是父母要讲究诚信吗?小孩子要不要讲诚信呢?应该怎么讲诚信……基于文本,从寓言中的人物和故事拓展开去,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事件和人物进行高度勾连,在链接对接中进一步阐释寓意,扩展不同的材料,强化学生对寓言感知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思维品质。

二、以寓言为桥梁,提高表达能力

(一)变换角度,主人公拟人化

寓言,常常以孩子们熟悉的动物为故事的主角,如狐狸、乌鸦、狼、狮子、老虎等等,把它们人格化,和人类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为此,可以说寓言是一种不根据事实而超乎自然的故事。例如《蝉和狐狸》中,狐狸满嘴甜言蜜语,夸蝉诱蝉;而蝉警觉性特强,摘叶试探,说出了自己怀有戒心的原因……一则则寓言在提醒学生,在习作中不妨让动植物说话,以那些动物或植物的口吻来写,这样角度一变,习作就变得新颖有趣,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比如写一种动物、植物或器物,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们都会用“它”进行客观介绍。可是如果变换一下角度,用上“我”,把那些动植物换成自己,物我合一,由此下笔成文就变得比较独特。以描写“铅笔”为例,我们可以把题目拟为“我的一生”,接下来就以“我”的口吻,借助想象力,写“我”这枝铅笔是如何出生,怎样到文具店,遇上小主人,如何为主人工作,奉献自己等等。叙述的角度一换,内容一下子就精彩了许多。

(二)体悟言语,学习表达技巧

寓言故事以简短篇幅承载深刻的道理,对语言表达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寓言创作中,作者不但充分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在遣词造句中也彰显了极高的造诣。在寓言教学中,应强化言语形式的体悟,因为阅读教学旨在促进学生言语生命的提升,还在于语言道理的体悟必须依靠言语感知这一路径达成。只有在文本语言中揣摩体悟,赏析其表达效益,才能让学生凭借文本语言,深入文本内核,明晰寓言的本质要义,了然文本的语言特色,并尝试学以致用。如《鹬蚌相争》中的对话描写,运用了动作、神态、语言,将二者相争的过程写得淋漓尽致。“鹬”“蚌”相争,就其内容而言,说的皆是“狠话”;就其形式来说,说的都是“短话”;就双方的“相争”来看,多像在“吵架”,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这是本则寓言在语言方面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学生学习“吵架”“争论”的典型案例。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认真研读,潜心悦纳,感悟鹬蚌“吵架”语言的玄妙:狠话、短话及其针锋相对的特点。接着由读到写,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想象写话,练写陷于篓中的“鹬”“蚌”又一次“吵架”,使学生在仿写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语言特点的体验。而后引导学生琢磨研判自己所写的内容是否具备“吵架”的特征,继而在角色表演、师生互动中多维感受“吵架”的语言特点。最后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练笔,让“吵架”的语言实践落到了实处。这样,从语言的理解到运用,再到语言的修正及重构,学生经历了由“知”到“行”到“品”的语言学习运用过程,语用能力得以提升,语言智慧得到发展。

三、以寓言为纽带,提高布局能力

寓言往往以凝练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致盎然。每则寓言故事大都以一句训诫做结尾,引起反思,触动觉醒,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这种相似的精巧结构,为我们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提供了最好的资源。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去看寓言故事的结构布局,不要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中。引领学生总结出伊索寓言的故事套路,尝试着把这种结构布局运用到平时的作文中去,助推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册课文《螳螂捕蝉》是一则家喻户晓的中国寓言故事,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清晰,情节跌宕起伏,篇末点出了寓意,人们读后获得了深刻的启示和教益:“不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伏的祸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感悟,以寓言为纽带,在叙事习作中,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文末写出点睛之笔,言中之意、语中之理喷薄而出,这样写出来的作文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让人刻骨铭心。

引寓言之渠,活习作之水,在大道无痕中学生言语生命得以有效发展,习作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效益得以提升。

第三篇:巧引生活之水,感受快乐体验式教学模式

课题:《我们在一起》

孔敏 宁阳县洸河学校

巧引生活之水,感受快乐体验式教学模式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成为了必然。本节课《我们在一起》是泰山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5课《我和我的同学》话题一的内容,在本节教学设计中,我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巧妙的运用到课堂中,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感受到品德学科的快乐。

一.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上课伊始,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环境和事物着手,利用几幅图片配上《童年》这首轻音乐,把校园、教室、学生、丰富的活动一一展现给同学们,引起学生对三年时光的美好回忆,拉进了师生之前的感情,教师抓住这一时机,询问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有什么样的感受?幸福、快乐的感受,除了与老师相处,主要来源于同学之间的故事,从而引出本课课题,这一环节的设计,层层相扣,过渡自然。

二.联系生活,体验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所以教学内容应扎根于现实生活,对生活的意义进行探寻,对人生进行有意义的指导。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品德学习的归宿。所以,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如何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生活知识与课本内容的联系。

教学过程中,第一个环节通过三个小活动,让学生感受发生在身边幸福的的事儿。活动1教师从同学们在班级里发生过哪些让他们感到无比幸福,心里暖暖的事情的交流中开始,通过学生交流汇报,得出相互帮助能让同学感到幸福,快乐,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活动2,我结合生活中发生的现象,排练了一个小课本剧,录成小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寻找到幸福的班级体还建立在同学们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处中。课前准备中,我发现,三年级的孩子,年纪尚小,对于尊重这个词理解的并不透彻,为了避免没完没了地对学生进行说教,避免老师讲的累,学生听的累,而且还枯燥无味,并且还不能取得好效果的弊端,我认为在品德课上,创设各种情境,让师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体验,互相影响,互相交流、深入情境,展开想象,去感受,体验,亲历进而表达和形成积极爱教育的态度,提升道德情感,才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为加深学生对尊重一词的理解,我列出各种情境,让学生来体验,最终让学生明白:尊重就是尊敬、重视、敬重。比如:当别人说话时,认真倾听;跟别人打招呼时要用礼貌用语,不给别人起外号,不能揭别人伤疤;跟别人约和的时间约好的事,要守时守约;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尊重父母长辈;尊重人格,不论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普通的清洁工,只要是劳动者,都值得我们尊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尊重自己,不要瞧不起自己,要有自信。理解了尊重,再来分析视频中的小组长错在了哪里,如果换做是自己应该怎么处理,从中感受到幸福的班级体还建立在同学们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处之上。

活动3 利用课本中三个同学一起植树的图片,谈话探究,相互合作也会让同学感受到幸福、快乐,并结合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发生的合作完成的事例,进一步感受到合作成功给同学们带来的幸福,同学们才能在这个大家庭里快乐成长。

三.强化促进,加深理解

第二个环节中的三个活动都是通过正面强化,感受同学之间幸福的事,生活中也会发生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结合课本中出现的图片,让学生做出判断,并分析出理由,通过负面的,错误现象的分析,得出:人与人之间尊重、平等是相互的,只有你尊重了别人,平等的对待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平等对待你,同学之间的友谊就是建立在这种相互尊重,平等相处的基础之上的。强化促进,加深理解,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活动延伸,实践生活

如果说课堂活动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的主阵地,那么课外延伸活动便是学生成长的新生长点。《品德与社会(生活)》课就是让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到社会生活中去实践。加强生活、社会体验、感悟、内化,从而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本课中我想对他(她)说这个环节和友谊这种诗歌的颂读,会让学生感悟、内化为行动,在这个充满快乐的校园里、班级里,伸出友爱之手,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让我们在一起,做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总之,教育的空间是广阔的,生活处处有教育,时时有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品德教育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与生活,与社会分离的“纯道德生活”,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训和感悟。只有巧引生活之水,才能在体验中感受快乐!润泽学生心田!

第四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如何让课堂活而不乱

如何让课堂活而不乱

麻溪铺九校胡海燕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现在是我们老师们探讨研究的核心问题,然而,一些教师只是口头上谈如何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实际上,他们仍然不肯下讲台,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老师们只怕到最后考试影响教学质量。我始终坚信“自主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岳阳许是中学跟班一周之后,我更坚定了教改的决心。我决心尽快尝试这种教学方法,也想大胆的放手,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课堂上,我让学生借助参考资料预习,同学们热烈讨论,甚至有些学生走来走去征求别的同学的意见,一堂课热热闹闹,我也感到很满意,我只在教室里转来转去,也不知不觉地就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下课了有些学生还不肯离开教室,展示课上,一人展示众人回答质疑,你争我抢,辩论激烈,各小组积极表演对话,兴趣盎然。反馈课上各小组把他们自编的练习题陈列出来,并且轮流讲题,看到同学们的精彩讲解,我的心里也非常高兴,作为一名年青老师,我认为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回答问题多了,学生很快乐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同行老师和领导对我的课也给予了好评,我也感到了“成功”。

然而,两个星期后有几个学生找到我说:“老师,我觉得我们的课堂乱了,学生自由了,学的内容少了.”听了学生反映我陷入了沉思,接下来的几天我仔细观察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确实感到学生反应的问题的存在,我与探讨后作了以下改进和尝试。

1、预习课上,为了防止在知识点上组与组之间的重复,我给各组分配了预习任务,如1、2组找短语,造句;

3、4组找关键句,归纳知识点;

5、6组利用知识点、句子、遍地开花;小组合作完成。

2、当一个小组正在表演对话或讲解展示时,我让其他小组找出错误并且补充,这样学生都能认真去听,去记,然后各组把纠错的方法和不同的改正结果提出来,这样学生既动口动脑,又动手写在本子上。

3、反馈课上,为避免同学们只准备一个小题,我鼓励同学们交换讲解,同时,老师也准备了反馈练习来检测本话题所掌握的内容,看学生是否达标,让学生查漏补缺。

4、为了克服学生课堂上单单追求讲解知识点,而忽视口语和书写训练,我鼓励各组成员利用话题知识点编对话,然后根据对话内容或提示让学生改成小短文写到黑板上,一目了然,这样知识点、口语表达和书写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5、有些学生课堂上不投入,说些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话,作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我先找他们谈心然后让他们在班会上和晨会上作自我检讨。

我认为“自主与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采用的,我们的课堂是否有效,不是看老师讲的好与坏,而是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课堂,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口张起来,手动起来,大脑用起来,真实有效地让课堂落到实处,这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第五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如何让课堂活而不乱

将课改进行到底

各位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将课改进行到底。

长期以来石道教育一直处于落后局面,面对这尴尬的境地,石道教育人也曾多次进行了教改尝试,可每次都浅尝辄止,多数都是因为导向问题,上边的政策变来变去,今天要求学这个明天要求学那个,再加上我们的我们学校进行了多次一年多来,我们学校以杜郎口模式为样板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随着课改不断向前推进,改革所带来的成果也在逐渐显现出来。尤其在一些年轻教师的课堂上,能够明显感受到与以往不同氛围,譬如课堂上死气沉沉的气氛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人摩拳擦掌、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有时为了探讨一个问题,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这样的课堂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活”,颇有几分杜郎口课堂的样子。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仍处于改革的初级阶段,或者说是刚刚起步。既然是刚起步,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发现了问题就不应该回避,而是要静心去研究并最终解决问题,正好学校开辟了教师讲坛这样一个平台,借助于这个平台,我浅谈一下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打造高效课堂,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杜郎口精神的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就我个人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现在是我们老师们探讨研究的核心问题,然而,一些教师只是口头上谈如何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实际上,他们仍然不肯下讲台,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老师们只怕到最后考试影响教学质量。我始终坚信“自主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岳阳许是中学跟班一周之后,我更坚定了教改的决心。我决心尽快尝试这种教学方法,也想大胆的放手,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

课堂上,我让学生借助参考资料预习,同学们热烈讨论,甚至有些学生走来走去征求别的同学的意见,一堂课热热闹闹,我也感到很满意,我只在教室里转来转去,也不知不觉地就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下课了有些学生还不肯离开教室,展示课上,一人展示众人回答质疑,你争我抢,辩论激烈,各小组积极表演对话,兴趣盎然。反馈课上各小组把他们自编的练习题陈列出来,并且轮流讲题,看到同学们的精彩讲解,我的心里也非常高兴,作为一名年青老师,我认为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回答问题多了,学生很快乐

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同行老师和领导对我的课也给予了好评,我也感到了“成功”。

然而,两个星期后有几个学生找到我说:“老师,我觉得我们的课堂乱了,学生自由了,学的内容少了.”听了学生反映我陷入了沉思,接下来的几天我仔细观察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确实感到学生反应的问题的存在,我与探讨后作了以下改进和尝试。

1、预习课上,为了防止在知识点上组与组之间的重复,我给各组分配了预习任务,如1、2组找短语,造句;

3、4组找关键句,归纳知识点;

5、6组利用知识点、句子、遍地开花;小组合作完成。

2、当一个小组正在表演对话或讲解展示时,我让其他小组找出错误并且补充,这样学生都能认真去听,去记,然后各组把纠错的方法和不同的改正结果提出来,这样学生既动口动脑,又动手写在本子上。

3、反馈课上,为避免同学们只准备一个小题,我鼓励同学们交换讲解,同时,老师也准备了反馈练习来检测本话题所掌握的内容,看学生是否达标,让学生查漏补缺。

4、为了克服学生课堂上单单追求讲解知识点,而忽视口语和书写训练,我鼓励各组成员利用话题知识点编对话,然后根据对话内容或提示让学生改成小短文写到黑板上,一目了然,这样知识点、口语表达和书写完美地结

合在了一起。

5、有些学生课堂上不投入,说些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话,作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我先找他们谈心然后让他们在班会上和晨会上作自我检讨。

我认为“自主与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采用的,我们的课堂是否有效,不是看老师讲的好与坏,而是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课堂,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口张起来,手动起来,大脑用起来,真实有效地让课堂落到实处,这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下载引生活之源活课堂之水-教学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引生活之源活课堂之水-教学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活跃课堂环境 新活化学教学

    活跃课堂环境新活化学教学 河北平山古月中学 谢书祥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学规律和教学艺术创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提高课堂......

    语文教学中引兴趣进课堂4500字

    语文教学中引兴趣进课堂 冀岫 (大同一中山西大同037004)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中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正......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联系生活实际活学高中生物

    联系生活实际活学高中生物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

    语文教案-还口语交际的生活之源-教学教案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的新理念:“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心得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心得 摘要:有效课堂教学能够使教师花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经过一个多月的课堂教学实践,营造高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以......

    品德与生活教学心得

    经过一年《品德与社会》执教实践过程,我觉得《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堂大于天”教学活动心得

    “课堂大于天”教学活动小结 本人是机设教研室的一名专职教师,主要从事《工程制图》教学工作,今年参与了学校开展的“课堂大于天”教学活动。尽管自己教制图很长时间了,自己觉......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心得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心得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