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08:5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第一篇:浅谈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浅谈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为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而展开的各种实践活动的典型式样和总体特征,包括人们的劳动生活、物质消费生活、家庭生活、学习和交往生活、闲暇和精神文化生活等广阔领域。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很多,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生活方式更新的决定性力量,它通过作用于生活方式的外在客观因素(物质环境和社会组织方式)和内在主观因素(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从而导致生活方式的变革。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体现为以生产力发展为主轴的社会进步过程。但是每一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是以该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为标志的,重大的技术创造往往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例如在远古时代,火的使用对人类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近代的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发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十九世纪,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农业人口,更多的人获得了城市化、工业化的社区生活方式。马克思在实地考察珍妮纺织机的社会影响时明确指出:“近年来,任何一种机械发明都不像‘珍妮’纺织机和精梳纺织机的制造,在生产方式上,并且归根到底,在工人生活方式上,引起那样大的改变。‘机械发明’它引起‘生产方式上的改变’,并且由此引起生产关系上的改变,因此引起社会关系的改变,‘并且归根到底’引起‘工人生活方式上’的改变。”在这里,马克思精辟地论证了科学技术对生活方式影响的实际过程。

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的科技革命的作用下,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生活方式的结构要素如生活主体、生活资料、生活时空和生活方式的具体内容──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是从三大传统工业(即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的大发展时代转向新兴工业(即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的大发展时代:二是以满足物质需求为主要内容的一、二次产业转向以精神需求为主要内容的三、四次产业;三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占优势转向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占优势。信息技术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最终会反映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上面来,从而给大家生活方式带来一场革命。

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推动了人类交往方式的变革,使交往方式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在农业社会中,科学技术水平低下,人力畜拉的车舆和帆船是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落后,使人与人之间很少进行跨地域的交往。每个地域都相对地形成封闭自足、老死不相往来的生存单位。这就使人与人交往的范围非常狭窄,形成一个以血缘为纽带的、交往紧密而窄小的交往半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交通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轮船代替了帆船,汽车、火车取代了马车,天上有飞机,地下有地铁,立体交通,四通八达。与此同时,通讯和传播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电报、电话、电视、传真、呼机、电脑网络等新技术传媒的产生,使感情、思想的交流变得非常方便、快捷,不受时空的限制。这大大扩展了人的活动领域和交往范围,使人际交往日益从家庭转移到公共场所,从个人生活走向社会生活,从国内扩展到国际。

再者,由于科技的进步,工农业生产逐渐机械化、自动化、电脑化,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职工的劳动时间,从而使闲暇时间的增多。而随着闲暇时间的日益增多,人们就要逐步进入娱乐专业化时代,这个专业化很大程度上是以高度发达的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使人们的闲暇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例如上网游戏,听音乐,看电影等。

虽然不论从生活的哪一个方面,我们都能够轻易地享受到科技成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学会创造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二篇:论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论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1.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为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而展开的各种实践活动的典型式样和总体特征,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很多,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生活方式更新的决定性力量,它通过作用于生活方式的外在客观因素,从而导致生活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科学技术就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成果和手段。科学技术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首先,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其次,提高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再次,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

虽然不论从生活的哪一个方面,我们都能够轻易地享受到科技成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学会创造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2.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也叫思维习惯、思维偏好、思维模式等。作为思维活动习惯模式的思维方式,是指“一定时代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按一定结构、方法和程序把思维诸要素结合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思维运行样式”。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思维方式发生影响或作用的机制,就是通过影响或改变思维方式的要素来实现的。

第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决定思维方式产生的前提条件。在工业社会,生产的机械化、标准化束缚了人们的思维,使人沦为机器的奴隶,导致机械主义、形而上学盛行。

第二,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决定思维方式的保持时限。思维方式虽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抵抗变化的力量,但它产生于生活实践,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社会环境和社会经历是影响思维方式形成与改变的重要因素。

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决定思维方式的重新整合。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首先是深刻地反映在对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上。科技决定了人们对经济和政治的认知,这就是无限度地提高国民收入。科技的作用使人们形成了充分利用科技的思维,即使由于宗教信仰和民族情感等方面的原因对现代科技有反感,但在认知、动机和行为上仍倾向于接受和利用科学技术。

第三篇: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获取生活资料。科学技术就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成果和手段。整个人类文明史实质上就是人利用科学技术认识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历史。

科学技术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它还是一柄“双刃剑”,它既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后果。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主体是积极的、正面的。但在现实社会中,科学技术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摘自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它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进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我国90年代乃至跨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驱动力。这句话不无道理,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今天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稳定,科技的进步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提高经济发展。人类由于使用了科技,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工艺趋于现代化,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它低污染、低消耗、低能耗,技术含量高,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科学技术为一个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就如同枯树发新枝,使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摆脱了衰退和危机,继续保持繁荣。

第二,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首先,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其次,提高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人类基因工程的业已完成,使得科学家对于人类的遗传基因人类借助生物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等高科技技术生产的药品,可以治疗许多常规疗法不能治疗的疑难疾病甚至过去被认为无法治疗的不治之症;治愈疾病,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再次,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正如伟大导师恩格斯指出:日益发展的工业使一切传统的关系革命化,而这种革命化,又促使头脑革命化。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例如,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研制成 1 功,可以使人们看到几十亿光年乃至更遥远的太空,从而为探索人类所不知的太空的奥秘提供了方便。

第三,促进了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现代科学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科学与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推动了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以适应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化集体劳动,一些重大高科技研究开发项目,动员的人力、物力,投入的资金、设备,其规模之大,都是过去所远远无法比拟的。像美国总统1942年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57年的“北极星导弹潜艇计划”和六十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都是具有全国规模的浩大工程,甚至还需要组织国际间的协作。要把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组织起来,是各种资源达到有效配置,有条不紊的协同运作,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效能,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效果,这就给科学的组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摘自于<<论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正如一切事物一样,科学技术既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后果。它对于人类社会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人们只有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才能使它能造福人类,而免受其害。一般说来,科学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科学技术对于环境的破坏作用。且不说原子弹、氢弹在核战争中对人类的巨大杀伤力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就是那些核废料、报废的旧电脑、太空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农业中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板结。

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命安全的负面影响。粮食蔬果上用的杀虫剂,既可以杀虫,但是对人体也有不利。再如核技术,既可以用于和平建设,发电供能,医学治疗,造福于人类,也可被用于战争,变成核武器,对人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却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

科学技术对传统文化的影响。高科技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日趋现代化的同时,也使得许多民间的传统工艺、文化,退出大众生活的舞台,乃至从社会生活中逐渐消失,这对于人类传统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十分不利的。另外,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赝品,也是利用科技去“克隆”一些文物的。

科学技术也拉大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差距。由于高科技的推广应用,这样会导致失业率增加,就业问题突出,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未能掌握科技的人,在这个到处充满着科学技术竞争的环境中很难找到立足之地,而那些懂得相关技术的人才则可以利用技术为自己带来更多的财富。据有关资料表明,40年前全世界最富和最穷人口人均收入是30:1,而目前是74:1。但近年来许多调查表明,那些曾经促使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迅速发展起来的资金密集型高新技术,一旦被比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引进,非但不能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反而会产生不少经济和社会问题。

总之,科技并不是单向地决定着社会,它同样也受社会的影响,要解决它的负面效应,就要正确认识科技同社会的关系,要使科技和社会同时进步。只有对科学技术有了清楚的认识,我们才能更好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简单说来,通过科学技术发展经济与环境能源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摘自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因此,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要合理开发、利用环境,充分、有效地使用能源,树立科发展观,努力建立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忌单一考虑、鼠目寸光。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从根本处做起,即从人自身做 起——科技革命和人自身的革命。我们应该在学好掌握科学技术的同时,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正确认知科学技术,利用科学技术去完成一些对社会对国家有利的使命,这样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而不是为人社会造成更深的伤害。通过掌握和科学应用技术来回报社会,回报祖国,利用它来造福人类。参考文献

【1】 探讨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 论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 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环境的关系 【5】 依靠科学技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6】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第四篇:科学技术对政治文明的影响

论科学技术的政治功能

陈万求 李丽英

(长沙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76)

[内容提要] 本文从技术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科学技术的政治功能,指出科学技术是政治文明进步的杠杆,在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的进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政治家是政治文明的总设计师,是政治意识文明的倡导者,政治制度文明的建立者和政治行为文明的发起者。政治家在决策中同样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同时对科学技术作用于政治文明的机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科学技术 政治文明 知识背景 机制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科学技术和政治,同属于客观世界的两种事物与现象。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探讨科学技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影响,不仅可以深化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而且对于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和政策,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科学技术的政治功能

英国科学社会学家贝尔纳认为,“科学作为一种职业,具有三个彼此互不排斥的目的„„

[1]科学的心理目的、理性目的和社会目的。” 科学的社会目的即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的社会功能突出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沿着贝尔纳的思路,我们对科学技术的政治功能以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政治文明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在政治文明的系统结构中,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政治意识文明,它是政治文明的内隐思想层面,是人们对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行为的认识和心理反映的进步状态,包括政治理想、政治道德、政治信仰、政治心理等,其核心是民主政治意识。第二个层次为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外显物质层面,是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主体为了维护其整体利益而规定的政治生活的原则、规范与方式的总和,包括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法律制度等。第三个层次是政治行为文明,它是政治文明的行动层面,是人们政治行动的进步状态,包括政治斗争、政治管理和政治参与等。

科学技术是政治文明进步的杠杆,在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的进步中,科学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科学技术对政治意识的影响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政治意识作为一种观念上层建筑,其产生和进步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与科学技术的作用也是分不开的。在政治意识进步中科学技术的作用突出表现在:

首先,科学与民主是一对孪生子,科学越发展,科学精神越深入人心,人们的民主政治意识就越进步。贝尔纳说过:“我们明白,再没有什么比提倡有用的技术和科学更能促进这样圆满的政治的实现了。通过周密的考察,我们发现有用的技术和科学是文明社会和自由政体 [2]的基础。”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发展民主政治意识的客观要求。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是学术民主和自由创造的产物,没有学术民主的社会气候,没有政治民主意识的大文化环境,科学技术难以兴旺发达,或是走上畸形的发展道路。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物化的经济增长,离不开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使社会组织体系由塔式结构 1 123走向网络式结构,其基础是独立、自由、公平、公开、公正的经济社会实体。这种社会结构模式的普遍化,会影响到政治生活领域,客观上要求独立、自由、公平、公开、公正政治意识。另一方面,科学发展推动人们树立民主意识。民主最核心的内容是平等和参与。科学活动是富有民主精神的活动,因为,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科学中真正的权威是平等。同时,随着科学活动的社会化,科学进入生产和生活,科学精神中蕴涵的民主精神也促进公共生活中民主观念的发展,使民主观念成为社会中一种主流的价值观。科学对客观性的追求使主观独断不再为公众认可。从更广阔的社会领域来讲,科学运用、社会分工和民主参与是一个相互关联渗透的一体化进程。在现代社会中,科技的高度分化和综合使分工与协作成为社会关系的主要方面,随着社会分工精细化,每个人都有可能拥有分配给他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3] 从而拥有作出决策的权利。其次,科学精神有助于人们摆脱旧的、落后的政治意识,培养理性主义执政意识和实事求是的执政作风。科学精神主要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科学活动中所陶冶和积淀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其基本内涵是理性精神、怀疑精神、实证精神、创新精神。与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相适应的政治意识,如盲从意识,顺服意识等,在科学精神的荡涤之下,会逐步走向消亡。科学精神营造务实高效、开拓进取的社会氛围,培养人们理性的执政意识,从而带动整个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科学精神中的怀疑精神和实证精神,有助于人们在政治上本着求实创新的原则,不主观臆断,不因循守旧、不迷信盲从,敢于大胆怀疑,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创新,形成实事求是的执政作风。正如贝尔纳所说:“科学主要是一种改革力量而不是一种保守力量,不过它的作用的全部效果还没有充分显露出来。科学通过它促成的技术改革,不自觉地和间接地对社会产生作用,它还通过它的思想的力量,直接地和自觉地对社会产生作用。人们接受了科学思想就等于是对人类现状的一种含蓄的批

[4]判,而且还会开辟无止境地改变现状的可能性。”

再次,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人们树立科学正确的政治信仰。在人们形成自己政治信仰过程中,科学技术起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政治信仰问题与科学技术紧密相联。科学的政治信仰是建立在人们对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深刻了解基础之上的,换言之,是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的,缺乏科学态度,不掌握自然发展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模糊不清,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了解不清,就很难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和坚定共产主义信心。

2.科学技术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托夫勒说过,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将带来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必将引起政治制度的变化。的确,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改革力量”,必定对政治制度产生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科学技术它既可以引起政治制度的局部变化,也可以导致社会革命,引起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

首先,在政治制度质变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经济基础发生变革,最终导致政治制度的变革。关于这一点,恩格斯早就说过。他说:与青铜器技术相适应的是奴隶制国家,与手推磨技术相适应的是封建制国家,与蒸汽磨技术相适应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在评价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作用时,恩格斯又说:印刷术的推广、古代文化研究的复兴,从1450年起日益强大和日益普遍的整个文化运动,所有这一切都给市民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带来好处。这说明:特定的科学技术与某种国家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即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 111 本文为2006年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中国古代科技伦理思想研究”(课题编号:06YB77)研究成果之一 2陈万求(1966----)男,湖南永州人,长沙理工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博士生,主要从事哲学、伦理学研究。定程度上加速旧的政治制度的死亡,同时催生新的政治制度。

其次,科学技术的进步还会引起政治制度局部的量的变化,促使其良好地运行和发展。在政治制度根本性质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受科学技术的影响,政治制度的运行方式会发生改变。正如有的学者研究指出:要使一种政治制度运行系统能够健康有效地运行和发展,关键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建立科学的决策系统;(2)建立高效能的行政管理系统;(3)建

[5]立强有力的监督系统;(4)建立快速的反馈系统。上述政治制度运行系统中的决策、管理、监督和反馈,都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特别是现代政治制度的运行系统,离开了科学技术,简直寸步难行。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印刷术、没有电子传播媒介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的政治普选、政令的畅通简直就是一句空话。

3.科学技术对政治行为的影响

政治行为是政治主体在一定的政治关系中获得的、运用或影响政治权力,从而实现特定的利益的行动和取向。政治行为主要体现在政治斗争、政治管理和政治参与之中。

战争是最高形式的政治斗争。科学技术对政治斗争的影响明显体现在战争中:(1)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促使武器和军事设施不断更新换代,从而使武器和军事设施在战争中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非重要因素上升到重要因素,并且在当今和未来的战争中,其重要性会愈来愈显著;(2)科学技术使军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这突出表现在兵种的建制方面,像炮兵、装甲兵、航空兵以及数字化部队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3)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军事科研成果的产生和应用,而它向民用的转化带动社会各部门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发展又

[6] 给科学技术大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物质基础,从而有利于军事科研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向政治管理的渗透日益加深了。政治管理的现实基础、主要内容、运行机制、权力结构、权力分配等方面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发生重大改变。值得一提的是,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政治管理中政治信息走向公开化、透明化。政治信息一般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自己根本利益而进行活动所具有的观念、倾向、主张、意志等信号。在历史上,政治信息的发展经历由封闭到半封闭再到开放的过程。这一过程其实是与信息的传播速度、传播方式和途径、传播范围和领域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在古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信息的传播处在低水平的发展阶段,使政治管理中的政治信息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成为可能。而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电视、广播,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得信息的传播发生了质的飞跃,迫使政府的政治管理从封闭、半封闭走向透明化和公开化。无论是国家的重要会议,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还是政治家的个人隐私都不可避免地公诸于世。总之,随着科技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政治管理信息公开化将是大势所趋。

科学技术对政治行为的影响还体现在民众政治参与上。现代科学技术有利地促进生产的发展,创造日益丰富的社会产品,从物质上保证人们的基本需要,使个人除了谋生的劳动之外,也有精力和时间关心并参与政治生活。此外,现代科学技术显著地提高了全民的文化素质、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也提高了人们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从而为人们行使民主权利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再者,现代科学技术还为人们行使民主权利,参政议政,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技术手段,如广播、电视、报刊和互联网。尤其是互联网,给社会带来一种新的政治民主形式,国外称之为“交互式(或互动式)民主”(Interactive Democracy)、“直接数字民

[7]主”(Direct Digital Democracy)。这种民主形式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即时性和直接性等特点,使人们突破时空的限制,直接取得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经由网络“直接”参与公共事务;同时,政府也可以借助网络随时接受民意反馈,甚至可以获得直接来自人民的直接授权,从而随时修改施政方针。

二、科学技术对政治家的影响 政治家是政治文明的总设计师,是政治意识文明的倡导者,政治制度文明的建立者和政治行为文明的发起者。政治家在决策中同样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1.科学技术在政治家决策中作用

在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始终是影响政治家决策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治家决策的科技含量是不同的。科学技术对政治家决策产生的影响的范围和强度也有很大的差别,由此区分了政治家决策的三种形态:经验型决策、过渡型决策和科学型决策。经验型决策,一般指政治家凭借有限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决策。它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政治家所获取的信息量很小,分析问题以定性为主;二是在决策过程中,“谋”与“断”交织在一起,没有明确的分工;三是决策的随意性很大,与规范化、程序化相距甚远;四是决策结果正确与否,取决于政治家个人的素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第二,过渡型决策。由于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新兴学科的创立和大机器工业发展,使政治家决策中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传统经验型决策开始向科学型决策转变。其特点表现为:一是由于决策对象十分复杂,政治家个人独立作出决策已经变得十分困难,“谋”与“断”逐渐分离,咨询机构开始出现;二是决策方法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定量分析已经被引入政治家决策过程。第三,科学型政治决策。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高科技渗透到政治决策的各个方面,并对政治决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政治家的决策完成了由传统经验型决策经过过渡型决策向科学型决策的转变。其主要特点是:一是政治家决策是在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指导下,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的;二是决策由政治家个人的行为变为集体行为;三是“谋”与“断”两个环节相对独立,其任务分别由不同的系统来承担,由咨询机构拿出若干方案,由政治家集团最后定夺;四是决策手段高度现代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在上述三种政治决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科学技术促进了政治家决策方式的转变,即由政治家“个人决策”为“集团决策”所取代;第二,科学技术促进了政治家决策程序的完善,使决策程序进一步细化,预测越来越成为政治家决策的前提,控制反馈成为决策程序的极为重要的环节;第三,科学技术促进了政治家决策方法的改进,即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由对某个单一问题的解决改变为对问题的综合系[8]统解决等。

2.科学家对政治家的影响力

科学技术对政治家的影响常常以科学家为媒介进行,即通过“科学技术-科学家-政治家”的关系链条展开。科学家对政治家的影响的大小、程度,在此我们姑且称之为“科学家的政治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在政治家决策的不同历史阶段有所不同。

在经验型决策阶段,“科学家的政治影响力”还不十分明显,政治家对科学家的依赖是非常有限的。这是因为,古代社会的知识分子(科学家)对于统治阶级具有直接的依附性,[9]他们要么是统治阶级的附庸,即所谓的“士”,要么是赋闲的落魄的统治阶级本身。因此,古代社会科学家对政治家决策的影响不能和现代社会同日而语。

在过渡型决策阶段,“科学家的政治影响力”逐步扩大。此时,科学家往往成为政治家集团进行政治决策所不可或缺的“智囊团”。这是因为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日趋专业化、综合化、复杂化,政治决策问题已经超出了古代社会个人狭小的范围,也不可能在停留在个人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经验上,需要一个为政治家决策提供重要咨询的机构,这就是智囊团。如二战后美国的兰德公司、日本的野村综合研究所、英国的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等。

而在科学型决策阶段,随着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逐步向法治化迈进,科学家与政治家的交往将更加频繁,他们之间的角色转移也愈来愈频繁,“科学家的政治影响力”空前增加。此时,出现了所谓的科学家-政治家阶级,科学家往往成为政治家,执掌国家政权,直接进行政治决策。例如,波兰总理杰兹·布泽克(1997年起任)就是一位化学工程师,2005年新当选的波兰总理却是一位经济学家,罗马尼亚总统埃米尔·康斯坦丁内斯库(1996年起任)是一位地质学家,保加尼亚总理伊万·科斯托夫(20世纪90年代末起任)是一位数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捷克的许多部长也都是科技专家。

“科学家的政治影响力”的逐步增加昭示:科学技术对政治的影响加深了。

3.政治家决策中的知识背景的作用

科学技术对政治家的影响还表现在知识背景在政治家决策中的作用。知识社会学认为:每个执行特定社会角色的个体都必须具备执行他正常的角色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如果他缺乏

[10]这些知识,就认为他不适合担任这一社会角色。同样,政治家要执行其独特的社会角色,必须具备作为政治家所必不可少的知识。这些知识,我们称之为政治家决策的“知识背景”。“知识背景”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具有多种要素、层次、结构的知识体系的总和。任何知识背景都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人文知识、科技知识的结晶。

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家的决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同时期知识背景的反映。人类的知识背景的演进分三种前后相继的形态:古代浑然一体的知识背景;近代直观、机械的知识背景

[11]和现代多系统综合的知识背景。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家的决策总是或多或少受他所处时代知识背景的影响。在古代,人们的认识局限于的笼统的直观经验,有关对象的知识以世代相传的见闻、风俗、习惯、经验、实验、生产方法的形式保持下来。那时,自然科学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知识部门,它对自然规律的揭示还处于起步阶段,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人们还不能从对事实的概括中给自然界以统一的说明,而是借助于思辨,在想象中构成一种浑然一体的知识背景。处于此种知识背景下的政治家的决策带有天然的专制性、个人崇拜和神秘主义色彩。

16、17世纪,随着以精密的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为特征的近代科学的兴起,尤其是近代牛顿力学的产生,使近代知识背景在总体上带有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这种知识背景虽然不能充分反映客观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但它已经获得了包罗万象的世界观意义。受此影响,处在这个时代的政治家其决策带有局部性、机械的色彩。19世纪中叶以来,达尔文进化论、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开始改变直观、机械的知识背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相对论、量子力学、微电子学、激光学、现代宇宙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等一系列崭新学科为代表的现代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从这时起,关于事物和现象的知识已经不只是关于它本身的一种概念的组成,知识背景也不是一维的,而是由许多不同层次、不同系统构成的多系统综合的知识背景,即现代知识背景。处在这个时代的政治家进行决策时,必然受到这种知识背景的影响,带有系统性、整体性的特点。

处在某一个时期的政治家,其决策既受到他所处时代宏观知识背景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他个人微观知识背景的影响。宏观知识背景和微观知识背景相互结合,共同对政治家的决策产生影响。微观知识背景即政治家的个人学识经验、专业知识结构等。如果说,宏观知识背景使政治家决策带有时代的特点和痕迹,那么,微观知识背景使政治家的决策或多或少带有个人知识经验的痕迹:第一,政治家个人的学识、修养和科学文化知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政治家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第二,政治家决策认识活动中,政治家知识背景里的价值观、价值取向,是政治家决策冲动的背景力量。政治家的直觉判断,虽然表现出决策冲动的随机性,但是隐蔽在这种冲动背后的必然性,却是政治家的价值观念。

三、科学技术作用于政治文明的机制分析

所谓机制,是指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过程和途径。科学技术作用政治文明的机制即科学技术对政治文明作用的方式、过程和途径的总和,它包含宏观机制和微观机制。宏观机制主要涉及科学技术作用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问题;微观机制主要关系科学技术作用政治文明基本过程。

(1)宏观机制

科学技术作用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有二:一是经济基础;二是文化教育。

经济基础

↗ ↘

科学技术 政治文明

↘ ↗ 文化教育

示意图一:科学技术作用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首先,科学技术作用政治文明是以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革为中介,通过科学技术-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的联系链条才能实现。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涉及两对矛盾,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在三者之间,显然,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和上层建筑之间不是直接的决定作用关系,而是以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为中介间接起作用。具体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经济基础发生质的或量的变化,为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最终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在科学技术-经济基础-政治文明作用的历史路径中,科学技术经过经济基础再到达政治文明发生作用的周期,在古代社会相对较长,近现代社会则相对较短,这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是相一致的。质言之,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快,科技经过经济基础再作用于政治文明的时间就越短,反之亦然。由此可知,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建设政治文明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次,科学技术作用政治文明必须以文化教育为基本路径。这是因为:文化教育的普及程度决定了科学技术成果在社会中的传播、消化、应用和吸收程度。科学技术成果向政治文明渗透,依赖政治文明对它的消化、吸收能力,依赖政治主体文化素质的高低。有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才有国家机关职能的简单化以及统计的简单化;有了现代的科学技术文化,才能产生现代化的劳动生产率,为劳动者提供充裕的参与管理的时间;有了全民的科学文化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才能使人民懂得纪律和善于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并有能力去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物。而在文盲充斥、科技落后的国家,只能有愚昧、无知、迷信和盲从,决不会有普遍的参政意识,当然也就很难实现民主政治。

(2)微观机制

科学技术作用政治文明的微观机制,即科学技术作用政治文明基本过程,大致上经过适应→消化→吸收→更新四个步骤。当科学技术的影响作用于政治的时候,政治总是首先作出被动的适应性反映。质言之,面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与影响,政治文明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在客观上都不能熟视无睹,而必须努力调整内部的相互关系,以保持与环境的平衡。这恰恰是政治文明作为系统生存的需要。政治文明消化科学技术的影响主要是全面认识和理解这种影响,这就是说,不仅要看到科学技术对政治意识的影响,又要看到科学技术对政治行为、政治制度的影响;不仅要看到科学技术对政治文明的良性影响,同时要注意科学技术对政治文明的负面影响。只有全面认识和理解科学技术对政治文明的影响,才能使科学技术与政治文明的整合更有目的,有选择性。政治文明在消化科学技术影响的基础上就要有选择地吸收这种影响。选择性吸收的前提条件是充分的比较和分析,也就是说,政治文明在吸收科学技术影响之前,首先要认真分析应该吸收什么,应该扬弃什么。政治文明吸收科学技术的影响,改变与调整自身结构,抛弃其糟粕,就使政治文明产生了更新与发展的社会效应。从实质上说,政治文明的进步意味着政治观念、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都在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同时也在不同程度地吸收科学技术的影响。一旦政治文明在科学技术影响的基础上得到更新,科学技术与政治文明的相互整合过程也基本完成。必须指出,科学技术与政治文明的社会整合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唯其如此,科学技术对政治文明的影响才真正被政治文明吸收而使政治文明在前进道路上不断攀升。

参考文献:

[1][2][4]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M).陈体芳译,商务印书馆,1982.150.60.513-514.6 [3][6]肖海涛等:自然辩证法简编(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6.272.273.[5]李良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论(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47 [7]严耕等:网络伦理(M).北京出版社,1998.27 [8]陈绍芳,唐淑琴:高科技对政治决策的影响(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3.3.[9]刘大椿:科学活动论(M).人民出版社1985.247.[10]波兰 弗·兹拉涅茨基:知识人的社会角色(M).郏斌祥译,译林出版社,2000.17.[11]鲍宗豪:决策文化论(M).上海三联书店,1997.114.作者简介:陈万求(1966----)男,湖南永州人,长沙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会员,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技术伦理学研究。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

李丽英(1978-)女,湖南常德人,长沙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研究生。

通讯地址:湖南 长沙理工大学法学院

邮编:410076 联系电话:0731-5218160(家)

*** E-mail:Chenwanq@sina.com

第五篇:科学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摘要:从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到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江泽民关于科学技术创新本质的论述,都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人是一种用心去感悟生活、体味生命的生物。如果生活被操纵,人就失去了快乐的感知和体验。现代科技改变了世界,给予我们很多好处,可我们也需要保持独立的特质,用各种简单的方式创造丰富的生活。简约的回归,诗意的栖居,是那在方格纸上耕耘的思绪再次飞扬,是那对于事件保持怀疑与探究的的精神再次苏醒,是那跋山涉水、寻幽探秘的激情再次澎湃,更是人类社会与现代科技融洽地共存。

1、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科技是推动社会生产快速发展的火车头,人类由于使用了科技,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工艺区域现代化,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它低污染、低消耗、低能耗,技术含量高,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过去不能生产的产品,现在借助科技手段,人们已经能生产出来。科技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就如同枯树发新芽,使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摆脱了衰退和危机,继续保持繁荣。

2、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产品已经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水平认识。

恩格斯指出:日益发展的工业使一切传统的关系革命化,而这种革命化,又促使头脑革命化。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人类借助科技仪器设备和手段,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上更精确认识自然界,进一步扩大人类的认识视野,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造福于人类。科技的广泛使用,必然会对人们的观念和生活习惯产生不可估量的的深刻影响,从而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

4、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科技是在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兴起的,科技成果又为科学研究探索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支持既包括理论支持和技术设备支持,带来科学研究的革命性变革。

诗人荷尔德林有这样一句诗: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诗里所传达的含义,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一个美好的梦想。回首人类走过的漫长岁月,纵然充满苦难,没有高质量的现代生活,没有方便的通讯工具,没有先进的电脑设备,可我们人类还是富有诗意的走出了自己的生存之道:一匹白马,游历山水;一封家书,传递问候;一卷竹简,记载了智慧……简单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过的温情,活的精彩。不过,历史总是前进的,人类的步伐也在向着现代化的时代迈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有时给我们带来方便,有时却让我们烦恼不已。

社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崭新的科技成果也得到广泛应用。科技覆盖了地

球,把世界连在了一起。电子科技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纳米技术的开发,为人类探求微观世界奠定基础;大型机械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这些成果为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更节约了人类的时间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电子邮件不是要比鸿雁来得快捷吗?电脑绘图不是要比手工绘图来得省心吗?汽车不是要比步行来得方便吗?这一切都说明了科技给现代人带来的巨大冲击力。现代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似乎也越来越依赖科技设备了:需要交流时,人们使用手机、QQ、电子邮件;需要获取、储存信息时,人们使用电脑;需要娱乐时,人们使用各种电子设备;需要洗衣服时,人们使用洗衣机……采访中,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科技设备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以电脑为例,拥有电脑的被访者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电脑。科技成果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前进,对生产力的发展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现代科技革命促使人的思维方式发生转变,使人类劳动将更多地依靠知识和智力。因此,生产的社会化和整个社会生活的社会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自然,人的社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如今,人们只要轻轻触摸一下屏幕或点击一下按钮,很多复杂的事情都能由科技产品马上完成,生活变得比以前轻松、便捷多了。现代科技的确为人类创造了惊人的财富,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可是,当你遇到以下的状况:在谈一个重要的电话时手机突然没电,在做一份紧急的文件时忘了保存而电脑正好死机,在乘车前往面试地点时汽车突然抛锚……你会作何反应呢?而你又是否察觉自己或多或少地已被现代科技所支配、束缚着,上课时,你会频繁查看手机有否漏接的电话;当手机来电次数减少时,你会产生不安的疑惑情绪,甚至是郁郁寡欢;当手机没电、电脑中毒死机时,你抓狂焦虑、脾气暴躁;当要离开这些科技产品生活时,你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不知道生活该如何继续下去……

我们班长说:‘作为班长,我离不开手机,因为我害怕同学找不到我,不带手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我的同学也表示在平常的生活中离不开手机,对现代科技产生很大的依赖感。正是那种类繁多的科技设备,让我们逐渐丧失一些基本能力。习惯了在键盘上的敲打,那些曾经在方格纸上耕耘的思绪便消逝了;习惯了在电视前的久坐,那些对于事件保持怀疑与探究的精神便黯淡了;习惯了在车厢中的闲适,那些跋山涉水、寻幽探秘的激情也便褪色了……还有更多人类独有的东西都在被现代科技所吞噬。依赖科技,已成为现代都市人的另一种隐疾。2

它不易被察觉,却悄无声息地让自制力不够的人群感染。社会进步了,但人们对于简约生活的向往是否已被抛诸脑后呢?面对那些让我们感到疲惫丛生的现代科技,我们是否需要呼唤一种纯粹的生活,回归到简单的状态呢?也许,依靠自身的技能工作,没有科技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紧密,生活将更加充实。

国内某大学发布“周末无电脑日”倡议书。《倡议书》中说:“利用那些曾经被电脑„控制‟的休息时间,用来洗涤疲劳,整理心情,走出宿舍,拥抱春天,做一做自己久违的事情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逐渐普及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大学生因为沉溺其中而耽误学业的例子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电脑这个„双刃剑‟促进学习,倡导发扬优良、纯正的学风,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 世界各地几乎都有人在倡导“无电脑日”,与此类似的还有“无手机日”等。人们已经开始对科技带来的危害做出有益的反抗了,也开始关注自身内心的丰富与安静。再想想我们的祖先,他们没有手机、电脑,没有先进的科学仪器,仍能创作出流芳百世的经典著作,仍能做出震惊世界的实验,仍能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仍在工作、生活、学习中推动社会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人心,少一份束缚,多一种想象;生活,少一份奴役,多一种自由。在那个简单的世界里,先人们用智慧营造了一种淡定从容、知足常乐的生活。的确,现代生活真的离不开科技产品。电脑、手机等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工具,我们没有理由执意地放弃这些科技产品转而去求一种原始的生活。但为何我们会被现代科技所束缚呢?现代科技给我们提供了我们所需求的东西,而沉溺其带来的便利使我们失去了很多选择的机会和能力,依赖其飞速的发展也使我们成为了现代科技的一部分,被工具化和模式化。当被问到“你觉得现代人能不能摆脱现代科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时,某大学的同学说:“我想应该是不能了,因为人习惯了某些东西就不想改变,习惯了科技的好处就无法摆脱。”但真的是不能摆脱吗?难道我们人类真的注定要被现代科技所规限、奴役吗?其实,一些客观的因素如科技对环境的破坏,保存文件不安全等,我们是无法马上做出改变,但主观上电脑对人的束缚却是可以缓解的,所以,我们所需要思考的是该如何平衡科技与工作生活的关系,该怎样尽量减少对科技产品的依赖,保持自我。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电脑、手机只是我们一种通讯与工作的工具,没有了

这些科技产品,生活仍能继续下去。要搞清楚机器与人的关系,机器是服务我们而存在的,不能让自己成为机器的奴隶。其次,大家要调整好心态,克服对科技产品的依赖性,有意识地去使用它们。同时,要丰富自己的生活,让有益的活动填补因没有思考而空白的记忆。多与人交往,多思考人生。只有这样,你才能掌握生活的主动权,减小科技产品对你的消极影响。

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这表明科学与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科学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属于意识形式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技术是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它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技巧、工艺和能力等的总和,是物化的科学。

长期以来,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平行地分别发生的。从19世纪开始,特别是在当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已经一体化。“科学技术革命”反映的正是这一崭新的社会现象。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祸害。以至于对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西方出现的技术价值观主要分为两个派别:“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悲观派思潮就已经出现在西方的社会学研究中。代表人物有: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里夫金和霍华德(《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他们的主要观点是:

(1)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必然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

(2)人们无法完全驾驭科技的发展,而对其产生的消极后果的控制能力又极其薄弱;

(3)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本来就混乱的世界更加混乱。

悲观派思潮认为人类即使透彻地认识到现代科技发展的内在逻辑,但对科技必然导致的社会后果的控制能力极其有限,人们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所以有的悲观学者甚至彻底否定科技存在的合理性,认为为了消除科技应用的负面效应,只能抑止甚至阻止科技的发展。

其实,悲观派对科技丧失信心的消极的观点,正是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前途等同于世界未来的前途,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因为他们低估了科技的作用,看不到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对现实世界的突破性。

乐观派思潮对科技和人类的能力寄予厚望,他们不否认人类面临的种种发展问题,但他们认为这些问题可以凭借科技的进步而得到解决。代表人物有:F.培根、奈斯比特、松田米津、托夫勒、巴黎小组等。

他们的主要观点是:

(1)将科技视为社会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美国经济学家贝尔在《后工业化社会》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新的社会制度是从旧的社会制度中孕育产生的观点已经过时,而应当说是技术产生了新社会);

(2)认为科技带来的一切社会问题只能依靠科技来解决;

(3)科技发展阶段就是社会发展阶段。

由此可见,乐观派的中心观点是“技术决定论”,认为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是科学技术,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单向决定的。

对于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乐观主义两派的观点,都可以归结为“技术决定论”思潮。技术决定论是强调技术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并且认为技术能直接主宰社会命运的一种思想。他们认为技术与其它社会因素在作用于社会时没有发生关系,不共同影响社会,科技也不受社会的制约,而是单向地、唯一地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他们会产生“技术决定论”的观点,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社会的发展是系统的整体的发展,是大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科技只是这些子系统中的一个。社会要发展,就需要科技、政治、经济、文化等这些子系统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

对于西方技术价值观,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既肯定、接受它正确的一面,也要否定、克服它错误的一面,采用扬弃的态度。

他们看到并且强调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这一点对于我们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他们揭露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应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但是,他们脱离了生产方式、社会制度,而片面地把科学技术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决定性因素,混淆了科技与科技的应用,忽视了主体——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正确地意识到人类认识自然和人类自身的局限性,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努力克服的。

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科技是一柄“双刃剑”,益处和弊端是相生的,尽可能地多发挥科技的正面效应——创造价值,尽量减少损失。科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要正确看待它与社会其它因素的关系。它并不是单向地决定着社会,它同样也受社会的影响,要解决它的负面效应,就要正确认识科技同社会的关系,要使科技和社会同时进步。

下载浅谈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析科学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试析科学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对社会生态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发展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科学技术成倍增加、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科学技术和生产的整个体......

    浅谈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浅谈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也日益体现,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从各方面影响着人们的......

    电子商务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院系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任课教师:运 城 职 业 技 术 学 院二○一三年十一月电子商务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年代,电子......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教案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教案 一.导入 师:众所周知,健康是一个人生存的基础,有人曾把健康比作“1”,事业、地位、家庭等就是它后面的“0”,只有把这个“1”写好了,后面的零才能体现其......

    浅议科学技术对我国酒店业的影响

    浅议科学技术对我国酒店业的影响 摘 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没有现在的经济繁荣。在各个经济领域,不断的融入技术......

    浅论当代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浅论当代科学技术对教育事业的影响 人文学部法学院法学121班 【摘要】: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之时,也对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

    科学技术环境对广告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广告的影响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环境对广告的作用 1、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环境的发展促使广告从自发走向自觉,从简单无序走向复杂与成熟; 2、与广告相关的学科为广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