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观调查研究

时间:2019-05-14 08:0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观调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观调查研究》。

第一篇: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观调查研究

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观

调查研究

学院: XXX

专业班级: XXX 姓名:XXX

学号:XXX

日期:X年x月x日

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观调查研究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严峻。作为在大学中具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工科类大学生,在就业中也屡屡碰壁。因此,对当代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观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就业的难题似乎变得更加严峻。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559万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611万人;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进一步增长,达到631万人;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膨胀,达到660万。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急剧膨胀,大学生就业的难题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约680万人,创历史新高。6月以来,首批“90后”高校毕业生陆续离校,他们的就业情况如何同样备受社会关注。

在这庞大的就业大军中,理工科学生的数量占较大一部分比例,然而在理工科学生中,相比较而言,往往理工科学女大学生并不享有同理工科男大学生一样的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待遇。许多用人单位不能对男生和女生一视同仁,甚至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启事中直接打出“限招男生”的字样,有的用人单位以种种理由拒招女生。当然,当下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一个涉及中国大多数家庭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理工科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属于这个问题的一部分,调查研究理工科学生就业观对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重大的参考意义。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前理工科类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和就业观,研究分析理工科大学生就业心理。本次调查针对河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大一新生为调查对象,了解理工科大一学生对就业问题的看法,本次调查主要是电子问卷调查,下面为问卷调查具体内容:

XX大学X院大X学生

就业观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您好!

非常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与我们合作。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调查,同时也很抱歉占用您宝贵的时间,帮我们填写这份调查问卷。再次谢谢您的支持!请在您认为符合您实际情况的选项上打!(“√”)

1.你认为所学专业前景如何()

①很有前途 ②较有前途 ③不知道 ④较无前途

2.你期望选择的就业单位是()

① 国营企业 ② 民营企业 ③ 外资企业 ④ 合资企业 ⑤ 公务员 ⑥ 事业单位 ⑦ 创业

3.你对第一份工作期望的收入值()

①1000-3000 ②3000-5000 ③5000 以上 ④无所谓,有工作就好

4.你选择职业的标准是()(5 项)

①行业发展前景 ②专业对口 ③晋升的机会 ④薪酬福利 ⑤工作环境 ⑥单位知名度 ⑦解决户口 ⑧工作能否与个性匹配 聘广告的吸引力及招聘会的规模⑨工作的保障性与稳定性

5你对就业前景的态度是()

①乐观 ②较乐观 ③有点悲观 ④悲观

6.当期望值与实际单位不相符,你如何看待()

①凑合着先干着 ②不理想就不委屈自己③边干边找 ④暂不就业,继续求 学以待发展 ⑤其他

7.你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不超过 5 项)()

①专业成绩与专业技能 ②综合能力 ③学历 ④品德 ⑤潜力 ⑥学校名气 ⑦社会经历 ⑧性别 ⑨获奖证书 ⑩优秀的求职能力(简历、着装等)

8.你认为各种证书、文凭会对就业产生多大影响()

①起决定作用 ②较大作用 ③一般 ④ 很小或没有影响

9.有没有想过考研()

①考研②现在言之过早,过两年再说 ③没想过

10.你认为自己在未来四年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①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 ②沟通协调能力 ⑥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⑦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 ⑧专业知识和技能⑨其他

本次针对XX大学X学院XX名大X学生发放了电子档调查问卷,对得到的信息做了一个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总结:

1、选择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的有55%,30%选择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一般的态度,有10%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和担忧,仅有5%的对就业前景持悲观态度。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自己专业情况有较清楚的认知,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充满信心,然而也有小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实力缺乏足够的信心。

2、多选择较稳定的工作岗位和中等的工资,期望多在3000—5000元,并多听从父母的安排。

3、有80%的学生觉得综合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关系在就业中更重要;也有相当一部分认为工作热情是她们的优势,还有小部分有选择了相貌和容姿。

4、60%的学生把个人的发展空间大小作为择业的标准,有20%的学生将工作的稳定与保障性放在了首位,另外20%的学生把薪水的高低作为选择就业单位的择业标准。

5、只有少数学生(15%)想过考研,绝大多数学生(90%)认为在未来四年,要学好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提高沟通协调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

综上所述理工科类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和就业观念:

①选择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及三资企业的较多;

②对于工薪的期望值并不高;

③对职业稳定性的追求很高;

④普遍认同获得理想工作主要依靠个人的知识和技能。

调查结果分析:

1、社会因素:

我国的教育体制处于转型的阶段,因此存在着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环境制约,造成部分专业与实际需求不相符的现象,尤其是在高校扩招的现象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加之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经济下滑,中国的传统工业受到冲击。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使得对外销售减少,很多企业利润减少,纷纷裁员,海归回流,对大学生的就业造成冲击。

2、企业因素:

目前的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就业歧视,包括性别歧视、学历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身体歧视等,使得大学生的就业门槛再一次拉高。

3、自身因素: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

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2)部分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注重参加社会实践,忽视了情商、动手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眼高手低”

应对策略:

1.加强自我认识,对自我的性格和能力有个清醒全面的认识,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2、扎实课本理论,学好课本知识。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当充分利用大学四年的宝贵时间,努力学好专业课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3、加强社会实践,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身体、心理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结论: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在校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当代大学毕业生不应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积极面对,锻炼自己,升华自我,方能笑傲人生!

第二篇: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研究

【内容摘要】由于高校扩招和劝酒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为了寻求大学生群体在就业观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对部分大学生之间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我们试图从大学生自身建设出发,通过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以适应社会需求。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某高校本科大三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和随机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希望证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决定其顺利就业的关键性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原因;转变观念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也随之不断增长。大学生的就业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一个问题,也成为制约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阻力之一。再加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正影响着全球经济,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并结合当前形势寻求舒缓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我们对部分即将进入社会的本科院校大三学生之间进行了一次有关大学生就业观的问卷调查,将大学生在就业观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展现出来。我们首先假设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决定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决定性因素,以此为前提来探讨大学生就业观的转变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观念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观是大学生对就业目的、意义、方式、空间诸方面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期望值过高、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主见等等。而造成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素是较多的,有主观因素限制,也有客观因素的制约。

1、客观因素

第一,扩招造成的就业压力。1999年中国大学教育开始走向平民化以来,大学毕业生就在成倍地增长,也由此让就业的无形压力落到了大学生身上,使得他们开始产生了前途渺茫的感觉,不知道毕业后何去何从,这种压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第二,家庭的压力。职业选择本来是大学生个人的事,但是由于家人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期望甚至干涉,都会对其职业选择的做出产生影响。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大学毕业生更加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加注重个人的选择,这就导致了毕业生过分看重薪酬待遇和工作条件,片面追求舒适安逸,这些观念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

第三,制度障碍。制度障碍主要是指现有制度限制高校毕业生的跨区域就业和灵活就业,使得原本能够与就业工作岗位相匹配的大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工作岗位。制度上的障碍往往会阻碍工作岗位与人才的匹配,不利于人才的流动,同时也给低学历的人才造成许多心理不平衡。

2、自身因素

第一,由于自我认识上的差距,造成一部分人以自我为中心。在对大学生就业时最看重的问题调查时发现,毕业生最看重个人发展;其次,毕业生在择业的价值取向上,倾向于未来的发展。再次,学生想借就业改变专业。我们认为注重自我价值实现,表明了个体意识的觉醒,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这种过分强调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价值观,必然会导致个人欲望膨胀,过高估价自己,也会使学生失去较多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机会。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渡期,虽然大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其自我意识、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但是还不完全成熟。他们往往不能正视择业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第二,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规划、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大多数被调查者都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多人都是抱着走一步算一步、“毕业以后再说”的心态。这是一种很不成熟的心态,表明现在的大学生没有对自身很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了解处在一种很迷茫的状态中。职业生涯规划的缺乏,使得大学毕业生没有一个可供参照的职业选择计划,同时由于对自身的价值、兴趣、个性等问题考虑不成熟,对自身所处内外部环境的把握不够准确,对自己优劣势的分析不到位,往往使他们在寻找工作时不知何去何从,容易随波逐流。

第三,盲目从政。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很大一部分的调查对象尝试进入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甚至掀起了考公务员热。据资料显示,2008年全国公务员考试的报考人数就达到了77.5万,而录取人数为1.35万,录取率只有1.75%,这种从政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很不理性的。这是因为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大多数人认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收入稳定、地位高、权力大,学习培格和提拔重用的机会多。与此相反,当前国营企业因改革不配套、经济效益差,在竞争中破产的企业逐渐增多,下岗职工有增无减,使大学生惧怕进国营企业。同时,由于我国法制不健全,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的现象屡禁不止,这对部分大学生产生了较大诱惑,甚至产生追求和羡慕。当然,大学生从政意识增强,说明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这本身无可厚非;问题是一部分大学生因缺乏社会阅历,对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不能正确认识,从而引发了一些错误想法。如不加强教育,其后果非常严重。

二、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如何转变就业观念,以适应社会环境需求

当然,大学生就业难直接原因是高校扩招带来的必然结果,但就学生主观方面而言,应科学分析当前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1、树立健康的心态。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天之骄子,而只是普通的劳动者,就业大众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到这一点,调整自己的就业理想和价值取向,降低期望值,拓宽就业范围,树立大众化就业观。大学生要密切关注就业形势的变化,要清楚人才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根据社会用人需求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我们大学生要有开拓意识,在择业时,不能只看眼前实惠,不看日后挑战;只看今时困难,不看发展前景;只图生活安逸,不顾事业追求。学会找准自己的最佳位置,牢牢把握实现自我价值的主动权。

2、作为学生,要正确地评价自己,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扬长避短,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大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当求职失败时,要自信乐观,要有愈挫愈奋的坚强意志。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要学会辩证的思想方法,不能因为现实中的阴暗和不足的一面,就看不到现实中光明和具有生命力的主要方面,要把求职看成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场考试,要认真掌握好求职的技巧,才能应对从容。

3、大学生必须有自己的主见,找工作不能全靠家里人“找关系”,人云亦云。每个人都要学会认识自己,一个掌握好自己的人,他就能把握好自己择业的方向,明确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在找工作的时候才会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方向性,机会虽然很少,但他却能抓得很准很稳。一个深入了解社会的人,信息畅通,思维开阔,他就能很清楚各个单位的经济构架及其发展状况,能对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作出可靠的分析和有效的判断。这样他们就能很顺利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单位,并能很快适应单位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三、结论

大学生就业观既受学生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个人的经验等因素制约,又受一定的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等社会因素限制。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之所以很难就业,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自身的就业观念上存在问题,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好高骛远,不能深刻认识和评价自己,过分追求安逸等问题。只有努力转变自身的就业观念,主动地去适应社会,踏踏实实从低做起,树立起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才能顺利融入社会。所以,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是决定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决定性因素。

参考文献:

[l]董洪亮,中国走向高等教育大众化[J].人民日报,2003年12月13日

[2]黄紫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J].高教探索,2005(3)

[3] 刘秀琴,奚巧媛.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与原因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2)

[4]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 谢过成.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理论月刊,2005(11)

[6] 黄海涛,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新特点及对策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7)

[7] 游敏慧 青年大学生就业观探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4)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观

大学生就业观

大学生就业观

xx学院xxxx班xxxx xx 摘要:大学毕业=失业?过去的毕业生在择业时要首先考虑户口、工资、福利等因素,当前的大学生在择业观上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他们变得冷静、理智,这些择业标准在价值取向上主要指向现在,倾向于未来的发展。这种变化更有利于他们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有利于他们选择工作,实现人生目标,也有利于企业去选择人才,减少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大学生的就业观点也层出不同。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 求职标准 薪酬标准体系 就业情况 就业现状 就业指导 就业观 前言

大学生活短暂,美好的大学生活过后面对的就是社会,而在即将走入社会之际的我们,纵是想过千万个未来,也不免惊慌。千头万绪在脑海总梳理不清,想多了不禁烦躁不已,终是要毕业,终是要进入社会,终是要找工作,心中虽期待的未来美好憧憬是否会实现?我们的未来又是怎样呢?今日写下对今后就业的一些看法,也希望对我今后的未来有所规划。

正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人才紧缺的现象,这就要求国内的高级学府向社会输送高材生,为社会主义

大学生就业观

建设提供新鲜的血液,以保障其快速发展。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人数在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就业的难度也在响应地增加。本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极少数人“毕业即失业”在所难免,这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

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成为“无业游民”,有的大学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好不容易找到工作的又觉得薪水太少,这些都给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严重威胁了社会的和谐发展。研究发现,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的一种。

然而,由于找不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想要解决也就成了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经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几百万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社会稳定。及时掌握就业信息,把握市场需求的发展态势,时刻处于备战状态,为自己将来的前途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在毕业时能够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和当今社会形势的变化的分析,受人力资本理论和人力规划理论的影响,在上世纪60年代后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促使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但是,一国大学生的就业率明显低于录取率时,就将成为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会对学校和政府产生巨大的压力。

高学历不等于高就业能力。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

大学生就业观

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的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的专业教育。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就业需要的是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这些显然是相当一部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毕业生所缺乏的。

经常看见新闻说现在的大学生求职很难,从年年攀升的公务员考试人数和逐年递增的研究生报考人数就很直观的表现出来现实的激烈和残酷。近几年来,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理想与现实错位、创业意识较差,择业观与现实性存在着矛盾,直接影响到就业。具体表现在: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对社会生活的估计往往失之于简单或片面;存在择业期望值过高的现象,把知名企业、大公司、外资企业作为理想的择业目标,不屑于到基层、民营、私营施展才干的机会;强调自身价值而忽视社会需要,一味追求个人利益,重地位、重名誉,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以至后来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显然,大学生所表现也来的不良就业心态和择业观念与经济发展的现实不相吻合。

高等教育不仅让人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对社会的适应性。作为大学生,所想的应该是如何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可能实现自己追求的价值。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把眼界打开一点,把眼光放长一些,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意识。这是

大学生就业观

最为务实的做法。正如俞敏洪先生所说的一样:一份工作,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干,你能干上这份工作,有了一份业,就可以赚自己的钱,不至于再花父母的钱,这就叫就业。

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一个人的能力造就他的职位,要想有一个满意的职位,你必须要有与之相符合的能力。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对人才的需求,也由量的变化上升到一个质的变化。毕业生们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定要正确认识自我和分析就业形势,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清晰定位。把握好就业、再择业、之后创业的关系,要树立正确的就职观念,不挑三拣四。积极争取适合自己的就业之路。在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待遇的单位发挥才智和作用。并以合格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素养、健康的身心素质、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及以较强的工作能力素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大学生就业现状不太良好,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总活在找原因中,找出原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对于现状的解决不是立竿见影的,首先我们能做到的是提升自己,只有自己优秀了,能够为所在企业贡献价值,更甚为社会作贡献,才有资格获得相应的回报。其次大学生就业难的缓

大学生就业观

解和解决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资料:

1、世界高等教育情况的报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

2、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报告(《科技信息》2008年13期)

3、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对策分析(杨应慧,华林)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观

在新形势下谈谈你的大学生就业观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职场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手呢?首先要破除旧的就业观念,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就业观念。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求职竞争中成为强者。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下大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

随着90年代中后期全国高校扩招规模的逐年加大,全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居于高位,2005年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大学生就业模式必然由精英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向大众化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转变。

在精英教育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受教育者的地位必然增高,被称为“天之骄子”,就业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子”,大学生就是普通老百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老百姓找工作一样,“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前就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既有大学生毕业去当工人,也有大学生毕业去做个体经营,只要是大学生通过诚实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现在社会所倡导的。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提高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从“城市”向“基层”的转变

当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一些县市是能提供比城市好的多的工作和待遇,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认为委屈了自己。实际上,基层的天地广阔,蕴藏着无数的机会,大学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层就业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材的开始,通过了界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大学生应该将就业的姿态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到基层就业是理性的、现实的。从2004年开始,我们学校相继开展了服务西部、农村资教、选拔选调生等工作,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既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对毕业生就业观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在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资教行动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单位的一致好评,我校也涌现了像梁华山、吴天亮等一批优秀的到基层服务的毕业生,他们在基层中展现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为自己、为母校争的了荣誉!

三、从“公有”单位向“非公有”单位转变

在传统的职业观念影响下,人们都希望能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大企业谋职、发展,而不愿意到集体企业或民营企业求职发展。但是,政府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型三资企业由于多种原因(如体制原因、产业结构原因、亏损等),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很难大量接受大学毕业生就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个体企业单位大量增加,随之带来的是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前大学生担心民营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个人没有发展前途;怀疑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福利待遇没保障;还害怕民营企业工作不稳定,办公环境差。而现在的民营企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非常迅速,人才市场薪资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的收入水平甚至已和三资企业不相上下,民企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手段为人才创造了比在其他单位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民企工作也不用担心四金交纳等个人保障问题。

四、从“专业对口”向“通用人才”的转变

很多大学生就业时特别强调要专业对口,认为大学花费了几年时间所学的杂混业是自己生存之本,如果离开了自己所学的专业而选择其他行业,那就白白浪费了大学的时间,专业情节依然影响着求职的心理,实际上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标准是:注重应聘者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至于专业是否完全对口,并不过分计较,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实需要难以吻合,求职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则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毕业生,应看重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方向,勇于进入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职业。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时期,随着结构的调整,必然也会使某些行业迅速发展,如第三产业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社会服务等,就业人数将会明显增加。由于我们的教育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会使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大学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会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快更好地融入与适应。

五、从“打工”向“创业”的转变

打工是一种被动的就业行为,而自主创业是给自己“打工”,是一种主动的就业行为。新一代大学生精力旺盛,有着强烈的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激情,并且无负担,没有太多牵挂,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善于接受新知识。

从现阶段的就业形势看,国家宏观政策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广大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创业——这包含机遇与挑战的字眼,已经成为无数大学生心中的梦想。中国也已经诞生了一大批大学生创业者,而且其中不乏许多非常成功的典范。

认清就业形势,把握个人追求,结合社会需求。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注重能力培养。敢于推销自己,成功就业扎实工作,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就业是一个敏感的社会性问题,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每个大学生都面临就业的现实,而且就业的形势又十分复杂。因此一个尖锐的问题就摆到我们面前,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首先要比较充分的了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我们的择业和创业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充分了解和把握我们当前的就业形势是理想就业、奋发创业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在就业的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就业压力较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国的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数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最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社会的就业高峰重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开始凸显。就业的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依然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作用。用人机制还不健全仍然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计划安置,人才流动机制有待改善,另一方面劳动市场发育不完善,劳动力要素配置还未达到完全优化,三就业观念有待更新,当前就业问题上,许多人就业观念滞后,缺乏主要择业创业的积极性,且不从自身条件和实际出发,就业期望过高。

通过对当今就业情况的了解,让我们感受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本着良好的结合自身职业追求件与社会需求宗旨,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做好职业规划。

想想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虽然要求各种各样,但是最基本仍然是专业职业技能,可以说这是对每一个求职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各种工作的最基本需要。试想一个人连自己领域的基本知识都一窍不通,那么还怎么去开展工作?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仍然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能被所谓的“大学学习的很多东西以后基本用不到”所迷惑。现在我们所学的可能以后不能直接用到,但是大部分工作时的后续课程都需要现在的知识,想一想有多少我们熟悉的人,在走向社会进入工作以后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学好基础东西。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时代带给我们各种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也导致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的更高要求。

创新的思维被引进各行各业,成为企业最顽强的生命力。也成为高级人才的一项新的指标。

可想而知,如果一个行业一直是一个陈旧的路线,那么他就无法适应时代的潮流。该将如何发展如何生存?

鉴于这样形势,我们在现在的学习生活中就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更多了解吸取先进的思想先进的经营理念。并且勇于把自己推销出去。

总之,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首先,我们要刻苦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广泛的涉猎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培养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为以后的工作提前积累各种经验。为以后的升职或者跨专业就业奠定基本。再次,培养一种勇于创新的办事理念,以便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敢于推销自己,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最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并处理好与学习关系。相互促进。为以后把握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打下良好的开端。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观

如何正确树立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

分享

首次分享者:渐行渐远 已被分享4次 评论(1)复制链接 分享 转载 举报随着每年一度的大学毕业时间的临近,大学生就业已不仅仅是高校师生的一个话题了,而以已经成为社会和政府关注的一个热点。如果说现在毕业生所学的专业选择得不够好的话,就算是学历高一层次就业也会成问题,因此考生在报考时选择的专业在毕业后是否可以安排就业也是很关键的。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就业选择过程中既有挑战也有新的机遇。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敢于向社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持健康的心理,以积极的态度使自己逐渐适应社会。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计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性职业,以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真正践行。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剖析:

1.扩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队伍迅速增大,用人单位有了充分选择余地,这是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扩招同就业难之间确实存在关系,中国大学生表面上看起来过剩了,但这种过剩并不是大学生总量过剩,而只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其实社会对高技能、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量还相当大。与其他国家相比,有13亿人口基数的我国高教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0%以上,像美国就在70%以上。所以把就业难的根本原因算在“扩招”身上,是不合理的。

2.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

许多应届毕业生不断的抱怨:“用人单位用歧视的眼光在看待应届大学生。”对此,有企业家表示,倒不是排斥所有的应届毕业生,只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部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不敢恭维。有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如中专生和大专生敬业;再者,有少数大学生受不得委屈,他们害怕挑战和压力,一旦受挫就缺乏自信,怨天尤人。确实这些都是应届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的原因。高校不断扩招造成生源总体水平下降与教学质量降低已逐渐形成共识,而现在在高校里有多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多少大学生把时间浪费于恋爱游戏中等等造成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整体下降。譬如师范类学生呈现高分低能现象,从教的基本技能的基本功同过去的师范生相比简直是有天壤之别,不愿意、甚至不敢到去艰苦的地方去任教,而是选择考研来逃避现状。事实上,整体素质好的学生找份好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3.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不合理,限制了教育的社会功能

在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而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当今是高等教育客观存在的现象,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扩展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求结构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专科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近几年来,虽然高等教育也加快了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并且也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看,高校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往往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造成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结果是长线更长,结构性矛盾更突出。

4.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当

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一些学生认为读了大学就理所当然当国家干部,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大学生就业难仅仅是观念问题。部分学者将大学生就业难归结为结构性失业,认为大学生不愿意去中小城市、县城,特别是西部地区,大学生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条件的要求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差距较大,换句话说依然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问题。不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北京、上海、深圳绝对是最具诱惑力的前三个就业地点。但是,城市再大,它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也是有限的。

5.大学生的就业关键在于寻求机遇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该如何从自身入手,寻求突围之道?关键在于寻求机遇,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昔日的“精英教育”发展到了今天的“大众教育”。“精英教育”模式下,那种大学生就等同于体面的职业、较高的收入、令人尊敬的社会地位的传统观念早已不合时宜。但这种传统的就业观念仍束缚着一些大学生头脑,很多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工作。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除要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外,更重要的是在困境中寻找机遇,变“危”为“机”,要通过自身努力去寻找就业机会。

6.一次择业不等于终生就业

现代社会,职业变更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人终身从事一种职业的选择将会越来越少,人才流动和再就业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第一次就业不理想,还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择业的机会。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毕业后需要经过职业调整,才能知道自己真正适合做什么工作,才能真正做到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结合。面临就业的大学生要知道,毕业后的择业只是一个初次选择,在几十年的职

业生涯中,还是有很多机会。就一般情况而言,大学生就业首先面临的是自我生存问题,几年以后面临的则是职业发展问题,若干年后才需要解决就业的稳定问题。基层存有广阔就业空间

大学生上了十几年学,最缺的就是对实际社会生活的认知和在基层的锻炼。大学毕业生没有必要惧怕到农村、到社区、到基层去锻炼,反而可以把这些看作是自己人生道路上一个宝贵的机会,摆正心态,适当降低预期,勇于到基层去锻炼、创业。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和乡镇农村都急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它们提供的就业空间非常广阔。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缺陷:

由于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内容上单调、无针对性

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指导内容常限定于传授求职技巧、面试技巧,联系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完成就业率指标。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于是,现实中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出现了工作临时应付,指导内容肤浅、泛化,指导效用差,观念教育缺失等情况。

2.缺乏专业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专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人员缺乏,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专职指导人员数量较少,不少指导人员自身已经承担了高校的其他学生工作。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二是专业机构缺乏,尽管目前我国大学的组织体制中,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工作的机构,但这些机构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事实上目前高校毕业生工作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那么,面对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市场,与市场不相匹配的非专业化指导的效果是不好的。

3.存在开环封闭性

就业指导应当是一个系统化的职业指导、培训、咨询与信息反馈网络。首先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没有与公共就业机构建立必要的信息交流制度,没有与治安管理部门建立起危险预警机制、危机共同处理机制,高校和不同地区招聘会的组织者也未能建立紧密的联系。这种封闭的、分割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跨地区

就业是不符的。其次,高校未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学生求职材料证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诚信危机,给毕业生就业带来消极影响。最后,商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供需基地”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够,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1.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

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通过深化改革,对于那些有障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

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另外,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2.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

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不仅要管理就业工作,还应加强市场调研和就业工作的研究,掌握该工作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制订和实施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4.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的规划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5.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技能,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总之,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此问题,要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

下载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观调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观调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观

    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 问卷说明: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一项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问卷调查,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调查对当今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产生积极影响,本次问卷调查只为学习研......

    大学生就业观(定稿)

    作为大一的学生在不久以后即将踏入社会,开始我们人生中的又一个旅程。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随着时间的发展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严峻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具体......

    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表

    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表.doc 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表 学校: 年级: 性别:1·您的家庭所在地: A·大城市 B·小城市 C·城镇 D·农村 2·你打算回家乡就业吗 A·打算 B·不打算 3......

    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 课 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特色理论体系概论 院(部):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 业:通信工程 班 级:通信151 学生姓名:学 号:指导老师:完成时间: 2017年5月一、......

    浅谈关于90后大学生就业观

    浅谈关于90后大学生就业观就业观是一个人对就业的认知和态度,它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就业方面的具体体现,它指导着一个人的求职行为,对求职成功具有导向作用,......

    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大全)

    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所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您的就业考虑因素 A.人际关系 B.经济收入 C.个人发展空间 D.个人兴趣爱好 E.现在职业......

    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1 前言: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年论文题目: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学生:吴由松 指导老师:刘 丽副教授年级:2008级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系别:政治系学院:政法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年4月25日 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