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活日记,引导学生们走进生活
生活日记,引导学生们走进生活
东台市溱东镇中学 鞠爱芹
本文获二00七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叁等奖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通过写生活日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的写作,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活的气息,富有时代的动感,才能让他们的作文以一种独特的面貌,与众不同的品质吸引所有的读者。生活是一个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都有我们独特的感受,而不少同学的作文当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而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我们不能说这样的作文不好,却觉得单调乏味。
记得我第一次把写生活日记这个作业布置给学生时,我得到的是一片惊呼:“老师,我们回家抄美文,写阅读笔记吧!”“美文需要抄写,需要鉴赏,但我们也不能隔岸观火,岸上学游泳啊!日记必须写!” 强硬的把作业布置下去以后,我发现孩子们交上来的作业几乎是一样的格式、一样的语调:“今天早上我起得很早(或很晚),吃过饭后,我去上学。”或“今天我上了一节美术课,比较快乐。”或“今天我不高兴,作业太多”„„诸如此类,那么丰富的生活、那么有活力的生命在他们笔下演绎成这么干瘪的语言,这么乏味的描述,那不是生活日记,那简直就是一个最无聊的记事本!面对着这样的作业,再有热情的人也感到了寒冷,我不仅仅是失望,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怀疑:这是学了六七年语文的学生吗?这样的作业还有写的必要吗?是我错了 1
吗?还是学生错了?我该怎么办呢?深沉的思考,努力的探索,尤其是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后,我增加了信心,坚定了自己的认识:学生的写作必须从生活开始!因为生活才是写作之源!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去感悟生活,是语文老师的重要责任!于是,我试着走进他们的生活,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引导他们去述说他们最想说的话,比如:发现哪个孩子课间的惊呼,我提醒他这种惊呼就是一种最真切的生活体验,是日记中最好的素材;发现哪个孩子情绪不好,我就提醒他可以将这种烦恼诉之于日记;发现哪个孩子因为受到表扬而兴奋异常时,我就会下意识的去查看他当天的日记中是否有比这个情节更重要的感受„„我抓住所有转瞬即逝的机会向学生表明: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日记的素材,这更是我们写作之源!我也在用最渴盼的眼睛,去寻找着学生日记中的生活。几天来,小芹的恐惧、担心、侥幸、疼痛、让我如同身受:因为腮腺炎的流行,人人自危,每天的道听途说,都让她感到紧张、恐惧;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也开始发烧,于是她很担心,赶紧去村里医生那里求治,被排除了腮腺炎之后,我听到了她虽然疼痛却又十分侥幸的“谢天谢地”的祈祷;而接连几天的让她筋疲力尽,让她毫无神采,一天天肿起来的脖子让她的痛苦更加深重:她除了疼痛,还有怨恨,都是那个医术不精的郎中让她格外受苦,真是庸医害人!一字一句,一行一段,读着这样的日记,我体验到了成功:生活日记已经引导学生走进了生活。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生活在丰富起来,我听到了孩子们心中花开的声音,在征得作者同意的基
础上,我在班上将她的日记当众朗读,让孩子们体味到作文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把自己最独特的体验、最深刻的感受写出来!渐渐的,我发现孩子们的日记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从小明的笔下,我看到了一个家境不算宽裕、父母又十分勤劳、厚道的家庭剪影;从张洁的日记中,我听到了他们同桌俩在自习课上的窃窃私语;从李晓的随笔中我认识到了一个个足球明星;从王宇的日记中,我感受到了他的困惑与迷惘,偏激与固执„„还说什么呢?孩子们笔下的世界早已经比我们眼中的生活更丰富了:那里面有真实的生活,还有他们独特的体验!
批阅孩子们的日记,零星的写下一点自己的评价,是我觉得最美好的事情,但没想到,我又遇到了新的挑战――那天在我批阅的日记中,我发现了这样的文字:“老师,为什么别人的日记都有评语,而我的只是一个阅字?”“老师,每次发下日记本,我最着急的是翻看后面,寻找你的评语!”这些语言让我何等的窘迫!但同时我更是一种欣慰:孩子们已经发现了生活,他们愿意把他们的生活捧来与我共享,他们希望看到老师的评价,哪怕是三言两语,可是,我确实为难了:一个班近50多名同学,每天仔细地阅读他们的随笔已经是极大的工作量了,更何况要给他们每一个人的内容写下自己的评语,而且,那评语必须让他们感觉亲切,觉得中肯,虽然我感到了为难,但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热情之火已经被我点燃了,我就绝不会让它暗淡。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的话:“见过一面就让你难以忘怀的人,肯定有自
己最独特的地方,让你的文章用自己最独特的面貌出现,让每一个读过它的人都有一种与之交流的愿望,老师的评语只给那些最有特色的文章!”由于我的激励,学生的热情更加高涨,他们已经从对生活的简单的观察,细致的描述深入到对生活底蕴的挖掘、对写作特色的追求。很多时候,这本生活日记已经成了他们最知心的朋友,与随笔对话,不再是他们的作业,而是他们心灵的宣泄,是他们忙碌生活中的修憩的小站。他们的日记内容已不再是当初老师硬性规定的、学生勉强应付的二三百字,他们已经能洋洋洒洒的、淋漓尽致的描写出自己周围的生活,突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学生们的作文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当初的优美词句的堆砌到现在的直抒胸臆,从当初的改头换面的抄袭到现在的力求“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特色追求。
写生活日记,记录下孩子们成长的足迹,引导孩子们走进了生活,走进了生活中的写作!
第二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干驿小学
鄢俊霞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想从两个方面谈谈我的作文教学心得。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就地取材。有的小学生总觉得写作文难,写出的作文不作文不是单调乏味、三言两语,就是内容空洞,不着边际。面对这一情况,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坚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事情,写出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把作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做到“源头时有活水来”。上个星期,我班上的胡亿奥和李宇豪两位同学打架,直到上课时我走进教室,他们仍然冷眼相视。我很恼火,不问青红皂白就批评了这两位同学。后来,班长向我反映了他们打架的全过程,我才后悔自己太冲动,于是,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两位同学道了歉。对于此事,或许学生没有多太注意,我就启发学生:事情是怎么发生的?老师是怎么做的?说了些什么?你们的心情怎样?你们对老师的做法有何看法,能否写进自己的日记里?结果我发现学生当天的日记大部分记下了这件事,而且写得很具体,并对老师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和建议。通过这一启发,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是关于作文的批改,作文多是由学生写教师改,写改分离。实践证明,这一方式费时、费力,且收效甚微。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通过指导起草、指导修改、指导评批,批改作文的权力交给学生,训练学生自写、自改、自评、自批的能力,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具体有以下方法:
个别指点法:给个别学生开小灶,当面指点,具体辅导。指导起草作文时,我通过巡视,若发现个别学生在写作上存在问题,就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并在这些学生的草稿纸上,加上批改符号或眉批,注明要修改的理由。也可有计划地找他们当面交谈,在鼓励的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
集中讨论法:从全班作文中挑出具有代表性的文章,组织学生集中讨论修改。作文修改课上,先挑出优秀习作,让学生上台读给全班同学听,听完后,点学生发言,评出这篇习作好在哪里?可以指定学生从文章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运用
了好词好句、语句是否通顺等方面来评。再挑出写得差一些的作文,通过对比,提出修改意见。最后通过指点、归纳、总结,启发学生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用举一反三的方法,修改自己的文章。
相互批改法:在学生个人批改的基础上,让同桌交换改,边读边改,读第一遍,改错别字和标点符号,要求用上相应的修改符号。读第二遍,让学生检查语句是否通顺、重点是否突出、开头和结尾怎样等等方面,反复推敲、细致修改。修改后要让学生写上简单的评语,评语从亮点和不足两方面来写,还要加上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如:下次还要努力哦!你的语言很丰富!我要向你学习!最后让学生签上自己的姓名,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当老师批改总结时要对认真批改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这些可方法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就是行之有效的。
第三篇:走进学生的生活
家访日记
甘南县八一学校 郑淑杰
从我做教师那天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担任班主任的时间也超过了十年,这些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深深地意识到:家访至关重要,它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家庭教育的补充。家访能拉近家长与老师的距离,也能拉近家长与学校的距离,使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思路,理解学校做出的举措,更能了解班主任的为人以及教育教学思路,使家长自发地与学校通力合作。家访是一个纽带,它把老师、学生、家长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老师、学生、家长和谐合作的共同体。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三方面的教育,只有环环相扣,利用三方的“合力”才能推动孩子的茁壮成长。
利用暑假时间,我对我班一男同学进行了一次家访。他非常喜欢打游戏,经常放学后打得很晚回去,本学期学习成绩也有所下滑。当我准备让他带我去他家时,他表现得非常不情愿,经过耐心地与他进行了交流,他告诉我,他的父亲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怕父亲知道他在学校表现不好,会被打骂。获得了这些信息后,让我觉得他的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这次家访势在必行。
到了他家,他的爸妈热情地接待了我。该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贫困,父母的文化水平也较低,一家三口靠他父亲微薄的工资生活。作为家中的独子,该学生的父母对他的期望也非常高,希望他能考上名牌大学,改变家庭现状,使生活好起来。
首先针对他父母所关心的小孩在校情况和学习表现,我为他的父母做了总结和讲述:他上课能够认真思考,积极举手发言,作业一丝不苟;懂事,自尊心强,有礼貌,关心集体,能够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班级工作认真负责,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学习的榜样。但学习方法欠灵活,在消化课堂知识和解答各课程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时,思维局限,建议家长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训练他的发散思维、联想思维、创新思维,比如在陪小孩看书或日常出游的过程,要针对某一件事、某一种现象,激发他的思考,优化和提升他的思维能力,使他能够有自己的想法,能够学以致用。
在交流这位同学在校情况时,他一直很安静的坐在旁边倾听,我在表扬其在校表现时,明显可以感受到他很开心,他人也放松了起来,特别是当他父母以一种“我为孩子感到骄傲”的眼神看着时,他内心的喜悦和被认同感是不言而喻的。我也顺势的建议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对他进行赏识教育,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多夸赞孩子,让他更多一些自信,但不要给予孩子太大的压力,以免孩子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也不要施行打骂,责备等简单粗暴的方法,这不仅无效而且易发生逆反。
在交流中,该同学的父母也向我提出了许多意见,比如课后作业题目难度太简单,但是量太大,让他的孩子对课后作业缺乏兴趣,希望学校增加一些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注重素质教育与能力提高并进的教育方法等等。
离开学生家以后,我也考虑了很多。持续开展家访活动,建立与家长定期沟通互动的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孩的教育是老师、父母、学生三方共同参与、一起交流、共同提升的过程。针对学生的家访工作,需要持续的定期展开,家访的目的不是告状,而是通过交流沟通、了解学生近况,有无情绪波动等问题,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与其父母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在家基本情况以及父母对于孩子教育的困扰,这样能够针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并能抓住关键点,给学生创造改变自己的有利条件,以促成学生向更好的方向改变和进步。
通过家访,我也可以获得更多学生教育方面的实际问题,获得更多的有益的信息,更多的经验,这对提高我教学方法和水平也非常有益处。例如他父母提出的课后作业题目难度太简单,但是量太大,让他的孩子对课后作业缺乏兴趣得问题,就引起了我的思考,是否可以依照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制定分层次的课后作业布臵体系,加强对学生的“培优补差”: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布臵课内外作业,教学内容及难易程度都得面向全体学生,既考虑到后进生,也得关注优等生,针对不同的学习效率采取不同的方法,使优等生能力提高,后进生得到培养进步、知识夯实稳固。该同学属于优秀的学生,难度适中的课后作业对于他来说比较简单,但对后进生来说,会不会很难呢?如果是这样,那将使后进生失去学习兴趣。针对这一情况,在作业设臵中,我们可以进行难中易分层,后进生要完全掌握容易的作业,能够积极思考中等难度的作业。优等生能够准确完成中等程度的作业,争取做出较难层次的作业。这样,才能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扩展优等生的学习能力,使差者稳固提高,优者积极进步。
第四篇:走进生活
走进生活,走近社会——《各行各业》主题教学有感
文章来源:未知 文章作者:零度冰淇凌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不同的事情,由此也产生了不同行业,以及从事不同行业的人们。在这个《各行各业》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学习,了解到不同行业人们的工作,了解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这次活动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有实践调查,现场参观及课堂学习和实际操作,孩子们参与的兴趣可浓了,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得到了发展与提高,我们得到了许多启示。
一、参与社会调查促进孩子主动学习
通过这个主题活动,我们发现让孩子参与社会调查是非常好做的一种学习形式,在《各行各业》主题中,有许多需要孩子参与调查的,而调查的本身就是孩子主动学习的过程。在《大街上》这个活动中,我们的孩子发现有许多不同的商店,而这些商店与我们的生活都有密切的联系。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到不同商店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对社会的认识。
二、家长是学习的重要资源
在主题教学中,我们发现利用家长的资源是很好的。每个孩子的家长都从事不同的工作,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职业。我们让孩子们回家了解自己父母的工作特点,然后小组讨论,最后集体交流。每个家长都会细致地告诉孩子自己的工作,在集体交流中孩子就了解到自己和伙伴父母的工作行业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我们还请了远远的家长来介绍宾馆工作、一一的家长介绍厨师工作等等,孩子们可喜欢听啦!受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说,利用好家长资源对老师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三、社会实践必不可少
社会实践活动对孩子来讲是有意义也是非常受孩子欢迎的,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参观了热闹的菜场,看到活生生的海鲜、新鲜的蔬菜以及菜场有序的分类:孩子们参观了消防队,观看了消防演习,了解了不同的消防用具,加强了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孩子们还做厨师,亲手包馄饨、做水果拼盘,在体验实践中孩子们获得了许多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孩子是社会的人,孩子生活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要创设不同的环境让孩子学习,我们要做个有心人,时时促进孩子主动学习,让“生活即教育”指导我们的日常工作,使主题活动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
第五篇:让习作走进学生生活
让习作走进学生生活
为了让学生爱习作,只有走生活化的道路,使习作走进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部分,才能让学生在习作中享受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习作的魅力。
一、在体验中积累习作素材。可经常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积累习作素材。在体育节中,让同学们积极参与,争取好成绩,发动学生关注同学的比赛,去感受比赛的精彩;在大雪纷飞的寒冬,带学生在操场上玩雪、打雪仗;在学校种植草坪的时候,让学生人人动手试一试……
二、在互动中交流习作成果。可利用读书会、习作讲评课等形式,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在全班朗读自己的文章,让他们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互相学习。通过交流,学生既使自己的文章得到了展示的机会,体验到互动交流的快乐,又能学习到别人的长处。
三、在激励中享受习作生活。可通过推荐报刊发表,自办班级作文报,自编作文集,让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成功激励,享受到习作生活的乐趣,以促进后续的习作,从而使习作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表达自己的随时所闻所见所感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