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期终复习提纲大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期终复习提纲
绪论
掌握大学生应当树立的新的学习理念内容;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熟练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第一章了解理想的概念及分类;掌握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作用;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第二章掌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基本要求;深入理解与掌握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掌握时代精神的科学内涵;理解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章掌握人生价值的内涵与评价;深入理解为什么大学生必须尊奉与践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科学高尚的人生观;了解人生环境的含义;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章了解道德及其功能;掌握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掌握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掌握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深入理解大学生与诚信道德建设。
第五章了解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掌握个人品德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方法;熟练掌握法律的规范作用;掌握社会公共生活中法律的基本原则;掌握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和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罚规则。
第六章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深入理解大学生应树立的正确的创业观;掌握爱情的本质及婚姻家庭法律规范;掌握劳动法的法律地位及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
第七章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容;了解国家安全意识;掌握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第八章了解宪法的起源及特征;掌握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了解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及消费争议的解决途径;掌握民事权利制度;深入理解与掌握犯罪构成理论与正当防卫制度。考试方式及试卷结构:
(一)理论课考试
1.考试类型:闭卷(音体美专业开卷)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量:120分钟
4.试题总数:约5题
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运用的情况。命题的原则是:题目数量较多、分布范围较广,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大纲与当代中国社会实际及我校的发展前景。最基本的知识一般要占5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要占30%左右,较难的题目要占20%左右。
6.题目类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辨析题、论述题(或材料分析题)、案例分析题。
第二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提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提纲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识记:大学生活的特点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运用: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识记: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确立马克思注意的科学信仰
运用: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识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时代精神的内涵;
理解: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运用: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做忠诚的爱国者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识记:人生观的概念;世界观的概念;
理解: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人生观的三个重要方面;反对三种错误的人生观; 运用: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识记:道德的本质及功能与作用;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的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理解: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运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识记:公共生活概念及特点;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社会公德主要内容;法律的作用; 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
运用: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正确的对待网络生活;
第六章 培养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识记:职业道德的概念及基本要求;爱情的本质;家庭美德的内容;
理解:《劳动法》和《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及两部法律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恋爱中的道德要求及几种错误的对待爱情的观念
运用:结婚的条件;离婚的条件和方式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识记:法律的定义;法治观念的内容;
理解: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的体系;我国法律的运行;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培养社会主义的法律思维方式及途径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识记:宪法的特征及基本原则;行政法的概念和原则;刑法的概念和原则;犯罪的种类;民事诉讼的概念与当事人;行政诉讼的概念与参加人;
理解:我国的国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机构;行政行为; 刑罚制度;民事诉讼的程序;行政诉讼的程序;刑事诉讼的程序;仲裁的概念
运用:民事主体制度;民事行为制度;民事权利制度;民事责任制度;
犯罪构成;排除犯罪事由;故意犯罪形态;共同犯罪;仲裁庭的组
第三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提纲
•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 1,什么是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 如何培养优良的学风?
勤奋。就是要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严谨。就是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创新。就是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
求实。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 如何认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
一是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三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 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何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的作用: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引导大学生做“四有’新人;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走好将来的人生道路;激励大学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祖国的经济建设而学习;坚定大学生的意志品德。
• 2,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怎样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理想是观念的,是当下的,是完美的,二现实是客观的,有缺陷的,是当下的。另一方面,理想源于现实,包含现实的因素,而现实孕育理想,是理想实现的条件。
处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要求反对“用理想否定现实”和“应现实否定理想”的错误倾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在现实中追求远大理想。
• 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是个体自己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个体人生目标的集中体现。社会理想是人们在公共生活方面所持有的基本理念和对于理想的社会制度的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高于个人理想,是个体理想的最终归宿,为个体理想提供实现的背景和条件,决定个人理想的性质和方向。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个人理想,也就没有社会理想。大学生要自觉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形成正确的生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理想。它们是阶段性理想和最终理想的关系。
现阶段,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奠定基础。我们要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使我们的努力不致于失去方向。
•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 1,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爱自己的国家
• 2,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 3,如何区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
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2、民族主义是以本民族利益为中心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行为,以本民族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和处理族际关系。
3、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区别 1)内涵上:国家与民族之间不同 2)层次上:爱国主义高于民族主义
3)作用上:民族主义有两重性,过分强调本民族的利益就会忽视其他民族的利益。
•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什么?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火热生活为源泉,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优良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和道德的积极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使民族精神得到大力弘扬。
• 5,大学生怎样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 1,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怎样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生当务实 人生须认真 人生应乐观 人生要进取
• 3,什么是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 4,什么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 5,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与评价标准是什么?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 6,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合理地调控情绪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 1,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 如何正确对待?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
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特别是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 2,集体主义原则的涵义?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 3,什么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和表达。在现代社会主义社会仲,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坚持“八荣八耻“。
•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何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引领了社会风尚。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规范、激励和指导作用。践行正确的荣辱观能够增强个人做出正确道德选择的能力,使个人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激励,努力提升道德境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使社会成员自觉内化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强化道德自律意识,坚定道德意志和信念。
• 4,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 第五章
尊重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 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是什么?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
• 2,什么是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有哪些?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 3,道德和法律的目标及其作用是什么?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反映 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
道德和法律都是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的基本规范。
•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产生条件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调整范围尽不同、作用机制不同。2)联系:都是上层建筑、都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二者可以互补
• 4,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征?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 5,如何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 6,我国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有哪些?它们的基本立法精神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治安管理处罚法》:该法包括总则、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处罚程序、执法监督、附则,共6章119条。《集会游行示威法》:包括总则、集会游行示威的申请和许可、集会游行示威的举行、法律责任、附则,共5章36条。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集会游行示威法律。《环境保护法》:包括总则、环境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法律责任、附则,共6章47条。《道路交通安全法》:该法包括总则、车辆和驾驶人、道路通行条件、道路通行规定、交通事故处理、执法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共8章124条。《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从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和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等方面,规定了网络违法和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
• 第六章
培养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 1,什么是职业道德?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服务群众
• 2,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有何异同?
• 3,劳动者职业生活中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各是什么?
《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这些其他权利主要包括: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参加社会义务劳动的权利;开展劳动竞赛的权利;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权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拒绝执行的权利;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批评、举报和控告的权利;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等。
《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义务有: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 4,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
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一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二是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三是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 5,怎样认识爱情与人生?恋爱中应遵守哪些道德要求?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尊重人格平等 自觉承担责任 文明相亲相爱
• 6,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有哪些?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 7,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 8,《婚姻法》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离婚;家庭关系;结婚
•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它由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组成。
• 3,什么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四)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
(五)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六)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性质?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怎样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根本保证
(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 5,如何理解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
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 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
法律权力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法律权力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 6,新的国家安全观有哪些特点?公民具有哪些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
(一)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二)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三)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
(四)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
(五)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六)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 7,什么是法律思维?如何培养自己的法律思维?
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学习法律知识 掌握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
•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 1,宪法的特征和原则是什么?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保障公民权利原则 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2,什么是国家制度?我国国家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宪法、法规规定的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方面的制度的总称。
我国的国家制度主要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等。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政治权利和自由平等权
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自由权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社会经济权 文化教育权 特定主体权利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依法纳税 其他义务
4,什么是国家机构?我国的国家机构是怎样的?
国家机构是国家为实现其管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国家机构可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国家机关则包括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以及特别行政区的各种地方国家机关。
5,什么是实体法律制度?我国实体法律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实体法律制度主要是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或职权和职责的法律制度的总称。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主要包括行政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等。
6,什么是程序法?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程序法是实体法所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实现的重要保障。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及时、恰当地为实现权利、行使职权和履行义务提供必要的规则、方式和秩序。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我国的仲裁法律制度
7,无保障即无权利,如何准确理解和认识程序法在维护实体权利方面的重要意义? •
第四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提纲
1、新的学习理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我们应如何培养优良学风?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3、理想和信念的含义及作用
4、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
5、民族精神及其科学内涵?
6、怎样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7、什么是世界观和人生观?
8、什么是人生态度?如何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9、什么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怎样用它指引我们的人生?
10、人生的社会价值及衡量
11、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12、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应坚持的原则有哪些?
13、如何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4、什么是道德?道德的主要功能、社会作用有哪些?
1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是什么?
16、道德修养的方法是什么?
17、社会公德及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18、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有哪些?
19、什么是职业道德?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0、爱情及其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怎样认识爱情与人生?
21、家庭美德的内容有哪些?
22、法律的定义
23、法律思维方式及其特征
24、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5、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第五篇:201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提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问答题与论述题专项练习
绪论
1、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2、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质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
3、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1)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2)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四个全面: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全面深化改革3.全面依法治国4.全面从严治党
(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4、为什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基本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各层面的价值追求: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3)价值观与价值体系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质的基本特征。(4)意义:
1.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2.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5)怎么做:
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人心工程和灵魂工程。大学生应该:
1.深化理性认知,准确把握基本内容、精神实质、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增强价值判断力
2.增进情感认同,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心灵,明确时代和人民赋予的责任 3.注重实践履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行、外化于行。
第一章
1、简述理想与实践的关系
(1)一方面,理想来源于现实,理想是人们一定的社会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2)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3)实践产生理想,理想指引实践。
2、简述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1)理想与信念是有区别的,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①理想指向未来,与奋斗目标相联系 ②信念面向现实,与奋斗目标想联系
(2)理想与信念是相联系的,总是如影随形、相互影响的
①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
②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
③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与追求
3、简述理想与信念的意义
(1)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引导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既定人生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
4、为什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1)马克思主义具有很多优秀品质: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崇高性、开放性和实践性(2)(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和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理论指南。(3)(开放性)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生命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平民化的成果。(4)(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马克思主义使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鲜明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基本特征。
(5)(预见性)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一种理论学说、一种制度、更是一种实践,需要千百万人一代又一代不懈的努力。
5、简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1)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在整个理想系统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而个人理想则是从属于社会理想。
(2)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是个人的联合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密不可分。社会理想不失凭空产生的,也不是由外在力量加强的,而是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基础之上的,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之中。
(3)每一个青年的前途离不开国家的前途,没有国家的前途也就没有青年的前途。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国家的需要就是青年人的需要,只有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相统一的青年才能够在涉水上大有作为。
6、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1)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目标。
(2)二者的关系: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每一个青年的前途离不开国家的前途,没有国家的前途也就没有青年的前途。
(3)成长成才与中国梦的关系:
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只有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才能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
(4)怎么做:1)立志当高远
2)立志做大事
3)立志须躬行
4)伟大出自平凡
5)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梦,也是每一个大学生的成才之梦。(5)联系实际
7、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1)第6题要点(2)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3)大学生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挑战:当代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发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
8、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将理想转化为现实。(1)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3)正确对待实现理想的长期、艰巨和曲折性(4)良好的心态是实现理想的情感基础
9、如何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1)在理想的实现过程中,有顺境也有逆境,存在有利因素也存在不利因素,顺境与逆境是一种客观存在
(2)处理好逆境和顺境的辩证关系,因为逆境和顺境相互包含,他们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对待顺境和逆境的学问
①迎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这是身处顺境的学问,是善于抓住机遇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的方式
②迎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是将压力变成动力之所为
第二章
1、论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重要意义:①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②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 ③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④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1)大学生要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最根本的是要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2)做勇于创新的实践者
(3)用实际行动展现出弘扬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
3、论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含义:爱国主义是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思想觉悟、深厚感情、坚强意志和行为表现,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使人们对自己故土家遇难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表现: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基本要求)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核心要求)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素质要求)爱祖国就要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①千百年来,鼓舞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就是深深融入民族意识之中的爱国主义传统
②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④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1)爱国主义的概念(2)爱国主义的功能作用(3)基本内容(科学内涵)(4)心理构造
(5)如何做①推进祖国统一②促进民族团结③增强国家安全意识④自觉维护国家利益(6)联系实际
5、简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①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改革创新为核心的。②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③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④只有不断注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6、爱国主义具有哪些时代价值?
①千百年来,鼓舞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就是深深融入民族意识之中的爱国主义传统
②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④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7、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①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解放思想)②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创新的意识)③树立以改革创新为目标的志向(创新成果)(2)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①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
②在改革创新中奉献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崇高责任感和使命感(3)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①要有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基础 ②要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这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前提 ③要积极投身实践,这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
第三章
1、简述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1)世界观决定人生观。(2)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
(3)同时世界观反映世界观,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改变,往往会导致其世界观发生变化
(4)方法论:大学生应在人生实践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的建设
2、简述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单选题)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对人的行为活动起定向作用。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有三种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积极、消极、低俗的、(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评价标准,人生目标的评价不应取决于向社会与他人的索取,而是取决于对他人、工作的奉献。
3、简述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
(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4、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1)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倡积极地人生态度(2)大学生应具有的人生态度:
①人生须认真 ②人生当务实 ③人生应乐观 ④人生要进取
5、如何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1)人生是指整个生命流逝过程及其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2)人生过程是一个不断满足需要的过程(3)人生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4)人生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
(5)正确认识人生矛盾,要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6)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人生,我选择为人民服务的人生
6、论用科学的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1)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2)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是人生观的本质问题
(3)为人民服务反映了无产阶级人生观与道德观的形成、发展和完善(4)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5)科学人生观的内涵: ①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②集体主义的人生价值 ③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7、简述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1)自我价值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前提(2)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保障
(3)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8、论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1)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有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根本和基本评价
(2)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3)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是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4)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正是对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
(5)人生价值的评价,不是看一个人向社会索取的多少,而是看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是多少
(6)人生价值的原则或评价方法(可单独出题)
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的原则 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共享相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的原则 ④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的原则
9、论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个体自身条件主要包括: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方面(3)人生价值的条件还包括自然条件
(4)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个人的主观努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其人生价值实现程度
第四章
1、简述道德的劳动起源论的基本观点。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1)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2)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3)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2、论道德的本质。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
(1)道德是社会经济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2)一方面,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相应的道德体系的性质(3)它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4)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或多或少地会打上阶级的烙印
3、论道德的个体功能和社会作用 个体:
①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
(1)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2)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的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
(3)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社会:
②此外,道德还具有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辩护和沟通的功能 ③总之,道德的这些功能都可以纳为道德的教育功能
(1)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3)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4)道德提高人的精神、促进人的自身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5)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关系
4、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5、论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又名如何继承优秀传统)(1)中国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2)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3)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古为今用)
(4)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洋为中用)
(5)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问题上,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复古论两种错误观点(6)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反对全盘西化,又否定全盘否定、盲目排外,在皮批判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其对今天的中国有积极意义的精华
6、谈谈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并不是以经济发展的唯一目标。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切实加强道德建设。(2)需要有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引领
(3)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4)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7、结合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谈谈大学生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1)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2)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3)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4)养成借鉴的良好习惯(5)自觉学习道德模范(6)联系实际
第五章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1)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2)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3)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4)联系实际
2、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何重要意义?(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3、网络生活有哪些道德要求?
含义: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网络秩序而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2)进行健康的网络交往(3)自觉避免网络沉迷(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4、如何认识恋爱与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要求? 恋爱:(1)尊重人格平等(2)自觉承担责任(3)文明相亲相爱 家庭:(1)尊老爱幼(2)男女平等(3)夫妻和睦(4)勤俭持家(5)邻里团结
5、大学生应当树立怎样的恋爱观和婚姻观?(1)避免混淆爱情与友情的界限(2)摆正恋爱与学习的位置
(3)维护爱情纯洁,避免过度的情感功利化(4)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5)失恋不失志,不失态,不失学,不失爱
(6)处理好几种关系:①恋爱与学习的关系②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
③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6、论个人品德形成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①家庭教育②学校教育③社会道德教育④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⑤社会实践
方法:①道德认识提高法②道德实践锻炼法③道德习惯养成法④道德修养法⑤道德意志培养法⑥道德评价法
个人品德的特点: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 个人品德的作用:1.对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推动作用
2.是个人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3.是社会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7、论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1)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活动(2)加强道德修养是个人品德形成的最佳途径
(3)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高度的自觉性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4)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①学思并重的方法②审察克治的方法③慎独自律的方法④积善成德的方法 ⑤知行统一的方法
(5)自觉参加社会实践,道德修养要与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想联系,与人们具体的道德行为相联系,与人们的全部道德实践过程相联系(6)自觉地向道德模范学习(7)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
第六章
1、论法律的本质与特征 本质:
(1)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即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所体现的意志(3)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特征:
(1)法律是调整主要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3)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2、论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1)从体现的法律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2)从实质内容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统一性的统一
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1)(阶级性,人民性)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时代性)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3)(法律结构上的完整性和多层次性)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4)(继承性和借鉴性)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5)(动态性、开放性和发展性)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4、论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1)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2)最重要的作用表现为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以及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3)此外,还有指引、预测、评价、教育、强制等重要作用
5、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过程包括哪些环节?(1)法律制定(2)法律执行(3)法律适用
(4)法律遵守(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①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力②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6、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人权保障原则(4)法制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
7、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制度有哪些?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单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2)坚持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3)坚持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何构成?
①宪法为统帅②法律为主干③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
④多个法律部门,包括: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
第七章
1、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有哪些?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观念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的观念(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现结合观念(4)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法治国的观念
2、如何理解法制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含义: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工具理性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 特征:
(1)正当性思维(2)规范性思维(3)逻辑思维(4)科学思维
3、法制思维与人治思维有和区别?
(1)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人治思维则认为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
(2)在价值上,法治强调几种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而人治则强调个人说了算的转断思维,少数人集权
(3)在方式上,法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而人治则按照个人意志和情感进行治理(4)在标准上,法治是以法为标准;人治则奉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
4、论法制思维的基本内容(选择题)(1)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两方面
(2)一般来讲,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前三个价值取向),人权保障、正当程序(后两个规则意识)
5、论法律至上的法制思维方式
(1)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
(2)任何规范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表现为普遍优越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6、论权力制约的法制思维方式
(1)权力制约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利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和约束,也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违法受追究,是指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权力不许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养成权力制约思维,对于自觉运用权利、用于监督权力意义更大
7、论公平正义的法制思维方式
(1)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个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2)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救济公平
8、论培养法制思维的途径和方法(1)学习法律知识(2)掌握法律方法(3)参与法律实践(4)养成守法习惯
第八章
1、什么是法律权利?有哪些特征?
(1)权利就是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行为自由,是法律允许权利人为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义务人所保证实现的法律手段 特征:
(1)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2)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3)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4)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
2、什么是法律义务?有哪些特征?(1)义务与权利相对应,是指政治上、法律上、道义上应承担的责任(2)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履行的对他人的责任 特征
(1)法律义务是历史的(2)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3)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4)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
3、如何认识法律权利和人权的关系?
(1)人权是是法律权利的内容和来源,法律权利是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2)法律权利只有符合人权保障的精神和要求,才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3)人权只有上升为法律权利,才能得到有效的尊重和保障
4、大学生要树立怎样的人权观?
(1)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权观念,澄清模糊认识
(2)人权是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的统一,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人权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3)人权的评价标准是多元的,发展中国家不猛追捧发达国家的人权,发达国家也不能按照自己的评价标准看待发展中国家的人权保障
5、如何认识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密不可分,相互依存,互利共赢)(1)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既是法律权利的主体,也是承担法律义务的主体
(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行也必须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根据
(3)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面
6、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有何特点?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广泛性、平等性、现实性和一致性四大特点
7、我国宪法规定了哪些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基本权利: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3.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4.公民的人身自由 5.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
7.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8.妇女、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受国家特殊保护 9.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利益
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照法律纳税
8、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1)选举权(2)表达权(3)监督权(4)民主管理权
9、我国公民享有哪些人身权利?(1)生命健康权(2)人身自由权(3)人格尊严权(4)住宅安全权(5)通信自由权
10、我国公民享有哪些财产权利?(1)私有财产权(2)继承权
11、我国公民享有哪些社会经济权利?(1)劳动权(2)休息权(3)社会保障权(4)物质帮助权
12、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宗教信仰权和文化教育权?
(1)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2)文化教育权主要指接受免费教育义务教育权,但也包括接受中等技术和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权利,以及选择教育机构的自由和平等享有受教育机会和待遇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