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一个人感动一座城市》有感
读《一个人感动一座城市》有感
戴山学校502班郭逸威
指导老师费丽雯
今天, 我在书上读到了这篇题为《一个人感动一座城市》的文章,不禁使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文章写的是一个年轻的军官——孟详斌,为了抢救一名素不相识的轻生女子,在寒风刺骨的冬日,毅然跳进了冰冷的江中,挽救了女子的生命,而自己的生命却永远的定格在了28岁.我想,如果当时孟详斌叔叔知道他此去就回不来的话,他会这样做吗?答案是可肯定的,因为在战友眼里,在亲人眼里,他一直都是这么一个真诚,豪爽,热心肠,重情义的好汉.英雄就这样悲壮的去了,留给人们的却是太多的震撼和感动,整个金华市乃至整个世界都被感动着,正是孟详斌壮烈的一跃,唤醒了人们心中的真情和良知,人们都从四面八方赶来见英雄的最后一面,出事的桥上摆满了鲜花和蜡烛,还有人力所能及的资助英雄留下的那个风雨飘摇的家…….每个人都自发的,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英雄真诚的敬意.“人故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与生命的长短并无太多关联,一些庸碌的生命在久活中营营且且,一些罪恶的生命在苟活中几近死亡,而那些高贵的生命却能在一瞬间留下永恒的记忆.在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就涌现出了无数个这样的英雄,许多武警官兵和志愿者们都加入了抗震救灾的队伍当中,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们毫不畏惧,奋力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有的甚至以身殉职.他们为了人民,为了国家,奏响了一曲曲生命的壮歌.他们是中国的骄傲!
生命,对于任何生物都是何等的重要,但我们的英雄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是他们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可贵和真谛.可敬!可叹!
生命是短暂的,要想让生命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我想就在于奉献,在于为他人着想,在于为全社会做贡献!
第二篇:一座城市。一个人。
你说一座城市留住一个人。我说是一座城市的一个人留住一个人。其实,我们都错了。--题记 文/爻爻
一座城市。
或许从开始就注定了我不属于这个城市。一座自己生活了三年的城市。从来没有喜欢过。人情冷漠。交通堵塞。环境也觉不出哪里优美。选择这座城市的那天直到现在,似乎也从没了解过它。一如没有那种感觉。一下明天恋爱需要感觉,对一座城市也需要有感觉。来到这里的第一天,一直方向感很好的我却迷失了方向。再后来我又迷路了,在那个十字路口,怎么努力地走就是到不了我要去的地方,却眼睁睁地望着,它在我的视线里。也许,这座城市于我就是一个错误。一个人。
或许从开始就注定了你不属于我。遇见你可能是一个意外,然而在我迷路后遇见了你可能是另一个意外。也许那时我们都太孤独。我打破了自己设的最后一道提防线。我想我们是相爱过的。那样炙热。那样真实。或许久了,也许累了。我们慰藉不了彼此。累了也该散了。这是迟早注定的结局。没有谁对谁错。你说,宁可笑着去流泪,也不哭着说后悔。我说,我该把你忘记在在轮回里。可是,我们都错了。一座城市。
或许当我们开始关注一座城市时,其实,更多的是关注生活在那座城市里的那个人。关注那座城市的位置,关注那座城市的方言,关注那座城市里生活着的与她有关的人。我们有想过去那座城市,也许不曾兑现,也许只是想过。或许没有一种承诺让我们死心塌地。
还有一座城市,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如今才发现我是那么深深的爱着它。尽管它不如这座城市繁华,不如那座城市迷人。而我却觉得它原来也那样美。也许这个发现还是因为一个人,一个曾短暂生活在这座城市却并不属于这座城市的人。两座城市,一种思念。(或许思念比相思更真实些。)一个人。
或许朋友说的对,我太孤单了。一个人的寂寞最寂寞。去试着爱这个城市。去爱一个人,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一个人。一座城市。我们的相遇拉开了序幕。或许我会爱上这座城市,我对自己说。这座城市有了一个让我可以暂时忘记忧愁的人。在一起的日子也许是快乐的,可谁又懂谁的寂寞。这快乐竟承受不起小小的意外。一切竟是如果突然。猝手不及。美丽如烟花般短暂。才发现原来这并不是一个让我爱上这座城市的那个人。这座城市,这个人终究不属于我。城市的天空依旧寂寞。
一座城市留不住一个人,留住一个人的是一个人。
第三篇:一个人感动一座城
一个人感动一座城
2007年12月2日,我捧了一束鲜花和妈妈一起来到城南桥边。这里,已经成了花的海洋。妈妈告诉我一位叫孟祥斌的叔叔为了救一位阿姨从桥上跳下,牺牲了。孟叔叔真伟大,从那样高的城南桥往下跳,江水那么冷,他不害怕吗?2010年的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到人民大会堂看电影《一个人感动一座城》。电影讲的正是孟祥斌叔叔英勇救人的故事。虽然两年过去了,孟叔叔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
看完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孟叔叔高大的身影,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他纵身一跃、不顾生死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我要向孟叔叔学习,从身边小事做起。同学有困难,我们要伸出援手。青海玉树发生了大地震,我要把所有的零用钱全部捐出来,帮助他们重建家园,让玉树的小朋友早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我也想对同学说,我们的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要像孟祥斌叔叔一样活得有价值。金华十中附小三年级:朱明杰
第四篇:一个人,一座城
一个人,一座城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这篇小故事可能大家都不陌生,这是安徒生童话中经典的一个故事,感人的故事,深深影响着一代小朋友,所以,这位小女孩是一个人的故事,也是一座城的故事,是我们人类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故事。为此,我特地写下这篇读后感,祭奠我们逝去的童年,和反思我们的生活,包括过去与今天。
有人说小女孩的离去是悲剧,是凄凉的。在圣诞的角落里燃烧了自己的光,而无一个人去帮助她,或者仅仅是温暖地问候。然后人们就在这里面挖掘出社会人们的冷漠,其实我并不否认,但不完全支持。换句话说,小女孩努力去寻求帮助了吗?她去向人介绍自己在卖火柴了吗?在文中的叙述来看,似乎没有。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其他人并无义务非要帮助,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里,当时的人们的自私,个人观点意识很强,或者在西方那么重要的节日里正享受者节日的欢愉,根本就没有在意到。我之所以刚开始就提到社会,因为她仅仅是这座城里的一个人,如果放大就是一群人,一类人,他们过着艰苦的日子,他们依然无温饱保障,即使到现在,外国仍有靠政府救济金过日子的人;在中国还是有行乞,收破烂来维持生活,靠收容所救济来生活的一群人,他们有幸活了下来,却依然是社会的最最最底层。不过社会还是按着规律向前进步着,即使这个社会多么冷漠,你属于人的就该勇敢
去活,不该埋怨。但我也不是在赞美现在的祖国或者怎么着,只是强调我们应该客观看待这个社会,这座城,和我们这些微小的生物体。当读到小女孩在夜里离开人世,清晨人们才意识到,我也在为她的离去而伤感,生命多么脆弱啊,真想去帮助她,买一点她的火柴,可……………没办法。我不能。换在现在,我也在考虑该不该给那些行乞人的钱,可是我也在思索,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贫困者要携妻带子,远走他乡。有人会说他们中有些人是职业行乞者,目的不单纯。可我们依然可以单纯地看待这件事。他们有需要,我们能帮忙的就去帮。但,这也是社会,我们都在进步,我们呼唤社会的良知与温情,让最朴素的爱充满人间。哦,我们这座小小城。
还记得那个小男孩吗?他拿走小女孩的另一只鞋,笑称可以作为自己以后小孩的摇篮。小孩子读到这里,会说这小孩真讨厌,女孩已经很冷了,还拿她东西。记得小时代里面的一句话:我们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星辰。别人会不会在意自己呢?每个人还是过着自己的小生活,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和小女孩都是平行的,在平行时空里面,我们甚至不会因为她而停留向前的脚步。大家都是人,都会有自己的故事,可这些人就是缺少倾诉的对象,所以她陨落了。说的现实点,人们都在彼此的竞争当中,尔虞我诈,为了自己,即使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牺牲,也是值得的,毕竟是快乐了,成功了。如果说小女孩是弱势群体,那么小男孩不就是强势群体嘛,显而易见,这样的对比更具警醒,我们的社会还不够安定,不够和谐。那么我们需要保护弱势,打击强势。
思考这个问题:小女孩卖不出去火柴为什么不敢回家吗?原因是她爸爸会因此打她。这,我能理解为家暴吗?或许可以,或许不可以。可以的话,依然有很多话要说:家暴是社会的阴影,是微观的违法行为,是可以化为道德教育或者亲情爱护,然后化为泡沫了。其实这并不是爱。李阳因为家暴,夫妻离异。人总要为自己犯的错接受惩罚,即使李阳是那么有名。回到小女孩身上,她爸爸会打她,然后她不回去。又是多么简单的逃避呀。人很无奈。确实如此。
以上是我就故事中的问题表明出我的理解,似乎讲了很多负面的内容。下面我还是想讲讲温情的一面,善良的一面。小姑娘是多么纯真的少年呀,她爱生活,她向往美好的生活,在她眼里,是围炉的温暖,是火鸡的鲜美,是圣诞树的清脆,是外婆的和蔼。即使到她生命的终止,她看到的还是美好。她爱这个社会,她依然还有奋斗努力的目标,她有憧憬,她还心怀渴望。或许她不会拥有,在这一刻在心里铭记。我佩服这个小女孩,即使这个社会多么无情,自己的处境多么困窘。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相反地,我们可能会选择怨天尤人,诉苦,是自己的退缩,还是……可能吧,我们的欲望在不断增加,源于自身的不满意不满足,才会不断要求自己迎合这个社会的需要,其实简简单单不就够了吗。是这个社会浮躁改变了你的心,还是你本身的贪婪,我觉得
还是要归于单纯,像生命伊始之初,青苗生长,万象更新。即使自己遇到多么大的困难,相信一点,积极地生活下去,尽管你会很艰难地前行,尽管你会遇到不理解或者唾弃,甚至你是趴着前行,你都有尊严,那是你做人的尊严,活下去的尊严,你不能忘记你自己是谁。你不能违背良心,去做该做的事,坚持你该坚持的,别出卖你自己。就像看那个《北京爱情故事》的时候一样,石小猛的结局,不正是没有坚守自己的原因吗?纯真一点,简单一点,积极一点,尊严一点。你会有自己的好未来。别活得太有压力,这句话也送给自己,送给拼搏的男人!有勇气去面对未来…
《安徒生童话》之所以受人推崇,一个主题真善美。还有一句话:人,不分贫富贵贱,生命里头都隐藏着一根脉络,证明我们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一份子。真善美是人类社会最高的境界,多少代人为之不懈努力,我们为之疯狂为之老。我们知道那个是理想,那个是巅峰,我们依然在追求,因为这才是我们的初衷。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孩子当然永葆赤子之心,单纯下去,为人类之事业不懈奋斗,或许我们用不到达,或许,还是在路上。在我们心里依旧竖起人的标杆,我们是人,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人,我们有尊严,我们都按照一个自己的脉络前进,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树叶,在风中摇摆,在时间呐喊,欢呼我们的生活成果。这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正是这种人的典型,我们在某个失眠的日子里,想想小女孩,那是怎样的释怀………或许童话就是童话,描绘一个理想的地方,人和事……假使你都没有梦,没有理想,你
活着是不是太累了。朋友们,做一场纯真善意的梦吧。
我们走在寂寞的街上
我们独自走着
有一道光
是幸福
我们总要学着成长,当我们真正长大时,我们真的会和小女孩那样眼里看到的满是幸福与美好。
你知道那道光是什么吗?是火柴光。你会看到什么呢?小女孩。
愿梦不会醒,给我一次逃避现实的机会吧,我真的累了。一个人,一群人,一座城,一段思考,一个未来……… 献给我们正缺失的或已经缺失的童年,愿时光不老。凄凉,或许也是一种凄美。
写止于2014/1/25晚22:50
盐城师范学院黄海学院
2013级法学班
学号13413344
郁兴康
第五篇:一座山 一个人
一座山 一个人
大山承载了沉重的希望,她背上就肩负了殷实的责任,随之存在的还有血液里流淌的无尽的爱。
在那个进城务工成为热潮翻滚之势的年代。家乡越来越多的人收拾好行囊带着妻子,撇下老幼向城市进军。所以当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成为那个年代的产物,或者说时代特色时,有很多人感叹老不养,幼不亲,却很少有人了解到在这种背景下还有一类人---留守老师。留守老师,这是那个时代的特有称呼。她就是南阳市西峡县最高海拔山区--西庄河小学唯一的一位教师!她不是抛下城市荣华的支教教师,也不是下乡知青,她就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或许人们很难明白大山所赋予大山人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情或者品质。而在她身上,我感受到最多的的就是大山的一切:宽宏,博爱,无私。
这个村庄里的路老人们说,她从小就是学习拔尖,惹人喜欢的姑娘。说她不该是会在山里待着的闺女。我常常想,拥有这样赞誉的女性,为什么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呢?在对村子里的人采访过后,我了解到了这位平凡的教师在普通的岗位上,艰苦的环境下所做的不平凡的事迹
她一直成绩优异,本想考上当时的内乡师范,端上”铁饭碗”。谁知她的恩师,(当时西庄河小学的校长)因为学校留守学生数量多,年级层次多,但老师极度紧缺,就来请求她放弃学业,做一名代课教师。也许师恩难负,也许大山里的孩子更懂得知识对于山里娃的重要性。她纠结许久,终是同意啦。谁曾想,这一代,就是十年光阴。
十年里,她放弃了原本可以得到的城里职位,十年里,她待在大山里日夜守候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十年后,恩师调走,校点合并,于是位于西峡县最高海拔的西庄河小学只剩下一位老师,就是她---姚青月。没有人想得到当年的一次选择就是独留大山30年.这30年里,她早把学校当了家。事实上,为了全心照顾学生,她与她的爱人就把家安在了学校。她的丈夫也因此放弃了城镇工厂的优厚待遇,成了学校的修理工,清洁工,运输工。据振海(她的爱人)回忆说那时候的他不是没有怨言的,因为同村和他一样年纪的男子,现在基本都已在城里安家。只有他们还是留在山里。只是因为习惯了身边人对事业的忠诚,也被感染到那份无私的爱。
采访过程中,她的女儿告诉了我们他印象里最深刻的事:“记得我5岁那年的冬天,天还没有亮,就听见母亲起床的声音,起腰问:妈,你去哪。突然一阵刺骨的冷让我急忙缩回被窝,迷迷糊糊听父亲说路上慢点。早上醒来,地上的雪已经越过我的膝盖。一直等到夜里
十二点左右,母亲回来了,浑身是雪,不停的抖,眼睛里还有泪珠,父亲急忙倒热水,帮她换衣服说本来要去接她的,却不放心我。
数日之后,一群人来到这个由泥巴垒成的学校,只见他们不断地测量写画,时不时眉头紧皱,还说了什么很难修,不好弄之类的话,但母亲对他们甚是热情,不停地端茶倒水.再后来,西庄河村出现了第一座两层楼---西庄河小学。很久之后我才知道,为了集资盖这个学校,母亲先后去找领导,相关负责人数次协商,而冻成雪人的那次,正是母亲去找领导协商的日子。那次,柔弱的母亲,竟独自一人凌晨冒着暴风雪在夜里,来回徒步走了80多里的山路„„现在母亲患有严重冻伤,一到冬天就浑身疼痛便是那时候落下的旧疾。”
2011年的冬天,姚青月班里的学生很多得了感冒,为了给孩子们驱寒防流感,她亲自爬山给孩子们找草药,一次在拿草药的过程中,不慎摔倒,左腿脚踝处粉碎性骨折。现在村里的人说起这件事,眼眶里还是溢着晶莹的泪珠,:“人们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可是她动完手术的第二天,不顾医生的反对,就逼着振海把她带回家,振海说她放不下她的学生,那时候离期末考试还有一个月。每天早晨,振海把她背到教室里的破沙发上,她就左手输着液,右手给学生写字,算题。白天上完课,夜里爱人再把她背回去。她的学生说:”那个月姚妈妈的手从来没有热过,她一坐就是一天,陈老师(对于经常为他们打扫卫生修理桌椅的振海,学生们都叫他陈老师)背了一个月。姚青月的家人说:直到寒假的时候,她的整个左腿都已经肿大,整个过年,都是在病床和输水中度过,而她最大的安慰就是她的学生又给她带来了乡镇第一名的成绩!姚青月的母亲对我们说,我那闺女就是个死心眼,认准的事就要死磕(坚持)下去,她认准这些娃们的父母把娃留在这是信任她,她就宁肯自己委屈也要把娃们的成绩提上去。姚青月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已经就读于信阳师范学院。据大女儿回忆说:那个时候我8岁,不会穿衣服,不会叠被子,却因为校点合并,被迫到离家30多里的镇上做了一个寄宿生,寒冬腊月里终于熬到星期天回家,母亲总是含着泪给我考棉裤,记忆里最深的就是那弥漫在整个屋子里的尿骚味„忘记我在母亲面前跪过多少次求她去镇上照顾我,只知道她从来没离开她的学生”。
而现在同样八九岁的孩子,却留在这里,姚青月说孩子们太小离家远没人照顾太可怜。为了让这些孩子留下来,她做了很多努力,求了领导很多次,最后的结果就是她依然一个人,7个孩子,四个年级„ 她知道不能让领导为难,所以她的两个孩子先后从8岁起就成了住校生,她怕她的学生离家远不会照顾自己,所以她愿意一个人留在这里守候。她的儿子不是正常聪明的孩子,她教过很多拿乡镇第一,县级第一的学生,拿过很多乡镇特等奖的荣誉,可唯独顾及不到她那个整天倒数第一的儿子。她的孩子们说以前一直觉得她不是个称职的妈妈。现在懂得了,她不是不爱我们,只是她的孩子从来就不是只有我们两个„
姚青月村子里的人说,青月摔到腿那个年下,村子里的人一下子就多了,那些好几年没回来的一到村子里就去看他老师了。大年三十的年夜饭都是这些没进过厨房的人给姚青月做的。我们也因此联系上了姚青月的学生,现在在汕头就职的飞行员张某。他告诉我们,在看老师之前他已经3年没回来了。他还说那天晚上大家都聊了很多,回忆很多事,老师心情也很好。另一个女生李某联系上以后告诉我们:当年她不小心掉到厕所,姚青月不顾一切的就下去把她救出来,所有人都避之不及,只有姚老师不嫌恶臭的给她洗刷,还给她换上自己的新衣服。如今李某已经是北京的一家事业单位职员,这次是特意请假回来的。而她另一个在读博士后的女学生却告诉我们:“那天,大家多年未见,一起做饭,熬年,带着给老师的礼物。都挺温馨的,但老师好像有什么心事”。最后,还是姚青月的女儿为我们揭开了答案。:“母亲说这些孩子走出去了,有能力了,我打心眼里高兴,只是要是这些礼品都变成玩具就好了,山里不比城里,山里娃可怜,连个像样的玩具都没玩过„”姚青月一直责怪自己没能给她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她常说,我苦点累点没关系,不能苦了孩子们.村子里很多人说过她傻,也有她在外面的同学说她孬,说她为了别人的孩子硬是在这个人烟越来越少村庄里--这个没有老师可以待到一个月的小学里待了30多年„
但姚青月说她是幸福的,每次她生病,都会在桌子上看到她学生给她买的药,一袋感冒灵,一包板蓝根冲剂,都是学生对她的,她说她很快乐,因为那些出门的家长在城里专心打拼后,可以提供给孩子们更好的条件。她也说,每次听到他的学生叫她姚妈妈的时候,她就觉得她不是在坚持什么,什么困难啊,苦环境啊,都不重要了。她反而是在享受这些馈赠。最后她的女儿说:“岁月如斯,当我升入大学,竞选班干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的时候,当我总想尽自己全力为我的班级,我的同学奉献所有的时候,我突然明白母亲的选择,不单单是责任的驱使,更是对他人付出自己真心的喜悦,只不过,母亲更是将爱人当做习惯.习惯了大山的空气,习惯了为人付出,也习惯了燃烧自己只为照亮他人„”
一座山,一个学校,一个人,七个学生,四个年级。我不知道姚青月还要守多久。只是我们都相信在这座大山里蕴藏的有无法想象的巨大能量。伊人冠盖满京华,勿忘斯人独憔悴.在离开西庄河小学的路上,我们看着两边的大山,都在思考,在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在这个强调正能量的社会,在这个经不起艰苦的社会,人们到底需要什么?是归于本心的宁静,还是像姚青月这样的人的担当和爱。更值得大家深思的是是什么让一个乡村教师30余年如一日的独自一人坚守在大山深处,是责任,是爱,还是因为她明白社会上最大的美德就是予人玫瑰„„(作者系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