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部发展生态农业(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08:4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肃中部发展生态农业(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肃中部发展生态农业(共)》。

第一篇:甘肃中部发展生态农业(共)

生态农业:甘肃中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一、生态农业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生态农业”(EcologicalAgriculture)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土壤学家W·Albreche于1970年提出的。Jackson和Benolen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农业在尽量减少人工管理的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保护土壤肥力和生物种群的多样性,控制土壤侵蚀,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减少环境压力,实现持久性发展。国外常把生态农业归入可持续农业,是可持续农业中的一种模式或一种生产系统,是一种以完全有机物系统生产,不投入人工合成物的有机农业模式,所生产的食品被称为有机食品或生态食品。

中国生态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耕细作、培肥地力、间套轮作、林粮间作、基塘种养、农牧结合等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综合生产体系,是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指导下,总结各种农业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一种农业体系,它科学地处理了人类、农业、环境和资源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实现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同步、持续发展。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1)注意发掘我国精耕细作,用地、养地相结合等优良的农业传统,并将这些传统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2)注重节约土地的现代农业技术(特别是良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3)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利用生物间的共生关系,实行立体种植、混合喂养,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复种指数;(4)注重以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生态关系,进行田间农业品种(包括种植、养殖和林业)的合理配置,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单产水平;(5)通过生物间的食物链关系,循环利用废物,使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节约生产成本,既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农产品的产出。解决一定数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我国生态农业经过20年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劳动密集的小型生态农业模式,在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耕地的用养矛盾、提高土地产出率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生态农业形成了蓬勃发展的态势。

二、甘肃中部黄土丘陵区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与新孕育的生态环境脆弱区。甘肃中部黄土丘陵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这一区域单位面积产出低,为维持高速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从事着广种薄收的落后农业生产。这一生产方式造成的结果是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土地和整个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严重影响了区域农业和经济的发展。正反两方面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改变该地区农业和经济落后的面貌,必须改变广种薄收的农作制度,强化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建设。

现在人们已普遍认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干旱是制约黄土丘陵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主要原因。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方面。众所周知,引起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的客观条件(原因)有四个:一是起伏的地形;二是深厚疏松的黄土;三是暴雨;四是地表无有效的植被覆盖。黄土高原丘陵起伏、沟壑纵横的地形既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又是水土流失的结果。深厚疏松的黄土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良好而不可再生的农业资源,但如果没有有效的植被覆盖,则成为土壤流失的物质基础。降水是重要的农业资源,但暴雨降在坡面上则易形成径流而成为土壤流失的动力。植被既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可再生资源,又可保护土地免遭侵蚀。如果对植被资源进行掠夺性利用和破坏,则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和整个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下降。很明显,这4个因素中前

3个一般认为难以进行大的改变。除把部分坡地改为水平梯田外,只有植被是可进行大面积人为调控的因素。事实上,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演变的过程也正是森林草原植被反复破坏的过程。根据很多历史文献的考证,“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方是森林和草原”,“在秦汉(甚至唐代)以前,黄土高原还是林草茂密,山清水秀的地方。”自秦汉以后开始毁林开荒,明清以来毁林毁草开荒日益加剧,盛行的广种薄收和轮荒制度使原来的森林草原植被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遭到彻底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可见,黄土丘陵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不适于发展以粮为主的农业生产,应是以牧为主的牧农交错区。人为的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对植被的破坏是导致水土流失和干旱加剧的根本原因。乱伐森林,滥垦陡坡,不仅直接破坏了植被,而且缺乏必要的投入,特别是肥料的投入,地越补越薄。土壤肥力的退化导致了农田持水力和抗旱能力的下降,同时使降水生产效率下降。实际结果导致了“愈垦愈穷,愈穷愈垦”的恶性循环。

三、甘肃中部黄土丘陵区必须走生态农业之路

(一)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要求农业发展遵循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发展生态农业。该区人多地少,同时,由于人口仍在继续增长,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因此,该区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既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又要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则可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

(二)生态环境的恶化要求农业现代化要走可持续的生态农业之路。

长期以来,由于只重视粮食生产,片面地强调“以粮为纲”,生产结构单一,资源利用不合理,不仅挤掉了多种经营的生产,而且造成地力下降,植被破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影响了农业生产乃至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为实现农业的良性循环,生态农业应从保护环境入手,合理利用资源,促使系统内部能流物流畅通,保证高效运转,利用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三)不断增加的人口压力和相对紧缺的农业资金投入要求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该区人口较多,经济落后,财政困难,资金短缺,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发展农业生产,解决粮食供给,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一方面可以根据各地域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实行科学的立体种养,充分利用当地的物质、能量、土地、劳力等资源优势,实现生产要素和环境资源的合理匹配。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进行整体规划,优化农业系统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同时借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系统的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农副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所以,走生态农业之路,是解决人口压力和资金紧缺的有效途径。

(四)地域间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走多种模式并存的生态农业之路。

甘肃中部黄土丘陵区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各地域间的经济、文化、自然地理、交通等条件差异很大,西方式的现代化农业无法适应这种参差不齐的区域条件,而多种模式并存的生态农业可使各地域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和商品优势,推进当地生产的发展。

(五)农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实施以产业化为动力的生态农业。

由于甘肃中部黄土丘陵区经济基础薄弱,对农业投入不足,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适应外部市场变化的能力不强,加上农业产品价格低,使农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农业要发展,就必须要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一种融种、养、加、产、供、销、商、贸为一体的产业化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而可持续的生态农业正是实现农业产业化链条的基础和必然条件。

四、甘肃中部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建设的设想

(一)以水为度,量水而行,节水为本。

水是最大的环境制约因子,严峻的水资源劣势,要求我们在生态农业的建设中,应以水资源的补给特点(降水分布,径流分布)为标准设计生态系统的规模;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结构和生产水平应按量而行;新采用的技术措施应以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和节约用水为要旨。

(二)建立节水工程,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资源短缺是黄土高原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制约因子,所以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是提高有限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在目前,为加快节水型高效农业发展的步伐,可进行多学科、多部门协作攻关,通过对现有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和在新灌区建设高标准高效益的节水农业体系及在干旱山丘区重点发展喷灌节水技术,实施以提高灌溉水有效性为目标的灌溉农业工程;通过培肥地力,建设土壤水库和调整农作物结构,增强农作物的抗旱性及建立径流节灌农业体系,实施以提高水分生产效率为中心的旱地农业工程;通过对浅层地下咸水和污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实施以污水、咸水灌溉为中心的开源节流工程;通过制定区域性水价,建立节水高效型种植结构,推行节水灌溉制度和农业适度经营,实施以强化农业水资源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工程。

(三)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效益型的生态种养。

生态环境建设在本区面临的困难,一是在广阔的地域恢复原有的植被困难,需要进行长期的努力;二是建立以森林景观为主的人工环境又面临日益增长的工农业用水压力,当属不易。因此,甘肃中部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应着力于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以”保护性”为目标,不能急功近利,边建设边破坏。同时,生态环境建设也要与生物措施、耕作措施以及工程措施相结合,特别是在水上流失的易发区域建立防护工程和基本农田,最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四)以经济林(草)建设为中心,人工植树种草,控制土地退化。

提高林草覆盖率与执行保护性土壤耕作制度是控制土壤退化的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防止有限的草地退化,要积极开展草地持续利用的生态机理研究,制定退化草场改良措施。根据立地条件,宜草则草、宜林则林,林草品种应以经济林草为主,不具备成林条件的地方,先通过禁牧使其自然生长或人工播种,逐渐使其植被向森林植被过渡。通过提高植被覆盖度,控制土地退化。

(五)特色种植,绿色加工,特色产品走向国际化。

甘肃中部黄土丘陵地区虽干旱少雨,但光照资源丰富,地形复杂,生态类型区众多,除了可以种植小麦、玉米、水稻、油菜、棉花等大宗作物外,小杂粮更具优势,像荞麦、燕麦、糜子、绿豆、小豆、豌豆、蚕豆、鸡头豆、胡麻等属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植物资源,这些作物生育期短,适宜范围广,省水耐旱耐瘠薄,既可复种填闲,又可与大宗作物间作套种;既可保持水土又极具地方特色。其中许多作物的特殊营养成分,具有防病健身功能,经过无公害加工,形成绿色食品,使其产品走向国际。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小麦、玉米等大宗作物受到冲击,提高我国小杂粮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建立出口生产基地和名牌产品很有必要。生态农业在实现甘肃中部黄土丘陵地区特色作物和国际接轨方面大有可为。

(六)加强民居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甘肃中部黄土丘陵地区植被稀疏,土质疏松,历史上形成了散居方式,一家一户,自给自足,以自我为中心,乱垦乱种,加剧了水土流失进程。通过适度规模的民居建设,把林草边际地带或根本不宜种粮地域的农户迁至条件较好的沟坝川区,既可以从地域距离上退人还林还草,又便于科技信息传递,提高农民素质和改进落后的生产方式,同时也可以集中人力

物力在宜粮区进行集约化生产,提高资源生产效率。另外,甘肃中部黄土丘陵地区农民的生活和取暖能源,习惯上是以作物秸秆、树枝草皮甚至牛粪为主,这在客观上又是破坏生态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通过集中居住,改用煤炭、液化气、沼气等能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把民居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相结合,资源节约型和高效利用型生产方式将会得到迅速推广,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民生活改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将得到跨越式发展。

第二篇:发展生态农业

2010年沈阳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发展生态农业

摘要:通过对生态农业的调查研究和亲身实践,进一步了解了各种生态模式,生态农业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及重要意义,并加以阐述。

本次实践发现: 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而且能实现农业资源永久利用,使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其次,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可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经济基础。

本次实践使我受益匪浅,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态园、新农村建设、生态模式、能源

假期伊始,整日在家,本想去做家教,除赚些零花钱外还可打发这一假期将至的烦闷,但谁料本联系好的一家却突然放了鸽子,全家出去旅行了,我只好赋闲在家,但我却是个闲不住的人,正好我家有个小园子,种了些菜,我便想是否能在我家的小园子里亲身试验一下什么是生态农业。

于是我便上网查询一些可行的生态模式,查到一种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四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疏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靠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同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于是我按照上述所说的生态模式,在家弄起了一个生态园,我先在菜园旁边挖开了一个小型鱼塘,塘中的排水可作为菜地的肥料,还有在园中养了几只小鸡,既可帮助菜地除虫,又可将其粪便作为肥料,鸡长大后下蛋还可供食用,希望明年我的生态园真的可以大丰收。鉴于我是第一次试验,经验不足,于是我决定去沈阳周边的农村走走看看,吸取些经验,再改进我小园的不足之处。

经过这一走我发现农民的智慧还真是了不得,每家的小园都弄得有声有色的,不光是混养,植物的喜阴喜阳,高低抗性都有讲究,学问大着呢,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其实我这小园并不算是生态园,不仅规模太小,能源利用也远没达到标准。

通过询问及上网查找资料我才真正明白了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首先,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据统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每年生产的农药品种约2000多种,加工制剂500多种,原药生产40万吨,位居世界第2位。每年使用土地农药达3亿公顷,农药大量使用破坏自然界原有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尤其是那些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使粮食,水果和其他农副产品中有毒丛珊农学院联系电话:***邮箱:congshan721@163.com 1

2010年沈阳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成分增多,影响食品安全,并危害人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更是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而且能实现农业资源永久利用,使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其次,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可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经济基础。生态农业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可以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二是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农业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和系列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现废弃资源的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让我受益匪浅,知道了发展生态农业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并且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加深了对生态农业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了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对专业的兴趣,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骆世明,陈聿华,严斧.农业生态学.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7

[2]骆世明.农业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沈亨理等.农业生态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

[4]吴志强.农业生态学基础.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5]曹志强,邵生恩.农业生态学.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

丛珊农学院联系电话:***邮箱:congshan721@163.com 2

第三篇: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2-05-18 11:48:00 ]作者:田雪梅编辑:studa090420

摘 要: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现代科学技术成果 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目前,虽然我国在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不能否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一、理论基础尚不完备。生态农业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生态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加工技术以及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支持。

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单一学科的,因此可能对这一复杂系统中的某一方面有了一定的甚至是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对于这些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还知之甚少。因此,需要进一步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生态农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要素之间的耦合规律、结构的优化设计、科学的分类体系、客观的评价方法方面。这种研究应当建立在对现有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必须超越生物学、生态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之间的界限,应当是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需要多种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需要建立生态农业自身的理论体系。

二、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例如,为了在鱼塘中饲养鸭子,就要考虑鸭子的饲养数量,而鸭子的数量将受到水的交换速度、水塘容积、水体质量、鱼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水温、鸭子的年龄和大小等众多条件的制约。在一般情况下,农民们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这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并不能取得成功。但目前在生态农业的实践中,还缺乏技术措施的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如何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等问题。

三、政策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使生态农业得到真正的普及和发展。而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虽然目前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对于生态农业政策的贯彻,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在有些地方,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农民不能对土地、水等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

四、农产品价格方面的因素,有时也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因为对于比较贫困的人口来说,食物的安全保障可能更为重要;但对于那些境况较好的农民来说,较高的经济效益,可能会成为刺激他们从事生态农业的基本动力。

五、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能适应要求。

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服务与技术是同等重要的。但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服务体系,在一些地方,还无法向农民们提供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支撑、信贷与信息服务。例如,信贷服务对于许多地方生态农业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从事生态农业的农民们来说,盈利可能往往在项目实施几年之后才能得到,在这种情况下,信贷服务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信息服务也是当前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因为有效的信息服务将十分有益于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以满足市场要求,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另外,尽管必要的激励机制是十分需要的,但生态农业应当更趋向于开发一种机制,以使农民们自愿参与这一活动。要想动员广大的农民自觉自愿并能够自力更生地通过生态农业

发展经济,能力建设自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建立比较有效的能力建设机制,对于更为重要的基层农民来说,很少得到高水平的培训与学习的机会。

六、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但在中国的许多农村地区,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目前生态农业的实际情况还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因为在一些地方,仅仅依靠种植业的发展,难以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收益。中国加入WTO,既为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之面临着新的挑战。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生态农业的发展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而其中,农业的产业化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据估计,到2030年前后,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土地资源相对短缺,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而人口在继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必须通过在生态农业中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的产业化水平来实现。

七、组织建设存在着不足。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组织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正如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所指出的那样,新的挑战和问题的综合与相互依赖的特征,与当前的组织机构的特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这些机构往往是独立而片面,与某些狭隘决策过程密切相关。中国当前的生态农业,也同样存在这种组织建设的不足。

八、推广力度不够。虽然生态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政府也较为重视,但仍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101个国家级生态农业县与全国相比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从总体而言,沉重的人口压力,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农业的面源污染在许多地方还十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水体和大气污染、森林和草地生态功能退化等,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的生态农业试点,还只不过是“星星之火”。

但我们相信,只要大家不断努力,生态农业这一“星火”,一定能在中华大地形成“燎原”之势,成为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篇: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诸城市农业生产发展研究

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我国农业的发展面临自然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外,还面临着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产

品需求和使广大农村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挑战问题,生态农业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我国生态农业在发展中形成了整体协调型、结构 调整型等10种类型,积累了大量适合于本国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例如南方“猪一沼一果”生态农

业模式、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等,促进了我国生态农

业的发展。

本文结合诸城这一具体案例,研究探讨了我国县域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总结生态农业 发展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诸城生态农业发展形成了主导产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

织带动型等三种主要模式、构建宁优质粮油产业体系、高效蔬菜产业体系、现代林业产业体系、绿色畜禽产业体系、特色种植业产业体系、精深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现代农业服务业产业体系、农业标准化产业体系、休闲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等九大生态农业产业体系。

本文重点分析了龙头企业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和中介组织带动型这三种主要模式。对诸 城龙头企业的发展进行了综述,以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和得利斯集团为例阐述了龙头企业对诸

城生态农业的带动作用;诸城市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农民专业社发展与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以及农资诚信经营相结合,促进了诸城生态农

业快速发展。

本文结合诸城典型生态农业模式一五位一体大棚、立体种植栽培技术和一池三改模式等进行 了详细分析,对不同生态模式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结合国内国际形势,本文分析了诸城生态农业面临的各种问题: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日益严 峻、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生态农业的政策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健全、尚未建立有效生态农业的服务体系、缺乏生态农业的技术支撑等。

最后,本文为诸城生态农业乃至我国县域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包括加强生 态农业宣传教育、强化生态农业科技培训、优化生态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生态农业机制创新、完

善生态农业政策保障、建设生态农业标准认证等。

关键词:诸城,生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五位一体大棚

第五篇:山亭区生态农业发展情况

山亭区生态农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绿色种植,打造品牌效应,建设生态家园”的发展思路,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实现了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高效农业成效显著。我区的特色高效种植业比较发达,特色农产品丰富多样,全区蔬菜11万亩,年产20万吨;地瓜8万亩,年产12万吨;小杂粮6万亩,年产1.5万吨。如蔬菜种植,以东航伊人基地为龙头,采用荷兰现代智能温室设施、以色列先进种植技术为依托,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生产绿色蔬菜,打入航空食品领域;王庙红椒注册了“久红”牌商标,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1.8万亩,大棚总量12000多个,年产红椒4000多万公斤,年实现利润1.5亿元,带动了周边300多户农户发展红椒种植,户均增收5000多元。红椒已远销到全国近30个省份,成为北京市“场地挂钩”蔬菜生产基地和“鲁南最大的红椒基地”。

二、特色林果享誉省内外。大力实施“林海果园”战略,着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培优扶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区有林地面积发展到76万亩。建成了11万亩火樱桃、10万亩板栗、7.6万亩大枣、11万亩花椒等十大优质果品基地,干

鲜果品年产量达到13万吨,被评为“全国高效经济林建设先进区”;培植一镇一业示范乡镇7个,蔬菜、果品种植专业村53个。如火樱桃实现了春节前上市的目标,最高价格达到200余元/斤。水泉镇郑昌喜设施栽培火樱桃10余年,种植4分地大棚每年火樱桃在春节前后(最迟在元宵节前后)成熟上市,成为山东省乃至江北成熟上市最早的大棚火樱桃,其经济效益达到4.8万元。

三、循环农业变废为宝。近年来,我区以循环农业为突破口,积极开展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沼气建设等工作,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通过实施秸秆直接还田和过腹还田等,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累计达200余万亩,推广配方肥1.2万吨,累计节本增效8351.3万元;全区农村户用沼气池25256户,占农村总户数的21%,建设联户沼气工程6个,大型沼气工程项目3个(在建2个),年节约能源2万吨标准煤,生产沼渣、沼液23万吨;科学指导农户用沼液、沼渣施肥,形成“猪(牛、羊、兔等)—沼—粮”、“猪—沼—果”、“猪—沼—菜”等循环农业格局;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区先后建成国家、省、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9处41万余亩,累计认证农业“三品一标”82个,山亭火樱桃、店子长红枣、徐庄板栗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火樱桃、长红枣两基地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四、休闲观光农业成效初显。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休闲山亭”战略,依托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抓好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积极开展各类农产品推销、采摘等节庆活动,休闲观光农业成效初显。目前,全区人文、自然景观达30多处,其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3个;全区各类休闲农业园区14个,年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收入达2.5亿元。

虽然,我们在发展生态农业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行动纲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狠抓农业科技推广,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狠抓生态高效农业建设,为实现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亭区农业局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下载甘肃中部发展生态农业(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肃中部发展生态农业(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情况

    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情况 常山县农业局一、“十一五”时期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认真落实强农惠农......

    甘肃发展若干意见全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0〕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

    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一点认识

    远景设计研究院 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一点认识 当前,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人......

    生态农业发展 的文献

    《生态农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状况 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议会通过的《可持续农业教育法》正式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调查报告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调查报告 xx是农业大市。过去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力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传统农业的粗放性经营的弊端日益明显,已经不能......

    发展生态农业 提高生态效益

    发展生态农业 提高生态效益 众所周知生态农业并不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是一种集约的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它遵循生态经济学的规律,力求在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

    浅析生态农业的发展(最终5篇)

    论文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文献检索论文题目:浅析生态农业的发展学生专业农 村 区 域 发 展层次批次学号学习中心工作单位年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

    生态农业发展协会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协会名称为******生态农业发展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本文所称生态农业是指分布在我镇范围内的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养殖小区等形成良性循环的各型农业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