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的三生教育

时间:2019-05-14 08:3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中的三生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中的三生教育》。

第一篇:语文中的三生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三生”教育的渗透

普洱市景谷二中鲁明英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挖掘丰富的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有效地渗透“三生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最终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关键词:语文教学 三生教育 渗透

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所以,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应注重“三生教育”。“三生教育”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为内容,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生存质量、生活质量,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生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工作,“三生教育”真切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基础,强化创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中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通过语文教学,充分地认识人的生命价值和地位,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示生命的个性,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三生教育的必然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授业”、“解惑”,还要“传三生之道”,更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渗透“三生教育”呢?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未知而难解的话题。生命意识是每一个现存的生命个体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其中包括生存意识、安全意识和死亡意识等等。生命意识是人关于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思考,也是对于一切有生命存在意义的事物的思考。无论是逝去的生命、现存的生命还是未知的生命,都应该得到我们的敬重。有了生命意识就能唤醒人的内在情感,从人的心灵深处驱动人去思考自己、思考他人、思考社会,从而更自觉地生活。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而人文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1

情感教育的核心就是生命意识的教育。而对于这些,教材中的篇章为我们的情感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典范。语文教育过程应该是陶冶学生情操的过程,是唤醒学生生命意识的过程。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充分挖掘,带领学生共同认识和思考生命现象。

1、同情弱者,理解和尊重生命。

同情心是决定人的情商的重要指数,我们崇拜英雄和成功人士,可以说是对生命的尊重,但是对于弱者的态度与思考,也许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孔乙己是鲁迅笔下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悲剧的典型。他的极度悲惨的命运遭遇让人同情,“孔乙己的悲剧之源是封建社会,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苦读半生,热衷科举,最终却落到行将乞讨的境地。”让学生在阅读时挖掘孔乙己的生活观,生命意识,再去体会孔乙己的悲剧,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理解和尊重生命的过程。生活中有许多的不幸,而学生能否对这些不幸和处于不幸中的人有同情心,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悲剧的意义,从而形成一种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和理解。

2.借助典型,认识和体味生命。

教材中有很多人物形象,他们都是热爱生命、执着生命的典型,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思考,从而使学生得到启发。《再塑生命》中海伦这位孱弱的小女孩为何能够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摸索?她靠的是惊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的困难读完大学,成为美国著名的作家。这些不都是一个生命最美好的品质吗?《荒岛余生》中坚毅乐观的鲁滨孙,他是一个充满生活热情的人,伟大的人,勤劳的人,不因为苦难而向命运屈服的人.孤身一人在这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7年。面对人生困境,鲁滨孙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与英雄本色,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同时他还有坚定的意志与恒心和改变一切的信心,他以坚韧的品格、坚定的个性,告诉我们这些感人的事迹本身就是生命意识的外显。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这些课文,能够分析并理解人物的典型性格,也就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体味生命。

3.关注生活,接受和热爱生命。

生命教育是“三生教育”的基础,通过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生命对于人而言,只有唯一的一次,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健康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但是我们身边的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当作儿戏,吸毒、泡网吧、轻生、群殴致伤致死等这些令人心痛的事时有发生。针对这些情况,我在在教学《敬畏生命》一文时,我让学生了解到: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我们的生命。作为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应该试着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在教学中关于生命意义的探讨还有一篇美文《蝉》,讲作者先不喜欢蝉,后来知道蝉的幼虫在土里生活17年,成虫后只活一个夏天,秋天一到便死去,而为蝉执着追求的生命肃然起敬。上这篇课文时,我创设情境,不失时机追问学生: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这样的问题拓展空间较大,一般的学生也能像作者一样感悟出较深刻的道理。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存技能教育

生存教育就是教育学生获得生存的知识,掌握生存技能,有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强化其生存的意志,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念。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时是这样导入的:作者林海音和大家一样年龄的时候,她爸爸不幸得病过早的离开了人世,家中的顶梁柱倒下了,但是,林海音知道,有些事情是无法避免的,只能勇敢面对,所以她觉得她不再小孩子了。生命总是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现在的你们,是否也应该思考一下,怎样来面对那些不可避免的生离死别?怎样去孝敬和体贴你的父母亲长辈?帮父母完成家务,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自然会在心里多了一些思考,还增加生存技能。

还有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是讲一群斑羚被猎人逼到一个进退维谷的悬崖上,为了赢得种族的生存,老斑羚自愿牺牲,让年轻斑羚从老斑羚的身上进行二次起跳而成功飞渡到对面的山崖而老斑羚则坠下山崖的故事,在教学中,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想像震撼人心的惨烈场面,并不失时机地批评了人类残杀弱小动物、破坏大自然的恶劣行径,学生无不为之动容,必定学有所获。

再如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中第七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迷、手足情的。”表达得极其简略、隐晦,这是作者宗璞因弟弟患绝症无法医治而悲痛欲绝之辞,经过点拨,学生能想像理解作者的这种切肤之痛,并与课文的重点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联系起来,教育学生正确面对生命中挫折和困难。

还有《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关于童年时一次登山脱险的经历,富于哲理,我在总结课文时说:“面对一个大大的困难,我们要善

于将把分解为若干个小困难,比如大家刚从小学升上初中,课程量比以前多了许多,但我们在心理要先战胜自己,总结一套好的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利用时间,一定可以消化完,学好这些初中知识,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面对学习阶段的转型,许多学生一下子有些吃不消,产生厌学情绪,结合课文如此进行疏导,对于解开学生心结甚有益处。

有关生存教育的文言文也大有其在,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了生存的忧患意识对人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集体、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我在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时,让学生反复诵读该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该诗朗朗上口,富含诗意和哲理,学生能在诵读中受到感染,得到教育。“三生教育”实际上就是个体的整体生命成长过程,彼此间并不能割裂开来,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教师在教学时要灵活机动,创造地挖掘与“三生教育”相关联的教学内容,构建和谐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语文教材中的精美文章是实施“三生教育”的优质素材,语文新教材中的作品多为精挑细选的佳篇美文,认真阅读这样的作品,对学生的人生观、生命观、意志等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中从教学内容上实现课内外信息的重组,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以情动人,这样的教学无疑是“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从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三生教育”。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是实施“三生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把语文教学和“三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积极和谐向上的生存观和乐观健康的生活观,最终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参考资料:

1、《关于现代教育价值建设问题的思考》罗崇敏

2、《生命·生存·生活》(初中版七—九年级)云南教育出版社

3、《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浅谈语文教学中三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三生教育

坝湾中学 徐定欢

“三生教育”是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组成的一个复合概念,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简称。《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目标过程。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

“三生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实施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的主旨是构建现代教育价值体系,引导和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最终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教真育爱”,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使人成其为“人”,使人成为幸福的人。因此,教育不仅是培养人的知识、技巧,更主要的是努力让所有的受教育者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本化教育的体现。我们就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运用教育的力量,对受教育者全面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最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教师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语文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人类文化方方面面的思想。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的重任。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隐含的有关“三生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有机渗透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生命教育的内容以“认识生命、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为主线,生存教育以“了解生存环境、学习生存技能、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质量”为主线,生活教育以“树立正确生活态度、学习基本生活技能、追求幸福生活”为主线。语文新教材中文本本身蕴涵的生命、生存、生活资源是我们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三生教育”的基点,在新教材所网罗的文海中,处处都能发现闪耀着“三生教育”光泽的作品。作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润物细无声”地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生命、生存、生活意识,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语文教材中渗透的生命教育。语文课程中包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许多课文包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有三类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直接写对生命的看法的作品,如:《生命,生命(杏林子)》、《热爱生命(杰克·伦敦)》、《谈生命(冰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等;有关对社会、对他人及自我生命体验的作品,如《再塑生命(海伦·凯勒)》、《在山的那边(王家新)》、《蝉(小思)》、《贝壳(席幕蓉)》、《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等;对自然及其他生命的关注。如《紫藤萝瀑布(宗璞)》、《春(朱自清)》、《济南的冬天(老舍)》、《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海燕(高尔基)》、《敬畏自然(严春友)》等。许多课文作者的事迹就体现着强烈的生命意识。还有专题、综合性学习等内容,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资源。在教学中,我运用这些课文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教材中渗透的生存教育。生存教育内容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得最为具体。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生存教育内容的课文有:《斑羚飞渡(沈石溪)》、《三峡(郦道元)》、《与朱元思书(吴均)》、《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等。《斑羚飞渡》中身处绝境的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使人震撼;《三峡》、《与朱元思书》描绘了祖国山河美景,告诉学生美丽的山河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优美的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和健康的基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家乡环境的热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了生存的忧患意识对人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总之,语文教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生存教内容,语文课堂不仅传授语文知识,而且灌输语文课的人文思想。感受文中的生态美、人性美,使学生在语文课中学到不少有关生存的知识,懂得保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语文教材中渗透的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语文是反映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一种语言工具,它天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塞外风光;草长莺飞、山清水秀的妩媚江南;人生的悲欢离合,求索的艰难坎坷„„都是语文课里鲜活的内容。在初中语文教材里,我们可以从许多课文中掌握生活常识,获得生活体验。语文教材本来就是以生活教育为主的人文教育。大多数课文都是反映生活教育的文章。例如: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讲述了海伦•凯勒不向命运低头,战胜残疾,享受健康人生,享受生活的非凡经历。通过学习海伦•凯勒积极的人生态度,可激发学生正确对待生活的热情与信心。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让学生了解旧中国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人生命运,告诉学生要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朱自清的《春》让走进春天,享受春天的阳光,亲吻春天的和风,沐浴细细的春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总之,语文教材中有关生活教育主题是最多的,在语文课堂渗透生活教育,语文教师要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把语文知识和生活知识联系起来,把语文技能和生活技能联系起来,在语文课中学会生活,让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享受幸福的生活。

二、在阅读教学中播撒“生命、生存、生活”的种子

从教学行为角度看,阅读应该是一种生命的平等对话。这种平等对话是学生、文本之间双向互通的对话关系。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文本为基础,让学生在阅读中激扬自我,表达自我,在对话中实现生命精神的相遇相融。通过思考文本背后的深意,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的深处,实现学生对文本的合理的二次创作。

阅读又应该是一种生命、生存、生活的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手段辅助这种生命、生存、生活体验。文本仅仅以文字为载体,诉说生命、生存、生活的经历,传递生命、生存、生活的感动。体验能否深刻与每个学生的经历、阅读水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一些学生不熟悉的生活场景等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创设情境,给学生进行体验提供一种适当的氛围。除用适当的手段来营造与文本相适应的阅读氛围外,在阅读中体验生命、生存、生活,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把自己带到文本之中去,让自己成为文本中的一员参加生命、生存、生活的历程。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是课堂中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对话较多的课文能在朗读中让学生加深对角色本身的理解,进而理解全文。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则可通过学生以课文为蓝本为课文人物设计对话,加入肢体、表情等设计活动,在活动中体味生命、生存、生活。除此之外,阅读教学还可以加入辩论等形式,加强学生对生命、生存、生活的哲学思索。

总之,无论运用哪种方式,教师都应该明确将“三生教育”精神渗透到语文阅读中。使学生在阅读中认识到人生的有限与短暂,体验生命的可贵,珍惜与尊重生命,肯定自己的生命价值,并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认识生存的不易、生活的艰难和生命的可贵,从而使他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让短暂的生命焕发出无尽的光彩。

三、让作文成为适合“生命、生存、生活”成长的沃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理念中的语文教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而是由教师、文本、学生建构起来的具有生命、生存、生活意识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语文可以看成是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 的“营养”,而语文作文教学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吸收语文的“营养”,从而完善自我的历程。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的话题,给学生提供的作文题目,能让其挖掘身边的生活素材,确立深刻的写作立意,体现丰厚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精神,做到既练文也树人。诸如《成长往事》、《——给我的爱》、《生活的启示》、《我战胜了„„》《——,你真了不起!》《美好的日子》《我爱我家》《认识自我》、《我的追求》、《面对挫折》、《生命的意义》、《人与自然》等作文题目,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人生、体验生活。学生在写作中实现一个生命个体对生命的自我体验和深入思考,就可以促使他们去感受、表达自己的生命感悟、生存的探索、生活体验。通过引用、剖析,从而激活生命意识,发展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习生存的知识,掌握生存的技能,保护生存的环境,强化生存的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的生活观,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是实施“三生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把语文教学和“三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积极和谐向上的生存观和乐观健康的生活观,最终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浅谈语文教学中三生教育

坝湾中学 徐定欢

第三篇:马关民中三生 三观实施方案

马关县民族中学“长征精神时代价值与三生、三观”

主题教育体验活动实施方案

引导青少年学生对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认识、弘扬长征精神中所涵养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具有重要意义。开展“长征精神时代价值与三生、三观”主题教育体验活动,能有效地帮助青少年学生正确理解、弘扬长征时代精神,科学地认识它的时代价值。特别是新的时期,通过活动让学生珍惜、尊重生命、努力地学习和工作,建立社会主义道德观,以此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和谐、全面、健康成长。

按州教育局、州文联和州关工委(文教德„2011‟19号)通知精神,要求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以“观影式教育,启发性成长”为载体的,对学生进行“长征精神时代价值与三生、三观”主题教育体验活动。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我校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题:“长征精神时代价值与三生、三观”主题教育体验活动

二、活动对象:全校各班学生

三、组织机构:德育处团委语文组各分部主任、班主任

四、各组织机构目标任务

德育处:负责整个活动的督查与实施,拷贝影片给各班;

团委:负责组织演讲选拔赛,并推荐选手参加县上统一组织的演讲比赛;

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观看专题片和青春励志电影《春蕾绽放》,利用班会课组织班上学生举行演讲比赛并向团委推荐优秀选手;

语文组:负责组织观后影评,并推荐学生优秀作品(每位语文教师下限1篇); 分部德育副主任:与班主任协调本分部班级参加观影活动;

五、活动内容及形式

(一)观影活动。各学校在校园内播放专题片和电影,组织学生集体观影:

①.10集电视专题片《长征云南不朽记忆》;

②.青春励志电影《春蕾绽放》。

(二)开展征文和主题演讲活动。围绕观影的专题片和电影,结合“长征精神时代价值与三生、三观”主题教育体验活动开展。

1.征文:文体不限,但须紧扣主题、观点正确;联系实际、形象生动;结构严谨,事理交融;用词准确、语言流畅,富有时代气息,800字以内。

2.演讲:内容积极向上,主题鲜明,逻辑性强,事例生动,语言流畅;体态自然大方,普通话标准,富有感染力,初中组5-6分钟。

六、活动步骤

1.2011年11月10日前,各班组织完成观影活动;

2.2011年11月30日前,语文教师组织征文;班主任利用班会开展主题演讲活动,每班向团委推荐1名演讲选手;

3.2011年12月4日前,德育处组织教师对征文进行评选;团委选拔、辅导选手参加县上演讲比赛;

马关县民族中学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第四篇:生本教育语文教学论文

生本教育教学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何增智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而二者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根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守卫本土是动物的本能,这成了有思想的人类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渊源。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还我河山”的呐喊;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尚思卫国成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人泪下;《冯宛贞》率众痛击英法联军,激起民族万丈豪情;《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

教材中礼赞对党、对革命事业、对共产主义忠贞不渝的内容也不少。“无名战士”不惜牺牲宝贵生命珍藏七根火柴,因为红军大部队正遭遇着恶劣环境的挑战,党更需要保存火种(《七根火柴》)。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党的利益、人民利益、集体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是何等的微不足道。《生命的意义》则更激发青少年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的永恒实在意义。

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教师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比如,讲朱自清时,势必要讲朱自清反对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宁可饿死也不领“救济粮”的坚贞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伟大的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仿效的楷模。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除语文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

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给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宜通过表情范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爱恨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披文入情”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有位教师上《背影》一课,首先动情地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父亲如何关怀、培育自己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教师看时机成熟,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新课教学。我在讲《背影》一课时,怀着对父爱的深刻体验去动情地讲授,学生们情绪受到冲撞,好几个学生不能自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滚烫的泪。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不用说教,把孝心献给父母的观念早已深刻在每个人的心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大量的写人记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一件小事》里车夫勇于负责,正直无私;《窗》中临窗病友忍痛给他人带来快慰和享受;《散步》中“我”作为中年人扶老携幼,表现出承前启后的庄严的使命感;《魂》中小姑娘牺牲自己利益制止了一场野蛮的冲突,让人看到中华民族的希望。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注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此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美进行再创造,也有益于塑造健康人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审美经验与审美客体融而为一,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学习《晋祠》,学生深深陶醉于祖国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此时教师出这样一个训练题:由对周柏唐槐的描写展开想象,写成抒情散文片断。学生思路大开,有的想到古老的中华民族虽经沧桑却生机勃发,有的想到老年人饱经风霜又焕发青春,都很精彩。学了《窗》后,学生无不认为不临窗病友冷漠、自私、忘恩负义、见死不救的性格可鄙。于是在续文中让他转化,醒悟过来后继续给其他病友带来欢乐;还有的同学颇有心计地让他饱受精神折磨,从中体现了豁达、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审美取向。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以往的教师节,学校都要要求学生向老师献一点爱心,亲自制作个小礼品什么的。今年,我们组织教师节演讲会。学生为了写好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文章,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采访。在这一过程中,增进了对老师的感情和理解,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思维能力,这对弘扬尊师重教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实际的作法。

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我每个学期都要带学生游玩一两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师生从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了解风土人情;锻炼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生课外有饲养小动物的爱好,我也支持。因为在这过程中他必然要学习有关知识,学会观察,提高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塑造耐心、细致、沉稳的性格。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决不是说可以忽视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奋等良好性格。

第五篇:生本教育下语文教学

生本教育下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

自从学校开展生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以来,在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指引下,我结合语文学科以及我校学生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逐渐摸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

一、前置性作业

先学后教”的生本理念将学生的“先学”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教师会将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以前置作业的形式加以布置。我在引导学生课前完成前置作业时,着重要求学生做到“双学双疑”。

二、教师活动注重“四个精”

在生本课堂上老师是配角,起指导和辅导的作用,但配角的作用很大,配角应力求充分发挥出学生的生命本来的创作能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做到“四个精”。

第一,精心指导。老师要课前精心指导,做到学生准备的内容心中有数,尽量避免学生展示时出现错误知识点。尤其是语文知识面比较广,各种说法不一致,如果老师课前不做指导,有时学生讲解的知识错误过多或者重点不够突出,其他学生不信服,自然课堂听课效果不好。比如:学生搜集整理完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后,老师要检阅一遍,看看论证方法的命名方式是不是符合中考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上四种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而有些材料上还会出现“摆事实”或者 “引用论证”等,课前指导学生,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标准,使用权威材料,求这样在课前及时纠正,免得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不必要的争议。第二,精确评价。学生需要及时准确的鼓励,才能更加信心十足。在各小组展示之后,老师及时的给予肯定、表扬,让学生立即感受到付出后的成就感。然后在每周、每月进行阶段性评价,对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缺点的评价,尽量在课后个别指导,含蓄委婉的指出,并且引导正确方向。老师的评价必须精确,恰到好处,才更好的激励学生,否则,适得其反。

第三,精准补漏。学生准备的材料,偶尔会出现错误或者缺少重要知识点,老师应及时精准地更正补充,查缺补漏。比如,在学习《茶馆》这一话剧时,学生就将“戏剧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这一重要知识点丢掉了,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适当加以强调。在研究鲁迅的时候,有的学生说鲁迅原名周树人,有的同学说原名叫周樟寿,这样的分歧,就需要老师来精准的解决问题。

第四,精当升华。将学生课堂展示的重要知识点,设置成精当的小测试题,这样必然督促学生课堂上认真参与,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加深记忆,将课堂的学习加以升华。

后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永远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话题。生本教育的理念深入课堂,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作为学习主角的学生“动”起来,课前做到“双学双疑”,课堂上做到“三展三比”;也要求作为学习配角的老师做更充分的准备,每个环节做到“精”!

下载语文中的三生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中的三生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 哈三中三模语文试卷

    2018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

    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本教育初探

    艺术教育是打开孩子灵性的钥匙 ——浅谈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左玲 单位:沧县姚官屯乡豆店小学 摘要: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方式,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

    生本教育

    请各位成员根据自己情况安排好计划,逐步实施。本学期课题组主要工作是为下学期生本教学全面铺开做好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 1 研究学习搜集生本教育书籍文章,掌握并树立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

    学习生本教育 提高数学教学水平互助三中数学教研组 李守英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

    生本教育

    浅谈情感教育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作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 生良好的品德形成与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联系该课程具有......

    生本教育

    一、学习理论剖析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认识 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和教学。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

    生本教育

    生本课堂,幸福教育 在许多“过来人”的记忆中,读书是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老师“满堂灌”,千方百计使出浑身解数暗示、诱导学生往他设计的路上走,课堂基本波澜不惊。学生......

    语文优秀生

    六年级语文优秀生培养计划 指导思想: 新学期即将开始了,再经过四个月的学习,孩子们将展示六年的语文积累与学习,步入初中的门槛。为了使我校毕业班的语文教学考出好成绩,提高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