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中的理性主义

时间:2019-05-14 08:0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方文化中的理性主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方文化中的理性主义》。

第一篇:西方文化中的理性主义

西方文化中的理性主义

摘要:理性主义在西方的文化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经历古希腊、中世纪、近代、现代各个不同时期后,理性主义得到丰富与发展,并随着理性之光,人类社会得到空前的发展。正确把握理想主义的核心要义,对于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西方文化 理性主义 影响 启示

理性主义,最早在古希腊光辉的历程中显现,随着西方进入封建社会时代,理性虽为自然之光,但必须服从信仰,“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而随着近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到来,理性主义复兴了,它促进了西方文化、科学和社会的空前发展。不同的时期,对于理性主义的阐释与价值取向也各有不同。自17世纪启蒙运动后,理性主义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我们必须看到的是,理性主义也有积极与消极的一面,因此辩证地看待理性主义,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一、理性主义的含义

实际上对于理性主义的含义的解释,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流派对于理性主义的认识有所不同。而现代意义上的理性主义,主要指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它高于并独立于感官感知。一般认为随著笛卡尔的理论而产生,17-18世纪间主要在欧洲大陆上得以传播,本质上体现资产阶级的科学和民主,是启蒙运动的旗帜。

[1]

其中对于“理性”的理解,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一方面理性是指属于判断、推理等活动的(跟感性相对)的理性认识。另一方面,理性是指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

二、西方文化中的理性主义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

世界上的很多民族,他们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灿烂文明。西方,这个相对于东方而言的国度,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创造了光辉成就的文化。而其理性主义,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对于西方文化的传承、发展有其深刻意义。

(一)古希腊时期的理性主义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是西方文化的故乡。西方哲学在公元前7世纪就诞生于此,古希腊在自然科学、民主政治、建筑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对于理性主义而言,古希腊的理性主义是西方理性主义的源头。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士,提出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命题,那就是:水是万物的本原。泰勒士的观点,或许在我们今天看来很幼稚,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在他之前人们总是用原始神话来解释世界万物的起源,而泰勒士,是第一个通过理性思维,通过观察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养料,万物的种子就其本性来说,都是潮湿的,因此通过理性的推断出水就是这些潮湿东西的来源。接着是辩证法的奠基人赫拉克利特,他提出了逻各斯,它表明了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寻找万物的本原,而且通过理性进一步找寻现象背后带有规律的东西。泰勒士与赫拉克利特对于世界本原的看法都是从人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普遍理性概括,而作为西方第一个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对于世界本原这个问题的看法上,他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这又反映了人类的理性认识进了一大步,证明人们认识事物已能从抽象方面把握。为原子论做出决定性贡献的德谟克利特,他认为感性认识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一观点确定了理性在认识论上的地位。[2]公元前5世纪,希腊进入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的“西方孔子”苏格拉底,他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重要思想,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以理性作为判断道德行为的标准,开创了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传统。[3]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继承老师的思想外,他还提出了“理想论”,并从其理念论出发,又提出了他的认识“回忆说”,他认为人的认识只不过是人的肉体降生尘世后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感性经验虽然能够刺激引起这种回忆, 但感性经验又是人的认识的严重障阻, 只有清

除了感觉的杂念, 人才能达到对真理的认识。[4]通过这一论证,柏拉图又系统阐明了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再到对柏拉图的理念产生怀疑的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现实世界是具体多变的,而构成一个具体事物的材料,即实体是不变的,要把握这个实体不能通过感性认识,必须通过理性的概念、逻辑等才能把握。可以说,亚里士多德将古希腊理性主义推向了高峰。

(二)中世纪时期的理性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性主义

公元5世纪,西方进入了封建社会时代,在这一时期,基督教处于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因此,哲学也被打上深深的神学烙印。教父哲学的最早代表德尔图良就曾竭力贬低理性,否定科学,直言盲目信仰和梦寐主义。而另一位被人们称为“伟大的教父”的奥古斯丁就提出信仰高于理性,理性为信仰服务的观点。虽然奥古斯丁强调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但他强调理性的最终目的是为神学服务。接着就是经院哲学之王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是神学的婢女”这一重要观点了,阿奎那认为理性和信仰同时存在,理性是自然之光,但是属于信仰的启示真理如上帝存在等,是理性不能把握和证明的,因此理性必须服从信仰。总之说到底,哲学和科学只能充当神学的婢女。虽然说,经院哲学虽然是一种禁锢思想的陈腐宗教思想,但是对于基督教的理性化有重要作用。[5]

从14世纪末到16世纪末,西方的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已经萌芽,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资产阶级以复兴古代希腊文化的口号,发动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因为基督教哲学只把理性作为信仰的附庸,因此人文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必须高扬理性,反对麻木崇拜。理性是一种自由判断的思维能力,理性的人完全能够离开上帝去认识自然,因此提倡运用人的理性积极思维,大胆探索。[6]在文艺复兴时期,留着为了理性而奋斗的人文主义者的鲜血。例如布鲁诺,他一生坚持和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虽然最后被大火活活烧死了,但他的英名却象征着科学和理性对宗教和野蛮的胜利。很多人文主义者,对于理性主义的发展付出了自己的一分力,他们通过倡导理性来发展西方的自然科学以及培养人才,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近代发展的理性主义

18世纪,法国产生了启蒙运动,在启蒙主义思想的推动之下,形成了全欧洲的启蒙主义运动。若问18世纪的主导精神是什么?亚·沃尔夫有一个简明的规定,他用了三种主义来说明它:现世主义、理性主义和自然主义。[7]的确,理性主义成了启蒙运动的核心要义,当时的先进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由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创立的唯理论,即理性是唯一可靠的,为法国的启蒙运动做了充分的准备。作为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泰,他认为理性支配历史,只要合乎人的理性的法律才是合理的法律。他的历史观和政治观对理性主义的发展有进一步的突破,而且也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同处于这一时期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唯理论并不向笛卡尔那样片面地认为理性是天赋的,而是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后天的感觉得来的,因此从这里看出了唯理论有向经验论让步的势头,乃是一大进步。而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康德认为人的认识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三个环节,强调知识的形成具有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的因素,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现实意义。康德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理性为自然和行为立法,他把理性分为理论的理性和实践的理性,自然界本无任何因果关系,这一切都是人主观强加于自然的,即理性通过先天综合判断为自然立法。总言之,康德的理性观点大大的丰富理性主义的科学性。在这以后,黑格尔进一步发展了理性主义,黑格尔认为理性分为三个阶段,即观察理性,实践理性,自在地和自为地实在个体性。观察理性是理性的初级阶段,它还只是“发现它自己就是存在着的对象,就是在现实的、感性现在的方式下存在着的对象”;实践理性阶段,“理性的自我意识通过其 自身的活动而实现”,也就是理性转化为客体,在客体中实现自己;自在地和自为地实在个体性个体得到了实现,个体性与普遍性得到了统一,主体与客体得到了统一。[8]至此,西方的理性主义由此发展到了顶峰。

三、理性主义对于近现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一)理性主义对近现代西方文化的积极方面

西方的理性主义引导了西方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西方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基础之上的。在启蒙运动后,人类对有了更深刻的理性认识与理性知识,因此创造出纺织机,在18世纪末发明了火车、蒸汽机车和轮船与轮船、气球等重要科学发明,这些发明在短短一个世纪中完成,足见理性主义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西方社会的科学与民主,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摇篮里的,众所周知,西方的法律文化从古罗马开始有着渊源流传的历史传统,法治社会,一直是西方社会所追求的。而理性主义的自然法观念使西方人具有了法的价值观、基础观和多元观,拥有了视法为社会最高权威的精神理念和价值文化,为西方法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西方法治的影响意义深远。[9]理性主义除了深深影响西方的法治文明外,还对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产生了深刻影响。人们通过理性思维,提出了一套社会改革方案,并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这对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诞生有着积极的意义,并且这种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通过这种理性主义的传播与发展,科技的发展、法治社会的建立、人们思想上的解放,使西方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理性主义对近现代西方文化的消极方面

在现代理性主义的发展史上,由于理性主义的过分发展,逐渐遭到了哲学家们的猛烈批评。他们站在反对理性至上的对立面上,对理性主义进行反思。的确,把理性主义作为一切裁决的最终权威明显欠妥。对于康德“人是目的”的观点,本人是不大认同的,他认为理性的人都应当把自己和别人永远当作目的来看待,绝不是仅仅当作手段来使用。其实作为一个有感情、有血有肉的人,不是每个时候都要作为目的,这样的话人活着会很痛苦的。当你做每一件事时都以理性至上,也就是所谓的合理性,寻找利益的最大化,没错,或许这种手法用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上是有所作为,可是它会导致人的自私扩大化,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会扩大,人情冷淡,人变了彻彻底底为了目的而活的人,所谓人世间的亲情、友情等是不能仅仅用所谓的理性至上去形容的。而对于理性至上这个方面的消极影响,在纳粹期间体现得最为彻底,听命于希特勒的那些高官用一个理性至上,即追求效益的最大化的方法,策划如何杀、如何处理、如何执行的政策,以所谓的理性血腥地杀害了犹太人,甚至这些杀人的士兵在杀人的时候没有一丝的犹豫与愧疚,人被理性至上的迷雾所萦绕,变得都麻木不仁了。

四、西方文化中的理性主义对现代中国的启示

中国要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社会的历史主体——人,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构建人的现代化非常重要,而在构建人的现代化过程中,理性对于人来说至关重要,只有人的理性思考的能力有所增长,才能使人作为主体在自然、社会环境中的地位凸显出来,提高解决社会、自然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现代人,必须增强自己的理性思考与认识。现代人逐渐凸显自己的理性了,就必须有一套适应社会发展的法治制度,制定适合理性人的法律制度,使个人的权利得到保障;提倡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公民的权利等,都体现法治向一个理性的方向发展,对于社会的运行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一美好的大环境中,人们可以继续弘扬理性精神,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得到发展。通过理性怀疑与批判精神,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继续发展人类的科学技术,使科学技术真正地使人类受益。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通过对理性主义精华部分的继承,发挥理性主义的最大优势,积极促进中国现代化社会的建设。

俗话说:看问题要辩证地看待。因此对于理性主义的消极部分要予以剔除,例如片面地强调理性至上,又或者强调工具理性的价值,而忽略了价值理性的意义等都是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的,因此在对待西方的理性主义时,必须根据本国国情,结合理性主义,适时地丰富理性主

义的科学内涵,使其具有生命力,以此来促进本国社会的发展。

注释:

[1]百度百科.理性主义.,2011-12-21

[2]付川.西方理性传统与浪漫主义.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

[3][6]沈湘平,万琴.走进西方哲学.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9

[4]刘羽中.论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发展.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5(2)

[5][7]方汉文.西方文化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曾冰.西方理性主义评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6)

[9]青年人.理性主义对西方法学的影响.,2005-4-27

参考文献:

沈湘平,万琴.走进西方哲学.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9

方汉文.西方文化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褚当阳,孔扬.西方理性主义的逻辑演化及历史走向.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0)钱兆华,林永政.理性主义及其对西方科学的影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1)

王晶雄.理性:迈向现代化的灵魂.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5)

第二篇: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 论文

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

——在当代流行之原因及其积极作用

摘要:本文开篇通过列举生活的例子简述基督教文化在当今社会盛行,然后分析基督教在宗教影响普遍削弱的今天仍能有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的原因,再分析了基督教对人们思想、生活的影响,基督教存在的积极意义,最后总结我们对待基督教应有的态度。关键词:基督教 当代 原因 积极作用

现今社会,在我们的生活中,身边周遭的一切,也许你不曾留意,但其实或多或少都有基督教的缩影。例如基督教的教堂因其建筑之美和宗教美丽成为人们热衷的旅游地;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他们的新生儿选择“教父”、“教母”;准备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轻男女选择在教堂,在牧师的主持下举行婚礼;“Oh,my Jesus”“God bless you”等英文口头语的广泛使用等等。

尽管我们不是基督教的信徒,并不信奉上帝和耶稣,但在不经意间,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处世态度、生活习惯等已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在全球化浪潮席卷的今天,通过高新技术和现代媒体的传播,我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思想观念。以基督教这一宗教文化的代表的西方文化,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在中国,尤其是年青一代,更是视基督教的为“潮流”的宗教。而放眼世界,基督教的发展并没有因为科学的诞生和进步而停滞,15亿至21亿的基督教教徒,足以说明基督教现今的繁荣。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在巴勒斯坦耶路撒冷犹太教的地区诞生,继承希伯来圣经作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至今历经了两千年的风雨。在这漫长而动荡的历史进程中,虽然基督教分化为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三大教派,但基督教仍然发展成与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那么,为什么基督教能历经风雨而不倒,在现代拥有如此重要的社会文化地位呢?为什么基督教会成为今天“流行”的宗教,令许多人为其着迷,趋之若鹜呢?

首先,“综观现代西方基督教的发展,传统的基督教轮番受到了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怀疑主义、科学主义、思辨唯心主义、历史批评、进化论、逻辑实证主义等等的挑战,相继被理性宗教、自然宗教、基督教唯心主义、新教自由派神学等所代替。”① 基督教与其他宗教一样,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区域差异、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它有不同的解读,同样,人们对它也有不同程度的怀疑和诘难。基督教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在一次又一次世俗的审问和批判中,因为吸收了各种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思想,对其教义作了适当的顺应潮流的改变,因而屹立不倒。现代的基督文化,吸收了百家之长而更显先进性。

其次,现代传播媒介技术的发展为基督教文化得以传播与扩张的提供了技术载体。作为21世纪新人类的我们,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从纸质的报纸、杂志、专著中获得外界的信息,互联网的兴起,让我们可以直接观看外国的电视电影节目,浏览当地的更“原风味”的各类网站,有更多机会与国门外的人们交流,获得许多关于西方的第一手信息。而且,随着人们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外语能力越来越强,“翻译的作品”已经不能满足他们,而通过读外文的原著作品,人们能更直观更客观地接收西方文化,当然,也能接触到与西方文化密不可分的基督教文化。

最后,渗透基督教思想的相关影视、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因其趣味性、独特性、启发性等魅力因素而吸引许多人的关注,当中的基督教文化思想便潜移默化植入人们的脑海中,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美国大片常见的英雄与坏人的对决,如《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魔衣橱》中,以狮子阿斯兰和人类露西为善良代表的一方,通过重重艰苦最终打败了邪恶的白女巫,电影中善与恶的对立映射了基督教文化中上帝与魔鬼撒旦的斗争,上帝所代表光明正义的一方终将战胜黑暗邪恶。通过现代的CG技术和宏大的拍摄场面,加上典型斗争式的过程和喜剧式的结局,所制作出来的大片,每年吸引世界上无数影迷观看,此时,电影中基督教文化的传播是难以估计地广泛的。

当然,促使基督教成为当今三大宗教之一,并不仅仅是上述的三个原因。西方国家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话语权,使基督文化得以在更大范围地传播发展;以好莱坞明星为代表的西方主流明星基督教的宗教背景,使许多追星一族对明星背后宗教产生认同;全球一体化下,各国文化的自由碰撞交流,使基督教在不同地区产生了影响力;等等,不一而足。

那么,除却上述客观的原因促使了基督教的成功,而归其基督教的本身,它的存在以及它所倡导的教义和思想,对人们有没有什么积极作用呢?毫无疑问,答案是肯定的。

1、基督教给人以心灵上的慰藉和归依。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从出生到死亡,期间纷纷几十个年头,不可能事事完美、时时完美,也就是说,犯错对于人而言,是无可避免的。基督教中有类似于“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② 的中国传统观念的思想,只要祷告便可得宽恕。对于犯错,在歧途中迷失的人们,只要他们诚心向主祷告,作出忏悔,上帝便会宽恕他们。基督教倡导悔改,答应宽恕。对于真心悔改的人,基督教的上帝会对他们处以宽容的态度。而实际中,教会的牧师其实很难从主观上判断忏悔者是否真心忏悔,本着宽恕原则,哪怕是虚情假意忏悔的人也会得到牧师所代表的教会的宽恕。从许多的欧美中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如《十日谈》等作品,年老将死的恶人在牧师面前忏悔自己的一生,哪怕只是虚情假意,最后牧师均会和善地以主的名义宽恕恶人,告诉他将升入天堂。而现在,去教堂的告解室向牧师忏悔罪恶和诉说烦恼,牧师都会以温和积极的话语鼓励告解者,告诉他们上帝与他们同在,并为他们作出指引。不论牧师们的指引是否符合客观,亦不论对告解者全部选择宽恕这一行为是否违背伦理是非,无可否认的是,正是作为基督教代表的牧师们的“宽恕”,使人们残缺的、亟需得到安慰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鼓舞,即使一时的失策做错事,主会宽恕他们。当他们为某事而奋斗,主与他们同在,因而心灵会得到极大的鼓励。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成为人们心灵上的依托,世间渺渺,最起码,在精神层面上他们也终有一处归依。

2、基督教以更高道德约束人的行为,促使其向善。在基督教漫长的发展沿革中,尽管有许多不同的思想家、神学家对基督教教义和它所倡导的精神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但不能否认的是,基督教所倡导的道德精神,对促使人向善向美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和积极意义。“基督教叫人悔改,答应宽恕他们。对那些认为自己没什么需要悔改、不需要宽恕的人,它„„无话可说。只有在你意识到存在着一个真正的道德律,在它背后存在着一种力量,意识到你违背了那个律,与那种力量为敌之后„„基督教才开始说话。你知道自己病了才会听从医生的劝告,意识到我们的处境近乎绝望才会开始明白基督教所讲的道理。”③ 基督教倡导爱、谦卑、认罪、悔改等,这些都是对人精神道德的更高要求。而基督教中主对世人的宽恕,实际上是建立在世人真心认罪并愿意悔改的基础上,而非不分青红皂白地原谅。它倡导爱,爱神,爱人,用真心爱自己周遭的一切善与美的事物。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从记载中他的生平,也为人们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他勇敢、不畏强权,正直,充满爱。陈独秀先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发表了一篇关于基督教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要把耶稣的伟大人格,和热烈的、深厚的情感,培养在我们的血里;将我们从堕落在冷酷、黑暗、污浊坑中救起„„”④ 可见,耶稣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品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基督教精神所倡导的更高道德,能给人们警示作用,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要误入歧途,同时,也促使人们拥有良好的品德,成为有高尚人格的人。

3、基督教的思想更贴近人性,更能迎合人的需要。

如基督教所塑造的个人主义,或称英雄主义,在现今这个争夺激励的社会,更符合人们的价值追求。在中国,中国人受传统集体主义观念的影响,尤其是集体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人们利益这个新中国所倡导的思想的束缚,压抑了个人自我追求的欲望。这里并不是要批判集体主义,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国家困难时期,集体主义思想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全民全身心投入国家建设,才能使新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间摆脱贫穷落后的帽子,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但是在21世纪,中国加入WTO,市场经济席卷,还有西方文化的强力冲击下,人们对于自身的追求和渴望已远远超过集体主义。人们想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奋斗,活出个人真我本色,追求更高层次的个人发展。而基督教所代表的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精神,符合许多当代尤其是年青一代的需要。再如对待他人的态度,《马太福音》中“你们愿意人怎样对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它指的就是我们若真心诚意善良地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同样地善良以待;相反,如果我们待人不周,没有礼貌,甚至有不良思想,别人就当然不会对我们好。这个思想与我国传统所提倡的“以礼待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代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甚至恶劣,我们需要发扬以礼真诚待人的思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督教提倡的这一思想,也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需要,有其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可知,在宗教影响力普遍削弱的今天,基督教仍葆有其旺盛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大有不断扩大之势,是因为其本身就有许多可取之处,再借助现代先进的传播技术和布道人员的不懈坚持,才有今天的地位。对于基督教,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应该以辩证的二元的眼光看待,既不一味赞许追捧,也不从意识形态上一味批判反对,要善于发现其优秀之处并学习,为自己所用,也要善于发现其不可取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注释:

①摘自汪咏梅.理性、浪漫主义和基督教:CS路易斯神学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P3

②摘自《左传•宣公二年》

③摘自C.S.路易斯著.汪咏梅译.返璞归真(纯粹的基督教).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P44-45

④摘自陈独秀.基督教与中国人.新青年.1921,1

参考文献

⒈李丽华.解读《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魔衣橱》中的宗教影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 112-114

⒉汪咏梅.理性、浪漫主义和基督教:CS路易斯神学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5 ⒊C.S.路易斯著.汪咏梅译.返璞归真(纯粹的基督教).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⒋胡斯都·L.冈察雷斯著.陈泽民,孙汉书,司徒桐,莫如喜,陆俊杰译.基督教思想史(第二卷)2008,6

⒌汪维藩.基督教伦理与当代精神重建.金陵神学志.2008,1:61-91 ⒍基督教.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8241.htm

第三篇:谈西方文化中的东方神韵

谈西方文化中的东方神韵

一、引言

在2009年下半年的电影中,要说对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留下深刻印象的电影,毫无疑问,我们都会提到《2012》和《阿凡达》。至今为止,我们都不会忘记许多人排着长队,冒着严寒买票的情景。这两部电影之所以会出现万人空巷,一票难求的情况,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因为两部电影所体现的主题,所传播的理念,所承载的文化都与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息息相关。当然,电影的拍摄手段与技巧所呈现出的大场面,大制作也让人印象深刻,但是,一部成功的电影最能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还是电影中所蕴涵的情感,所体现的价值观,世界观。作为中国人,我们惊喜地发现,在这影响全世界的两部西方电影所体现的文化理念中,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来自东方,来自中国的魅力与神韵。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近年来,我们一直都在担心,甚至批评一些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入侵”,其实,中国文化也在影响着其他国家,影响着全世界。从《2012》和《阿凡达》中,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中的体现。

二、“家”“仁”文化的体现

“家”的理念在中国文化中是核心理念之一,特别是儒家文化,对“家”的理念就更加注重,“国”“家”一体,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四海为家”,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认为家人、国人、乃至全世界的人们都是血肉相连、命运相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都可以看成是“家族”的关系。而维护这“家族”文化的就是中国人讲究提倡的“仁”,仁者,爱人也。这些理念,在《2012》《阿凡达》这两部电影中都有深刻的阐述与表达。

1.“以人为本”“四海一家”的“仁义”“大家”理念

在《2012》中,当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人都团结在一起,彼此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中国的藏族老奶奶见到美国的逃难家庭时,冒着耽误登船时间而有可能遭灭顶之灾的风险,毫不犹豫地叫自己的孙子停下车把美国人一家救上车。在海啸即将冲击“方舟”,但还有很多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守在船边,没有登船的紧急情况下,船上的人经过讨论之后,没有自私地驾船离开,而是想办法让所有人都上船,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阿凡达》中,纳威人对神灵的敬畏,对动物的呵护,与世间万物的沟通、交流,以及最后只有善良、仁爱的地球人才能留在潘多拉星球的场景,都体现了一种“仁爱”“兼爱”的思想。身为间谍的杰克·萨利在“潘多拉”星球上经受训练顺利成为纳威人,又冒险返回星球拯救星球并再一次被善良、不计前嫌的纳威人所接受时,我们看到:中国文化中的“仁义”思想,“大家”理念在西方人身上、在全世界人民乃至整个宇宙生命的身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2.“血浓于水”的“小家、亲情”理念的体现

中国人的家族观念自古以来就很强,“血浓于水”“百善孝为先”等思想都是基于血缘、家族、亲情基础之上的,传统观念一直认为,西方文化在这个方面比较淡薄,但是,在这两部电影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小家、亲情”理念在电影中的完美展现。《2012》中因为父母离异而与生父疏远的小男孩,在紧急关头一次又一次地与他生父共同抵挡危险,一次又一次地强调:“He is my father, we can’t leave him alone!”还有腰缠万贯的富商在“方舟”即将开动,而自己和双胞胎儿子还没有登船的情况下,毅然使尽全身气力把孩子推上船,而自己却掉进了万丈深渊!在《阿凡达》中,纳威人的老首领在临死之时,把弓箭交给自己的女儿,女儿竭尽全力为父报仇,这些感人的镜头与场景很自然地就会让每一个中国人联想到“血浓于水”的亲情的伟大!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理念在西方的电影中同样闪烁着动人的光芒!

三、“和”文化的体现

2008奥运开幕式上那一个个闪烁着祥和之光的“和”字,大家肯定都记忆犹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和为贵”的思想,主张与宇宙万物和谐相处,主张阴阳和谐,顺应自然,顺应规律,因此,我们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口号,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主张,体现了对“度”的把握。电影《2012》其实就是对人们贪婪无度,滥用资源将造成的后果的一种沉痛的警醒,同时也警示着世人:当大难来临时,“和”之宝贵,“和”之力量!在面对大灾大难时,人类只有“和衷共济”才能共渡难关《阿凡达》!中“和”的理念更突出,在地球“千疮百孔”,资源枯竭之时,人类靠暴力强取豪夺,掠夺其他星球的资源只能是自取灭亡!而能与潘多拉星球的纳威人平和地交流、谦虚地向他们学习的杰克却得到了纳威人的肯定与接纳!矛盾是需要“调”“和”的,而“调”“和”的主要方式就是影片中多次强调的“Communication”,要平等、真诚地沟通、交流,而不能强权压制,甚至武力威胁!人与神灵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世间万物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星球与星球之间,只有用心沟通才能解决问题,产生合力,达成共识,彼此相辅相成!《阿凡达》中,人与兽,与树木之间的交流让人神往!这与中国道家、佛家所提倡的思想有许多共同之处。“和”,这一独具东方神韵的文化理念在西方电影中闪烁着朴实无华却永恒隽永的光芒。

四、“忧患意识”的体现

中国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中国人都知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从古到今,我们都主张“以史为镜”,立足长远,正是这种“忧患意识”让中华民族未雨绸缪,从历史的风风雨雨中闯过,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012》这部2009年最成功的灾难片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形下,以一种最直接以最震撼的方式警醒世人要有一种忧患意识,前瞻意识,要懂得珍惜!《阿凡达》则以另一种方式进一步告诉人们:有了忧患意识,还要懂得怎样圆满地、圆融地去解决问题。

五、“图腾文化”的体现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信仰、有自己图腾的民族,我们认为,我们的图腾就是我们的守护神,在危机时刻,紧急关头,他总会及时救大家脱离苦海。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是“龙”,因此,在艰难乱世,民不聊生之时,总会有“真龙天子”现世,搭救万民,建立新秩序,新社会!在《阿凡达》中,那威力无穷的似凤似凰的神兽——“魅影骑士”,就如咱们的“真龙天子”,在最危险的时候现身,带领纳威人冲破一切艰难险阻,转危为安!东方图腾文化的神韵在西方文化中魅力彰显!

六、结语

电影是一个民族文化很生动的呈现方式,它能把文化中隐性的、显性的方方面面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电影也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会用电影来传播自己的文化理念。在这个世界文化大融合的时代,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在《2012》《阿凡达》这种绝对的西方大片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可以很温馨地感受到东方文化的神韵!有一句话说得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可以说优秀独特的中国文化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西方文化。愿更多的人能体会到中国文化独具魅力的神韵!

第四篇:读《西方文化中的数学》有感(范文模版)

读《西方文化中的数学》有感

西方文化中的数学[专著]/(美)M.克莱因著;张祖贵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从小,我就对数学特别感兴趣。解出一道数学应用题远比写出一篇作文更能让我欣喜不已。但,也许是放任了自己的懒散日益增长,对数学,越来越没有那种得心应手的感觉了,也越来越没用心学了。直到上大学选专业,凭着那一点从小对数学的好感,一时冲动填了数学系,还是师范的呢,我想,从此,我该和数学两不分离了。

看了《西方文化中的数学》这本书后,我更加觉得当初选数学是一种幸运。本书作者从历史的角度,详细地为我们描述了数学如何在与各种文化、思想和人类的旨趣互动的背景下产生、发展和成熟的。

对于数学的发展而言,从古希腊开始,就和人对美的追求,对灵魂的解放联系在一起,而到了近代科学,数学不仅和科学的发展联系起来,而且也为西方文化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许多贡献。而到了现代,数学所起的作用可能与我们更密切,当一般人极力逃避数学的时候,我们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和选择,却往往受到数学的影响,如概率统计在选举和天气上的作用,概率对决定论的破坏以及对人类自由的维护,等等。

本书作者没有将对数学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的论述停留在空洞的哲学空话之中,相反,他从数学产生以来西方文化对数学发展的影响,以及数学如何反过来影响西方文化的各种具体的细节,用他生动的语言给我们再现出来,更难得的是,当涉及到许多哲学上的问题的时候,他既没有像一般科学史学家那样回避或忽视哲学问题和科学的联系,另一方面又能够以清晰的语言尽可能的把握住哲学的真正的观点。虽然有些地方依旧存在偏差或简化,但对于一个数学史学家来说,实在已经很不容易了。

通过本书的精彩论述,我们也可以看出,数学的发展单纯依靠实用的态度是不行的,如果数学家无法从数学研究中获得乐趣,那么,就会像古罗马那样,数学的传统迅速衰竭。而要让人能够从数学中获得乐趣和激情,那么惟有在合适的文化的土壤中,才是可能的。

而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工具,还是具有内在价值的精神产物和文明成果,在一个人运用数学进行思维的过程中,所锻炼的不仅仅是他的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他的许多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他会对伦理上的决定论和非决定论,产生新的认识,从而更大和更深刻的领悟人类的自由,他会了解所谓的客观的审美标准是什么,并意识到数学中存在的和谐、对称之美的本质及其独特性,他甚至会根据自然的数学化来重新认识和领会世界,并从而为之高声赞叹。

了解了“数学之美”以后,我想在以后和数学打交道时,我会更加愉快和充满干劲。希望所有人都能了解数学内在的美。

数学072 黄晓霞

第五篇:融西方文化常识于英语教学中

融西方文化常识于英语教学中

摘要: 在基础英语教育阶段,只有融入文化教学,才能把语言教学落到实处。针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意识薄弱的特点,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充分发挥硬件设施的作用、农村英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将文化常识的传授时刻渗透在日常的教学中、把文化常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来阐述融西方文化常识于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关键词:融入; 西方文化常识; 农村初中生; 英语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版)的试行,英语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也进入了重要时期。目前的外研版新标准英语课程,强调英语学习内容中语言知识与社会文化的内在联系,东西方文化教育的结合逐步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但是,如何把相关文化知识融入英语课堂教学,怎样加强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预期的语言目标,这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再者,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一系列原因对西方文化知识缺乏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英语学习的效果。

一、农村初中生英语文化意识薄弱的原因

1.农村的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对生产力和社会方式的关系精湛见解。农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意识淡薄,根本上来说就是农村的经济基础薄弱,在文化需求上并不如城市般有那样的多元化、深层次、多角度,他们需要更多的是如何促进经济上的富裕、生活上的满足以及空闲时刻通俗易懂、简单有趣的娱乐活动。

2.农村的部分英语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文化功底薄弱。大部分的农村英语教师整天忙于课程的教授以及作业的批改,尤其作为班主任的英语教师更加把大

部分精力用于调皮学生的管理上,根本无心顾暇于文化的摄入,教了多年的书,可脑子里的文化素养仍旧是以前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些,多年的“教学磨砺”后也所剩无几。根本跟不上快步向前的教学改革步伐。

3.农村信息闭塞。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中外文化的交流也变得频繁,如圣诞节、万圣节、足球运动、肯德基麦当劳饮食文化等传入中国并流传开来,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背景差异正在逐渐被缩小,但这仅仅是对于城市学生而言,尤其是大城市的学生。在农村,许多学生根本不了解相关的节假日,到目前为止,笔者的学生听说过圣诞节,但不知道圣诞节是个什么节日,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圣诞节意味着什么等等诸多因素,在农村孩子们的心中只有模糊的概念。这种巨大的文化差异会导致在农村英语教学中应用新标准英语的失败,因为它强调把生活融入学习,而事实上农村学生没有这种生活体验。

4.难以营造一个语言氛围。经验表明,整节课纯英语教学在农村初中很少见,那么农村初中的西方文化氛围更是难以营造,让学生体验西方文化的活动不多。

学习语言,需要不断的聆听、揣摩、学习、练习。如果没有一个持续的熏陶、学习、体验和使用过程,仅仅依靠课堂的有限时间,那要求学生能做到流畅的听、说、读、写是不现实的。

二、如何把西方文化常识融入初中英语教学中

(一)充分发挥硬件设施的作用

由于上级加大了对教育投资的力度,我们学校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施。“物尽其用。”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投影仪等的使用,使原本单一的讲解变得图文并茂,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栩栩如生、声情并茂、寓教于乐。

我们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原版片,让学生更深切真实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例如在外研版新标准教材八年级下册Module6 Entertainment中学的内容是关于一部叫做Pirates of the Caribbean的电影评论,老师单纯的讲解授课,学生感到非常枯燥乏味,因为这部西方电影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太远,甚至根本没听说过这部电影的名字。我在给第二个班上这节课的时候索性安排在当日的晚自修时安排看这部电影,后来发现学生对电影里面的有些人物非常感兴趣,比如他们认为主演Jack的演员演的太精彩了,简直出神入化,是一位英雄,进而对该节课也来了兴趣。后来再回头上这节评论课时也表现的异常活跃,似乎亲身经历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上课的效果。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及时查阅资料。例如在七年级下册Module8 My past life Unit1的Activity1中出现三个名人,袁隆平大家都知道,Bill Gates部分学生也听说过, 至于Stephen Hawking无人知晓。当看到对比尔盖茨的描述中有这么一句话:He was born in Seattle ,USA.看着学生一脸的茫然,我知道学生们肯定对Seattle没概念,不知道在美国的什么位置,甚至没听说过这个地方。这时班里的捣蛋鬼叫了一声“老师,百度一下”。大家也都满怀希望得看着我,与其浪费大家的表情不如遂了大家的心愿。于是我适时打开教室中电脑的百度页面立即搜索到美国地图,指出Seattle在美国的所在的位置,这时孩子在认真追随我搜索的同时感到一片释然。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使学生感受到上网查阅资料带来的方便,可谓一举两得。

(一)农村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语言与文化唇齿相依”。文化导入的目的在于消除英语学习中影响理解和使用的文化障碍。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语言教学向学生传授所学语言国家社会文化等国情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他们逐步具有文化比较能力,以便提高文化素质并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文化知识又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历史、习俗、礼仪等多个方面。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要求英语教师不断的学习,自身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初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继续教育的机会来补充在文化意识方面的缺失,相关课程可以涉及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传统、风俗等,在对比中英语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着重学习英语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这样有利于英语教师系统、全面地学习不同地域的文化。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任重道远,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点亮学生的心灯。

(二)将文化常识的传授时刻渗透在日常的教学中

长期以来,学生往往把中西文化等同起来,把中国式的思维方式转移到英语表达中去。他们误以为文化的基本方面是共同的,因而忽略了文化的差异,这就是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不高、英语产出自觉性不强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语言教学向学生传授所学语言国家社会文化等国情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他们逐步具有文化比较能力,培养跨文化意识,以便提高文化素质,能够准确的将东西方文化融合。例如:在七年级下册Module5的练习中出现了一篇有关Solomon的阅读理解,在分析题目时我告诉学生

Solomon中文翻作所罗门大帝,这时有个男生觉得很兴奋,嚷嚷着“老师我知道所罗门大帝”。当我邀请他给同学们介绍一下Solomon时,他又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就觉得这个名字耳熟,具体我也说不上„„”这时我就趁热打铁,给同学们介绍这位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其实孩子们都有好奇心,他们喜欢新鲜的事物,我们老师在讲解枯燥的习题中何不穿插些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准确的了解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三)把文化常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中可以出英文黑板报,张贴英文海报、英文名言警句或者激励语,教室内留有“英语角”,方便粘贴英语国家名人的,并且顺带英文介绍或者外国某国的风俗介绍等 ;每学期可举行一次英语节活动,包括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大赛或者组织“英语角”口语交流活动等 ;遇到重要的西方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学校可组织一系列的活动。

这几年,本人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记得在八年级的第一个学期中,学校在开学初要求班主任自己布置教室。如果用几张对联式的写有中文字样的卡纸往墙上一贴,似乎不能突出英语老师的特色。于是我决定,用具有西方文化风韵,西方文化特色的英文来装扮我的教室。说干就干。在教室前黑板上方贴上复印店制作的Times New Roman字体的几个英文字“One Class, One Family”(一个班级,一个家)。在教室两边的墙上分别挂上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和美国演员卓别林的画像,并且分别在两张画像下面附有该名人的名言。如富兰克林下面的英语文字是:Never leave that until tomorrow , which you can do today.---Benjamin Franklin , American president(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B.);卓别林下面的英语文字是: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Charles Chaplin(你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关键。---美国演员卓别林)。在教室前门进门处的墙上附了“English Corner”的字样,并且在该栏目下贴着一些西方各个节日的图片并附有相关的英文介绍,并且该介绍都是本班同学手抄的,让中国本土的同学也感受西方节日的氛围。在我们的精心布置下,整个教室焕然一新,而且具有浓郁的英语氛围,使学生有了置身其中,不由自主就想用

语言和文化的唇齿相依关系决定了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导入文化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减少语用错误。而且课堂中穿插文化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农村中学的条件虽没有城市中学那么优越,但我们也要尽全力给学生创造一种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敏感性,使学生得心应手地开展交际活动,进入一种像使用母语一样熟练、自然、自如应用英语的境界,为培养和造就一流的跨文化交际型人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国家骨干英语教师远程教育培训,2012.[2]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6).[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J],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4]杨平泽.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M],国外外语教学,2009(2).[5]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1995.

下载西方文化中的理性主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方文化中的理性主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方文化中的数学》观后感(五篇模版)

    《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数学可能只有那些对抽象思维特别感兴趣的人才会去研究,才会去思考。数学与我们非常遥远,在我们的生活和文化观念中......

    西方文化概论

    队,士兵参军是为了财产而非国家和希腊文化在此时期开始从崇高向平庸西方文化概论 一、爱琴文明: 是指发源于克里特岛的米诺斯王国,在公元前17-15世纪达到鼎盛。文化学家与历史......

    西方文化概论(精选)

    西方文化概论——英国王朝 英国的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纵观其发展史,英国王朝所扮演的角色是十分特殊的,它与中国封建王朝王朝对于中国的统治有着极大的不同。 首......

    西方文化9

    第九章 现代西方文化一. 西方社会的发展 15世纪末,意大利文艺复兴,西班牙和法兰西建立大陆帝国,英国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宗教改革,土地贵族,圈地运动,纺织业,原始积累,大量的流离失所的......

    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基础(推荐五篇)

    内容提要:理性主义自来是经济学家的信条,“经济人”假设正是以理性算计为基础的。但是这一信条愈来愈受到人类社会实践的挑战。就对社会学而言,缘自古典的“社会何以可能”的基......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发展[范文模版]

    科学史课程作业 钱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51140400214 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经验和理性的关系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是欧洲哲学史上两个基本的认识论流派, 这两派围绕着认识......

    《西方文化概论》读后感

    《西方文化概论》读后感 以前学习历史的时候了解一点西方的文化,然而并不是很懂,但通过观看《西方文化概论》的视频,对西方的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这本书的内容深邃,读起......

    西方文化经典导读作业

    西方名片《特洛伊》观后感 化学化工学院食品1111105300019莫宇丽 《特洛伊》这部美国大片,我看了两次。每次看的时候我都会感触很大。《特洛伊》主要讲在古希腊时代,特洛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