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教育的思考范文

时间:2019-05-14 08:3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生命教育的思考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生命教育的思考范文》。

第一篇:关于生命教育的思考范文

关于生命教育的思考

摘要:生命是神圣的,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因此我们都应该珍惜这宝贵的生命,使生命更美好、更有意义。从教育方面来讲,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目的。当代青少年过度自我化的人生观,对生命的不重视,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生理、心理、社会问题。生命教育就是使学生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即培养他们对生命现象的正确看法和观点。有了正确的生命观的指导,人们才会正确地看待人生中的诸多问题,才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生命教育

一、我国生命教育发展历程

生命教育的观念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是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道家高扬个体生命价值,认为世界万物中,生命是一种最高贵的存在,是最值得珍视的。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人皆珍爱生命。然而中国传统的生死观以儒家的“未知生,焉知死”为主调,只将死亡视为一种自然归宿而泰然处之,拒绝对死亡意义的探寻。它导致中国人长期缺乏生命神圣的观念,缺乏对生命存亡的深切关怀,另外政治化的死亡态度弥漫社会各领域,使有关死亡的诸多复杂问题被简化和弱化①,群体伦理意识最终战胜了对于生命的留恋。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生命教育在中国大陆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且首先是由少数几个省或市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了有差异的生命教育计划。当时主要是将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看作一种生命教育。而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生命教育主要是针对预防暴力、青少年自杀、人生意义的缺失以及环境保护而提出的,是在死亡曲解与生命异化的背景下产生的。

目前,我国生命教育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生命教育的理念已逐步深入教育界。

二、我国生命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以及伤害他人生命的现象屡有发生,“马加爵”杀人事件、“泼熊事件”、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火灾学生不能自救事件以及近期备受关注的药家鑫事件等,反映了我国现实教育领域,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方法,有意无意对生命漠视或压抑的观念比较普遍地存在,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反思,也必须引起我们对生命教育圈的高度重视。下面就从两个方面分析我国生命教育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生命教育的方式及内容存在缺陷

1.纯科学主义的生命认识

中国一直在中小学开设的思想政治课、品德修养课就含有生命教育中一些重要的内容,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两性关系等问题。在规定生命教育的内容时则②

往往还是注重于通过生命教育来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在很多人的眼里,生命教育主要的即是“安全教育”。中国自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以来,教育发展的基本轨道就是引入西方的科学教育,不仅教学的内容科学化,而且教学手段、方法、管理皆科学化。但在此过程中,教育对科学的追求逐步滑向了科学主义,又引发大量问题。比如说,在中小学课程中,我们是怎样对孩子们谈生命的呢?最常见的是告诉孩子们:人从哪里来?人从猴子变化来;人到哪里去?“人死如灯灭”;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DNA,就是碳水化台物。这样一种纯科学主义的生命观,使人与动物、植物的生命无法真正区分开来。人之自然生命与人文生命的独特意义与价值更得不到彰显。长期影响的结果是,有些人对自己的生命毫无感觉,伤害自己乃至自杀都随随便便,而伤害甚至杀害他人与亲人也毫无顾虑,没有内疚与恐惧。药家鑫能够随意杀害一条人命而处之泰然,有害食品的愈演愈烈,都是对生命的漠视,这是教育需要深刻反省的问题,也是中国推行生命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不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自杀问题为例。许多青少年只知生活感受不知生命存在,以为生活就是生命,以至于生活感觉不好就放弃生命存在。他们往往把生活的感受视为人生的全部,所以,生活中的不顺心、不如意等,皆可以成为走向自杀、放弃生命的理由,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生命丧失的严重后果。传统中国人有一种人生观,叫做“好死不如赖活”;而现代人有一种人生观,可称为“赖活不如好死”。所以,不正确、不健康的人生观是导致青少年自杀的最主要最内在的根源。许多青少年常常将某些挫折、失意和痛苦这些生活中的不可承受之“重”当成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生活感觉不好就放弃生命,这其实是以结束生命的方式来解决生活问题,他们没有意识到或忽略生命中还承担着其它的诸如孝敬父母、建功立业等社会责任。所以,我认为,以往解释自杀现象及解决自杀问题多为心理学、精神医学的治疗,这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关注于生死哲学的解释;从解决自杀现象的心理学与医学的治疗方式转换为生命教育的综合性预防方式。

(二)教育领域对于生命教育的欠缺

1、生命教育的普及度与深度不够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不管是伤害他人生命还是自我结束年轻的生命,都是国家的损失。因此,生命教育要伴随学生成长,要在全国中小学甚至大学生中普及。而目前我国相关的教育只是在中小学略有涉及,高校就更加少见。并且虽然从小学至大学一直强调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对珍爱生命的教育却非常薄弱。没有通过教育把学生引入生命领域的探寻和思索中去,没有领略生命对自身、对家人和朋友、对社会具有怎样的意义。当前的高校频繁的学生自杀及他杀事件,可以看出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普遍缺乏对生命的科学、系统、理性的认识,而对生命认识上的无知导致了他们对生活、生命的错误态度。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极为追切和必要,在大学里开展生命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2.我国生命教育发展缓慢,重视度不够

中国很长时间以来没有把生命教育作为一个体系重视起来。只是在部分课程教育中有所显现,如小学的自然常识、安全知识教育及中学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等,生命教育作为一个教育体系一直没有能在学校中得到充分发展③。直到2000年前后,中国大陆地区的教育界才逐渐开始了生命教育、生命意识教育的讨论。研究高潮起源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之后,2005年3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是中国政府教育部门第一次明确定义,但它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在上海之后,其他省市的中小学校也相继开展了生命教育,主要是以珍惜生命、日常生活安全知识、面对突发事件如何生存等的教育为主。而目前高校实施生命教育几乎还是空白。

三、我国生命教育的发展对策

叶圣陶曾经说过:“当代的教育是教人做人,教人做事的事业。” 就是说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人成“人”,其次才是成“才”,因为,只有在我们的孩子具备健康人格的情况下,读写算等能力才有价值。我国当前重视人才的培育,而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反映出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引起政府及社会的关注与反思,生命教育应该向着什么方向、如何发展呢?

(一)积极汲取西方国家生命教育中的合理成分

西方国家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涵盖生命安全、个体成长、公民品德和个性养成、情感控制、生命价值观等涉及个人养成教育的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其教育的理念是以个人生命为本。中国不能照搬,但可以借鉴和参照。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不仅仅要从个体角度出发,同时还要兼顾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应分为生命认知教育和生命意识教育2个层次,生命认知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对个体生命存在和成长的认识,对生命安全的认识及相关生存技能知识的学习掌握,是个体被动接受知识、认识生命的教育过程⑤。生命意识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和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理解生命与生活的真正意义,注重其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关注其生命的整体发展,使其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造智慧的过程⑦,是一种内在意识培养和启发的过程。

(二)扩展生命教育的深度,重视生命安全及价值的教育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长期以来忽视了对学生生命安全的教育。我们往往教育学生见义勇为、奋不顾身,却很少告诉他们关心自己也是必要的,我们应该提倡见义勇为,但同时应讲究方法,在关心、帮助他人之前,首先确保自己生命安全。现实中我国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十分不足,导致的大学生自杀以及伤害他人、被他人伤害的案件已经造成沉重的社会损失。因此,教育大学生树立生命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安全观,提高保护生命的能力,是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

在价值观上,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未来大学生可能只是一名普⑥④

通人,而我国现在的大学生,却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的现象,故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转变观念,积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同时,还要教育青年学生认识到生命是有限的、脆弱的。要教育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珍贵,教育他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教育他们应该充满青春的生机朝气蓬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三)正确认识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协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尊重自己,尊重生命。我国目前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为一体,界线不明。要做好生命教育必须正确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本质内容与目标是一致的、统一的。生命教育是从生命的角度拓展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则是生命教育的本质与核心,也是生命教育的基本方向,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有部分内容重叠和交叉,但二者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各有其教育的内容和特点,故相互不可替代。

生命教育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与措施,但其侧重点不同。生命教育是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的教育。它是根本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整体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为此,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可以相互代替,只能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使两者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培养与塑造人才的根本目标。

(四)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生命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更是教育事业,尤其是开展生命教育事业的根本依据。生命教育的提出、兴起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的核心是人,教育本是一项直观生命并以提高生命价值为目的的事业,理应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关注人性的完美,给予生命独特的关怀是教育的意义。生命教育理应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基础是尊重生命,是一种培养学生良好人生观的教育,是终身教育,是贯穿于生活全方位的教育。开展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的共同参与,需要协调生命教育内外部各要素关系,合理利用和配置教育资源,保护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发展,遵循教育规律,促进生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① 郑晓江.善死与善终一中国人的死亡现[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62.63~65

② 《试析当代中国语境下的生命教育术》李高峰----教育导刊

③ 成秋.呼唤。生命教育”.天津教育,2004,12:21—22.

④ 徐颖.刘明瑛.刘宪亮,等.大学生生命观调查分析.卫生软科学,2006

⑤ 张文.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追溯和前瞻.青年探索,2008,l:83—85.

⑥ 王学风.国外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及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43—44.

⑦ 欧内斯特·博耶.美国大学教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189一190.

第二篇:高中政治课堂加强生命教育的思考

高中政治课堂加强生命教育的思考 何昭斌(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高级中学)

捅要:时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在很大的程度上忽视了生命教育这一教育目标。生命教育应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高中的课堂教学应改变传统的理念和方式,摆脱应试教育的怪圈,让高中政治课堂走上正轨,回归生命的本真,加强对生命的关怀。本文对高中政治课堂加强生命教育进行多维思考,在对高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实现途径上就必须加强生命教育环境的社会化、教育的个性化、幸福化等方面进行思考。关键词:新时期高中政治课堂生命教育多维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高中教育缺少了什么?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帮助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这句话点出了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能引人求知,引人高尚,引人自爱和关爱他人(物)生命。但长期以来,中国的高中教育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中国高中教学更多地服务或服从于高考的需要,只注重教育的功利性,忽视了教育的人性价值,导致高中生对生命意识匮乏,根本无法认识自己或他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存在一些不尊重生命的不和谐音符——自残或自戕,甚至不尊重或戕害他人(物)生命的行为。近年来,我国的中学生犯罪率呈上升的趋势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及至整个社会深思:我们的教育到底缺少了什么?从我本人从教十几年体味:在高中阶段,每个学校都在忙于提高学生的分数,想方设法让学生考取好学校,完全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这一重要的教育任务。

二、高中政治课堂对高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思考

现代社会对物质生活过分追求的影响,升学、学业压力的不断增加,使部分高中生失去了人生参照系,迷失了人生的坐标,对生命感到困惑、彷徨和消沉,甚至轻言放弃。因此,高中政治课堂教育应刻不容缓地承担起生命教育的责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思考生与死的生命课题,从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爱有限生命,关爱他人(物)生命,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观。高中政治教学对高中生的生命质量具有不容质疑的影响,对高中生进行生命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香港德育专家汪广仁教授说:“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目前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实施生命教育:一是直接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二是通过各种学科渗透生命教育;三是通过综合课间接实施生命教育。”由于我国内地生命教育尚未起步,要想在高中阶段、在短时期内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或三种途径共同起作用是不现实的。在高中阶段,即使有的课程涉及生死教育的内容,但这些课程不可能从生命的原始意义去思考“生“与“死”,更不可能从生命的本真去洞悉生命的意义。而高中的政治课,特别是高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更是“人的生存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渗透,其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他们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心理上解压、能力上解弱。可以说,在目前所有高中开设的科目中,政治课堂教学是最有可能也最有利于渗透生命教育的,它有着其他科目不可比拟的优势。当然,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生命教育更是如此,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力量的共同参与。但是,学校对青少年生命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而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高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渠道。所以,在高中的政治课堂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多举措宽领域地加强生命教育。

三、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选择

(一)以社会化的生命教育环境来烘托政治课堂生命教育的维度

高中阶段的生命教育主阵地在政治课堂教学,但学校的环境教育也不容忽视。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作用是客观存在的,“良好的教育氛围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汪广仁语)。政治课堂生命教育环境的优化,首先应是校内整体环境的优化。学校党政、学生工作等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宣传教育阵地,在校内大力提倡、宣传、推动生命教育,把生命教育渗透到第一和第二课堂,使其无时无处不在,以多层次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其次是信息环境的优化。要充分利用网络,把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信息通过网络来开展教育。因为现在的高中生与网络接触频繁,可以从网络上获取不同的信息。有关部门应加强网络监管,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推广绿色上网过滤软件,优化生命教育的信息环境。要始终保持对淫秽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的高压态势,及时清除低俗媚俗、格调低下的网上垃圾信息和相关网站。再次是社会环境的优化。各学校应树立系统意识,整合协调社会、家庭、1学校资源,齐抓共管,聚成合力,从而宽领域推进高中生的生命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高中政治课堂生命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生命教育的知识。

(二)“以生为本”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加深生命教育的程度

教育的意义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①。高中的政治教育应该脱离应试教育的模式,必须以生为本。以生为本,就是教育与管理必须符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高中生的内在需要,在充分尊重其人格尊严的基础上,以提升其生命质量为宗旨,为他们的生命成长服务,关注他们个体生命价值的存在,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换句话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人性化。人性化教育还包括尊重学生个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当前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上只注重知识传授和统一管理,强调集中统一的教学,对高中生进行政治理论知识的灌输,以应付考试的需要。这种教育模式简单地将高中生看作是被教育、被管理的对象,往往忽视个性化的学习,忽视对受教育者生命的关注和人本关怀。这种以牺牲心灵的自由成长与创造潜能去达到某种具体的、僵化的教育目标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阻碍了他们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该从每个人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找到最能发挥其个人的创造和个性才能的生活道路,从根本上提升个体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使生命潜能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

(三)以幸福化的政治课堂教学感受来加强生命教育享受度

著名教育家鸟申斯基说得好:“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在某种意义上讲,高中政治教材知识内容抽象、枯燥乏味,如果对高中生猛灌理论知识以应付高考或会考,难免会使高中政治成为学生厌学的科目,必定不能完成高中政治所应达到的生命教育目的。“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健全的人格。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在于帮助生命正常发展。”“新时期,教育不应只关注学生的智力和生理层面,而应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精神层面的教育。”②所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幸福化的课堂教学,高中政治教师和高中生在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感到幸福和得到幸福。教育者肩负党和国家的神圣使命,要全身心投入工作。要做到这一点,高中政治教师就不能照本宣科式地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联系生活中的真善美,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抽象的道理,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得到美的享受,达成幸福的体验,提升生命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生活,在对生命和社会的自觉中崇尚真善美,发现自身创造的力量,富有成效地、幸福地生活。这要求国家教育目标规定上要创设一个有助于生命自由成长的自主、理解、宽容的高中政治教育环境,不能一味地盲目攀比分数,设定学校高考目标。

总之,高中教育,特别是高中的政治教育教学过程应该贯穿生命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强化生命意识,从而珍惜自己和他们的生命。

参考文献:

①叶澜.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②温菊琴.走出生命误区,重视生命教育.中国科学教育,2004,(6).(作者简介:何昭斌,1974年6月23日出生,1997年6月以优异的成绩于广西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97年8月——2006年在广西壮自治区示范性高中——罗城高中任政治课教师。在任教的九年时间里,带了三届毕业班,做六年的班主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受到学校及市领导的嘉奖。2006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法学院就读研究生,荣获武汉大学优秀砑究生,获法律硕士专项奖学金。2009年9月回罗城高中任教。通信地址:广西罗城县罗城高中政治组;邮编:546400;联系电话:***;电子邮箱:hzb2QQ222@qq.com)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月刊,http://>)

第三篇:关于生命教育课题研究的思考

关于生命教育课题研究的思考

一、生命教育的理念在培训中提升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与课题研究会,加深对课题研究的理解与认识,并以“生命化教育”课题理念指导班主任工作。在各级各类的课题培训中,理论得到充实,理念也得到了提升。

二、生命教育在课程中落脚

虽然目前还没有开设专门的生命课程,但生命教育在其它各课程中的渗透与体现还可以做到,将生命教育在课程中体现是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资源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

1、将生命教育与班队活动、主题班会有机结合起来。

2、将生命教育有机渗透在各科教学中。

3、学校建立心理辅导室“心语室”,帮助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及时解开心结。

三、生命教育在活动中开展

1、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使学生在参与各种阳光体育活动时,不但强健了体魄,还养成了阳光心态。

2、组织开展了生命教育专题活动。如,地震应急演练,溺水应急演练,火灾应急演练等等,通过活动,教育学生要镇静应对突然袭来的自然灾害,让学生学会在各类自然灾害中逃生。

3、通过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开展了一些生命教育的小专题教育,如,交通安全教育、校内安全教育、家庭安全教育。

4、利用各种手段或途径拓展信息渠道,使学生从图书馆、网络等多方面获取教育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生命教育在亲身体验中渗透

1、开发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使之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调动学生参加生命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合理利用生命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可体验的情景下接触大自然、探索生命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3、“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对于孩子来说,让他们通过实践体验和采访自己亲近的人,才能使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生命教育在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中闪耀

在班级的文化建设中,处处都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从而珍爱生命。

1、建立向上的教室文化。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室文化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2、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第四篇:对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生命教育课程作业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初探和思考

主讲教师:______________钱淼华___________ 开课学期:__________2012年秋季学期_______ 学生所在单位:________新闻传播学院_______ 年级专业班级:2011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一班 姓名:______陈亚桥______ 学号:____1130230337____ 提交日期:__2012年__12月__15日

(以上为学生填写)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签章:_________________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初探和思考

对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陈亚桥1钱淼华2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7)

[摘 要]

[关键词]生命教育;大学生;思考

生命教育就是关爱生命的教育。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对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感到困惑。自杀、暴力、犯罪等漠视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已经蔓延到了大学的校园,而且有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现行的高等教育的思考。

生命教育之所以在现代兴起,应该说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与现实的缘由。现代社会已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强劲势头,生活的水准大幅度提升。但同时也引发了诸如地区间的差距加大,贫富悬殊惊人、腐败堕落等社会问题。相伴而生的还有文化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盛行,人们正常的生活准则、道德规范皆被消解,导致人们生命存在的价值难觅,生活的意义呈现为空白。尤其是青少年遭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严重问题。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究的时代背景

一、生命教育的背景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曾展开了关于何种原因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学校的过度保护,学生缺乏应对困难及心理承受力等锻炼”。同时,“学习与生活、就业的压力”也是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

当代的教育制度迫使家长让我们从小就走着一条“重点”之路,即小学要市重点、中学要省重点、大学要国家重点。除了学习以外的事家长一手包办,导致许多学生的心理发育不健全,虽已是大学生,生存能力还停留在小学水平。当大学生面向社会的时候便有了许多的不适应和不顺心。而他们又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便有了个别大学生轻生的一幕。

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显示,有超过60%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并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而心理上存在多方面的压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教育部规划课题“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应用研究”(FHB11007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中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理论和制度构建研究”(10JZD0033)及子课题“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政策发展创新研究”(53wb1204)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1.陈亚桥(1993-),男,人,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天津300387)。

2.钱淼华(1967-),女,湖南人,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命教育(天津300387)。

力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是来自于社会责任的压力;二是来自于生活本身的压力;三是来自于竞争的压力;四是来自于整个社会不断加快的节奏所带来的压力,它迫使大学生们加快步伐。越是敏感、进取心强的大学生,这种压力也就越明显。这种压力感过于沉重,就会出现心理障碍。此外,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也对大学生的心理有消极影响。可以这样预测,随着社会发展,个体所需要承受的心理负担也会相应增加。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已成为挫折情境和挫折感的易发区和高发区。同时。由于大学生遭遇挫折后无法承受和调适而导致焦虑、抑郁、沮丧等症状的大有人在,其中有的人就此沉沦,甚至出走、退学、自杀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其一是,大学生自杀、伤人(物)、出走等现象的频繁发生。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自杀事件一直呈上升趋势自杀已成为青少年死亡的首位原因。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影响了大学正常的教学秩序,还给大学生、家长及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虽然大学生自杀是抑郁症、遗传、生活质量差、急性应激强度低等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还是强烈地反映了大学生的生命意识不够,说明了我们开展生命教育的迫切性。

其二是,大学生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的普遍存在。当一个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时,面对的不是轻松愉快的象牙塔生活,而是忙碌的生活、学习条件,是紧张甚至激烈竞争的现实生活,有些学生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可能产生种种心理障碍。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使许多学生看到社会生活中,尤其是某些消极、腐败乃至丑恶的社会现象,与其心中真善美的理想模式形成反差,这些事例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

三、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终极关怀”的思考

三、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读文献)

1.2.3.从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出发,回应中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新形势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切合实际的着力从学理上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发展状况寻找和建立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创新。“终极关怀”的提出着眼于生存的终极目的和总体状况来反思生命、谋求生存,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境遇,诉诸理智反思、构建人类生存的终极目的和价值体系,达到对人生的觉悟和创造。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从21世纪发展的现实情况着手,中国教育中更多的涉及了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定位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

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密切相关。本文在深层次对大学生生命教育强调了从生命的本原到生命的归属之间的探讨,从时代角度在道德层次的最高阶段发展了传统学说中“终极关怀”的内涵扩展。

人类的“终极关怀”,源于人类希望了解自己从何而来,归于何处,希望认识宇宙的终极实在。人类希望超越有限获得自由,希望以某种方式通达至高无上的理想境界,宗教以信仰的方式来满足人类的这种“终极关怀”,其实哲学亦同样植根于这种“终极关怀”,尽管几千年来哲学家们无悔的追求遭遇到数不清的艰难险阻,但是我们注定了要去寻找通往此目标的道路,因为这一追求与我们性命彼关。

中国古典学说中《道德经》始终关注个体的生命存在,着力从生命存在的学说角度从事各种的生命思考、观察生命、认识生命、理解生命以及保养生命。《道德经》认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于对生命之精神的追求和持守,通过对个体生命本身的不断超越,最终达到生命的理想状态—“道”的绝对超越境界。换言之,它致力于追求的境界其实包含了对生命历程及其本质内涵的深刻体验,就是将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达到和谐统一。自我实现是一种目标的达成,位于人类心理需求的最高阶段,做到这一步的人,都是能把自身潜能和创造力发挥到极致的人。

21世纪中国对社会群体的整体把握中运用了学说的结合点,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充分体现了个体生命的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通过《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展,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生的方向,这将对于我们走好大学人生路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1.陈亚桥(1993-),男,人,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天津300387)。

2.钱淼华(1967-),女,湖南人,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命教育(天津300387)。

引用的参考文献一定标明出处,从网上或图书馆“读者服务栏”下载阅读器

第五篇:关于生命教育课程的材料与思考

关于生命教育课程的材料与思考

很多教师都在谈生命教育的问题,我在这一方面曾经梳理了一些材料,拿出来反思、修改,也当做一次学习的感受。

教育是以知识为中心,还是更加关注人的生命本身,似乎是不言而喻的。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也是培养全人的立足点。学生的生命发展逐渐成为教育的主题词,那么,生命的幸福来源于对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的认识与体验,生命教育的立意即在于此。

学校都在寻求特色发展之路,特别是在课程开发领域,特色可谓层出不穷。那么,基于学科教学的学校教育研究怎么搞,特色是否能一夜之间产生呢?我们可以从实践的层面进行认识其有益的价值。现在,在教育领域,特别是教育研究领域,特色主义的倾向正在由正常的追求走向极端地追捧,当然也包括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问题。学校的办学特色必须要建立,但是真正让这一特色具有很高的水准和深厚的底蕴,需要长期的积累与积淀,而且,在某些情况之下,机遇往往大于努力,对教师和学校来说,机遇或许意味着能力或者意味着水平。“特色”与“个性”是目标,在不远的地方,有时可望而可及,但是需要寂寞地、耐心地、长时间地去努力。也许,特色有时对我们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立足学校、立足课堂去努力追求效用,就让特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吧。

一、指导学生认识生命现象,珍惜生命存在

认识生命的基本现象,珍惜、关爱和呵护生命是教材的主体内容。认识生命要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入手,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设计让学生从“奇妙的我”开始来探讨自己身体的秘密,这是他们最容易接受,也是最感兴趣的事情。以此来培养学生珍爱自己的情感,对自己充满自信和兴趣。激起他们乐于爱护自己的身体的意识。还引领学生养成正确的坐、立、走等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与作用。知道男、女身体的差别。会爱护自己的身体。在教学中运用询问父母等方法让学生进行初步的调查学习。比如“身体里面的秘密”活动,通过学生询问父母等方式了解自己健康的皮肤、强壮的骨骼,然后说出自己所能做的事,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健康成长,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让学生通过了解心脏、肺、胃、肠等主要器官以及他们的作用,对自己的身体充满兴趣,喜欢自己。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讲述自己掉牙的经历。通过学生遇到的正常的生理现象,来探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正确面对各种成长中的问题。

让学生建立自我保护的意识,首先从呵护自己的身体做起,通过设计“做自己的守护者”让学生能够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生命,具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增进学生对自身的关怀。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比如上学路上遇到的情况、一个人在家里时的情况等,让学生进行分辨,建立在任何情况之下,生命是第一位的这样的生命意识。而“我的身体你不能碰”不仅是安全教育,更是一种对生命尊严和个体独立性的呵护。危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危险是可以化解的,“生命的警钟”集中呈现给学生的就是在学生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危及到生命的一些危险。其中居家安全是学生最切实的安全教育内容,对学生来说,家里的的厨房危机四伏,而受到忽略的各种电器,饲养的宠物等,都可能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伤害。学生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公交车、轮船、飞机等,骑行或乘坐的安全常识让学生明确,以应对可能随时发生的伤害。而“防火自救”是学生的必然本领。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生年龄的增长,让学生认识生命更为复杂与深刻的内涵。人的忧患意识正在远离我们的学生,事实上,就整个世界来说,天灾人祸是随时都可能到来的,如果没有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是会造成生命的巨大损失的。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的生命是很脆弱的,由此更需要学生从小具有抗拒、躲避灾难的能力。“生存的考验”应以真实的情景带给学生更多的关于灾难和危险的场面,让学生从中寻求自护自救的方法,认识到在灾难面前,保护生命是第一选择。传递给学生的是应对灾难的能力和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惧怕这个世界。

随着学生跨入青春期,他们的独立意识正在增强,身体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掩藏不住的心事也在困扰着他们,可以说,在这个时候,学生突然感觉到了有许多话无处可说,有许多问题无处可问,孤独感成了许多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感受。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来说,青春期教育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当前学生受各种传媒等因素的影响,普遍早熟,应当说,将青春期教育提前到小学高年级并持续到初中阶段是必要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未来。初中学生的健康教育应当从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涉及到拒绝不良习惯和不良的生活方式的侵袭。让学生建立为一生的健康负责的态度,以此来自觉抵制不良行为。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健康教育的前提。其中拒绝烟酒是中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但也是很多学生不断尝试、陷入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对于防艾滋病教育则是一个时代性的刻不容缓的话题,理应成为学生一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是本单元的起点。生活是美好的,但是并不处处都是阳光灿烂,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保护自己的过程中还要面对生活中的“陷阱”。也就是说,在更多地进行正面引导的同时,不能回避生活中的不良现象,而是要深刻认识积极避免。“避开‘陷阱’”选择性侵害、网络诱惑、毒品诱惑三个方面让学生结合案例来辨析。对于各种侵害或者诱惑一方面要增强自身的警惕性,远离他们;另一方面还要在侵害发生的时候,进行坚决地反抗,有效地保护自己。

二、帮助学生反思浓厚亲情,感恩生命关怀

“爱”是生命的主题,让学生认识爱,学会爱,进而对社会具有感恩的意识,不仅是让学生对社会有所回馈,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亲情中体验到“爱”的时候,会使他们更加感觉生命的美好。“我是这样长大的”设计从妈妈对自己的哺育入手,模拟各种活动增进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感受浓浓的亲情,使学生对妈妈更有一种依恋和感恩。而在“生命的关爱”中,在“我的爸爸妈妈”的活动中,涉及到的将是维持家庭生活的过程中父母的辛勤劳动,使学生在感动之余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谢谢爱我的人”引领学生的行为,如何“谢谢”他们?

泰戈尔说:“让生如夏花之烂漫,让死如秋叶之静美。” 对自己生命的了解是生命教育的重要主题,但是,生命的过程是伴随着爱的过程展开的。生命是循环的,这是不可更改的自然规律,但这一过程是充满爱的,是美好的。认识到这一点,就能避免学生对衰老、死亡等的恐惧。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存在观,了解人的正常的延续活动,生命之于人是来之不易的,既有生理上漫长的过程,又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照。由此让学生在学习生命知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对父母、社会的感恩意识,以及对自己神圣的生命的珍惜。关于生命的循环,这是学生从幼年就不断问起的话题,家长、老师的回答始终是那么含糊。“明天的我(记得亲爱的人)”主题活动就是通过读物、故事、询问等活动,让学生搞清楚自己以及他人复杂、曲折的生命经历。活动中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对自己生命的珍爱之情。通过访谈活动、搜集图片等资料,结合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是会慢慢衰老的,而且是会死去的,但是死去的人们会留在亲人的记忆之中。让学生明确人的生命的循环,懂得生、死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可怕,建立正常的生命认识观。

关爱和感恩不能止于亲人,要涉及更多的人。在沟通与交往中以爱心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必须的生存方式,同样地,人类生命现象会很复杂,如果面对残疾人或者生活上有巨大困难的人,学生该怎么办呢?“感恩生命”以及“学会行动”等活动引领学生来感受、思考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对其他的人充满爱心,热爱每一个生命体,同情与关怀需要帮助的人。对残疾人不歧视、不回避,与他们交朋友,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人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之中的,通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反思,明白我们面对着个体与群体等等各类关系,要生命愉悦、有意义,就要与他人或者外在的环境处理好关系。探究“爱”的价值与内涵,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教材在呈现方式上以音像资料提示或者图片、文字资料等展示关于残疾人、身处绝境的人的境况,引发学生的情感,探讨如何帮助需要我们帮助的生命。

三、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美好,欣赏生命价值

生命的价值就是生命本身,让生命更美好就是生命价值的实现。什么样的生命是最美好的?虽然不可一言以概之,但是,本质来说,属于自己的生命是最美好的,也就是说,生命必须真实而自然地存在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得到生命的自然需求与精神需求,对自我的了解与控制是生命价值的基本形态之一。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处于生命之中最为灵动、敏感、好奇的儿童、少年时期,他们的生命体验更多地受感性的支配,更直接地感受生命的幸福与苦恼,而缺少理性的思维,但是,这种感性的印记会长久地留在他们的生命中,最终转化为对生活理性感悟。在这样的状态之下,学生需要更多地体会生命的丰富与美好,其中理应包括亲情的关爱、人际的和谐、个体的自由、求知的乐趣、付出的幸福、成长的感动、探索的艰辛、磨砺的充实、失败的酸涩。惟其如此,才是生命健康成长、才是生命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无论是探索、磨砺还是失败,都没有对生命的打击、冷落、禁锢,而只是生命个体置身自然生活世界的必要的体验。这些都是价值的体现,是生命的价值的要求。

“在生命世界中”和“生命的意义”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举行专题的寻找美丽生命活动,让学生自由地在生活中、文本中、其他的相关材料中,寻找生命的存在,感受大自然中美好的、丰富多彩的生命,然后通过观看音像资料、故事会、图片展示、远足踏青等活动,欣赏生命的神奇与美好。另一方面让学生思考、欣赏生命的价值。

人为什么而生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对于此类问题的思考并不是小学生所能够完成的,但是让学生明确生命的价值,知道人生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要去做是极为关键的,这也是让学生对生命充满期待的根本保障。应当说,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就克服了学生对于生活的消极态度,能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让学生探讨“幸福”是什么,以此来规划自己精彩、幸福的生命存在。明白工作才是幸福的,劳动是生命的组成部分,让学生于平淡中体味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意义”包括“幸福在哪里”、“他们都在工作中”、“我的生命最精彩”三个主题活动。关于“幸福在哪里”活动,让学生询问妈妈或爸爸“幸福是什么?”交流自己的询问结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寻找生活中的幸福。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感受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本身是快乐的,我们应当使生命更加美好追求幸福是生命的正常活动。关于“他们都在工作中”旨在让学生去调查人们是怎样工作的,了解工作的意义,不同岗位上的人们都在创造着财富和美好的生活。使学生明白工作是生命价值实现的途径,也是生命发展的途径。只有参与劳动,积极工作才能使生命得到成长和圆满的发展。关于“我的生命最精彩”活动则是让学生设想未来,我怎样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思考自己生命的方向,并且计划一下如何使这一愿望变为现实。开展“找回一个真我”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知道自己对于集体的作用,明白人类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普普通通的人组成的,每一个人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都有信仰和人生的道德追求,都是权利的载体。使学生建立起整个人类社会主人的意识,每一个人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生命的价值并不渺小,组织学生写个人的生命宣言。

四、带领学生沉思精神存在,敬畏生命尊严

不可否认,人是为自己的生命的自然存在而生活的,但是也是一个精神的生命体。是的,作为一个人,不仅是物的化身,还具有生命的精神意识,人的精神就是人性的载体,人的生命是最复杂而且值得敬畏的。很多时候,可以忽略一个人肉体的存在,但是一个人的精神需求,他幸福与需要的满足却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情感、意识理应得到重视和开发。而这不仅是精神需要,而且是生命的尊严,生命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是高贵不可侵犯的,生命的本质是值得敬畏的。

虽然“人和其他高等哺乳动物之间,在各种心理才能上,是没有根本的差别的。”[7]人的生命就在于具有并且超越最原始的能力,具有自我认知和幸福感,人的生命理应得到敬畏。从这一点上来说,生命是可贵的而不是泛化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生命的存在是一种状态,但不同于一般动物的状态,因为人能够认识自己的状态。“对于人,没有什么比他自己的状态更为重要的了,没有什么比永恒更能使他惊心动魄的了。因而,如若有人对丧失自己的生存、对沦于永恒悲惨的危险漠不关心,那根本不是自然的了。”[8]所以,我们说,生命是思考的、追问与反省的,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值得关注。生命是神圣的,是值得敬畏的,我们没有权利侵害生命,包括我们自己的生命。对生命一种真诚的敬畏,是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也是最高境界,当前中小学生中出现的自杀、杀害父母等极端的行为,原因很多,但是他们无视生命的浅薄意识也是造成这一恶果的重要原因。生命教育的过程始终贯穿了对生命的敬畏与珍爱,要通过更多的案例和活动来激起学生对于生命的真爱。

“敬畏生命”包括 “生命只有一次”、“生命的尊严(生命无价)”、“善待生命(我们有权利选择吗)”三个主题活动。通过案例、故事的引领,让学生思考生命存在的过程是丰富而美好的,但是生命只有一次,他很脆弱,珍爱生命是人的一种本质的价值追求。生命的尊严以典型的例子的引领为主,让学生意识到人的生命是应当得到尊重的启迪学生正确决定自己的人生观。尊重每一个人,包括尊重自己。让学生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热爱生命,给生命以关怀。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他是生命。引导学生结合实例来思考和讨论生命的价值,进一步明确死亡的定义,认识生命的现象和规律,生成正确的生命观。如何善待生命,让学生思考:由“安乐死”到人的自杀,我们有权利决定一个正常生命的结束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搜集或者呈现给学生大量的当前学生自杀以及杀死父母的极端案例,探讨其中的缘由,思考其中的生命伦理价值,激发学生敬畏生命,懂得生命的无价。

五、促进学生追寻生命自由,激扬生命智慧

生命的本质是自由,外在的环境要提供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同时,自由也是学生生命的发展与自我感受状态,是一种心理的决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他们生命质量的体现,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也是学生作为生理存在与精神存在的前提。小学中年级设计 “做自己真好”内容,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从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入手,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价值,自觉克服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具有强烈自信心。由此而生成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个体生命意识,个体的责任感的培养也是本单元设计的重要领域。“今天真快乐”、“我是自己的主人”、“我会更好”等活动就是对此的良好阐释。具体活动包括:通过我的优点展示、才艺展示等活动,帮助学生明白自己是独特的,让学生寻找真实的自我,在自尊与自信中明白自己的生命价值。通过模拟情景、提供资料等方式,让学生明白痛苦与困难是生命存在的组成部分,而且痛苦与困难对人的成长是有意义的,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在此基础上,寻找方法战胜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培养学生生命的自主、主体意识,通过竞选班干部中我的一票来谈感想,使学生建立班级主人的意识,再进一步让学生就各种问题谈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白我就是自己的主人,是自己观点的决定者,要对自己负责。生成为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并且充分展示出来。做快乐的自己,寻找生活的、学习的乐趣,生成为自己的一种积极、愉快的生存品质,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认识到生命的自由,体验到生命的智慧成长。人是具有精神存在价值生命体,在学生的生命教育中,让学生建构自己的智慧人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层面。珍惜时间、反思自己、规划自己的人生、在法制的社会里遵纪守法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是学生必须要建立的生命智慧意识。而这也是学生健康、积极地生活的前提和保障,是他们的生命价值的体现。充满智慧和诗意地生存是“智慧的人生”设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让学生思考时间的意义,珍惜时间与珍惜生命联系起来,规划自己的未来智慧生活;特别是读书计划、学习计划的设计应当遵循怎样的时间。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明白思考是学习、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学习成就智慧的人生,使生命更富有意义,会思考、想思考,也是对生命负责的一种表现,作为学生,要怎样进行思考,这是需要探究的话题。引导学生讨论:智慧的人生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精神价值和智慧发展。并且以此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轨迹。包括生活中的学习,学习中的思考等等内容的设计。同样,法律是整个人类社会一种集体生存智慧的体现,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守法对于人们的美好生活的重要,法律的社会包括:做遵纪守法的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等。

六、实现学生守望生命责任,关怀生命世界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一部分人不能仅仅为自然、为社会而生存,但是他要认识自然和社会、适应自然和社会,还要改造自然和社会。古罗马喜剧作家泰伦修有一句话:“我是人,我认为人类的一切都与我血肉相关。” 人是有责任的生命体。可以设计“多彩的生命”、“为了未来的生命”等,帮助学生对于生命责任的实现。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生命的美好,才是生命教育能够真正进入学生的生命的良好途径。学生生活在生命的世界里,每一个生命体都是鲜活的,在小学阶段,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在养小动物、栽培植物的过程中,用生命来感悟另一个生命的存在与成长,从而生成对美好生命世界的由衷赞叹,以及对生命世界的向往。学生的生命关怀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前人的身体自身,而是让学生探究生命的丰富多彩,了解生命、人类的由来,畅想未来生命以及地球以外的生命,建立一种广博的生命认识。事实上,学生也在思索、迷茫于这些问题之中,让他们对此展开探究,产生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是其兴趣的关注点,从远古到未来,学生的思维在遨游于生命的多彩世界里,培养学生的生命关怀意识。这些单元的教学实施中还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性地学习。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不仅要学生意识到今天的生活是幸福美好的,而且还要为未来的美好幸福生活而积极努力,这一领域里的最大问题就是环境问题。生命教育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是就环境说环境,而是通过生命的更替、生命的需要来说环境,让学生建立环境是生命的保障的概念,自觉地维护环境。从生命保护的视角来看待环境的保护。让学生为人类的未来生存而思索。通过“生命能‘克隆’吗?”、“谁是生命的敌人”、“美丽的家园”三个主题活动。来促进学生对于生命世界的思考和感受。其中,“生命能‘克隆’吗?”通过试管婴儿的思索,“克隆”,生命就能长存吗?以及我们应该不应该“克隆”人?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者争论,让学生由生命科学的发展来思考我们人类的未来,生命还需要依托什么而生存?“谁是生命的敌人”则让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列举人类当前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分别探讨他们的危害。如:土地沙漠化、森林遭到滥砍乱伐、野生动物灭绝、人口剧增、饮用水短缺、渔业资源减少、河水严重污染、大量不当使用农药、地球气温上升、酸雨正在发展等。“美丽的家园”则是带领学生领会地球是孕育生命、关爱生命的美丽家园,这里的自然环境就是一个生命多彩绽放的空间,这里的文明就是人类生命智慧的结晶,如何呵护美丽的地球?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话题,让学生以不同的小组来分别探讨,通过研究论证,来规划美好的地球未来。为人类未来的生命的生存做深层次的思考。对于当代学生来说,对未来的思考不能仅仅限于自己的未来生活,而是以人类社会的责任感来支配自己的理想,构建自己对于人类发展的思想和观点。本单元的设计首先从学生对祖国的情感入手,以“身属祖国”为题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国防教育,而不是国情教育。然后让学生将视野放之于整个人类社会视角,给予学生必要的国际理解教育,“同一片蓝天下”昭示的就是全人类的理解、沟通与合作。而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有责任的。

基于生命与情感的课程设计集中体现了情境体验教学的理念和思路,从学生生命发展的角度综合建构一系列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内容,呵护学生自然的和精神的生命存在,为中小学生的生命“健康主动发展”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

下载关于生命教育的思考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生命教育的思考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命教育》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五篇材料)

    《生命教育》 班级:AP10054班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上课时间:2011--2012年第一学期13-18周 所选话题:1、生命的孕育(2011年11月21日)2、善待生命(2011年12月12日) 3、生死当如歌,视死当......

    生命的思考

    生命的思考 ——读《我与地坛》有感 读《我与地坛》,时不时从内心迸发出一种莫名的压抑感,读起来有一种生命浓缩于思考的味道。 作者史铁生讲述了自己在20多岁时突遭不幸双腿......

    生命的思考

    关于生命的思考 【摘要】每个生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从父母的某次成功结合开始孕育,经历十个月的滋养与细胞分裂与加倍,知道成型,成熟,紧随羊水之后,呱呱坠地,在父母的无微不至的照......

    关于生命的思考

    关于生命的思考 2005-11-04 08:59, 王金龙, 4111 字, 0/220, 原创 | 引用 曾看过一篇文章,里面介绍了一部影片,其中有个场景让人无法忘怀:一个赛车手问一个寡妇:"一位雕刻家问,如......

    生命的思考

    关于生命的追寻 摘要:哲学的思考在于寻求生命的意义,人作为有灵性的生物,不仅仅是追求生存层面上的满足,更要追求人之为人的独一无二,然而,所谓的终极目标、终极关怀并不是一个......

    生命的思考

    生命的思考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已。达尔文说:物尽天择,适者生存。伟大的人改变世界,站在高坡上,挥手指方向;普通的人适应世界,或许也可以叫跟着走;悲剧的人,背离世界,或者叫......

    生命的思考

    生命的思考 也许我不该用这么庄重的字眼,或者仅仅只是为了吸引更多别人的眼球。 对于生命意义的探讨由来已久,并在哲学中占据着半壁江山。当然,所有的探讨也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教育目的实现的保障 字数:3240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4期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摘要〕生命教育珍视生命本体的存在价值,强调对生命神圣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