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滕王阁序学案
《滕王阁序》学案
【知识链接】
关于“骈文”和“序”
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东阳马生序》。宴集序是指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关于作者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称“初唐四杰”,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名作,名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开阔。《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传为佳话。年十四,中第,做过几任小官,后因写了一篇代沛王鸡向英王鸡挑战的檄文,本是游戏之作,竟获罪被革职。以后官为参军,因杀死官奴,几获死罪,其父也被贬为交趾令。这次去交趾省父,路过而作序,名声大作。后渡海溺水而死,年仅二十六岁
3、写作背景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落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当然不悦,便拂衣而起,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头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他心里想,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滕王阁座落于江西南昌赣江与抚河故道的汇合处。滕王阁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始建而得名。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
4、关于“用典”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
【行文思路】
1.整体感知: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2.理清文章结构:运思谋篇,无不统于题目之下。第一节点题——第二节近景——第三节远近结合——第四节远景感悟——第五节抒怀励志——第六节自我介绍兼回收题意——第七节收篇致谢。
结合课文,分析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节):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文本研读】
一、阅读第一段,把握以下知识:
(一)第一段中有几个典故(典故分事典和语典,来自史传上的记载称事典,来自典籍上的现成语句叫语典)。
(二)补充注释:
1.豫章故郡故:2.地接衡庐接:3.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5.宾主尽东南之美尽:
6.千里逢迎 千里:7.高朋满座 高:
(三)简析第一段: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
3.小结: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
二、分析第二三段:
(一)典故理解:
1.钟鸣鼎食之家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二)补充注释:
1.青雀黄龙之轴青雀黄龙:2.彩彻区明彻:
3.雁阵惊寒惊: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序:属:
5.潦水尽而寒潭清而:尽:寒:清:6.即冈峦之体势即:体势:
7.烟光凝而暮山紫烟光:凝:暮:紫:
(三)分析第二部分:
1.第二段意思: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景观。笔触转细,渐入佳境,让人赏心悦目。
2.第三段意思:近距离地开始了穷微尽妙、绘声绘色的描写,进一步写滕王阁环境之美,将滕王阁及周围景色推上美的极致。
3.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手法、内容角度)
三、阅读第四、五段,把握以下知识:
(一)典故理解:(此两段十五个典故,参看注释理解其作用及表现意义)
(二)补充注释:1.四美具 具:2.而难并 并:3.穷睇眄于中天 穷:中:
4.极娱游于暇日 极:娱游:5.兴尽悲来 兴:6.屈贾宜于长沙屈:
7.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悲:失路:8.所赖君子见机赖:
9.老当益壮益:10.穷且益坚:且:11.不坠青云之志 坠:
(三)分析第四段内容:
1.第一句:过渡,由登览之乐到宴会之乐。
2.第二句: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3.第三句:四六句对四六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用典故暗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
4.第四句:两个三字句,由喜悦渐生悲慨。
5.第五句:把视野扩展到宴会外——为下面抒情张本。
6.第六句:揭示哲理,一是慨叹宇宙之大,二是感叹人生无常。
7.第七句:是虚写
8.第八句:由宇宙的广漠衬托人生之渺小,从而引发感慨。
9.一问一答,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10.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
11.小结:本段集中笔墨,描写和渲染阁中气氛,赞美文人雅士们的气概和风采。
(四)分析第五段内容:
1.写冯唐、李广的目的是什么?
2.表明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几句?
3.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4.写孟尝、阮籍的人生观的目的是什么?
5.小结:本段笔锋陡转,由盛赞良辰美景文人墨客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之感慨,为自己也为别的文人被压抑被埋没深鸣不平。
四.分析六、七段:
(一)补充注释:
1.一介书生 介:2.等终军之弱冠 等:弱冠:3.有怀投笔 怀:
4.奉晨昏于万里 奉:5.接孟氏之芳邻 接:6.胜地不常,盛宴难再 胜:再:
7.兰亭已矣 已:8.奉承恩于伟饯 于:9.是所望于群公 是:于:
10.敢竭鄙怀竭:
(二)分析内容:
1.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
明确:
2.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3.作者写孟尝、阮籍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4.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
明确:
5.写及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6.小结:第六段在继续慨叹人世不平的同时,又有峰回路转之笔,抒发了作者运舛志不衰,、正视现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第七段除继续抒发自己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外,以谦恭的笔调,表明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和仰慕。
【全文总结】
诗与画的统一;景与情的统一;神与形的统一;自然与社会的统一;环境与气氛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山水与人文的统一;欢快与凝重的统一;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这是本文脍炙人口、千古不衰的魅力所在。
【知识整理】
(一)积累本文的成语
(二)文言知识整理
1、找出通假字并翻译
① 俊采星驰② 俨骖騑于上路③ 云销雨霁
④ 所赖君子见机⑤ 接孟氏之芳邻、古今异义 ① 千里逢迎..古义:今义:
② 孟学士..之词宗 古义:今义:
③ 穷.且益坚古义:今义:
④ 所赖君子见机.. 古义:今义:
⑤ 阮籍猖狂..古义:今义:
⑥ 盛筵难再.古义:今义:
⑦ 谁悲.失路之人 古义:今义:
3、词类活用找出并写出意义和用法
①襟三江而带五湖
②徐孺下陈蕃之榻
③腾蛟起凤
④屈贾谊于长沙
⑤窜梁鸿于海曲
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⑦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⑧宾主尽东南之美
⑨宾主尽东南之美
4、文言句式
①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②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③歌凝而白云遏。④怀帝阍而不见。
⑤童子何知⑥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⑦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第二篇:滕王阁序教学案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篇目优秀,骈散结合,内容较长,一定要抓好预习。
一、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却因此而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综观王勃的一生,我们首先叹其英年早逝。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其内心应当是时有不平,或者愤怒悲凉,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着自己能够大展鸿图。
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王勃的诗今存八十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
《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唐摭言》)。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因其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势,而成为千古绝唱,为历来论者所激赏。《旧唐书.文苑传》引崔融语云:“王勃文章宏逸,固非常流所及。《四库全书总目》亦谓“勃文为四杰之冠”。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命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二、写作背景,加深理解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三、文题解释,掌握文体
1、《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滕王阁面临赣江,处于赣江和抚河交汇处。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都督时,于公元653年下令在江西南昌修建。以封号为名。
滕王阁始建于唐代,后几经兴废,明代景泰年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现在的滕王阁楼于1989年10月8日竣工,全楼九层,高57.5米,背城临江,占地达47000平方米。如今滕王阁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王勃的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
3、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斌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4、《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又称骈俪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在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全盛。唐代开始,骈文的句式更趋规整,出现了通篇四、六字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这种文体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讲究对仗,一般四六。
(2)平仄相对,音律整齐。
(3)多用典故,讲究词藻。
四、朗读感知,初识文本
1、示范朗读
2、朗诵指导
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
其中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如: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六字句的情况大致有四种,如: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七字句的情况则更复杂一些,如: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教学过程: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由景及情,因情表志。积累古字词。
第一课时
一、浏览课文,请给下列文学常识填空。
王勃,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
”。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赞为神童,16岁授官朝散郎,后因事被逐,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26岁时,王勃南下探亲,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受惊而死。《滕王阁序》遂成为他的“绝唱”。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
二、熟读1~3段,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翼轸()
瓯越()
墟()
棨戟()
懿范()
襜帷()
潦水()
骖騑()
鹤汀()
凫渚()
绣闼()
雕甍()
闾阎()
舸舰()
舳()
彭蟸()
三、阅读1~3段,根据课下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填空。
1、通假字
①俨骖騑于上路(“俨”通“
”,)
②云销雨霁(“销”通“
”,)
2、古今异义
①千里逢迎(古义:
;今义:)
②时维九月(古义:
;今义:)
③俨骖騑于上路(古义:
;今义:)
3、词类活用
①襟三江而带五湖(襟:
;带:)
②宾主尽东南之美(美:)
③徐孺下陈蕃之榻(下:)
④腾蛟起凤(腾
;起:)
⑤川泽纡其骇瞩(襟
;带:)
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
;星:)
⑦层峦耸翠,上出重霄(上:)
⑧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下:)
4、特殊句式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③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④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⑤都督阎公之雅望()
⑥宇文新州之懿范()
四、品读文段
(一)探究第1段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南昌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历史久远。(时)
星分地接,襟带控引――由天及地,宏伟辽阔。(空)
地
灵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由物及人,资源宝贵。(物)
人
杰
主宾尊贵,俊采星驰——由文及武,盛会空前。(人)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也紧扣照应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二)探究第2、3段
1、一说到秋人们常常会想起这样的诗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战国楚·宋玉《九辩》)“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蓄积的雨水消尽,潭水更加清澈;暮霭笼罩,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上句写潭水的清澈,颜色淡雅;下句写山峦呈现紫色,设色浓重。上句写秋水,下句写秋色,在这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了秋日的山容水态,写尽九月之景,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美的境地。
青天碧水,天水相接,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一动一静,动静结合,相应曾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丽图片。这两句在用字上极为洗练,不仅句间对偶,而且在一句内自成对偶。画面和文字集美,这一名句亦成为千古绝唱。
2、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王勃写滕王阁美景,紧扣题目中的“秋日”,有对滕王阁高耸的赞叹,有对有幸登临的喜悦,有对秋日美景的欣赏,有对祥和富庶气象的向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又不事张扬,通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含蓄委婉的表达出来,给人以自然流露、天衣无缝的美感。
小结1~3段: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五、当堂练习
背诵课文第1~3段。
第二课时
一、熟读4~7段,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遄飞()
睢园()
睇眄()
南溟()
帝阍()
多舛()
弱冠()
宗悫()
簪笏()
叨陪()
捧袂()
梓泽()
二、阅读4~7段,根据课下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填空。
1、通假字
①所赖君子见机(“机”通“
”,)
2、古今异义
①穷且益坚(古义:
;今义:)
②阮籍猖狂(古义:
;今义:)
③一介书生(古义:
;今义:)
④盛筵难再(古义:
;今义:)
3、词类活用
①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目:)
②屈贾谊于长沙(屈:)
③窜梁鸿于海曲(窜:)
4、特殊句式
①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②奏流水以何惭()
③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四、品读文段
(一)探究第4、5段
1、.表明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几句?
明确: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翻译:人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之时改变自己的追求?处境艰难更应当坚强,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是进一步的补充,哪怕身处逆境,也要乐观,表达了开朗乐观的情怀。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北海虽然遥远,乘着风就可以到达;早年的时光虽然逝去,珍惜将来为时未晚,前两句以空间为喻,后两句以时间为喻,都表达了王勃不甘沉沦,勇于追求的乐观情怀。
2、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小结:兴——悲——壮,走进王勃的精神世界,我们才能体会到他虽然活着的时间短暂,但是志向高远;虽然屡次遭受挫折,却从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虽然孤傲清高,却时时想着报效国家。
(二)探究第6、7段,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1、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
2、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
3、作者写孟尝、阮籍的目的是什么?
4、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
5、写及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
(三)通读全文,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贫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
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三篇: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教案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明确目标
在前一节课疏通文意、初步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来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写作特色
二、重点研读、深入理解
1、再读课文,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一个词语(兴尽悲来)2、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写“兴”事写了哪些方面?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示例: 州城形胜 宾主之美
山川之美 登楼之喜
主要手法:记叙(铺陈)、描写
又带着读者趋名楼、登高阁,览观楼台的壮丽,山川的矿远,市井的繁华,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图画,这一切处处扣住一个“兴”字,洋溢着作者愉悦的心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正是在兴致高昂,情绪激动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由喜悦渐生悲慨,作者用了哪些语句表现了人生之“悲”?用了什么手法?
学生集体讨论交流。教师总结。示例: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体悟天地之大,宇宙无穷,感叹人生无常,盛衰有时)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玄想宇宙广袤,衬托人生渺小,引发感慨)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直抒胸臆,坦言心怀,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主要手法:抒情、议论
小结:作者纵笔驰骋,抒写个人怀才不遇、仕途失意之悲。
4、就文章来看,作者的情感就此悲伤消沉,一蹶不振了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冯唐、李广、贾谊、梁鸿句,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老当益壮四句,勉励自己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表现了崇高的人生观 贪泉、涸辙句,表明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表现了乐观开朗的情怀 北海、东隅、桑榆句,表现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 孟尝、阮籍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
班超、宗悫句,表示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教师小结:文章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答非所问,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这里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化用典故)
小结:作者以古比今,借古写怀,以真挚的情感和浓郁的诗意,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用典于一炉,表现了自己仕途失意的困顿与悲伤,却又不失远大的抱负,崇高的志向,乐观的情怀,具有人生的使命感
三、整体归纳、把握特色 示例: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小结:全文以四六句为主,交错运用多种字句的句式,起伏跌宕,节奏分明,自然流畅同时运用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整齐对偶的句子,富于乐感,富于诗意,辞采华美,赏心悦目作者更把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用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滕王阁序教案的课后阅读同是为集会诗所作的序文《兰亭集序》,思考《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抒发的感慨有什么异同?
【板书设计】 《滕王阁序》 州城形胜 人生无常,宾主之美 盛衰有时,兴 记叙(铺陈)、描写
悲
抒情、议论、用典 山川之美 怀才不遇 登楼之喜 济世无门
第四篇: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唐)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进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如下陈番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斌住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洲之懿范,襜帷暂住。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梦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而上路,访风景与崇阿。临弟帝之长州,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岗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蒲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灵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与日下,指吴会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呜呼,时运不济,命途短传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与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罚明时?所烂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河辄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接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城,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请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滑动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第五篇: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教案 朱俊新
教学目标:
⒈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⒉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教学时数:2 第一教时 明确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二、解题 1.介绍“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2.介绍“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3.介绍王勃和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三、诵读课文
1.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定7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一段),注意把握句子的节奏。明确:①四字句的读法有 “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 “三三式”; “一四式”; “二二二式”; “二四式”; “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 “二一四式”; “二三二式”; “二二三式”。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
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字句。3.思考: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并试背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两题。
第二教时 明确目标:
⒈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⒉理解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教学过程:
一、赏析第一部分
(一)集体朗读
(二)具体赏析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4.试背课文
二、赏析第二部分
(一)齐读课文
(二)具体赏析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明确: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并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明确: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4.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 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三、赏析第三、四部分
(一)齐读课文
(二)具体赏析
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明确:
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③“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④“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⑤“北海”“东隅”→不甘沉沦
⑥“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⑦“终军”→表示请缨无路
⑧“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⑨“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 2.请思考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的作用。
明确:使课文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练,加强了文章表达效果。
四、课文总结
本文是一篇序,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骈文,作者用富丽华美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感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篇》评:“对众挥毫,珠玑络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