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四个环节分析铅球最后用力动作
从四个环节分析铅球最后用力动作
推铅球是中学生最普遍的运动项目,也是近几年来高考体育生加试的必考项目,要想掌握好铅球的最后用力技术,使运动员在比赛和考试中发挥出水平,反映出个人成绩,是每个教练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首先看投掷者的髋部是否迅速向投掷方向运动
在最后用力推球过程中,髋部运动是解决下肢与上肢、左侧与右侧矛盾的核心,因为髋部连着躯干和下肢,贯通人体上下,又是左右两腿发生关系的桥梁。骨盆附着人体的大块肌群,躯干和下肢肌群起止点在骨盆面上。最后用力推球开始之后,髋部首先迅速向投掷方向运动,并转动髋轴(髋轴早于肩轴),做到了髋轴牵引肩轴向投掷方向运动,保证了学生下肢与上肢,左侧与右侧协调配合,很好地完成最后用力推球动作。初学者常常在最后用力推球时髋部后凸,导致上体前屈推球。由于髋部没有迅速向投掷方向运动,因而造成下肢与上肢、左侧与右侧无法协调配合,导致最后用力推球失败。
二、看左侧用力支撑
左侧用力支撑,指的是左脚落地一刹那左腿、左肩、左臂以及整个左侧的支撑用力。
在此提出一个问题和老师、教练员探讨。过去和现在有的教科书、田径运动讲义等都用“左侧支撑”这一术语,我认为这样提法容易使人误解,在进行投掷时左侧只是支撑作用,但是通过分析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在最后用力过程中左侧工作有两个重要意义。其一,最后用力推球开始之后,由于左侧用力支撑保证了右腿蹬地向投掷方向转送髋部,左臂前臂内旋经体前向前向上运动,投掷者的上体抬至与地面几乎垂直时,右腿积极蹬地,加速髋轴向投掷方向转动,髋轴牵引肩轴向投掷方向扭转,紧接着左臂、左肩突然制动,使左侧构成一个统一整体。上述这二系列正确动作都.是在左侧有力支撑的条件下完成的。其二,左腿迅速向上蹬伸的同时推直右臂,甩腕、拔指,将铅球沿着34°~40°的方向飞出。由此说明、左侧的工作在前面是支撑,后面是积极地蹬伸,后面的蹬伸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在最后用力推球过程中,有的运动员,向左后摆臂以及向左转动上体,这都是错误动作。
三、“末节”用力
“末节”用力指的是投掷者在右腿蹬伸时,踝关节伸直到脚趾用力和器械离手是一刹那的手指用力动作。“末节”用力是衡量最后用力拨球时是否充分的标志,对器械获得最大初速度有重要的作用。因为投掷者对投掷物起作用的时间越长,并且动作越快,同时利用惯性继续用力,投掷效果越好。
四、力的作用点是影响器械正确飞进的关键
最后用力推球时,由于肌群的快速工作产生了强大的力,但是力的作用点不正确也不能使铅球飞远。
第二篇:铅球的最后用力教学说课教案
高中-《铅球的最后用力和身体练习》说课教案
泾川一中
教者:卢佩锋
高一体育教案 《铅球的最后用力和身体练习》说课稿 《铅球的最后用力和身体练习》说课稿。
一、教材、学生分析 本课的题目为《铅球的最后用力和身体练习》,其中“铅球的最后用力”为主教学内容,“身体练习”为辅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田径运动模块田径必修单元投的基础知识、技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后用力技术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铅球成绩的远近;间接影响学生对成功感的体验和对田径这门相对枯燥一些的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且也影响投掷教学时间的相互衔接和教学质量。同时,本课的教学可以融合运动技能、运动体能、身体健康和合作、参与为一体,符合新课标“培养学生运动爱好与专长的要求”;符合新课程设置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 :⑴本课的知识性目标为:让全班同学了解铅球最后用力的基本技术和关键点,形成正确的最后用力意识。⑵本课的技能性目标为:让85%以上的同学基本掌握铅球的最后用力的技术,减少错误和多余的最后用力动作。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和今后的体育活动中自觉的运用所掌握的运动技能和练习方法有针对性的锻炼身体。⑶本课的情感目标为:发展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兴趣和主动性、探究性;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的优良品质;形成良好的团队和竞争意识。
三、本课的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学习爆发式的最后用力技术;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四、教法、学法设计 在学习过程中,突出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以小组为教学单位,充分发挥小组中团结、协作以及团队间的竞争、对抗,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的学习。在铅球最后用力的学习中,采用分组不轮换的教学方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技术重点,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练习。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提问、思考、分析、对比、总结、示范等,让学生基本掌握最后用力技术,减少多余和错误动作,完成教学任务。在身体练习教学中,采用集体分组游戏的方式,把体能练习融入团队间的竞争和对抗中,让学生既能提高体能,又能体会到合作、参与的乐趣。寓教寓乐的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15分钟)
1、各组长带领组员自由活动10分钟。
2、10到15分钟完成教学常规和准备活动,重点是上下肢关节和腰的活动。
3、提出教学任务、目标 设计思想: 六个人为一组的分组符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条件和发挥组合的最佳效果并便于管理和组织教学。同时,也能够充分突出体育骨干带头的作用。
把准备活动时间放给学生自己热身,不但提高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练习的有效时间。学生的自由活动监督由各组组长完成。对于不能自主完成准备活动的学生,特别是女生,由教师统一安排热身。此间,教师要提供学生足够的热身器械(如足球、篮球、跳绳等)。
二)、主要内容(25分钟)
1、教师边做示范,说出铅球最后用力技术要点,最后提出激励、引导练习的问题和竞争动员,以及安全要求。
2、以组为单位进行实心球的
练习,练习方式和练习密度由小组自定(15分钟)
3、教师巡回指导、示范、答疑、帮助各组解决问题并强调重点、关键点,同时要用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信心。
4、每组选出技术和成绩最好的一名同学进行示范练习,组与组间相互评价和竞争。(5分钟)
5、身体练习游戏,抱球接力。成绩落后者做俯卧撑。(5分钟)
设计思想: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任务的明确是学生主动、探究、创新学习的目标和界限。以上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课堂中主体和主导的相互作用;用各组推选优秀同学的方法突出榜样带头作用。并把榜样的成功感扩大到组。而对于落后的同学同样把落后感分散到组,能够有效的激励组之间的斗志,有利与学习和形成良性的竞争。同时,组之间的自评和互评能够强化技术要点,形成同学间良好的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学习风气。有利于整体达到教学目标。身体游戏练习以接力形式出现,能够变枯燥为热闹,提高练习的有效性,达到锻炼体能的目的。
三)、放松总结(5分钟)
1、以组为单位进行放松。
2、教学小结
3、收器械。
设计思想: 在学生放松中,进行教学小结。
六、心率预计和练习密度 心率最高140-150/分 估计第35-38分钟出现 练习密度45-55%
七.场地设计和器材 用1/3个田径场 器材:实心球 10-12。标志物 4个。
最后用力顺口溜: 双脚肩宽球放好,侧身重心压右脚。左肩扣,看脚面,右脚蹬转急送髋,挺胸推球力集中,还要快把腿来换。要想成绩远,腰要立住不能软(转),爆发用力是关键。
第三篇:体育教案-《铅球的最后用力和身体练习》说课稿
《铅球的最后用力和身体练习》说课稿
一、教材、学生分析
本课的题目为《铅球的最后用力和身体练习》,其中“铅球的最后用力”为主教学内容,“身体练习”为辅教学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田径运动模块田径必修单元投的基础知识、技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后用力技术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铅球成绩的远近;间接影响学生对成功感的体验和对田径这门相对枯燥一些的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且也影响投掷学时间的相互衔接和教学质量。同时,本课的教学可以融运动技能、运动体能、身体健康和合作、参与为一体,符合新课标“培养学生运动爱好与专长的要求”;符合新课程设置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知识性目标为:让全班同学了解铅球最后用力的基本技术和关键点,形成正确的最后用力意识。
本课的技能性目标为:让85%以上的同学基本掌握铅球的最后用力的技术,减少错误和多余的最后用力动作。并能在其后的学习中和今后的体育活动中自觉的运用所掌握的运动技能和练习方法有针对性的锻炼身体。
本课的情感目标为:发展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兴趣和主动性、探究性;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的优良品质;形成良好的团队和竞争意识。
三、本课的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学习爆发式的最后用力技术;
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四、教法、学法设计
本课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学法定教法。
在学习过程中,突出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以小组为教学单位,充分发挥小组中团结、协作以及团队间的竞争、对抗,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的学习。
在铅球最后用力的学习中,采用分组不轮换的教学方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技术重点,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练习。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提问、思考、分析、对比、总结、示范等,让学生基本掌握最后用力技术,减少多余和错误动作,完成教学任务。
在身体练习教学中,采用集体分组游戏的方式,把体能练习融入团队间的竞争和对抗中,让学生既能提高体能,又能体会到合作、参与的乐趣。寓教寓乐的完成教学任务。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15分钟)
1、各组长带领组员(共六人)自由活动10分钟。
2、10到15分钟完成教学常规和准备活动,重点是上下肢关节和腰的活动。
3、提出教学任务、目标,并通过小黑板的形式明确(文字、挂图)。
设计思想:
六个人为一组的分组符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条件和发挥组合的最佳效果并便于管理和组织教学。同时,也能够充分突出体育骨干带头的作用。
把准备活动时间放给学生自己热身,不但提高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练习的有效时间。学生的自由活动监督由各组组长完成。对于不能自主完成准备活动的学生,特别是女生,由教师统一安排热身。此间,教师要提供学生足够的热身器械(如足球、篮球、跳绳等)。二)、主要内容(25分钟)
1、教师边做示范,边用“顺口溜”的方式说出铅球最后用力技术要点,并把写有口诀的黑板和技术挂图摆放在固定位置。最后提出激励、引导练习的问题和竞争动员,以及安全要求。
2、以组为单位进行实心球的练习,练习方式和练习密度由小组自定。(15分钟)
3、教师巡回指导、示范、答疑、帮助各组解决问题并强调重点、关键点,同时要用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信心。
4、每组选出技术和成绩最好的一名同学进行示范练习,组与组间相互评价和竞争。(5分钟)
5、身体练习游戏,抱球接力。成绩落后者做俯卧撑。(5分钟)
设计思想: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任务的明确是学生主动、探究、创新学习的目标和界限。
以上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课堂中主体和主导的相互作用;用各组推选优秀同学的方法突出榜样带头作用。并把榜样的成功感扩大到组。而对于落后的同学同样把落后分散到组,能够有效的激励组之间的斗志,有利与学习和形成良性的竞争。同时,组之间的自评和互评能够强化技术要点,形成同学间良好的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学习风气。有利于整体达到教学目标。
身体游戏练习以接力形式出现,能够变枯燥为热闹,提高练习的有效性,达到锻炼体能的目的。
三)、放松总结(5分钟)
1、以组为单位进行放松。
2、教学小结
3、收器械。
设计思想
在学生放松中,进行教学小结。
七、心率预计和练习密度
心率最高140-150/分 估计第35-38分钟出现
练习密度45-55%
八.场地设计和器材
用1/3个田径场
器材:
实心球 10-12
标志物 4个
小黑板 两块
教学挂图 一张
最后用力顺口溜:
双脚肩宽球放好,侧身重心压右脚。
左肩扣,看脚面,右脚蹬转急送髋,挺胸推球力集中,还要快把腿来换。
要想成绩远,腰要立住不能软(转),爆发用力使关键。
第四篇:高一体育教案 《铅球的最后用力和身体练习》说课稿
高一体育教案 《铅球的最后用力和身体练习》说课稿
一、教材、学生分析 本课的题目为《铅球的最后用力和身体练习》,其中“铅球的最后用力”为主教学内容,“身体练习”为辅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田径运动模块田径必修单元投的基础知识、技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后用力技术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铅球成绩的远近;间接影响学生对成功感的体验和对田径这门相对枯燥一些的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且也影响投掷学时间的相互衔接和教学质量。同时,本课的教学可以融合运动技能、运动体能、身体健康和合作、参与为一体,符合新课标“培养学生运动爱好与专长的要求”;符合新课程设置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知识性目标为:让全班同学了解铅球最后用力的基本技术和关键点,形成正确的最后用力意识。本课的技能性目标为:让85%以上的同学基本掌握铅球的最后用力的技术,减少错误和多余的最后用力动作。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和今后的体育活动中自觉的运用所掌握的运动技能和练习方法有针对性的锻炼身体。本课的情感目标为:发展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兴趣和主动性、探究性;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的优良品质;形成良好的团队和竞争意识。
三、本课的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学习爆发式的最后用力技术;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四、教法、学法设计 在学习过程中,突出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以小组为教学单位,充分发挥小组中团结、协作以及团队间的竞争、对抗,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的学习。在铅球最后用力的学习中,采用分组不轮换的教学方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技术重点,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练习。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提问、思考、分析、对比、总结、示范等,让学生基本掌握最后用力技术,减少多余和错误动作,完成教学任务。在身体练习教学中,采用集体分组游戏的方式,把体能练习融入团队间的竞争和对抗中,让学生既能提高体能,又能体会到合作、参与的乐趣。寓教寓乐的完成教学任务。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15分钟)
1、各组长带领组员自由活动10分钟。
2、10到15分钟完成教学常规和准备活动,重点是上下肢关节和腰的活动。
3、提出教学任务、目标 设计思想: 六个人为一组的分组符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条件和发挥组合的最佳效果并便于管理和组织教学。同时,也能够充分突出体育骨干带头的作用。把准备活动时间放给学生自己热身,不但提高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练习的有效时间。学生的自由活动监督由各组组长完成。对于不能自主完成准备活动的学生,特别是女生,由教师统一安排热身。此间,教师要提供学生足够的热身器械(如足球、篮球、跳绳等)。二)、主要内容(25分钟)
1、教师边做示范,说出铅球最后用力技术要点,最后提出激励、引导练习的问题和竞争动员,以及安全要求。
2、以组为单位进行实心球的练习,练习方式和练习密度由小组自定。(15分钟)
3、教师巡回指导、示范、答疑、帮助各组解决问题并强调重点、关键点,同时要用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信心。
4、每组选出技术和成绩最好的一名同学进行示范练习,组与组间相互评价和竞争。(5分钟)
5、身体练习游戏,抱球接力。成绩落后者做俯卧撑。(5分钟)设计思想: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任务的明确是学生主动、探究、创新学习的目标和界限。以上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课堂中主体和主导的相互作用;用各组推选优秀同学的方法突出榜样带头作用。并把榜样的成功感扩大到组。而对于落后的同学同样把落后感分散到组,能够有效的激励组之间的斗志,有利与学习和形成良性的竞争。同时,组之间的自评和互评能够强化技术要点,形成同学间良好的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学习风气。有利于整体达到教学目标。身体游戏练习以接力形式出现,能够变枯燥为热闹,提高练习的有效性,达到锻炼体能的目的。三)、放松总结(5分钟)
1、以组为单位进行放松。
2、教学小结
3、收器械。设计思想: 在学生放松中,进行教学小结。
七、心率预计和练习密度 心率最高140-150/分 估计第35-38分钟出现 练习密度45-55% 八.场地设计和器材 用1/3个田径场 器材:实心球 10-12。标志物 4个。最后用力顺口溜: 双脚肩宽球放好,侧身重心压右脚。左肩扣,看脚面,右脚蹬转急送髋,远,腰要立住不能软(转),爆发用力是关键。
挺胸推球力集中,还要快把腿来换。要想成绩
第五篇:谈击球动作的四个基本环节
谈击球动作的四个基本环节
所谓环节,“本是动物学名词,指环虫类等动物的每一体节,因亦用以指互相关联的许多事物之一。如中心环节,薄弱环节”《辞海》(1204页)。我们讨论和研究击球动作的基本环节,除了把握关联的概念外,还必须遵循“普遍规律”和“重点突出”的原则,便于理解和实际操作。
关于击球动作的环节问题,多个版本的教科书有不同的表述。比如《少年儿童业余训练教材·乒乓球》(1981)关于击球环节包括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判断来球,击球位置,击球时间,击球部位和拍面角度,击球力量的运用”。《体育系通用教材·乒乓球》对击球动作基本环节的描述是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判断来球,移动步法,挥拍击球,迅速还原。上述两种说法,立意不同,表述内容却比较接近。前者严格意义上说应该不是指环节,而是讲述怎么样去击球,后者是根据动作的结构对环节进行概括。我认为不管怎样,对环节的解析一定要建立在对动作过程的分析之上,既要符合动作在结构上的特点,又要符合运动中的逻辑关系,还要突出重点,因为,我们对动作的环节分析,实质上是对一个整体动作的分解,这种分解,不是将动作支离开来,而是便于练习者加深理解,更好的从整体上去把握。
最近看过一些球友的文章,对击球环节的分析和理解大多是正确的,但也有少数朋友概念不清,比如有的将击球的节奏也纳入到了击球的环节中来进行分析,把影响击球的因素和基本环节混淆起来了,这是应当加以区分的。我们讨论环节,要紧紧抓住整体动作中的具有代表性的某些体节,这样就不至于混为一谈。
个人认为,我们对击球动作的基本环节分析,应该囊括所有的技术动作,也就是说,环节的分析应当适用于对任何技术动作的分析。在这样的基点上,我们可以将击球动作确定为四个基本环节,即准备、引拍、击球和还原。
准备环节包括基本站位、对来球的判断以及击球动作开始之前的身体调整(包括移动)。教学训练中,教练员应当围绕这个环节从以上三个方面对练习者进行精当的讲解和指导,比如基本站位,开始学球的人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基本姿势,随着水平的提高,怎么样来根据打法和个人特点调整自己的站位,当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又如判断来球,怎么样预测,有什么方法。再如,如何根据来球来移动步法,用什么步法,注意些什么等。可以看出,对准备环节的教学训练,包括了意识的培养与实际的运用,涵盖了判断、预动、起动、移动等内容,从技术的操作层面来说,重点是要进行基本站位与各种步法的教学。当然,步法的移动不可能在一次或初次的教学中完成,必须安排到练习的各个阶段去逐步的掌握,但不等于可以在不需要移动的练习过程中将这项内容的提示与教学过程省略。要让练习者明确,准备这个环节所覆盖的整个内容有哪些,便于他们在今后的练习中加以理解和运用。有的人会问,步法移动怎么不单独的作为一个环节来给予分析呢。原因在于步法移动虽然重要,但从与击球动作的关联上考虑,仍然处于从属地位,而不是主导地位,从击球动作的整体上辨析,基本站位与步法的移动都是为击球动作服务的,是使用技术的准备性内容。现实中,有的人并不是击球动作上有什么问题,而是准备环节做得不太充分而引起击球动作的走形或影响击球动作的质量,把步法列入准备环节,有利于我们抓住和围绕击球动作这个中心环节去考量其它环节对击球技术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的或有效的去解决不同环节上出现的问题,由此来提高整个击球动作的质量。引拍环节。任何动作都存在着引拍,只是方式与方法不同,加上引拍在整个击球过程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有必要把它从击球动作中分离出来加以认识和提高。值得指出的是,绝大多数练习者都有忽略引拍的缺陷。引拍是击球动作的开始,一个高质量的击球,是与一个高质量的引拍密切相关的。换句话,引拍是提高击球质量的前提,关于这一点,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乒乓球的击球动作的基本特征是上肢的摆动,摆动首先是从引拍发端,它应包括上臂与前臂的协调,上肢与身体的协调,摆动的方式与方法、摆动的方向、速度与幅度的大小,以及摆动与拍面的处理等。随着大球时代的到来与弧圈技术的普遍运用,引拍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加上技术更新和创新,也对引拍提出了更为复杂和更为细节的要求。比如,前冲弧圈与加转弧圈的引拍在方式和方向上就出现分化,再如横拍反面拉与直拍反面横拉的引拍就有明显的区别,反手快拨与弹击、搓球摆短与撇长、台内挑打等,致使引拍对击球质量的权重比例显著加大。改进击球环节往往是要求先从改善引拍环节入手,引拍已经成为改进技术动作的一个重要的视点。引拍环节还决定着能不能有效的动员身体的各个部分参与击球,身体的协调程度通过引拍也可见一斑。击球环节。无容置疑,击球是所有环节中的核心环节。它是所有环节中要求最为复杂和最为精确的一个环节,击球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威胁性,全都在这个环节上得到体现。除了与引拍环节的具体要求相同之外,拍形的调节、击球的时机与节奏、力量的使用与力度的掌握,引拍与击球的对应,以及与选择和决定使用何种技术相对应,都将成为重点,因此,它也是一个具有技能性、技巧性、可变性和整体性的环节,是一个球手技术水平的真实反映。关于击球环节许多文章都已经进行过比较详细的讨论,这里就不再展开具体表述了。
还原环节。当击球动作基本完成,球脱板以后,还原动作就已经开始。也就是说,击球之后的顺势挥摆与动作的相应缓冲,我们可以当做是进入了还原这一环节。要强调的是,我们中间有一部分人不知道球出手之后应当如何持续后面的动作,往往是任其自然的消长,而不注意适度的收敛。尤其是在发力情况下,只注意力量和动作的释放,而不注意之后的收紧,结果是由于动作的幅度过大而缺失后续的跟进。需要提醒的是,松与紧,收缩与放松在击球的各个环节中会不同程度的得到体现,这是机体运动节律的反应,也是身体各部分参与运动的有序表现。否则,动作就失去轻松,失去节奏而呈现出过度紧张或过度松弛。比如,击球时右腰转动带动上肢前挥击球,此时,左腰会相应的打开以协同击球动作,击球完成后,旋即左腰会随动作的顺势前摆而适度收紧,完成缓冲并协调身体尽快还原。在还原环节的处理上还应该说明两点,第一是还原并不意味着要还原为接发球的基本站位,要明白哪里完成击球就在哪里还原。第二是根据需要来决定还原的姿势,而不是一味追求还原到开始的基本姿势。举个例子,当你获得连续进攻的主动时,你应该还原为连续进攻的基本站位和基本姿势,也就是说还原要注意把握下一轮击球的有利位置和有利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