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发区用地调查内容要求H1.1.1
技术报告和典型企业调查分析专题报告编制内容说明H1
技术报告编制内容说明H1.1
开发区用地调查内容要求H1.1.1开发区概况。概述开发区发展历程、开发区基本情况,尤其是经批准并依法公告界线的用地范围、面积及其变化情况等。
H1.1.2
调查要点说明。详细说明用地调查的调查内容、调查步骤、调查方法、资料来源和途径,以及调查结果。
H1.1.3用地结构和功能定位协调状况分析。
H1.1.3.1
开发区土地资源特点分析:分析开发区土地资源特点。对各种原因造成的不可建设用地,说明其位置、面积、不可开发建设的原因、确认依据等。
H1.1.3.2
现状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对工业用地率、高新技术产业用地率、居住用地率、商服用地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率、公园绿地率等指标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结构特点。
H1.1.3.3
规划用地结构及规划实施情况分析:对规划的工业用地率、居住用地率、商服用地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率、公园绿地率等指标进行综合研究,分析规划用地结构。通过与现状用地的规模和结构进行对比,分析规划实施情况和各类尚可供应土地情况。
H1.1.4
土地开发和建设情况分析:分析开发区土地开发、供应和建设情况,以及土地供应和需求的发展趋势。应重点分析截至评价时点前三年年均供应土地面积、年均供应工矿仓储用地面积等。
H1.1.5
开发区土地管理绩效分析:重点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途径和管理措施、土地有偿使用情况、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情况、累计有偿使用土地到期及处置情况、累计闲置土地及处置情况、截至评价时点应收回闲置土地情况等。
H1.1.6
其他相关内容。
H1.2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内容要求H1.2.1阐述评价方法。包括指标体系确定,目标、子目标及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理想值的确定,指标标准化处理,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计算,以及技术处理过程中需要特殊说明的事项等。H1.2.2程度评价结果分析。包括评价对象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等。H1.2.3从土地利用和管理角度,阐述程度评价结果的应用途径等。
H1.3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内容要求H1.3.1 阐述潜力测算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各类潜力测算方法,数据的获取途径、依据及处理方式,各类潜力测算结果,以及技术处理过程中需要特殊说明的事项等。
H1.3.2潜力测算结果分析。分析各类潜力分布和规模,以及挖掘潜力的途径和可能性等。H1.3.3从土地利用和管理角度,阐述潜力测算结果的应用途径等。
H2
典型企业调查分析专题报告编制内容说明重点分析典型工业企业用地结构、用地效益和用地强度等指标,并以国家有关工业用地标准和开发区工矿仓储用地平均水平为参照,分析典型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包括:
a)典型工业企业选取标准。
b)典型工业企业的一般情况、社会和经济的区域贡献情况等。
c)典型工业企业用地结构分析:包括企业内部行政办公及生活设施用地面积和比例、厂区内部预留地面积和比例等。
d)典型工业企业用地效益分析:计算每个典型工业企业的地均投入和产出水平,及其与国家标准和开发区工矿仓储用地平均水平的比值等。
e)典型工业企业用地强度分析:计算每个典型工业企业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系数,及其与国家标准和开发区工矿仓储用地平均水平的比值等。
f)确定各项指标超过比较基准的企业个数,计算超过比较基准的企业占典型工业企业样本数的比例。
第二篇:开发区用地管理
第五章开发区用地管理
一、政策依据
1、《关于暂停审批各类开发区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2、《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 70号)
3、《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 2004 〕 28号)
4、《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15号)
5、《设立出口加工区的审批标准和程序》(署加发〔2004〕102号)
6、《关于同意扩大保税区与港区联动试点的复 函》(国办函〔2004〕58号)
7、《关于落实开发区四至范围的函》(国土资函〔2005〕778号)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国务院第140次常务会议精神有关问题的通知》
二、用地审查原则: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
(一)经国务院或省(区、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
(二)按有关规定通过规划审核,土地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三)符合所在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四)依法用地,违法下放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和供地审批权得到纠正;
(五)达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标准。
三、用地审查标准
(一)扩区审查的具体标准: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高;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拟扩区用地规模适度;开发区用地布局集中。
(二)改变区位审查的具体标准:不超过原批准规模的条件下,对开发区进行区位调整;鼓励整合利用经清理整顿保留的其他开发区进行区位调整。
(三)升级审查的具体标准(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高
四、用地申报材料
(一)开发区管理机构出具可行性分析报告
1.开发区的基本情况;
2.开发区土地开发利用情况;
3.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情况;
4.开发区拟扩区情况;
5.开发区拟改变区位情况。
(二)省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确认文件
1.对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审查意见;
2.开发区依法用地;
3.所在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4.原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表;
5.界址点坐标表。
五、用地审批程序:
(一)地方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提出申请;
(二)开发区主管部门并征求意见;
(三)依据审核原则和标准进行审核;
(四)报请国务院审定;
(五)依据国务院批示,批复地方人民政府实施。
第三篇:开发区建设用地问题及对策
开发区建设用地问题及对策
贵州省红果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问题及对策
一、开发区利用土地及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三、开发区建设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保障开发区利用土地的对策和建议 编制单位:贵州省红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二00五年六月二十四日
一、开发区利用土地及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 ㈠开发区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红果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8月,1995年经黔府发 〔1995〕36号文件批准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红果经济开发区位于贵州省西部,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的中心位置,东距贵阳380公里,西距昆明250公里,南距南宁和北成都均在500公里左右,距北海出海口700公里。南昆铁路的建成,使其成为西南腹地的出海通道。现有320国道、贵昆铁路盘西支线、南昆铁路贯穿红果经济开发区境内,水柏铁路、内昆铁路、株六复线的建成以及正在修建的镇胜高速公路和拟建的毕水兴高等级公路,使红果成为西南三省距出海口最近的交通枢纽城镇。红果属亚热带夏湿春旱温暧气候区,年均气温14℃至1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基本同季,享有“小春城”的美誉。随着盘江煤电(集团)公司和盘县党政机关的搬迁,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地方经济迅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1992年的6036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7亿多元;财政收入从203万元增加到7500万元,个体工商户从90户增加到1600多户;私营企业几乎为零增加到400户,红果已成为盘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㈡土地利用现状
1、开发区规划情况。1997年5月,开发区管委会组织编制了红果经济开发区暨红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上级验收,在与城市总体规划及盘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后,1999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1997年8月,盘县人民政府及红果开发区管委会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模为基础,着手编制盘县县城(红果)总体规划,于1999年5月通过专家评审,2002年经六盘水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总面积98平方公里,分为红果中心区、干沟桥副中心区及旧铺、砂陀、沙坡、火铺四个工业组团。经建设部报国务院批准,红果是贵州省在2010年前将要建成的7个中等城市之一,即2010年城市人口达到15万人,2020年达到25—30万人,纳入了全省城镇规划体系。现建成面积7.1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近7万人。
2、土地利用情况。开发成立以来,经有权人民政府批准,征用土地597.79公顷。在土地利用中,本着集约与开发并重,充分合理利用每寸土地的原则,进行有计划开发,彻底杜绝闲置荒芜耕地。对于征而未用的土地,继续由村集体管理、耕种;对于已批准的项目用地,项目资金未落实,未在规定时间开发建设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㈢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积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能满足10万人生产生活需要。在城市路网建设方面,建成宽五十米主干道,与宽四十米、三十米次干道及宽二十五米、十六米、九米的支道相互贯通,建成城市道路40余公里。在供水方面,建成日供水一万吨的自来水厂二个,日供水三千五百吨的水厂一个。在供电方面,已经建成二百二十千伏变电站一座、一百一十千伏变电站二座和三十五千伏变电站一座。通讯方面,程控电话已普及到千家万户,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网络覆盖了开发区全境。文化教育方面,建成完全高中两所,职业学校一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等三十多所。医疗卫生方面,已建成设五百张床位的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总医院及设三百张床位的盘县第二人民医院以及规模私立医院五座。㈣相关项目建设情况目前已建成各类重点工业项目15个,总投入建设资金22.2亿元;在建项目9个,预计投入建设资金14.7亿元。㈤征拨利用土地情况严格执行《划拨供地目录》,对于符合划拨条件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用地及其他用地,实行划拔供地。不符合划拨条件的,一律以出让方式供地。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情况及资金来源渠道开发区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十多年来,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5.6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投入4.65亿元;银行贷款投入5200万元;招商引资投入10.51亿元。
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本做法和主要经验 ㈠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情况严格执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积极推进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土地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土地市场机制,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盘活国有土地资产。2001年,开发区进行了首次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尝试,取得圆满成功。2002年,国土资源部11 号令下发后,除按国家政策对遗留问题进行处理外,新供应经营性土地使用权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开
发区管委安排国土、规划等部门对存量土地进行了清理,认真制定土地供应计划,按计划出让。截至2005年上半年,开发区共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80宗,面积357.6亩,收取出让金6086.65万元。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推进了土地集约利用,积累了更多建设资金,加快了开发过程。㈡加强开发区建设发展规划执行情况红果经济开发区作为盘县县城所在地,城市规模和城市框架已基本形成。在开发区建设发展中,始终坚持:一是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省、市对开发区的建设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好开发区相关政策和灵活机制,明确目标,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做好新城建设。二是高度重视开发区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确保开发区城市建设管理的规范运作,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分步实施。三是严格规划审查,按照城市规划功能分区及规划控制指标的要求,严格进行规划审查,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批准动工。四是针对历史因素出让地块碎小的情况,要求用地者联合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树立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㈢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基本经验严格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的基本国策,充分合理利用土地。一是加强建设用地预审。对各类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定额标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充分利用国有存量土地和原有建设用地,积极推进内涵挖潜和集约利用,盘活国有土地资产。三是加强批后用地监督管理,以免造成土地闲置和浪费。㈣充分利用企业土地存量和闲置厂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兴办各种企业所得的经济效益和基本经验在招商引资中,充分利用企业土地存量和闲置厂房,积极消化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共节约用地500余亩,实现工业年产值 9000多万元。如:红果磷肥厂由于建厂时间早,原用地面积过大,部分土地长期闲置,为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在厂区内闲置部分建成红果水泥厂,年产值达1476万元;投资2.5亿元的火铺矸石电厂座落在火铺矿的闲置土地上,该电厂正在建设中,投产后,年产值可达6623万元。㈤解决和安置失地农民的基本经验一是将征地补偿安置费及时足额支付给农户,从不拖欠;二是招工安置,几年来,共从被征地农户中招用环卫工人60余人;三是实行社会保障。报上级批准,对开发区内建设占地的村整体撤销建制,实行农转非,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四是拆迁安置,规划农民街,由开发区统一规划设计、管理,对征地拆迁的农户统一进行安置。在居民住宅较集中的地方,作小区规划时,将拆迁安置纳入小区规划整体考虑,既解决拆迁农户安置问题,又提升了城市形象。同时积极与用地单位协商,将一些基础工程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承包给被征地单位施工队伍;被征地农户进入农贸市场给予减免部分摊位费等。通过以上措施,尽管农民土地被征用,但收入稳步上升,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干群关系融洽,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㈥开发区建设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⒈开发区建设是城镇体系建设的需要。红果地处滇、黔、桂、川四省结合部,距周边的水城、曲靖、兴义等几个中等城市均在150—200公里之间,按照城市空洞理论,红果正处在这几个中等城市的结点上,经建设部报国务院批准,红果是贵州省2010前将要建成的7个中等城市之一。⒉通过开发区建设,盘县经济结构日趋合理。盘县既是农业大县,又是煤电大县,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随着红果开发区的建设,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⒊盘活民营资本,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开发区成立初,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较差,盘县本地资金大量外流。通过几年的建设,大大吸纳了本地资金,有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盘活了民营资本。⒋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开发区建设,红果的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较成立之初增长均在10倍以上。㈦在开发区建设中,创造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就业人数,促进第二、第三业发展的情况在开发区建设中,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以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几年中,累计兴办第二产业86个,提供就业人数12000余人,兴办第三产业2000余个,提供就业10000余人,缓解了地方的就业压力。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土地资产处置是国有企业改制的重要方面,完善土地资产配置体系,发挥土地资产效益,显化土地资产,将会促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改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积极参与,优质服务,认真做好土地产权界定工作及地价初审,几年来,共为盘江煤电(集团)公司、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人保、中国财保作了产权界定和地价初审,保证了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完成。㈨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经验一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保护耕地。严格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做到“占一补一”。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对一些限制性的项目限制供地;对国家禁止的项目,一律不予供地。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建造安定、舒适的城市人居环境。加强城市管理,争创文明卫生城市,提高城市品位。三是规范市场秩序,对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及各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给予坚决打击。四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切实推进政务公开,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五是切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三、开发区建设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征地补偿和保征企业进区的土地供应问题。征地方面,主要存在:一是开发区成立以前,红果仅为一个边远小镇,到处乱石林立,荆棘从生,当地经济以农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随着开发区的建设,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由于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农民对土地的依恋程度仍然较高,征地工作难度较大。二是开发区承担着建设盘县县城的任务,由于不是独立的行政区域,管理体制不健全,征地工作得不到乡镇及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全力支持,给征地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企业进区土地供应方面,由于企业用地选址的不确定性,有的企业在选址时,选用土地不符合国家耕地保护政策而无法进区。㈡土地补偿问题和土地转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征地安置方式单一,开发区虽对多渠道安置进行了一定探索,但安置方式相对单一,并未找到既符合本地实际又便于操作的安置方法。土地转让方面,2001年以前,许多党政机关搬迁时因无资金,在获取土地使用权后,采用联合建房或转让的方式操作,以弥补资金上的不足,给房地产市场调控带来一定影响。㈢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比例偏低工业项目用地与其他用地相比,比例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是自开发区成立以来,机构不健全,财政体制不独立,对进区企业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无法负担,项目进区的积极性有所影响。二是企业选址的不确定性,有的企业选址与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相悖而无法进区。三是按照县政府“以搬迁促开发,以开发促搬迁”的工作思路,开发区成立以来,为促进盘江煤电(集团)公司和盘县党政机关搬迁做了大量基础工作。随着两大机关搬迁红果,对办公、住宅用地需求较大。四是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切实改善招商引资环境,为引进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㈣开发区建设与土地供应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红果开发区属自费开发,在国家未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完全靠经营土地来进行城市建设。在开发区建设与土地供应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础设施跟不上城市发展需要。二是上级下达的农用地转用指标较少,不能满足开发区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城市建设受到一定限制。㈤成片开发建设和保护基本农田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基本农田划定不合理。开发区以建设用地为主。以前进行基本农田划定时,由于对经济发展速度估计不足,建设预留地较少,确定预留地范围不合理,将开发区范围部分耕地划为基本农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㈥治理整顿开发区和加快开发区建设的矛盾和问题国家提出治理整顿开发区,主要是原开发区设立过多、过滥,有的开发区大量圈占土地,造成耕地闲置、荒芜,对开发区进行整顿规范,同时给审核保留的开发区带来充足的发展空间,使开发区真正成为经济的增长点和改革开放的窗口。但由于在治理整顿期间暂停农用地转用审批,且对开发区审核时间较长。开发区一些资料齐全、资金到位的项目,因无法申报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而无法动工,开发区建设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四、保障开发区利用土地的对策及建议 ㈠新时期开发区建设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按照国家、省、市对开发区的有关政策要求,结合红果在区位、能源交通等方面的优势实际和开发区社会发展的特点,红果经济开发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盘县百万人口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建设滇、黔接壤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建设以能源开发为重点的加工、贸易、运输为基础产业的新型工业城市。㈡新一轮开发区建设产业用地的重点、规模和发展布局
1、城市及工业布局红果经济开发区分为红果中心区和干沟桥副中心区。干沟桥副中心区按照《干沟桥中心区详细规划》,主要布置盘江煤电(集团)公司各建设项目。红果中心区为盘县党政机关所在地,按照《红果开发区详细规划》,主要布置城市配套建设项目及交通路网。工业区的布局充分考虑工业生产对城市的影响和污染情况,对城市污染不大的工业尽量安排城市周围,并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区范围,进行统一规划运作。对城市有一定干扰污染,在达到环保要求后,避开城市主导风向,安排在砂陀、沙坡和旧铺工业区。同时加快现有的火铺、金佳两个工业区的发展。
2、交通用地布局在规划期间,建成镇胜高速公路、红果至威舍高等级公路,新建毕节—水城—兴义高等级公路。同时加大红果城市
对外交通主要干线如纸(厂)红(果)路、沙(陀)红(果)、西(冲)红(果)路的改造提级力度,改善城市对外交通结构。
3、其他项目布局随着开发区的建设,很多项目即将上马,由于项目建设具有非确定性,将根据具体情况和城市规划安排在:城市中心区、沙陀工业区、沙坡工业区、旧铺工业区和海子工业区。㈢调整开发区土地使用结构,压缩非工业和扩大工业用地比例的构想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结合本地资源、交通方面的优势,找准本地招商引资的重点,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工业引资项目。根据红果城市总体规划,开发区分为一个中心区、一个副中心区及四个工业组团。中心区以居住、办公用地为主;引进的工业项目主要安排在工业用地区,扩大工业用地比例。㈣以新一轮开发区建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初步计划为依据,分阶段合理确定开发区建设用地规模和相关的项目建设计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红果新城的发展目标,即2010年城市人口达到15万人,2020年达到25—30万人。从现在起到2010年,平均每年增加1.5万人,按人均建设用地100M2计算,加上相关配套设施,在2010年近期年预计需要建设用地1182公顷;2011年至2020年远期需1400公顷。(2010年前项目建设计划见附表七)㈤在坚持“更加珍惜和节约利用土地”的原则下,正确处理好开发区建设用地与保护耕地的关系,更好的提高土地利用率一是严格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树立规划权威。能占用未利用地的,绝不占用农用地;能占用劣地的,绝不占用好地。二是严格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任何项目上马前必须做好前期规划和论证,做到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根据国家有关土地政策,从投资强度,容积率及用地指标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三是积极推进内涵挖潜和集约利用,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和废弃地。四是积极推进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土地供给引导土地需求,盘活国有土地资产。五是加大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行为,杜绝乱占滥用和破坏耕地的行为。㈥正确处理开发区连片开发与保护基本农田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一是合理确定开发区建设用地规模,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确定各类用地规模及布局。二是加大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用地定额标准,以免造成耕地闲置和浪费。三是开发区主要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为主,在开发区有限范围内,不划定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总量应从开发区所在县级行政区域整体进行平衡。㈦在开发区建设中如何加强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一是要认真做好退耕还林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破坏;二是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所有项目用地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免因人为活动造成地质环境的破坏。三是在加大招商引资的同时,严把项目审批关,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大的项目一律不得进区,其他项目要达到环保要求,才能引进。㈧保障开发区建设用地需求的意见和建议在用地计划上,应对开发区有所倾斜。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实施及国家对开发区的治理整顿,经审核保留的开发区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时期,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大。省、市在下达农用地转用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开发区建设发展需求,适当增加开发区用地指标,不足部分应从省留用指标追加解决。在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报批上,继续实行开发区直报,以缩短报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对一些项目资料齐全、资金落实急需上马的重点项目,在省国土资源厅审核通过后,给予动工。㈨新一轮开发区建设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设想和建议,以及加强和鼓励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要做好新一轮开发区建设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做好上轮规划的实施评价和规划修编前期调研,找出上轮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向,逐步完善和规范。二是加强规划协调、衔接。在坚持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相衔接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各级规划之间,土地利用规划与相关规划之间的协调。三是加强公众参与,提高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采用问卷调查、公开征询意见、组织听证、部门协调、专家论证、公告公示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保障群众参与规划编制的权利,保证规划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省应制定保障开发区建设发展的优惠政策,在项目安排落实上,除一些特殊项目外,应尽量优先安排在开发区。附件: 表一:载止2004年开发区用基本情况统计 表二:已建成区的用地类别及构成 表三:载止2004年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及构成 表四:平均土地价
格 表五:开发区已建成工业项目基本情况 表六:开发区在建项目基本情况 表七:开发区拟建设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统计 表八:开发区中长期发展规划建设预计需要储备土地情况
第四篇:调查分析报告内容与要求
调查分析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规范的书面调查报告有一个基本的格式,即包括如下几个部分:标题页、目录、摘要、正文和附录。调查报告正文部分包括引言、调查说明、调查结果与分析、结论与建议、局限性五大部分。
一、引言
主要包括:(1)调查背景;(2)调查目的;
二、调查说明——调查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1)调查对象;(2)调查时间;(3)调查区域;
(4)调查数量(说明问卷的发放、回收、有效份数、回收有效率等);
(5)抽样方法;(6)样本结构。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报告正文中最主要的部分
主要包括:(1)结构分组结果与分析;(2)类型分组结果与分析;
(3)关联性分组结果与分析。
要求:(1)按逻辑顺序、分层叙述,每层包括导入语、图表、结果与分析;
(2)图表要统一编号,加标题。
表格编号:如表
1、表
2、┄,置于表格上方;
图形编号:如图
1、图
2、┄,置于图形下方。
四、结论与建议——报告正文中最实质的部分
要求:(1)分点叙述、简明扼要、辅以必要的论证;
(2)结论合理、符合逻辑;
(3)建议合理、实用可行。
五、局限性——正确评价调查成果的基础
主要包括:(1)问卷设置的合理性评价;(2)调查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处理办法。
六、附录——集中所有的参考资料
主要包括:(1)调查问卷;(2)汇总数据表;(3)参考文献;
(4)细节性的背景材料;(5)专业化的工作报告。
第五篇:调查内容
城区道路交通管理及现状的调查报告
城市交通是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和市民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城市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人、车、路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特别是城市交通管理成为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作为一名交通管理者,秦安大队结合秦安县城区道路交通现状,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调查等情况报告如下:
一、城区道路交通管理现状
从城市交通事业发展来看,乡村交通及公交事业还不发达,交通基础配套设施仍相当薄弱。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建立城市交通管理模式,着力解决了一些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难题,扎实推进了城市化进程。经过调研,交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逐步建立了县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的城市交通管理工作机制
二是根据城市交通的要求,逐步完善城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三是分片包段,责任到人的民警路面勤务管理模式已经基本形成。交通协警员上岗执勤以来,指挥规范、警容严整、执法文明,尽职尽责,在各自岗位上引导教育指挥交通参与者按道路交通安全法要求各行其道,对于行人乱闯红灯、不走斑马线等交通劣习,不厌其烦的加以劝导,进行了有效整治,使城区交通秩序明显好转,收到了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效果,赢得了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肯定和赞扬。
四是在“保护生命,安全出行”宣教工程长效机制建立以来,宣传、交通、公安、教育、安全监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密切协作,积极配合交警部门,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广大群众交通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明显增强,交通出行守法率明显提高,交通安全宣传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居民、学生、农民群众、驾驶员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正在逐步提高。五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形势不断好转。近年来,交警部门在开展的各项交通秩序整治活动中力度大、效果好,有效地遏制了酒后驾驶、客车超员、超速、无证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高发势态,同时也整治了闯红灯、违章停车、违章调头、占路为市等影响城区交通安全畅通的违法行为,通过整治,城区交通秩序得到进一步改观。
二、城区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临街学校周边路段经常堵塞
一是早、中、晚交通高峰期集中,交通流量大,学校门口高峰期交通堵塞时有发生;
二是学生集中随意过街,特别是骑自行车上下学的学生,多是成三成五结对并行,严重干扰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多;
三是家长接送学生的车辆数量多、种类多,紧靠学校门口随意停放,成为交通乱源之一;
四、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违法现象普遍
非机动车和行人是我国城市交通的一个显著特征。目前,我县这两类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违法十分突出,成为影响我县交通秩序的重要因素,这类违法行为的主要成因有:一是这两类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观念普遍较差。二是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源头管理脱节。加之各类电动自行车、燃油助力车大量涌上道路,给交通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在非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未实施的情况下,一些生产厂家和商家钻法律空子,导致现在有的电动自行车比摩托车还大,而且速度快,在日常管理中阻力大、困难多、方法少。
三、城区道路交通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优化城区交通秩序成为我县城市建设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结合工作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我县交通管理工作,积极推进我县城市化进程。
(一)、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广大市民交通素质和安全意识。人、车、路是交通管理中的三大要素,其中人是根本性要素,因此,加强城区单位、学校、驾驶人、职工、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交通素质和安全意识,是城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举措。各单位要发动群众宣传力量,大力开展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营造良好的交通安全氛围。要着重抓好机动车驾驶员特别是违章驾驶员的安全教育,通过安全学校、文明社区、驾协组织、车辆单位等多个教育阵地,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做到管教并重,宣教为主,使广大驾驶员遵守交通法规由被动转为自觉,形成良好的交通管理局面。要进一步加强驾驶员培训学校管理和建设,规范培训行为,提高培训质量,从源头上抓好驾驶员的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规教育工作。同时,各相关部门、有车单位和学校要抓好本单位驾驶员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定期地组织本单位驾驶员学习交通安全常识,教育引导他们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尤其是学校要把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学生的日常教育之中,并把安全责任靠实到老师身上,不但要抓好学生在学校内的交通安全,还要确保学生在校外的交通安全。如全面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开展学生放学校队制、值日老师领队制等措施,确保学生交通安全。
(二)、加强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建设,逐步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道路交通不纯粹是交通管理的问题,更是城市发展的问题,为此,对城市交通需要有一个长远、科学的规划,要与城市规划同步进行、同步实施,要对城市交通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论证,从城市化进程的要求、市民交通需求的发展、生态环境城市的建设等多方面考虑,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制订出中长期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并将规划逐渐落实到我县交通建设当中,使我县交通建设进入有章可循、科学合理的良性发展轨道,确保我县城市建设的科学性、长期性、连续性和整体性。
(三)、逐步取缔非法载人三轮摩托车,规范我县的出租车营运市场。取缔载客摩托车工作,是一项量大、面宽、持续性的工作。一是由县政府向全县发出《关于取缔载客三轮摩托车的通告》。二是广播电视、宣传部门要广泛深入地宣传《通告》精神,迅速形成铺天盖地之势,让《通告》精神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为执法管理奠定良好的社会舆论基础。三是争取各方支持,坚持综合治理,长效管理。载客三轮摩托车问题,有其历史原因和深层次矛盾,涉及人员复杂,贯彻《通告》精神,全面限制和取缔三轮摩托车载客营运,势必会影响到市民的出行、就业、运输市场需求、下岗职工的生活来源等问题。因此,取缔载客三轮摩托车不能依靠交警一家单打独斗,必须坚持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先易后难、分步推进、确保稳定的工作原则。县政府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进行引导和规范。交警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禁止载客三轮摩托车在严管一条街及青年东西路、新华街等中心道路通行。四是由运输部门牵头扶持公共交通和出租车公司,由政府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成立一家规模大、管理严格的现代化公交公司和出租车公司,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投入一批外表美观、安全技术性能好的公交车、出租车进入营运市场,也可以采取提高公交、出租车公司准入门槛,提高营运费用,将高出费用用于对载客三轮车的补贴,逐渐淘汰载客三轮摩托车。
(四)、是要加强科技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提高管理效能。要加大城市交通的科技投入,充分运用电子警察、测速仪等高新技术,向科技要警力、要效能。投入资金在城区各大路口、重点路段安装电子警察、高清晰度的监控摄像头,全面监控城区交通秩序,为城区的交通管理、交通逃逸事故的破获、城区治安管理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