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县生猪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时间:2019-05-14 09:0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我县生猪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我县生猪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一篇:对我县生猪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业是我县的一项传统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县委、县政府决定加快培育壮大生猪产业,合乎县情,顺乎民意。近段时间,笔者通过调研,真切地感受到了全县上下大力发展生猪的热潮,同时对生猪产业发展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一、我县生猪产业的特点:

据统计,2005年,我县生猪出栏60.8万头,占了畜牧业生产总量的大头;猪肉产量4632万公斤,是“菜蓝子”里最大宗的肉食商品。经分析,我县生猪产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生猪畜牧产业增长迅速。2001年全县生猪畜牧业产值5.15亿元(现行价,下同),2002年达5.5亿元,2003年达5.93亿元,2005年达8.68亿元。四年来,畜牧业产值每年递增17.2%。

二是生猪产业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01年以来,我县生猪稳步发展。2001年全县出栏生猪59.25万头,至2005年达60.8万头,全县99%以上的农户均从事养殖业,农村住户家庭经营收入中的五分之二来源于养殖业及其带动的饲料、兽药、运输、劳务等各相关派生产业。

三是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在成功引进成都创景物业公司在河舒新建了四川巨农实业有限公司河舒良繁养殖场后,确保了我县瘦肉型猪品质的不断提高,增强了商品肉猪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在收购、租赁了我县面粉公司和饲料厂后,与齐祥食品公司形成了集生猪良繁、饲料生产、肉品加工、销售、贮藏、保鲜为一体的产业链,大大促进了我县生猪产业的发展,使我县初步具备了“大基地、高商品化”发展的基础。

二、生猪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是品种不优。根据全县出栏生猪品种来看,被市场看好的DLY优质瘦肉型猪在我县才在起步,而饲养户饲养的绝大部分是土杂猪,这种猪售价比DLY优质肉猪每公斤低一元左右,养殖效益低下,形不成竞争力。

二是规模不大。从出栏生猪数量来看,全县年出栏生猪仅60余万头;从养殖模式来看,大部分农户还存在着浓厚的小农经济意识,基本上还是分户分散养殖,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受市场冲击影响大,抵御风险能力弱,难以应对入世需要。

三是养殖水平不高。大部分农户的养殖技术主要依靠长期以来的养殖经验积累,传统养殖普遍,养殖科技含量低。由于不少养猪户不懂集约化饲养技术、猪病免疫程序不合理;圈舍设计、建筑不合理、饲养密度高,且不通风,由此种种,造成出栏率低,生产水平不高。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快改良步伐。优良品种是畜牧业的基础,要加快改良步伐,加大良种推广力度。首先是进一步抓好河舒生猪良繁养殖场这个龙头企业建设,同时切实抓好良种猪扩繁工程。根据我县实际,建设2006年的发展重点应放在培育LY母猪上,大力发展猪源。将河舒生猪良繁养殖场建设成为纯外血缘原种猪场,并积极引进新的外血缘原种猪场,以生产足够数量的LY母猪,提供充足的种猪源。在交通便利、区域集中的河舒、周口、锦屏、兴旺、罗家、金溪、徐家、巨龙等8个(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中心镇各建成一个300头以上规模的LY母猪养殖场和1个人工授精点,318线、河罗路、仪北路公路沿线乡镇各建成1个150头以上的LY母猪养猪场,在其它有条件的乡镇建成100头以上的LY母猪养猪场,并在8个中心镇,特别是在河舒周围适度建立一批20—50头的LY母猪养殖大户。同时,大力推广和普及猪人工授精技术,这样,逐步形成覆盖全县的良繁体系,确保3年内完成改良任务,同时,各乡镇要围绕良繁场重点发展一批DLY优质肉猪养猪大户,公路沿线各乡镇要培育一批1000头以上的专业合作社、各中心镇要建立一个1万头以上的专业合作社,迅速提升优质肉猪比重,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

二是强化龙头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巨龙、齐祥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不断创新运作机制,构建适合企业发展、农民致富的发展模式。坚持以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为基础,积极推行“公司(企业)+专业合作社+专重大户”的模式,采取寄养、托养、联养等形式发展规模经营,扩大生猪饲养总量,做大做强生猪产业。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招引一批饲养加工、生猪养殖、深加工企业,完善产业链的发展,力争把蓬安建成西南地区具有影响的生猪良繁、优质肉猪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形成集粮食加工、生猪良繁、饲料生产、肉制品加工等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化生产体系,促进产业互动。

三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我县生猪饲养户涉及千家万户,文化水平及科学饲养水平参差不一,科学技术对养猪业的贡献率还比较低,特别是DLY优质肉猪饲养技术要求高、传统养殖技术无法适应饲养要求。因此,要切实加强基层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着重抓好科技入户工程建设,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技术培训班,大力推广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养猪技术、瘦肉型猪配套养殖技术,全价配合饲料技术,加快养猪科技成果的转化,不断提高养殖户、场的饲养技术水平,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驻生猪良繁养殖龙头企业,对生猪饲养、防疫、治病等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服务;鼓励养殖户、场使用电脑,通过互联网了解、掌握最新养殖科技动态及科技成果,把视野放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通过提高养殖水平,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肉品质量,与WTO接轨,扩大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四是健全服务体系。优质生猪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应密切协调配合,共建服务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做好全县优质生猪产业防疫、检疫工作,防止重大疫情发生;生猪养殖龙头企业要对其签订合同关系的专业社、专重户聘请专业兽医人员,实行统一防疫治病,力保生猪产业安全,确保全县清净无疫。要加强猪肉产品安全检测工作,认真开展肉品抗菌素、激素、重金属元素等残留的检测,加大对饲料、兽药的监管力(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度,整顿和规范饲料、兽药市场,严肃查处违禁兽药和添加违禁兽药的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非法经营活动,实现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全过程的安全无污染,从而确保生猪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提高我县生猪及其产品的拓展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同时,逐步成立和发展中介组织,由良繁养殖场、养殖专重大户、贩运大户等组建生猪协会,具体负责良种母猪繁育及品种改良、猪户口管理、仔猪及生猪饲养与市场信息的收集发布,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生猪服务体系。

五是建立激励机制。县、区、乡镇要层层建立生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优质生猪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协调处理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生猪发展目标管理体系,将优质生猪产业发展纳入各区、乡镇及县级帮乡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严格考核,奖惩兑现,同时,积极鼓励各界人士从事优质生猪开发。

第二篇:对我县生猪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我县生猪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业是我县的一项传统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县委、县政府决定加快培育壮大生猪产业,合乎县情,顺乎民意。近段时间,笔者通过调研,真切地感受到了全县上下大力发展生猪的热潮,同时对生猪产业发展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一、我县生猪产业的特点:

据统计,xx年,我县生猪出栏万头,占了畜牧业生产总量的大头;猪肉产量4632万公斤,是“菜蓝子”里最大宗的肉食商品。经分析,我县生猪产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生猪畜牧产业增长迅速。2001年全县生猪畜牧业产值亿元,2002年达亿元,xx年达亿元,xx年达亿元。四年来,畜牧业产值每年递增%。

二是生猪产业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01年以来,我县生猪稳步发展。2001年全县出栏生猪万头,至xx年达万头,全县99%以上的农户均从事养殖业,农村住户家庭经营收入中的五分之二于养殖业及其带动的饲料、兽药、运输、劳务等各相关派生产业。

三是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在成功引进成都创景物业公司在河舒新建了四川巨农实业有限公司河舒良繁养殖场后,确保了我县瘦肉型猪品质的不断提高,增强了商品肉猪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在收购、租赁了我县面粉公司和饲料厂后,与齐祥食品公司形成了集生猪良繁、饲料生产、肉品加工、销售、贮藏、保鲜为一体的产业链,大大促进了我县生猪产业的发展,使我县初步具备了“大基地、高商品化”发展的基础。

二、生猪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是品种不优。根据全县出栏生猪品种来看,被市场看好的DLY优质瘦肉型猪在我县才在起步,而饲养户饲养的绝大部分是土杂猪,这种猪售价比DLY优质肉猪每公斤低一元左右,养殖效益低下,形不成竞争力。

二是规模不大。从出栏生猪数量来看,全县年出栏生猪仅60余万头;从养殖模式来看,大部分农户还存在着浓厚的小农经济意识,基本上还是分户分散养殖,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受市场冲击影响大,抵御风险能力弱,难以应对入世需要。

三是养殖水平不高。大部分农户的养殖技术主要依靠长期以来的养殖经验积累,传统养殖普遍,养殖科技含量低。由于不少养猪户不懂集约化饲养技术、猪病免疫程序不合理;圈舍设计、建筑不合理、饲养密度高,且不通风,由此种种,造成出栏率低,生产水平不高。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快改良步伐。优良品种是畜牧业的基础,要加快改良步伐,加大良种推广力度。首先是进一步抓好河舒生猪良繁养殖场这个龙头企业建设,同时切实抓好良种猪扩繁工程。根据我县实际,建设xx年的发展重点应放在培育LY母猪上,大力发展猪源。将河舒生猪良繁养殖场建设成为纯外血缘原种猪场,并积极引进新的外血缘原种猪场,以生产足够数量的LY母猪,提供充足的种猪源。在交通便利、区域集中的河舒、周口、锦屏、兴旺、罗家、金溪、徐家、巨龙等8个(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中心镇各建成一个300头以上规模的LY母猪养殖场和1个人工授精点,318线、河罗路、仪北路公路沿线乡镇各建成1个150头以上的LY母猪养猪场,在其它有条件的乡镇建成100头以上的LY母猪养猪场,并在8个中心镇,特别是在河舒周围适度建立一批20—50头的LY母猪养殖大户。同时,大力推广和普及猪人工授精技术,这样,逐步形成覆

盖全县的良繁体系,确保3年内完成改良任务,同时,各乡镇要围绕良繁场重点发展一批DLY优质肉猪养猪大户,公路沿线各乡镇要培育一批1000头以上的专业合作社、各中心镇要建立一个1万头以上的专业合作社,迅速提升优质肉猪比重,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

二是强化龙头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巨龙、齐祥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不断创新运作机制,构建适合企业发展、农民致富的发展模式。坚持以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为基础,积极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专重大户”的模式,采取寄养、托养、联养等形式发展规模经营,扩大生猪饲养总量,做大做强生猪产业。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招引一批饲养加工、生猪养殖、深加工企业,完善产业链的发展,力争把蓬安建成西南地区具有影响的生猪良繁、优质肉猪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形成集粮食加工、生猪良繁、饲料生产、肉制品加工等为一

体的完整的产业化生产体系,促进产业互动。

三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我县生猪饲养户涉及千家万户,文化水平及科学饲养水平参差不一,科学技术对养猪业的贡献率还比较低,特别是DLY优质肉猪饲养技术要求高、传统养殖技术无法适应饲养要求。因此,要切实加强基层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着重抓好科技入户工程建设,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技术培训班,大力推广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养猪技术、瘦肉型猪配套养殖技术,全价配合饲料技术,加快养猪科技成果的转化,不断提高养殖户、场的饲养技术水平,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驻生猪良繁养殖龙头企业,对生猪饲养、防疫、治病等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服务;鼓励养殖户、场使用电脑,通过互联了解、掌握最新养殖科技动态及科技成果,把视野放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通过提高养殖水平,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肉品质量,与WTo接轨,扩

大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四是健全服务体系。优质生猪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应密切协调配合,共建服务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做好全县优质生猪产业防疫、检疫工作,防止重大疫情发生;生猪养殖龙头企业要对其签订合同关系的专业社、专重户聘请专业兽医人员,实行统一防疫治病,力保生猪产业安全,确保全县清净无疫。要加强猪肉产品安全检测工作,认真开展肉品抗菌素、激素、重金属元素等残留的检测,加大对饲料、兽药的监管力(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度,整顿和规范饲料、兽药市场,严肃查处违禁兽药和添加违禁兽药的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非法经营活动,实现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全过程的安全无污染,从而确保生猪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提高我县生猪及其产品的拓展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同时,逐步成立和发展中介组

织,由良繁养殖场、养殖专重大户、贩运大户等组建生猪协会,具体负责良种母猪繁育及品种改良、猪户口管理、仔猪及生猪饲养与市场信息的收集发布,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生猪服务体系。

五是建立激励机制。县、区、乡镇要层层建立生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优质生猪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协调处理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生猪发展目标管理体系,将优质生猪产业发展纳入各区、乡镇及县级帮乡部门的目标考核,严格考核,奖惩兑现,同时,积极鼓励各界人士从事优质生猪开发。

第三篇:新疆生猪产业发展情况

新疆生猪产业发展情况

生猪产业是新疆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2年自治区畜牧业工作会议后,我区畜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养猪业也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养猪业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一是满足社会需求,保证市场供应。起到了稳定肉食品物价、调节余缺的作用。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力。目前养猪业直接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达到15万人。三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新疆养猪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种植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而且带动食品加工业、饮食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新疆各级党政对生猪产业发展极其重视,在市场牵动,政策推动下,新疆生猪产业进入产业快速转化升级阶段,产业发展实力明显提升,现将新疆生猪产业发展情况向与会各位代表简要介绍如下:

一、新疆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优势

新疆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新疆的牛羊肉、细毛羊和伊犁马在国内久负盛名,但新疆的生猪产业一直在畜牧产业结构中占有相当比重,在猪的良种培育方面,我区先后培育出了新疆白猪、新疆黑猪、伊犁白猪、新疆瘦肉型白猪、新疆瘦肉型黑猪等。虽然新疆生猪养殖量在全国所占比重较小,但从近二十年发展情况看,新疆生猪产业发展速度和产业升级各阶段递晋速度,与内地省区及临近兄弟省区基本相一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新疆通过全面引进推广国外优质种质,基本实现了生猪良种化生产;九十年代中后期,通过生猪繁育企业的自我发展和大型育种企业的引领,基本建立完成了新疆生猪种原生产体系;本世纪初期,通过市场竞争和淘汰,在政策扶持下,新疆生猪养殖户逐步向规模养殖大户发展过度; 2006、2007年,在国内大市场的影响下,新疆生猪产业依靠猪肉养殖成本和品质优

势,实现了由生猪调入省区向生猪调出省区的转折; 2008、2009、2010年,通过扶持发展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新疆生猪优势产区基本消灭了生猪散养,天康原种猪场建设,结束了过去我区种猪引进必须依靠北京育种中心的历史。目前,新疆生猪产业即将进入向计划繁育和协作生产方向发展阶段,并将依托新疆天康美国原种猪场良种推广,逐步实现新疆生猪良种化水平的新跨越。近年来,新疆生猪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生猪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猪肉生产保持高速增长。2000年到2009年,我区生猪存栏从201.53万头发展到320.65万头,增长59.2%;出栏生猪从265.34万头增加到644万头,增长143%;猪肉产量从17.2万吨增加到46.55万吨,增长170%;非禁猪人均占有猪肉从23.5千克增加到48千克,增长了108%。

二是生猪规模化生产有较大发展。据统计,2009年全区年出栏1000头以上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场)达到300多个,较2000年增加200多个。全区规模养殖出栏生猪达到400多万头,较2000年增加近300万头,增长350%。

三是生猪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以昌吉州东部至哈密地区北部一带县市,天山北坡一带县市,伊犁河谷、塔额盆地、焉耆盆地县市,库尔勒和阿克苏市以及喀什市为主的生猪产业带。2009年,产业带内生猪养殖量占到了全区总量的85%以上。我区已形成了年出栏100万头生猪大县一个,出栏10万头生猪主产县14个。

四是生猪外销增加,加工能力明显增强。生猪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新疆天康食品有限公司、巴州博宁、克拉玛依瑞恒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肉食品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屠宰加工能力明显增强,仅天康食品有限公司年屠宰加工生猪能力就达到了100万头。2009年,全区出疆生猪20多万头,出疆猪肉5000多吨。

在推进生猪产业发展过程中,新疆发展生猪产业的优势条件逐步显现,除了规模化养殖程度、良种率高等生产基础优势外,还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疫病风险相对较小。我区地处内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夏秋干燥炎热,紫外线强烈,冬春寒冷,早晚温差大,不利于细菌、病毒生长。同时,我区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四面环山,人流、物流出入集中且相对较小,疫病的传播较易控制,与内地省区相比,疫病防治的成本和养殖风险较低。2005年自治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之后,全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大力推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兽医体制改革,全区初步形成了统一指挥、反应快捷的区、地州、县市、乡镇、村五级动物防疫网络体系和以检促防、以监促检的管理机制,可较好地保障养猪业生产安全。

二是饲料资源丰富,养殖成本较低。新疆是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传统农产品生产大区,人均土地和水资源占有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干燥少雨,蒸发量大,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三分之一的非宜棉耕地都适合发展粮食作物种植,生猪养殖所需玉米、棉粕、麸皮等的饲料资源十分丰富,多年来价格始终低于内地市场,其中玉米等主要饲料的平均市场价比内地低10-20%左右。生猪养殖成本明显低于内地省区。

三是市场潜力大,具备发展外向型养猪业的潜力和条件。我区周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吉尔吉斯及乌孜别克斯坦等8个国家总人口12.7亿,有相当部分居民有喜食猪肉习惯,在对中亚和俄罗斯等国的出口上,新疆地缘优势突出,周边国际市场开拓潜力巨大。

二、扶持生猪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一)落实政策,加强领导,确保生猪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重视新疆生猪产业的发展,始终把促进生

猪产业发展作为加快新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积极推进。1996、2002、2008年自治区三次畜牧工作会议都对生猪产业发展作出部署,且工作力度不断加大,1996年自治区提出“坚持在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的同时,发展猪禽产业”,2002年自治区提出“要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养猪业”,2008年第三次畜牧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新疆建设优质生猪产业区,凡是适合发展生猪生产的地方都要把生猪产业纳入当地畜牧业发展规划,统筹推动。2007年为稳定生猪产业发展,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发展的意见》(新政发[2007]69号),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生猪规模养殖。意见要求各地从领导精力、组织保障、政策措施上全力推动。按照自治区的部署,各地都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昌吉州奇台县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每年筹资近千万元扶持产业发展。同时,各地全面落实国家稳定生猪产业发展有关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政策,有效调动了生猪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稳定了生猪养殖。

(二)发展规模养殖,促进生猪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近年来,借助国家、自治区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和大型沼气建设项目支持,积极推进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2007-2009年国家和自治区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扶持建设生猪养殖小区165个。在小区建设管理中,严格标准,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为推广标准化饲养技术,积极倡导健康养殖,2008年自治区在奇台县召开了全疆生猪标准化养殖现场会议,并由区内科研院所和设计单位,编制了《新疆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设计规范》,印发全疆统一执行。各地在养殖小区建设中努力做到“三高”:一是建设标准高,实施专业化养殖。采取“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集中财力物力,出台补助奖励措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原则,统一圈舍规划,实行人畜分离。形成了“大户进小区,小区

带周边”专业化养殖模式。二是管理水平高,做到了“五统一”。小区道路硬化、空地绿化、环境美化,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统一管理的管理运行模式,做到良种、良料、良法有机配套。提高了生猪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三是组织化程度高,实现一体化经营。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成立了专业经济合作社,把分散农民有效组织起来,与加工经营企业建立产销关系,在供销衔接、利益协调、信息服务、技术培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效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三)合理布局,建立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

积极推进生猪原种场、扩繁场建设,2007-2009年按照生猪产业发展布局,在全区扶持扩建5家生猪原种场和26个生猪扩繁场,自治区对每场建设补助40-300万元,主要用于原种猪引进、基础设施建设和育种规划制定和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天康集团围绕打造百万头生猪生产基地的目标,投资2000万元建成疆内首个祖代原种猪场和疆内规模最大种猪二级繁育基地,形成年提供父母代种猪3万头,商品仔猪20万头能力。特别是2008年底天康公司两万头原原种猪场揭牌投产,从美国七个州引进了三大品种的230多头种猪,使我区的生猪种源建设与其他省区达到同一个水平。结束了过去我区种猪引进必须依靠北京育种中心的历史。

(四)促进产业化经营,努力降低市场风险。

一是成立了自治区生猪养殖协会,推进联合育种和计划繁育,提高产业自身调控能力。2009年自治区成立了新疆生猪养殖协会,将全区现有5家原种场、15家区级扩繁场、40家地县扩繁场全部纳入协会管理,通过政府监控,协会协调,开展联合育种,计划繁育,实现协作生产,防止生猪产业大起大落。二是建立了生猪养殖担保公司,推行生猪养殖一体化。融资3000万元,由天康控股组建成立了新疆首家生猪养殖担保公司,采取“七位一体”经营模式,统一生产销售,可为养殖户担保贷款3亿多元,降低生猪养殖环节总成本。三是扶持生猪专业合作社发展,不断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和扶持企业、专业养殖大户、畜禽营销大户牵头成立养殖专业协会、养殖合作社等,逐步将国家和各级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交给专业合作组织进行管理,使养殖合作组织切实成为上联企业、下联农户的桥梁和开拓市场、组织生产、配置资源的主体。2007-2009年全区新成立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60多家,合作社总数达到了100多家。通过以上措施逐步使生猪产业在市场的作用下,逐步向政府监控、协会协调、计划繁育、协作生产转型。

关于“十二五”新疆生猪产业发展目标。

总的思路是:着眼于发展外向型生猪产业,以推进生猪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为方向,发挥优势,加快扩大规模,积极建设优势产业带,努力形成龙头企业带动、科技支撑、品牌引导、基地为依托的产、加、销相互衔接的生猪产业体系,提升生猪产业整体竞争力,使生猪产业尽快成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增长点,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重要内容,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总体目标是:“十二五”末,力争全区生猪饲养量达到1000万头以上,出栏商品猪达到800万头以上,把我区建设成牛、羊、猪、禽并举的畜牧业生产大区,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

第四篇:儋州市生猪产业发展浅析

儋州市生猪产业发展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的指导下,儋州畜牧局按照“调优做精第一产业的工作思路,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落实发展举措,狠抓重点项目、组织实施农民养猪增收和“百千万”畜牧养殖工程、创建本市自主品牌”的发展思路,使全市畜牧业生产保持着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一、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2013年全市生猪饲养量204.3万头,出栏量131.6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9.55万头,全年外调生猪75万头,出岛38万头,供港6万头,生猪规模场(户)累计达到1468个,其中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基地(场)28个,千头猪场318家,百头猪场1122家,连续七年获得国务院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获评中国儋州温泉黑猪产业之乡。

二、生猪产业发展的一些措施

(1)做好重点项目协调及跟踪服务。针对规模化养猪场重点项目,局领导高度重视,按照市委市政府“六个一”的要求,制定了重点项目推进方案,把任务分解到人,把责任落实到人,确保项目落户即刻建设,完工即刻投产,并积极协助企业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2010年至2013年我市共引进建设了10家万头以上猪场。

(2)利用财政支持政策,大力发展生猪产业。我们充分利用财政扶持农民养猪增收、生猪“菜篮子”、国家奖励资金、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项目资金,扶持和引导养殖场(户)扩大生产规模,在数量、质量和效益上实现新的突破,其中2011年-2013年利用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补贴全市符合标准的新建猪舍,共新建标准化栏舍面积达50万平方米以上。

(3)完善“无疫区”项目管理。在全面完成了我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后,不断加强、完善无疫区项目管理。一是全面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确保疫情零发生。二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抓好检疫和监督环节,做到检疫率、出证率、票证回收率全部达到100%,加强对出岛生猪、生猪屠宰环节的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检测,从源头上杜绝不安全食品进市场、进餐馆,确保上市畜禽产品卫生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安全肉”。

(4)打造生猪养殖品牌,扩大市场份额。

加快全市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狠抓特色畜牧,打造有儋州特色的生猪产品品牌,通过挖掘、培育,我市目前已经打造了一批具有儋州特色的生猪品牌: “旱露温泉黑猪”(被评为海南农产品著名商标品牌)、“儋耳洛山黑猪”、正清源

野猪等,通过市场的宣传和推广,大大的提高我市生猪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

(5)完善生猪产业链条。在抓好生猪产业发展的同时致力于 “两端延伸”,不断完善生猪产业链条,积极引进了福润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厂、双胞胎饲料有限公司、港翔饲料有限公司、新希望饲料有限公司等,使我市形成了从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到生猪屠宰、肉制品包装、深加工的完整循环产业链,实现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迈进、低效益向高产值的质变。

(6)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产品认知度。积极联系新闻媒体,对我市的黑猪进行了多方面的宣传,特别是中央七台的致富经栏目,录制我市黑猪节目播出后,对我市黑猪产品的销售推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连续两届的生猪交易会,不但提供了场所让国内外客场认识我市生猪产业及产品,更解决了企业的猪源供应及产品销售问题。

三、存在的一些问题

1、生猪产业投入不足,特别是政府对生猪产业的投入较少,而且个别政策缺乏连续性。

2、生猪生产发展后,给环保带来压力随之增大,有待加大投入,分期分批加以解决。

3、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力度不够。

4、品牌意识、品牌打造、品牌促销不够。

第五篇:生猪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养猪业的建议

生猪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养猪业的建议

一、生猪产业存在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农垦地区生猪产业发展虽然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肉类加工滞后。生猪养殖相对发达,但现代化的屠宰加工企业不多,年肉类加工量还不到肉类总产量的10%。大部分企业还是传统的初级加工产品,产品质量水平、包装水平不高,更没有自己的品牌,竞争力十分脆弱。

2.养殖方式落后。目前,我区生猪养殖正处在一个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型的过程,规模化养殖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总体水平不高,千家万户分散养殖仍占主体地位,这种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既不利于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极大地影响了养殖效益的充分发挥。

3.生猪品种不优。2011年我区出栏生猪238.6万头,其中三元杂交猪106.8万头,只占44.7%,而外三元杂交比例还不到30%。目前我区种猪年供种能力约为万头,只能满足区年需种猪的18%。

4.安全水平不高。生猪生产过程中非法使用违禁药品等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区生猪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还面临着多种疫病对生产的威胁。

5.销售方式落后。冷鲜肉和肉制品外销是今后的主要发展趋势,而我区生猪外销以活猪为主,既增加了运销成本,又容易引发疫病。由于油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运输成本大幅增加,2009

年运往外地每车生猪的运输费用为3000多元,而目前运往该地的成本达到6000元,导致生猪外运减少,猪价下跌。6.产业化水平低。龙头加工企业对基地带动能力不强,利益连接不够紧密。企业与基地之间没有形成约束机制,没有可操作性合同。

7.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低。受市场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区生猪生产仍然受到一定的冲击,尽管各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我们研究市场、分析市场、适应市场、调控市场的能力比较弱,还没有完全从传统型、风险型、低效型、振荡型的产业中彻底解脱出来。

8.资金制约瓶颈还没有彻底打开。由于一些地方财政比较困难,用于生猪基地建设的扶持资金投入不足。在目前市场风险增大的情况下,龙头企业对基地养殖户的资金投入几乎没有。由于金融部门受信贷规模控制,用于发展生猪生产资金少,而且缺少中长期贷款。现在看,资金问题仍然是困扰我市生猪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9.一些配套的服务还没有跟上。主要是市场研究滞后,技术指导体系还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一些地方对发展龙头企业重视的程度高,抓的力度大,但对猪产业发展的市场研究不够,因而导致我们对市场的变化不能提早预警。技术服务人员减少、经费缺乏,很难起到应有的指导和服务作用。

二、推进生猪产业发展采取的措施

应对当前生猪产业严峻的生产形势,充分认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要学习生猪产业发展先进地区的成功作法,做大提升我区生猪产业,关键是推进“三个转变”、强化“五个重点”。三个转变即:推进生猪产业增长方式由量的扩张为主向量质并举,尤其注重质量安全转变;养殖方式由分散养殖为主向规模养殖转变;营销方式由销售活大猪为主向集中屠宰,销售加工产品为主转变。五个重点即:良种繁育、质量安全、龙头加工、市场拓展、规模养殖。

1.优化生猪良种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种猪结构,确立生猪品改方向。重点抓好良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民营种猪场,新建种猪扩繁场、制种场,使年种猪生产能力达到10万头以上,逐步改变目前大量依赖外地调种的局面。建设生猪人工授精站,确保我区生猪良种覆盖达到85%以上。

2.抓好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和完善生猪产品安全标准体系,实现生猪产品达到“三无”标准,即无规定疫病、无违禁添加剂和无规定药物残留;强化生猪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预警机制,对严重危害生猪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口蹄疫、猪链球菌等重大动物疫病,严格实施计划免疫,强制防疫;加强饲料、兽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安全监督,建立健全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体系,全面实行生猪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快生猪产品认证和无公害生猪产地认定的双认工作。

3.培育壮大加工龙头企业。一是扩大加工规模,大力招商引资,培育生猪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落实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加快其做大做强步伐。二是提高加工档次,大力发展符合国内外市场需要的鲜冷却肉加工、熟食肉加工,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多层次、高档次加工,在发展肉品加工的同时,大力发展皮、毛、骨头、血等副产品加工。三是着力打造品牌,支持龙头企业创品牌、树品牌。依托品牌,运用电子商务、连锁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拓展销售网络,开拓省外市场、国际市场。四是积极开拓生猪市场,生猪产业的发展最终出路和竞争的至高点是发展产品加工,但在目前我市生猪产品加工还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推行产销对接,拓展活大猪销售份额,仍然是重要而迫切的工作。加强产销对接,建立规模养殖基地与广东等沿海地区和其它大中城市的生猪产销联建新机制,实行标准化生产,订单式销售,努力把我市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成沿海等大中城市的定点养殖、加工基地。大力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各种形式的民间合作组织,组建生猪销售公司,培育生猪运输大户等抢占生猪市场。五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引导、培育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和相对集中连片小区建设,培育一批优质、安全生猪生产基地。抓好标准化建设,制定、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养殖操作规程,坚持自繁自养,实行统一的良种繁育、饲料供应、疫病防治、饲养管理、市场销售服务,提高规模养殖水平。与能源、环保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沼气池配套、搞好养殖业生产环保试点示范,实现生猪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三、发展养猪业的建议

养猪业在我区的经济结构中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是多数职工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何帮助我区生猪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值得我们思考。因此,根据多年来对国内生猪市场的观察及我区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建议国家和政府在今后的生猪生产发展中,不但要在生猪供应紧张时扶持,更要在市场价格低迷时,搞好扶持。对于国家和省扶持生猪发展的项目,在加快落实的同时要搞好项目资金的配套,及时拨付。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解决资金问题是加快养猪发展的前提,要搞好农村信和对养猪业的投入,政府拿出一定资金,对养猪贷款进行贴息,以降低信贷利息。同时要注意正确引导农户理智看待现今疯狂的猪市行情,切不可片面追逐眼前利益,不要盲目进行投资;要从思想上让农户知晓任何产业的商业发展都具有其两面性的道理,也就是说高额利润回报的同时也必定会潜藏着一定的行业风险,以此来指导广大养殖户在进入生猪养殖行业时,务必理性地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技术实力、国家相关惠农政策,周全考虑影响发展生猪产业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而谨慎介入,就是要时刻做到保持“盛时莫赶,贱时莫丢”那种平常投资心态,从而科学、正确决策自己的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

2.帮助农户树立科学的生态养殖发展观。大力推广应用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禁止污染环境,做到养殖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全面推行生猪养殖生态养殖模式。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使该

产业在生态循环的前提下得以持续健康发展。而从产业发展的需要看,这一模式也将是畜牧业界发展的最终模式。

3.区域规划,推广小区专业化养殖技术。鼓励小区内农户适度规模化自繁自养养殖,做到小范围内生猪生产的“自给自足”,尽可能地避免因与外界交流时的检疫疏漏导致外来生猪疫病侵入,以实现养殖小区卫生防疫的区域化控制。.搞好猪病防控工作。要加强区域性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快速扑灭猪病应急体系、化验检验监督体系;要切实做好猪病防疫工作,国家和省要将常规免疫和强制免疫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保证疫苗款和防疫用工开资。同时要在动物防疫部门的宣传指导下,增强小区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大力推广防疫技术,推行农户自主防疫。一改农户过去被动的等、靠防疫习惯为农户自行主动的及时消毒防疫,通过农户自己做好生猪养殖程式化防疫,避免因防疫员频繁穿行于不同栏舍间操作的同时带来的防疫风险,从而实现小区生猪疫病的超前防控,减少疫病损失。

5.搞好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要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建设,完善设备、设施,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垂直管理,以便政令统一、步调一致地为广大养殖户开展全方位、系列化服务。同时要扶持发展壮大养猪经济合作组织,为广大养猪户提供信息设备和必要的技术培训场所。通过协会渠道帮助农户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动态,进而科学组织生猪的生产与供销。.建议政府搞好信息发布工作。要定期例行发布诸如天气变化、生猪存栏结构、境内外生猪发展形势和疫情动态,以及市场价格等基本信息,并作出适当分析,为农户提供及时、有效的养殖参考资料,指导农户合理组织、安排生猪生产。

下载对我县生猪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我县生猪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镇生猪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镇#####上半年生猪产业发展 情况汇报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大会安排,我就#####镇今年生猪产业发展情况作一个简要的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镇位于处,辖个行政......

    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大理州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为掌握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州农业局[2007]128号文件的要求,按照《大理州重点畜牧产业调研方案》,分别赴弥渡、祥云......

    生猪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生猪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生猪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县生猪产业转方式促升级的思考 从发展的阶段性角度看,当前我县生猪产业发展已经跨越了探索起步阶段,开始步入优化升级阶段......

    生猪期货交易与产业发展关系探讨

    期货合约是在交易所达成的、标准化的、受法律约束的,在将来某一特定地点和时间交割某一特定商品的合约。期货合约规定了商品的规格、品种、质量、重量、交割月份、交割方式、......

    重庆市生猪产业发展的思考

    重庆市生猪产业发展的思考QQ:871050286完成时间:重庆市生猪产业发展的思考摘要:重庆市是全国生猪生产大市,养猪业是全市传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型骨干支柱产业,生猪生产......

    XX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XX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首先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对县人大开展此次生猪产业专题调研表示由衷的感谢,希望通过调研,请各位领导和代表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

    生猪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生猪业是**市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已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 52%,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生猪生产在保障市场供给,平抑市场物价,促进地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

    XX县发展生猪产业实施方案

    XX县发展生猪产业实施方案为推动全县生猪生产稳定发展,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市场供应。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做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