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选择维权渠道妥善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的联系与区别

时间:2019-05-14 09:0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恰当选择维权渠道妥善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的联系与区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恰当选择维权渠道妥善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篇:恰当选择维权渠道妥善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的联系与区别

恰当选择维权渠道妥善解决劳动纠纷

——劳动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的联系与区别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用人单位追求利润最大化与劳动者寻求自身权益最大化这一对矛盾在不断发生碰撞,使劳动纠纷大量上升成为必然现象和较为普遍的现实。在当前的劳动关系中,不可否认劳动者正处于弱者地位,而劳动纠纷又是每个劳动者不能回避的社会现实,因此,许多劳动者寻求通过法律渠道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但是,如何恰当地选择维权渠道,妥善解决劳动纠纷,也是困扰着劳动者的难题之一。因此,由于不少劳动者解决劳动纠纷时,对劳动仲裁部门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异同并不十分了解,未能选择恰当的维权渠道,贻误了解决劳动纠纷的最佳时期,甚至超过受理时效,导致自己受到侵害却无法讨还公道。笔者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希望通过对劳动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之间联系与区别的分析,使广大劳动者了解劳动仲裁部门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维权工作中的异同,进而使劳动者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选择恰当的维权渠道,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一、劳动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劳动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是解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纠纷的两个渠道,它们都是依据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规章对劳动纠纷进行处理,在受案范围上也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但是,他们之间也存在着明显区别:

1.机构性质不同。

劳动仲裁委员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代表、工会组织的代表、用人单位方的代表组成的机构,其可聘任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的人员、工会工作者、专家学者和律师为专职或兼职仲裁员,行使法律、法规授予的仲裁权处理劳动纠纷。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为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办理仲裁委员会日常事务。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诉,以第三者的身份,在对争议事实进行调查、认定的基础上,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被社会公认的客观规律,对双方的争议居中做出裁决。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成立的行政执法部门,劳动保障监察员只能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代表政府职能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行使执法权,依法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行为进行检查并纠正违法行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监察的对象主要是用人单位,既可主动对用人单位进行检查,又可通过受理群众举报,依据现行法律、法规、规章纠正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一般不受理用人单位诉劳动者的劳动纠纷,但对劳动者侵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如冒领社会保险

金等,也要依法予以纠正。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部分劳动纠纷,在有充足证据证明用人单位的行为违法时,劳动保障监察也可予以处理。

2.处理程序不同。

劳动仲裁处理劳动争议的一般程序为:在收到当事人的书面仲裁申请后,初步审查决定是否立案受理;对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诉立案后,进入“送达通知”和“答辩”程序,当事人可在此期间收集并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相关证据材料;此后,仲裁委员会可以进行“调解”和“开庭审理”程序,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做出判断,最终以调解或裁决等方式审结案件。上述处理程序一般在60日内完结。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司法前置程序,只有当事人对劳动仲裁机构做出裁决或不予受理决定不服,提起诉讼时法院才会受理。进入司法程序后,原告与被告只能是发生劳动争议的两方,法院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重新进行审理。当事人对仲裁委员会做出的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有义务自觉履行,如果一方当事人不自觉履行,另一方可申请法院强制对方执行。

劳动保障监察属于政府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在查处群众举报案件时,遵守以下程序:第一,对群众举报的问题进行初步调查,发现用人单位有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行为的,进行登记立案。第二,进行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与申辩。第三,依据不同情况做出处理决定: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的,做出相关处理决定;对违法证据不足的,做出撤销案件的决定。第四,依据违法事实对用人单位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对用人单位进行罚款、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或下达《行政处理决定书》,责令用人单位对给劳动者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予赔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名义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和行政处理决定负法律责任,用人单位对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上级主管部门或同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用人单位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理(处罚)决定在法定期限内既不履行又不申请复议或不起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对劳动纠纷处理的方法不同。

劳动仲裁处理劳动争议的方法可形容为“坐堂断案”式。当事人对争议的事实和理由应当向仲裁委员会“举证”,即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如果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不能举证,或虽然举出证据,但该证据不能被仲裁委员会认定和采集的,当事人要承担不利于自己的法律后果。根据法律规定,为了保证公平对待各方当事人,仲裁委员会一般情况下不能代替任何一方当事人去收集证据。同时当事人可对如何适用法律法规依据提出辩论意见,而仲裁委员会在当事人辩论过程中只听取各方的意见,不能发表意见。另外,调解既是仲裁委员会办案的原则,也是必经程序,调解工作可贯穿于整个办案过程之中,调解不成的,再进行裁决。

劳动保障监察是依法行政,其工作方法与一些西方国家的“劳动警察”相似,可形容为“接受举报、主动出击”式。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查处群众举报案件和对用人单位进行主动检查,不

存在本质区别,只是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两种不同形式,在处理违法行为的方法上也没有区别。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判定用人单位在劳动管理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必须要有法定依据,不能像劳动仲裁那样可按照被社会公认的客观规律进行推断。对存在违法事实的用人单位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可采取行政措施予以纠正或给予行政处罚,但对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不再给予行政处罚;对没有法定依据的,即便用人单位存在违背客观规律的行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也不能采取行政措施。另外,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可依职权到用人单位主动收集有关证据,或责令用人单位提交有关材料以便进行监督检查。

4.争议处理的时效不同。

关于劳动仲裁处理的劳动争议案件的时效问题,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当事人应在劳动争议发生后的60日之内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当事人在既无不可抗力,又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超过60日提出仲裁申请,那么,当事人就要承担不利于自己的仲裁结果。

劳动保障监察受理的劳动违法案件的时效,依据原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职工对企业做出的行政处分不服能否通过劳动监察途径解决等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7]17号)的规定,劳动者一般应自用人单位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两年内进行举报。超过两年时效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有可能不再予以处理。

5.处理争议在收费问题上不同。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须预交仲裁费,待仲裁机构处理完毕后,各方当事人按照自己在争议中所负责任大小承担仲裁费用。

而劳动者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用人单位违法行为不收取费用。举报人可采取电话举报、信函举报、举报人当面口述举报等形式。但举报人应据实举报,并告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被举报人的名称、地址和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行为情况。

二、选择劳动仲裁还是劳动保障监察处理劳动纠纷的一般原则

如上所述,劳动仲裁处理案件遵循“不告不理”原则,即劳动仲裁从判断争议当事人是非责任角度出发,只有在当事人提出仲裁申请时才启动仲裁程序,而且一般是对于“个案”进行处理。对双方各执一词、不易判断的争议问题,如开除、除名、自动离职、减少报酬或待遇、培训费用、劳动合同的履行、解除或终止等,特别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劳动合同效力的认定、变更和解除劳动合同时给对方造成损害等争议,一般可通过仲裁渠道来解决。

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查处案件的一般原则是“对事不对人”,即从国家行政管理角度,主动干预规范劳动用工行为,监察程序可根据情况需要随时启动,主要查处用人单位中带有普遍性的违法问题。对用人单位恶意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如不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不为职工办理缴纳社会保险手续、无故克扣或拖欠职工工资、向职工收取抵押金、违法使用

外地务工人员、职业介绍机构提供虚假信息欺骗求职者等。另外,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存在的违法事实清楚,劳动者有足够证据证明用人单位存在侵权行为的,也可选择劳动保障监察渠道解决。

三、举例说明。

在介绍了劳动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之间联系与区别以及处理劳动纠纷的一般原则后,笔者希望能够通过以下几个例子,达到加深理解的作用:

例1:某用人单位未给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可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举报,而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给自己缴纳社会保险的基数有争议,可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例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中的条款在理解或履行上产生纠纷,应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裁决,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例3: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报酬明显低于最低工资,或用人单位无故拖欠企业内大量劳动者工资的,建议通过劳动保障监察予以快速解决,也可选择劳动仲裁程序。对由于工资数额约定不明确,导致在支付数额上产生争议的,应选择劳动仲裁渠道解决。

当然,由于劳动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在受案范围上存在相同的地方,劳动者在选择劳动仲裁或劳动保障监察时也存在一定的灵活性。但从总体看,劳动仲裁便于处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履行、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过程中产生的纠纷,而劳动保障监察更注重对用人单位不法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第二篇: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区别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执法主体不同

劳动监察的执法主体是劳动行政部门,其执法机关的执法活动是代表劳动行政机关实行行政执法;而劳动仲裁的执法主体是依照国家劳动立法建立的特定机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及用人单位三方面的代表组成。

二是法律行为不同

劳动监察属于行政执法,作出劳动监察作用的是劳动行政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劳动仲裁则是一种准司法性质的活动,作出的裁决属于一种国家授权的仲裁机构对发生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三是工作职责不同

劳动监察由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劳动仲裁。监督检查,是依照法定的行政职权主动进行,不需要相关人提出请求;而劳动仲裁机构则是受理劳动关系当事人申诉的劳动争议案件,需先提出仲裁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才能受理案件,否则,仲裁部门不主动介入。

四是法律地位不同

在劳动监察过程中,劳动行政部门同接受监督检查的单位和个人之间是行政管理关系;而在劳动仲裁的所有程序中,仲裁机构是一种“中间人”,不作为当事人而处于“第三者”的地位。

五是法律后果不同

在劳动监察过程中,劳动监督机关一经作出处理决定,立即发生法律效力,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立即执行。有关当事人不服处理决定的,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在申请复议或行政诉讼期间,不影响决定的执行。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并不立即发生法律效力,而是处于效力待定状态。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只有法定期限届满,双方当事人不起诉的,仲裁裁决书才发生效力,有关当事人向法院起诉,也不是以仲裁机构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而是以劳动争议的另一方为被告提起普通的民事诉讼。

六是执法手段不同

劳动监察既包括事后矫正,也包括事前预防;而劳动仲裁则属于事后矫正。

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确保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两者不仅不排斥,而且可以通过相互配合起互相补充的作用。

第三篇: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的区别

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的区别

第一、机构不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建立,三方原则是国际上普遍遵循的原则。劳动监察的设立,主要强调行政性,它是国家机关依法行政的机构。

第二、适用法律规范不同。劳动法律规范按其规定事项不同,可划分为关于劳动者实体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和关于劳动关系运行规则的法律规范;按其法律约束力的不同,可划分为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法律规范。劳动仲裁处理劳动争议既适用强行性法律规范也适用任意性法律规范,劳动监察处理只能适用强行性法律规范。

第三、程序不同。劳动仲裁机构依当事人的请求而实施仲裁,即不诉不理,劳动监察主体应主动进行监察。劳动仲裁适用调解程序,劳动监察不适用调解程序,劳动监察体现的是强制原则,如果用人单位违法,不允许通过劳动者放弃权利,免于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处理不同。劳动仲裁追究法律责任一般限于民事责任,劳动监察除追究民事责任外,还可追究行政责任。第五、证据收集方式不同。仲裁除法定情形外不主动依职权收集证据,劳动监察不仅要求当事人举证,而且可主动依职权收集证据。

第六、后果不同。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可提起民事诉讼,不服劳动监察可提起行政诉讼或行政复议。

第四篇: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

什么是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按照《劳动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劳动仲裁诉讼受案的范围:

根据我国现行的有关规定,以下争议属于劳动争议:

1、因开除、除名、辞退劳动者及劳动者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奖金、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包括因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4、因履行企业内部承包合同中的有关劳动权利义务内容而发生的争议;

5、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争议;

6、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争议;

7、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处理的其他争议。国家机关与其公务员之间、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与其正式在编员工之间发生争议属人事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因而不属劳动仲裁诉讼的受案范围。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其工勤人员及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人员之间的争议符合所列上述情况的属劳动争议。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的事业组织与其员工之间的争议符合所列上述情况的,也属劳动争议。

什么是劳动监察?

所谓劳动法的监督检查,是指劳动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以及其他单位和劳动者个人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矫正和处罚,从而保证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和劳动关系的协调稳定。

劳动监察诉讼受案的范围:

依据劳动法及《劳动监察规定》等法律、法规,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可以投诉的事项主要包括:

1、用人单位违反录用和招聘职工规定的。

2、用人单位违反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

3、用人单位违反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

4、用人单位违反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

5、用人单位违反工资支付规定的。

6、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7、用人单位违反社会保险规定的。

8、未经工商部门登记的非法用工主体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

9、职业中介机构违反职业中介有关规定的。

10、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或者个人违反劳动能力鉴定规定的。

11、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等侵犯其其他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

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和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有什么区别?

劳动监察机构是劳动行政部门纠正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违法行为、主管劳动监察的工作机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由多方代表组成,处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争议的办事机构。从《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劳动监察暂行规定》的受案范围和监察内容来看,两者的管辖范围有所不同,但对于用人单位录用职工非法收费、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不遵守休息休假制度、加班加点不支付加班费,以及对行政处分不服等,劳动者既可以向仲裁委申诉,也可以向劳动监察机构举报。

1、权限

劳动监察:有处罚权,无调解权。

劳动仲裁:有调解权,无处罚权。

2、执法依据

劳动监察:法律、法规、规章。

劳动仲裁:除了法律、法规、规章外,还可以依据劳动合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等进行裁决。

3、本质区别

劳动监察:政府部门行政执法。

劳动仲裁:是对用工双方权利义务的平等裁判。

监察和仲裁受理案件范围存在交叉。对于监察和监察相互交叉的范围,劳动者可以选择是到仲裁申诉,还是到监察举报。所以,劳动者在仲裁申诉时或在监察举报时可以就具体争议内容咨询了解,以便合理选择是采取仲裁申诉形式,还是采取监察举报形式来解决问题。

积极处理和与劳动监察大队之间的关系劳动监察大队,一般的情况下不会介入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纠纷,但是,劳动监察大队有监督检查的权利,如果需要企业或者通知企业提交相关资料而企业拒绝提交的情况下,法律还是赋予了劳动监察大队的处罚权利的。

在北京的劳动监察大队,一般的都不会过于针对企业,往往是在职工认为企业存在问题想监察大队提起投诉的时候,监察大队会要求企业象征性的提交一些相关资料,然后,劝说职工通过仲裁的方式解决问题。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监察大队都会这么处理,有些监察大队的相关人员会积极形式自己的权利,不断的利用自己的权利,要求企业提供一系列的材料,比如,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企业的职工花名册、企业的考勤表、企业的职工工资发放表、企业交纳养老保险的现状等,而企业的这些材料,如果企业完全按照现实情况提交,很多企业就会存在违法的情况,甚至许多企业会自动暴露更多的不利于企业的相关资料,以来,为将来监察大队更深入的调查自我设置了障碍,另一方面,将要提起仲裁的职工就会依据监察大队的调取材料,向劳动部门提起仲裁。

笔者在山西运城的一个客户就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由于没有及时的向劳动监察部门提交检查部门要求提交的材料,结果,罚款单也就出来了。

作为企业来说,很是无奈,因为,一来,企业不想提交更多的资料,否则,将来会非常被动,而来,提交的资料将来会成为被动的证据,但是,企业又不能够得罪监察,否则,监察查你的时间早着呢。

中国有句话叫做,不怕偷就怕惦记,一旦监察惦记上你的企业,那么,你的企业也基本上宣告完蛋了,你必须想办法供着他,否则,他会不断的抽查你,虽然说,企业完全按照劳动合同法就可以避免监察抽查,但是,现有的企业,有几个能够做到完全符合劳动合同法,关键是,更多的企业根本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完全符合劳动合同法。所以,企业也只能甘瞪眼,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和监察大队处理好关系,让监察大队告诉投诉者,如果有争议,可以申请仲裁,把球踢倒仲裁去吧。所以,作为企业,一定要处理好与监察大队的关系,一旦监察大队抽查或要求提供资料的时候,要及时与监察大队沟通,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第五篇:劳动争议仲裁与民商事仲裁联系与区别

P118:劳动争议仲裁;P200、P219:民商事仲裁。

区别一:

劳动争议仲裁——《劳动法》;

民商事仲裁——《仲裁法》(备注:农业承包合同、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不能用于民商事仲裁)。

区别二:

劳动争议仲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

民商事仲裁——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

区别三:

劳动争议仲裁:

1、一次裁决原则——当事人如不服仲裁裁决,只能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不得向上一级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或要求重新处理;

2、强制原则——只要一方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即可受理;

3、合议原则——少数服从多数。

民商事仲裁:

1、快捷性——实行一裁终局制,仲裁裁决已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也只能履行裁决书;

2、自愿性——仲裁以双方当事人自愿为前提,没有仲裁协议,就没有有效的仲裁;

3、专业性——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能力的专家担任仲裁员;

4、灵活性——由当事人协商确定和选择,更具弹性;

5、保密性——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

6、经济性——时间、费用、精力;

7、独立性——仲裁机构独立于行政、司法机构,仲裁机构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下载恰当选择维权渠道妥善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的联系与区别word格式文档
下载恰当选择维权渠道妥善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的联系与区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