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险业调查报告
ww w.5 Y k j.CoM文
章 来源
保险业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理财 ”变得越来越流行,逐渐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保险业更是遍地开花,以迅猛的速度流入到人民的生活当中。但是目前保险业究竟如何?其面临的问题又有哪些?以下是我在暑期咨询调查家乡附近一些保险公司及业务人员所完成的保险业方面的调查报告。
一、近年来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一)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初步展开
作为保险业发展的基石,诚信日益受到保险业内的重视,诚信体系建设也已初步展开。2003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强调,“越是加快发展,越要注重诚信,搞好服务,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至2010年全国各地保监办、保险行业协会围绕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保险诚信经营理念得到认同
各保险公司在经营理念中,均能突出强调诚信。如中国人保几十年来秉承“稳健经营,笃守信誉”的经营思想指导业务发展;中国人寿以“诚信负责,稳健发展”为企业宗旨;泰康人寿认为“诚信在保险行业至高无上”;新华人寿在各分公司、中心支公司建立“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小组”,领导公司的信用体系建设;平安保险公司经国际权威机构认证,获得了AAA级信用等级证书。由此可见,诚信在保险业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的理念已为保险业界广泛认同,这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营销员的诚信状况有所改善
保险营销员曾一度以总体素质较低,诚信水平不高,社会形象较差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经过近年来的治理,营销员的诚信水平有所提高,诚信状况有所改善,误导、欺瞒现象明显减少,失信行为初步得到控制。营销员队伍数量庞大,且直接面对公众,因而可以说他们的诚信状况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保险行业的整体诚信水平。营销员的诚信状况好转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
二、目前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造假问题屡禁不止。假数据、假账本、假报表、假保单、假收据现象在保险经营过程中屡见不鲜。保监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打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虽早在2002年就开展了专项“打假”活动,尽管如此,造假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还有许多地下保单的现象在我国东南各大城市屡禁不止。
2.惜赔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保险公司理赔手续繁琐,服务不到位,个别案件拒赔不合理,客观上表现出惜赔现象,在客户中造成不良影响,在社会中形成“投保易、索赔难”、“收款快、赔款慢”的恶劣印象。
3.误导问题并未根治。由于营销机制的不完善,营销员误导问题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轻,实质上并未得到解决。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在一些风险意识、保险意识、投资意识较差的客户中,误导、欺瞒现象并不罕见。
4.道德风险防范困难。近年来,我国保险知识普及程度有所提高,但有的人在了解保险后,竟打起了骗保骗赔的主意。投保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现象屡见不鲜,骗赔手段更是五花八门。2008年以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车贷险”骗赔案使财产险公司蒙受了巨大损失;而在寿险方面,一些边远地区的保险公司被迫停办医疗险正是因为无力解决投保人无病却常年称病住院问题。
(二)原因分析
1.社会信用基础薄弱影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征信数据采集困难,数据开放没有明确规定,信用资料数据库建立滞后,信用法规缺乏,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惩治。薄弱的社会信用基础势必影响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
2.保险信用法规建设滞后阻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尽管我国保险信用法制建设有所进展,但与现实的保险经营活动相比仍显滞后及不完善。高速发展的保险业带来许许多多新现象、新问题,有些问题是直指诚信的,比如“回佣”。一方不“回佣”,而另一方“回佣”,客户就会被夺走,从而造成遵纪守法却遭受了损失,违规失信却增加了收益的局面。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助长失信毁约的歪风蔓延。
3.保险诚信管理制度缺失制约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缺失一方面表现为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必要信息采集制度缺失。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削弱了诚信的制约机制。人性弱点是天然存在的,商务领域仅仅靠道德良心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刚性的信用管理机制,管理者就不得不为人的素质及品质伤脑筋。如营销员挪用保费问题,如果没有制度能保证营销员不接触现金,那么这个问题将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则客观上为失信行为提供了条件。对于保险人来说,投保人的每次投保资料都是新的,其真实准确与否无从评估。在广州的“车贷险”骗赔案中,曾经发现一家保险公司的6个支公司同时为一部车办理了保证保险。广州保监办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车贷险”骗保之所以能够得逞,其中一项重要原因是“各保险公司尚未共享有关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投保人及汽车经销商的信息,保险公司各自为政,给投保人骗贷或一车多贷以可乘之机”。对于投保人来说,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投保人无法掌握保险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无法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只能道听途说地片面了解保险。
4.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陈旧落后不利于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目前国内一些保险公司的经营思想仍停留在盲目扩大保费规模上,上级公司对下级的考核体系突出强调保费收入,导致了保险业的大规模扩军和营销模式得变化,而保险公司的增加和追求业绩的体制,导致了有些保险公司业务员的惟保费至上,置公司名誉和客户利益于不顾,当然这也有保险公司的责任。另外,业务员完成保费收入指标(且不论这个指标是否经过科学测算,是否实事求是)不但有物质奖励,还可能加官晋爵,否则,就会遭到惩罚,甚至丢掉“乌纱帽”。同时,基层公司可支配的费用也仅仅唯系于保费收入,多收多花,少收少花,不收不花。这种政策导向驱使基层公司以保费规模最大化为首要经营目标,为达目的,在竞争中任意抬高手续费、降低费率,弱化对营销员的诚信教育等.5.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质量和福利问题有待改善。代理人良莠不齐,很多代理人的专业素质和诚信问题,自身对条款不是很熟悉,然后对客户许诺口头支票,而没把产品的条款和利益以及不利的方面讲清楚,导致最后客户觉得上当受骗了,而延伸到对保险的不信任了,有不同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之间相互攻讦,让客户觉得代理人的素质低下。很多客户由于自身知识
不足,未能及时的使用自身的权利,单听代理人的片面之词,而代理人也未能及时全面的给客户一个解答,因而客户未能及时了解自身的利益保障,产生了最后申请理赔时招到拒赔的现象,让客户觉得保险是骗人的了。
随着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业务员数量也急剧增多,保险公司不为业务员缴纳社保,不把业务员纳入正式员工等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也是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自然会导致骗保,还有投保容易理赔难的情况。
(三)解决方式
我认为,要改变这些现状,首先保险公司招聘代理人时应该更严格,把代理人的专业素质和道德诚信作为聘用的首要条件,一旦录用即要对其进行严格监管,不能只以签单数衡量绩效。然后在合同文书上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客户能更好的理解保险条款,防止产生一些上述的不必要的误会和损失。保险公司和代理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对客户灌输一个正确的保险理念,让客户真正的认知保险,认同保险。由于在权利对比上,客户是出于劣势的,所以现在国家的保险法也在不断完善,制定了更多有利于客户利益的条款。比如新的保险法里就新制定了一条“不可抗辩条款”,可以有力的保障客户的利益了,还有一些条款,代理人未就合同的免责条款向客户做详细解释的,该条款无效,以及投保人有理由相信代理人的代理权的,对代理人作出的超出代理权限的许诺,保险公司应当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而后再追究其代理人的责任。这些条款都能保障到客户的利益,维护保险市场的诚信经营。
ww w.Y k j.CoM文章 来源
第二篇:中国保险业营销员调查报告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毕业设计
中国保险业营销员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保险行业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进行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了解到保险业营销员的岗位能力要求;并结合自身的求职意向,分析了自己要成为一名保险业营销员所具备的优势与不足,并据此制订了一份保险业营销员的职业规划。
关键字:保险行业;营销员素质;营销资格证
21世纪是科技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有人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对于保险业来说人才则是它的血液了。当前,高校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而保险业则是由于人才的匮乏制约了其发展,高校就业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脱钩。一方面,保险业的发展急需人才,对人才的要求也较高;而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又不具备保险公司所开出的条件,从而导致了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高校未能达到其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目标。本文着眼于实际,通过对大量事实的叙述,发现中国的保险行业发展前景诱人,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的参与。
一、专业能力分析与择业意向
(一)主修课程
在三年的大学生涯中,我积极学习,在相关的课程中,对于以后从事保险行业有很大帮助。主修的课程中有《旅游英语》、《办公自动化》、《商务现场口译》、《旅游学概论》、《旅游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现代饭店管理》等教程。还利用课外时间学习了会计知识,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料,学习医疗保健知识、金融知识、行政管理学等知识,并旁听了市场营销课程、电子商务、心理学,这些知识的积累对于保险营销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所获证书及获奖情况
学习期间,我考取了国家三级秘书证、国家计算机二级证、国家英语六级证书。另外,我还通过了会计电算化。通过这些为求职准备了条件,有利于今后顺利从事营销员的工作。
(三)社会实践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我曾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在历下大润发从事
销售部工作,并得到专业的社会技能培训,得到领导的认可,并参加过保险入门知识讲解的相关讲座,也使我对保险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择业意向
通过对自己综合素质和社会状况的客观分析,我具有保险行业需要的初步知识,个人善于交际、吃苦耐劳,我天生比较独立,善于聆听并喜欢将事情清晰而条理的安排好,也喜欢充分收集各种信息,然后根据信息去综合考虑实际的解决方法,开朗、独立、坚韧、宽容、热诚这些品质,都是保险行业营销比不缺少的条件。我具有的品质能适应保险行业。加上个人择业兴趣,我决定毕业后从事保险行业的工作。
二、保险行业的背景分析
(一)行业历史
在中国,现代形式的保险事业是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而传入的行业,进入保险行业前,需要对保险行业的历史有所了解。
1.近代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1)外商保险公司时期
①1805年,经营中国贸易的英国商人在广州开设了于仁保险公司,这是外商在中国开设最早的保险公司,主要经营于英商贸易有关的运输保险业
②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满清政府割让香港,从此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其他较早涉足中国的英资保险公司还有在上海成立的杨子保险公司、太古洋行保险部。
③1877年怡和洋行也设立保险部。因此,在我国民族保险业未产生之前,英资保险公司垄断了中国的保险市场,一切条款、费率都由外商决定。
(2)民族保险业的开创与发展时期
①中国第一家华商保险公司是1895年成立的上海义和公司保险行以及以后的保险招商局。
②1876年清政府洋务派官僚为“求富”,成立了华安保险公司,这是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保险公司,1878年有设立济和保险公司,后来将这两家合并为一家,称为仁济和保险公司。
③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失败,外国侵略势力在中国进一步扩大,保险业也被外商控制。
④由中国经营的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中国永年人寿保险公司于1899年成立,开始了中国人的寿险事业。
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的国外保险协会,在中国设立了机构。
⑥1916年,我国成立了中国环保保险公司、永安保险公司等,1917年成立了永安保险公司,初步形成了我国民营保险公司的阵营。战后,帝国主义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民族保险业发展艰难。
⑦1926年后,中国保险市场出现了新的迹象,中国的银行资本相继投资保险市场,1931年中国银行投资设立了中国保险公司,1935年,由国民党中央银行投资成立中央信托局保险部。在保险业务新兴的时候,太平洋保险公司以太平洋、安平和丰盛三家保险公司组成了一个集团,成为太安丰总管理处,这是我国第一个保险集团。此后,直到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的公司以中国保险公司和中央信托局保险部的实力较强。到1949年上海临近解放时,约有中外保险公司400家左右,其中华商保险公司只有126家。
2. 现代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1952年,外国保险公司完全退出中国保险市场。1955年,完全废除保险经纪人制度。1958年,全面停办国内保险业务。1980年,恢复财产保险业务,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复业。1982年,恢复人寿保险业务。1984年,中国人民保险获准成立投资公司,可用部分保险准备金投资。1986年,交通银行组建保险业务部(中国太保的前身),打破了中国人保独家垄断经营的局面。1988年,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正式开业。1991年,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为交通银行保险业务部。1992年,首家外资寿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成立,引进寿险代理人制度。1994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引进外资入股。1995年,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出台。1996年,开始分业经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业务分拆,组成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和中国再保险公司。首家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中宏保险在上海成立。1998年,中国保险监督读管理委员会成立。太平洋安泰人寿、安联大众、金盛人寿等中外合资寿险公司成立。1999年,保险公司获准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大陆首次保险经纪人资格考试。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前身为1949年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1996年分立的中保人寿保险公司)。光大永明,信诚(广州)等中外合资的寿险公司成立。平安保险推出第一个投资连结型商品——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2000年,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民生人寿、东方人寿、生命人寿、恒安人寿等中资寿险公司成立。中保康联人寿、恒康天安人寿等中外合资寿险公司成立。中国太保推出第一张万能寿险商品——太平盛世长发两全。2001年,大陆获准加入WTO,美国纽约人寿、美国大都会、日本生命人寿三家外资公司获得业务执照。中国保
险行业协会成立。2002年,保监会取消保险公司投资证券、基金的资格,保险公司在境外运用资金等行政审批项目。泰康人寿推出第一个“保底产品”——银保“放心理财”投连险。2003年,保监会允许外资寿险公司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养老金业务,取消外资保险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地域限制。2004年,第一家专业年金保险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准筹建。平安保险在港交所上市。2005年,保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保险资金获准直接入市。新生命表获得保监会评审通过。截至2005年底,全国寿险公司近100家,外资公司达40家,外资保险机构在华设立192个办事处。平安银行开业,标志着平安名下的金融控股集团初见雏形。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6)第5号”,对外汇管理政策进行重要调整,保险公司被允许用人民币自有资金购买外汇,进行境外投资。2007年公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针对重大疾病保险所涉及的病种定义做出了统一的规范。
(二)发展前景
展望未来,保险行业发展前景诱人,其主要动力包括:
(1)庞大的人口规模、较快的老龄化趋势与较高的储蓄率。
(2)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3)政策法规大力支持。
(4)风险保障意识得到根本性加强。
(5)终身福利系统的瓦解。
(6)投资环境大大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得到长足发展,保险市场年均增长超过30%。不过,调查也显示,目前我国只有不到10%的人购买了保险,在上海、北京和其他大城市尽管购买保险的人口比例要高一些,但是在中小城市,这一比例就要低很多,百姓还没有形成购买人身保障的意识。简单一个10%加上中国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得出的结果是:我国保险市场必将不断成熟并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保险业进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奥运、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合建设、从农险覆盖面扩大到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启动„„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和保障
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今,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正在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中国保险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中国保险市场是亚洲仅次于日本和韩国的第三大保险市场,同时也是世界第九大保险市场。中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潜力巨大我国目前的保险密度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相对于日本人均5张保单,欧美一些国家人均10张保单,在我国就算是发达的北京地区人均保单也只是接近1张。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这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险自身所具有的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孕育了巨大的潜在市场,并对保险资金的运用和保值增值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此外,自然环境和巨灾风险显著增加。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正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机遇。
(三)目前的人才需求情况
近年来保险业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人才的匮乏与保险业的快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自20世纪80年代国家为适应保险业发展的需要,首先在南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武汉大学以及中央财经大学等四所大学设立了保险专业,它们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在当前国内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主体快速增加,外国保险公司不断进入的新形势下,人才资源已成为保险业最稀缺最主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匮乏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瓶颈。加之世界保险业务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因此,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相当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接受世界保险业新信息。
(四)对保险行业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
1. 保险公司对学历有较高要求。
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因此,学历的高低成了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人才的重要标准。
2. 保险公司对专业人才需求多样化。
人才的多样化正满足了的需求开办特色保险业务,开拓了公司视野,为保险产品的创新提供了重要条件。
3. 工作经验被保险公司看好,是因为保险公司对工作经验的要求比其它行业更加严格,正是由于人才在保险公司中的特殊作用,所以保险公司对工作经验要求特别严格。
4. 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被保险公司青睐。一个具备交往、沟通能力的领导才能很好地
把组织运作好、管理好,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
5. 计算机操作作为办公自动化的一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6. 英语能力也被保险公司看重中国加入WTO,中国与外国交往越来越多,涉外保险业
务开展等,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其在这方面的重要性自然就是不言而喻了。
7. 资格证书越来越得到重。对于《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保险经纪人资格证书》等资
格证书,保险公司与相关机构都有要求。
三、个人能力优势与不足
在大学三年中,我对英语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掌握了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国家六级英语考试,口语也相对流利。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它本身的功用我们不可否认,其在保险业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中国加入WTO,中国与外国交往越来越多,涉外保险业务开展等,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了。这也是保险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需要。现在的保险行业岗位需要的不只是外语优秀的人才,还需要对计算机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计算机应用于办公领域,它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才能在保险业务中一个人独立完成,我在大学期间除了学好英语专业以外,还学习了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获得计算机二级证书,并利用课外时间学习了会计知识。
而在这个岗位中,保险公司对专业人才需求多样化,一个团队通常是由多种人才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保险也不例外,保险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而其中以保险、金融、经济等专业为多,尽管现在我通过了会计电算化,但是对经济、金融类的了解还是很缺乏的,所以在这些方面我还存在了劣势,应该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的努力。
四、个人职业规划
(一)近期规划个人职业规划:
我是一个勤奋好学,诚恳踏实、积极向上,有极强的责任心,善于观察,做事认真,易于沟通的人。这是我的优点,首先我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强化英语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尽可能的学习法律、计算机、会计等相关专业的知识。并考取“保险经纪人资格证书”或“通过北美准精算师资格考试”。
步入社会后,我会去中国平安或中国人寿等相关单位去应聘保险营销员的职位。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工作。从实践中慢慢积累经验提高业务的水平,以及学习相关的会计知识、法律知识、金融知识、行政管理学等知识。
(二)远期规划
我是一个追求上进的人,想通过几年的在基层的学习与锻炼,最终成为一名保险行业的部门经理。我会在考取“保险经纪人资格证书”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学习金融知识、行政管理学、市场营销课程、电子商务、心理学等,是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经理。
五、小结
现在,中国加入WTO已成定局,国内的保险业被推到了直接面对国际资本竞争的前沿。我国保险市场必将不断成熟并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中国的保险公司该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国际经验表明,保险业的人才的竞争是非常的。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生存和发展,国内保险公司必须寻找到更加优秀的人才武装自己。因此,我有志于进入保险行业。
参考文献:
1. 陈炯、寥译:《平安之道》,海天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2. 范恒山、管理年:《中国保险市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3. 王绍清、周天云:《中国保险投资问题研究》,广东经济出版,2003年1月第一版。
4. 《中国保险报》,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4年5-12发行。
5. 《保险行销》杂志,长春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6. 《2010-2015年中国保险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投顾问出版,2005年8月
出版。
第三篇:保险业的调查报告
保险业的调查报告
保险业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理财 ”变得越来越流行,逐渐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保险业更是遍地开花,以迅猛的速度流入到人民的生活当中。但是目前保险业究竟如何?其面临的问题又有哪些?以下是我在暑期咨询调查家乡附近一些保险公司及业务人员所完成的保险业方面的调查报告。
(一)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初步展开
作为保险业发展的基石,诚信日益受到保险业内的重视,诚信体系建设也已初步展开。XX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强调,“越是加快发展,越要注重诚信,搞好服务,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至XX年全国各地保监办、保险行业协会围绕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保险诚信经营理念得到认同
各保险公司在经营理念中,均能突出强调诚信。如中国人保几十年来秉承“稳健经营,笃守信誉”的经营思想指导业务发展;中国人寿以“诚信负责,稳健发展”为企业宗旨;泰康人寿认为“诚信在保险行业至高无上”;新华人寿在各分公司、中心支公司建立“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小组”,领导公司的信用体系建设;平安保险公司经国际权威机构认证,获得了AAA级信用等级证书。由此可见,诚信在保险业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的理念已为保险业界广泛认同,这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营销员的诚信状况有所改善
保险营销员曾一度以总体素质较低,诚信水平不高,社会形象较差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经过近年来的治理,营销员的诚信水平有所提高,诚信状况有所改善,误导、欺瞒现象明显减少,失信行为初步得到控制。营销员队伍数量庞大,且直接面对公众,因而可以说他们的诚信状况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保险行业的整体诚信水平。营销员的诚信状况好转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
(一)存在问题
1.造假问题屡禁不止。假数据、假账本、假报表、假保单、假收据现象在保险经营过程中屡见不鲜。保监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打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虽早在XX年就开展了专项“打假”活动,尽管如此,造假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还有许多地下保单的现象在我国东南各大城市屡禁不止。
2.惜赔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保险公司理赔手续繁琐,服务不到位,个别案件拒赔不合理,客观上表现出惜赔现象,在客户中造成不良影响,在社会中形成“投保易、索赔难”、“收款快、赔款慢”的恶劣印象。
3.误导问题并未根治。由于营销机制的不完善,营销员误导问题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轻,实质上并未得到解决。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在一些风险意识、保险意识、投资意识较差的客户中,误导、欺瞒现象并不罕见。
4.道德风险防范困难。近年来,我国保险知识普及程度有所提高,但有的人在了解保险后,竟打起了骗保骗赔的主意。投保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现象屡见不鲜,骗赔手段更是五花八门。XX年以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车贷险”骗赔案使财产险公司蒙受了巨大损失;而在寿险方面,一些边远地区的保险公司被迫停办医疗险正是因为无力解决投保人无病却常年称病住院问题。
(二)原因分析
1.社会信用基础薄弱影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征信数据采集困难,数据开放没有明确规定,信用资料数据库建立滞后,信用法规缺乏,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惩治。薄弱的社会信用基础势必影响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
2.保险信用法规建设滞后阻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尽管我国保险信用法制建设有所进展,但与现实的保险经营活动相比仍显滞后及不完善。高速发展的保险业带来许许多多新现象、新问题,有些问题是直指诚信的,比如“回佣”。一方不“回佣”,而另一方“回佣”,客户就会被夺走,从而造成遵纪守法却遭受了损失,违规失信却增加了收益的局面。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助长失信毁约的歪风蔓延。
3.保险诚信管理制度缺失制约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缺失一方面表现为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必要信息采集制度缺失。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削弱了诚信的制约机制。人性弱点是天然存在的,商务领域仅仅靠道德良心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刚性的信用管理机制,管理者就不得不为人的素质及品质伤脑筋。如营销员挪用保费问题,如果没有制度能保证营销员不接触现金,那么这个问题将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则客观上为失信行为提供了条件。对于保险人来说,投保人的每次投保资料都是新的,其真实准确与否无从评估。在广州的“车贷险”骗赔案中,曾经发现一家保险公司的6个支公司同时为一部车办理了保证保险。广州保监办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车贷险”骗保之所以能够得逞,其中一项重要原因是“各保险公司尚未共享有关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投保人及汽车经销商的信息,保险公司各自为政,给投保人骗贷或一车多贷以可乘之机”。对于投保人来说,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投保人无法掌握保险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无法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只能道听途说地片面了解保险。
4.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陈旧落后不利于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目前国内一些保险公司的经营思想仍停留在盲目扩大保费规模上,上级公司对下级的考核体系突出强调保费收入,导致了保险业的大规模扩军和营销模式得变化,而保险公司的增加和追求业绩的体制,导致了有些保险公司业务员的惟保费至上,置公司名誉和客户利益于不顾,当然这也有保险公司的责任。另外,业务员完成保费收入指标(且不论这个指标是否经过科学测算,是否实事求是)不但有物质奖励,还可能加官晋爵,否则,就会遭到惩罚,甚至丢掉“乌纱帽”。同时,基层公司可支配的费用也仅仅唯系于保费收入,多收多花,少收少花,不收不花。这种政策导向驱使基层公司以保费规模最大化为首要经营目标,为达目的,在竞争中任意抬高手续费、降低费率,弱化对营销员的诚信教育等.5.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质量和福利问题有待改善。代理人良莠不齐,很多代理人的专业素质和诚信问题,自身对条款不是很熟悉,然后对客户许诺口头支票,而没把产品的条款和利益以及不利的方面讲清楚,导致最后客户觉得上当受骗了,而延伸到对保险的不信任了,有不同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之间相互攻讦,让客户觉得代理人的素质低下。很多客户由于自身知识
不足,未能及时的使用自身的权利,单听代理人的片面之词,而代理人也未能及时全面的给客户一个解答,因而客户未能及时了解自身的利益保障,产生了最后申请理赔时招到拒赔的现象,让客户觉得保险是骗人的了。
随着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业务员数量也急剧增多,保险公司不为业务员缴纳社保,不把业务员纳入正式员工等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也是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自然会导致骗保,还有投保容易理赔难的情况。
解决方式
我认为,要改变这些现状,首先保险公司招聘代理人时应该更严格,把代理人的专业素质和道德诚信作为聘用的首要条件,一旦录用即要对其进行严格监管,不能只以签单数衡量绩效。然后在合同文书上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客户能更好的理解保险条款,防止产生一些上述的不必要的误会和损失。保险公司和代理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对客户灌输一个正确的保险理念,让客户真正的认知保险,认同保险。由于在权利对比上,客户是出于劣势的,所以现在国家的保险法也在不断完善,制定了更多有利于客户利益的条款。比如新的保险法里就新制定了一条“不可抗辩条款”,可以有力的保障客户的利益了,还有一些条款,代理人未就合同的免责条款向客户做详细解释的,该条款无效,以及投保人有理由相信代理人的代理权的,对代理人作出的超出代理权限的许诺,保险公司应当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而后再追究其代理人的责任。这些条款都能保障到客户的利益,维护保险市场的诚信经营。
第四篇:河南保险业运行状况调查报告
河南省保险业运行状况调查报告—以2011年为例 摘要近年来, 河南保险业获得长足发展, 保险业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稳步提升, 其运行模式、发展经验和理念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保险业的保障功能、经济功能不断增强。但也面临着保险主体粗放发展、覆盖面窄、有效产品供给不足、参保意识不强等障碍性因素。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三农”保险和产品创新力度, 加强保险宣传教育和保险队伍建设等途径推进河南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保险业河南现状与问题
一.2011年河南保险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河南保险业快速增长,成为地方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2011年, 河南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65.39亿元, 占全国保费收入的5.08%, 较2010年增长了9%(2010年河南保费收入518.8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97.7亿元, 人身保险(包括寿险、意外险和健康险)保费收入467.7亿元, 分别较2010 年增长21.13%和6.74%。据测算, 保险密度599.63元, 保险深度2.92%, 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49.3元和0.1个百分点。同时,保险主体不断增加, 市场体系建设成效突出。截止2011年6月底, 全省保险主体增加到42家,保险分支机构达4876家,保险中介法人和分支机构306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6168家, 拥有保险营销员19万。⑴(数据来自:2012河南年鉴)
二.河南保险业取得的成就
1.河南保险业地方特色明显
一是先进的运行模式不断升级。近年来河南保险业迎难而上、开拓创新, 积极参与“新农合”试点工作, 探索出了全国领先的“新乡模式”,得到了国务院、保监会和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河南保险业参与“ 新农合”的已由新乡扩展到洛阳、安阳等市及28 个县(区),服务群众由300多万人增加到600多万人,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推广价值日益显现,逐步由“新乡模式”升级到“河南模式”。二是先进的发展经验竞相涌现。近年来,河南保险主体不断创新产品类型和服务方式, 经营模式和管理手段不断创新, 特别是在“三农”保险的发展探索中, 由于总结推广了先进地区的典型做法, 如林州的“半份销售”、禹州的“保险村”、灵宝的“梯度开发”,以及“卢氏模式”“叶县模式”和农村“五小车辆”保险模式等, 不仅为“三农”保险的发展积累了经验,而且还使该行业的影响不断扩大。三是先进的发展理念不断开花结果。党的十七大以来,河南各家保险公司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在创新发展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产险公司以拓展领域为动力不断提速升位;寿险公司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提升内涵价值;老公司加快改革步伐,不断状大实力;中小公司努力发挥优势, 奋力实现崛起。总之, 河南保险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不断强化自身竞争力, 绝大多数在系统内名列前
茅, 形成了业界广泛关注的“河南现象”,在行业内赢得了口碑,走在了中西部前列,在拓展新领域、探索新模式、创新新经验上, 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
2.河南保险业经济功能初步发挥
一是经济补偿功能不断增强。党的十七大以来,河南保险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险保障超过15万亿元,累计提供经济补偿251亿元。特别是在应对2003年“非典”、2004 年漯河洪灾、2005年鹤壁煤炭集团瓦斯爆炸、2007年中原油田驻外勘探组遇袭等重大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中,保险业深入一线,快速理赔,对完善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增强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保障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二是服务、支持“三农”初见成效。全省保险业立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针对农村经济的新变化、农民生活的新需求,不断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队伍和网络建设,强化农村市场培育和保护,使服务“三农”的领域不断拓宽、能力不断增强、作用不断发挥。五年来,共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费2万多亿元,经济补偿70多亿元。三是社会管理功能初步显现。河南保险业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参与社会管理, 先后与交通、消防、安监、旅游等十多个部门联合出台政策, 努力推进多种形式的责任险发展, 对运用商业保险机制管理社会风险进行了有效探索。近年来, 全省保险业共为1.25万所学校、1160家医院和4000多家企业提供了超过2万亿元的责任保险保障。同时,还与各级政府沟通,推动运用保险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如郑州的拆迁居民权益保证保险,周口的治安承保契约保险,以及保险业参与新农合试点工作等,创新了公共服务方式, 提高了社会管理效率。
3.河南保险业的监管力度和监管创新不断加强和进步
一是市场行为监管不断强化。近年来, 河南保监局不断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始终保持对违规行为严查重处的高压态势,不断完善非现场监管体系建设,加大治本抓源、综合治理的力度。五年来,河南保监局共实施现场检查200余次, 累计检查各类机构500多家,实施行政处罚89次。可以说,河南保险市场没有发生恶性违法违规事件,规范发展、合规经营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初步形成了公平合理、有序竞争的市场秩序。二是监管创新不断推进。河南保监局通过不断丰富监管手段, 扎实推进分类监管,着力强化新公司筹备期辅导和高管人员法律法规培训,实现了由静态向动态、由结果性向过程性监管的转变。此外,他们还通过不断加强金融监管协作, 强化打击保险违法犯罪的司法合作,深入开展反洗钱和治理商业贿赂等专项工作,有效地延伸了监管触角。通过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原发性问题的监管,率先全面叫停了产险非正常批单退费,及时遏制了“团险个做” “长险短做”等违规现象的蔓延,果断处置了个别代理机构具有传销特征的经营行为,监管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明显增强。
4.河南保险业基础建设工作不断强化
一是诚信文化初步形成。近年来, 河南保险业按照“打好基础,突出重点,培养文化,强化机制,形成合力”的要求,全面推进诚信建设,为完善服务标准,加强了对营销员的管理,推进了持证工作;持续开展诚信评比,强化失信惩戒,加强社会监督,营造了诚信氛围,弘扬了诚信文化。二是行业自律不断加强。五年来, 河南保险业先后签订各类自律公约20余份,合作共赢的基础不断增加, 和谐发展的氛围初步形成。
三.河南保险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1.发展方式有待转变
面对外部金融环境和保险市场格局的变化,一些保险机构忽视了对新业务增长点的培育和开发,仅仅依靠跑马圈式的谋求外延发展, 忽视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高,特别是在机构设置上,缺少深入的市场研究和科学的规划统筹,常常陷入被动。
2.覆盖面窄
保险密度是指人均保费收入,它反映了保险的覆盖程度,即保险密度越高,保险覆盖面就越大。2011年河南保费收入565.39亿元,虽居历年之冠,但仅占当年全国保费收入的5.08%。近十年,河南的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保险深度(保费收入/GDP)一直低于全国和东部的平均水平。2011年河南的保险密度为每人599.63元,分别较全国、东部和中部的水平低234.79元、426.3元和0.7元;保险深度为2.92% ,分别比全国、东部和中部的水平低0.4、0.7和0.14个百分点。
3.保险产品有效供给不足
尽管各保险公司推出的险种很多,但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养老、医疗、教育、责任等保险产品仍不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消费者对保险产品多样化的需要。如平安人寿保险的100多个险种,在河南省有业务量的只有30余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600多个险种,在河南开办的也只有100 余种,且产险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财产保险、机动车辆保险、人意险和责任险上。目前,工程险、船舶险、货物运输险、特殊风险保险、农业保险等险种都没有得到发展。原来由人保产险开办过的水稻制种、蔬菜水果种植、养猪、养羊、养鱼等这些农村居民所需求的保险种类,由于具有较大的风险性,比较收益低,交费分散等,保险公司均已停办。农村种植保险、森林火灾保险以及其他业务基本上没有开展。
4.居民的参保意识不强
一是居民保险意识薄弱。对保险的功能与作用认识不深,大多数居民更愿意把储蓄作为风险防范的主要手段。二是宣传引导不够。除了保险公司总部的广告宣传外,各分公司的宣传活动较少,主要依托营销员上门宣传。三是服务不到位。部分新产品条款复杂、繁琐,消费者难以理解和接受,索赔程序繁杂。加之保险队伍整体素质不高,80%以上为下岗再就业人员,缺少营销经验,重业务拓展,轻售后服务及理赔的问题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投保人的利益。
5.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一是整体素质偏低。人员学历参差不齐,风险防范意识普遍淡薄, 业务上只重规模不讲效益;对兼业代理人监管不力。二是高级管理人才缺乏。一些分公司特别是支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不具备任职资格条件。三是保险专业技术人才奇缺。如风险管理人才、精算人才、电子化人才、核保核赔人才、资金运用人才等。
6.诚信服务有待加强
河南保险业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保险供给者、保险中介和保险需求者三方上。诚信,从某种意义上讲,标志着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诚信缺失会削弱其核心竞争力。对河南保险业而言,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诚信教育, 搞好诚信服务。
7.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目前,随着河南保险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多,业务竞争也愈演愈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保险公司往往采取不同手段拓展业务领域,其中也不乏少数公司采取不正常的竞争手段抢占市场,如贴费、降费、支付高额手续费等。这不仅侵害了被保险人的利益,而且也损害了保险行业的外部形象。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公司的内控制度建设形同虚设, 弄虚作假、损害行业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
四.发展策略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方式
首先,以创新的发展思维、发展模式,走创新的发展道路。其次,要注重长远发展,深入分析和挖掘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险业的需求,不断开发新的业务领域,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反对简单分割现有市场蛋糕的行为,坚决制止和打击掠夺性、破坏性开发保险资源的行为。再次,要注重科学发展,着力研究行业变化,把握其发展规律,改善经营管理,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要摒弃主要依靠铺设机构、增加人员、扩大投入等外延式发展模式。
2.大力推进“三农”保险
一是要认真落实河南省政府“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方案”,不断完善配套措施,支持发展以粮食作物为主的政策性保险,努力推动肉鸡、奶牛和烟叶等保险在试点地区的开展。继续推进能繁母猪保险, 力争做到“应保尽保”, 建立健全生猪、奶牛等政策性保险制度。二是积极发展小额保险。小额保险主要是针对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广大农民的保险,具有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理赔简便等特点。三是积极开发农村保险市场。鼓励引导具备条件的保险公司加大对农村市场的投入。同时,要加强农村网点和营销队伍建设,开发适应农村需求的保险产品,提升服务水平。
3.加大保险产品创新力度
一是大力发展责任保险。责任保险具有很强的社会管理功能, 通过责任保险,可以实现风险责任的分散,降低侵权纠纷的法律成本,既可使被保险人从烦琐的法律程序中解脱出来,亦可保证受害人及时获得补偿。二是配合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提供保险服务。如配合住房制度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等开发相应的保险产品,以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三是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优势,积极参与企业年金市场,丰富企业年金的产品种类,提高企业年金的覆盖面。四是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要把目前仅提供费用补偿的医疗保险转变为提供全面健康管理和服务的商业健康保险, 用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健康保障需求。要把商业健康保险仅承担理赔管理转变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管理上来,提高商业健康保险服务水平,发挥商业健康保险在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4.创新监管方式
保险监管部门应主动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实现新提高, 努力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保险公司的内控建设与外部监管相结合。要搞好保险公司的内控建设,定制度、立规矩,着力规范单证印章管理、应收保费管理、资金结算管理;大力推进分类监管,对开业满3年的公司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启动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治理结构评价机制,对内控不到位、整改不积极、措施不得力、综合风险等级高的公司重点监管。二是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相结合。要加强对交强险、短意险、商业车险等险种的现场检查力度,选择重点公司、重点地区、重点业务实施现场检查,规范价格竞争和市场秩序。三是检查和整改相结合。既要加大对违法违规问题的检查力度,又要关注整改结果,达到检查一个、规范一片的目的。检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应进一步加大对高管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四是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对违法违规问题,既要深入分析原因,又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建立治本的长效机制。
5.加强保险队伍建设
要按照企业属性和市场要求,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实行干部聘任制和员工合同制,建立能够吸引和激励人才的绩效机制,例如,借鉴国际上通行的经营集团持股及期权等激励机制;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法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保险从业人员提供各种培训和发展机遇;建立适合自身管理发展的、全面的、系统的、互动的人才资源管理与开发制度;建立专业人才储备机制, 形成自给自足的内部人才供给市场;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公平合理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内部分配制度。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提升河南保险业的竞争力。
6.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一是推动保险诚信建设。应尽快编制“河南保险业诚信建设工作规划”,引导保险公司在经营思想、产品设计、理赔服务、人才选拔、政策传导、佣金制度、对外宣传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探索建立保险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保险机构的诚信水平,建立健全诚信建设正向激励机制。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和媒体的监督作用,健全“黑名单”制度,强化失信惩戒机制。二是推进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的运行机制,明确协会的职能和定位,改善协会工作方式,以服务为中心,发挥其自律、协调、维权、交流和宣传功能,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公约的执行力度。要建立完善的失约惩戒机制,将行业形象作为行业共同资源自觉维护,提升社会公信力。要鼓励社会各界及相关部门及时反映当地的市场状况、存在的问题及行业呼声,及时提出整改办法。三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要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利用政府网站、保险分站建立行业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有关保险业发展的动态信息,提供法规、条例、政策和保险知识等方面的查询服务。要完善公共信息系统,方便公众进行咨询、建议和投诉,提高监督管理和市场经营的透明度,维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7.加强保险宣传教育
各监管部门和保险机构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强保险知识的宣传,提高居民对保险消费的认识。要积极开展保险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的活动,普及保险知识,增强全社会的风险防范和保险意识。
参考文献:
[1]郭璐.河南保险业当自强[N].河南商报,2009-09-30(3).[2]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课题组.河南省保险市场区域差异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104.[3]董笑晗.河南省保险市场调查报告[J].现代经济信息,2010(9):199.[4]河南省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意见[R].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7(4):22.[5]卢克贞.河南省保险市场的发展与监管[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9):59.[6]刘绮涛.银行保险发展中产品和营销渠道融合创新探索[J].企业经济,2010(1):181.
第五篇:中国保险业营销员调查报告
山东xxx学院毕业设计
中国保险业营销员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以自己所学的旅游英语专业以及与中国保险业营销员的关系作为切入点,通过对保险行业的历史与发展的叙述,并结合当今的社会发展情况,根据调查及自身的优缺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
关键字:保险行业;营销员素质 营销资格证
21世纪是科技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有人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对于保险业来说人才则是它的血液了。当前,高校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而保险业则是由于人才的匮乏制约了其发展,高校就业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脱钩。一方面,保险业的发展急需人才,对人才的要求也较高;而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又不具备保险公司所开出的条件,从而导致了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高校未能达到其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目标。本文着眼于实际,通过对大量事实的叙述,发现中国的保险行业发展前景诱人,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的参与。
一、专业能力分析与择业意向
(一)主修课程
在三年的大学生涯中,我积极学习,在相关的课程中,对于以后从事保险行业有很大帮助。主修的课程中有《旅游英语》、《办公自动化》、《商务现场口译》、《旅游学概论》、《旅游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现代饭店管理》等教程。还利用课外时间学习了会计知识,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料,学习医疗保健知识、金融知识、行政管理学等知识,并旁听了市场营销课程、电子商务、心理学,这些知识的积累对于保险营销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所获证书及获奖情况
学习期间,我考取了国家三级秘书证、国家计算机二级证、国家英语六级证书。另外,我还通过了会计电算化。通过这些为求职准备了条件,有利于今后顺利从事营销员的工作。
(三)社会实践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我曾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在历下大润发从事
销售部工作,并得到专业的社会技能培训,得到领导的认可,并参加过保险入门知识讲解的相关讲座,也使我对保险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择业意向
通过对自己综合素质和社会状况的客观分析,我具有保险行业需要的初步知识,个人善于交际、吃苦耐劳,我天生比较独立,善于聆听并喜欢将事情清晰而条理的安排好,也喜欢充分收集各种信息,然后根据信息去综合考虑实际的解决方法,开朗、独立、坚韧、宽容、热诚这些品质,都是保险行业营销比不缺少的条件。我具有的品质能适应保险行业。加上个人择业兴趣,我决定毕业后从事保险行业的工作。
二、保险行业的背景分析
(一)行业历史
在中国,现代形式的保险事业是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而传入的行业,进入保险行业前,需要对保险行业的历史有所了解。
1.近代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1)外商保险公司时期
①1805年,经营中国贸易的英国商人在广州开设了于仁保险公司,这是外商在中国开设最早的保险公司,主要经营于英商贸易有关的运输保险业
②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满清政府割让香港,从此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其他较早涉足中国的英资保险公司还有在上海成立的杨子保险公司、太古洋行保险部。
③1877年怡和洋行也设立保险部。因此,在我国民族保险业未产生之前,英资保险公司垄断了中国的保险市场,一切条款、费率都由外商决定。
(2)民族保险业的开创与发展时期
①中国第一家华商保险公司是1895年成立的上海义和公司保险行以及以后的保险招商局。
②1876年清政府洋务派官僚为“求富”,成立了华安保险公司,这是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保险公司,1878年有设立济和保险公司,后来将这两家合并为一家,称为仁济和保险公司。
③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失败,外国侵略势力在中国进一步扩大,保险业也被外商控制。
④由中国经营的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中国永年人寿保险公司于1899年成立,开始了中国人的寿险事业。
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的国外保险协会,在中国设立了机构。
⑥1916年,我国成立了中国环保保险公司、永安保险公司等,1917年成立了永安保险公司,初步形成了我国民营保险公司的阵营。战后,帝国主义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民族保险业发展艰难。
⑦1926年后,中国保险市场出现了新的迹象,中国的银行资本相继投资保险市场,1931年中国银行投资设立了中国保险公司,1935年,由国民党中央银行投资成立中央信托局保险部。在保险业务新兴的时候,太平洋保险公司以太平洋、安平和丰盛三家保险公司组成了一个集团,成为太安丰总管理处,这是我国第一个保险集团。此后,直到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的公司以中国保险公司和中央信托局保险部的实力较强。到1949年上海临近解放时,约有中外保险公司400家左右,其中华商保险公司只有126家。
2. 现代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1952年,外国保险公司完全退出中国保险市场。1955年,完全废除保险经纪人制度。1958年,全面停办国内保险业务。1980年,恢复财产保险业务,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复业。1982年,恢复人寿保险业务。1984年,中国人民保险获准成立投资公司,可用部分保险准备金投资。1986年,交通银行组建保险业务部(中国太保的前身),打破了中国人保独家垄断经营的局面。1988年,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正式开业。1991年,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为交通银行保险业务部。1992年,首家外资寿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成立,引进寿险代理人制度。1994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引进外资入股。1995年,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出台。1996年,开始分业经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业务分拆,组成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和中国再保险公司。首家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中宏保险在上海成立。1998年,中国保险监督读管理委员会成立。太平洋安泰人寿、安联大众、金盛人寿等中外合资寿险公司成立。1999年,保险公司获准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大陆首次保险经纪人资格考试。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前身为1949年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1996年分立的中保人寿保险公司)。光大永明,信诚(广州)等中外合资的寿险公司成立。平安保险推出第一个投资连结型商品——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2000年,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民生人寿、东方人寿、生命人寿、恒安人寿等中资寿险公司成立。中保康联人寿、恒康天安人寿等中外合资寿险公司成立。中国太保推出第一张万能寿险商品——太平盛世长发两全。2001年,大陆获准加入WTO,美国纽约人寿、美国大都会、日本生命人寿三家外资公司获得业务执照。中国保
险行业协会成立。2002年,保监会取消保险公司投资证券、基金的资格,保险公司在境外运用资金等行政审批项目。泰康人寿推出第一个“保底产品”——银保“放心理财”投连险。2003年,保监会允许外资寿险公司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养老金业务,取消外资保险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地域限制。2004年,第一家专业年金保险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准筹建。平安保险在港交所上市。2005年,保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保险资金获准直接入市。新生命表获得保监会评审通过。截至2005年底,全国寿险公司近100家,外资公司达40家,外资保险机构在华设立192个办事处。平安银行开业,标志着平安名下的金融控股集团初见雏形。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6)第5号”,对外汇管理政策进行重要调整,保险公司被允许用人民币自有资金购买外汇,进行境外投资。2007年公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针对重大疾病保险所涉及的病种定义做出了统一的规范。
(二)发展前景
展望未来,保险行业发展前景诱人,其主要动力包括:
(1)庞大的人口规模、较快的老龄化趋势与较高的储蓄率。
(2)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3)政策法规大力支持。
(4)风险保障意识得到根本性加强。
(5)终身福利系统的瓦解。
(6)投资环境大大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得到长足发展,保险市场年均增长超过30%。不过,调查也显示,目前我国只有不到10%的人购买了保险,在上海、北京和其他大城市尽管购买保险的人口比例要高一些,但是在中小城市,这一比例就要低很多,百姓还没有形成购买人身保障的意识。简单一个10%加上中国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得出的结果是:我国保险市场必将不断成熟并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保险业进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奥运、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合建设、从农险覆盖面扩大到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启动„„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和保障
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今,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正在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中国保险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中国保险市场是亚洲仅次于日本和韩国的第三大保险市场,同时也是世界第九大保险市场。中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潜力巨大我国目前的保险密度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相对于日本人均5张保单,欧美一些国家人均10张保单,在我国就算是发达的北京地区人均保单也只是接近1张。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这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险自身所具有的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孕育了巨大的潜在市场,并对保险资金的运用和保值增值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此外,自然环境和巨灾风险显著增加。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正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机遇。
(三)目前的人才需求情况
近年来保险业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人才的匮乏与保险业的快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自20世纪80年代国家为适应保险业发展的需要,首先在南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武汉大学以及中央财经大学等四所大学设立了保险专业,它们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在当前国内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主体快速增加,外国保险公司不断进入的新形势下,人才资源已成为保险业最稀缺最主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匮乏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瓶颈。加之世界保险业务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因此,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相当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接受世界保险业新信息。
(四)对保险行业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
1. 保险公司对学历有较高要求。
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因此,学历的高低成了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人才的重要标准。
2. 保险公司对专业人才需求多样化。
人才的多样化正满足了的需求开办特色保险业务,开拓了公司视野,为保险产品的创新提供了重要条件。
3. 工作经验被保险公司看好,是因为保险公司对工作经验的要求比其它行业更加严格,正是由于人才在保险公司中的特殊作用,所以保险公司对工作经验要求特别严格。
4. 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被保险公司青睐。一个具备交往、沟通能力的领导才能很好地
把组织运作好、管理好,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
5. 计算机操作作为办公自动化的一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6. 英语能力也被保险公司看重中国加入WTO,中国与外国交往越来越多,涉外保险业
务开展等,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其在这方面的重要性自然就是不言而喻了。
7. 资格证书越来越得到重。对于《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保险经纪人资格证书》等资
格证书,保险公司与相关机构都有要求。
三、个人能力优势与不足
在大学三年中,我对英语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掌握了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国家六级英语考试,口语也相对流利。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它本身的功用我们不可否认,其在保险业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中国加入WTO,中国与外国交往越来越多,涉外保险业务开展等,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了。这也是保险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需要。现在的保险行业岗位需要的不只是外语优秀的人才,还需要对计算机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计算机应用于办公领域,它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才能在保险业务中一个人独立完成,我在大学期间除了学好英语专业以外,还学习了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获得计算机二级证书,并利用课外时间学习了会计知识。
而在这个岗位中,保险公司对专业人才需求多样化,一个团队通常是由多种人才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保险也不例外,保险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而其中以保险、金融、经济等专业为多,尽管现在我通过了会计电算化,但是对经济、金融类的了解还是很缺乏的,所以在这些方面我还存在了劣势,应该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的努力。
四、个人职业规划
(一)近期规划个人职业规划:
我是一个勤奋好学,诚恳踏实、积极向上,有极强的责任心,善于观察,做事认真,易于沟通的人。这是我的优点,首先我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强化英语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尽可能的学习法律、计算机、会计等相关专业的知识。并考取“保险经纪人资格证书”或“通过北美准精算师资格考试”。
步入社会后,我会去中国平安或中国人寿等相关单位去应聘保险营销员的职位。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工作。从实践中慢慢积累经验提高业务的水平,以及学习相关的会计知识、法律知识、金融知识、行政管理学等知识。
(二)远期规划
我是一个追求上进的人,想通过几年的在基层的学习与锻炼,最终成为一名保险行业的部门经理。我会在考取“保险经纪人资格证书”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学习金融知识、行政管理学、市场营销课程、电子商务、心理学等,是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经理。
五、小结
现在,中国加入WTO已成定局,国内的保险业被推到了直接面对国际资本竞争的前沿。我国保险市场必将不断成熟并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中国的保险公司该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国际经验表明,保险业的人才的竞争是非常的。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生存和发展,国内保险公司必须寻找到更加优秀的人才武装自己。因此,我有志于进入保险行业。
参考文献:
1. 陈炯、寥译:《平安之道》,海天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2. 范恒山、管理年:《中国保险市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3. 王绍清、周天云:《中国保险投资问题研究》,广东经济出版,2003年1月第一版。
4. 《中国保险报》,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4年5-12发行。
5. 《保险行销》杂志,长春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6. 《2010-2015年中国保险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投顾问出版,2005年8月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