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谁来托起留守太阳(含5篇)

时间:2020-09-30 12:0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谁来托起留守太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谁来托起留守太阳》。

第一篇: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谁来托起留守太阳

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谁来托起留守的太阳

6月1日,劳务输出大省湖南一份长达81页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问世,为全省百万留守儿童送上特殊的节日礼物

湖南1200多万人口的劳务大军中,夫妇共同出外打工的占到1/3;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的儿童约占在校儿童的60%,形成了数百万留守儿童群体。

这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由共青团湖南省委组织实施,始于2005年8月,锁定湘北、湘中、湘南、湘西8个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县市的16个乡镇。报告真实展示了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日益突出的问题,引起社会注重。

“对一些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亲成了一个失去血肉和情感的文字符号”

“缺失父母”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巨大困惑,情感孤寂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在接受调查的孩子中,父母亲外出打工年限在两年以上的为62%,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13年!65.3%的孩子没去过父母亲工作的地方,常和父母电话联系的还不到一半。

涟源市某镇中学有个留守儿童,一天收到三四封信,精力主要用于给笔友回信,对学习几乎放弃。《报告》显示,留守儿童要么生活中受到委屈无处倾诉,要么寻求情感生活的替代,其人格更容易为攻击性较强或偏于抑郁。

值得注意的是,有9.3%的孩子“不想”父母亲。课题组组长、团省委书记吴奇修说:“他们出生后就一直是祖辈抚养,有的连父母亲长啥模样都记不清了,对这部分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亲成了一个失去血肉和情感的文字符号。”

问卷调查中有这么一道题:“父母在电话中最关心你的哪些方面”,排在末位是“思想道德”,仅占4.3%。在留守儿童中,缺乏基本的礼貌常识,自制力较弱,自立、自理水平较差,逃学上网玩游戏等现象十分普遍。新化县某村小学一年级的留守女生早早就学会了抽烟,抽烟的比例在留守儿童中虽仅占27.7%,但就他们的年龄与身份来说,这个比例还是太高了。

课题组在8个县(市)的留守初中学生中,随机抽取了666名学生作心理健康分析测试。结果发现,57%的留守中学生存有轻微或轻微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此同时,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与父母的打工年限相关。

“社会化资源严重不足,让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精神空虚、行为失范”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三大机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暴露了这三大机制的缺失。

岳阳华容县万庾镇月形村有一位老人,曾在一段时间内带过7个留守儿童,大的读高中,小的三四岁。“如此情况,监护从何谈起,监护怎能到位?”课题组成员、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陈成文说,“父母外出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机能单一化,致使留守少年儿童的社会化资源严重不足,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精神空虚、行为失范。”

留守儿童尤需通过学校集体生活的温暖,补充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很多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存有诸多缺陷。

教育管理方式简单化。有些学校在寄宿制学生公寓前面安上铁门铁窗,学生抱怨感觉是在蹲监狱,有的甚至冒着危险,爬窗跳楼去网吧,导致安全隐患。

忽视了对留守学生情感和心理健康的注重。因为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整体水平要比非留守儿童差,有的老师把留守儿童看成包袱,视为“心病”。调查人员与老师座谈发现,说起留守儿童时,几乎每个老师都能够罗列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有的留守中小学生无奈地倾诉,“老师就连排座位时都把我们排在最后面的边上”。

值得注意的还有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社会调控和管理作用的弱化。问及一些乡镇村干部对留守儿童问题有何对策和想法时,回答是:“我们只考虑为农民抓票子,没去考虑为农民带孩子”。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农村之事,更不是农民工的家庭‘私事’”

留守儿童问题直接源自农民工问题,而农民工的产生是我国从城乡统筹的角度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吴奇修说,“我们就想通过报告让社会明白,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农村之事,更不是农民工的家庭‘私事’。”

为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课题组建议有针对性地修订《义务教育法》,做出有利于在农村留守或随父母流动的农民工子女享受公平性义务教育利益的规定;完善农村学校学生的非刑事性人身伤害的追责制度,进一步明确学校责任的范围、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报告》还建议新设教育管理资源。比方,设立农村少年儿童事务所(中心),由团委、少工委、妇联、计生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公安部门、学校及相关的社会志愿者组成,在村级组织中,由村党支部领导、团支部直接组织和展开村级社区少年儿童事务工作。

吴奇修说,在家庭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强有力的综合性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非常必要。建立起一个以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为中心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特别是增强农村的社区建设,就能在一定水准上代偿缺失的亲情。

● 链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当前全国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约有1000万人。

留守儿童亲情状况指标

父母外出打工三年以上的26%

没去过父母工作地的 65.3%

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的 23.3%

非常想念父母的 64.1%

留守 儿童道德行为指标

经常有课堂违纪行为的 13.7%

有抽烟等不良行为的 27.7%

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的 28.9%

经常撒谎欺骗师长的 15.4%

留守儿童社交水平指标

社交水平较差的 34.5%

好朋友数目较少的 35.8%

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57.14%

第二篇: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全县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场),总人口43万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占88%。外出务工农民达10万多人,留守儿童约2万人,空巢老人约3万人,留守妇女约1万人。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留守儿童、老人、妇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现就留守儿童的问题作一简介。

1、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

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监护情况有以下四种情形:

(1)一种是隔辈监护,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他们占监护者总数的90%左右。他们的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这些人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或者受过极少教育。

(2)第二种监护方式是上辈监护,监护的主体是叔叔、婶婶,舅舅、舅妈,姑姑、姑父,姨、姨父,干爹、干妈。这类监护比例不是很大。但是,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着监护权比较频繁流动的问题,很不稳定。他们有可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如监护人也要外出打工或者被监护者与监护者本人或是跟他们子女之间的矛盾冲突等等原因而更换监护人。

(3)第三类是同辈监护,监护者是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这类监护者一般是年纪较轻,文化水平较高,如果有就业信息或机会随时都会外出打工,这类监护者存在着监护权不稳定的问题。

(4)最后一种是监护缺失,农村流动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儿童无人监护。这类留守儿童往往除了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外,他们还要承担起农业劳动力的角色—照顾好自家的农田。

2、留守儿童的就学成长情况

留守儿童年龄偏小,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阶段,父母长期外出,对他们身心的伤害和亲情缺失的影响很大。许多以外省务工为主要打工地的父母为了省下路费钱,一连几年都不曾回家一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几乎为零。因此,留守儿童离开学校以后,其他的学习几乎无人监管。

二、留守儿童产生根源及分析

1.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

我国常年约有1.2亿的农民工在全国各地不断的流动,xx县约有10万多农民工常年流向各地,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了离开土地,到沿海地区、到城市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就是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成为留守儿童。

3.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

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等关注很少,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生存、安全和法制等方面的教育,使留守儿童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三、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留守儿童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其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这些监护人仅满足于让孩子吃饱穿暖、把孩子送进学校的大门。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学校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儿童成了绝对自由人。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直接的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此外,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少量的留守儿童还会产生轻生自杀的想法。

第二,心理人格问题。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易出现以下情况。一是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性格内向。二是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斤斤计较,不合群。三是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第三,道德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由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而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所以留守儿童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第四,学习问题。那些由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父母在学习上的辅导。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劳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儿童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因此辍学的情况也多。

我们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社会保障乏力;二是父母关爱的缺失;三是监护人能力有限;四是学校教育不到位。

四、对策建议

如何来教育、管理和监护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在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提出以下建议:

1、家庭方面。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单方面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情况严重的问题,可以通过兴办农村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亲子沟通方式,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发展。

2、学校教育管理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机制。学校是直接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实体,教育措施的制定应当包含更多的关爱帮助留守儿童的内容,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更多关怀和呵护。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增强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学习情况;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3)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

如亲子活动等,加强家长与儿童之间、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儿童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推行寄宿制管理,对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可动员家长将其转入学校寄宿,由专门教师负责其饮食起居生活。实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经历,对他进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唤起孩子的自信,而且能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感。

(4)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工、青、妇群众组织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职能,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出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着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要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进一步规范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组织编写适合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特点的家庭教育辅导材料,培训一批家庭教育骨干,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3、社会舆论监督方面

目前,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问题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足够重视。首先,很多村民认为这是家庭的 “私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家长的责任,“别人的孩子,我们不好去管”。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障碍。因此,要维护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的权益、帮助父母正确履行自身职责、呼吁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问题,要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其次,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千万个家庭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因此,这是一个需要动用全社会力量才能解决或缓解的大问题。大众媒体要引导政府的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关心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促使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最后,媒体也应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树立健康的舆论导向,要正视、理解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与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引导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

4、社会工作方面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型的职业,在解决因急剧社会变迁而带来的社会问题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和政府的重视。社会工作倡导助人自助,擅长于调动和运用社会资源的工作方法,对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就学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具有独特的优势。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权益常被侵害。探究其原因,除了管理体制、法制和观念上的原因外,农民工及其子女自身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做好农民工及其子女维权工作,必须努力提高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组织化程度,为此,工、青、妇、民政和社区都应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维权的介入,依法维护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的政府要采取措施,切实维护留守儿童权益、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都会存在的现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政府等各个方面的关注与协调合作,构筑爱的港湾,构建温暖的“家”,真心呵护留守儿童,营造人人关爱留守儿童的温氛围,让留守儿童在温暖阳光下快乐茁壮成长。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 托起明天的太阳1

关爱留守儿童 托起明天的太阳

记鹿邑县辛集中心小学教师赵先

鹿邑县辛集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不少学生的父母双双到城市打工或者做生意,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于是,不得不把未成年的孩子留在家里。由此以来,在我们农村的学校,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这些孩子的年龄小,自制力差,又得不到父母的帮助等因素,以致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心理性格、学习成绩等方面教容易产生偏差。赵老师所在的班级就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叫王雪豪。父母迫于生计,常年在外打工,他不爱正眼看人,必要时也只是从眼角处匆匆一瞥就走了,经常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坐在一边,不跟同学说话,也不与同学交往。通过了解,赵老师知道了孩子是因为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去了,快乐的阳光很难照到他的身上,这样长期累计的心里阴影和多方面的压力使他的心灵空间越来越小,于是就把自己封闭了起来。他外婆告诉说:“他父母当初走时,孩子哭闹得非常厉害,他的爸爸妈妈不忍心,就趁孩子不注意时悄悄地走了。父母走后,孩子常常找妈妈,还经常一个人发呆”。

有一次,赵老师正津津有味地上课,从王雪豪的座位处又传来了“呜呜”的哭声,赵老师心里十分生气,却强压住怒火,用期待的眼光看了他几眼,一会儿,他停住了哭泣。下课后,赵老师想:王雪豪因为与父母分开,心里产生了压抑、忧郁,如果不及时纠正,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于是,赵老师把他叫到了办公室,非常郑重地告诉他:“孩子,老师就和你的父母一样,也很爱你。”他惊呆了,一双眼睛瞪得老大,赵老师知道:孩子高兴着,幸福着。然后,赵老师和他进行了耐心的交谈。赵老师告诉他,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还有很多人真诚地爱着他;又告诉他,如果自己再这样闹下去,爱他的人会离他而去,如果自己好好学习,父母就会安心地工作,就会更快地回到自己身边……。其次,赵老师还与王雪豪的父母保持联络,告诉家长:“孩子非常想你们!希望你们能经常给孩子打打电话,了解一下孩子的心里想法,掌握一下孩子的心里动态,经常关心一下孩子。”再次,赵老师还请来了孩子的监护人——外公外婆,让他们多与孩子谈谈心,给他讲讲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行为。同时,关注一下孩子的学习,还不能溺爱孩子。现在,他有了巨大变化,已经不再哭了,性格慢慢地开朗起来,身边有了较好的朋友,能参加到同学的游戏活动中去了,也能专心地学习了。

由于辛集中心小学地处乡镇边缘,留守儿童特别多,他们的监护人大都是祖父、祖母,或者外公、外婆,他们以照顾孩子的生活为主,在学习上,他们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辅导孩子。所以在学习方面,家庭教育和辅导环节几乎处于真空状态,导致了很多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好。赵老师所在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叫范冰坤,课本上的字认不了几个,算术纯粹摸不着头脑。每次考试,他都是班上倒数。同学们看不起他,还经常嘲笑他。赵老师想:现在还是小学,孩子的知识掌握就这样差,以后可怎么办呀?于是,赵老师请来了孩子的监护人——爷爷,告诉了他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希望他能抽空辅导一下孙子的学习。老人告诉我:“现在孩子的功课很难,我们根本就弄不懂,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们是无能为力。只有靠你们老师多费一下心,多督促一下。”

对于这个成绩落后的孩子,对于这个无人辅导的留守孩子,赵老师想:他落下的东西还不是太多,他的可塑性还强。于是,赵老师采取了这些做法:首先,献爱心,筑好基础。我用满腔热情去对待他,在学习、生活上“偏爱”他,用爱心去滋润他健康成长。然后,勤鼓励,驱动前进。不管是谁,都想听到别人对自己的称赞和肯定,尤其是自己感到孤独、气馁时,更需要别人的鼓励。后进生都渴望进步,他们在苦苦探索前进的方向。他们就像在黑夜里摸黑走路的人,有火把才能找到前进的路。而这把火把就是鼓励。赵老师就常常鼓励他,使他走出黑暗的困境,找到光明的前途。其次,常表扬,培养自信。心理学家指出,当一个人得到赏识时,他心里就有了一种成就感,就会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而一个有信心的人,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表扬就是一种赏识,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赵老师不仅表扬他,还努力创造使他获得表扬的机会。在不断的表扬中范冰坤的自信心渐渐树立起来了。在这同时,还让他时常感受成功的愉悦。因为成功的愉悦是有力的推进器,它能催人奋进。赵老师根据他的实际情况,设立合理的目标,让他踮足可及。这样,他长期保持愉悦的状态,感到成功的乐趣和存在的价值,不断地努力。渐渐地有了人生的美好追求,慢慢地成绩有了很大起色。

对于班上的这些留守儿童,赵老师总是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关爱。对于情感失落、抑郁寡欢、心理压抑的孩子,赵老师常常开导他们,和他们交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用耐心、爱心和恒心去感染他们,并真诚地关心他们,营造宽松、仁爱、平等、尊重的氛围和人际关系,使他们感到自己被尊重、被接受、被欣赏,从而促进他们以积极的心理状态轻松愉快地学习。对行为有偏差的孩子,赵老师晓之有理,动之有情,耐心地进行纠正。对于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孩子,赵老师以期待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友善地接近、朋友的热情、长辈的爱怜走进他们的心灵,在他们失败时给予鼓励、懒惰时给予鞭策、出错时给予点拨、成功时给予喝彩,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鼓起他们扬帆远航的斗志。

总之,留守儿童作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教育问题的关注和真正解决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有理由相信,稳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是我们迈向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篇:阜阳市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优秀论文征文

题 目: 阜阳市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学 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作者姓名: 王辉、王炎、陈海滨、吴海亮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wang3227912@yahoo.cn

阜阳市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在本调查报告中,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这一现阶段严重的社会问题,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以社会调查、文献调查所取得的材料为依据,根据我国国情探索、讨论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可行性对策。

报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和表现;第二部分,留守儿童问题成因分析;第三部分,提出缓解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些建议。

第一部分 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和表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加入到城市经济建设的队伍当中,这导致了广大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缺少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一系列问题正逐渐使留守儿童成为潜在的社会治安不安定因素。如果不及时缓解、解决,可能将逐渐演化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的农村留守儿童样本为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的义务教育阶段小学2—6年级,初中1—2年级的在校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7—15岁之间。为保证调查的客观性,减少性别、地域差异,男女学生的性别比例是1:1,在每个县(市)中随机抽取一个乡(镇),在每个乡(镇)中抽出一所学校,样本比例与各地区留守儿童数量比例大致相同。本次调查共发放102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98.0%。

(二)方法。

对调查对象的选取采用总体分层抽样的方法,在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太和县、临泉县、颍上县、阜南县、界首市等地分层、随机抽样选取了102名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基本调查对象。对选定的调查对象采取了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一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直接访谈和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由调查员逐题讲解,现场匿名填写、当场回收。调查内容涉及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行为发展、同辈群体等问题。对数据使用量化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及问卷对一定区域内留守儿童的表现进行统计对比,依据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

三.阜阳市基本情况描述

阜阳市位于皖西北的黄淮大平原南端,面积9775平方公里,全市人口总数884.66万,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有250万人,外出务工人员约有175万人,其中女性占95.85万人,占总劳动力的70%之多,是安徽省第一人口、劳务输出大市。

从调查数据看出以下问题:

一、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广泛持久的社会问题

1、隔代抚养情况占很大比例,生活没有规律和保障

如图1所示,78%的留守儿童是与祖父母、亲戚一起生活,而剩下的22%是和单亲在一起。调查显示82%的留守儿童的留守时间都在半年以上。如图2所示,30%的留守儿童对现在生活不满。

图1 图2

二、老师、家庭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

如图3、4、5、6所示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认真,渴望得到关怀,然而学校、家长、老师并没有给他们应有的关爱。

图3 图4

图5 图6

1、家庭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

图7 图8 如图7、8所示,留守儿童受到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带来的心理负面影响以及代理家庭的环境影响,从而出现情感、行为、道德等多方面的失常,每一个留守儿童都不同程度地有负面表现。在与父母之间的

感情交流上,42%的留守儿童甚至经常与父母发生争执,34%的留守儿童感到家庭带给他们更多是压力。

2、留守儿童中在校缺少关爱

图9 图10 从图9、10中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校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很少举办相关的活动。更有甚者,还有一些老师因留守儿童影响学校升学率问题而歧视留守儿童。66%的留守儿童没有被老师家访过。

三、留守儿童情感生活普遍缺失、存在心理问题

1、多数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缺乏正常的关爱,图11 图12 如图11、12数据所示,12%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没有知心朋友。49%的留守儿童感觉周围人很少关心自己。在早恋等感情上的问题认识产生了偏差。甚至将近40%的人对未来失去了信心。

2、大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在与朋友的日常交往之中,76%的留守儿童的很少有朋友,这导致了他们在生活中缺乏良好的倾诉对象,没有人及时正确的对他们进行心

理疏导,因而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图13 图14

2、留守儿童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从图13、14数据显示,留守儿童易以自我为中心,受到身边环境影响,做出很多与年龄不相符的行为。26%有过离家出走的经历。甚至两成的留守儿童想过自杀。

图13 图14

四、问题留守儿童的普遍性,对社会治安造成极大地影响。调查显示十四到十六岁留守儿童中抽烟的比例高达27.7%。少数还染上了吸毒。法律意识淡薄,75%的留守儿童对法律一知半解。

部分留守儿童情感失衡、道德失范、成为侵害他人的不法分子,如盗窃、伤害他人、凶杀,造成家庭、学校、社区的秩序失常;或者被不法分子侵害等等。

以上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中部分少年儿童行为失范等系列问题,不仅对于问题儿童的自身、而且对其家庭、所在学校乃至于全社会造成了物质、精神性的损害。

第二部分 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

留守儿童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其根源是农民工问题的衍生品。其次就是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重视程度不足。

根本原因:城乡发展差异带来的问题 1.城乡发展差异导致农民工的产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以及以户籍制为核心的人口政策的实行,城乡二元制的藩篱在逐步拆除,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开始加速。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民工身份,是国家难以迅速地改变现行政策的现实。亚当斯密曾经说过,每个正常人都是一个“经济人”,都会计算如何去获得更高的利润和更好的生活。同时也是农民工这一“经济人”的理性选择。

但是农民工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居住、工作条件恶劣,劳动时间长,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基本将他们排除在外。在上述生存条件下,从经济开销、人身安全、生活稳定度等角度考虑,只能选择把子女托付给亲友代为抚养。因此,留守儿童的存在是一个带有必然性的社会现实,要改变这一现实,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干预。

主观原因:家庭教育缺失 1.家庭教育的缺陷

农村留守儿童基本都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其身心发展处于一个需要关爱的关键时期。家庭功能理论认为,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先入为主的作用。家庭教育实施者主要是父母,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是亲子关系状况。正向的亲子沟通使孩子易于接受父母的意见,内化父母的规则与期望,避免孩子产生不良行为。但是父母外出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机能单一化,致使留守少年儿童的社会化资源严重不足。因此,双亲外出务工的方式必须改变。

2.留守儿童的依恋关系遭到破坏。

根据伯尔赫斯〃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他认为当个人对他人或群体产生依恋时,就会做出某种决定或进行某种活动时,考虑他人或群体的意见与情感。这种感情联系越强烈,个人在打算进行犯罪行为的时候,就越有可能考虑犯罪行为会对这种联系造成的损害。因此,依恋在控制犯罪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留守儿童的监护一般为委托监护或隔代监护。他们缺乏父母之爱,难以形成依恋关系,从而致使他们出现越轨行为或犯罪的机率要大于有正常依恋的儿童。针对这种现象,只能加强建立和谐的亲情关系,这需要家庭、政府以及社会的支持。

主要原因:社会对留守儿童重视程度不足

1、留守儿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皮亚杰认为儿童有两种类型的关系:和同伴的关系与和成人的关系。有两个因素促使自我中心系数减少:一是儿童和他的同伴有着共同的兴趣,可以很自然地产生社会化的言语并指导着同伴间的协作;二是成人与儿童的交往。

多数留守儿童是由年龄偏大的祖辈监护。很多人不仅自身得不到有效的监护,而且还过早地承担起照顾爷爷奶奶的责任,甚至有个别儿童无人监护,吃“百家饭”。有些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有些患病不能及时治疗,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

更为严重的是因为他们是未成年人,最需要心理的关爱,但是留守儿童却不得不面对精神的过早“断奶”,极易形成自卑、偏执、自闭的人格。遇事容易简单粗暴地对待,对他人冷漠,社会仇视,以后容易走上反社会型违法犯罪道路,所以政府应做好对应法制建设,同时促进社会工作的有序开展,切实维护好留守儿童的权利。

2.生活环境的改变及家庭监管不力导致不良交往

不良的交往会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消极影响。星狄〃汉逊指出:“不同种类的研究表明对青少年犯罪朋友忠诚的青少年,从属于某一帮伙的少年,拥有不良伙伴的少年容易堕入犯罪的深渊。”

由于留守儿童正处在未成年人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的关键阶段,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两者之间易出现巨大矛盾,如独立性意向迅速发展,而认识能力发展滞后、自我调节、控制能力较差。人类天生的依附感,使未成年人在同龄人中寻找友情和安全保护,在团队中寻找力量,而他们又没有能力分辨友谊和江湖义气,在不良风气影响下,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3.不良交往导致在校表现差,更加缺少关爱

留守儿童是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需要通过教师和学校的关爱来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存在着诸多缺陷。

学业状况与青少年犯罪密切相关。在应试教育的机制发挥着主导作用今天,一些升学无望的孩子就在有意无意中被抛弃,而留守学生占了被抛弃中的绝大比例。教育方法的失当,使留守学生产生惧怕、逆反、敌对、报复等心理,使他们偏离了正轨,成为行为失范者,乃至成为违法犯罪者。西方学者核斯齐在《青少年犯罪原因论》中说:“较差的学业成绩直接和青少年犯罪有关,有人对学业成绩状况与青少年犯罪进行的研究发现:成绩较差的学生大部分属青少年犯罪之列。”西方学者威廉〃克弗雷斯在《青少年犯罪和学校》中说:“在校学业成绩差的学生易感受到挫折,他们看不到将来,不相信自己能通过理性的方式获得成功,这些反应促使无收获的学生走上青少年犯罪的生涯。”学者们的观点虽有偏激,但他们都说明了学业成绩跟青少年犯罪的密切关系。因此,政府应组建新型教管资源,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犯罪机率。

娜妮.西格尔在论著《青少年犯罪》中指出:“对青少年虐待和遗弃的直接后果是产生身体上的伤害、感情上的沮丧,它们使青少年产生把攻击性作为处理问题方法的心理,使他们失去对他人的同情心,使他们减少对付紧张状态的能力,使他们易于粗暴而犯罪。”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已经成为违法犯罪的潜在高危人群,如果不及时有效地保护和教育,将会产生严重后果。儿童是国家的未来,留守儿童人数占到同时代儿童人数的50%之多,假若这个群体异化,那么未来社会将会分裂。

第三部分 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理、人身安全、成长教育等方面出现的潜在犯罪诱因问题已经逐渐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缓解留守儿童问题应包括三方面:一是政府部门加强对策研究;二是调动社会积极因素,运用社会力量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三是提高家长对留守儿童的管教水平。

一、政府部门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10年来农民工群体的扩大与矛盾的积累结果,导致国家相应政策的缺位、滞后、被动。

(一)、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工作

修订《义务教育法》相关条款,《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细则与司法解释,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明确公安、司法机关、工商、文化等各单位职责之间的协调,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通过立法保障留守儿童的相关权益

(二)、完善社保机制,为留守儿童提供基本的社会生活教育保障

1、建议设立农村少年儿童管理所(中心),由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财政、卫生、人口委、文明办、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联席合作组建;内设留守儿童服务站,为留守儿童和监护人提供服务。

2、完善社区综合教育。尝试在社区成立课后活动中心,开展文体活动,成立兴趣小组,或者组织公益性劳动。

3、对问题少年,通过强制变更监护人的程序,由社区、学校共同确认社会性的监护人。

4、每省办一所军事化管理的行政性的违法儿童的工读学校(与刑事处分的少年犯的少管所应有质的区别),矫治、感化14岁以下的违法少年、流浪儿童。

(三)、教育部门建立和完善相关体制与机制,确保教育的覆盖面与质量。

1、农村

1.提高师资职业道德水平,提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式教育,鼓励转化问题儿童。设立对应专门奖项,在升级、评审职称中可作为晋升依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对其先进事迹进行表彰、宣传、学习。

2.建议政府保证资源的提供,增加相应经费,增加心理学专业的老师等等。组建常设性机构对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检查、评比、监督。

3.建议每年根据需要,设臵留守儿童中问题儿童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学校、特殊班;可利用现有公办学校的资源,实行一校两制或者一校一制;财政上应给予相应支持。学校建立与留守儿童在外务工家长联系制度。

2、城市

1.建议义务教育采用城乡一体化。保障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对公办学校针对流动儿童的收资监管。

2.要适应农民工流动性强的特点, 建立更加灵活的学校管理制度和接纳学生入学的办法。

二.社会方面

1、积极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NGO)建立专项留守儿童社会基金和慈善基金。

非政府组织不仅能够承载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职能,对传统政府管理进行有效拓展,而且有利于构筑多中心的公共事务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推动政府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引导和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促使其在社会基金和慈善基金上建立专项留守儿童基金,为开展有关农村留守儿童活动提供经费保障。

2、政府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大中型企业投资兴办企业内部福利学校。

大中型企业雇佣工人较多,农民工相对集中。由这些企业投资建立内部福利农民工子女学校,可以方便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政府应在保证基本师资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 适当放宽注册资金、场地等条件,并为之设计系统性配套方案。

3、合理利用现有教育、社保资源

1、共青团、关工委、妇联等部门对监护人进行教育指导,推动建立农村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站。

2.充分利用现有潜在教育资源。例如高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实践活动、心理研究机构等组织人员担当“代理家长”、义务辅导员。

总之,未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将会逐渐转向社会力量,我们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市场机制和手段,依靠社会力量加以解决。

三、提高家长对留守儿童的管教水平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环境是最基本的文化环境。因此,建立和谐良好的亲子关系、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才能真正从实质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1、建立和谐的亲情关系

首先,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询问学习情况,倾听子女心声,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

其次,改进家庭教养方式。有研究表明,特定的家庭管教方式是儿童早期攻击和叛逆动机产生的重要因素。因此,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要慎重选择管教方式,尽量用肯定、支持、鼓励的管教方式,培养出理性、富有同情心的一代。

2、改变双亲外出务工的方式

从调查中发现,父母双双外出比对父母有一方在家的情形,对子女的生活发展影响较大。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小学阶段母亲最好不要外出,在初中阶段父亲最好不要外出。因此,我们建议,父母外出务工时,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保持家庭完整性和家庭教育影响有效存在。

结 语

留守儿童问题源自农民工问题。因此,在近期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存在下去。对该问题的解决,不仅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而且要进一步发挥家庭、政府以及社会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推动由法制建设、资源配臵、学校教育、社会工作、家庭教养等方面综合组建缓解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体系,真正缓解、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

院系:

班级:

学号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在中国,留守儿童的存在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在西部地区。长期以来留守儿童问题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的不稳定性。所以,在暑假期间,我利用空闲时间走访了县城周边的农村一些家庭详细询问了这些孩子的情况,得出了如下报告。

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环境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是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的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监护的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情。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

(二)心里问题:由于这些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其他监护人代替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这些孩子在遭遇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情形是,没有自己可以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都只是自己处理。尤其是当他们遇到挫折时,他们不愿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例如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鱼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或者是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的管教和批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斤斤计较,不合群;还有就是对父母产生怨恨心理,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三)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一般为学前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由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大多数由文盲或半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都普遍认为不变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这些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换,且难以及时得到修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学习问题: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父母在学习上的辅助,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者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学校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要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些孩子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偏下。当然一部分孩子学习很努力,但父母的期望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很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孩子由于自控能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真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

正所谓有果必有因,通过调查,我认为造成这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如下:

(一)家庭教育的缺陷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经商而留守在农村原籍地,由单亲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代为抚养以及自我监护的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都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其身心发展处于一个需要倍加呵护和关爱的关键时期。但是,在父母双方都外出或其中一人外出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少年儿童从某种程度上就成为事实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

(二)学校教育管理方式的缺陷

留守儿童是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父母和教师是他们社会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社会化他人”,依恋性情感还是他们基本的需要之一。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于家庭的关爱和亲情,因此,他们尤需从学校生活中得到弥补。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存在着诸多的缺陷。

1、教育管理方式的简单化

很多老师只看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而忽略了他们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而且学校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有些学校在寄宿制学生公寓前面安上铁门铁窗,学生抱怨感觉是在蹲监狱。所以有些学生冒着极大的危险,跳窗跳楼去上网,反而导致了安全隐患。

2、农村社区和学校互相推诿教育责任

学校认为,学校教育主要侧重学生在校时段的教学管理,至于学生放学以后在社会上犯的错事,学校难以管理到位;农村基层村镇则认为,学生就应该归学校管。这种教育责任互相推诿,正好助长了部分留守儿童的道德滑坡,放纵了他们行为的越轨。

3、只重视升学率,忽视了对留守学生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

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整体水平要比非留守儿童差。在这种情况下,于是形成了越是成绩好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关爱越多,越是成绩差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关爱越少。

4、把留守儿童看成包袱

很多老师把留守儿童看作是一块包袱。由于留守儿童缺乏严格到位的家庭管教,他们中的一部分孩子确实相对调皮和难以管理。如果把留守儿童视为包袱,只会加速将留守儿童推向歧路和深渊。

5、家庭和学校的沟通

由于很多留守儿童是爷爷奶奶带,因为年纪大只能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对于孩子在学校怎么样他们很少去了解也很难了解,家长会爷爷奶奶基本上是不去,这样就更不了解孩子在学校存在的问题和老师的沟通没有及时,发现问题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

总结:

从目前来看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依然不大现实,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长期的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又存在很大的难题,这就需要我们都能了解这个社会问题,这样才能去解决,这需要联合多方面来解决,并不只能靠家庭和学校还要依靠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解决问题,前路任重而道远。

下载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谁来托起留守太阳(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谁来托起留守太阳(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社区“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在这个暑假里,本人参与了东莞理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万江分队的实践调研活动,本次调查课题为:关爱“留守儿童”调研活动。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

    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和生活问题,对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教育 指导教师:朱梁 团队成员: 一、引......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 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状况调查姓名:××× 学号: ×××××× 学院: ××××学院 专业班级: ××××关于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状况的调查报告 参加人:××......

    留守儿童、老人问题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老人调查报告 摘要:第一部分,分析留守儿童、老人的成因;第二部分,报告调查到的留守儿童、老人所面临的问题及特点;第三部分,提出对缓解留守问题的一组建议。 第一部分......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当前,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呈现出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严重性等特点,可以说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工问题的副产品,但又具有了单独的社会意义。 家庭、学校和社......

    溆浦县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对农村留守儿童影响的调查报告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关于网络对农村留守儿童影响的调查报告摘要:据了解,目前农村孩子占全县儿童70%之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信......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XX县是一个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农业县,全县总人口40.7万人,农业人口约占75.4%。全县在外务工人口为43043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7317人,留守儿童数量相对较大。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根据《中国青年报》在《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的报道中说,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遭遇一场特大洪灾,12名儿童死亡,其中11个“留守儿童”。据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